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4

2/134

3/134

4/134

剩余13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n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n教材必备知识精练\n知识点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人类很早就开始关注天文现象,探索星空奥秘。研究宇宙中的天体是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方式。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天体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C宇宙中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天体。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要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还要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的物质。星云、彗星、恒星都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空间,都属于天体,①③④正确;天空中飘动的云朵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内,不属于天体,②错误。故选C项。\n知识点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人类很早就开始关注天文现象,探索星空奥秘。研究宇宙中的天体是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方式。据此回答1—2题。2.下列关于宇宙中的天体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①大小不一②组成物质不同③形态多样④环绕太阳运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2.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宇宙中的天体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组成物质也不同,①②③叙述正确。太阳系中的天体环绕太阳运行,并不是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环绕太阳运行,④叙述不正确。故选A项。\n知识点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月球与土星、木星在夜空中同时出现,会形成“双星伴月”的天文景观,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图中各天体类别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星和木星为卫星B.土星和木星为行星C.月球和土星为行星D.月球和木星为行星答案3.B土星、木星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n知识点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月球与土星、木星在夜空中同时出现,会形成“双星伴月”的天文景观,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3—4题。4.下列关于“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星处在河外星系B.土星处在河外星系C.“双星”处在太阳系D.“双星”处在地月系答案4.C木星和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属于行星,处在太阳系中。\n知识点2特殊行星——地球在太阳系外发现的众多行星中,有许多与地球形态相似,其中有一颗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该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它的大气中可能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回答5—6题。5.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A.太阳B.地球C.月球D.哈雷彗星答案5.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橙矮星是这颗行星绕转的母星,因此橙矮星应该属于恒星,相当于太阳系中的太阳。\n知识点2特殊行星——地球在太阳系外发现的众多行星中,有许多与地球形态相似,其中有一颗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该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它的大气中可能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回答5—6题。6.材料中说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其主要依据是这颗行星()A.与地球形态相似B.有自己的运行轨道C.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D.可能存在液态水且大气中可能含有氧气答案6.D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四个选项叙述均正确,但只有D项是生命存在的关键条件。\n知识点2特殊行星——地球鲸鱼座T星是一颗距离地球12光年的恒星,拥有5颗行星,其中一颗行星鲸鱼座T星e被认定为“超级地球”(质量是地球的4.3倍),可能存在地外文明。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关于鲸鱼座T星e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身能发出可见光B.质量与太阳相近C.位于银河系中D.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答案7.C由材料可知,鲸鱼座T星是距离地球12光年的恒星,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6万光年,而银河系密集部分的直径约10万光年,故鲸鱼座T星与环绕它运行的行星都位于银河系中。根据材料可知,鲸鱼座T星e是一颗行星,行星自身不能发光;鲸鱼座T星e的质量是地球的4.3倍,而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比地球大得多,故鲸鱼座T星e的质量比太阳小得多;鲸鱼座T星e可能存在地外文明,故它不可能由气体和尘埃组成。\n知识点2特殊行星——地球鲸鱼座T星是一颗距离地球12光年的恒星,拥有5颗行星,其中一颗行星鲸鱼座T星e被认定为“超级地球”(质量是地球的4.3倍),可能存在地外文明。据此回答7—8题。8.科学家推测鲸鱼座T星e可能存在地外文明的依据是()①与鲸鱼座T星距离适中②地下储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③大气中CO2的含量较低④体积、质量组合较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8.D与恒星的距离适中,可能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液态水的形成;体积、质量组合较好,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行星周围,形成包围行星的大气层。\n学科关键能力构建\n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B.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答案1.C读图可知,丁系统中有地球和月球,且地球为中心天体,故为地月系;地球的公转轨道位于丙系统中,故丙为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故乙为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故甲为可观测宇宙。选择C项。\n读图,回答1—2题。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①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④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2.B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①正确。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的巨行星,②错误。地球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③正确。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但这不是关于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描述,④错误。故选B项。\n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上某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据此回答3—5题。3.火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的位置是()A.aB.bC.cD.d答案3.C太阳系八颗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c表示火星。\n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上某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据此回答3—5题。4.着陆于火星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属于()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可观测宇宙④银河系⑤河外星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答案4.D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因此,着陆于火星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不属于地月系和河外星系,选择D项。\n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上某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据此回答3—5题。5.火星探测器通常用于探索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环境,推测其主要目标可能是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A.火星引力B.山脉和平原C.太阳辐射D.液态水答案5.D如果火星上存在生命,那么其应具备与地球类似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D项正确。\n到2022年春节,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工作时间已超过3年,嫦娥四号的月球车“玉兔二号”也已经在月球背面行驶了上千米。为了更好地适应月球环境,玉兔二号月球车可根据光照条件,自主进入休眠状态,唤醒后也可以自主设置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据此回答6—8题。