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教案(共6课)(2022新版).doc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12.地球引力【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思考物体落地的原因,接下来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探究——推理结论的过程,认识地球引力,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地球引力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思考“熟透的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潺潺溪水为什么会流向低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磁铁、剪刀等材料,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物体落地的图片及抛物落地的体验活动,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体落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都最终会落向地面。接下来,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探究实验验证猜想,推理得出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地球引力。最后通过交流探讨,认识地球引力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是怎样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的,引发学生继续探究宇宙的兴趣。本课学习内容看似抽象,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观察生活现象和活动体验入手,认识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物体落地现象;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推理得出地球存在引力作用;最后回归生活,认识地球引力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学生分析】地球是一个充满奥妙的星球,有很多知识领域需要去探究、去发现,学生对地球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落地现象司空见惯,但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都会落向地面,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地球引力看不见摸不着,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储备,有一定的猜想、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地球引力,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进行猜想、根据实验材料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2.能够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推理物体落地原因,并能用科学语言表述现象与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合作与交流,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充满兴趣。2.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克服地球引力。2.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器材准备】[学生]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磁铁、剪刀、记录单。[教师]毽子、球、课件。[PPT2出示]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磁铁、剪刀、毽子、球图片,及课前活动要求:思考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潺潺的溪水会流向低处……这是为什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PT3出示]教师准备纸飞机、球、毽子,找3个学生到黑板前玩一玩。2.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放飞纸飞机、踢毽子、抛球,最终纸飞机、球、毽子都落向哪里?引导学生交流。3.[PPT4出示]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落地的现象?出示落叶飘落、运动员跳高、瀑布13飞泻、苹果落地图片,引导学生交流。4.[PPT5出示]学生猜测原因:这些物体最后也都落向地面,这是为什么呢?5.教师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二、活动过程[PPT6出示]活动一: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交流生活中物体下落的现象?1.从正面交流:刚才我们已经交流了生活中物体下落的现象,并猜测了原因。2.[PPT7、8出示]下面我们从反面交流: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不下落及原因。教师相机出示“风筝、飞机、孔明灯、热气球、火箭”等图片,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借助什么升空的?假如没有这种力量会怎样?2.[PPT9出示]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来自地球的吸引力,若想克服这种引力,就得需要强大的外力来帮忙。3.过渡:地球引力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对地球上的物体施加引力,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它的存在。[PPT10出示]活动二:探究物体落地的原因。1.[PPT11出示]实验探究“移走磁铁,曲别针如何运动”,验证地球引力的存在。(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磁铁、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设计一个“移走磁铁,曲别针如何运动”的实验。(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3)[PPT12出示]实验记录单,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师生总结实验方法:a.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栓曲别针。b.用磁铁慢慢接近曲别针,带动曲别针竖立并悬空于地面之上。c.提出猜想:如果移走磁铁,曲别针向哪个方向移动?d.移走磁铁,观察曲别针向哪个方向移动。(4)师生交流实验注意事项:a.线的一端要用透明胶布牢牢固定在地面。b.磁铁吸引曲别针后要让曲别针悬浮于空中。(5)学生实验,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7)[PPT13出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曲别针向下运动,落向地面。说明地球具有像磁铁一样的吸引力,可以吸引物体落向地面。2.[PPT14出示]实验探究“剪断细线,曲别针如何运动”。(1)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新增实验材料剪刀,提出实验要求:设计“剪断细线,曲别针如何运动”的实验。(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3)[PPT15出示]实验记录单,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师生总结实验方法:a.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栓曲别针。b.用磁铁慢慢接近曲别针,带动曲别针竖立并悬空于地面之上。c.猜想:如果剪掉细线,曲别针向哪个方向运动?d.剪掉细线,观察曲别针的运动方向。