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三轮冲刺
>
全国通用2022版高考语文考前三月冲刺阅读与鉴赏第5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热点题源讲练
全国通用2022版高考语文考前三月冲刺阅读与鉴赏第5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热点题源讲练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热点题源§1 侯伯宇侯伯宇,教授。北京人。曾在清华大学、台湾大学、西北大学攻读物理。1966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历任西北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专于粒子物理和现代数学物理。有论文集《规范场、群论与完全可积问题》。曾与侯伯元合著《物理学家用微分几何》。热点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侯伯宇: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1930年9月11日,侯伯宇生于天津。从少年时起,侯伯宇就在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下,立志“科学救国,做出更好的武器”。建国前夕,侯伯宇放弃了台湾大学的学业和出国的机会,辗转回到北京。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他,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加志愿军,并将父亲给他的四年学费、生活费1000美元全部捐出。1953年,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急需懂外语又有数理基础的人,侯伯宇放弃了回清华继续深造的机会,赴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当了一名俄语翻译。1956年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他积极响应,考取了西北大学物理系。1973年,侯伯宇主动投身西部建设,并最终在西北大学扎根,一干就是37年。其间,国内外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以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去工作,他都一一谢绝。他说:“西部更需要我,这里的学生更需要我。”侯伯宇一生致力于理论物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上世纪50年代后期,侯伯宇致力于群论在物理学中应用的研究,解决了苏联国际权威未能证明的重要公理和量子化学权威未能提出的重要公式。1983年,侯伯宇与美国学者合作推导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结果,运用对偶变换找到了给出所有无穷多个守恒流生成元的办法。这一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称为“侯氏理论”,是当时世界上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0项现代科技成果之一,被誉为“中国的骄傲”。\n侯伯宇一生成果卓著,在国际理论物理学界名气很大,但他却从不接受新闻媒体对他的采访和宣传。有一次,他的学生在帮助他整理申报科学院士材料时,发现他居然舍弃了发表在影响非常大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反而收录了一些发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论文,非常不解。他解释说:“有些论文,虽然发表的期刊档次很高,但实际上的学术价值却不及另一些论文,我要选择那些更具生命力的文章。”上世纪80年代,侯伯宇一手创办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重点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在教学过程中,侯伯宇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努力寻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法,非常注重创新和提高课程起点,把授课内容与研究课题密切结合,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讲授国际上正在发展的最新、最先进的内容。他认为“学生必须对本学科的全局有通盘的了解,这样才能判断学科生长点,选择能带动学科的课题”。侯伯宇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到物理所来为学生上专业课,千方百计送学生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访学进修。在他的努力下,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1985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很多诺贝尔得主和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相继前来访问,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国际化的很好结合,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意识,有能力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前沿研究。30多年来,侯伯宇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生,许多人在读研究生期间就在现代物理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成果。如今,多数学生的研究都处于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水平,其中李卫、顾樵的研究成果被学术界冠名“侯—李变换”和“顾效应”。中国科学院院士戴元本说:“侯伯宇为我国理论物理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特别是对于得到广泛认可的我国理论物理‘西北军’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选自《陕西日报》,有删改)相关链接①1950年,20岁的侯伯宇第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0年,先后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侯伯宇,在50岁之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报》)②“我誓要以创新湮灭顽疾之苦痛,以创新来消灭死。誓以我有生之年,在国际竞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顽强登顶,以作为最后的礼物。”