6.嫦娥四号前往的宇宙空间位于()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6.A由材料可知,嫦娥四号的目的地是月球,月球位于地月系,地月系位于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月球不位于河外星系。\n到2022年春节,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工作时间已超过3年,嫦娥四号的月球车“玉兔二号”也已经在月球背面行驶了上千米。为了更好地适应月球环境,玉兔二号月球车可根据光照条件,自主进入休眠状态,唤醒后也可以自主设置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据此回答6—8题。7.下列属于地球和月球相同的自然环境的是()A.昼夜交替现象B.适宜的温度条件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有液态水的存在答案7.A地球和月球都在不停地自转,地球和月球都有昼夜交替现象。月球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很大,没有液态水存在,不适宜生物生存。\n到2022年春节,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工作时间已超过3年,嫦娥四号的月球车“玉兔二号”也已经在月球背面行驶了上千米。为了更好地适应月球环境,玉兔二号月球车可根据光照条件,自主进入休眠状态,唤醒后也可以自主设置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据此回答6—8题。8.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探测过程中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受陨石撞击D.月球引力较小答案8.C月球引力较小,故月球表面大气稀薄,这导致月球表面宇宙辐射很强,但这些问题人类早已熟知,并会在探月过程中小心应对,故A、B、D项错误。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因此易受陨石撞击,但陨石会撞击月球的哪个区域是人类难以估计的,C项正确。\n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n教材必备知识精练\n知识点1太阳辐射与地球读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太阳辐射的波长分为三部分,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A.红外区、紫外区、可见光区B.紫外区、红外区、可见光区C.可见光区、红外区、紫外区D.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答案1.D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为0.15—4微米,根据波长从短到长可分为紫外区、可见光区和红外区,D项正确。\n知识点1太阳辐射与地球读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2.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乙波段,约占总能量的()A.35%B.50%C.60%D.75%答案2.B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大约集中了太阳辐射能量的50%,B项正确。\n知识点1太阳辐射与地球下图是北半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3.图中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是()A.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B.由沿海向内陆递减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D.由平原向高原递减答案3.C读图可知,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n知识点1太阳辐射与地球下图是北半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4.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直接关系的是()A.化石燃料的形成B.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的应用C.植物的生长D.跨流域调水答案4.D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是太阳能的应用,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万物生长靠太阳”,故植物的生长与太阳辐射关系密切;跨流域调水是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不平衡而进行的水资源调配,与太阳辐射无直接关系。选择D项。\n知识点2太阳活动与地球我国古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5—6题。5.材料中的“黑气”是指()A.耀斑B.X射线C.紫外线D.太阳黑子答案5.D根据“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可以判断材料中的“黑气”是出现在光球层的黑斑点,指太阳黑子。\n知识点2太阳活动与地球我国古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5—6题。6.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圈层答案6.A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外部结构中的光球层。\n知识点2太阳活动与地球丹麦奥胡斯大学利用中国郭守敬望远镜获得的数据取得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太阳有一天可能会用比往常强烈数千倍万倍的超级耀斑“轰炸”地球,导致地球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7.下列关于材料中超级耀斑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现在太阳色球层B.每11年必爆发一次C.温度比周围区域低D.与太阳黑子交替出现答案7.A耀斑发生在太阳外部结构中的色球层;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但不意味着超级耀斑每11年必爆发一次;耀斑是太阳色球层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其所在区域温度比周围区域高;耀斑常随着太阳黑子的增多而增多。故选A项。\n知识点2太阳活动与地球丹麦奥胡斯大学利用中国郭守敬望远镜获得的数据取得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太阳有一天可能会用比往常强烈数千倍万倍的超级耀斑“轰炸”地球,导致地球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8.超级耀斑导致地球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会产生极光现象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通信C.会释放巨大的能量D.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答案8.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耀斑爆发会释放大量能量,超级耀斑会释放更大的能量,使地球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n知识点2太阳活动与地球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1世纪以来,人类已经历了两次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内,太阳活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材料二 下图为某时期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图。(1)假设2025年是太阳黑子活动峰值年,那么下次太阳黑子活动峰值年应为年前后。(2)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期时,下列部门受太阳活动影响最大的是()A.机械生产部门B.航空运输部门C.钢铁生产部门D.纺织生产部门(3)当太阳黑子爆发时,还会出现哪些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怎样的影响?\n知识点2太阳活动与地球答案9.解析第(1)问,由材料二中多个相邻峰值间隔的时间,可得出太阳黑子的活动是有规律的,其周期约为11年。第(2)问,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期时,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的是通信、航空航天等部门。第(3)问,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往往会同步发生。对地球产生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答案(1)2036(2)B(3)耀斑、太阳风等。对地球产生的影响:①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②产生极光现象等。\n学科关键能力构建\n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若在下列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不适宜的是()A.银川B.拉萨C.成都D.呼和浩特答案1.C结合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可知,成都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不适宜推广太阳能路灯。故选C项。\n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2.导致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大的根本因素是()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答案2.A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阴天、雾天较多,太阳辐射弱。故地形地势是导致重庆、拉萨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大的根本因素,A项正确。\n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据此回答3—4题。3.“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可能()A.形成酸雨B.产生磁暴现象C.出现臭氧层空洞D.出现沙尘暴天气答案3.B耀斑爆发时,其放出的辐射能到达地球,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产生磁暴现象,B项正确。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A项错误。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人类大量排放氯氟烃化合物造成的,C项错误。沙尘暴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形成,D项错误。