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卷 3套(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植被是指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地理事项属于植被的是()A.森林B.盆栽C.一树花枝D.几株灌木2.属于人工植被的是()①原始森林②荒漠③农作物④城市绿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4.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变水植物没有良好的保护组织,体内水分完全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环境干燥时,这些植物体内的水分迅速蒸发丧失,全株风干处于休眠状态。下图示意北非地区的荒漠气温、地衣含水量、地衣叶状体温度和地衣气体代谢(光合与呼吸)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30页共30页5.表示地衣气体代谢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6.12时前后,地衣()A.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B.有呼吸作用、无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停止D.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较强喀斯特天坑是一种具有巨大容积、陡峭且圈闭的岩壁、深陷(深度100m以上)的井状或桶状轮廓,底部与地下河相连的特大型喀斯特地形,天坑内部形成了有别于周围区域的小气候。下图为云南省沾益喀斯特天坑群中大毛寺天坑“坑口、坑壁、坑底”木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从坑口—坑壁—坑底,物种()A.丰富度逐渐增加B.多样性逐渐增加C.均匀度逐渐增加D.优势度逐渐增加8.该天坑群坑底木本层植物多样性综合指数最高,其主要原因是()A.光照充足,气温较高B.蒸发量小,空气湿度大C.坑壁崩塌,土层深厚D.雨水下渗,坑底积水多9.影响该天坑坑壁物种丰富度指数较坑口高的主导因素是()A.盛行风向B.水源补给C.土壤肥力D.垂直高度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对土壤有着深刻的认识。如《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上田弃亩,下田弃甽。五耕五耨,必审以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棘者欲肥,肥者欲棘”,一般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第30页共30页A.土壤可矿物质B.土壤水分C.土壤有机质D.土壤空气11.造成“上(高)田弃亩(垄),下(低)田弃甽(沟)”的最主要因素是()A.成土母质B.地貌C.热量D.水分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类型多样、气候类型丰富,土壤资源绝对数量巨大,同时也出现了显著的区域差异,有着种类多样的土壤类型。下图示意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根据图文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的分布格局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3.我国东部地区南部到北部的土壤颜色由偏红色逐渐变为偏黑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生物D.时间读广西九万山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甲处的自然带为()A.荒漠带B.草原带C.落叶阔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第30页共30页15.图中山地红壤肥力较低,原因是()①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②风化作用弱,成土母质薄③坡度较陡,地表物质迁移快④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生长稠密,分枝低矮粗壮。中国矮曲林总体可分为寒温性矮曲林和常绿苔藓矮曲林两类,多分布在高山、亚高山的山顶或山脊。下表示意中国矮曲林分布区气候平均状况,下图为中国矮曲林分布图。项目气温/℃年降水量/mm7月1月寒温带矮曲林15-20-30.5--19.3500-800常绿苔藓矮曲林17-226.5-12.3600-2000(1)根据矮曲林群落的生态特征,推测其生存环境的严酷性。(8分)第30页共30页(2)矮曲林群落组成以树木和苔藓为主,组成简单,试说明理由。(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未完全退化前,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表现为草甸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的过程。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1)说明灌丛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原因。(6分)(2)描述该地荒漠化过程中灌丛化阶段肥岛效应的强弱变化,并从水源补给角度说明灌丛入侵的原因。(6分)(3)从保障灌丛生长水量的角度,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提出合理保护措施。(8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1分)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黑土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第30页共30页(1)分析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9分)(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2分)第30页共30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A;2.B解析:1.所谓植物群落,是指占据一定地段的植物的总体,如森林、灌丛、草丛等。一树花枝是植物的组成部分,盆栽、几株灌木等属于植物范畴,而不是植被。2.农作物和城市绿地是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为人工植被。原始森林和荒漠是一定地区植物长期自然发展的产物,为自然植被。答案:3.D;4.A解析:3.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误;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D正确。故选D。4.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据以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5.B;6.C解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③、④曲线都是白天高,对应北非地区的荒漠气温、地衣叶状体温度,排除C、D选项;荒漠地区日出前温度最低,地表最湿润,图中①日出前后最大,对应地衣含水量,②日出后达到最大,然后随着气温升高,迅速降低,对应地衣气体代谢(光合与呼吸)日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6.