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17)
>
三年级上册
>
水
>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共8课)(2022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共8课)(2022新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这类现象,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并借助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虽然水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如何将学生对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难点]理解水蒸气的特点并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湿布、一杯水、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湿布写“水”,回顾水的特点。(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问: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颜色、气味、形态……)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兴趣,聚焦本课研究主题。二、预测并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2分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1.提问:黑板上用水写的“水”到哪里去了?(预设学生的猜想:水被黑板吸进去了,水到了空气中,水被太阳吸走了,水飞到天上去了,水变成了一种气体……)2.交流并小结: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水到空气中去了,变成了一种气体。3.水变成的这种气体,是怎样的气体呢?它的什么颜色的?什么气味?能不能摸得到?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观察这种气体的特点。要观察气体,就要先产生气体。4.我们在其中一个透明杯子里,用棉签轻轻涂一些水,让这些水产生气体。你觉得可以怎样观察这个气体?同时在另一个透明杯子里涂入相同量的水,并封上保鲜膜。(对比蒸发现象)5.小组活动:水变成了一种怎样的气体。(可以放在通风、靠阳光的环境下,对比两个杯子里的水蒸发现象的区别)[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解决本课时重难点的基础,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活经历、实验现象15\n等想法设法证明“水在蒸发”,观察并比较不同杯内的水的蒸发现象。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材料准备:实验记录表1.围绕下列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的观察结果:颜色、气味、透明度、是否看得到、是否摸得到。)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飞快地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到空气中的速度比较慢。问题二: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维恩图,学生补充修改)3.教师小结:我们发现,水变成了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到的一种气体,我们把这种气体叫做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板书:水蒸气蒸发)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与不同。(相同:无色、透明、无气味)(不同:水看得见,摸得到,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再组织小组代表班级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暴露问题,对生成性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引导。四、拓展:讨论水的多少与蒸发时间的关系(预设2分钟)1.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能加快水的蒸发?2.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设计意图]结合本课不同杯子蒸发快慢的现象,让学生带着更多的感兴趣的问题,来到广阔的课外时空,把探究延伸到课外。【疑难解答】如何帮助学生区分“透明”“无色”?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中“无色”与“透明”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认为无色的东西一定是透明的,透明的也必然是无色的。或者直接把“透明”等同于“无色”,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透明”属于透明度,“无色”属于颜色范畴。教师可以直接利用透明的杯子和有颜色的眼镜来区别“无色”“透明”的异同。【教学后记】2.水沸腾了【教材简析】学生学习了第一课《水去哪里了》之后,已经认识了水会蒸发这一现象,本课旨在引领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能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水的沸腾实验中有温度计的使用、石棉网的作用、酒精灯加热的注意事项、水量和水温的选取、仪器摆放的方法介绍等问题,内容多且杂。教师应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着重于温度计的使用和酒精灯加热的注意事项,化繁为简,同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水沸腾的现象,但多为感性认识,比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上升、水烧开时会有气泡产生同时发出声响等等。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以及用酒精灯加热水的实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15\n教师进行正确规范的实验指导。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并初步具备实验安全意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活动,知道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体积会变大。[科学思维]通过交流、分析、概括等方法,知道水沸腾与水蒸发两种现象的异同。[探究实践]能够正确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用口述、图文结合、数据等方式表达水加热过程、水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态度责任]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以及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水加热和沸腾过程中产生的现象。[难点]水沸腾现象的实验和分析。【教学准备】[教师]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烧过开水吗?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出研讨的问题。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一)预测活动(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预设:(1)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教师总结:如果一直给水加热,会出现沸腾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沸腾现象呢?(火锅里的汤沸腾、水壶里的水沸腾等)。沸腾是怎么发生的,你有完整地观察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让水沸腾起来,并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吧。(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材料准备][教师]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3.