CC课件
首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       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 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四、课时安排:1、水滴里的生物                       1课时2、做酸奶                          1课时3、馒头发霉了                        1课时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课时                                   一、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三、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   它是否在运动?21,4、巩固学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一、课题:2、做酸奶二、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三、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1、指导学生动手做酸奶。    讲解酸奶制作的方法,注意要点:温度,时间,高温消毒三者都要顾及。加热后冷却到30—37度保温8小时左右。2、认识细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解释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介绍细菌和酸奶的有关知识。    启发学生说一些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3、介绍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疾病,看书认识常见病毒。4、知道预防传染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   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流感、非典、爱滋病……5、巩固学习 提问:细菌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怎样看待细菌的益和弊。一、课题:3、馒头发霉了二、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三、教学准备:  21,发霉的馒头、显微镜。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2、了解没的功与过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5、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一、课题: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二、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三、教学准备:    洋葱、显微镜。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 1、引入搭建生命体的话题。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2、利用不同工具组逐次观察,比较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   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比较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结构的的异同,它们都是有一块块“积木”构成,但积木   的形状、大小不相同。21,3、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1)介绍细胞的发现。    (2)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3)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     介绍白细胞的功能。4、巩固: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单元名称:我们的地球教学内容: 1-5课教学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了解人类对地球           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会阅读书刊极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的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2、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单元课时安排:         每课一教时共5教时。课题:1、地球的形状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 一、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21,     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 学生的兴趣。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介绍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     状的认识,了解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     不科学的解释。张衡和亚里士多德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说明人们     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    新的认识和猜想。可以让同学们做一做“进港的帆船”的模拟实验。有介绍    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二、巩固练习 1、古代、近代、现代人类是怎样探究地球的形状的? 2、你知道哪些地球的有关知识 。三、布置预习    收集各种不同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和资料,性同伴介绍。课题:2、地球的表面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        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了解自己的家乡,        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一、学习新课  1、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     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带地球的不同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壮丽风光。2、制作地貌模型。21,    通过制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地貌的特点。3、说明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   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   卫星相片,表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    而且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  4、从整体上去认识地表环境,最后展示给学生看的是世界地图和地形地球仪,    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并引导学生解释“三山六水    一分田”的说法,使学生能够概括性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二、巩固练习   你对地球的地貌有了什么样的了解。课题:3、地球的内部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教学准备:        地球内部构造的有关资料。准备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 一、学习新课  1、进行猜测黑盒子物体的活动。    拿出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要求不打开黑盒子,通过摇晃等方法    获得盒子里的信息,推断黑子里装着什么物质。知道科学家通过想地球内部    发出地震波,通过检测地震波发射的来测定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 2、展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掌握地球内部信息的。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不但从地球表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还从地震波的21,    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有的甚至还有奇思秒想。   3、知道学生模仿鸡蛋的结构,制作一个地球的内部构造模型,通过模型来给    出对地球内部的解释。    重点指导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先做里面,再做外面。    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二、巩固练习   说说地球内部构造。一、课题:4、火山和地震二、教学目标: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形成。    