(《侯伯宇自传》)③在学界,大家都知道侯伯宇有两“怪”:一是出去开学术会议,无论国内国外,从不参加游玩,总是抓紧时间在宾馆看文献;二是不当官、不退休,晚年依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中国青年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侯伯宇因与美国学者合作推导出当时世界上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0项现代科技成果之一的“侯氏理论”,被誉为“中国的骄傲”。\nB.侯伯宇在申报科学院士的材料中收录了一些发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论文,是因为他认为论文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刊物的档次水平没有关系,有些档次并不高的期刊上刊发的论文更有学术价值。C.侯伯宇的多数学生的研究都处于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水平,这是因为他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到物理所来为学生上专业课。D.尽管侯伯宇一生成果卓著,但这并未影响他把在国际竞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顽强登顶作为有生之年的奋斗目标。E.本文摘取侯伯宇的若干人生片段,记叙了他刻苦钻研理论物理、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经历,介绍了一位杰出物理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2.侯伯宇有哪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请简要概括。答: 3.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侯伯宇的贡献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 4.作者为什么说侯伯宇具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 §2 吴良镛\n吴良镛,1922年生于江苏南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其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2022年2月14日,荣获202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热点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行万里路,谋万家居:吴良镛院士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近90、中风愈后的老人的日常生活:每天早晨起床后把当天的安排写下来,思考研究课题等工作的进展,上午看书、看报纸,下午坚持做康复运动、练习书法,晚上处理教学事务、与研究生交流……他就是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2022年2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中央,胡锦涛总书记把大红的202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证书交到了他的手中。“我为什么要选择学建筑呢?这与早年的经历有关。”70多年前的那次大轰炸,吴良镛记忆犹新:1940年7月的一天,他刚在重庆合川二中参加完中学统考,日本的轰炸机就来了。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瓦砾遍地……三天后,他怀着“从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的信念,挥手作别合川,走进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5年末,吴良镛受梁思成先生之约,共赴清华大学协助筹办建筑系。1948年夏,经梁先生推荐,吴良镛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深造。1950年,他收到梁思成、林徽因“新中国急需建设人才”的来信后,冲破重重阻挠,绕道香港回国,重新执教清华,孜孜不倦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之路,并创建了人居环境科学。在数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融汇中外、贯通古今,创建了体现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人居环境科学。1999年6月,在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时任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的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作为国际建协成立50年来的首部宪章,凝聚着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智慧的《北京宪章》成为指导新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并以中、英、法、西、俄5种文字出版,获得了世界认可。“吴先生不仅是一位科学理论研究者,更是一位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实践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65年来,从首都北京到古城苏州,从海南三亚到云南丽江,从长三角到京津冀,吴良镛带领他的同事、助手们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他“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生理想。\n到过苏州的人,莫不为新、旧相映生辉的人间天堂欣慰:旧城居中,四角留出湖泊与空地,楔形绿地沿山脉、水系插入市中心;新加坡工业园居东,开发区在西;城乡结合,园林式开放……10多年前,吴良镛用匠心妙手设计的“九宫格”布局,让“白发苏州”既保留了古旧的韵味,又焕发出新的活力。曲阜孔子研究院、北京总体规划评估与战略研究、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研究……从建筑到城市,从城市到区域,42项代表性实践项目,展现了吴良镛“匠人营国”的宏伟抱负,折射出他融“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于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的光芒。2022年夏天,86岁的他不顾年事已高,到自己主持设计的南京红楼梦博物馆施工现场指导。在难耐的酷暑高温中,他突发脑梗(中风)。“在北京天坛医院,他苏醒后的第一件事,是把我招呼到跟前,嘱咐我要抓紧进行当时的一个研究课题——奥运前后对北京城市影响调查。”说到这里,朱文一嘘唏不已。“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少有的坚强”——这是60多年前林徽因先生对吴良镛的评价。