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0

2/40

剩余3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简析一、教材简析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是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主动发展,全面体现科学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共23课,从知识体系上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种凤仙花(第1课—5课);第二部分讲养蚕(第6课—第9课);第三部分讲我们的衣服(第10课—第14课);第四部分讲住房与材料(第15课—第17课);第五部分讲家庭用电(18—23课)。二、教学目的及要求:A、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动手、动脑的习惯,科学探究自然事物的态度。2、了解当地濒危植物的种类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3、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4、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5、培养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6、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B、知识目标:1、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学会种凤仙花、养蚕;认识我们的衣服、住房与材料、家庭用电等。2、能认识植物的六个器官,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3、了解蚕卵孵化所需的一些条件,培养他用饲养小动物的一些技能。4、了解不同的温度计的不同用途,从而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5、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性质及应用。C、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整体分成部分的能力、比较、概括等方面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动手、动脑操作能力。三、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四、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六、全册总课时:31课时第一单元教材简析主题:种凤仙花内容简析:本单元是按照凤仙花的生长过程进行编写的。包括“播种发芽”、“茎叶的生长”、“开花了”、“结果了”和“凤仙花的一生”等5个主是题材,其中“凤仙花的一生”主要是对前面4个主题活动中积累和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相关认识,并在之后的“自由研究”中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拓展研究。教学目标: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器官的作用。,2、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解剖等方法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3、了解周围更多的常见植物的名称,能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说出它们典型特征。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4、通过栽培凤仙花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生命周期)。5、学习简单的栽培技术。6、学习用图画、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7、学会用种子制作标本。8、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9、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10、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1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12、能通过对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研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3、了解当发濒危植物的种类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14、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安排:第1课播种发芽2课时第2课茎叶的生长1课时第3课开花了1课时第4课结果了1课时第5课凤仙花的一生1课时自由研究1课时合计:7课时第1课播种发芽课题:播种发芽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认识凤仙花的种子;二是播种凤仙花的种子;三是连续观察凤仙花种子的发芽情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2、教师准备:提前一周播种;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放大镜、镊子。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观察与播种凤仙花种子,教学目标:1、知道种子里面有“胚”,“胚”可以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2、会用镊子解剖经过浸泡的各种植物的种子。3、能够做种子播种深度和种子发芽时间的实验。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凤仙花的图片,提问:你们认识图片中的这种植物吗?有谁知道它的名字?2、这种植物叫凤仙花,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凤仙花,你们想不想知道凤仙花是靠什么繁殖的?它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二、观察种子1、提供凤仙花和蚕豆、花生、黄豆、绿豆、油菜的种子,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植物的种子,重点介绍凤仙花的种子。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3、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引导生从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外皮等方面描述凤仙花种子的特点。4、简单归纳凤仙花种子的特点。三、观察比较种子的内部结构1、我们知道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为什么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成长为一株高大的植物,想不想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东西?2、师演示用镊子解剖浸泡过的种子的方法,提醒学生在解剖过程中要细心操作,保持种子各个部分的完整性。3、分组解剖凤仙花植物的种子,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内部有些什么?并且画出凤仙花种子内部的样子。(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4、汇报观察结果:凤仙花的种子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种子里面有些什么?(师帮助提供专业词汇:种皮、胚、子叶)5、提问:其他植物的种子内部和凤仙花种子的里面是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来解剖看看。6、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引导小结: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子叶、胚构成,其中可以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四、播种凤仙花种子1、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2、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3、通过演示介绍凤仙花种子的方法。4、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做好标记。5、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播种地点播种方法播种深度种子方向浇水方式……(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6、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7、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8、记录播种的日期。第二课时(这节课安排在多数学生凤仙花种子发芽以后进行),教学内容:观察交流凤仙花生长情况教学目标: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教学过程:一、交流凤仙花生长发育情况1、提问:你种的凤仙花发芽了没有?凤仙花的芽是什么样子的?2、汇报凤仙花芽的样子,师简单小结芽的特点。二、探究种子播种深度和种子发芽时间的关系1、你的种子是什么时候发芽的?你把种子播种在什么深度的土里?2、你认为凤仙花发芽的时间和凤仙花播种的深度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3、统计不同播种深度的凤仙花种子的发芽时间1)播种在1厘米深的土里,发芽时间2)播种在2厘米深的土里,发芽时间3)播种在3厘米深的土里,发芽时间4、指导学生根据记录算出在不同深度播种的凤仙花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从而得出播种深度和种子发芽时间之间的关系。三、鼓励学生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的芽的生长情况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第2课茎叶的生长课题:茎叶的生长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本课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画凤仙花的茎和叶;二是选择其他几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找出它们间的异同;三是选择其它几种植物的叶进行观察,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四是课后继续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教学目标:1、知道凤仙花的茎和叶的外形特点,了解植物茎和叶的形态的多样性。2、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和借助简单的工具从多方面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3、能够运用图画、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4、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教学重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2、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1、(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2、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二、植物茎的作用1、师: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2、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3、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4、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5、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6、学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7、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布置下一阶段的观察任务1、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3、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茎叶的生长教学过程:一、汇报凤仙花发芽以后的生长情况1、凤仙花发芽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引导生从凤仙花的高度的变化、叶片数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凤仙花的茎,凤仙花的枝条和主干都叫做茎。二、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有什么特点1、提问:凤仙花的茎和叶有什么特点?