\n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据此回答3—4题。4.太阳活动剧烈时,最可能观测到极光的国家是()A.加拿大B.墨西哥C.新加坡D.印度答案4.A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发光现象。加拿大位于高纬度地区,最可能观测到极光现象,A项正确。\n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结构图。据此回答5—6题。5.图中甲、乙、丙分别为()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答案5.B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分别对应图中的甲、乙、丙,B项正确。\n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结构图。据此回答5—6题。6.太阳活动增强时给该卫星正常工作带来的最主要影响可能是卫星()A.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中断B.被极光击毁C.被“流星雨”袭击D.周围空间温度过低答案6.A太阳活动增强可能会对空间通信、卫星导航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影响,因此太阳活动增强时给该卫星正常工作带来的最主要影响可能是卫星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中断,A项正确。\n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n教材必备知识精练\n知识点1地震和地震波某年5月22日0时05分,山东省威海市(36.9°N,121.9°E)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关于此次地震的等震线图(部分)。读图回答1—2题。1.若甲地为震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震级a>b>c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处大C.通常情况下,在②处比在①处先感觉到地震D.通常情况下,甲地为地震烈度最大区答案1.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等震线是烈度相同的点连成的封闭曲线,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感受到地震的时间越晚,故选D项。\n知识点1地震和地震波某年5月22日0时05分,山东省威海市(36.9°N,121.9°E)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关于此次地震的等震线图(部分)。读图回答1—2题。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答案2.D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故选D项。\n知识点1地震和地震波某年9月5日21时58分,我国南海海域(14.77°N,116.16°E)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据此回答3—4题。3.地震发生时,正在震中海域行驶的轮船上的游客会感到()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答案3.B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所以,正在震中海域行驶的轮船上的游客只能受到纵波的影响,故游客只会感觉到上下颠簸,B项正确。\n知识点1地震和地震波某年9月5日21时58分,我国南海海域(14.77°N,116.16°E)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据此回答3—4题。4.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目前科学家可利用地震波()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C.准确预报地震D.确定地核的物质组成答案4.B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横波不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纵波在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慢,据此科学家可利用地震波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需要用生命探测仪,A项错误;目前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C项错误;目前,人类还不能运用地震波确定地核的物质组成,D项错误。\n知识点2地球的内部圈层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回答5—7题。5.科学家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是()A.地核B.下地幔C.地壳D.软流层答案5.D科学家推断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项正确。\n知识点2地球的内部圈层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回答5—7题。6.以莫霍面为分界面的圈层是()A.地幔与地核B.地壳与地幔C.内核与外核D.地壳与水圈答案6.B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之间有两个界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是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是古登堡面。B项正确。\n知识点2地球的内部圈层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回答5—7题。7.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由岩石组成的地壳B.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其上部是软流层答案7.C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组成的,由岩石组成,C项正确。\n知识点3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所示的圈层A、B、C、D分别是()A.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8.D地球生物的活动和影响范围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结合图中各圈层位置可知,A表示生物圈,B表示水圈,C表示岩石圈,D表示大气圈。\n知识点3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9.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B.水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圈层C.生物圈是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答案9.D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n学科关键能力构建\n下图为某地地震波的纵波波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该地地壳平均厚度大约为()A.7kmB.17kmC.30kmD.60km答案1.C地震波纵波在莫霍面下,速度会明显增加。由图可知,图中地震波纵波波速明显增加的深度在30km左右,说明该地莫霍面位于地下大约30km处,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故该地地壳厚度大约为30km,选择C项。\n下图为某地地震波的纵波波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2.图中该地地震波的纵波波速()A.一直递增B.先递增后递减C.先递减后递增D.一直递减答案2.A读图可知,在地下0—30km处,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逐渐增大,在地下30km附近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增幅较大,在地下45km以下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增幅减小,但仍然不断增大,据此判断A项正确。\n下图为某地地震波的纵波波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3.图中该纵波经过的地球内部圈层有()A.地壳、上地幔B.上地幔、下地幔C.岩石圈、外核D.内核、地壳答案3.A图中地震波纵波传播的深度为0—120km,根据地球内部各圈层厚度可判断,该地震波纵波经过的地球内部圈层有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全部,选择A项。\n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发生大规模火山爆发,卫星探测结果表明,火山灰最高冲至约28千米高空,卫星云图上甚至可见爆发而上的蘑菇云。读火山爆发图与地球圈层结构图,回答4—5题。4.从海底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答案4.B从海底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②层为地幔。\n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发生大规模火山爆发,卫星探测结果表明,火山灰最高冲至约28千米高空,卫星云图上甚至可见爆发而上的蘑菇云。读火山爆发图与地球圈层结构图,回答4—5题。5.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层可能为液态D.④层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5.C③层为外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横波不能通过。①层为地壳,大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②层为地幔,横波能够通过。④层为内核,压力和密度都很大,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n[2022江西南昌高一(上)期中考试]下图为风景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读图回答6—7题。6.瀑布所属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大气圈答案6.B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瀑布(河流)属于水圈。B项正确。\n[2022江西南昌高一(上)期中考试]下图为风景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读图回答6—7题。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图中各圈层()A.可以相互转化B.相互独立发展C.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D.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答案7.C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A、B项错误,C项正确。岩石圈的能量除了来源于太阳辐射,还来源于地球的内能等,D项错误。