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4.结合视频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烧杯和酒精灯,并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结合视频素材“酒精灯的使用”“水沸腾实验”);5.实验安全提示:该实验具有危险性,要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操作;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动手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在加热过程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时的温度数据,为下一步的讨论和分析做准备。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交流: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展示实验记录表格,总结实验现象)15\n2.提问: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吗?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白汽”其实是水蒸气跑出来,遇到冷空气形成的小水珠。(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3.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正常压强下是100℃。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后水面翻滚,水的温度不变,变成水蒸气后水的体积增大。[设计意图]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交流与汇报中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及总结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对现象的概括,加深对沸腾特点的认知。【疑难解答】如何帮助学生区分“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两种形式,都要吸收热。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沸腾是当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发生在液体内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水在沸腾时,水还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教学后记】3.水结冰了【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学生经历观察水结冰过程,得出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测量水结冰实验,知道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后,水的温度和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认识到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变成固体状态,并且向周围放出热量。[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究实践]在观察水结冰的过程中,能用温度计测量和记录出水结冰时的各种变化,会思考冰与水是否为同一种物质。[态度责任]在观察水结冰的实验活动过程中,能产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兴趣,保持认真、细致的观察水的不同状态转化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师]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学生]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15\n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2.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水冷却的概念可能局限于室内,要设法引导学生联想到冬天的室外,或者冰箱内部的结冰情况,使其自主找到水和冰之间的联系,并适当引出凝固的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水结冰是与温度有关的。二、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设计利用试管、冰水混合物、温度计等实验材料进行研究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规范行径。1.水结冰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3.播放指导型微课,并交代注意事项。4.结合ppt,学生了解观察体积变化及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5.实验安全提示。6.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7.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我们要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在试管倒入清水前,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通过前后对比液面和冰柱的高度来客观反应水结冰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水结冰的体积变大。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水结冰是与温度有关系的。三、实验发现(预设12分钟)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时。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3.冰还是水吗?15\n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意图]通过研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并能够判断出水结冰体积变大以及温度降低的客观要素。最后得出结论:水和冰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四、拓展:延伸课后,深入探究(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学生猜测后布置学生课外自主探究。[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常见结冰现象,并对冰的变化进行猜测后实验。为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疑难解答】1.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来的?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2.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后记】4.冰融化了【教材简析】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教材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其他现象。本课安排了三项探究活动:一是学生用吸管或吹风机向冰块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的原因;二是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三是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后展开的。学生对冰既熟悉又陌生:冰融化这个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经验,但学生往往缺少细致地观察冰融化的过程,也没有比较冰融化成水后体积的变化。因此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就成为本课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有序交流等良好的科学习惯。