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3、汇报讨论结果,引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观察:1)茎的高度是多少?2)主茎的外形是什么样子?3)叶片是什么颜色的?4)叶片的形状是怎么的?5)叶片的边缘是什么样子?4、生分小组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并且在纸上画出凤仙花的茎和叶。5、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参加全班展评。6、总结凤仙花的茎和叶的特点。三、比较凤仙花和各种植物的茎和叶的特点1、出示几种植物:牵牛花(缠绕茎)草莓(匍匐茎)葫芦(攀缘茎)、竹(直立茎)2、让生观察比较这几种植物的茎和凤仙花的茎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观察、交流、汇报。4、出示几种植物的叶,让生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总结:植物的茎和叶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四、布置下一阶段的观察任务及要求1、凤仙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2、指导学生用书上第8页的表格记录凤仙花将来的变化。3、提醒生注意记录开第一朵花的时间。第3课开花了课题:开花了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本课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凤仙花生长在什么地方;二是观察凤仙花的花有哪些特点;三是用镊子解剖一朵凤仙花,了解凤仙花的基本结构;四是提出下一阶段的观察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1、知道解剖花朵的方法,认识花的基本结构。2、能够运用简单工具解剖凤仙花,能够运用语言和图画描述凤仙花的结构。3、体会种植凤仙花的乐趣。4、能坚持长期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教学重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镊子、一张白纸,采集的其他种类的花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1、提问:你的凤仙花是在什么时间开第一朵花的?2、生汇报并且把开第一朵花的时间记录在书上。二、观察凤仙花的花朵生长的位置1、提问:凤仙花的花朵是从什么地方生长出来的?凤仙花的花朵是什么样子的?2、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凤仙花的花朵?引导生运用各种感官来观察凤仙花的特点。3、生观察凤仙花的花朵生长的位置以及凤仙花的花朵有什么特点?4、交流、汇报、小结。三、解剖凤仙花的花朵,认识花的基本结构1、提问:想不想知道凤仙花的花朵里面是什么样子的?2、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3、师演示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小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不要破坏花的完整性。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4、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5、师通过挂图或课件简单小结花朵的基本结构。四、作业布置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板书设计】:3、开花了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第4课结果了课题:结果了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结果是凤仙花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学生种的凤仙花已经长出了果实(正在发展的果实)后开始的。教学目标:1、了解凤仙花果实的基本特点,知道果实里面含有种子。2、会统计凤仙花果实内的种子数量。3、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4、经历猜想和验证凤仙花果实里有什么的探究过程。5、意识到爱护植物,珍爱生命的意义。教学重难点: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教学准备:生自带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凤仙花的果实1、你的凤仙花是在什么时候结果的?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3、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结论: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包裹着种子。4、提问:其他植物的果实里也有种子吗?5、让生观察其他果实里面有什么?(引生发现:各种植物的果实里都包含着种子。)6、师小结: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二、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步骤:1、晒干2、装入瓶中3、贴上标签种子名称:凤仙花采集时间:制作人:制作时间:第5课凤仙花的一生课题:凤仙花的一生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本课是种凤仙花的总结课。本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通过整理在种植凤仙花活动中所获得的真实材料,形成对凤仙花的一个生命周期的认识;了解凤仙花的一个生命周期中的几个阶段所要经历的时间;以及凤仙花身体的基本组成。教学目标:1、知道凤仙花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2、能够正确指认凤仙花身体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3、初步了解“生命周期”的含义。4、引领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教学准备: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估算凤仙花果实里面的种子数量1、谈话:轻轻捏一颗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2、想不想知道凤仙花果实里面一般有多少粒种子?3、讨论探究:数一数这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数一数花苗上已经开裂了的果实、已经接近成熟的果实和将要长成的果实,共有多少个?推算由一粒种子长出了多少粒种子?4、要求学生回家对自己的凤仙花作估算,并记入科学文件夹。二、认识凤仙花的生命周期1、生物一生要经历的几个时期叫做它的生命周期,提问:凤仙花的生命周期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呢?请根据自己种植经验给第13页的六幅图片排列顺序。2、分组讨论。3、集体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4、简单小结:凤仙花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长出茎叶——长出花蕾——开花——结果——形成种子三、统计凤仙花的生命周期1、想想:凤仙花的生命周期有多长呢?2、生根据之前种植凤仙花的观察记录统计凤仙花从播种到结果的每个阶段所经历的时间。明确了生长过程,再按记录的日期计算天数。(告诉学生4、5、6月份的天数,由学生计算。)3、汇报:凤仙花一生要经历哪些阶段?从播种到发芽大约经历了多长时间?从发芽到长出茎和叶经历了多长时间?从结果到形成种子经历了多长时间?凤仙花的一生一共经历了多长时间?4、根据汇报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以此做为凤仙花生命周期所要经历的天数。5、指导学生根据统计结果填写第页的观察记录图。四、认识凤仙花的身体各部分的名称1、观察第页图片:凤仙花的身体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在图中填写凤仙花身体各个部分的名称。2、生填写并交流汇报各自的填写结果。3、小结:凤仙花的身体可以分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五、交流种植凤仙花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我们是怎样认识凤仙花的,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知识的?六、课外活动用观察凤仙花的方法,观察周围的植物。第一单元:自由研究课题:自由研究课型:探究课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都要生长变化,都要经历相似的生命周期。2、了解不同的植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植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3、能够通过查资料,收集图片等方式了解一种植物的生长的过程。,4、能够通过图画、文字等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5、愿意与他人交流和讨论自由研究的成果,体会自由研究的乐趣。教学准备:收集一种植物生长变化的资料;准备实物投影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研究成果1、提问:凤仙花的一生经历了种子、出芽、成苗、开花、结果等几个阶段,其他植物的一生是不是也像凤仙花一样呢?2、请每个小组的学生选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调查的植物的一生的生长情况。(交流过程中,生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图片。)3、师简单记录学生介绍的植物一生所要经过的几个阶段。二、比较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1、提出问题: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生分小组讨论。3、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4、总结:各种植物都要生长变化,都要经历相似的生命周期,不同的植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三、课外拓展制作一份介绍植物生长过程的小报。第二单元教材简析主题:养蚕单元简析:本单元就是通过指导学生亲自养蚕,让学生既能获得一些饲养动物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对蚕进行系统的观察,从而能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目标:1、通过喂养蚕,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2、通过书本、上网、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与蚕相关的资料,并学会做资料卡片。3、通过指导学生养蚕,使学生能了解蚕的一生的形态变化。4、能观察并描述蚕各阶段不同形态的主要特点,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5、通过对蚕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关系的了解、研究,体会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事物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6、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蚕,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兴趣和习惯。7、通过学生亲自养育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一些技能。8、通过喂养蚕和做蚕盒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9、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好品质。10、通过解决养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11、通过养蚕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12、意识到养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勤动手、爱劳动的好品质。13、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时分配:第6课蚕宝宝出生了2课时第7课可爱的蚕宝宝1课时,第8课蚕宝宝建新房1课时第9课蚕蛹变成了什么1课时自由研究1课时合计6课时第6课蚕宝宝出生了课题:蚕宝宝出生了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本课是让学生对蚕和蚕宝宝进行观察和研究。教材分过五个部分:一是了解学生原有的一些养蚕经验及对蚕的认识;二是观察蚕卵;三是指导学生孵化蚕卵并观察记录蚕卵孵化中的有趣现象;四是观察蚕宝宝;五是为蚕宝宝建一个舒适的家。教学目标:1、观察蚕卵和蚁蚕。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2、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记录、观察,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4、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5、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学生准备养蚕用的小盒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观察蚕卵(选蚕卵正在孵化的时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二、学习新课1、师生谈话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2、观察蚕卵。