由上题分析可知,②对应地衣气体代谢(光合与呼吸)日变化。日出后达到最大,然后随着气温迅速升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迅速降低直至停止。12时前后,②的数值为0,表明地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停止,结合材料“当环境干燥时,这些植物体内的水分迅速蒸发丧失,全株风干处于休眠状态”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7.A;8.B;9.D解析:7.根据图中天坑群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度指数的变化可知,从坑口—坑壁—坑底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故选A。第30页共30页8.由于天坑巨大的塌陷规模和特殊的圈闭化地形,天坑内部形成了有别于周围区域的小气候,坑底空气湿度较大、气温适宜,为动植物的繁衍和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故选B。9.由材料可知,天坑群深度达100米以上,垂直高度大,其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较坑口高。故选D。答案:10.C;11.D解析:10.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四大肥力因素有:营养因素:养分、水分;环境条件:空气、热量。一般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是土壤有机质,C正确;土壤矿物质、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对土壤肥力具有影响,但衡量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ABD错误,故选C。11.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摘;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抗早主要体现在“上田弃亩”之中,抗涝则体现在下田弃甽”;在不同位置的田地,水分条件的不同,要选择不同的耕作方式,D正确;“上“下”无法体现成土母质的差异,A错误;“上“下”看似是不同地貌位置中田地的安排,实则是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B错误;虽然不同位置对热量具有一定影响,但主要考虑的还是水分差异,C错误,故选D。答案:12.B;13.B解析:12.图中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中部温带地区,分布方向为由东向西,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所以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在南北方向,A错误。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在从低海拔到高海拔,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一般是局部的分异,D错误。故选B。13.在南方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铁、锰呈水化氧化状态并随雨水淋溶,在迁移的过程中,铁、锰的水化氧化物遇到缺水的环境就会脱水,变成红色的氧化铁和褐色的氧化锰固定下来。因为氧化铁含量较高,所以就形成了偏红色的土壤。东北地区气候冷凉,且位于半湿润区,这样的环境为草甸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植被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质。晚秋时节植物死亡后,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无法充分分解植物残体,土壤中腐殖质不断累积,呈现出偏黑色。因此,气候(水热条件)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南部到北部的土壤颜色由偏红色逐渐变为偏黑色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地形、生物与时间对土壤染色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答案:14.D;15.A解析:14.气候与自然带广西九万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自然带应与当地自然带基带一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正确。15.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加之该地为山地地形,坡度大,且该地降水较为集中,地表物质易被冲刷而快速迁移,导致该地土壤肥力较低。A正确。16.答案:(1)山顶(山脊)风力大,风向多变;冬春积雪多(埋压);坡度大,土层薄,土壤贫瘠;亚热带山地多雾、光照弱,湿度大,冷湿环境。或温带山地最冷月极寒。第30页共30页(2)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矮曲林生存能力强(可以占据其它物种所不能分布的生境),成为一种简单群落。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矮曲林多分布在高山、亚高山的山顶或山脊,风力大,风向多变,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坡度大,土层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山顶附近多雾,光照弱,湿度大;冬春多积雪,压埋枝叶;山顶附近气温低,特别是寒温带矮曲林冬季温度极低;生长环境恶劣。(2)结合上题分析,矮曲林多分布在高山、亚高山的山顶或山脊,地势高,气候寒冷,风力强劲,土壤贫瘠,自然环境恶劣,其他物种难以生存,矮曲林生存能力强,从而发展成为一种简单的群落。17.答案:(1)与灌丛间空旷地带相比,灌丛能截留降水且遮阴,减少蒸发,因此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2)灌丛化阶段肥岛效应增强。原因:灌丛化阶段,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3)适时适量引水灌溉灌丛;修剪灌丛,缩小冠面,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丛植株,控制灌从生长数量;铺设草方格,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解析:(1)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可以截留降水,冠下遮阴,可以减少蒸发,因此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使得灌丛冠下土数量明显高于周边区域;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因此灌丛冠下有机质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2)据材料可知,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化阶段,植被增多,吸收到额水分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中水分减少,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更容易存活,数量逐渐增多,草甸不易获得水分,逐渐減少,整体表现为灌丛入侵。