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三轮冲刺
>
2022年中考语文 3.2.3真题预测+新题快递
2022年中考语文 3.2.3真题预测+新题快递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中考预测·新题快递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虽乘奔御风()(2)其间千二百里()(3)是日更定矣()(4)湖中人鸟声俱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高。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4.【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n二、(2022·连江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注],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文不识:人名。1.划出下列句子的语意停顿。(用“/”在句中断两处)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无从致书以观致:_______________(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_______________(3)色愈恭,礼愈至至:_______________(4)邻舍有烛而不逮逮: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12-\n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22·建湖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康与之《昨梦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渔人甚异之()(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4)迫暮,与老人同出()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理解。(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甲】文段按空间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12-\n(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来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是亦不可以已乎()(3)往之女家()(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子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演变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古今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者把它奉为行为准则。请你举出两位仁人志士或革命者及其言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1~5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舜发于畎亩之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3)吴既赦越()(4)与百姓同其劳()3.翻译下列句子。女忘会稽之耻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n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其主要内容。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1~4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⑥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宋史·岳飞传》)【注】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三鼓:_______________(2)败绩:_______________(3)撼:_______________(4)恂恂: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4.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一、1.答案:(1)即使(2)代词,那(3)代词,这(4)都2.【解析】要准确翻译“自”“亭午”“曦”三个词,且语言通顺。答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3.【解析】选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表现山高。4.【解析】写景角度有远近、高低、动静、视听等,本题画线句含有“长啸”“人鸟声”,是从听觉角度写景。景物描写的作用要答出“景”的特点,并结合对全文主旨的把握体会这“景”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甲】【乙】两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二、1.答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答案:(1)得到(2)请教(3)周到(4)及,到3.【解析】选CD。“之”在C项和D项中都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A项中“之”是助词,的;B项中“之”是动词,到、往。4.【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句(1)注意“援”“质”“俯”“倾”四个动词的准确注解;句(2)要注意“愿”在句中的意思是“希望”。-12-\n答案:(1)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2)希望能够读遍主人的藏书。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两段文字各写了人物解决读书困难的两件事,要先从文中分别找出写这两件事的文字,再从中选取关键词,加上自己的理解整合出答案。答案:【甲】抄书求师【乙】偷光佣作6.【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可从主人公自身和他人帮助两个角度思考。答案(示例):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得到他人的帮助。附【乙】【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希望能够读遍主人的藏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三、1.【解析】选A。A项“备”均是“完备”的意思;B项“其”分别是“它”“其中”的意思;C项“谢”分别是“辞官”“道歉”的意思;D项中“奇”分别是“奇美的山水”“对……感到惊奇”的意思。2.【解析】此题考查联想与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语句内容合理联想想象,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即可。答案: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涵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蜿蜒的玉带。3.【解析】此题考查对两文写景的方法的比较。可从描写的角度,所调动的感觉器官,语言的生动性等方面思考。一定要联系具体语境回答其作用。答案: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4.【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评价能力。应联系时代背景,紧扣文章的主旨——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回答。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附【乙】【译文】-12-\n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蝉噪鹤鸣,水声响猿猴啼,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旁边又有很多竹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喜爱,哪里是随便说说呀!四、1.答案:(1)觉得奇怪(2)类(3)拉,带领(4)接近2.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村落之间可以互相听到。(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3.【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题(1)要分别抓住题干中的“人物”“洞内生活情况”,体会【甲】文按照渔人发现、进入桃花源为行文思路,关注【乙】文“大穴”中人的语言描写部分。题(2),回答共同点要细读【甲】文第二段和【乙】“大穴”中人的语言,从人民的生活状态方面作答;回答真实性,可结合课内对《桃花源记》主旨的把握来谈。答案:(1)行踪人物对话(2)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不相信。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附【乙】【译文】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人民都聚集在一起住。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了。”到了将近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五、1.答案:(1)通“德”,感激(2)停止,放弃(3)到……去(4)顺从2.【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注意准确解释关键词,如(1)中的“于”“何加”,(2)中词语的使动用法:“淫”“移”“屈”应依次解释为:使……骄奢淫逸,使……改变志向,使……屈服。答案:(1)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高位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2)富贵不能使他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3.【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主张的把握能力。要分别找到两篇文章的中心句——末句,然后根据选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答案:【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其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2-\n,要坚守仁、礼、义(或人要坚守仁、礼、义)。4.【解析】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能力。首先要明确孟子在【甲】【乙】两文中提出的观点——舍生取义;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后从积累中搜索能体现这两个观点之一的、我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或革命者及其与两文观点相近的言论。答案(示例):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附【乙】【译文】孟子说:“……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他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六、1.【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划分,划分的原则是:人名后面要停顿;介词后面要停顿。答案:舜/发于/畎亩之中2.答案:(1)通“增”,增加(2)犯错误(3)赦免(4)劳动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注意“女”是通假字,“邪”表反问语气。答案: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4.【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文要说明的道理可抓住第一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反复揣摩。【甲】文中心论点要根据全文议论的指向确定,首先看标题,其次看开头、结尾。根据【乙】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关键句“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来概括。答案: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卧薪尝胆5.【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谈忧患意识要结合文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卧薪尝胆”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作答。答案(示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和“卧薪尝胆”的故事,不断增强自己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肩负起家富国兴之大任,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为把我国建设成一流强国而奋斗不息。附【乙】【译文】-12-\n吴王既然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返回越国,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动。最终消灭了吴国。七、1.答案:(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大败(3)动,摇动(4)谦和的样子2.答案:(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2)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就派他的妻子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为之痛哭,并养育他们的遗孤。3.【解析】选A。【甲】选段未讲“取信于民”。4.【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能力。要细读文段,抓住词句揣摩。用词要准确,概括要全面。答案: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岳飞:治军有方;好贤礼士;善于集思广益;谦虚谨慎。附【乙】【译文】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恋钱财,武臣不贪恋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有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的,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就派他的妻子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为之痛哭,并养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自己丝毫不侵占。善于以少打多。凡是有军事行动,都要召集所有的统制,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岳飞)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土,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12-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陕西省2022年初中数学毕业学业考试说明
【中考冲刺】2022年中考思想品德时事测试题(第一期)
【中考冲刺】2022年中考思想品德时事测试题(第二期)
【中考冲刺】2022年中考思想品德时事测试题(第三期)
【中考冲刺】2022年中考思想品德时事测试题(第四期)
【中考冲刺】2022年中考思想品德时事测试题(第六期)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赫店中心学校2022届中考思想品德冲刺版块训练 九年级 第三单元 新人教版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赫店中心学校2022届中考思想品德冲刺版块训练 九年级 第一单元 新人教版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赫店中心学校2022届中考思想品德冲刺模拟卷(9) 新人教版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赫店中心学校2022届中考思想品德冲刺版块训练 九年级(1-5课) 新人教版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赫店中心学校2022届中考思想品德冲刺版块训练 九年级 第二单元 新人教版
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考前阅读十篇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三轮冲刺
发布时间:2022-08-25 21:20:49
页数:12
价格:¥3
大小:29.32 K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