面对当前的城乡发展,吴良镛说:“城与乡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视农业地区的发展,‘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离不开城乡统筹。现在对城市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对乡村的研究却显欠缺。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中有很好的传统,以既写实又具诗意的手笔将城乡整体所构成的山川秀美的大地景观表达出来。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等。我们今天正是要从城乡发展的现实出发,谱写大地的新画卷!”吴良镛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他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2022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早年的经历,决定他后来成为一位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实践者。B.吴良镛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他以这样的情怀安身立命、辛勤工作、行事为人。C.吴良镛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等发展研究,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D.受梁思成先生之约,吴良镛抱着一颗爱国之心,绕道香港,毅然回到祖国,重新执教清华,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E.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离不开城乡统筹。现在对城市已经较为深入的研究,是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的传统为基础的。\n2.文章介绍吴良镛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答: 3.文章第一段写吴良镛的生活习惯,请分析其作用。答: 4.吴良镛作为一代科学大师,身上具备多种素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 §3 梁漱溟梁漱溟,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笔名漱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人心与人生》等。热点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梁漱溟: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安福胡同,梁漱溟先生的摇篮。一生放言无忌的梁漱溟\n先生,生长在清朝末年的一个民主家庭。父亲梁济对儿子完全是宽放的,从不干涉他的思想、行为。“父亲对我信任且放任,是由于我少年时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耳。例如我极关心国家大局,爱读《三名臣书牍》《三星使书牍》等书籍,写日记,勉励自己。”在教育孩子这一点上,梁济很有些西方化味道,不让其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古书,在读过《三字经》后,便让他读传播世界新知识的《地球韵言》。这在当时是一件破例的事。彭翼仲先生办报,经营蚀本,债台高筑,几乎自缢。父亲梁济先生慷慨解囊,拯救朋友于危难。儿子梁漱溟年龄虽小,却能见其大者:“见出当时艰难情形和他们做事动机之纯洁伟大。——他们一心要开发民智,改良社会。这是由积年对社会腐败之不满,又加上庚子亲见全国上下愚蠢迷信不知世界大势,几乎招取亡国大祸所激动的。”“大约从十岁开始,父亲和彭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生活。”地安门中学,梁漱溟先生的母校。1906年夏天,13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中学堂”,地址在地安门外明清两代兵将局旧址。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妙、充实的5年半的读书时光。韶华壮志,书生意气。梁先生在国文课上,总喜欢做翻案文章,不肯落入俗套。一王姓老师年逾古稀,对其恼恨之余批语道:“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但亦有一范姓老师对他赏识有加,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关于中学时期的自学,梁先生深有体味:“学问必经自己求得者,方才切实受用。”“到十四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却从不干涉。十七八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梁漱溟先生认为,“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所谓自学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有智慧识见发出,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倾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向上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也许人们难以预料,为了研究、解答以上这两个问题,梁先生所用的自学资料,不是图书馆诸多名家的皇皇巨著,竟然是社会上热门的维新派报纸。“无论在人生问题上或在中国问题上,我在当时已能取得住在北中国内地的人所能有的最好的自学资料。我拥有梁任公先生主编的《新民丛报》《新小说》《国风报》和《民立报》等。这都是当时内地寻常一个中学生所不能有的丰富资料。”西海西沿2号,梁漱溟先生的老宅。\n梁漱溟先生的旧居遗址,垂柳、碧波、山石、小桥,叠加成画,一片祥和。秋天的阳光如同那成熟的智慧,并不刺人眼目,和煦、熨帖地照在身上,冷暖适中,不卑不亢。正是在这里,父亲梁济于1918年投湖自尽前几天,曾问过只有25岁的儿子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先生回答父亲:“我信任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父亲梁济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投积水潭自尽。遗言:“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他更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人生道理。人们很难想象,猝然失去挚爱的父亲,梁漱溟先生是怎样平复内心伤痛的。