(4)师生交流实验注意事项:a.线的一端要用透明胶布牢牢固定在地面。b.磁铁吸引曲别针悬浮于空中,磁铁要与曲别针相隔一定的距离。c.使用剪刀注意安全。(5)学生实验,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6)[PPT16出示]小组汇报实验发现:磁铁向上运动,被磁铁吸住。得出结论:磁铁隔空也能吸住曲别针,不会落向其他方向。(7)[PPT17出示]根据两次实验探究,推理得出实验结论:像磁铁隔空能吸住曲别针一样,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133.[PPT18出示]出示“地球引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确。4.[PPT19出示]出示资料卡,认识“上、下”概念。(1)课件出示资料卡:地球像一个大圆球,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居住在地球上各个方向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2)科学描述上与下的方位概念: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PPT20出示]活动三:了解地球引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1.[PPT21出示]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地球引力对人类生活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2.学生交流。3.[PPT22出示]地球引力对人类生活又有哪些有利的一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4.[PPT23出示]视频展示假如失去地球引力的后果。5.师生总结:地球引力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假如没有地球引力,世界将陷入混乱不堪,人类也无法生存。三、拓展活动——展示知识链接资料,布置作业,继续激发学生对太空研究的兴趣1.[PPT24出示]介绍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最早发现了地球引力,播放地球引力是如何被发现的视频。2.[PPT25出示]视频播放地球引力如何产生的相关知识。3.[PPT26出示]布置拓展性作业:(1)课后继续查阅“人类是怎样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的”相关资料。(2)周末观看“太空课堂”相关视频。【教学后记】13.地球内部有什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引力之后对地球内部构造和结构的进一步探究,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对地球内部有什么进行思考,唤起学生的经验认识,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提出了本课要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预先思考,唤起学生的经验认识,为课堂探究做准备。任务卡“搜集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资料”,提示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充分的交流研究,为有效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教科书呈现了一组图片和学生交流的情景图,让学生猜想地球内部有什么。活动二:教科书呈现了钻探机钻探地球的示意图、地球和鸡蛋的内部结构图,让学生由蛋壳、蛋白和蛋黄三部分的厚度,推想地球的内部结构。同时利用资料卡呈现的数据丰富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活动三:教科书呈现了构成地壳的岩石形成过程中的分布图,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认识到构成地壳岩石的形成过程,同时以资料卡的形式介绍了构成地壳的三大类岩石,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原因及种类,目的是深化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掌握,便于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图片、资料、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并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地球表面有什么已经有基本的认识,并能够根据自己看到的现象进行一定的13推理,也能比较准确的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但对于眼睛看不到的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本课将借助我们观察到的地球表面的一系列现象,帮助学生对地球内部进行猜想和假设,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球内部有什么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实践操作类比,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器材准备】[学生]熟鸡蛋、搜集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资料[教师]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2出示]地球表面的图片。2.谈话: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有不同的地貌,高低起伏、形态万千,那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呢?你想知道吗?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3.[PPT3出示]板书课题:地球内部有什么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地球内部有什么?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2.[PPT4出示]火山喷发、泉水喷涌、煤矿开采、石油钻探等图片。3.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地球内部有什么。学生有可能说:从地下可以挖掘出石油、煤炭,我猜测地球内部可能有丰富的矿藏,我想还应该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从喷涌的泉水,我猜想地球内部可能还有许多水。……4.[PPT5出示]教师小结。5.[PPT6出示]以上只是我们的猜测,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没法看到。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内部秘密的呢?6.学生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资料。7.全班汇报交流。8.[PPT7出示]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那地球内部到底有什么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但目前,钻得最深的钻探机,也只有20千米而已,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9.[PPT8出示]如果把地球比做一个苹果的话,那就相当于连表皮也没有钻透。怎么才能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10.[PPT9出示]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的。11.[PPT10出示]科学家还可以利用磁力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的。12.[PPT11出示]小结:科学家就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13行探索的。活动二: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PPT12出示]科学家通过探索知道地球分三层,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2.