(3)适时适量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灌丛;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证生态用水。据材料可知,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因此可以修剪灌丛,缩小冠面,从而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丛植株,人为減少灌丛的植株数量,从而减少生长用水量,控制灌从生长数量;还可以在灌从冠下及灌丛间铺设草方格,改善地表性状增加截水面积,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等。18.答案:(1)草原、落叶林广布,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冬季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河流沉积物丰富。(2)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地形起伏大,有机质流失速度快,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解析:第30页共30页(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繁茂,草原落叶林广布,而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树木落叶,草原枯萎,枯枝落叶层厚,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冬季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有机质积累得多;东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物质迁移速率低,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河流众多,河流沉积物丰富。(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为主,枯枝落叶层少;气候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得少;降水多,南方地区又多低山丘陵地形,地形起伏大,水流速度较快,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高温多雨条件,土壤渣滓作用强,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多,地表累积的养分少;地形起伏大,有机质流失速度快,物质迁移速度高,地表累积的养分少;高温多雨条件下,植被繁茂,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卷2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各代号中,表示亚马孙平原典型植被类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有关戊所示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植被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B.该种植被的垂直结构比雨林更复杂第30页共30页C.该种植被的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D.该种植被多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秦岭的区域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秦岭仅指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水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具有北陡南缓的地形特征。秦岭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会因坡度和坡向的不同而产生分异。图甲为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变化图,图乙为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随坡向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注:坡向划分为平地、阴坡(315°-45°)、半阴坡(45°-135°)、阳坡(135°-225°)、半阳坡(225°-315°)五类,正北方向为0°(360°)、正东方向为90°、正南方向为180°、正西方向为270°。3.关于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叙述正确的是()A.南坡植被覆盖度在各坡度上均比北坡要高B.南坡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变化比北坡明显C.南北坡植被覆盖度随坡度变大而不断增高D.南北坡植被覆盖度随坡向变化的趋势一致4.秦岭南坡植被覆盖度最大值出现在阴坡的原因是()A.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较阳坡少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B.阳坡接受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更长,热量条件更好C.阴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更丰富D.阳坡坡度较大,土层较薄,土壤肥力低纳马夸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毫米,却有超过3000种植物,其中多肉植物超过1000多种。在某些时候大部分多肉植物会选择“休眠”甚至“自残”度过。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30页共30页5.与内陆荒漠相比,纳马夸兰地区植物种类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山地地形,垂直落差大,垂直分异明显B.有河流作为灌溉水源,水源充足C.冬雨和冷雾带来湿润的水汽补充了土壤水分D.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土壤含水量大6.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选择“休眠”甚至“自残”的时间大概是()A.1月B.4月C.7月D.10月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生长着一种高耸入云的巨树杏仁桉,它们一般都高达100米以上,最高的达156米。高大的杏仁桉树下却几乎没有阴影,因为它的树叶细长弯曲,而且侧面朝上,叶面与日光投射的方向平行。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蒸发的水也多,被誉为“抽水机”,又被当地人称为“防疟(疟疾)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杏仁桉树叶的生长特点是为了()A.