就在父亲沉湖一年之后,他开始写作为其奠定学者地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如果说今日中国不少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那一点儿不奇怪。但是,生逢乱世,饱经扰攘,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却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者,乃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是也!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父亲的信任且放任只是建立在梁漱溟少年时的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的基础上,可见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B.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亲历清末、民国时期的动荡,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带着对旧世界的眷恋投积水潭自尽。C.旧居遗址的描写,在一片祥和的秋日景象中,烘托出梁漱溟先生的成熟智慧和不卑不亢,并引出后文先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D.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认为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E.安福胡同、地安门中学、西海西沿2号,这一个个地方勾勒出梁漱溟先生的生命轨迹,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代大师的成长。2.梁漱溟先生对自学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概括。答: \n3.在梁漱溟先生的人生里,父亲对他有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答: 4.生逢乱世,父亲梁济带着“这个世界会好吗”的疑问投湖自尽,梁漱溟却坚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做法不同,但都称得上“中国的脊梁”。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理解。答: §4 饶宗颐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祖籍广东梅州,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曾先后任教于香港大学、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饶教授曾获多项奖誉、荣誉博士及名誉教授衔,包括法兰西学院儒林汉学特赏、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首位华人荣誉人文科学博士、中国国家文物局及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别贡献奖、香港政府大紫荆勋章,以及香港艺术发展局终身成就奖等。2022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热点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202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n③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到了18岁,他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④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挠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到了2022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从文明传承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⑥进入新世纪,年逾90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并没有停止他探索的脚步。2022年,饶先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饶宗颐先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大西北风景的绰约风姿,犀利地指出: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即董其昌所创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并不能涵盖包括大西北在内的中国山水的风景世界。饶先生通过旷远、远、荒远“新三远”的艺术理论,指出传统“三远”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他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饶先生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⑦2022年,饶宗颐被授予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饶先生在获奖致辞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向以来,不论在学术还是艺术的追求上,我都坚持着三点,这就是‘求真’‘求是’及‘求正’。这三点,对于一个做学问或是做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正是这样的学问、人格、胸襟、气魄,共同铸就了饶先生的学术、艺术成就以及横贯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视野。\n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以时间与相关事件为线,记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饶宗颐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的生命历程。B.文章首尾两处引用饶宗颐先生自己的话,既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传主的内心世界。C.饶宗颐在青年时期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使他为华夏文明做出了贡献。D.饶宗颐认为,研究夏文化要尽量以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为主要依据,还要深入考察,详细研究这些记录的历史背景。E.对中国传统文化,饶宗颐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却能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这充分表现出他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2.