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可以进行如下引导:蚕卵的颜色怎样?蚕卵的形状、大小怎样?用尺子量一量。画一画。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3)小结:刚生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的,扁扁的、椭圆的,约一毫米左右。它的颜色有浅灰色、白色、黑色和黄色。浅灰色说明蚕即将出生,白色说明蚕已经跑出来了,黑和黄色说明蚕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来。3、指导学生孵化蚕卵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小资料”,讨论蚕卵孵化需要的条件。2)注意事项:注意保温、空气干燥洒一点水、最后两天要用黑布进行黑暗保护。三、布置课后完成任务1、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2、蚕宝宝是怎样出生的?它们长得怎样?有哪些有趣的动作?在蚕卵变成蚁蚕的过程中,每天都要仔细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直到孵出蚁蚕为止。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观察蚁蚕教学过程:一、认识蚁蚕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2、你认为这时候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3、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二、观察蚁蚕1、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1)用语言描述蚁蚕:蚁蚕的颜色是怎样的?样子怎样?2)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身体有多长?3)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的发现。2、分组向全班汇报,相互补充、完善。3、小结:刚从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很小,黑褐色,像小蚂蚁,叫“蚁蚕”。三、动手为蚕宝宝建个“家”1、讨论:为蚕宝宝建家需要什么材料?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居住?怎样把蚕宝宝安全送到新“家”?2、小结注意项:1)在摘桑叶时要爱护桑树,只采叶,不折枝,采摘的叶要适量。2)要注意安全,不上树,不到太远和危险的地方去采桑叶。四、布置课后观察1、最初的两个星期内,身体的颜色、大小有什么变化?第7课可爱的蚕宝宝课题:可爱的蚕宝宝课型:探究课教学分析:本课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蚕宝宝出生后要吃东西,吃什么呢?二是蚕宝宝是怎样吃东西的?三是对比蚕刚出生时和生长两个星期后的样子。四是观察蚕宝宝蜕皮。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观察刚出生的蚁蚕和出生两周后的蚕宝宝,以及蚕宝宝的蜕皮现象,使他们能感到蚕宝宝的身体是在不断变化的。2、了解蚕的幼虫的变化特点与饲养技能。3、会用工具测量蚕的体长。4、能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到蚕的口器、胸脚、腹脚的特征。5、能用语言描述蚕的幼虫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并能用文字、表格记录蚕蜕皮的身体特征。6、通过对蚕宝宝蜕皮的观察,培养学生长期坚持进行科学观察的能力和习惯。教学重难点:,1、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2、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1、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有什么有趣的现象?(板书课题)二、交流观察记录1、提问:蚕出生的最初两个星期,身体的颜色、大小有些什么变化?2、小结:蚕在孵化后两周内,长得很大,颜色越来越白。3、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你用什么叶子代替?4、小结:蚕喜欢吃桑叶,它也吃莴苣叶、榆树叶等,但吃了第不好。当桑叶与其他叶混在一起时,蚕寻找桑叶吃。三、观察蚕宝宝的身体1、蚕宝宝的嘴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吃东西的?嘴巴像什么?交流小结:蚕宝宝的嘴巴快速、一口一口地吃桑叶,空出叶脉,它的嘴巴有两个“大牙”(上鄂),上鄂坚硬,具有齿状内缘,用来咬食桑叶,更大的蚕连叶脉也吃。2、数一数蚕脚的数目交流小结:蚕宝宝的胸部有三对脚,主要用来协助口把持桑叶。它的第三至第六腹节和最后腹节的腹面都各有一对腹脚,共有五对腹脚。3、数一数蚕身上的环数交流小结:蚕宝宝的胸部一共有3个环节,胸部每一个环节有一对胸脚。蚕宝宝腹部一共有10个环节。四、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1、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2、蚕宝宝是怎么蜕皮的?蜕下的皮是什么样的?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前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蚕为什么要蜕皮?3、交流小结五、课外观察1、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观察蚕是怎样吐丝的。2、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3、观察蚕蛾: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第八课蚕宝宝建新房课题:蚕宝宝建新房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本课分为四部分,一是观察蚕吐丝前的特点;二是讨论做什么样的架子,把蚕放在架子中;三是讨论“蚕是怎样吐丝结茧的?”四是知道蚕茧是蚕宝宝给自己建的“新房子”,蚕宝宝住进新房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吐丝前蚕(熟蚕)的特点;2、能自己想办法给蚕宝宝搭个小架子;3、能解剖蚕茧,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蛹与蚕宝宝的不同,了解蚕的特点;4、通过对蚕吐丝结茧和蛹的观察,培养学生长期、系统观察的能力、兴趣和习惯;,教学重难点: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2、学生带自己养的蚕和蚕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谈蚕宝宝最近的趣事,引出蚕宝宝不想吃食的问题。二、为蚕宝宝建新房1、观察讨论: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再吃食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2、讨论小结: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结茧了。这时候的蚕逐渐停止吃食,并大量排除绿色软粪,胸部透亮,身体略软而缩短,头部左右摇摆,寻找营茧场所,这时称为熟蚕。3、小组讨论:蚕宝宝要吐丝结茧了,现在的蚕盒不利于它吐丝结茧,我们给它建一个什么样的新房好呢?有什么样的材料呢?4、活动:学生自己动手,用麦草、稻草或其他东西为蚕搭一个小架子,以便蚕在那里结茧。三、观察蚕蛹1、讨论:蚕宝宝住进“新房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茧就是蚕宝宝的“新房子”)2、观察蚕茧:用剪刀剪开茧壳看一看,蚕在茧里变成了蛹。3、观察蛹并做好记录蛹的形状蛹的颜色蛹与蚕宝宝的区别四、布置课外观察任务1、蛹在茧里住上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查阅资料:蚕的一生第九课蚕蛹变成了什么课题:蚕蛹变成了什么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本课分为四部分,一是蛹变成了蚕娥;二是观察蚕蛾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三是观察蚕蛾的活动;四是总结蚕的一生。教学目标:1、会观察、描述蚕蛾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指导学生观察蚕蛾和蚕蛾出茧后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总结蚕的一生,了解蚕的变态,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蚕的概念;4、通过对蚕的一生的了解,体会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事物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教学重难点:1、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2、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1、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正在出茧的蚕蛾。2、学生:带自己饲养的蚕及各种养蚕的记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蛹有什么变化?从茧里钻出来的虫子是不是蚕蛹变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蛹变成了什么》。二、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三、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蚕的一生有什么变化呢?2、看书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5、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卵——蚕——蛹——蚕蛾(幼虫)(成虫)四、蚕有哪些特点,形成昆虫概念。1、谈话: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五、巩固应用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六、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第二单元自由研究课题:收集有关养蚕的资料课型:探究课教学目标:1、了解更多关于养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学习和运用多种收集和查阅资料的方法。3、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先进一步去探究的意识。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5、保护、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思考、爱提问、爱动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6、通过展示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可以带来成功的愉悦。教学准备:1、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和养蚕中存在的问题。2、准备一些有关养蚕的书刊名称、网址和可访问的对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关于养蚕,你们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在养蚕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一些什么问题和困难?2、根据事先收集准备的问题,提炼出同学们最想研究的问题:1)在蚕卵即将孵化前,怎样管理蚕卵?2)在蚕刚孵出时要做什么?3)怎样给蚕喂桑叶?4)没有桑叶时可用什么代替?5)在给蚕喂食时要注意什么?6)蚕快吐丝时,应该怎样做?7)蚕怎样抽丝?蚕丝的用途是什么?二、讨论解决办法1、继续养蚕实验。2、收集资料、交流学习。3、实地考察。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主题:我们的衣服单元简析:本单元以学生最熟悉的家庭生活物品“我们的衣服”为线索,分别从衣服的面料、衣料的吸水性、衣服上水的蒸发以及衣服的保温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以了解物质世界中有关材料的多样性、水的蒸发、热的传递等相关科学知识,期望围绕“衣服”这一话题,为学生构建起丰富的科学认知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布料: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2、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用途及原料来源。3、知道各种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  4、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5、知道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温度、接触面积、有无风)。6、知道保温的基本方法。