增加地面光照B.减少叶面水分蒸发C.滞留更多降水D.增大太阳辐射总量8.人们往往把杏仁桉种在沼泽地区,主要是可以()A.保护湿地B.净化沼泽水质C.获得耕地D.减少土壤侵蚀9.当地人把杏仁桉称为“防疟树”的原因是()A.改善环境温度,抑制蚊虫繁殖B.沼泽变成干地,减少蚊虫滋生第30页共30页C.杏仁桉提取的物质可治疗疟疾D.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体抵抗力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1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A.气候和地形B.气候和生物C.母质和生物D.地形和母质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下面甲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乙图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13.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30页共30页14.图中母质层上有四个土层,其中甲为()A.有机层,以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母岩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C.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腐殖质层,以枯枝落叶为主15.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为()A.成土母质B.生物C.地貌D.人类活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新疆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水热分布不均,区内植被带呈垂直分布。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山麓地带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为冬季牧场,山腰的草甸草原是良好的春秋牧场和割草场,海拔2700m以上的高寒草甸是优良的夏季牧场。图1、图2分别示意6—7月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变化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第30页共30页(1)简述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6分)(2)说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6分)(3)分析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6分)(4)试为低海拔地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出可行性措施。(5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它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向南的延伸。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而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到了48°N,当地树木形态特征显著,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侧根发达。调查发现,在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比南坡高。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及泰加林根系发育情况。第30页共30页(1)分析大兴安岭西坡泰加林分布明显偏南的原因。(6分)(2)说明大兴安岭泰加林显著形态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6分)(3)指出影响大兴安岭主脉西坡西延山脊泰加林覆盖率南北坡差异的因素,并说明其形成原因。(3分)18.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丹霞梧桐在“中国物种红色目录”中被列为极危等级,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于落叶小乔木,树干挺拔,根系特别发达。通过对狮子岩-阳元山景区(左下图)的初步调查发现,受生存环境与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丹霞梧桐在丹霞山顶和山麓地带极少分布,反而在丹霞崖壁上成群散布较多(右下图)。根据这一分布规律,可以推测更大范围丹霞梧桐分布的可能地带。(1)推测丹霞梧桐在左图椭圆部位分布较多而周围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6分)(2)分析丹霞梧桐根系特别发达的主要原因。(5分)(3)为保护丹霞梧桐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第30页共30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D;2.C解析:1.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2.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可知,戊表示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受水热条件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答案:3.C;4.A解析:3.读图甲,大致在坡度大于15°的范围内,北坡植被覆盖度大于南坡,A错误;随着坡度的变化,北坡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幅度更大,所以北坡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变化比南坡明显,B错误;无论北坡或是南坡,其植被覆盖度均随坡度变大而不断增高,C正确;读图乙,在阴坡—半阴坡坡向,北坡植被覆盖度上升,南坡植被覆盖率下降,其变化趋势并不一致,D错误。故选C。4.注意关键词“阴坡”,所以应主要考虑光照条件。秦岭南坡整体光照条件较好,但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较阳坡少,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其植被覆盖度更高,A正确;B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无法解释为何秦岭南坡植被覆盖度最大值出现在阴坡,B错误;注意材料信息“正北方向为0°(360°)、正东方向为90°、正南方向为180°、正西方向为270°”,而阴坡介于315°-45°,其整体位于山体北侧,夏季风为偏南风,所以阴坡并不是夏季风的迎风坡,C错误;并无信息表明阳坡的坡度更大,土层更薄,D错误。故选A。答案:5.C;6.A解析:5.据图可知,纳马夸兰地区位于沿海低地,不是山地地形,垂直分异现象不明显,故A错误;纳马夸兰地区河流较少,灌溉水源不足,故B错误;纳马夸兰地区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沿岸有寒流,夏季多雾,可以带来水汽补允土壤水分,故C正确;该地区山脉无永久性高山冰雪分布,故D错误。