提问:那你们知道地球的结构与我们生活中什么物品很相似吗?学生自由猜想。(有可能说到说鸡蛋或荔枝)你想不想亲眼看看?3.[PPT13出示].学生剖开熟鸡蛋,观察熟鸡蛋的结构:蛋壳、蛋白和蛋黄。做好温馨提示。4.[PPT14出示]出示地球结构图与熟鸡蛋结构图类比图。5.[PPT15出示]出示教科书资料卡,学生阅读、理解。6.小结:地球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地幔厚约2900千米,温度为1000℃—3000℃。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3400多千米,温度约为4700℃。活动三:地壳是由什么岩石组成的1.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那你知道地壳是由什么岩石组成的吗?2.学生猜想交流,有可能说到石灰岩、花岗岩、大理岩等。3.[PPT16出示]出示课本40页资料卡,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4.[PPT17出示]师生小结:根据岩石形成的原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组成三、拓展活动1.[PPT18出示]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并且这种探究还将继续下去,因为科学是永无止境的。2.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学后记】14.地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对地震成因的探究,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地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提示学生课前准备研究地震的材料及搜集有关地震的丰富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充分的交流研究,为有效开展课堂探究活动提供基础材料保障和信息交流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地震的资料。教科书利用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日本熊本地震的图片,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获得对地震的初步感知,了解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活动二:研究地震的成因。教科书利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并通过资料卡,加深学生对地震的认识。活动三: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教科书呈现了师生交流避震的常识图,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演习各种避震的方法。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了活动主题:了解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地震知识和避震方法,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学生分析】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本课借助对地震成因的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地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灾难,但也有有力的一面,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教学目标】13[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地震现象。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地震现象。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器材准备】[学生]毛巾、干树枝、搜集地震的相关资料。[教师]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PPT2出示]图片导入,感知地震。谈话:大自然除了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PPT3出示]教师播放汶川地震图片。师生交流,导入新课。二、仔细观察,交流发现。1.谈话:在视频中,地震发生时,你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2.[PPT4-8出示]出示地震后的图片:仔细观察,又发现什么?3.[PPT9出示]出示文字资料: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爆发了里氏7.8级大地震,共造成约24.2万人死亡。4.[PPT10出示]出示日本熊本地震图片5.交流:由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三、自主质疑,大胆猜想。1.谈话:地震的破坏性很大。关于地震,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学生提出问题,交流。2.[PPT11出示]猜测:猜想一下,地震的发生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师生交流。四、设计方案,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器材有哪些?2.[PPT12-13出示]设计实验方案:你能设计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吗?小组讨论、交流。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1)向中间挤压毛巾,会发现什么现象?(2)折断树枝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3)由此推想: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发生什么变化?变化时会伴随什么现象发生?4.[PPT14出示]提示注意事项:在实验操作中,大家需要注意什么?5.学生探究、实验。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五、汇报交流,总结成因。1.谈话: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交流。师生交流。132.[PPT15-18出示]播放地震的成因视频。3.总结:岩石层在地下受到巨大的压力,发生变形、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的成因。4.[PPT19出示]出示地震的种类视频:地震按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天然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三类。六、地震的影响与预测。1.[PPT20-21出示]谈话:地震有哪些危害?只有危害吗?地震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师生交流。2.地震危害这么大,我们可以预报吗?师生交流。3.[PPT22出示]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请看地震前的预兆影片。4.谈话:现在的科学技术不能提前预报地震,但是可以检测到地震。学生交流关于地震的检测知识。[PPT23出示]课件播放: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七、[PPT24-25出示]地震来了,怎么办?1.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2.交流:如果一旦遇到地震,该如何保护自己呢?学生汇报。3.总结:当地震发生时,首选的想办法离开高楼大厦,到相对空旷的地方逃生。第二,如果被困在房子里,出不去,要拉掉电闸、关好煤气以防起火,躲藏到卫生间或有一定支撑力的物体如桌子、床的下面,保护头部不受伤。八、[PPT26出示]布置作业,课后探究。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避震方法。【教学后记】15.