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6月综合测试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综合测试化学试卷(月份)一、单选题1.某化学反应其△H=﹣122kJ•mol﹣1,△S=231J•mol﹣1•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2.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I2(g)+H2(g)⇌2HI(g)+9.48kJ(ii)I2(S)+H2(g)⇌2HI(g)﹣26.48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B.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D.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3.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A.B.C.D.-17-4.如图是可逆反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B.t2时,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C.t2﹣t3,反应不再发生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②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③在K、Fe2+、S2﹣、Na+中只有1种粒子不具有还原性④由X变为X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⑤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还原剂⑥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⑦金属原子失电子数越多,其还原性越强.A.③④⑤B.④⑤⑦C.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⑦6.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17-7.盛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是()A.3:1B.1:3C.2:1D.1:2二、填空题8.下列各组物质(用序号填空):①金刚石和石墨;②1H、2H、3H;③CH4和C10H22;④乙烷和(CH3)2CHCH2CH3;⑤;⑥CH3(CH2)3CH3和(1)属于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_;(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3)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5)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三、计算题9.Ⅰ.把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入到1mol•L﹣1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则:(1)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____g.(2)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mL.(3)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Ⅱ.浓度分别为1mol/L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各200mL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8:9,则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的铝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17-四、实验题10.某学习小组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时,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1)请将各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填写入下表中:(2)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Na、Mg、Al金属性强弱关系:__________,Cl、S非金属性强弱关系:__________.五、推断题11.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1)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2)由元素C与Mg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的类型__________.(3)由元素A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__________.-17-(4)由元素B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5)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综合测试化学试卷(6月份)一、单选题1.某化学反应其△H=﹣122kJ•mol﹣1,△S=231J•mol﹣1•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考点:焓变和熵变.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依据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结合温度分析计算,△H﹣T△S<0说明反应自发进行;解答:解:反应自发进行需要满足,△H﹣T△S<0:依据题干条件计算判断,△H﹣T△S=﹣122kJ•mol﹣1﹣T×231×10﹣3KJ•mol﹣1•K﹣1<0,所以反应一定是自发进行的反应;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B、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D、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17-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和计算应用,注意计算过程中焓变和熵变的正负号应用,题目较简单.2.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I2(g)+H2(g)⇌2HI(g)+9.48kJ(ii)I2(S)+H2(g)⇌2HI(g)﹣26.48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B.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D.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不能进行完全;B、根据盖斯定律,(Ⅰ)﹣(Ⅱ)得I2(g)=I2(S)+35.96kJ;C、反应(Ⅰ)、反应(Ⅱ)的产物都是HI(g);D、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物质的能量比气态物质能量低.解答:解:A.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不能进行完全,放热小于9.48kJ,故A错误;B.由盖斯定律知(Ⅰ)﹣(Ⅱ)得I2(g)=I2(S)+35.96kJ,故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故B错误;C.反应(Ⅰ)、反应(Ⅱ)的产物都是HI(g),状态相同,稳定性一样,故C错误;D.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物质的能量比气态物质能量低,故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于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可逆反应特点、物质状态与能量关系等,难度不大,注意题目中“+”表示放热,“﹣”表示吸热.3.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17-A.B.C.D.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实质是物质先变为活化分子,再结合成生成物.解答:解: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AC错误,物质间反应的实质是物质先变为活化分子,此过程吸热,然后活化分子变为生成物,此过程释放热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放热反应的原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4.