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中图版(上海)
>
第二册
>
第八篇 地域文化
>
专题25 文化与环境
>
文化
>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5.3.1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教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5.3.1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教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5.3.1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教案文化和旅游涉及的教材主要是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三四两单元和初中地理第三章及相关的旅游景点的内容。文化和旅游在之前的各省市的考卷中占有一定比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和旅游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虽然二者往年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小,相信以后会有所上升,切不可掉以轻心。5.3.1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引言本部分教材的重点是文化景观,这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主要理解文化景观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如民居、农业景观、园林等;而另一重点为文化扩散。学习要注意区分其类型、实际生活中的文化扩散类型及利用文化扩散规律进行文化传播的事例。考纲要求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内容。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多侧重于对文化景观的分析及对文化传播方式的考查,如2022年文综、2022年上海、2022年全国文综、2022年北京文综、2022年上海文综。知识网络图5.3.1-1知识点1、文化景观(1)文化景观的概念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思考一、如何理解文化景观的概念?①区别于自然景观:文化景观是人创造的,即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事物的代表性形态。②区别文化景观和文化现象:如街头流动的艺术表演属于文化现象,但不固定在地表-11-上,所以不是文化景观。即文化景观具有空间位置的固定性。③文化景观有一定功能(为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创造),按功能来划分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用于生产生活领域的文化景观属于物质文化景观;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或作用于人类精神领域的文化景观属于精神文化景观(2)文化景观的分类: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物质文化景观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农田、矿山、道路、城市和村落等。精神文化景观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和雕塑等。(3)文化景观主要特征①空间性文化景观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空间性文化景观通常是附着在自然物质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而任何自然物质都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文化景观也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二是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都是相对固定性。②时代性时代性指的是:一、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因此它必然带有创造或生产它的哪个时代的特点。二、有些文化景观继续保留其功能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其他功能。如寒山寺。三、一些文化景观已经丧失了原来的基本功能。思考一、请说出文化景观须具有的特点。思考二、分析文化景观的重要性与文化景观的特点之间的关系。(4)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①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物质文化景观受自然环境影响明显,尤其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文化景观。如在斯里兰卡的丘陵地区,当地人在山麓开辟茶园;在菲律宾,将低缓的低山丘陵开梯田种水稻;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形成平原农田景观。②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和局限性。一、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都可能指示出当时的自然环境。如:傣家竹楼反映了闷热潮湿的自然环境;通过对虫神庙的研究,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的差异。二、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特征及自然现象的分布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仅靠虫神庙或龙王庙的分布不能确定蝗灾和水旱灾的确切分布范围,有的地方有治蝗、灭蝗办法,也就没有虫神庙。三、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必然减弱。例:过去,民居的建筑形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屋顶的坡度与降水量的大小成正相关,墙体的厚度与冬季气温成负比。今天,在南方和北方,这种差别已很小。③文化景观的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一、文化景观顺应自然规律,将对自然环境起到有利或无害的影响。如都江堰顺应了自然规律,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二、文化景观违背了自然规律则产生不利影响。如过度放牧、滥垦草原造成草原退化、沙化。(5)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文化景观不同程度地反映各自所属文化体系的特征:既可反映物质文化环境,也可反映精神文化环境。如:①公交汽车站牌分布的疏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从公交站牌数量的变化也能看到城市化进程。