\n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n教材必备知识精练\n知识点1地层和化石1.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层总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B.不含化石的地层一定是最新的C.通过研究化石,人们可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却无法得知当时的地理环境D.根据化石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的依据是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答案1.D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般来说,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但是由于地质活动比较复杂,有时候会出现地层倒转的情况,A项错误;不含化石的地层不能根据化石确定其形成的地质年代,可通过其他方式来确定其地质年代,但不能说这种地层是最新的,B项错误;通过研究化石,人们可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还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C项错误;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可根据化石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D项正确。\n知识点1地层和化石[2022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月考]红珊瑚化石主要形成于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交界的嘉陵江流域,四川省广元市红珊瑚化石资源丰富。下图为红珊瑚化石展示图。据此回答2—3题。2.红珊瑚化石形成的地理环境特征是()A.深海环境B.温暖浅海C.火山活动D.静水环境答案2.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B项正确。\n知识点1地层和化石[2022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月考]红珊瑚化石主要形成于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交界的嘉陵江流域,四川省广元市红珊瑚化石资源丰富。下图为红珊瑚化石展示图。据此回答2—3题。3.四川省广元市红珊瑚化石资源丰富,说明该地曾经()A.地壳下沉B.地壳上升C.是海洋D.是陆地答案3.C四川省广元市红珊瑚化石资源丰富,说明广元市曾经是温暖的浅海,有红珊瑚生存,C项正确、D项错误。根据红珊瑚化石不能直接判断出当地地壳上升或者下沉,A、B项错误。\n知识点2地球的演化史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据此回答4—6题。4.下列动物化石,存在于古生代地层的是()答案4.B始祖鸟出现在中生代;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大象出现在新生代。B项正确。\n知识点2地球的演化史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据此回答4—6题。5.按由早到晚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答案5.B四个选项中,植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三叶虫→鱼类→恐龙;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动物的进化顺序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故B项正确。\n知识点2地球的演化史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据此回答4—6题。6.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答案6.C地球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分别发生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中生代末期,恐龙从地球上消失,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C项正确。\n知识点2地球的演化史水杉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在中生代白垩纪曾广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但在新生代第四纪几乎全部绝迹,目前仅在我国重庆、湖北、湖南的部分地区得以幸存,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也称作活化石植物)。据此回答7—8题。7.水杉广布时期,植物所处的发展阶段为()A.藻菌时代B.蕨类植物时代C.裸子植物时代D.被子植物时代答案7.C由材料可知,水杉广布的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迅速发展,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C项正确。\n知识点2地球的演化史水杉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在中生代白垩纪曾广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但在新生代第四纪几乎全部绝迹,目前仅在我国重庆、湖北、湖南的部分地区得以幸存,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也称作活化石植物)。据此回答7—8题。8.水杉在新生代第四纪几乎全部绝迹,可能是因为遭受了()A.泥石流灾害B.寒潮入侵C.第四纪大冰期D.板块运动答案8.C由材料可知,水杉喜温暖湿润气候,新生代晚期出现第四纪大冰期,气候变冷,陆地上冰川面积增大,以致水杉不能适应新的生长环境而几乎全部绝迹,C项正确。泥石流灾害、寒潮入侵、板块运动会影响生物生存,但是不会使水杉几乎全部绝迹,A、B、D项错误。\n学科关键能力构建\n[2022海南海口高一(上)月考]读甲、乙两地地层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两地处于相同时代的地层是()A.①和ⅠB.②和ⅡC.③和ⅢD.②和Ⅲ答案1.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因此图中甲、乙两地处于相同时代的地层是①和Ⅱ,②和Ⅲ,D项正确。\n[2022海南海口高一(上)月考]读甲、乙两地地层示意图,回答1—2题。2.地层Ⅰ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判断地层Ⅰ可能形成于()A.寒武纪B.侏罗纪C.古近纪D.第四纪答案2.A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海水中出现三叶虫等动物,古生代末期,地球上出现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因此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古生代地层,寒武纪属于古生代,A项正确。侏罗纪属于中生代,B项错误;古近纪和第四纪属于新生代,C、D项错误。\n[2022安徽江淮十校高一(上)检测]2021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山西省阳泉市发现了约2.9亿年前的史前巨鲨瓣齿鲨的牙齿化石,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下图为瓣齿鲨的生态复原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推测瓣齿鲨生存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前寒武纪答案3.C由材料可知,瓣齿鲨牙齿化石大约为2.9亿年前的,应属于古生代中后期,C项正确。\n[2022安徽江淮十校高一(上)检测]2021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山西省阳泉市发现了约2.9亿年前的史前巨鲨瓣齿鲨的牙齿化石,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下图为瓣齿鲨的生态复原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4.通过研究化石,我们可以()①准确确定地球的年龄②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③推测海陆分布状况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4.D通过研究化石,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但不能准确确定地球的年龄,①错误、②正确;通过研究地层中的化石类型,可以推测海陆分布状况,③正确;生物化石可以反映当时的古地理环境特征,④正确。故选D项。\n[2022湖北黄冈高一(上)期末考试]读地质时期(部分)的气候变化图,回答5—6题。5.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A.寒冷干燥B.温暖干燥C.寒冷湿润D.温暖湿润答案5.B中生代恐龙繁盛,图示该时期气温较现代全球平均气温高,降水较现代全球平均降水少,因此恐龙繁盛时期全球的气候特征是温暖干燥。B项正确。\n[2022湖北黄冈高一(上)期末考试]读地质时期(部分)的气候变化图,回答5—6题。6.图示甲时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被子植物繁生B.爬行动物向鸟类发展C.大陆冰川广布D.传统农作物歉收答案6.C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蕨类植物繁生,A项错误。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是在中生代中后期,B项错误。读图可知,该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大陆冰川广布,C项正确。新生代的第四纪才出现人类,甲时期还没有传统农业,D项错误。\n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2021年5月,古生物学者在福建省漳浦县境内发现一处约1500万年前的琥珀生物群。下图为该琥珀生物群某生物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关于材料信息的叙述,合理的是()A.琥珀的形成与环境没有关系B.生物进化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过程C.图示生物生活时期地球上还未出现恐龙D.图示生物生活时期裸子植物高度繁盛答案7.B琥珀的形成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A项错误。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B项正确。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图示生物生活时期为新生代,恐龙已出现,但也已灭绝,C项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D项错误。\n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2021年5月,古生物学者在福建省漳浦县境内发现一处约1500万年前的琥珀生物群。下图为该琥珀生物群某生物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8.该时期形成的琥珀里最可能含有的生物是()A.