如图是可逆反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B.t2时,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C.t2﹣t3,反应不再发生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分析:A、t1时,既有正方向反应,又有逆反应;B、t2时,达平衡状态,反应到达限度;C、此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动态平衡,v正=v逆>0;-17-D、t2﹣t3,达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解答:解:A、t1时,既有正方向反应,又有逆反应,故A错误;B、t2时,达平衡状态,反应到达限度,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不变,但是不相等,故B错误;C、是动态平衡,v正=v逆>0,故C错误;D、t2﹣t3,达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可逆反应的定义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中等,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②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③在K、Fe2+、S2﹣、Na+中只有1种粒子不具有还原性④由X变为X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⑤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还原剂⑥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⑦金属原子失电子数越多,其还原性越强.A.③④⑤B.④⑤⑦C.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⑦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①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同种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②阳离子或阴离子可能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③处于较低价态的微粒具有还原性;④X变为X2+的反应,失去电子;⑤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⑥非金属单质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⑦失去电子数目多少与还原性无关.-17-解答:解:①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同种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如氯气与水的反应中,Cl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故错误;②阳离子或阴离子可能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如亚铁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故错误;③处于较低价态的微粒具有还原性,则只有Na+不具有还原性,故正确;④X变为X2+的反应,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正确;⑤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正确;⑥非金属单质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如氯气与NaOH的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错误;⑦失去电子数目多少与还原性无关,与失去电子的难易有关,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微粒性质与化合价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利用常见的实例分析,题目难度不大.6.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氨的制取和性质.专题:氮族元素.分析: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氨气,氨气和空气常温下不反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有缓冲装置的能防止倒吸;C.NO和氧气反应,和水不反应,NO应该采用排水法收集;D.二氧化氮和水反应,和空气不反应,应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氨气,氨气和空气常温下不反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空气,所以收集氨气时用棉花堵塞,故A正确;-17-B.氨气极易溶于水,该装置没有缓冲装置,所以不能防止倒吸,故B错误;C.NO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水不反应,所以NO应该采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D.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和空气不反应,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AB,注意收集氨气时试管口不能用塞子塞住,易造成安全事故.7.盛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是()A.3:1B.1:3C.2:1D.1:2考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氮族元素.分析:NO2通入水中,发生:3NO2+H2O=2HNO3+NO,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解:NO2通入水中,发生:3NO2+H2O=2HNO3+NO,设混合气体中含有xmolNO,ymolNO2,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物质的量减小一半,3NO2+H2O=2HNO3+NO31ymolmol则:=,解之得:x:y=1: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体积减小的原因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缘故,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二、填空题-17-8.下列各组物质(用序号填空):①金刚石和石墨;②1H、2H、3H;③CH4和C10H22;④乙烷和(CH3)2CHCH2CH3;⑤;⑥CH3(CH2)3CH3和(1)属于同一物质的是⑤;(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⑥;(3)互为同系物的是③④;(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①;(5)互为同位素的是②.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分析: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种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结构相似,在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同系物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且官能团数目相同.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为同种物质解答:解:(1)都是四面体结构,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为同种物质;故答案为:⑤;(2)CH3(CH2)3CH3和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⑥;(3)CH4和C10H22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9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属于同系;乙烷和(CH3)2CHCH2CH3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3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属于同系物;故答案为:③④;-17-(4)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答案为:①;(5)1H、2H、3H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氢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②.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系物、同种物质的区别,比较基础,注意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计算题9.Ⅰ.把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入到1mol•L﹣1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则:(1)金属铝的质量为0.27g.(2)a的取值范围是0≤a<50mL.(3)的最大值是2.5.Ⅱ.浓度分别为1mol/L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各200mL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8:9,则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的铝的物质的量为mol.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专题:图示题.分析:Ⅰ.(1)根据氢氧化钠的体积在80至90ml段内,所有的氢氧化钠用于溶解氢氧化铝,根据氢氧化钠的量确定氢氧化铝的量,根据原子守恒确定金属铝的量;(2)合金的组成可以采用极限假设法,当金属全部是金属铝时剩余的酸最多,a的值最大来判断a得取值范围;(3)根据图象中消耗的氢氧化钠的量确定合金中金属镁的最大量,进而确定该合金中两元素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17-Ⅱ.