阅读③~⑤段,概括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答: 3.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4.饶宗颐能“独步中华,独树一帜”,与他“推陈出新”和“涉猎广泛”两方面有关,请结合第⑥段内容,就对其中一方面的理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答: \n§5 叶嘉莹叶嘉莹,知名汉学家,研究领域是古典诗词,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任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热点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生奔波为诗词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近日封顶。这个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四合院,是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家叶嘉莹修建的。叶嘉莹今年90岁,号迦陵。在她的规划中,学舍不太像一般的住房,而是更像古代的书院,是个教书、做研究的地方。她说这回终于要有自己的“家”了。叶嘉莹对家的渴望,竟是一段累积了几十年的情感。十多岁的她经历了父亲失联、母亲去世的家庭变故,五十多岁的她又亲历了晚年丧女的彻骨之痛。生活的多难百折,使她无法享受家的温暖,她转而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自己痴爱的诗教与诗学理论研究中。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乡北京。“当时的我,曾失望于只能回国旅游,不能为祖国做出任何贡献。”关于那次回家,她写下一首2700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1978年暮春,叶嘉莹给国内的教育部门写信,申请回国教书。此时,她已定居温哥华近10年,早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她的申请得到批准,她终于可以利用放假的时间回国讲学。第一次回国教书,叶嘉莹特意在香港买了一件蓝色中式上衣。站在祖国的讲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她仪态高贵,激情四溢,京腔婉转。她喜欢随讲随写,从黑板的这一边,一直写到那一边,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因为过敏,她的手总会因接触太多粉笔而皮肤开裂,那时候她的手上经常贴着胶布。像候鸟一样,叶嘉莹飞来飞去,她的身影曾出现在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里。直到2022年,她终于获得了在华长期居留证。对于故乡,她终于不再是一个过客。\n自从回归故土之后,叶嘉莹的工作就变得更加繁忙了。一览叶嘉莹的书目,从1980年出版《迦陵论词丛稿》,到2022年推出《迦陵说词讲稿》,她完成的诗词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早年间我在患难中,我家里只有个像学生用的课桌摆在走廊,有一把小椅子,前腿在地板上,后腿在草席上,我早期的一些文章,看起来富有诗意,其实都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写的。”叶嘉莹淡淡地说着。“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叶嘉莹说,古典诗词这么宝贵的传统文化之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从1948年在北京教中学开始,传承、传播古典诗词这条路,叶嘉莹竟然走了将近70年,甚至在她定居加拿大期间,也没有中断过。在加拿大,曾经跟随叶嘉莹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洋研究生就有十几位,她还另外带了一班完全不懂中文的洋学生。她用不太标准的英语,用自己对诗词的真实感悟和真诚心,打动了这些洋学生。“我本是一个在讲课时喜欢随意发挥‘跑野马’的人,却要用英语讲课,失去了这一份随意发挥的乐趣。”叶嘉莹这样描述自己在国外讲诗词的尴尬。她还曾为此写过一首七言绝句:“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叶嘉莹始终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用英语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诗词中的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无限的涵义和意境,就很难和外国学生说得通透”。多年来,即便是自掏腰包买机票,叶嘉莹也从未停止奔波,她想将诗词的美讲给更多的中国人听。叶嘉莹说,她回来工作已经30多年了,不是现在才来工作的,只是那个时候大家不注意,“现在忽然间知道了叶嘉莹,这也找你,那也找你,结果我老了,反而更忙了”。她特意说:“有些朋友的要求我不能完全做到,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提起叶嘉莹,外界时常为她冠以学者或作家的头衔,但叶嘉莹坦言,自己从没想过要做一个学者或诗人。“因为学者、诗人的成就一般都是属于个人的,往往只是个人的追求,而我不是,我所做的不是为了我个人。”老人说,“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现已90岁高龄的叶嘉莹还在为古诗词的推广四处奔走,她建议在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期间开设诗歌唱游课,让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吟诵诗词,由此打下一个很好的人文基础。遗憾的是,这个倡议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落实。但叶嘉莹说,她不会因此放弃。(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了叶先生的长诗《祖国行》中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她获得在华长期居留证后的喜悦心情,丰富了传主的形象,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nB.第一次回国授课时,叶先生的手因粉笔过敏而开裂,她贴着胶布继续授课,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叶先生的敬业精神和对回国工作机会的无比珍惜。C.文章第六段中,叶先生对以往的患难生活只是“淡淡”地述说,艰苦环境中仍然创作出“富有诗意”的文章,这充分表现出她热爱生活、富有女性柔情的一面。D.叶嘉莹先生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洋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障碍是语言。