②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景观反映出语言文化的地区差异③地方象征或标志性景观:北京天坛、唐山的抗震纪念碑、深圳的北回归线标志,在宣传地方文化方面起重要作用。④中国的清真寺作为宗教文化景观,既反映回族的宗教文化特点,也能反映民族间文化交融的特点(中国清真寺融人了汉文化建筑特点)。思考一、请简述地理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思考二、如何从正反两方面理解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改变的影响?-11-2、文化源地(1)文化源地的两种类型类型概念在小比例尺图上的表现举例文化现象源地单一文化要素构成的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的最初产生地一个点(一个源地)或几个点(多个源地)革命、起义、战争、某种发明、农作物或驯化动物发源地文化系统源地由多种文化要素组成,结构较完整、特征较明显的文化系统产生地面状新石器文化遗址、黄河流域文明等都是由语言、文字、农业技术等文化要素构成的综合体(2)文化区①概念:广义的文化区是文化事物、现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狭义的文化区仅指某种文化体系覆盖的范围。②文化区的空间特点:①范围有大小②边界有虚实③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③文化体系的结构: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文化体系的分布区也是文化区)(3)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类型特点途径实例意义扩展扩散传染扩散短距离,接力式接受的人向正考虑接受的人20世纪初,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7世纪中期,日本贵族和学者向大唐归来的“遣唐史”学习中国文化;17世纪末,彼得一世在改革中对西方文化的学习①没有文化扩散,文化就很难发展②文化区是文化扩散的结果,通过文化扩散,扩大了原有文化区的范围,并产生新的文化区等级扩散高层到低层或低层到高层17世纪中期日本天皇下令仿效中国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苏格兰威士忌酒:初为下层社会饮料,后传人上层社会刺激扩散保留思想实质摒弃具体形式寒冷地带滑冰→温暖地带滑旱冰;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迁移扩散长距离,跨越式远距离甲地到乙地8世纪中期,阿拉伯商人将中国的罗盘、造纸术、火药传到欧洲;唐三藏去印度学取佛经;肯德基在中国落户①文化扩散类型比较②文化扩散的类型很复杂,如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就包含了多种类型:从马克思主→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演变就包含了文化传承和传染扩散等文化扩散类型。思考一、如何判别文化扩散的类型?第一步:首先区分属于扩展扩散还是迁移扩散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的划分是根据文化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长短文化扩散来划分,但距离长短并没有用具体数值为界定。这需要根据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的特点来区分。扩展扩散的新范围在空间上是连续的,而迁移扩散是不连续的,扩展扩散如接力赛跑似的由源地到靶地,迁移扩散如长跑似的由源地到靶地。如欧洲移民将文化带到美洲属迁移扩散;西欧文化向俄国的扩散属扩展扩散。第二步:区分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传染扩散:被传染的人群具有心理准备,渴望接受这种文化,原汁原味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等级扩散: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等级顺序——-11-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等级可包括:地位、收入、专业与非专业、城市与农村等;刺激扩散:改变形式而保留实质,又派生了一种新文化,即“换汤不换药”。.注意:⑴不能将某种文化事物扩散的形式绝对化。以佛教传人中国为例,印度僧与西域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带来了印度文化区的宗教信仰,法显、玄奘、义净等中国僧也不辞劳苦去天竺取经并带回中国,这些都是迁移扩散;佛教进入中国之初,先为上层社会(皇帝等)接受,而后才逐渐扩散到民间,这又属于等级扩散。因此,不能绝对地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只是迁移扩散。⑵将复杂的文化事物简单化后才易于确定它的扩散形式。例如,中原农耕技术传给西南少数民族再传给缅甸人与造纸、活字印刷技术向西方传播,前者属扩展扩散,后者属迁移扩散。典型例题解析例题1、(2022年上海文综第13题)2022年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展馆设计体现了参展国的地域文化如①中国馆:东方之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②丹麦馆:梦想城市——小美人鱼、环形轨道;③西班牙馆:柳条篮子——斗牛王国;④日本馆:太空堡垒——节能环保。按上述序号,下列展馆从左至右的正确排序是()。图5.3.1—2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答案】:A例题2、(2022年天津卷)读“文化扩散类型示意图”,回答⑴-⑵题。图5.3.1—3-11-⑴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能反映①-②所示文化扩散类型的是A.原产于中国的大豆,现在南、北美洲种植B.春秋时期,四夷逐步接受了中原“礼”文化C.话剧传入天津后,先在南开中学学生中兴起,再流传社会D.天津津南、蓟县等区县相继建立绿色食品基地⑵③-④所示类型的文化扩散都是A.以精神文化为内容B.以人或传媒为载体C.因综合国力增强而扩大范围D.因互联网的普及而快捷广泛【解析】:⑴文化源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常是一个点或几个点,前者表示单一起源地,后者表示多个起源地。考古学家在地图上表示世界主要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起源地的分布状况时,往往将各种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绘制成点状。图中的文化源地就是单一的点,对照答案只有A反映的是植物的起源地。⑵图中③④的文化传播就距离来看都较近,因此可以判断该文化扩散属于扩展扩散,是以人或传媒为载体的。【答案】:⑴A ⑵B 例题3、(2022年高考上海卷)运用文化环境关系的有关原理,回答问题。物质文化直接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非物质文化也被环境打上深深的烙印。写出下列文化景观所属的文化区名称以及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如:(1)乌篷船属于江南水乡文化区,位于我国江南平原地区,受亚热带季风影响,降水丰沛,图5.3.1—4水网密布,适宜于人们采用水路船运的出行方式。