三叶虫B.恐龙C.原始藻类D.昆虫答案8.D新生代时期,古生代的三叶虫和中生代的恐龙早已灭绝,A、B项错误。原始藻类是前寒武纪的多细胞生物,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新生代已有昆虫,有的昆虫具有硬壳,不易被破坏,且死亡后更容易被沉积物掩埋,最可能形成琥珀化石,D项正确。\n专项拓展训练\n专项1认识宇宙环境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人类因预测到太阳会发生“氦闪”而试图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将地球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影片中人类要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是由于()A.日心与地心距离发生变化B.地球的体积、质量发生变化C.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发生变化D.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发生变化答案1.D由材料可知,影片中人类要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是由于预测到太阳会发生“氦闪”,即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发生了变化,故选D项。\n专项1认识宇宙环境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人类因预测到太阳会发生“氦闪”而试图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将地球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2.地球在图中A、B、C三个位置时,所属的天体类型分别是()A.卫星 行星 行星B.行星 恒星 卫星C.行星 卫星 行星D.行星 卫星 恒星答案2.C在A位置时,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B位置时,地球环绕木星运动,是木星的一颗卫星;比邻星是一颗恒星,地球到达C位置时,环绕比邻星运动,成为以比邻星为中心天体的行星。故C项正确。\n专项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在交通线路的十字路口处,我们有时会见到如下图所示的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回答3—4题。3.有人注意到同一交通信号灯在不同时间亮度会发生变化,你认为影响其亮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海拔B.电网供电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答案3.C图中交通信号灯是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晴天,太阳辐射强,交通信号灯的亮度较大;阴天,太阳辐射较弱,交通信号灯的亮度较小,故C项正确。海拔不会导致太阳能信号灯亮度随时间变化,A项错误。电网供电时,电压通常较稳定,信号灯不会出现亮度变化,B项错误。交通流量对交通信号灯的亮度无影响,D项错误。\n专项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在交通线路的十字路口处,我们有时会见到如下图所示的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回答3—4题。4.若该交通信号灯安置在南京,则一年中,其亮度较差的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4.D相对于其他季节,南京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此交通信号灯的亮度较差。D项正确。\n专项3判断地质年代[2022河南高一(上)联考]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以长期留存下来。在辽宁省南部地区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以桦属花粉居多,而现在桦木林已经退缩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下图为我国大兴安岭的桦木林景观图。据此回答5—6题。5.推测近8000年来,辽宁省南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为()A.气温降低,降水增多B.气温升高,降水增多C.气温降低,降水减少D.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答案5.B由材料可知,桦树喜冷耐旱,现在桦木林已经退缩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说明辽宁省南部地区近8000年来气候变得温暖湿润,即气温升高,降水增多。B项正确。\n专项3判断地质年代[2022河南高一(上)联考]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以长期留存下来。在辽宁省南部地区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以桦属花粉居多,而现在桦木林已经退缩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下图为我国大兴安岭的桦木林景观图。据此回答5—6题。6.辽宁省南部地区桦树大量生长于()A.新生代B.古生代C.中生代D.前寒武纪答案6.A由材料可知,辽宁省南部地区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以桦属花粉居多,说明辽宁省南部地区桦树大量生长的时间大约为距今10000—8000年,为新生代。A项正确。\n易错疑难集训\n教材易混易错集训\n易错点1不能正确分析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读山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MJ·m-2)分布图,回答1—2题。1.山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总体上是()A.西多东少B.东多西少C.南多北少D.北多南少答案1.D根据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的分布及数值可知,山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是北多南少。\n易错点1不能正确分析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读山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MJ·m-2)分布图,回答1—2题。2.造成甲、乙两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因素是()A.纬度和海拔B.气候和土壤C.坡向和天气D.地表植被答案2.C图中甲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晴天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乙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对较小。错因分析本题组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一是没有掌握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二是判读能力差,不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解题。\n易错点2不能正确判断地质演化过程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考察时发现了棕榈化石,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较高海拔首次发现棕榈化石(如下图)。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多为乔木,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读图回答3—4题。3.由棕榈化石的发现可推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A.寒冷干燥B.寒冷湿润C.炎热干燥D.高温湿润答案3.D根据材料可知,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多为乔木,因此判断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高温湿润,选择D项。\n易错点2不能正确判断地质演化过程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考察时发现了棕榈化石,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较高海拔首次发现棕榈化石(如下图)。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多为乔木,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读图回答3—4题。4.据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这一事件可推测青藏高原()A.地壳不断抬升B.曾经位于热带C.生物不断演化D.曾经是海洋答案4.A青藏高原上发现热带植物棕榈的化石,说明了该地区地质史上曾经有过高温湿润的气候,后来地壳上升,才演化成高原气候。选择A项。\n易错点2不能正确判断地质演化过程错因分析部分同学可能会根据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这一信息,误认为当时青藏高原位于热带,后经大陆漂移运动至目前所在位置,从而误选B项。实际上,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并不能说明所有棕榈科植物都位于热带,且如果地球当时处于温暖湿润期,该地区也可能适合棕榈科植物生长,因而青藏高原有棕榈化石并不能说明青藏高原当时处于热带。\n常考疑难问题突破\n疑难点 月相下图是某地6月7—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根据图中6月7日的月相,推测当天可能为农历()A.廿八B.初三C.初八D.十五答案1.B读图可知,图中月亮的亮面朝西,说明图示日期均位于农历上半月。6月7日时月相与蛾眉月接近,蛾眉月出现在农历初三、初四和廿七、廿八。因此推测当天可能为农历初三,B项正确。\n疑难点 月相下图是某地6月7—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2.6月19日19时,该地会出现满月,推测满月出现的位置大致在()A.东边地平线附近的天空B.南边头顶附近的天空C.西边地平线附近的天空D.北边头顶附近的天空答案2.A6月19日(农历十五左右),当地19点正值黄昏,满月从东边地平线附近升起,A项正确。难点透视本题组的难点在于从地球上看月亮的位置和形状随时间的变化。掌握这道题,需要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月相,也可参考学思用P02要点。\n章末培优专练\n综合素养创新应用\n地球、太阳、宇宙充满了无限奥秘,等待你的探索!同学们,在进行本章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知识的总结、归纳上,而应该在扎实掌握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辐射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演化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地理实践力),树立尊重自然规律、自主探寻宇宙奥秘的意识。