用英语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古诗词中无限的深意和意境。E.全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展开,用深情的语言塑造了一位一生为古诗词奔波而无怨无悔的学者形象,作者对叶嘉莹高尚的人生境界充满了钦佩和赞美之情。2.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 3.传主一生为古诗词奔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并分析。答: 4.叶嘉莹为什么说自己“从没想过要做一个学者或诗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以及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答: \n§6 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的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2022年,蒙哥马利被英国BBC评选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第88名。热点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猎狐者”蒙哥马利乔 良一个战胜了“沙漠之狐”的将军,一个参与指挥了诺曼底登陆这等伟大战役的将军,不可能不被历史封为英雄。他的父亲是一位从清贫的牧师岗位逐级爬升为主教大人的老好人。提到他的父亲时,他甚至颇为骄傲:“我崇拜他……如果世上有圣贤,那就是我的父亲。”可惜这位上帝指派的出色的牧羊人,却无力驾驭自己家中的悍妇——蒙哥马利的母亲,一位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对孩子们稍感不满即棍棒伺候的专制女王。她给家人立下过一条任何人不得违背的家规:“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家里所有人每天下午必须走出户外两小时。”如果我们以为这是一个妻子和母亲为了自己家人的体魄健康,而对他们做出的硬性规定,那么即使过于严苛,也不算为过。可她这么做的原因只是:任何人不得干扰她神圣的午觉!如此母亲,直接影响了儿子。他似乎从讨厌自己的母亲开始到对任何女人都有所讨厌。三十八岁已身为步兵旅长的他,依旧是光棍一条。直到三十九岁,他鬼使神差地迷恋继而又毫不迟疑地迎娶了一位与他同岁并拖带着两个十多岁孩子的寡妇为妻。贝蒂,这位身上一定具有某种魔力的女人,一下子就撞开了蒙氏闭锁了几十年的心门。可惜昙花一现,这个让人称奇的女人因患败血症死在她第二任丈夫的怀中。刚刚打开的大门又关上了,从此,这位战争英雄再未续弦。失去了唯一心爱的女人固然是一种痛,但也使几年后将名震欧陆的蒙哥马利自此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全投在了对部队的训练和作战上,而这也就毫无疑问早早奠定了他一战成名的基础,同时也是蒙氏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乖张的开始。当然,名将之所以成为名将,并不取决于其性格是否可爱,而是取决于能否赢得最后影响历史的关键性战争或战役。以此衡量,蒙哥马利恰恰是达标者。\n在有着“沙漠之狐”美誉,其性格中的某些毛病与蒙哥马利旗鼓相当的隆美尔,千里奔突于北非沙漠,把韦维尔和他的继任者奥金莱克这些在英军中尚属出色的将领打得一筹莫展时,蒙哥马利来了。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他头上那顶缀有两枚军徽的贝雷帽。这成了蒙氏日后最著名的个人标志。接着人们又领略了蒙氏像巴顿在上任之初整顿美二军那样,对英军第八集团军的果断清理:他从国内调来一批他认为更适合指挥他的部队的年轻将领,替代那些在他看来已是“朽木”的指挥官们。于是,几天前还弥漫着一股失败情绪的第八集团军,骤然焕发一派生机。可见在治军方面,蒙氏确有过人之处。然后,他又以其一贯“假大胆、真小心”的行事风格,仔细研究了自己的对手。这一研究的结果是他发现了他的前任也本该发现的东西:他发现了隆美尔的软肋。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沙漠,为这只著名的狐狸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故意让德军巡逻兵从一位死去的英军军官身上找到一张英制军用地图,地图上标明阿拉曼一带是硬地,使隆美尔如获至宝,以为可以让他的装甲集群在阿拉曼大展拳脚。谁知等战幕拉开,才发现这里是流沙地带,是轮式装甲车的地狱。最后,一仗下来,蒙哥马利名扬天下。蒙哥马利本人,在这一战中尽显名将之风。据说,当战役之初,隆美尔在半夜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集团军参谋长叫醒沉睡中的蒙哥马利,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他只嘟哝了一句:“好极了,不能再好了。”马上又睡了过去。但这是蒙哥马利身上显现的不大常见的幽默感。更多的时候,他是个乏味的、不合群的、自视甚高的人。在受人欢迎程度上,他远不及极擅处理人际关系的艾森豪威尔,也不及巴顿,甚至还不如麦克阿瑟。这些人在世界名将榜上的排名,大都在蒙哥马利之前,究其原因,我想大概不是前几位在战功上高于蒙氏,而主要还是蒙氏吃了性格上的亏,没多少人说他的好话。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没有哪一种性格可以保证将帅们必胜,但任何重大的胜利,一定是将帅们的性格特点发挥到极致的产物(其智慧的发挥也受其性格左右)。性格即命运,名将们的命运,尽管各不相同,但无不由其性格所决定。对蒙哥马利元帅,我们也只能做如是观。他是吃了他性格中弱点的小亏,占了他性格中长处的大便宜的人。(选自《二战英雄谱》,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记述蒙哥马利的童年经历、爱情经历、作战经历等,突出了蒙哥马利事业上的成功和做人上的失败,叙事详略得当。B.蒙哥马利认为他从牧师做到主教的父亲是一位“圣贤”,他非常崇拜自己的父亲,同时他的性格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nC.蒙哥马利面对隆美尔的半夜攻击,幽默地回答“好极了,不能再好了”后马上又睡了过去,可见其稳操胜券的自信和从容。D.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等同为世界名将,蒙哥马利的排名却最靠后,但这不是因为他战功低。E.本文在介绍蒙哥马利二战军功时,先介绍了隆美尔把英军将领打得一筹莫展的背景,这是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2.文中说“如此母亲,直接影响了儿子”,结合全文,谈谈蒙哥马利的母亲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儿子。答: 3.蒙哥马利能够战胜用隆美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 4.蒙哥马利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和其性格有莫大的关联。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 \n答案精析热点题源§1 侯伯宇1.DE [A项被誉为“中国的骄傲”的是“侯氏理论”,而非侯伯宇。B项“没有关系”过于绝对。C项表述不完整。