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1、了解火山。   知道学生通过图意推想火山形成的原因。了解为研究火山而献身的科学家夫妇,让学生感受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模拟火山喷发,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想象火山喷山时的情景。2、认识地震。  想学生讲解地政的成因,观察有关图片,战士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然后,指导学生模拟地震的发生,学会判断地震的强弱和震中位置。  介绍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以及现代地震检测仪,指出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   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 仪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学生探讨地震来临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3、巩固   火山喷发是有什么现象?   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吗?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21,一、课题:5、地表的变迁二、教学目标: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能够对一些显现作出一些大胆    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人类的的行为使地表发生变化。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 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    以前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认识地质变化的。    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中国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2、研究千姿百态的地表的形成。    火山口湖、石林奇观、海岸边的礁石等地貌都是在空气、流水、、气温以及    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3、教学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石子和沙子的。   做模拟实验。   知道学生观察、认识风化的作用。了解气温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植物、冰冻对岩石的影响。4、通过模拟实验和研究,认识侵蚀作用。   做模拟流水的搬运实验,是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懂得流水的携带功能搬运了碎石和沙子。观察图,继续思考。 5、了解人类生产、生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认识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的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6、巩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能够改变地表?21,一、单元名称:物质在变化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        发生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2、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会查阅书刊及利用其他信息源。    4、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5、能反思其他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尊重证据,乐于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        发生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四、课时安排:    1、我们周围的变化                                       1课时    2、铁钉生锈了                                           1课时    3、变色花                                               1课时    4、洗衣服的学问                                         1课时一、课题:1、我们周围的变化二、教学目标:    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四、教学准备:21,   蜡烛、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烧杯、干抹布。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1、导入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种子  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2、研究物质的变化。   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体,让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仔细观察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的特点。   给蜡烛加热。预测:蜡烛在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仔细观察燃烧蜡烛是有什么现象发生,将观察到的加热和点燃蜡烛的现象写在   活动记录上。   最后,比较蜡烛熔化、凝固和蜡烛燃烧的不同,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异类音义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异类生成了新的物质,证据   可以从颜色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寻找。3、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  学生探究以下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水的三态、铁水变成钢锭。  讨论研究后把结论填在书上,并说出你的证据。4、学生选择实验,在观察比较中判断她们属于哪一类的变化。   学生分小组选择实验所需的器材做实验。   通过着部分的活动,学生可以在各组观察实验和活动中交流,对物质的变化有   更全面的认识。一、课题:2、铁钉生锈了二、教学目标: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坚持参加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21,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四、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常见的生锈物品。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1、导入   铁回生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你研究过吗?   今天蜗牛来研究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2、在生活中找一找生锈的铁制品。观察铁锈是什么样的,比较铁锈与铁有什么不同。还在哪见过生锈的物品?3、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以王刚小组为例,介绍实验方案的内容和格式,学生模拟实验,假设制订方案。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严整假设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归纳铁钉生锈的原因。   (暗示两个假设条件:一个是只有空气,无水。另一个是有水,有空气。)   (提醒学生:新钉子要把表面的油漆清洗掉或烧掉。)4、了解防锈的方法。   怎样防止铁生锈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兔油漆、搪瓷覆盖、制成不锈钢、表面涂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还有涂沥青、放干燥剂……5、巩固   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   怎样防止铁的生锈?一、课题:3、变色花二、教学目标: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四、教学准备:21,    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各类物质,研究物质的种类和用途对家庭、工业、   农业、建筑业等有着很大的作用。  2、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知识。     学生玩魔术“纸花变红,纸叶变绿”——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叶子上    抹上碱水,在往纸花上喷上紫甘蓝水奇妙的现象就发生了。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物质变化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    和碱性物质。 