\n素养1探索生命存在的条件——“综合思维”素养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就开始不断地探测火星。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拍摄到了多张火星的影像图,让我们了解到了更真实的火星情况。读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表中与日距离、质量、体积都以地球为1个单位),回答1—3题。1.火星表面大气均温低于地球,主要原因是火星()A.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B.与日距离比地球远C.大气主要成分是CO2D.公转周期比地球长答案1.B行星表面大气均温主要是由行星与恒星的距离决定的。由表格数据可知,火星与日距离比地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地球少,所以其表面大气均温比地球低,B项正确。地球火星与日距离11.52质量10.11体积10.15大气主要成分N2、O2CO2表面大气均温15℃-65℃自转周期1天1.03天公转周期1年1.88年\n素养1探索生命存在的条件——“综合思维”素养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就开始不断地探测火星。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拍摄到了多张火星的影像图,让我们了解到了更真实的火星情况。读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表中与日距离、质量、体积都以地球为1个单位),回答1—3题。2.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其主要原因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答案2.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A项正确。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得地球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不太大,B项错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不是地球有大气层的原因,C项错误。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与地球大气层的形成关系不大,D项错误。地球火星与日距离11.52质量10.11体积10.15大气主要成分N2、O2CO2表面大气均温15℃-65℃自转周期1天1.03天公转周期1年1.88年\n素养1探索生命存在的条件——“综合思维”素养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就开始不断地探测火星。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拍摄到了多张火星的影像图,让我们了解到了更真实的火星情况。读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表中与日距离、质量、体积都以地球为1个单位),回答1—3题。3.火星土壤中不能生长植物,主要是因为火星()A.无大气层B.无液态水C.表面温度太高D.表面光照太强答案3.B植物生长需要具备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火星表面温度远低于地球,不具备适宜的温度,无液态水,B项正确。火星也有大气层,其主要成分是CO2,表面光照不强。地球火星与日距离11.52质量10.11体积10.15大气主要成分N2、O2CO2表面大气均温15℃-65℃自转周期1天1.03天公转周期1年1.88年\n素养1探索生命存在的条件——“综合思维”素养素养探究本题组以地球和火星的资料对照表为材料,考查火星不适宜生物生存的原因等,要求同学们掌握星球存在生命需要具备适宜的内部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大气)和安全的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并能够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体现了对同学们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n素养2光伏高速公路——“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素养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位于山东济南,它是我国首个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下面的太阳能电池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据此回答4—6题。4.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的优势是()①光照充足②节约土地③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④高速公路网密集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4.D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的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高速公路网密集,有利于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③④正确;与山东济南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光照充足,①错误;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不另占用土地,因此两地相比不存在节约土地一说,②错误。\n素养2光伏高速公路——“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素养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位于山东济南,它是我国首个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下面的太阳能电池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据此回答4—6题。5.对光伏高速公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A.地质及水文条件B.气象及水文条件C.气象及气候条件D.地质及气候条件答案5.C光伏发电依靠太阳光照,受天气(即气象)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故C项正确。\n素养2光伏高速公路——“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素养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位于山东济南,它是我国首个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下面的太阳能电池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据此回答4—6题。6.下列地区中,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的是()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东南丘陵答案6.C四个地区中,华北平原纬度较高,且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故A项错误;云贵高原、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故B、D项错误;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建设光伏高速公路的发电效能最高,故C项正确。\n素养2光伏高速公路——“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素养素养探究本题组以山东济南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为材料,以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切入点,考查同学们对太阳能发电的影响因素以及太阳辐射地区分布差异的掌握,要求同学们能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济南的实际情况,分析济南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的优势与影响因素,考查同学们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n素养3地下明灯”计划探测地下结构——“地理实践力”素养为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我国利用激发的气枪震源作为陆地地壳结构探测和地球内部介质变化监测的人工震源,实施“地下明灯”计划。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可探测深达60千米的地下结构。据此回答7—8题。7.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最深能探测到的地球内部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答案7.B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最深能探测到地下60千米,故判断其最深能探测到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幔。\n素养3地下明灯”计划探测地下结构——“地理实践力”素养为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我国利用激发的气枪震源作为陆地地壳结构探测和地球内部介质变化监测的人工震源,实施“地下明灯”计划。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可探测深达60千米的地下结构。据此回答7—8题。8.“地下明灯”计划主要应用的领域是()A.土地利用规划B.地壳运动监测C.矿产资源勘探D.土壤肥力调查答案8.C根据材料可知,“地下明灯”计划主要用于陆地地壳结构探测和地球内部介质变化监测。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波速不同,故其主要应用的领域是矿产资源勘探,C项正确。素养探究本题组以利用激发的气枪震源作为人工震源探测地下结构为材料,考查地球的地下结构,要求同学们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布与深度,并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出在探测地下结构时,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即人工震源模拟的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从而了解“地下明灯”计划应用的主要领域,考查同学们的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n高考真题同步挑战\n1.[2021天津学考地理·1,3分]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答案1.B翠屏湖主要记录的是水域的形成过程,A项错误;中上元古界地层中可能含有化石,地层及其包含的化石可反映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主要途径,B项正确;黄崖关长城属于人为建造的人文景观,不能反映地球的沧海桑田变化,C项错误;八仙山天然次生林主要反映的是当地的植被状况,与地球沧海桑田变化关系较小,D项错误。