【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观察加热后冰块的变化,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科学思维]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能找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化的证据,能建立起热量和水15\n的状态变化之间的联系。[探究实践]能在加热冰块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现象,收集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化的证据和热量变化的证据,得出结论。[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能保持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能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过程中现象的观察。[难点]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等。[学生]冰块、吸管(或吹风机)、蒸发皿、结冰的试管(或碎冰冰)、烧杯、热水、记号笔、课堂作业本中的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回顾水结冰的过程,水不停的降温会让水变成冰。2.如果我们给一块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3.揭示课题:冰融化了(板书)二、科学探索:观察冰融化成水(预设20分钟)1.吸管吹冰块(预设6分钟)[材料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1)冰在什么情况下会开始融化?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给你一根吸管,你又可以怎么做?(2)学生用吸管朝冰块的一个部位吹气。(3)交流现象: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得快。(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2.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预设14分钟)[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1)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作业本。(3)提问: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这个实验?(4)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实验方法。提示:①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②冰在融化过程中用眼睛观察,不能动手触摸移动试管和烧杯。③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记号。④讨论补充完成实验记录。[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吸管吹冰块理解热量是冰块融化的关键。通过引导学生在试管上做标记,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4分钟)[材料准备:作业本实验记录单]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预设:固态)(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15\n2.学生补充。3.学生观察水状态的各种图片。它们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4.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预设: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板书: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5.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预设: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水遇冷转化成冰,冰加热转化成水……)6.教师小结: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板书:互相转化热量)[设计意图]让学生基于实验现象进行交流,促进学生认真思考,有序交流,树立实证意识。四、课后拓展(预设4分钟)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我们课后如果要研究“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块一些?”应该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回家后认真准备,完成实验。[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思考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在公平的前提下完成实验。【疑难解答】实验用冰要如何准备?本课的实验,需要我们老师提前准备普通的冰块和结冰的试管。我们需要在前一天就把水倒入试管之中,放在冰箱里面冷冻,或者直接准备冷冻的碎冰冰代替结冰的试管。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学生实验的时候可以确认冰面的位置并且做记号,防止因为放入碎冰块有空隙而产生争议。还可以借助食堂里的冰柜做好冰块储藏工作。【教学后记】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材简析】本课通过回顾“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聚焦“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和小苏打”,学生经历“猜测-讨论-验证”,用对比实验来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得出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并使学生初步建立控制实验变量,防止干扰的实验意识。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会使实验的快慢和数据的精确度不同,但是都能得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发现不同物质在等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不一样的。【学情分析】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学习过《它们去哪儿了》,知道水能溶解盐、红糖,不能溶解小石子,判断溶解的现象是颗粒看不见了。这节课,在基于学生对溶解的已有认知上继续探究盐、小苏打这些能溶解的物质,究竟能溶解多少。学生过去在生活中没有关注过这一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预测,实验过程中,现象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但是规范地操作能力是学生欠缺的,需教师引导,进而让学生感知到“不同物质在等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不一样的”。【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认识到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15\n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科学思维]能初步建立直观模型解释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程度。[探究实践]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能观察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程度。[态度责任]在观察实验中,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他人观点,完善和改进探究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量不一样。[难点]通过规范的操作获取25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食盐、装水烧杯1只、玻璃棒1根、学生实验材料1套、全班数据汇总表。[学生]食盐20g、小苏打20g、烧杯2只(装50ml水)、玻璃棒2根、课堂作业本中的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回顾旧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装水烧杯1只、玻璃棒1根、食盐]1.