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西师大版六上第6单元分数混合运算2问题解决第1课时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问题解决第1课时u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例1,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u教学提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实际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例1是传统教材中的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主要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列算式。例题用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例1用的是统计图,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即a×(1±)。解答这类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提高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准数量关系。u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发现“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u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u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等。u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过三峡水库吗?你们对三峡水库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峡水库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三峡水库的问题。引出课题——解决问题(一)(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出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学习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二)探究新知(投影出示例1及条形图。)教师:这是我搜集到的有关三峡工程的一个信息。例1:三峡水库第1期、第2期、第3期的蓄水水位之间的关系如下图。第1期的水位是多少米?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小组内交流,教师提出:你从这道题中获得哪些信息?你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表述完整清晰的给予表扬,并强调:弄清信息,就是要善于把题中的文字与图表信息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分析、理解题中的这些信息。分析信息,理解关键句。  教师提问:这些信息中,你觉得哪些信息比较重要?你对“第1期比第2期的水位低”、“第3期比第2期的水位高”怎样理解的?用分析分率句的方法和同桌间说说它们的意思。  同桌互说,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对“第1期比第2期的水位低”的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分析这句话,教师适时引导:“第1期比第2期的水位低”,是把谁看作单位“1”,低的部分占谁的?你能从条形统计图中指出低的是哪一部分?  解决问题,交流方法。 教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求出第一期的水位是多少米吗?自己在练习本试一试。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抽不同学生的方法上黑板展示。主要可能有这样两种方法:①156-156× ②156×(1-)=156-21=156×=135(米)=135(米)全班交流,请板演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适当追问:为什么156×这里用乘法做?让学生明确求降低的水位是多少米就是求156米的是多少,用乘法算。  对第二种方法,重点问:这里的1-中,1指什么,指什么,1-=指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第3期比第2期的水位高,第3期的水位是多少米?”的问题,全班评价。教师追问:这里的单位“1”是什么,提高的是第几期的,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提问:比较几种不同的解法,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种解法?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今天解决的分数乘法问题有什么特点?关键是什么?  学生互动讨论,交流,根据交流强调:此题的分数表示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要弄清单位“1”的量和分率对应的量,以及所求的问题的关系。 小结:今天我们解决的是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生活中类似的问题非常多。【设计意图: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探求问题的解法,目的是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展示成果与数学知识的建构中,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质疑或教师的引领,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互相补充、拓宽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三)巩固应用1.处理教材第84页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默读课堂活动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分率句,从“婴儿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能知道些什么?婴儿每分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心跳的次数的几分之几?把青少年每分心跳的次数平均分成5份,婴儿每分心跳的次数是多少份?让学生提出说学问题并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解法。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各自的解法。  全班订正,教师重点评价:4500×(1-)的解题思路。追问:(1-)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对“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的更加牢固,为下一步学习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四)达标反馈1.填一填。(1)桃树的棵树比梨树多,是指()是()的,是把()看作单位“1”。关系式是:()×=();()×(1+)=()。(2)六年级一班男生人数占全班的,则女生人数=全班人数×()。2.某地区2012年人均纯收入是6000元,2015年比2012年人均纯收入提高了,该地区2015年人均纯收入是多少元?答案:1.(1)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2)1-2.6000×(1+)=11000(元)(五)课堂小结谈话:这通过学习,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疑惑。【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知识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较系统的认识,通过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同时对学生暴露出来的 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六)布置作业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2.李庄共有小麦田64公顷,水稻田比小麦田多,这个庄的水稻田有多少公顷? 答案:1.(1)250×(1+)=300(万元)(2)250×(1-)=200(万元)2.解法一:解法二:64+64×64×(1+)=64+24=64×=88(公顷)=88(公顷)u板书设计问题解决 ①156-156× ②156×(1-)=156-21=156×=135(米)=135(米)答:第1期的水位是135米.资料链接山峡水库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串流2个城市、11个县城、1711个村庄,其中有150多处国家级文物古迹,库区受淹没影响人口共计84.62万人,搬迁安置的人口有113万。淹没房屋总面积3479.47万平方米。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形成总面积达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2010年7月18日三峡水库将迎建成后最大洪水,堪比98年最高峰值。2015年10月7日8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枢纽工程的水库水位突破170米,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进入“5米倒计时”。按照计划,三峡工程将于10月底或11月份蓄水至175米水位。根据国家防总批复的三峡工程2015年175米试验性蓄水实施方案,9月10日,三峡工程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正式启动。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长江上游来水较往年同期偏枯,但仍处于控制范围之内,三峡水库已按计划于9月30日前蓄水至165米。进入10月后,三峡枢纽工程根据用电负荷适时调整下泄流量,三峡水库按照每天升幅0.5米进行蓄水。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计算,三峡工程静态投资为900.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移民安置400亿元。 三峡水库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这项工程由拦江大坝和水库、发电站、通航建筑物等部分组成。水库大坝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初期156米,后期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电站: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装机总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设施:双线5级船闸1座,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垂直升船机1座,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轮船,年单向通航能力5000万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1-10-26 12:00:21 页数:7
价格:¥3 大小:89.09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