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课件:4.1 自然资源与人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4
2/34
3/34
4/34
剩余3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一二三一、认识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2.自然资源的分类:,一二三3.自然资源的四大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思考讨论我国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请结合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说明采取以上做法的原因。提示: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并且主要是由我国各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某些自然资源数量的相对有限性和各种自然资源间的紧密联系性决定的。,一二三二、土地资源与人类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2.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一二三,一二三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一二三2.可持续发展措施,一二三思考讨论人类应该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示:对可再生资源,应首先对其保护和促其再生,再加以合理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应首先节约利用,在合理开发的同时,寻找替代品。,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材料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同学们主动搜集自己所知道的自然资源,下面是学生展示的部分成果。,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以上图片表示的事物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提示:图片中所示的煤炭、瀑布、田野、森林都是自然资源,其中瀑布、田野、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2)同学们在讨论时,有人说可再生资源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利用。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提示:不对。虽然可再生资源能够再生,但其再生需要一定的周期,当人类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时,就会破坏其再生性。所以对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促进其更新、循环。,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一、正确认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能源之间的关系1.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自然要素。2.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取自于自然环境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3.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有些能源属于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如电、焦炭等),不属于自然资源,总之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自然资源的判断方法判断一种物质或能源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其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二是用于生产和生活。例如,汽油、棉花、电能等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闪电不能用于生产或生活,故都不属于自然资源。,探究一探究二二、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例题1】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A图表示能源完全属于矿产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又都属于自然资源,这是错误的。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都称为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沼气等都属于能源。能源不完全属于矿产资源↓B图能源完全不属于自然资源,更是错误的↓D图将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开,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也是错误的,因为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等属于矿产资源↓只有C图正确表达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等属于矿产资源,一次能源都属于自然资源,二次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不属于自然资源,探究一探究二2.思路展示:(1)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既属于自然环境又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2)看清图中各图例的含义;(3)明确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之间的关系。答案:C,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我国最珍贵的是土地,最不被人珍惜的也是土地。下表是我国耕地减少构成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公顷)。,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通过表中数据可知2008年我国耕地减少构成中比例最大的是什么?提示:生态退耕。(2)我国生态退耕较多的地区分布在哪里?提示:分布在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西北地区。(3)专家警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必须保持1.2亿公顷的耕地红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提示: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等。,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1.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2.土地资源和耕地土地资源是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能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需物质和能量的土地,是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所以它是一种自然综合体。耕地是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已开垦为农田,并在其上种植作物的土地。方法技巧利用四字歌诀,记忆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途径:适度开发、利益兼顾、公众参与、保护环境。,典例剖析【例题2】导学号58734092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生活常识可知,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不易结冰且结冰期短。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海水较浅,容易结冰且结冰期较长↓第(2)题,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读图可知,图中葫芦岛市附近海域纬度最高,气温最低,且气温≤-4℃日数最长,所以葫芦岛市附近海域海冰厚度最大↓第(3)题,海冰资源开采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因此,开采海冰资源比开采河冰资源成本更高,开采难度更大,探究一探究二2.思路展示:(1)明确渤海及其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进而分析海冰分布厚度与温度的关系。(2)进一步分析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推断海冰资源的分布特点。(3)结合已有知识,分析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限制性因素。答案:(1)B(2)A(3)C,1-234-56阅读下列图片,完成第1~2题。1.图片中的物质与图例丙所示物质同类的是()A.①B.②C.③D.④,1-234-562.表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图片①~④依次表示煤炭、森林、梯田、汽油;图例丙所示物质表示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能源,四种物质中,只有汽油符合这一条件。第2题,矿产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汽油不是自然资源。答案:1.D2.A,1-234-563.下列有关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都是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B.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破坏了就完全不能恢复C.土地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利用途径可进一步拓展D.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不受水热、生物条件制约解析:土地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利用途径可进一步拓展;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答案:C,1-234-56能源生产结构:各类能源的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能源消费结构:各类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读我国煤炭和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变化示意图,完成第4~5题。4.该图说明我国()A.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大B.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C.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D.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5.目前,改善我国能源现状的可行性措施是()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B.以煤炭代替石油,提高能源自给率C.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开发新能源D.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1-234-56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石油的生产与消费结构差由正数逐渐变为负数,说明石油产能严重不足,供不应求,供需缺口不断变大。第5题,改善我国能源现状的可行性措施主要是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开发新能源。答案:4.B5.C,1-234-56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2)我国少水带和缺水带水资源缺乏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我国经济发展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带?(4)我国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水资源紧缺的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234-56解析:第(1)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整体上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从图中径流量等值线的变化也可以得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第(2)(3)题,由于各地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工农业发展水平不同,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也存在着差异,水资源的供求状况也有所不同。我国水资源供应最紧张的地区分布在过渡带。第(4)题,由于我国人口激增、需水量大、工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污染明显,导致多水带也存在水资源危机。答案:(1)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2)降水量少,河流数量少,流量小。(3)过渡带。(4)人口密度大、城市多,需水量大,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