出示食盐,提问:把食盐放到水中,会怎样?2.回顾溶解的特征,说说可以溶解在水中物质。食盐、红糖等物质能在水中一直溶解下去吗?3.出示小苏打,介绍认识。4.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设计意图]利用食盐溶解实验导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从特征理解溶解现象,再通过提问展现学生前概念,聚焦本课研究主题。二、探索:规范操作,研究溶解能力(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小苏打20g、烧杯2只(装50ml水)、玻璃棒2根、作业本,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方法补充:①平勺定量法:用2g的勺子盛1勺食盐或小苏打,尺子刮平。②电子秤称量法:用电子秤出称量2g一份的食盐和小苏打。)1.出示研究问题和实验材料。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3.全班交流。4.阅读科学书第13和14页,思考交流: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搅拌?什么时候加入下一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实验时不小心洒落的食盐和小苏打怎么办?小组怎样分工合作?如何记录?5.指导实验操作规范及记录方法。6.学生分组实验。7.整理器材,数据汇总。[设计意图]实验前通过阅读科学书交流注意事项,规范操作指导,初步建立控制实验变量,防止干扰的实验意识,突破难点。三、研讨:观察数据,总结发现(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份数12345678910食盐小苏打我们的发现1.观察数据,交流发现。2.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3.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比较耗时,不能让学生重复实验,因此通过汇总全班数据,让学生基于数据进行交流,树立实证意识。四、拓展:延伸课后,深入探究(预设5分钟)15\n1.拓展探究实验:怎样研究白糖、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3.布置课后探究任务。[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从更加普遍的角度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疑难解答】食盐和小苏打如何准确取量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1904.aspx教材中把20克食盐和小苏打分成8份,通过先平分为2份,再分成4份,最后平分为8份,每份相当于是2.5克。但是实际操作比较困难。一种办法用爱牛配套的电子秤称量,称出2克一份的食盐和小苏打,给每组提供10份,这样实验会更准确。另一种办法是其他可以量化的勺子。【教学后记】6.加快溶解【教材简析】本节课以食盐的溶解为例,思考“如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让学生经历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结果分析的思维过程,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同时能够把实验现象转化为证据。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想要解决“如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必须通过对比实验,进而学习进行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通过探索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1.食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2.食盐在搅拌时比不搅拌溶解的快。同时鼓励学生对影响溶解的因素进行思考:还有哪些方法能够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当然,除了水的温度和是否搅拌这两个重要因素外,还有很多在本节课的实验中尚未涉及。比如待溶解物的颗粒大小、水的多少等,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后的推理分析,进行相应的辩证思考和论证。【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学习,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能够在水中溶解。同时在上节课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也使用了一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比如搅拌。通过生活常识学生对于热水能够加快食盐的溶解也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实验方法,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不变,从而获得证据、得出结论,学生不是非常的清楚。提出问题后,如何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对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是本节课学生主要面临的问题。【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比实验,知道搅拌和升温等方法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到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是可以改变的。[科学思维]通过加快食盐溶解速度的对比实验,认识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是: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探究实践]在实验过程中,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比较等量水中相同质量食盐溶解速度的不同并记录。[态度责任]在对比实验的过程中,能关注食盐在水中溶解过程中颗粒的变化,增进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影响食盐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15\n【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感冒灵颗粒[学生]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水4杯(自来水3杯、热水1杯)、玻璃棒1根、方块糖、课堂作业本中的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感冒灵颗粒,水1杯]设置情境:早晨,生病的小红准备喝一包感冒灵。1.教师提问:怎样能让小红快速喝上感冒灵呢?2.学生思考:感冒灵如何快速的溶解在水里?(预设: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3.揭示课题:加快溶解(板书)4.如何加快食盐的溶解呢?[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为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原始认知中,提炼加速溶解的科学概念。针对搅拌、水温能够物质溶解速度的快慢达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衍生出新的问题。二、探索:加快溶解(预设28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水4杯(自来水3杯、热水1杯)、玻璃棒1根、实验记录单等。]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4.组织学生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出示研究方案设计表(详见ppt)(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3)介绍实验要求以及实验记录单的填写方法。(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单。5.以同样的方法组织学生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有效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也为学生今后设计研究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6分钟)[材料准备:实验记录单]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学生反馈交流。