\n[2019浙江4月选考地理·24,2分]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示意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第2题。2.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2.B金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在日落后一段时间的天空西端地平线上或日出前一段时间的天空东端地平线上能观测到。从材料可知,图2是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天空看到的景观,此时金星位于天空西端的地平线上,应该是日落后一段时间观测到的情形,结合月球自转及火星、木星、金星与地月系统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图1中月球位于①处时,月球背面天空应无法观测到位于地月系外侧的木星与火星;月球位于②处时,月球背面天空西端能够观测到位于地月系内侧的金星,而外侧的火星、木星也有可能观测到;月球位于③处时,月球背面天空无法观测到位于地月系内侧的金星;月球位于④处时,月球背面天空东端能够观测到位于地月系内侧的金星。综上,B项正确。\n[2019北京文综·11,4分]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3题。3.据图可推断()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答案3.B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以上到地表为地壳。莫霍面深度越小,地壳越薄,图中①地莫霍面深度为38.5—39.0千米,不是最小的,故地壳厚度不是最薄的。②地位于河流附近,且该处河流大致沿莫霍面等深线发育,说明②地可能位于莫霍面断裂带上,金属矿产丰富。③地莫霍面深度为37.5—38.0千米,不是最小的,地幔深度不是最浅的。④地位于河流附近,地下水埋藏浅。\n思维线索解答该题应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明确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第二步,获取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等值线数值;第三步,调用地球圈层结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n全章综合检测\n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火星冲日”是指火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侧,且三者大致排列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大约每隔2年2个月就会出现一次“火星冲日”现象。读图回答1—2题。1.“火星冲日”现象所属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火卫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答案1.B根据材料可知,“火星冲日”现象所属的天体系统有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其中级别最低的是太阳系。选择B项。\n“火星冲日”是指火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侧,且三者大致排列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大约每隔2年2个月就会出现一次“火星冲日”现象。读图回答1—2题。2.“火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A.方向相同B.轨道近圆C.轨道共面D.安全稳定答案2.C“火星冲日”现象出现时,太阳、地球和火星大致处在同一直线上,说明地球和火星的公转轨道与太阳大致在同一平面上,即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共面,C项正确。\n[2022广东汕头高一(上)期中考试]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截至目前,FAST已经发现了多颗新脉冲星,并且发现了一个来自约30亿光年的重复电信号。今后FAST将继续搜寻地外生命。据此回答3—4题。3.如果能探索到地外生命,那么其所在天体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有()①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②自西向东自转③安全的运行环境④有液态水存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3.D地外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应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类似,即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①③④正确。天体自转方向对其是否存在生命没有影响,②错误。D项正确。\n[2022广东汕头高一(上)期中考试]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截至目前,FAST已经发现了多颗新脉冲星,并且发现了一个来自约30亿光年的重复电信号。今后FAST将继续搜寻地外生命。据此回答3—4题。4.推测FAST发现的重复电信号来自()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4.D由材料可知,FAST发现的重复电信号的源地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该信号的源地与地球的距离超出了银河系的范围,因此判断其来自河外星系,D项正确。\n“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在水域进行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价值的新型电站。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A.四川盆地B.柴达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长江中下游地区答案5.D由材料可知,“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光照充足且有大面积水域的地区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选项四个地区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适合。四川盆地光照不足且缺乏大面积水域,柴达木盆地和内蒙古高原缺少大面积水域。\n“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在水域进行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价值的新型电站。读图回答5—6题。6.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辐射的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6.A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④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①②③能源来自太阳辐射,A项正确。\n[2022河南高一(上)阶段性检测]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21年11月2日发布的消息: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为中等水平。日面上有3群黑子,此期间发生的最大耀斑是M1.5,地磁场微扰动。太阳耀斑通常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C级及以下的耀斑均为小耀斑,M级耀斑为中等耀斑,X级耀斑则为大耀斑。据此回答7—8题。7.材料中的M级耀斑发生在()A.太阳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答案7.C太阳耀斑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C项正确。\n[2022河南高一(上)阶段性检测]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21年11月2日发布的消息: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为中等水平。日面上有3群黑子,此期间发生的最大耀斑是M1.5,地磁场微扰动。太阳耀斑通常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C级及以下的耀斑均为小耀斑,M级耀斑为中等耀斑,X级耀斑则为大耀斑。据此回答7—8题。8.判定此次太阳活动为中等水平的主要依据是()A.太阳黑子的亮度B.太阳耀斑的亮度C.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多少和大小D.太阳风的强弱答案8.C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n2018年6月2日,“地壳一号”钻机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完成松辽盆地白垩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井深度701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据此回答9—10题。9.“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A.地壳B.地幔C.软流层D.地核答案9.A根据材料可知,“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深度为7018米,则最深处仍处于地壳,A项正确。地幔是从莫霍面(地面下平均17千米处)直到古登堡面(地下约2900千米处)的部分,B项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地核位于地幔以下,C、D项错误。\n2018年6月2日,“地壳一号”钻机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完成松辽盆地白垩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井深度701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据此回答9—10题。10.此科学钻探工程有利于研究松辽盆地()①内部圈层结构②油气资源分布③原始鱼类灭绝原因④气候演化历史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10.B由上题分析可知,“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地壳,因此该工程对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意义不大,①错误;利用钻井可以探测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②正确;利用钻井无法推断原始鱼类灭绝的原因,③错误;可以通过对地下物质的采样,研究气候的演化,④正确。故选择B项。\n[2022河南高一(上)阶段性检测]2021年11月2日,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坎布雷维耶哈火山持续喷出熔岩(如下图),火山喷发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和产生的灰烬使得岛上的空气质量恶化。