(2)那达慕大会:;(3)泼水节:;(4)坎儿井:。【解析】本组题以四种不同的文化景观,考查学生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对不同文化景观所属文化区的判断。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盛会;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坎尔井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可利用地面坡度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11-【答案】(2)内蒙古草原文化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位于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畜牧业发达、适合赛马、摔跤等户外活动。(3)云贵高原文化区,地处云贵高原的坝子地区,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暖热湿润,水源丰富。(4)新疆荒漠-绿洲文区化,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水源,坎儿井有利于引水,减少蒸发。【变式训练】1、阅读下列有关回族文化的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元朝时期,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我国,同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材料二: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清真寺(1)从材料一可看出,回族文化是由与本土文化融合而成,居民多信仰教。(2)从材料二可看出,两种不同风格的清真寺均属于景观,反映了教的文化特点,建筑风格不同的原因是①;②。(3)回族在我国集中分布的地区是。(4)清真寺这种文化景观的主要功能是,它的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比较。图5.3.1—52.阅读下列材料,分别写出文化扩散方式。(1)印度僧与西域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带来了印度文化区的宗教信仰。(2)法显、玄奘、义净等中国僧也不辞劳苦去天竺取经。(3)佛教进入中国之初,先为上层社会接受,而后才逐渐扩散到民间。(4)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将中原的农耕技术传给西南少数民族,后少数民族又将农耕技术传给了缅甸人,缅甸人还发展了中原农耕技术,创造了适合当地环境的农耕技术。(5)文化扩散的主体是。【答案】1、(1)西亚外来文化伊斯兰教(2)精神文化景观伊斯兰教①一种融入了汉族文化的建筑特点;②一种保留了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3)西北地区(4)宗教信仰小(疏远)2、(1)迁移(2)迁移(3)等级(4)传染——刺激(5)人例题4、(2000年山西文综)-11-企业在另一地方设厂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传到该地。这种现象属于()A.传染扩散B.等级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解析】文化的空间扩散类型主要有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两种,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均以人为载体的传授扩散,不同之处是在于扩散过程中迁移的距离的长短不同。扩展扩散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短,迁移扩散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长。一个企业在另一个地方设厂,一般距离较远,其企业文化的扩散类型应该属于迁移扩散。【答案】D例题5、(2022年全国文综卷)《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1)~(4)题。(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A.11~12月B.3~4月C.5~6月D.7~8月(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A.巴勒斯坦地区B.阿拉伯半岛C.南亚D.中亚(4)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A.传染扩散B.迁移扩散C.刺激扩散D.等级扩散【解析】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所经过的地区来看,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由此可判断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应是11~12月。通过读图,真腊地区位于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分析题干中③的描述,判断该宗教为佛教,其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属南亚。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为迁移扩散。【答案】(1)A(2)B(3)C(4)B【变式训练】1、(2022年全国文综卷)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河上河图》,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回答下列问题:-11-(1)当时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汉平原(2)北宋后,黄河累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渐至涸废。试分析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3)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城市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解析】这道题是学科间综合题,关键是弄清“东京”“汴河”等古地名,现在指哪些地方,其它问题难度较小,但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弄清“东京”“汴河”等古地名的地理位置后,在这四个粮食产区,只有“太湖平原”、“江汉平原”盛产稻米,而经“汴河”运抵“东京”的稻米只能是太湖平原。黄河下游泛滥的原因是经常考查的问题,难度也不大。旅游业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被称为“无烟工业”,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增加财政收入和创汇,而且能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电、运输等其它部门的发展,并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古城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是振兴古城的最佳选择。