6.1月为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此时沙漠热浪、高温肆虐,生存环境恶劣,故当地多肉植物选择“休眠”甚至“自残”,故选A。答案:7.B;8.C;9.B解析:7.据材料可知,杏仁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草原上,旱季降水少,叶片侧面朝上可以减少水分蒸发,B正确;杏仁核的叶片刨面朝天,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叶片与阳光接触面减小,不能增大太阳辐射总量,D错误;叶片侧面朝天,不利于叶片蒂留更多降水,C错误;杏仁桉叶片朝向不是为了减少地面光照,A错误。故选B。8.据材料可知,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有助于排干沼泽,形成耕地或作为其它用途,因此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故选C。9.据材料可知,在热带湿润地区,又被称为"防疟(疟疾)树”。由于这种树的种植,沼泽地变成了干燥地,蚊子失去了滋生的环境,有效地防止了疟疾的传播,当地人就给它起了“防疟树”的美名,B正确;第30页共30页杏仁桉不能提取的物质可治疗疟疾,不能改善环境温度,抑制蚊虫繁殖、不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体抵抗力,ACD错误。故选B。答案:10.A;11.B解析:10.黑土形成于中纬度地带,植被丰富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气温低分解较慢,腐殖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A正确;红壤形成于亚热带地区,气温高降雨多,有机质容易被分解和淋溶,含量较少,B错误;水稻土是人工种植下形成的土壤,非自然发育形成,C错误;寒漠土枯枝落叶少,缺少生物参与,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低,D错误。故选A。11.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B正确。成土母质和地形相对稳定,不会明显变化,成土母质、地形特征对土壤的形成都有影响,但不是比较活跃的因素,ACD错误。故选B。答案:12.C;13.B解析:12.从乙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cm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土壤表层附近,则表层土壤的机质含量较高。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13.免耕直播即在不耕地的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主要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也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14.C;15.A解析:14.森林土壤包括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甲为淋溶层,而且淋溶层受流水作用较强,矿物质流失,颜色较浅。故选:C。15.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是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A正确。注意题干关键词“矿物质”,生物、地貌、人类活动等对土壤的形成均有影响,但不是影响土壤矿物质含量高低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16.答案:(1)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波动变化;在垂直方向上,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土壤微生物;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等。(3)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地表植被覆盖较少;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是牧民的冬季牧场,牛羊啃食地上草本植物,导致地表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4)退耕还草;划区轮牧;控制放牧规模;种植人工牧草;发展舍饲畜牧业等。第30页共30页解析:第(1)问,根据图中不同海拔、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进行描述即可。第(2)问,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动物残体包括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植物残体包括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等。第(3)问,应该从自然(包括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和人为(指人类活动对地表植物的影响)两方面,同时结合有机质的来源和有机质的输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4)问,应针对导致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人为原因(主要指放牧)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17.答案:(1)大兴安岭海拔较高,气温较同纬度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在此聚集,气温低。(2)针叶,可以保持水分、减轻冻害,适应低温干燥;塔形树冠,利于积雪下滑,减轻树冠积雪重量,适应暴风雪;树根侧根发达,适应土层薄且有冻土。(3)影响因素:水分。形成原因:北坡是阴坡,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水分条件较好。解析:(1)我国大兴安岭为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且大兴安岭西坡位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受冬季高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的影响,导致气温更低,因此西坡泰加林分布明显偏南。(2)读图可知,泰加林分布在冻土层上,直根很难向下穿越,且林中的表层土壤养分和水分比深层处更丰富,有利于侧根的生长,树根侧根能适应土层薄且有冻土,同时泰加林树木高大,需要发达的侧根支撑整棵树木,因此泰加林多向横向生长,侧根发达;为了适应低温,保持体内水分、减轻冻害,适应低温干燥,叶片缩小成针状,减少水分蒸发;大兴安岭北部冬季降雪多,为了利于积雪下滑,减轻树冠积雪重量,适应暴风雪,树冠呈塔状。(3)影响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大兴安岭的西坡为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因此背风坡降水少,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是明坡,光照不足,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山脊北侧的水分条件比南侧好,西延山脊泰加林覆盖率北侧比南侧高。