7、能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以及保温和散热的例子。8、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9、能运用多种方法认同一事物的特点,并对事物特点做细致观察。10、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准确记录观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认识事物特性。11、能有条理地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和科学探究过程。12、能通过实验收集的事实对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13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4、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15、了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单元课时分配: (6课时)10、认识衣服面料1课时11、衣料的吸水性1课时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1课时13、衣服干得快慢1课时14、穿棉衣为什么暖和1课时,自由研究1课时合计6课时第10课认识衣服面料课题:认识衣服面料课型:探究课教学目标:1、认识到衣服一般是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2、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3、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和用途。4、能够根据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5、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6、体会到衣服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为每组同学准备各种典型的衣料一套,放大镜若干,酒精灯、火柴、镊子各一个。2、学生准备:身边常见、容易得到并知道其材料名称的衣料若干。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教师今天发现大家穿的衣服都很漂亮。这些漂亮的衣服除了大小、颜色、款式和图案不同以外,还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2、大家所说的(布、毛)其实是衣服的面料不同,请大家想一想:你们的衣服都是什么材料做的呢?3、交流、汇报、评价: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二、认识不同面料及作用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好吗?请各小组打开桌面上的塑料袋,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书课题)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面料名称。3、大家讨论一下,这些面料都应该在什么季节穿着会好些呢?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见意,看来不同面料都有着不同用途。5、这些不同用途的面料的材料都来源于哪里呢?请各小组猜猜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猜想,我们知道了不同面料的材料,其来源也不同。三、鉴别面料1、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块到衣店里要购买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你们一般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2、学生交流、汇报。3、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今天我们利用一种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好不好?那么,想要用火烧的方法来鉴别衣服面料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火烧的方法,请各小组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正确操作(师示范,提安全。)4、下面请各小组彩你们鉴别面料的方法,找出各种面料,都有什么特点?同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好吗?5、分组活动并记录,交流汇报。6、师小结: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衣服面料的信息,真是了不起,这些面料都是由纤维制作而成的。,7、有谁知道纤维是什么吗?我们查查字典小博士,看看它是怎样解释的。四、面料分类:1、大家又学会了用身边书籍获取新的知识的本领了。我们能不能将研究过的布料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呢?2、大家比比看,哪一组最先分好?3、交流评价:同学们把各种面料分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还分出了来源于动物和来源于植物的。五、了解面料的作用: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衣服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请看(P34页图片)在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2、讨论:说一说,这些衣服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用其他衣料制作行吗?为什么?人们在制作衣服时利用了各种材料的什么特点?3、交流汇报,师小结:是呀,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并在不同环境中穿着不同面料的衣服,使每种面料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六、课外延伸:关于衣服面料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共同来交流。第11课衣料的吸水性课题:衣料的吸水性课型:探究课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2、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3、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4、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方案,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教学难点: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盛水烧杯若干,滴管、镊子各一个。写字板、衣架、红墨水等。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各种衣料特点的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引出衣料吸水性不同给人带来的感觉不同,初步感知衣料不同吸水性不同):1)可以通过多媒播放穿不同衣料的人在雨天被雨淋湿的程度不同引发学生思考衣料不同吸水性不同,形成初步的感知。2)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下雨天穿不同衣料的衣服淋湿的程度不同思考想象不同衣料有不同的吸水性(也可以从晾晒的不同衣料干得快慢引入)。二、提出问题出示不同衣料做的衣服(最好都是衬衫),如棉的、化纤的、毛料的、亚麻的、丝绸的等,让学生观察后猜一猜:1、这些衣料做的衣服吸水性有什么不同?2、衣料的吸水性与它们哪些方面有关?(老师将学生的猜测分吸水性不同和吸水性与相关因素分别板书,便于过后对照),三、实验验证:1、根据学生的猜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验证。2、小组讨论自己的验证方法及验证步骤并向同学们通报。3、分组做实验研究,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不同衣料吸水性不同实验,各组可考试用如下不同方法,要求各类布料大小,厚薄基本一致,各组可以分别做不同的实验,也可以同时做同一个实验。)。a、将布料浸入水中后拿出将水拧到另一烧杯中看水的多少。b、将布料剪成窄条分别放进大小一样,水一样多的试管内浸透后拿出布条看各试管内水减少的情况。c、将布片蒙在一空烧杯口上,用滴管分别滴10滴水,看通过布料漏到烧杯中水的多少。4、讨论:根据实验情况,分小组讨论各种衣料吸水性有什么不同,衣料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5、交流:将学生发言板书在前面板书(不同衣料吸水性不同、与吸水性相关的因素)的对应位置。6、归纳:衣料的吸水性大致排序,衣料吸水性与哪些因素相关(如不同衣料、不同厚薄、不同纹路等)。7、反思:请大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与自己的猜测比较看猜的对不对,要相信事实,相信科学,自己看到了什么就说什么。8、应用: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易吸水和不易吸水的布料(毛巾、雨伞布等。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四、拓展了解生活中吸水衣料和防水衣料的应用。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主题:我们的衣服内容简析:本单元以学生最熟悉的家庭生活物品“我们的衣服”为线索,分别从衣服的面料、衣料的吸水性、衣服上水的蒸发以及衣服的保温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以了解物质世界中有关材料的多样性、水的蒸发、热的传递等相关科学知识,期望围绕“衣服”这一话题,为学生构建起丰富的科学认知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布料: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2、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用途及原料来源。3、知道各种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  4、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5、知道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温度、接触面积、有无风)。6、知道保温的基本方法。7、能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以及保温和散热的例子。8、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9、能运用多种方法认同一事物的特点,并对事物特点做细致观察。10、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准确记录观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认识事物特性。11、能有条理地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和科学探究过程。12、能通过实验收集的事实对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13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4、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15、了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单元课时分配: (6课时)课序课题课时10认识衣服面料111衣料的吸水性1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1,13衣服干得快慢114穿棉衣为什么暖和1自由研究1合计6第10课认识衣服的面料课题:认识衣服的面料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教材分三部分:了解衣服的不同面料、认识这些材料的不同特点、人们利用材料的不同特点来制作不同的衣服。教学目标:1、认识到衣服一般是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2、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3、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和用途。4、能够根据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5、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6、体会到衣服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生主新材料。教学重难点:用多种方法探究各种衣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生活的应用教学准备:六种不同的衣料、放大镜、酒精灯、火柴、镊子等。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教师今天发现大家穿的衣服都很漂亮。这些漂亮的衣服除了大小、颜色、款式和图案不同以外,还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2、大家所说的(布、毛)其实是衣服的面料不同,请大家想一想:你们衣服的面料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学生交流、汇报、评价)【我会自学】【点拨导思】1、认识不同面料及作用: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请各小组打开桌面上的塑料袋,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书课题)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面料名称。