这道题综合了政治、历史、地理等知识,要求学生平时多注意历史中的政治、地理知识,“处处留心皆学问”。【答案】(1)C(2)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降水集中(3)古城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课后作业A组2022年共有32支球队进入了在日本、韩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国。这不仅是体育界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据此回答1—2题:1、比赛期间的各国文化在此交流,此种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属于A.等级扩散B.传染扩散C.文化传承D.刺激扩散2、带来中美洲文化的球队是A.哥斯达黎加B.尼日利亚C.土耳其D.巴西3—6题是自然环境与文化联系的叙述,请选出正确的选项。3、下图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自然环境三者的关系,正确的图示是第3题4、根据自然环境对戏曲的影响,“采茶舞”最有可能是下列地区的代表性舞蹈:A.东北平原地区B.黄土高原地区C.江南丘陵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5、自然界对文化景观影响,主要表现在A.文化景观的分布和功能上B.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C.文化景观的分布和形态上D.文化景观的功能和时代上6、下列文化景观中,按文化景观和自然的关系划分,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是A.南昆铁路、都江堰工程B.北京故宫、攀枝花市-11-C.西双版纳竹楼、虫神庙D.秦陵兵马俑、杭州西湖答案:1、B2、A3、C4、C5、B6、CB组近2700年来,我国共发生大小蝗灾940次。2000年,我国又出现大规模的蝗情,读“中国虫神庙与明代蝗灾频繁分布”图,回答7-10题:第7-10题“中国虫神庙与明代蝗灾频繁分布”7、我国明代蝗灾的多发区分布在A.南方B.北方C.华北D.西北8、“仅仅依靠虫神庙的分布范围,并不能确定蝗灾的确切分布范围”,这句话说明了A.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现象的分布时,有着绝对的精神性B.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现象的分布时,有着一定的空间性C.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现象的分布时,有着一定的时代性D.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现象的分布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9、诱发蝗灾的主要因素是A.长时间的干旱B.洪涝灾害 C.“梅雨”天气D.寒潮10、对右图虫神庙的正确叙述是A.虫神庙的多发区与蝗灾的多发区完全吻合B.根据虫神庙的分布可以推测当时的自然环境状况C.虫神庙是一种佛教文化景观D.建虫神庙可以有效地预防蝗灾的发生我国的许多地方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据此回答11—12题:11、我国青藏地区的居民“身穿绵羊皮缝制的藏袍,白天束带为衣,夜间解带当被”所反映出来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 B.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小C.草原广大 D.沙漠广布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的大量考古发现表明,以西藏阿里为中枢点,连接欧亚陆地的是“麝香之路”。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麝香之路”不仅是古代的商业道路,而且是一条东西方文化、宗教、外交、军事交往的重要通道。罗马帝国在公元一世纪便通过“昌都—拉萨—阿里—西亚”一线交换西藏盛产的麝香,因此这条路被称为“麝香之路”。考古工作者在阿里发现的各种石器中东亚、东南亚、南亚、北非和欧洲原始文化的典型器形,表明这条通道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在阿里北部,他们发现了距今三四千年前的岩画上有生活于中亚和非洲的骆驼和鸵鸟。研究表明“麝香之路”的兴盛是在公元10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的古格王时期。-11-近期在古格寺庙的洞穴里发现的壁画上,有当初木材、布匹和杂物交易的情景。山洞里至今还堆有当年的杏干和杏核。考古发现同时表明,东西方宗教、文化也通过“麝香之路”在进行交流。古格王多次派人到印度学习佛教,考古学家近年在山洞里还发现葡萄牙文的《圣经》的残页。(1)研究人员之所以能断定阿里是这条“麝香之路”中枢点,其依据是什么?(2)判断这条“麝香之路”曾远达非洲的依据是。这一判断说明文化景观是的一面镜子,(3)古格王多次派人到印度学习佛教,这种文化交流属于扩散。(4)简述文化扩散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答案7、C8、D9、A10、B11、A12、(1)在阿里发现的各种石器中有东亚、东南亚、南亚、北非和欧洲原始文化的典型器形,表明这条通道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2)在阿里北部,他们发现了距今三四千年前的岩画上有生活于中亚和非洲的骆驼和鸵鸟自然环境(3)迁移(4)文化扩散是文化发展的反映,没有文化扩散,文化就很难得到发展。C组13、农村经济发展和居住条件的改善要与环境协调。读“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回答(1)—(2)题。第13题(1)根据图中信息,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四个方面,分析说明该地居住场所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2)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死大地理分区中地区,并简述房屋建筑的顶部形状与环境的关系。-11-答案:(1)地势自丘陵向河流降低,便于排水排污;丘陵南坡光照充足,迎湿润的夏季风,丘陵还可以阻挡寒冷的冬季风;临近河流便于供水和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丘陵地区植被覆盖完好,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2)南方顺应该地区降水量较大的特点,坡状尖顶有利于排水。-1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章地球上的水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4章地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09:59:49
页数:11
价格:¥3
大小:3.46 M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