划伤、擦伤怎么办【教材分析】《划伤、擦伤怎么办》是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的第四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拓展活动。活动准备部分创设情景“生活中,我们的身体难免会因遇到磕碰而被划伤、擦伤”,并提出问题“这时应该怎样处理呢”利用身边的事例,通过问题引导,提示学生思考怎样处理外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探究做准备。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划伤、擦伤后,怎样应急处理,教材呈现了学生切菜时不小心划伤手背的场景图,及划伤手背后应急处理的3幅特写图,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不小心划伤手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棉签擦拭干净伤口处的水渍,最后在伤口处贴上创可贴。还呈现了学生不小心划伤手指的场景图,引导学生了解在手指关节处贴创可贴的正确方法:先将创可贴沿虚线剪开,再将吸收垫贴在创口处。引导学生知道创可贴是常用的处理外伤的药物,了解它的作用及用法。教材还呈现了学生不小心擦伤腿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擦伤伤口的方法:清创——止血——消毒——包扎。活动二怎样应急处理其他外伤?教材呈现了学生扭伤、脱臼的场景图,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扭伤、脱臼等其他外伤的处理方法。警示语提示学生伤情严重时,要及时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13话。引导学生掌握处理其他外伤的方法以及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会求助的基本技能。拓展活动部分提示学生设计并配备自己的家庭外伤急救包,给学生一个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机会,将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一些应急处理常识,但不够准确、全面、细致。同时有一定的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查阅资料,多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擦伤伤口的应急处理方法,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查阅、了解资料并模拟练习。在总结和整理研究成果时,最好以小组为单位,经过充分的交流以后再进行总结,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要注意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划伤、擦伤等外伤的应急处理办法。2.能用创可贴、酒精等外科药处理外伤,会拨打急救电话求助。[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进行应急外伤的处理。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搜集材料,表达交流。[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处理外伤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正确讲述自己处理外伤的经验,并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掌握自我保护、求助等基本技能并能在生活中应用。【重难点】学习生活中常见应急外伤的处理,掌握自我保护及求助等技能。【器材准备】[学生]搜集生活中常见外伤以及应急处理方法[教师]创可贴、医用酒精、碘伏、纱布、棉签、生理盐水、胶布、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2出示]生活中划伤、擦伤的图片。2.谈话:生活中我们的身体难免会因为遇到磕碰而被划伤或擦伤,你是怎样处理的呢?3.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自由回答。如用水清洗、贴创可贴、用酒精消毒等……4.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很强,也知道一些简单的应急处理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遇到划伤、擦伤时应该怎样正确的处理!【板书课题:划伤、擦伤怎么办】。二、活动过程——一般外伤的应急处理活动一:划伤、擦伤后怎样应急处理?(一)师生交流划伤的特点及应急处理方法。1.[PPT3出示]划伤的伤口。观察图片,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思考划伤有什么特点?如何处理?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师生共同总结:划伤多由小刀、笔尖等锐物导致,伤口一般创面不大,出血不多。[PPT4出示]如果伤口不深,出血不多,处理方法为:用棉棒蘸取酒精或碘酒进行清洗、消毒,再贴上创可贴。如果伤口较深,出血较多,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处理。4.谈话:如何正确使用创可贴呢?5.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边回答边演示创可贴的使用方法。6.谈话: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知道怎样使用创可贴。如果手指划破了,怎样在手指关节处贴好创可贴呢?7.[PPT5出示]教师出示方法指导——创可贴在手指关节处的正确贴法,并演示。8.谈话:创可贴是家庭常备的一种急救用品。使用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PPT6出示]播放视频:创可贴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39.[PPT7出示]总结:创可贴是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具有止血、护创等作用。创可贴虽然对小的创伤有治疗作用,但不能随便乱贴。一是伤口不干净时不能贴;二是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时不能贴;三是伤口已经感染、化脓时不能贴,以免阻碍脓液流出,加重病情;四是贴的时间不能过长,应在24小时后更换;五是若被液体浸入,须清理创口后更换创可贴。(二)师生交流擦伤的特点及应急处理方法。1.[PPT8出示]擦伤的伤口。观察图片,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思考划伤有什么特点?如何处理?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PPT9出示]擦伤是皮肤外层因摩擦损伤而造成的皮肤剥落。表现为有少量血液渗出,有轻度的炎症反应。处理方法为:一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自伤口中心向外清理创口,二用纱布轻轻按压创口止血,三用棉棒蘸取酒精或碘酒进行消毒,最后用纱布进行包扎,包扎时注意让伤口透气,有利于伤口恢复。4.[PPT10出示]播放视频:正确的包扎方法及注意事项。5.模拟演练——我是小医生。(1)[PPT11出示]课件出示划伤、擦伤应急处理的常用物品,如生理盐水、医用酒精、碘酒、棉棒、创可贴、纱布、剪刀、胶布等。谈话:你能说出这些常用物品的名称及用途吗?(2)模拟演练:如果同伴被划伤或擦伤,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小组合作,边讲解边演示如何进行应急处理。教师巡视指导。活动二:怎样应急处理其他外伤?1.[PPT12出示]谈话: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外伤呢?2.学生自由回答。如跑跳时扭伤;运动激烈时脱臼;烫伤;被重物砸伤;地震或者泥石流时紧急避险过程中磕碰导致外伤;被狗咬伤等。3.谈话:如果出现扭伤、脱臼等简单外伤时,你会怎样处理呢?4.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应急处理。5.[PPT13、14、15出示]播放视频:生活中的一般外伤如何进行应急处理?师生总结:扭伤后应及时冷敷,再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脱臼后要尽量保持手臂不动,尽快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关节复位,切莫尝试自己矫正,可能适得其反。烫伤后要马上用冷水冲洗,降低皮肤温度,小心脱掉伤口表面的衣物,若情况严重要及时就医,不要轻信偏方、土方法等。