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青岛版六上第3单元分数除法5我学会了吗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5我学会了吗n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我学会了么n教学提示除法法则;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模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计算,提高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般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n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除法计算,提高学生分数计算能力。难点:进一步掌握一般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直尺、铅笔、橡皮等。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出示青铜“豆”图片,引发学生兴趣。)2、介绍:豆是我国古代用来盛食物的青铜器皿,盛行于两周,它既可以用来盛放干食如煮好的肉类,也可盛放调好的汤汁如羹类。最早的青铜豆见于西周时期,早期的铜豆多是无耳的。(出示1号豆图片)春秋时开始有豆盘两侧加耳的铜豆,而在豆盘上加盖的组合则是战国时流行起来的。这件豆是春秋晚期,用红铜镶嵌,描绘巨兽中箭,各种禽兽飞跃奔走,而猎人处于兽群之中勇武行猎的情景。整个图象 结构基本上改变了商周以来的模式,成为战国画像艺术发展的先驱。(出示2号豆图片)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介绍“豆”扩展学生对我国古代炊具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二)探究新知: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9页信息窗)生:在2号豆中,铜的质量是千克,占总质量的。2号豆的质量是1号豆的。师: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1)2号豆的质量是多少千克?生2:(2)1号豆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师:你打算怎样解决?小组议论,弄懂题意后独立解决。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在班内交流时,沟通各自的解法。生1:我是这样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根据铜的质量是千克,占总质量的,那么铜的质量=总质量×。求总质量,即求单位“1”,我列方程。解:设总质量为X千克,X×=解得:X=答:生2:我是这样解决第一个问题的。 根据铜的质量是千克,占总质量的,那么铜的质量=总质量×。求总质量,即求单位“1”,相当于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我用除法。÷=(千克)答:师:两位同学解的都很好,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第二个问题同学们是怎样解决的。生1:根据2号豆的质量是1号豆的,那么2号豆的质量=1号豆×,求1号豆的质量。这就和第一个问题一样了,即可以用方程,也可以用除法。方程法:解:设1号豆质量为X千克,X×=解得:X=答:算术法:÷=(千克)答:师:同学们掌握的越来越熟练了。拓展知识:介绍: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锡等金属。我国的许多青铜器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几件: (1)司母戊鼎:商朝后期制造的,用于王室祭祀,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长110厘米、宽是长的、长是高的。(2)四羊方尊:一种饮酒用具,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高约58厘米,重约35千克,是司母戊鼎重量的。找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到黑板练习。预设:问题:司母戊鼎的质量是多少千克?方程法:解:设司母戊鼎质量为X千克,X×=35解得:X=875答:算术法:35÷=875(千克)答: 三、丰收园里谈收获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先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集体交流。生1:我知道分数除法是转化成分数乘法去解决的。并且总结了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用字母表示a÷b=a×(b≠0)。生2:我知道借助第一单元学习的数学模型“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利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生3:只有理解了数学模型“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我可以反复使用,解决比较复杂的生活问题。不管是方程法,还是算术法,我都能行。师谈话: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设计意图:通过我学会了吗?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而风收园,则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模式化,更容易掌握。(三)巩固新知:1、看图列式计算2、根据下面的条件,先说出哪个是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式。(1)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2)修好了一条路的。(3)一堆煤的已经运走。 (4)这批布的是花布。3、对比练习:(先画出线段图,再进行解答)(1)水果店运来40筐水果,其中苹果占,苹果有多少筐?(2)水果店运来苹果40筐,占运来的水果总数的,运来水果多少筐?(3)红红看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总页数的。还有多少页没有看?(4)红红看书,已经看了140页,占全书总页数的。还有多少页没有看?4、解决实际问题:(1)小冬家养黑兔20只,相当于白兔只数的,小冬家养白兔多少只?(2)一个正方体鱼缸棱长米,里面盛有立方米的水,水深多少米? (3)六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五年级学生人数的,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4)小刚家买来一袋面粉,吃了18千克,正好是这袋面粉的,这袋面粉还剩多少千克?答案:1、6÷=24;27×=9;2、三好学生=全班人数×;修好路的长度=一条路×;一堆煤×=已经运走的煤;这批布×=花布;3、40×=25(筐);40÷=64(筐);140-140×=100(页);140÷-140=350(页)4、画图略,20÷=25(只);÷÷=(米);111+111÷=259(人);18÷=24(千克)。