3、指认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从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体温:怎样用科学的手段去辨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4、学生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生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体,观察颜色的变化,将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上。5、了解酸性、碱性物质的意义。   通过一些事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意义。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就会大面积死亡。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家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6、巩固    今天你学会了怎样的一个小魔术?酸性、碱性物质有哪些意义?一、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 二、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通过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污迹的方法。   意思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体验到利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质量的用去。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四、教学准备:烧杯、勺子、水、肥皂、洗衣粉、植物油、污布。21,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1、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沾着汗渍,墨水,油污……,你知道怎样去   除它们吗?2、通过怎样去除衣服污迹的问题,开展讨论。   围绕洗衣服的话题,展开讨论。   引出“哪种污物用哪种洗涤剂用品效果好”的问题。3、探究洗衣服的学问。学生动手洗衣服。先说说该怎样洗衣服呢?创造两种实验条件,学生分成两组做对比实验,学生填写实验结论。  (重点通过观察污渍的变化,比较出肥皂、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差异。) 4、介绍洗衣方面的知识。  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介绍洗衣的学问。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对于油污用肥皂洗涤效果比较好……虽然污迹的成分各不相同,但只要跟与之  匹配的洗涤剂发生反应,它们都能被洗干净,洗衣服大有学问。5、巩固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洗衣服有什么学问呢?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月亮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发现和取得的成果来了解月球,感受人类的伟大,科技的力量。通过模拟实验来解释环形山的形成,了解模拟实验可以有效的化抽象为形象。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4、能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球仪、沙盘、、大小不同的石子学生准备:尺子、记录用相关用品21,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一、导入1、前段时间,我们国家发射了一颗卫星,同学们对它了解们?2、组织交流:为什么命名为“嫦娥”?二、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与了解。1、组织学习资料,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与取得的成绩。2、组织学生谈谈对“嫦娥1号”的了解。3、我国很早就有了探索月亮的愿望,“嫦娥奔月”就是古人的美好想象。4、生读资料。5、生根据资料汇报。提问:1、通过人类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有了哪些认识呢?2、我们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也犯过错误,是什么错误呢?三、实验探究陨石坑的形成。1、提问:我们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也犯过错误,是什么错误呢?生:误认为环形山是火山爆发形成的,其实是陨石和流星的撞击造成的。2、今天我们就来模拟曾经在月球上发生过的陨石撞击实验,进一步了解陨石坑的形成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想做么?我们怎么来实验呢?3、组织汇报实验设计方案,请其它同学帮助完善设计。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实验。4、师对学生的汇报给与肯定和修正,鼓励认真实验,及时记录。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5、组织汇报交流实验数据和预测进行对比。6、如今我国的“嫦娥1号”已经顺利发射,对月球的探索将不断深入,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真的的奔月了,千年的梦想将变成现实。对这些你们有什么感言么?生:科学技术的力量是伟大的。人类是智慧的。……四、总结第四单元探索宇宙2、太阳系大家族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从我们人类最近的太阳系开始研究,认识太阳系的成员和组成,了解地球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关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运动规律。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八大行星。21,2、知道四季的成因。3、能做阳光施舍与斜射形成温差的实验。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系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一、认识日地运动1、出示三球仪。学生观察,老师演示三球运动。2、质疑: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生:365天二、认识四季成因1、我们生存的地球一年有四季变化,这是怎么形成的呢?学生观图,了解地球绕日转动的不同时期的变化。2、组织学生交流:通过观察你发现四季形成的原因了么?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温度也存在差异。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直射夏季、斜射冬季么?中午测量温度,与上午8、9点测量比较上升速度。三、认识太阳系的主要天体1、太阳系有还有很多成员,我们地球还有一些兄弟姐妹,你们认识么?生读资料了解太阳系组成。2、组织交流:你们认识哪些成员了呢?你能代替他们中的一员来做自我介绍们?生将资料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根据要求进行汇报。四、实验探究1、这些天体都绕着太阳转,可是他们的转速却不一样,为什么呢?我们来研究。生根据提示制作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记录下实验数据。2、组织学生阅读书中实验方法,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要注意什么?3、汇报交流:离开太阳越远旋转越慢,离太阳越近转的越快。五、拓展延伸1、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什么收获,心中有产生了哪些疑问?生自由提问。2、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资料或者动手实验来验证。第四单元探索宇宙3.看星座2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以引领学生看夜空、认星座,建立“我的星座”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内容有一、建立我的星座。二、介绍星座知识。三、制作“星座”放映器。四、建立银河系概念。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恒星,什么是星座。2、知道银河系的概况。3、认识北斗星、北极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能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看夜空,认星座。难点: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教时: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制作星空放映器的材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一、导入1、多媒体介绍星空。学生观察。2、引导交流:看了星空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3、美丽的夜空中,有着数不清的星星,他们看起来眨呀眨的,古人就对他们非常感兴趣了,仔细观察后,发现了规律,并把他们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你们知道哪些星座呢?学生介绍所知道的星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二、建立我的星座1、这些都是古人根据神话中动物或者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我们也可以来命名啊。