4.谈话:若遇到伤情严重,如烧伤、砸伤等,要及时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同学们,你觉得拨打急救电话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5.[PPT16出示]一是拨打急救电话时要保持镇定,告诉接线人员详细地址,以减少救护人员到达的时间;二是说清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等,特别是呼吸是否困难、意识是否清楚,以便让医护人员所准备;三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反复拨打电话,确保电话畅通;四是可派人到约定地点等待,接应救护车并为急救人员指路。6.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模拟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求救。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外伤的应急处理方法,但是严重的外伤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老师希望同学们提高安全意识,随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祝愿每位同学都能健康成长!三、拓展活动——“我是家庭小医生”[PPT17出示]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与方法,设计并配备自己的家庭外伤急救包,并查阅资料与家人一起了解学习更多的应急处理方法。【教学后记】16.火山喷发【教材分析】13本课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火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了本课要探究的内容,提示学生搜集资料并准备铁盘、土豆泥、番茄酱、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等材料,为课堂探究火山成因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活动的资料。通过交流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探究火山成因打下基础。活动二: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火山的成因,并通过资料卡,丰富学生对火山成因的认识。活动三:了解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科书图示了火山喷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火山喷发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还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活动指向:现在,许多火山成了著名的风景区,搜集有关资料,制作一份《火山旅游手抄报》吧!让学生将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学生分析】大多数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周围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于动手,乐于探究,有的学生可能通过某些途径或生活经验对火山喷发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本课将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的基础上,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火山的实验。2.会查阅资料,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火山的成因。[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现象作合理解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2.知道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火山的喷发过程,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两面性;培养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和合理应变的能力。【器材准备】[学生]铁盘、土豆泥、番茄酱、记录单[教师]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2-10出示]谈话:同学们,你见过火山喷发吗?你对火山喷发有哪些了解?老师带来一段视频,想看吗?出示火山喷发的图片、视频资料。2.提问:关于火山喷发,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师生梳理关于火山喷发的问题,确定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师生交流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火山喷发二、探究活动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131.[PPT12出示]出示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小组交流。(火山喷发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景象?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推测一下火山是怎么形成的?……)2.小组汇报。3.师生交流。活动二: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1.猜想火山喷发的成因。2.设计实验方案。(1)谈话:实验桌上有铁盘、土豆泥、番茄酱、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小苏打等,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吗?(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PPT13-14出示]小组交流,汇报实验方案。师生交流,补充完善实验方案:番茄酱相当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土豆泥相当地球构造中的地壳。把番茄酱包在薄薄的土豆泥中,加入一点小苏打,把土豆泥的边缘压实,不要漏气,放在铁盘上,将铁盘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4.交流实验注意事项,出示实验提示。5.[PPT15出示]小组实验探究,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6.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经过我们的模拟实验,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推想,火山喷发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7.[PPT16出示]师生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的平衡时,岩浆受到挤压,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活动三:了解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学生汇报。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火山的资料,火山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知道它都造成过哪些危害吗?[PPT17出示]小结:火山的喷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岩浆可毁坏树木、房屋,途径之处人畜不生;火山灰使水资源污染、气候恶化、干扰航班等。2.师生交流。除了坏处,它有好处吗?[PPT18-19出示]小结:火山可以为人类带来珍贵矿石、建筑材料、地热资源;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莲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三、拓展活动[PPT20出示]现在,许多火山成了著名的风景区,搜集有关资料,制作一份《火山旅游手抄报》吧!