3)大家讨论一下,这些面料都应该在什么季节穿着会好些呢?(学生交流、汇报)4)这些不同用途的面料的材料都来源于哪里呢?请各小组猜猜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猜想,我们知道了不同面料的材料,其来源也不同。2、鉴别面料1)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块到衣店里要购买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你们一般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学生交流、汇报)2【我会探究】 1.用手摸,不同的布料有什么不同?2.用放大镜看到不同的布料有什么不同?3.用火烧,不同的面料有什么不同?,)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今天我们利用一种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想要用火烧的方法来鉴别衣服面料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火烧的方法,请各小组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正确操作(师示范,提安全。)3)下面请各小组彩你们鉴别面料的方法,找出各种面料,都有什么特点?同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4)分组活动并记录,交流汇报。5)师小结: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衣服面料的信息,真是了不起,这些面料都是由纤维制作而成的。6)有谁知道纤维是什么吗?我们查查字典小博士,看看它是怎样解释的。3、面料分类:1)大家又学会了用身边书籍获取新的知识的本领了。我们能不能将研究过的布料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呢?2)大家比比看,哪一组最先分好?3交流评价:同学们把各种面料分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还分出了来源于动物和来源于植物的。4、了解面料的作用:在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衣服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反馈测评】1、讨论:说一说,人们在制作衣服时利用了各种材料的什么特点?2、交流汇报,师小结: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并在不同环境中穿着不同面料的衣服,使每种面料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3、关于衣服面料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共同来交流。【我能达标】一、填表。在表中填写你观察研究的衣服布料的名称和特点。方法手摸用放大镜看在火上烧布料   特点   二、问答1.根据你的经验,举例说说人们在制作衣服时,是怎样利用各种布料的不同特点的?2.婴幼儿皮肤嫩易伤害,你认为用哪种面料适合做婴幼儿贴身衣服?为什么? 第11课衣料的吸水性课题:衣料的吸水性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课文分两部分:认识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2、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3、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方案,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2、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盛水烧杯若干,滴管、镊子各一个。写字板、衣架、红墨水等。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各种衣料特点的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一、导入新课谈话:1、运动时,你会选择什么面料的衣服?2、下雨时,你会选择什么面料的衣服?3、认识各种衣料,选择其中的四种研究它们的吸水性。(板书课题)【我会自学】    【点拨导思】1、作出假设。1)学生猜测四种衣料的吸水性,将猜测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2)全班汇报猜测结果,教师将结果板书出来。2、指导学生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1)全班交流初步设想,并将学生按设想不同进行分组。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3)汇报实验方案,在全班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实验方案。3、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结果。【反馈测评】1、学生谈收获,体会。教师小结实验结论并板书。2、总结【我会探究】 1、这些衣料的吸水性怎么样?谁最强?谁最弱? 2、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能达标】1、衣料的吸水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2、你是怎样做实验研究的? 3、棉布和化纤中,哪个更适合制作婴儿的尿布?第12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课题: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教材共分两部分:探究水的蒸发;找、说生活中的水分蒸发的例子。教学目标: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6、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教学重难点:小组实验研究知道蒸发一般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教学准备: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等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1、出示一件湿衣服,问:把这件衣服晾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2、提出问题:湿衣服晾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我会自学】【点拨导思】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2、分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提出实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3、分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4、各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5、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了?水跑到哪儿去了呢?6、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7、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的蒸发现象,紧接着教师讲述水的蒸发现象: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我会探究】 1、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 2、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水跑到哪儿去了?【反馈测评】1、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我能达标】1、把同样多的水分别装入三个口面大小不同的容器里,几天后会发生什么变化?2、在两张一样的纸上,分别滴上少许同样多的水,再把它们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阴凉处,过一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课后反思: 第13课怎样让衣服干得快课题:怎样让衣服干得快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教材共分两个部分:研究水的蒸发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拓展运用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热;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周围的蒸发现象。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程。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教学重难点: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准备:1、找一个广口瓶,上本课前一天,往瓶内倒水,在瓶壁水面到达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把瓶子放在教室外面向阳的窗台上,让学生观察水面的位置。2、湿布一块。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提问:什么叫蒸发?生活中有哪些蒸发现象?【我会自学】,【点拨导思】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1)观察:①这个瓶子是昨天放在室外窗台上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少了)(用温布在玻璃黑板或玻璃、铁板上擦一片水迹。)②看一看,黑板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2)讨论:①瓶子里和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②你看到水是怎样跑掉的吗?③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的物体跑掉了?3)教师小结:这说明水变成了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这种物体叫做水蒸气。4)讨论:水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变成水蒸气的?(平常温度)5)讲解: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平常温度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板书课题“蒸发”)6)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水的蒸发现象?(让学生充分发言)7)讲解:江、河、湖、海、地面等处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2、指导学生认识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l)谈话:①谁会游泳?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有什么感觉?(很冷,比在水里冷。)身上的水干了以后还冷吗?②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些水,有什么感觉?(凉快)2)讨论:①为什么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比在水里还冷,身上的水干了就不冷了?②为什么在地面上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3)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3、指导学生认识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1)提问:根据你晾衣服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使衣服上的水蒸发得快?(让学生充分讨论)2)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温度高、蒸发面积大,有风,可以加快蒸发。【我会探究】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 2、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反馈测评】1、什么叫做蒸发?2、水蒸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3、作业: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或风大小有关系。【我能达标】1、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要把一件厚实的衣服尽快晾干,有哪些好办法?回家做一做,再把自己的做法向大家介绍第14课穿棉衣为什么暖和课题:穿棉衣为什么暖和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1、认识为什么穿上毛衣、棉衣会感到暖和;2、引导学生思考生产生活当中,哪些地方利用了保温或隔热。教学目标: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出结论。