利用讨论法和端值法解答,若等物质的量的铝反应,生成气体为1:1,而题中为8:9,所以第一份铝剩余;而酸或碱都反应,生成气体为2:3,即4:6,而题中为8:9,所以第二份碱不能都反应,据此分析根据浓度分别为1mol/L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各200mL结合方程式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图可知,首先发生的反应是中和过量的酸:H++OH﹣=H2O,然后是沉淀两种金属离子:Mg2++2OH﹣=Mg(OH)2↓、Al3++3OH﹣=Al(OH)3↓,最后是Al(OH)3的溶解:Al(OH)3+OH﹣=﹣,从横坐标80mL到90mL这段可以求出n(Al(OH)3)=0.01mol,则n(Al)=n(Al(OH)3)=0.01mol,即为0.27g,故答案为:0.27;(2)假设盐酸溶解金属后不剩,这种情况下,酸恰好与合金反应完全,即a=0,通过极值法,当合金中完全是铝时,因为沉淀Al3+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从图可知,中和过量的酸所消耗的碱液体积最大为50mL,但是假设不成立,最大值是不存在的,所以的取值范围为0≤a<50,故答案为:0≤a<50;(3)n(Al)=n(Al(OH)3)=1mol•L﹣1×0.01L=0.01mol,所以沉淀Al3+需要的OH﹣为0.03mol,即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镁离子和铝离子沉淀完全消耗的碱的体积为80﹣a,若假设盐酸不剩,所以沉淀Mg2+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最大值为50mL,求出n(Mg)的最大值为0.025mol,所以该合金中镁铝两元素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为2.5,故答案为:2.5;Ⅱ.发生反应有: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讨论:(1)若酸碱均过量,则产生的氢气取决于铝,铝的质量相同,所以氢气相等1:1;(2)若酸碱均不够,产生的氢气取决于酸碱,根据方程式,酸碱产生的比值为2:3;(3)现在的比值是8:9,比值处于2:3和1:1之间,由于铝消耗硫酸量大于碱,此时铝对于酸过量而对于碱不足;假设加入铝的物质的量为x,浓度分别为1mol/L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各200mL,物质的量都为0.2mol,则2Al+3H2SO4═Al2(SO4)3+3H2↑;330.2mol0.2mol-17-两烧杯中,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8:9;所以铝和碱反应生成氢气的量为:mol,且铝不足,2Al+2NaOH+2H2O=2NaAlO2+3H2↑,23xmolx=mol故答案为:mol;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及镁、铝的化学性质等,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与图象的对应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利用元素守恒的思想、注意铝与酸、碱反应的量的问题,用端值法求解,题目难度中等.四、实验题10.某学习小组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时,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1)请将各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填写入下表中:(2)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Na、Mg、Al金属性强弱关系:Na>Mg>Al,Cl、S非金属性强弱关系:Cl>S.-17-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实验现象;①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反应后溶液呈碱性;②Na2S具有还原性,氯气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③钠的密度比水小,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④镁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⑤铝能与盐酸反应,但不如镁活泼;⑥A1Cl3与NaOH反应生成A1(OH)3,A1(OH)3具有两性,能与NaOH反应.(2)根据实验现象比较金属性的强弱:金属与水或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性强弱,单质之间的反应比较非金属强弱.解答:解:(1)①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故现象为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氯气能将硫离子氧化生成单质硫,故现象为生成淡黄色沉淀;③钠的密度比水小,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故现象为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④镁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故现象为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⑤铝能与盐酸反应,较镁不活泼,故现象为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⑥A1Cl3与NaOH反应生成A1(OH)3,A1(OH)3具有两性,能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偏铝酸钠,故现象为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故答案为:①B②F③A⑥E;(2)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金属越活泼,金属性越强;Na与冷水反应剧烈,Mg与热水反应,与酸剧烈反应,而铝与酸缓慢反应,所以金属性强弱关系:Na>Mg>Al;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生成淡黄色沉淀,说明氯气可置换出硫,则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大于硫;故答案为:Na>Mg>Al;Cl>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现象以及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7-五、推断题11.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1)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2)由元素C与Mg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3)由元素A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4)由元素B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5)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SO4=(NH4)2SO4.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A、B、C为短周期元素,由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C处于第二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令A原子核外电子为x,则B质子数为x+9,C核外电子数为x+2,则:x+x+2=x+9,解得x=7,故A为N元素、B为S元素、C为F元素,结合对应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知识解答该题.解答:解;A、B、C为短周期元素,由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C处于第二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令A原子核外电子为x,则B质子数为x+9,C核外电子数为x+2,则:x+x+2=x+9,解得x=7,故A为N元素、B为S元素、C为F元素,(1)B为S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ⅥA族,故答案为:三;ⅥA;(2)C为F,与Mg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MgF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答案为:离子键;-17-(3)元素N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H3,结构式为,故答案为:;(4)B为S,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电子式为,故答案为:;(5)N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与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故答案为:2NH3+H2SO4=(NH4)2SO4.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即可,会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位置,题目难度不大.-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1:28:14 页数:17
价格:¥3 大小:274.54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