据此回答11—12题。11.坎布雷维耶哈火山喷出的熔岩来自()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答案11.B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知,岩浆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因此坎布雷维耶哈火山喷出的熔岩来自地幔。B项正确。\n[2022河南高一(上)阶段性检测]2021年11月2日,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坎布雷维耶哈火山持续喷出熔岩(如下图),火山喷发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和产生的灰烬使得岛上的空气质量恶化。据此回答11—12题。12.受本次火山喷发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有()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2.A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会进入大气圈,炽热的岩浆还会对地表附近的动植物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火山灰及炽热的岩浆会以各种形式进入水体,对水圈产生一定的影响,①②③正确。岩石圈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④错误。故选A项。\n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13—15题。13.图中化石形成年代最早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3.A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后期;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因此化石形成年代最早的是①。\n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13—15题。14.根据图中化石,判断动物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答案14.B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此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人类。\n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13—15题。15.在该地某地层中发现了由大量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最可能是()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答案15.A了解珊瑚礁的生长环境是解答该题的关键。珊瑚礁主要是由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堆积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在该地区地层中发现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说明当时的地理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n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7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有“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2022年是利用科学寻找外星生命的第62年。下面两图是英国科学家霍金构想的外星生物的样子。材料二 木卫二是距离木星第二近的卫星,它的体积比月球还要小一些,不到地球体积的2%。木卫二的组成与类地行星相似,含水量巨大。木卫二的表面温度很低,在赤道地区平均为-163℃,两极更低,只有-223℃,所以表面形成永久冻结的冰层。由于其存在内部能量源,冰下深处或拥有液态水。有资料表明木卫二有内部分层结构,并可能有一个小型金属内核。1994年,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光谱仪观测到,木卫二的表面包裹着一层极其稀薄的大气,该大气中含有氧气。(1)如果在宇宙探测器上携带视频,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视频应如何介绍?(8分)(2)木卫二上是否存在生命是科学界长期争论的话题,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自己的认知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9分)\n答案16.解析第(1)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从天体系统等级和在太阳系中的具体位置来说明。从天体系统等级来看,地球位于太阳系中,而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所以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同时,地球还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具体位置来看,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在绕日公转的八颗行星中,地球位于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条公转轨道上,介于金星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第(2)问,本问为开放性题目,需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如果认为木卫二上不存在生命,可从木卫二不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来分析;如果认为木卫二上存在生命,可从木卫二存在液态水及大气层来分析。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在绕日公转的八颗行星中,地球位于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条公转轨道上,介于金星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8分,每点4分,两点即可)(2)不存在生命。理由:木卫二体积和质量太小,大气层极其稀薄;远离太阳,表面温度极低,生命难以产生和存续;即使有液态水,也深处冰层之下,压力极大;科学探测并未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体存在。(9分,每点3分,3点即可,只答“不存在生命”不给分)[存在生命。理由:木卫二可能存在液态水,水是孕育生命的必要条件;木卫二表面有大气层,而且有氧气存在;木卫二有内部分层结构,并可能有一个小型金属内核,内能的释放为生命提供热能。(9分,每点3分,只答“存在生命”不给分)]\n1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1)描述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2)说明甲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4分)(3)分析乙地区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6分)\n答案17.解析第(1)问,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从整体分布、最值等方面进行描述。第(2)问,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山区,且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甲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第(3)问,读图可知,乙地区位于辽宁西部,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同时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节余多,因而,可以大力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并向外输电。答案(1)总体上从南向北增加,从东向西增加;最大值出现在西部,最小值出现在东部。(6分,每点3分)(2)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年太阳辐射总量低。(4分)(3)乙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节余较多。(6分,每点3分)\n18.(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则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分)(2)请列出需要准备的考察物品。(4分)(3)结合相关资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①从地质年代来看,该区域最老的岩层形成于代。(2分)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填海洋或陆地)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填海洋或陆地)环境,气候特点为,植被特点为。(8分)(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资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从环境到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填“抬升、下降或水平”)运动。(6分)\n答案18.解析第(1)问,根据文字材料,该校师生是根据一则发现古脊椎动物化石的消息而萌生去考察的兴趣,所以考察名称应该是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第(2)问,野外考察需要准备的物品应该有该岩层区的文献等信息资料,还有地质包、地质罗盘、地质锤、测量绳、地质放大镜、照相机、GPS手持机等,以及记录用具,如笔记本电脑、纸、笔等。第(3)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两点:①图中古生物出现的地质年代(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②利用岩层及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第(4)问,由第(3)问可知,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历了从海洋环境到陆地环境的演变,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答案(1)生物化石(2分)(2)文献等信息资料;地质包、地质罗盘、地质锤、测量绳、地质放大镜、照相机、GPS手持机等;记录用具,如笔记本电脑、纸、笔等。(4分,回答合理即可)(3)①古生(2分)②海洋(2分)陆地(2分)温暖湿润(2分)植被茂密(2分)(4)海洋(2分)陆地(2分)抬升(2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7-16 15:00:43 页数:134
价格:¥3 大小:2.43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