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3,、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教学重难点:1、会用实验方法来验证从而获得结论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2、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教学准备:开水、液体温度计、气温计、水杯、毛衣、棉衣等。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1、天气变冷时,我们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我会自学】【点拨导思】1、认识棉衣保温的原理:①出示羽绒、棉絮等保温材料。②观察这些材料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膨松。)③讨论:这些特点与保温是否有关系?④讲解:棉絮和羽绒膨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借以保持人的体温。2、认识地膜的保温原理:①谈话:早春,为了保持土温和幼苗,农民伯伯怎样做?②放录像:农民在地里盖地膜。③讨论:这有什么作用?④讲解在农田、菜园的土地上覆盖塑料薄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早春不致冻死。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像棉被、暖水瓶等物体一样具有保温作用?它们是采用什么方法保温的?4、认识保温瓶的保温原理:①出示保温瓶。②观察:保温瓶的构造有什么特点?③讨论:这样的构造与保温有什么关系?④讲解:暖水瓶(杯)5、小结:要保温,必须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可以采用热的不良导体,隔绝与周围气体或液体的接触,减少热的传导、对流、辐射。6、研究制作保温盒的方法1)讲述:下面,我们要应用今天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简易保温盒,给一杯水保温。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学生分组讨论)2)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案。【我会探究】1、羽绒、棉絮等保温材料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这些特点与保温是否有关系?【反馈测评】1、解释两种常见现象。1)有人说冬季盖棉被、穿棉衣是因为棉被、棉衣本身厚、暖和,对不对?为什么?2)问:棉被、保温箱本来是保温用品,可人们把冰棍放在保温箱里还盖上棉被怎么回事?【我能达标】1、为什么穿上棉衣、毛衣会感到暖和?2、制作保温盒,比赛保温的效果课后反思:,第三单元自由研究课题:自由研究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通过本活动的研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教学目标:1、知道保温和散热的基本方法,及生活中的应用,会设计制作存放冰棒的保温盒。教学重难点:有条理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能在探究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设计。教学准备:塑料盒、冰块、泡沫塑料、毛巾等。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1、提出问题:天热了,我们从外面买冰棍回家给爸爸妈妈吃,有什么办法能让冰棍“化”得慢一些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汇报)【我会自学】【点拨导思】1、提出要求: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存放冰棍的容器。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存放冰棍的容器?需要哪些材料?并填写教材上的记录表。3、收集制作材料,分小组进行制作活动。4、分小组实验:看哪一小组的冰块“化”得慢5、交流:你们小组的保温盒效果怎样?对于这个效果你满意吗?6、讨论:你认为还需解决哪些问题?【我会探究】 怎样设计存放冰棍的容器【反馈测评】小结本活动并进行单元总结【我能达标】课后反思:第四单元教材简析主题:住房与材料内容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住房是用哪些材料建造的;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建房所用到的岩石有哪些;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别不同特点的岩石;装修房屋要用到什么材料,这些材料对人体有没有伤害,如果说有伤害的话,又如何避免和减少这些伤害;建筑和装修中现在比从前都有了哪些进步,运用了哪些科技的新成果新产品等等。  教学目标:  1、能判断物品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不断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造意识。3、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4、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5、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正面和负责的影响,人类对环境负责任。6、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7、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8、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9、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10、愿意合作与交流。  1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1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单元课时分配:课序课题课时15做房屋的材料  116石头与住房  117住房的装修  1自由研究1合计4第15课做房子的材料课题:做房子的材料课型:探究教材分析:课文分为四部分:一是观察房屋所用的材料;二是分析材料所在的位置和作用;三是给材料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做房屋的材料及其材料在房屋中的用途,能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给材料进行分类。2、在观察房屋用到的材料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分析材料用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给材料分类时,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3、关心家庭与科学有关事情。教学准备:1、有关房屋的图片和照片。2、一些房子要用到材料的照片、图片。3、一些建房子要用到的材料的实物。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1、看房屋的各种图片。2、提问:这些房屋是用材料造的?【我会自学】【点拨导思】1、带学生到教室外观察学校的房子,看看它们分别用了哪些建筑材料。3、提问:这些材料分别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为什么要这样用?6、给材料分类2)、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我会探究】 2、学生观察并记录。4、将自己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材料名称用在房子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这样用5、各组汇报自己的观察与记录,提问: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谈话:像木材、砂、石等自然存在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像砖头、水泥等人工制造的材料叫人造材料。3)提问:将我们知道的建筑材料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来分,应该怎样分?7、应用分类标准判断“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谈话: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是“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制成的?1)每一小组自己确定分类标准,给这些建筑材料分类。4)小组活动并做好记录。5)集体交流分类结果。2)小组讨论、记录。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反馈测评】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能达标】课外探究:回家观察自己家的物品,分析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人工材料制成的?第16课石头和住房课题:石头与住房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课文分为五个部分:一是观察房屋中用到的石头;二是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三是做实验研究岩石的特点;四是给岩石分类;五是寻找岩石在其他地方的用途;教学目标:1、观察建房子的石头,研究岩石的特点以及用途,根据岩石的特点给岩石分类。2、要研究岩石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分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能力。3、意识到合作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每个小组自己收集的石头,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各种岩石标本。2、稀盐酸、放大镜、大铁钉。3、一些关于岩石用途的图片和照片。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做房屋的材料》,知道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下面就大家说说石头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2、房屋的哪些地方用到了石头?用到的石头是什么样的?4、谈话:石头也叫岩石。大家见过哪些岩石?【我会自学】3、学生回答【点拨导思】1、提问:说说你带来了哪些岩石?3、谈话:关于岩石,你们知道些什么?4、提问:岩石有哪些特点呢?这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5、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1)教师向每一组发放有编号无名称的各种岩石【我会探究】 2、学生向大家汇报自己带来的岩石3)小组讨论4)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7)学生分组研究,填写实验记录,2)谈话: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学家,考察中发现了一块你不认识的岩石,你打算怎么做?5)引导学生明白:先用感官观察,再使用工具有顺序地记录6)发放研究工具:放大镜、钉子、稀盐酸岩石编号颜色结构软硬滴盐酸后128)小组交流,汇报实验记录【反馈测评】1、谈话:刚才通过大家研究发现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请大家根据岩石的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看看有多少种分法。6、小结:通过大家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大家根据岩石的特点对岩石进行了分类,并且分得很好。【我能达标】2、小组讨论分类标准3、小组分类4、各自汇报各自的分类结果5、提出两种以上被大家认同的分类方法7、课外学习与实践岩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地岩石,想一想它们各利用了岩石的什么特点。第17课住房的装修课题:住房与装修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课文分为三部分:一是观察装修用到的材料;二是研究装修材料的特点;三是分析讨论避免和减少装修材料危害的方法;教学目标:1、观察装修用到的材料,研究装修材料的特点,对装修房屋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2、在研究材料特点以及对装修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活动中,培养实际的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注家庭里与科学有关的事情,意识到装修材料的利用会给居住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负有责任。教学准备:1、涂料、瓷砖、石膏板、油漆、木板、黏合剂、复合地板、地板砖、铁钉等。2、家庭装修的图片和照片。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1、谈话:哪些同学的家里己经或者正在进行装修的住房。2、提问:上节课要大家回去仔细观察装修过和住房,现在说说装修用到了哪些材料。4、提问: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工材料?【我会自学】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点拨导思】1、提问:这些装修材料有什么特点呢?3、你们准备怎样研究。