18.答案:(1)地势陡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或答周围的景区山顶和山麓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多);丹霞崖壁土壤、水分条件差,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难以生存(或答周围的山顶和山麓地带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生长较多)。(2)固定树身,维持本身的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以适应崖壁干旱、贫瘠的环境。(3)进一步深入调查和验证,掌握丹霞梧桐的数量和分布;建立丹霞梧桐重点保护地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游客和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解析:(1)结合左图和图右信息,分析丹霞梧桐分布的地形特征,从人类活动和生存竞争两方面对丹霞梧桐的影响入手。根据右图等高线地形图可知,丹霞梧桐主要分布于山脉的陡坡,朝阳的位置。此处坡度陡多崖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陡坡处水分条件差,土壤浅薄,其它物种很难生存,丹霞梧桐的生存竞争压力小。(2)丹霞梧桐想要在崖壁上很好的生存繁衍下去,必须适应崖壁处水分少,土壤浅薄的特点。崖壁处的自然环境特点就是水分少,土壤浅薄,丹霞梧桐必须生出发达的根系,才能扎入岩石缝隙之中,稳固树身,第30页共30页并从浅薄的土壤和岩石缝隙中吸取水分和营养,满足自身生长的需求。(3)首先要弄清丹霞梧桐的具体数量和生存分布的地点;要保护丹霞梧桐必须从加大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建立自然保护带两个方面一同入手。据材料信息可知,现存丹霞梧桐的数量少,极为珍贵,是国家Ⅱ级保护的野生植物。要保护好丹霞梧桐必须对其数量和生存地进行进一步的勘察,摸清其具体数量和分布;建立自然保护带是非常好的办法;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周围民众和游客的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丹霞梧桐生存环境的破坏。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卷3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王花(见下图)是一种肉质寄生草本植物,寄生于植物的根、茎或枝条上,全年均可冒芽。大王花主要生长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热带雨林中。据此回答1—2题。1.推测大王花生长地的特点是( )A.冬冷夏热B.物种单一C.降水集中D.无明显季节变化2.大王花开花期间发出奇怪的臭味,有助于( )A.吸引大型动物啃食B.吸引腐食动物为其传粉C.吸引蜜蜂为其传粉D.避免人类采摘第30页共30页泰加林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乔木森林带,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大兴安岭北部的泰加林面积较大,水平生长的侧根发达,主根难以深入地下。下图示意亚欧大陆泰加林的分布。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属于泰加林特征的是( )A.多板根B.多茎花C.针状树叶D.叶片宽阔4.大兴安岭北部的泰加林主根难以深入地下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冻土广布B.土壤贫瘠C.地形复杂D.水源缺乏吉隆绿绒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100cm,多生长于海拔3500—4200m的西藏南部山坡岩石隙。吉隆绿绒蒿1976年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被发现,但却没能留下任何影像资料,自此之后的几十年再难觅踪迹。2015年,我国西藏生物影像调查机构在珠峰东坡嘎玛沟首次拍摄到吉隆绿绒蒿的清晰影像,这为吉隆绿绒蒿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同时推动这一罕见物种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据此回答5—6题。5.推测适合吉隆绿绒蒿生长的气候条件为( )A.高温多雨B.温和湿润C.寒冷干燥D.高温干燥6.吉隆绿绒蒿遭到破坏后,当地环境恶化,土壤严重退化,这体现了( )A.植被改变土壤质地B.植被对环境影响显著第30页共30页C.土壤决定植被类型D.植被影响成土母质墒指土壤的水分状况。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据此回答7—8题。7.《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锄”的核心作用是( )A.清除杂草B.减少蒸发C.增加透气性D.提高地温8.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原因可能是( )A.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表温度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甲、图乙、图丙是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示意图,图丁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含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生物B.地貌C.降水D.成土母质第30页共30页10.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ⅠB.甲与ⅡC.乙与ⅡD.丙与Ⅰ也门索科特拉岛的龙血树树液或树脂呈深红色,枝叶上翘,树冠茂密,像一把雨伞。下面图1为也门索科特拉岛上的龙血树景观图,图2为当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1—13题。11.索科特拉岛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2.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推测当地龙血树叶片的特征是( )A.扁平而宽阔B.厚且表面有蜡质C.质地软而轻薄D.冬季变黄落下13.龙血树的奇特形态可以( )A.适应湿热的气候B.抵御强烈的风沙C.增加接受光照的面积D.收集雨水草炭土常由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组成,其中有的还保持着植物根、茎、叶等的原形,其有机质含量多在50%至87%之间,土质松软。黑龙江省某草炭土基地采用深层采挖、表土还原方式,根据不同需要研制出适用于草坪、花卉、育苗等的专用草炭土,并销往全国各地。据此回答14—15题。14.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的环境条件是( )A.春季风力大B.夏季光照强C.秋季湿度大D.冬季气温低第30页共30页15.家庭养花用草炭土,主要是因为草炭土( )A.矿物质多B.保水透气C.重量很轻D.