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难点:对苏联模式的评价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杰米扬·别德内依师:这里的“野兽”与“暴徒”,分别代表了哪些势力?生:“野兽”是指国外的武装干涉,“暴徒”是指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师:在三年内战中,苏俄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生:不怕牺牲与英勇献身的精神。师: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需要继续下去?请看列宁的态度。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材料展示:农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设问:农民口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我们”指的是农民。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认识到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于是,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 2.阅读教材和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1921年,他到苏俄访问,他看到了苏俄的饥荒,也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苏俄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特地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材料二: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农民可以自由处理。(1)材料一中美国人哈默在苏俄开采石棉的计划能否得到实现?为什么?提示:在列宁执政时期,哈默开采石棉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当时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按政策规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提示: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3)结合上述及所学,请大家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想一想: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新经济政策有什么特征?提示: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工业方面实行工业国有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商业方面取消自由贸易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特征: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归纳总结:新经济政策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设问:图一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图二,说说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以工业总产值衡量)。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重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简述苏联农业集体化建设的概况。材料展示:(苏联的)粮食产量,在全盘集体化运动前的1925—1927年期间平均每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降为年均7360万吨,“二五”期间再降为7290万吨。畜牧业的状况更差。“一五”期间,马的头数从3210万头降为1730万头;牛从6010万头降为3350万头;羊从10700万头降为3730万头;猪从2200万头降为990万头。设问:农业集体化运动给苏联的农业带来什么问题?提示: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归纳总结:(1)农业集体化建设原因: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农业集体化建设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2)国家采取的措施:消灭富农运动,政府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等。(3)农业集体化的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目标导学三:苏联模式及其评价1.阅读教材,了解1936年新宪法和苏联模式的形成。归纳总结:(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建立: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3)意义: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漫画,了解苏联模式的特征,正确评价苏联模式的作用。 图一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示意图   图二 蹩脚巨人设问:图一反映了苏联模式怎样的特征?图二反映了什么?试以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为例加以说明。提示: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反映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工业化:过分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农业集体化:农民被强迫加入集体农庄;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归纳总结:(1)苏联模式的特征: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2)苏联模式的评价: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归纳总结:比较列宁与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项目列宁斯大林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制定和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成特点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高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三、课堂总结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3 板书设计4 教学反思通过展示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史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学生反映良好。不足之处是教学语言的严整性还有待加强,课堂的气氛不够热烈。这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个性和教师的课堂调动能力,语气过于平缓会缺乏激情,不能引人入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2-10 17:18:04 页数:4
价格:¥3 大小:897.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