4、谈话:上节课要求同学们带一些装修材料来,你们带来了吗?5、提问:要研究这些装修材料的特点,我们应该怎【我会探究】 2、学生回答6、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样做?7、教师介绍几种研究方法,供学生参考。8、教师向每组发放装修材料。总结与交流1、通过大家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2、提问:装修到底好不好?3、谈话:装修材料美化了我们的房屋,但使用不当,会危害我们的健康。4、提问:装修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5、提问:为了避免或减少装修材料对人的伤害,我们应该怎样做?8、小结:装修材料中有一些成分对人体有害,为了避免和减少装修材料对人的伤害,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9、小组研究并做记录材料名称材料的特点10、汇报:各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究的,发现了装修材料有哪些特点。6、小组讨论。7、汇报谈论结果。【反馈测评】1、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能达标】看看亲戚朋友已装修和正在装修的房屋,帮他们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第四单元自由研究课题:自由研究课型:探究课教材分析:本单元自由研究的主题是:对过去和现在的住房进行对比调查,主要从房子的外形和建房用的材料两方面进行比较。课文分为两部分:一是调查过去的房子和现在的房子在外形和材料方面有什么不同;二是感想。从住房的过去和现在的比较中,我们有哪些发现和感想?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好记录;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现在的住房在外形上和材料上与过去住房的不同。2、通过调查过去和现在住房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刻都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准备:过去与现在的房屋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1、提问:你们家里现在的住房的外形是什么样的?由哪些材料建成的?2、提出:现在的住房和过去的住房相比在外形上和材料上有什么不同。【我会自学】【点拨导思】1、教师播放视频文件:过去的住房,现在的住房。3、提问:通过研究,你们发现过去的住房与现在相比有哪些不同?【我会探究】 2、学生查看自己搜索的资料,根据视频文件小组讨论、记录过去房屋在外形及材料上的区别。外形材料,5、提问:从住房的过去与现在的比较,我们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想?过去现在4、各组汇报自己的研究结果。6、小组讨论。7、各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反馈测评】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我能达标】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一样作品,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感想。第五单元教材简析主题:家庭用电单元简析:本单元站在学生看待有关电的问题的角度,从家庭用电这一生活经验出发,遵循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引出一系列学生感兴趣并希望研究的问题,引领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让灯亮起来、电路出了什么故障、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电磁铁、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做一个电热切割器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流经的道路叫做电路。电流必需在一个闭合回路中流动。2、了解解决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采用排除法。  3、了解开关的结构和作用,认识开关的重要性。  4、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5、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6、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7、知道电能是一种常见的能源,以及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8、能组建基本电路。  9、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等方法认识有磁基本电路的问题。  10、能通过对有关电路问题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1、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2、能在有故障的电路检修中使用“排除法”。  13、能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  14、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6、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18、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责影响。  单元课时分配:课序课题课时18让灯亮起来119电路出了什么故障120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121电磁铁122电能转化成了什么123做一个电热切割器1,自由研究1合计7第18课让灯亮起来课题:让灯亮起来,课型:实验课教材简析: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灯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首先安排让学生描述电灯是怎样与电线、开关等材料相连接的,并试着画一个图来表示,其目的在于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电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其次的活动是用提供的材料试一试,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最后安排了一个拓展性活动:“想一想,电是怎样使家里的其他电器工作起来的呢?”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其他家用电器的工作同样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教学目标:1、能自主探究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2、能对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进行预测,并能严格按照预测方法进行实验探究。3、学生能知道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让灯泡的螺纹和接触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4、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5、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6、愿意与他人合作,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观点。7、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想办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教学准备:1、教师:手电筒、小灯泡、电池、导线、记录纸、剪好的电池、小灯泡纸样等。2、学生:彩色笔、固体胶。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一、情境激趣、引入问题1、(拉教室的电灯开关)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有灯泡、有电、电线连接)2、还在哪见过电灯泡亮起来的具体例子。3、观察小灯泡、电池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电池的组成部分,学习灯泡、电池的简单画法。4、出示分组材料,提出问题:给你一个电池、一个灯泡,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我会自学】【点拨导思】二、启发引导、探究问题1、启发学生思考推想: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要点:a、需要哪些材料?b、用哪些方法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指导画连接方法2、提供材料(电池、灯泡、导线)学生实验要求:把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书中空白处。3、汇报:a、哪些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引导学生补充完整,整理后板书b、用哪些连接方法小灯泡没亮起来。三、激疑导思、研讨问题1、比较使灯泡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相同?【我会探究】 ,(用导线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2、使小灯泡亮的连接方法与不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不亮的连接方法没有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3、为什么这样连接(亮的方法)小灯泡会亮起来?(电池的电能经过小灯泡的灯丝——形成电流通路)人们称这种电流的通路叫——电路,【反馈测评】四、联系实际、应用创新1、解释手电筒为什么会亮起来?2、家用电灯、电器是怎样工作起来的?【我能达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19课电路出了什么故障课题:电路出了什么故障,课型:实验课教材分析:本课以解决电路故障的活动为载体,侧重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方式学习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开展这一主题探究活动,既是对有关电路知识的应用,学习一种技术,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巩固、深化“闭合回路”的概念。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检查技术来检查有故障的电路。2、知道解决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采用的排除法。3、养成记录的好习惯,会利用记录的帮助表达意见。4、能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教学准备:1、每组一个有故障的电路。2、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元件。3、好的备用电池、电线、小灯泡若干。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一、引入1、家里停电了,而别人家里没有停电,肯定是家里的电路出了故障了。你家里的电路哪些地方容易出故障而导致电灯不亮?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我会自学】【点拨导思】二、模拟探究:电路出了什么故障1、提出问题:将不通的电路发给小组,让学生连接。电路出了什么故障?5、交流并小结(1)全班交流检测中现的问题(2)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于存在的多个故障的电路,用观察的方法和替换法不方便(3)设计制作检测器:连接的好电路,可以成为一种电路检测器【我会探究】 2、推测故障的原因(1)不要去拆动电路(2)组内交流猜想,给故障分类3、制定研究查找故障的方案1)问:我们的小组的电路到底是哪儿故障?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故障找出来?(2)组内讨论查找故障的方法(3)记录小组方法4、实验研究各组交流检测中发现的问题6、再次实验研究:利用检测器电路故障【反馈测评】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能达标】向电工师傅请教,他们是怎样解决电方面的故障的?自己不要动手去试,要注意用电安全第20课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课题: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课型:实验课教材分析:本主题的研究是以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并引申出安全用电的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开关的结构和作用,认识开关的重要性。2、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3、能用检测器区别哪些物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4、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教学准备:各种开关、电路检测器、科学探究记录表、小起子等。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一、引入1、教师按动教室的电灯开关、按动手电筒开关,让学生观察现象。