3.教师小结: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4.提问: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里,还可以怎样做?[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有利于得出“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这一结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四、拓展:课外延伸(预设3分钟)小红喝感冒灵的时候感觉有点苦,于是找了一些块状冰糖增加甜度。教师提问:冰糖实在太大了,小红搅拌、把水加热还是没能将冰糖融化。你觉得还有什么方法让冰糖迅速溶解?学生活动:思考除了搅拌、加热如何让块状的物质溶解的更快?原因可能是什么?为什么物质的大小会影响溶解的速度?从而进一步理解溶解的概念。[设计意图]深度挖掘影响物质溶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归纳总结后进一步理解溶解的概念【疑难解答】15\n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因素主要有三个:水的温度、是否被搅拌以及物质颗粒的大小。比如我们在家里煮汤时要让食盐更快的溶解,可以取细盐放在滚烫的汤里并快速搅拌。同时引领学生探究实验时务必要注意改变的量和不变的量分别是什么。例如:探究水温对于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因素时,我们要用同样体积(50ml)的热水和常温水,同样大小的容器,同样不搅拌,放入同样多的食盐(5g)。【教学后记】7.混合与分离【教材简析】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食盐饱和溶液中的水分减少时,会析出食盐晶体。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对食盐溶液增加水分和减少水分的情况下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实际观察,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固体混合分离的例子也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利用的是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混合物分离还是缺乏认知。在学生的原有经验基础之上,从生活中常见的沙子和食盐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是有很多特点的,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将混合在一起的物体进行分类分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验了解到食盐可以通过蒸发的方式从水中分离出来。[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的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探究实践]借助探究“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活动,对实验进行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态度责任]通过观察食盐与水混合与分离的过程,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并实施“加热食盐水”实验来析出食盐。[难点]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教学准备】[教师]过滤过程微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学生]食盐、洗净的细沙、食盐与沙混合物、玻璃棒、清水、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放大镜、咖啡过滤袋、漏斗、铁架台、烧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课件出示牛轧糖图片,设问: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吃过牛轧糖吧,这是一种由坚果、葡萄干、棉花糖和牛奶混合制成的小零食,可是这种混合物中的每一种食物都保持了自身原有的形状和味道,给了我们很美妙的味觉体验,我们也可以说这些食物都保持了和混合前相同的性质。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混合物,如盐田的盐堆,就是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我们能否利用物质的性质来分离这些混合物呢?2.实物展示:食盐和沙混合物,你有什么办法将食盐和沙分离?3.揭示课题:混合与分离(板书)[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混合物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探究活动。15\n二、科学探索,过滤分离。(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为每组准备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实验记录单等。]1.初步了解食盐和沙子的特点。(1)盐和沙有什么特点呢?(2)每组领取食盐和沙观察,集体交流讨论。(3)食盐和沙子的特点,并完成作业本记录表。2.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同现象?(1)学生领取装清水的烧杯,并把食盐和沙倒入搅拌溶解食盐。(2)说说食盐和沙在水中的不同状况。3.展示烧杯,食盐哪里去了?可以怎样将沙和盐水分开?(引导学生根据食盐和沙不同特点来设计分离的方法)4.学生进行分离实验。[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基础开展教学,教学需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基于学生开展教学。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1.蒸发获得的食盐是混合时的食盐吗?引导分析蒸发获得的食盐和原来食盐之间的异同。2.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的特点可以分离一些物质。)3.食盐和沙混合后是怎么分离的?水最后到哪里去了?(利用物质之间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离)4.在分离食盐和沙的食盐过程中,你还有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基于实验现象进行交流,促进学生认真思考,有序交流,树立实证意识。四、课后拓展:[材料准备:木屑、铁屑、磁铁、纸、水、烧杯、网筛]木屑和铁屑混合后可以怎么分离开来?(利用铁屑能磁铁吸的特点,利用木屑在水中是浮的、铁屑在水中是沉的特点)[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困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疑难解答】过滤食盐注意事项1.将食盐和沙子混合物倒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2.将圆形滤纸对折两次,形成扇形,一边一层一边三层从中间打开;3.将滤纸放入漏斗中固定好,可用玻璃棒沾少许的水使滤纸与漏斗更加贴合;4.小组合作将食盐和沙子溶液慢慢地沿着玻璃棒倾倒入漏斗中;5.将沙子和盐水分离出来。蒸发实验注意事项:1.将适量滤液倒入蒸发皿,在三脚架上进行加热;2.取下酒精灯的灯帽,平放在桌面上;3.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边加热边搅拌;4.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移出酒精灯,等余温慢慢将白色粉末蒸干;5.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两次。【教学后记】15\n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材简析】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凝固、蒸发、融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物质是会发生变化的。