不发病虫害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21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丹霞梧桐已被定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于落叶小乔木,树干挺拔,根系特别发达。某地理研究小组通过对狮子岩—阳元山景区(图甲)的初步调查发现,受生存环境与种群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丹霞梧桐在丹霞山顶和山麓地带极少分布,反而在丹霞岩壁上成群散布(图乙)。(1)推测丹霞梧桐在图甲椭圆部位分布较多,而周围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6分)(2)分析丹霞梧桐根系特别发达的主要原因。(6分)(3)请为保护丹霞梧桐提出合理化建议。(9分)第30页共30页17.(1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山地较多,土壤贫瘠。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在山坡将土壤改良成表层砂土、中间层有机肥、下层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加之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等使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下图为阿尔梅里亚省的等高线地形图,下表为该地的气候资料统计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日均最高气温/℃19272818日均最低气温/℃10181910平均降水总量/mm1981425平均降水天数/天4125(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6分)(2)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9分)第30页共30页18.(19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黑土多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地势平缓的区域。黑土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见下图),黑土肥力下降明显。有专家认为,采用“少耕深松”的耕作方式有利于保护黑土。(1)说明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较多的气候原因。(4分)(2)分析东北地区黑土肥力下降的人为原因。(9分)(3)分析“少耕深松”对保持黑土肥力的作用。(6分)第30页共30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大王花主要生长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热带雨林中,可知其生长地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季节变化,物种丰富,A、B、C项错误,D项正确。2.B 大王花是一种肉质寄生草本植物,开花期间发出奇怪的臭味,多数大型动物不愿啃食,A项错误;大王花发出奇怪的臭味有利于吸引腐食动物前来觅食并为其传粉,而不是为了避免人类采摘,B项正确、D项错误;蜜蜂以采蜜为主,大王花发出臭味吸引蜜蜂为其传粉的可能性不大,C项错误。3.C 根据图中泰加林的分布可知,泰加林应属于针叶林,其叶子为针状,C项正确、D项错误;有板根、茎花现象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A、B项错误。4.A 大兴安岭北部的泰加林分布区纬度较高,土壤表层下有永久冻土层分布,阻碍了泰加林主根向下生长,A项正确。5.C 据材料可知,吉隆绿绒蒿多生长于海拔3500—4200m的西藏南部山坡岩石隙,其生长地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充足,水分含量少,由此推断,吉隆绿绒蒿适宜生长在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中,C项正确。第30页共30页6.B 土壤质地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短期内受植被影响较小,A项错误。吉隆绿绒蒿遭到破坏后,当地环境恶化,土壤严重退化,因此植被对环境影响显著,B项正确。题干说的是植被对土壤的影响,而不是土壤对植被的影响,C项错误。成土母质主要由基岩决定,受植被影响较小,D项错误。7.B “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的意思是锄地是不论次数的,没有草也要锄下去。锄地的核心是松土保墒。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还会在缩水过程中开裂。松土就是切断毛细管,堵塞裂缝,从而保墒,抑制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蒸发和直接经裂缝蒸发。因此“锄”的核心作用是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B项正确。如果锄地是为了增加土壤透气性,那么会加大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不利于保墒,C项错误。8.A 陇中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压实表土层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出苗率,A项正确。9.A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故选择A项。10.D 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干旱地区的淋溶层最薄。图丙的淋溶层厚度居中,故丙代表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发育情况,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类根系茂密,从土壤表层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对应图丁中的Ⅰ,选择D项。图丁中Ⅱ的土壤有机质集中在深度为0—20cm的土壤表层,应表示森林作用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这是因为树木的根系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到地表。11.C 读当地的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全年高温,而全年降水量很少,由此判断索科特拉岛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不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也不是干湿季明显或旱雨季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C项正确。12.B 由上题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龙血树为适应干热环境,树叶厚利于储存水分,叶面有蜡质可减少水分蒸发,B项正确。叶片扁平而宽阔、质地软而轻薄主要是为了适应湿润、半湿润的环境,A、C项错误。当地属于热带地区,季节差异不明显,冬季树叶不会变黄落下,D项错误。第30页共30页13.D 根据第11题分析可知,当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光照强烈,A项错误。