【教学后记】17.地表的变化【教材分析】13本课是在学生对地球内部构造、火山与地震现象认识的基础上,综合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地表形态改变的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改变的双重性,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展示了一个问题: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它过去是什么样子的?提示学生课前搜集黄土高原地貌的演变过程,为课上探究做好充分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水流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教科书先通过两幅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水流对地表产生的影响。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模拟自然状态下水流对地表的冲击,得出结论: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活动二:教科书出示了风蚀地貌、岩浆侵蚀的地貌和阅读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化。活动三: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教科书通过呈现采石、建水坝、采矿坑的情景图,提示学生思考人类的活动具有两面性。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提出保护地表合理化的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调查家乡的地表曾经发生的变化,让学生以家乡地表变化为例,展开调查研究,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研究空间。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地表曾经发生的变化。【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已经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本课引导学生综合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的变化的。[科学探究目标]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科学态度目标]喜欢大胆想象,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意识到要保护环境,并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知道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器材准备】[学生]喷壶、搜集地表变化的原因的资料[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3-5出示]谈话: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黄土高原的视频,想看看吗?认真看。(播放视频,学生观看)通过这段视频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将来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咱们就来探究地表的变化。引出课题。[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直接感知黄土高原的成因,对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水流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1.[PPT10出示]出示河流入海口和瀑布下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水流对地表变化产生影响?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猜测是对地表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测水流对地表变化产生的影响,为后面研究活动做好铺垫。132.[PPT11出示]分组实验——让水从土堆的顶部落下,观察。思维导航:1.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根据实验推想自然界中的水流对地表有什么影响?[PPT12出示]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3.谈话:哪些自然因素会引起地表变化?学生自由回答,有风力的作用、火山爆发等引起地表变化。[PPT13-17出示]出示图片,直观展示。[PPT18出示]播放视频: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总结:水、风、火山、地震等自然力量都能引起地表的变化。4.[PPT19-20出示]出示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生物化石。根据这段资料你能推测出什么?学生讨论汇报。在远古时代,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海洋。5.[PPT21出示]出示大陆板块现在的图片和约6500万年前的图片,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发现现在的大陆板块之间距离比以前远了,说明板块移动可以改变地表形态。6.总结:由此可见,风力作用、火山爆发、大陆板块移动等都能引起地表形态变化。[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通过研究资料,了解引起地表变化的自然因素。活动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1.谈话: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的资料,你能根据资料说一说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吗?2.[PPT22-25出示]学生讨论,汇报人类开采矿石、修筑大型水坝、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活动引起地表变化。3.[PPT26出示]播放视频,总结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三、自由活动:提出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1.[PPT27-28出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表环境呢?2.学生交流:该植树造林种草、停止乱砍滥伐、停止围湖造林等。3.汇报总结。[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搜集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保护地表环境的重要性。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学生学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五、拓展活动[PPT29出示]你想知道自己家乡的地表曾经发生过哪些变化吗?课下自己搜集资料或者调查,了解自己家乡地表的变化。[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于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从本节课有限的探究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产生了新的想法和探究欲望,并将探究活动继续延伸到课外大课堂中,培养学生课外探究的意识,并让学生逐渐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后记】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2-09-04 09:00:04 页数:13
价格:¥4 大小:51.62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