设计意图:熟练掌握分率句,以及把分率句补充完整。解决分率句准确的找到等量关系,确定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从而决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从而提高学生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四)达标反馈1.直接写出得数。×6=÷=÷=20×=÷3= ×=×=12÷=÷=×÷=2、判断。二、判断⑴.÷=×14=4。()⑵.5÷=5×=。()⑶.一块地的正好是公顷,这块地有多少公顷?正确的算式是÷。()⑷.a÷=b×(a和b都大于0),那么a一定小于b。()⑸.把一根木料锯成5段,锯一次用的时间是总时间的。()3、脱式计算。÷×4÷12×-×÷÷4.一堆南瓜的重180千克,这堆南瓜共重多少千克?5.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4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同时梨的筐数又是橘子的。商店运来橘子多少筐? 6.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第二天看了全书,还剩下38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1、2;2;1;10;;;;48;;。2、√××××。3、;;;;4、180÷=300(千克)。5、40×÷=50(筐)。6、38÷(1――)=60(页)。设计意图:强化模型的应用,使学生规范做题。同时根据不同问题,学会正确列式。(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预设:生:借助模型寻找等量关系。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生:……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学生的总结,了解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从知识、能力、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了解学生在本节课的发展,为今后的教学研究提供思路。(六)布置作业1.小明很马虎,在计算时,他把一个数除以算成乘,结果他算出的答案是,正确的答案应该是()。2.100克水中加入25克糖,水占糖水的。3.有3吨货物,甲车每次运这批货物的,乙车每次运吨。若单独运完这些货物,甲车需运()次,乙车需运()次。4.在算式÷a(a≠0)中,当a()时,商大于;当a()时,商等于;当a()时,商小于。 5.已知a÷=b÷=c÷,并且a、b、c都大于0,把a、b、c按从大小的顺序排列是(       )。三、选择1.鸡20只,鸭25只。鸡是鸭的(),鸭是鸡的()。A.B.C.无法确定2.把米长的线绳剪成相等的3段,每段线绳是全长的()。A.B.C.D.3.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客车速度是货车的,求客车速度的算式是()。A.80×10÷9B.80÷C.80×4.已知一个数的是,求这个数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A.×B.÷C.÷5.饲养场养有黑兔和白兔,其中有白兔200只,占兔子总数的,要求(),可以列式为“200÷”。A.黑兔只数B.兔子总数C.无法确定答案:一、1、;2、;3、3;9;4、<1;=;>1;5、a>b>c;二、1、A;B;2、A;3、C;4、C;5、B;板书设计我学会了吗? 方程法:解:设总质量为X千克,X×=解得:X=答:算术法:÷=(千克)n教学反思由浅入深的几个练习,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师在练习过程汇中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有利于自主学习、自我肯定,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角。n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一、填空。1.12吨的是()吨,()的是12吨。2.一台碾米机小时碾米吨,这台碾米机1小时能碾米()吨。3.()和互为倒数,39的倒数的是()。4.甲数是24,乙数的等于甲数的,乙数是()。5.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分母是最小的合数,这个分数是(),它的倒数是()。二.解方程 X÷=X=×X÷=24三.应用题1、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2、一只蜗牛从一棵大树的根部爬向树梢,要爬9米。已知它白天能向上爬1米,夜间却要下滑米。它从某日早晨开始向上爬,多少天后可以到达树梢?答案:一、1、6,24;2、;3、,;4、9;5、,4。二、X=;X=;X=。三、1、解:设黑兔有X只,那么白兔有X只。X+X=18,解得:X=15,18-15=3只。答:……2、8÷(1-)=12天,12+1=13天。资料链接分数1.数学名词。表示是一个单位的几分之几的数。2.评定成绩或胜负时所记分的数目。甘铁生《“现代派”茶馆》:“我们考,凭分数,凭本事。” 3.规定人数,分任职务。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孙子•势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李贽注:“分,谓偏裨卒伍之分;数,谓十百千万之数各有统制,而大将总其纲领。”《淮南子•本经训》:“计人多少众寡,使有分数。筑城掘池,设机械险阻以为备。”《晋书•孝友传•庾衮》:“分数既明,号令不二。”4.指区分部署。《晋书•傅玄传》:“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以通其货。故虽天下之大,兆庶之众,无有游手。分数之法,周备如此。”5.数量;程度。唐元稹《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臣等约计天下百姓有铜器用度者,分数无多,散纳诸使,斤两盖寡。”宋王安中《清平乐•和晁倅》词:“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6.指比例。宋苏辙《乞废忻州马城池盐状》:“其盐夹硝,味苦,人不愿买。故自四五年来作分数抑卖与铺户。”7.法度;规范。《三国志•魏志•刘劭传》:“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数精比。”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接识》:“法制之人,以分数为度,故能识较方直之量,而不贵变化之术。”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它如管辂之卜,华佗之医……莫不皆然,后人失其分数,思议不及,遂加傅会,以为神授。”8.犹天命,天数。明徐渭《又启诸南明侍郎》:“伏念渭小人,立身无状,堕囚有年,等诸分数,爱欲其生不胜恶欲其死之多。”《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谁知这人生在世,原来不止於一饮一啄都有前定,就是烧一根柴,使一碗水,也都有一定的分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1-11-17 11:48:25 页数:13
价格:¥3 大小:43.35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