图文信息表明,龙血树枝叶上翘,树冠茂密,像一把雨伞,其形成该奇特形态主要是为了下雨时可以收集更多的雨水,以供生长所需,D项符合题意。树冠大容易被风摧毁,故其不是为了抵御风沙,B项错误。当地光照强,不需要增大树冠来获得光照,且枝叶上翘不利于接受光照,C项错误。14.D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机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被微生物分解为腐殖质。夏季光照强,气温高,秋季湿度大,微生物活动都比较旺盛,有机质易被分解,不利于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B、C项错误;风力大小对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影响很小,A项错误;冬季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枯枝落叶不易腐烂变质,因此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D项正确。15.B 材料中“其有机质含量多在50%至87%之间”说明草炭土含有机质多,而不是矿物质多,草炭土的矿物质含量从题中信息无法得知,A项错误;材料中“土质松软”说明草炭土透气性好,材料中“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说明草炭土保水较好,B项正确;土壤的重量往往不是家庭养花用土考虑的主要因素,C项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沃,花长得茁壮,而与病虫害的发生关系较小,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答案 (1)地势陡峭,多岩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或答周围的景区山顶和山麓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多);丹霞岩壁土壤、水分条件差,其他植物难以生存(或答周围的山顶和山麓地带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生长较多)。(6分,每点3分)(2)固定树身,维持本身的生长发育;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以适应岩壁干旱、贫瘠的环境。(6分,每点3分)(3)进一步深入调查,掌握丹霞梧桐的数量和分布;建立丹霞梧桐重点保护地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游客和当地民众的保护意识。(9分,每点3分,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受生存环境与种群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丹霞梧桐在丹霞山顶和山麓地带极少分布,反而在丹霞岩壁上成群散布”可知,影响丹霞梧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环境与种群间的竞争等。图甲椭圆部位等高线密集,属于丹霞岩壁,地势陡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而周围的景区山顶和山麓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多;丹霞岩壁土壤、水分条件差,其他植物难以生存,周围的山顶和山麓地带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生长较多,丹霞梧桐分布较少。第(2)问,丹霞梧桐在丹霞岩壁上成群散布,岩壁上风力大,丹霞梧桐根系特别发达,可以固定树身,维持本身的生长发育;丹霞岩壁上土壤、水分条件差,根系特别发达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以适应岩壁干旱、贫瘠的环境。第(3)问,保护丹霞梧桐要进一步深入调查,掌握丹霞梧桐的数量和分布;建立丹霞梧桐重点保护地带,减少人类破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游客和当地民众的保护意识,禁止砍伐。第30页共30页17.答案 (1)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土地沙化严重;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来源少。(6分,每点2分)(2)表层砂土,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层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保肥,减少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肥充足。(9分,每点3分)解析第(1)问,分析地形图可知,埃尔埃希多地区的地形主要为山地和丘陵,坡度大,土壤易流失,土层薄;依据材料可知,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水分含量少,沙砾含量较多,沙化严重,且植被稀少,有机质来源少,土壤贫瘠。第(2)问,材料中介绍“三明治”土壤表层是砂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结合砂土、有机肥、黏土的特点,从保持水分、肥力的角度作答即可。砂土土质疏松,有利于水分下渗,通气性好;有机肥可提供大量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黏土层土质较黏重,不利于水肥下渗,有利于保水保肥。18.答案 (1)雨热同期,植物生产量大,枯枝落叶丰富;冬季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4分,每点2分)(2)大规模开垦和频繁翻耕造成黑土流失;连续(或长期)耕种,土壤肥力消耗多;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使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导致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变差。(9分,每点3分)(3)减少土壤表层扰动(或表层紧实),减轻黑土肥力流失;深层疏松,消除犁底层,增强透气性和透水性。(6分,每点3分)解析第(1)问,腐殖质来源于有机质,而有机质多来源于枯枝落叶,因此东北地区腐殖质含量较多的气候原因主要是其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植物生产量大,枯枝落叶丰富,且冬季气温低,有机质分解较慢,有利于腐殖质的积累。第(2)问,由材料可知,东北黑土肥力下降源于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肥力消耗过多;化肥使用导致土壤板结,最终形成犁底层,导致土壤透气性、透水性变差,加剧黑土肥力的下降。第(3)问,针对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专家提出了“少耕深松”的解决措施,该措施的作用可从“少耕”和“深松”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分析。“少耕”意味着通过减少耕作频率来减少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从而减轻黑土肥力流失。“深松”意味着疏松土壤以消除犁底层,从而增强黑土的透气性和透水性。第30页共3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