2、提出问题: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路?【我会自学】【点拨导思】二、探究: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路1、观察各种各样的开关的内部构造(1)教师:要想知道开关的秘密,还要多找一些开关来进行观察(2)教师给每组发2—3种开关(5)师生小结开关的内部结构及拉动开关时开关里各部件的变化的共同特征。2、提出问题:开关能控制电可能与的哪些部件有关?6、交流并小结:把开关上的小部件拆下来,分别连接电路检测器上,电路检测器发亮,说明接入能形成通路,不能发亮,则没有形成通路8、解释开关的秘密(1)开关的部件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2)开关能控制电路的秘密在哪里?(3)开关为什么既能控制电路,又不会使人触电?【我会探究】 (3)分小组观察,并作简单的记录时间:第()小组开关名称开关内部部件拉动开关时开关里各部件的变化1、拉线开关2、3、(4)交流观察的结果3、推测(1)小组推测,并把它记录下来。(2)全班交流,并说明猜想的理由。老师记录。(3)对全班的想法进行归类、梳理。4、制定研究方案(1)大家猜测的对不对,需要用实验来研究。怎样做才能知道开关上小部件的作用呢?(2)学生讨论实验方法(3)师生小结:把开关上的小部件拆下来,分别连接电路检测器上5、实验研究分小组活动:把开关上的小部件拆下来,分别连接电路检测器。7、把更多的物体连接到电路检测器上检测。(1)学生活动并填写62页的记录表,(2)根据实验现象,按物体连接到电路检测器是否发亮的标准给实验物体分类,并填写62页的记录表(3)学生交流小结【反馈测评】三、拓展与延伸1、讨论并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注意安全用电,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我能达标2、说说63页图中的做法哪些是正确,哪些是错误的?第21课电磁铁课题:电磁铁课型:实验课教学目标:1、知道电能产生磁。2、知道什么是电磁铁。3、能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磁铁。4、能够做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试验。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意识到电磁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了解电磁铁的应用。6、在对电磁铁进行探究时,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7、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教学准备:电池、铁钉、导线、大头针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2、难点: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一、引入请大家分小组观察收集到的家用电器。观察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这些小部件的各个部分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2、这些小部件的哪些共同点?3、猜一猜,这些部件缠上导线通电后,它们会的哪些现象发生?【我会自学】学生观察完毕后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整理、记录。【点拨导思】谈话:同学们的猜想还需要实验来验证。首先我们要用导线和铁钉做一个类似这样的部件,来研究它们有什么性质。1、制作电磁铁(1)提问:怎样做这样的一个部件?(2)师生小结:将导线,按一个方向,住大铁钉上缠绕,绕成线圈(4)谈话:这个小部件通电后,会有哪些现象产生呢?(6)谈话:根据实验现象,能给这种装置取个名字吗?(7)师生小结:像这样的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没有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2、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1)谈话:观察各小组电磁铁吸到的大头针数的统计表,发现各组数据不一样,为什么同是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同。电磁铁的磁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谈话: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请大家共同设计一个验证实验。(4)师生共同制定实验计划(7)师生小结并板书【我会探究】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5)学生实验后汇报现象。老师板书(2)学生观察各组的电磁铁,做出猜想,并作记录:磁力大小可能与練线圈的数量有关,电流强弱有关……(5)学生实验(6)学生汇报【反馈测评】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电磁铁?【我能达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22课电能转化成了什么课题:电能转化成了什么课型:实验课教材分析:电的用途十分广泛,我们家里的各种电器都要用到电,工厂里各种机器的运转往往也离不开电。本主题的探究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试图引导学生探究“电能转化成了什么?”,探究时,没必要刻意地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能量形式,只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能量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就可以了。教学目标:1、知道电是一种常见的能源。2、知道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转化。3、能有计划地观察家用电器,并用二维表格做好记录。教学准备: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的图片,几种常见的电池。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一、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了电?这些电器通电后,产生了什么现象?4、师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统计和归类用电器名称通电后的现象发光发热发声产生磁变成动力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当电通过用电器后,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我会自学】2、学生分小组交流,设计一个二维的表格,并做记录。用电器名称通电后的现象3、分小组汇报【点拨导思】二、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电能1、教师提问:“电是从哪里来的?”4、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电池;5、出示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其他形式有能量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6、教师提问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能量来发电的?7、师生小结: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电能,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我会探究】 2、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资料,说一说,电是从哪些来的?3、学生汇报【反馈测评】【我能达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23课做一个电热切割器课题:做一个电热切割器课型:实验课教材分析:在学生了解了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后,本课着重探究电能转化为热能的问题,并根据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基本原理,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教学目的:1、知道电能转化成热能。2、了解热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能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4、体验到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对制作和应用电热切割器的重要性。教学准备:电热壶、电热切割器、竹片、细钢丝、小钉、电池、泡沫塑料等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一、激趣导入1、认识电热(1)教师提问: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是利用电变成电热来为我们服务的?(2)教师提问:这些用电器是怎样把电变成电热的。你能尝试着进行解释吗?(4)师生确定观察对象和方法:出示一个报废的电热壶上的发热管指导学生观察。(5)思考:电通过了哪些部分产生了热?这些部分有什么特点?(7)大家的猜想正确吗?(8)师生共同总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热叫电热。【我会自学】(3)学生讨论:怎样想办法进行观察?(6)学生汇报交流。【点拨导思】2、观察电热切割器(1)教师出示一个用竹片、电热丝做成的弓式电热切割器,告诉学生,我们可以利用导体发热的特点,做一个电热切割器。(2)用电热切割器切割塑料板,最好能切割一个简单的文字或图案。3、指导学生制作电热切割器(1)介绍材料:有弯成弓形的竹片、发热丝、小钉、导线、电池等(2)介绍制作方法三、用自制的电热切割器切割物体四、研讨如何设计更新颖、实用的电热切割器1、谈话:我们制作的电热切割器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有不足,除了这种切割器外,你们还想设计什么样的切割器?【我会探究】 (3)学生讨论:这个电热切割器能切割泡沫塑料板?它有什么特点?(4)思考:这个电热切割器能切割成任何文字或图案吗?这有哪些局限性?(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强调分工合作。(4)分小组展示本组的作品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分小组汇报本小组的设计方案,交流设计示意图。【反馈测评】【我能达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五单元自由研究主题:家庭用电自由研究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家庭用电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电的知识。教材安排的自由研究活动是:用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两只小电珠、两个灯座、一个开关、几根导线组成电路、使两个小电珠同时发光。这个活动是在学生组建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的一个扩展性活动。教学目标:1、能够和其他同学合作组建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2、能对记录各种电路图进行比较分析。3、对电路及其运用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4、乐于和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电的特点。教学准备:灯座、电池盒、电线、电池、灯泡、图纸若干。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创设情境:节日即将来临,有一种用来装饰的彩灯是由很多小灯泡连接而成的,通电以后可以同时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十分漂亮。可是怎样才能让很多的小灯泡都发光呢?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二、组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提出问题:我们己经学会了用一个灯泡和一节电池以及一些导线连接了一个电路,让小灯泡亮进来。现在你能用一节电池上,两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连接一个电路,让两小灯泡都亮起来吗?为了使用方便,可以用电池盒和灯座2、猜想(1)画出自己设计的电路连接方案。(2)介绍自己的电路连接方案。(3)师生给连接方案分类。3、实验并做记录各组依据自己的连接方案来连接电路,并且观察连接的电路中,两个小灯泡是否都亮了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4、汇报并讨论5、师生共同小结三、拓展活动1、提问:你能够用一节电池,三个灯泡和一些导线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让三个灯泡都亮起来吗?你准备怎样连接电路?如果制作一个和前面提到的节日彩灯一样的电路,你需要什么材料?准备怎样连接电路?2、出示各种串联电路和并联的电路图,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串联电路?哪些是并联电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1-08-30 09:16:34 页数:40
价格:¥3 大小:276.4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