你们都看到哪些星星,都想给他们取个什么字名呢?学生完成记录,并小组内交流给星座取的名字,和意义。2、全班交流。3、认识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位置关系。引导认识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位置关系。师补充介绍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知识。学生了解位置和距离特点。4、如果今夜观察,你预测一下,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位置将是什么样?学生做出预测,画下来。5、鼓励学生晚上观察,如果天气晴朗的话。三、了解银河系。1、多媒体出示:银河系短片。学生欣赏短片,了解银河系的组成和形状特点。2、组织交流观察后的感受。四、总结21,第四单元探索宇宙4.探索宇宙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一、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二、介绍运载火箭,三、介绍各种航天器,包括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实验卫星、宇宙飞船和星际探测器。四、介绍探索太空的英雄。五、认识航天事业的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3、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教时: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1、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一次《宇宙探索》(板书课题)学生汇报所收集的材料:面对着浩渺的宇宙,你了解宇宙的什么知识?海象知道宇宙的什么知识?2、组织学生交流:仰望太空,你对那些星星比较熟悉和了解?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录像,展示太阳系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二、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一)、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缘故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女娲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21,2、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3、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二)、了解古代科学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1、谈话过渡:古人不但为各种天象编写了许多神话传说,还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了解古代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用多媒体来展示)3、学生可以补充介绍。三、总结一、单元名称:假设与实验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2、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3、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4、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5、知道“如果……那么……”是假设的一般表达句式。    6、知道雷迪的实验验证了什么假设,。    6、尊重证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7、能够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两个或更多的假设。8、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9、乐于合作进行实验。 三、教学重、难点:1、能够从不公平实验的反例中加深对实验控制原理的理解。2、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四、课时安排:    1、假设                                      1课时    2、实验                                      1课时       一、课题:1、假设二、教学目标:    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有依据地提出假设。21,    承认经验中可能的假象,信任实证。三、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1、导入  我们在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时,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进行探究时,可以先对现象和结论进行假设。2、认识问题不一样,探究的方法也不一样。   观察瓢虫,然后提出你想知道的有关问题。    例如:瓢虫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爬行的?     除了瓢虫,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讨论后交流。    可以先订计划,然后进行探究。例如:测量数据,观察形状……用不同的方法    对不同的物体进行探究。3、假设的定义。   假设是探究问题的方式,是具体观察、调查、实验之前作出有依据的推测。   引导学生对“杀树凶手”作出假设。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到更多关于假设的学习点, 如假设与证据。4、学习给假设找依据。   通过阅读,看资料借助直观媒介,了解“大陆漂移说”及其被接受的艰辛。5、懂得经验可能造成假象,假象要经得住质疑。   通过做纸球和纸片从高处同时落下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充分表达自己的依据。   并且待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再予以解释、评判。  引导学生把丢纸团的实验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进行比较,表现二者的相似形。6、巩固  什么是假设?假设要依据,举例说明。一、课题:2、实验21,二、教学目标:    知道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两个基本实验类型。    知道蒸汽回产生动力。了解米虫的生活习性。    知道“如果……那么……”是假设的一般表达句式。    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步骤。   重视公平的价值,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的数据和结果。三、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四、教学准备:装水的瓶和半瓶水、水杯、纸。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1、导入   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科学。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一些现象并对此进行探究。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进行探究时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2、了解有些实验是模拟的,有些实验是通过对比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   举例给学生听有关蒸汽的例子。(1)蒸汽火车,会“叫”的水壶。(2)米虫喜欢    呆在哪里?启发学生认识到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比不同的事物,一种是    对比不同 情况下的同种事物。3、学习如何假设,了解假设可以有多个,而且可以多次验证。   如何假设呢?一般用“如果……那么……”的形式来表达。在研讨“蚂蚁是怎样   凭自己留下的气味回家”的方法时,积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方法越多越好   只要有合理因素就可以。4、动手实验模拟和对比的乐趣。   用一只瓶子里面装有大半瓶水旋转瓶子或猛烈震动瓶子看见瞬间产生的旋流。  引导学生包旋流和龙卷风的图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做抽纸实验。揭示:物体有一种特性,原来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  的状态。5、了解雷迪的实验,并懂得控制条件。   引导学生讨论解雷迪在实验中的控制条件。几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引导学生做乒乓球落地反弹的实验。思考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需要控制的条件是什么?知道学生反复实验得出数据和结论。6、巩固21,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做实验前要先提出假设,验证时要进行相关实验。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的数据和结果。2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1-08-19 09:57:41 页数:21
价格:¥3 大小:93.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