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辽宁省丹东七中2022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二十章 第四节 电动机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电动机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1、什么地方存在磁场?2、磁场的方向跟什么有关?【问题】通电导线放在磁场中会怎样呢?二、学习目标: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2.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三、教学过程:教学点1、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实验观察: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课本79页)⑴把导线ab放在磁场里,接通电源,让电流通过导线ab,观察它的运动。⑵把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后接入电路,使通过导线ab的电流方向与原来相反,观察导线ab的运动方向。⑶保持导线ab中的电流方向不变,但把蹄形磁体上下磁极调换一下,使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研究导线ab的运动方向。(4)若磁场方向,电流方向都改变,观察运动方向现象:当_______的方向或_______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方向也变得_________。实验结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______的作用,力的方向跟________的方向、____________的方向都有关系,小组合作探究:如果把一个通有电流的线框放到磁场中,它会怎样运动?⑴设计实验⑵观察现象结论:线圈在磁场中________;(电动机原理)教学点2、探究:电动机的基本构造1、看图P81-9.6-5思考:如何让线圈持续转动?2、换向器作用:3、自主探究:观察电动机⑴直流电动机:利用____电源供电的电动机叫做直流电动机;⑵基本构造:能够转动的线圈,叫做____;固定不动的磁体,叫做____;⑶原理:利用____线圈在____里受力而转动;教学点3:生活中的电动机(阅读P82-生活中电动机完成下列问题)1.电动机通电时转子转动,____能转化为____能;2\n1.家用电器中的电动机,多数是____电动机,也是靠着_______来运转的;2.优点:________________;3.应用:机床、电车、电力机车等四、达标自查:P83—1.2.3五、能力提高:1.电动机主要由____和____组成,是利用____线圈在____里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2.如图所示,导体AB受到力的方向水平向左,为了使它受力的方向向左,为了使它受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可采用的办法是()A.改变导体中的电流方向B.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C.增大电路中的电流D.改变电流方向,同时改变磁场方向3.在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什么有关时,一位同学做了如下图的三个实验,图中AB表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导线上的箭头表示电流的方向,S、N表示U形磁铁的南北极。(1)通过实验(a)(b)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____的方向有关;(2)通过实验(a)(c)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____的方向有关。(3)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________的作用,力的方向跟________方向、________方向都有关。4.不会影响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方向的因素是()A导体的电阻B磁场方向C导体中电流方向D把电源两极对调5.可以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动方向的方法是()A用较强的交流电当电源B改变电流方向,同时改变电动机的磁场方向C对调电动机磁铁的磁极,不改变通入线圈的电流方向D升高或降低供电电源的电压6.小明将直流电动机模型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动机不工作。他用手轻轻地碰了一下线圈后,直流电动机模型开始正常转动,其原因可能是()A.直流电动机的铜半环与电刷接触不良B.电源电压太低C.线圈刚好处于平衡位置D.线圈中的电流太小7.要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向,以下方法不能做到的是()A.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B.改变磁感线的方向C.将电源的正、负极和两个磁极同时对调D.将电源的正、负极和两个磁极不同时对调8.为了保证直流电动机朝一个方向转动,能自动完成这一任务的是()A.继电器B.电刷C.变阻器D.换向器六、课后作业:创新设计七、教学反思:学生:教师: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2:39:56 页数:2
价格:¥3 大小:58.52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