只要满足一点的条件,气液固三种物质的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过学习食盐的溶解和蒸发食盐水获取食盐结晶,从而让学生明白,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当物质的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发生变化或者是物质的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时,其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变化前后是同一种物质,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本节课起总结前面七课的作用,通过总结水的三态变化、食盐的溶解等活动,从而再一步验证物质是可变化的,且有些物质变化是可逆的。【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七课的学习,对水的有了进一步的全面的认知。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变化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折纸等活动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是大小、形态变化但本质没有变化,并利用这些特点去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知道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并没有改变。。[科学思维]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对物理变化本质进行对比理解,总结物理变化特点。[探究实践]能通过探究活动对实验进行观察、描述,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态度责任]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惜淡水资源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记录水的三态的变化与纸、橡皮泥发生的变化。[难点]讨论交流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学准备】[教师]改变纸和橡皮泥的视频、教学课件小组准备: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课本【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生活中水变化的几种场景:1.提问:冰融化成水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2.提问:水的哪些特点发生了变化?那么它还是水吗?3.课件出示纸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图片,提问:图片中的物品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纸的形状改变、气球大小改变、木棒颜色改变等)4.揭示课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设计意图]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快速复习水的三态变化。强调妈妈晒衣服的变化过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身边的科学现象。二、探索:纸和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各种纸6张、橡皮泥若干、剪刀、刮刀、活动手册等]1.活动要求:①学生能够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②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活动问题:①我们怎样使纸(橡皮泥)发生变化?②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小、体积、形状、重量、状态等)③它们变化后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15\n探究活动一:1.每位学生发一张A4纸,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制作。(提示学生可以使用任何的方法使得纸发生变化。如折贴、撕纸等)2.提醒学生及时完成课本表格的填写。3.交流展示环节:请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完成任务的(使纸发生变化)并且展示课本表格的完成情况。探究活动二:1.每位学生分发一块橡皮泥,指导学生利用橡皮泥随意制作一件物品。2.引导学生边做边思考橡皮泥前后有发生变化吗?发生了什么变化?橡皮泥制作成模型之后,还是橡皮泥吗?3.组织学生按照以上三个问题进行分享。教师提问:想一想,大家完成的橡皮泥作品还是橡皮泥吗?纸变化后还是纸吗?[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引导,有针对性的动手探究,对实验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分工合作,提高探究效率。三、交流研讨(预设10分钟)1.提问:我们观察了很多物质的变化,有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折纸、撕纸、捏各种橡皮泥的模型。它们的变化有没有相同点?教师引导:水结冰后还是水吗?制作模型后还是橡皮泥?我们发现水结冰之后仍然还是水,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由液态变成了固态。橡皮泥制作成模型的之后还是橡皮泥,它们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成分上的变化,或者说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成分却没有改变。对比橡皮泥、水、纸变化的相同处:发现物质的大小、形状等特征的改变不影响物质的本质变化。2.生活中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大家还知道你们周围有哪些事物的变化和水的三态变化是一样的呢?(食盐溶解、酒精的挥发、劈柴等生活中的例子。)[设计意图]本环节中主要是要通过学生探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对比出水、纸、橡皮泥三者变化的相同点从而得出有些物质变化没有改变物质本身的结构。四、回顾和拓展(预设5分钟)1.生活中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大家还知道你们周围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2.回顾溶解。教师准备溶解小实验,请学生观察并结合第4、5两课的所学,说一说相关的变化。3.回顾混合与分离。提问1:我们要怎样把沙和食盐分离?提问2:食盐和水又是怎样分离的?4.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压瘪的乒乓球放热水中的变化。[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通过对上面几个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变化可逆”的概念,实际上是让学生对物理变化本质进行对比理解。【教学后记】15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电能和磁能》作业课件(2021新版).ppt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作业课件(2021新版).ppt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作业课件(2021新版).ppt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电磁铁》作业课件(2021新版).ppt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作业课件(2021新版).ppt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作业课件(2021新版).ppt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神奇的小电动机》作业课件(2021新版).ppt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作业课件(2021新版)2.ppt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作业课件(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作业课件(2021新版).ppt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作业课件(2021新版).ppt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作业课件(2021新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2-09-01 09:00:02
页数:15
价格:¥5
大小:57.66 K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