“侯伯宇的多数学生的研究都处于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水平”,有三个原因,除了“他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到物理所来为学生上专业课”外,还有千方百计送学生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访学进修。]2.①重视教学研究,钻研行之有效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②强调课程内容与研究课题的密切结合。③强调学生应形成对本学科的通盘了解。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⑤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1)理论物理研究方面:①研究群论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解决了苏联国际权威未能证明的重要公理和量子化学权威未能提出的重要公式;②创立了“侯氏理论”。(2)物理教育方面:①创办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并促成了该所1985年获批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②为我国理论物理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特别是对于得到广泛认可的我国理论物理“西北军”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4.侯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纯粹学者的榜样。(1)爱国爱党、矢志不渝的风险精神:从小立下爱国志愿,国难当头,投笔从戎,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科学,扎根西部;始终没有动摇入党的信念,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5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一生致力于理论物理研究,不断创新,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如“侯氏理论”;还誓以创新对抗顽疾之苦痛。(3)精心培育人、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注重教学研究,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深造创造条件,培养出了一大批物理人才。(4)朴实无华、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从不接受新闻媒体对他的采访和宣传,不当官、不退休,晚年依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2 吴良镛\n1.BC [A项原文是“这与早年的经历有关”,“决定”说得过于绝对。D项“受梁思成先生之约”错。E项“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的传统为基础”于文无据。]2.①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②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创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整体性相统一的建筑。③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3.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注意。②照应题目,为下文介绍吴良镛的成就做铺垫。③告诉读者,吴良镛是一个非常敬业、非常勤奋、生活很有规律的科学家。4.①有远大的志向,有不断探索深造的精神。吴良镛早年就怀着“从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的信念,告别家乡,走进了中央大学建筑系。后赴清华大学协助筹办建筑系,到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深造。②能立足脚下的土地,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有特色的科学成就。③行万里路,谋万人居,有让人们诗意般栖居在大地上的愿望。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65年来,到多个地区,吴良镛带领他的同事、助手们上下求索、学以致用。④始终保持激情和坚强的信念,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⑤强烈的爱国意识和高度的使命感,能站在民族和国家以及人类的高度,奉献自己的一生。他不顾年事已高,还在抓紧进行当时的一个研究课题,90岁了仍然忙碌工作,即使晚上也要处理教学事务,与研究生交流。(答出四点即可)§3 梁漱溟1.CE [A项“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理解有误。B项梁济的自尽“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D项“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属无中生有。]2.通过自学获得的学问才能切实受用。开放民主的教育氛围方能成就自学。自学的根本是向上心。3.①民主宽放的家庭氛围,使得梁漱溟先生思想开放,也成就了他的自学;②西方化的教育理念,使梁漱溟先生从小就接触世界新知识;③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梁漱溟从小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的人生道理。\n4.(示例)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堪称“中国的脊梁”。是父亲梁济的言传身教教会儿子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道理。父亲的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是以身殉国,是舍生取义,父亲也是“中国的脊梁”。(观点明确,并要结合文本分别从梁漱溟先生和父亲梁济两个方面阐述)§4 饶宗颐1.BC [A项“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程度重。D项“详细研究这些记录的历史背景”说法不完全正确。E项“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错误。]2.(1)18岁完成了父亲的遗作《潮州艺文志》,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2)29岁写下《楚辞地理考》,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3)提出“三重证据法”,最终扩充为“五重证据法”,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3.(1)从绘画等学术角度评价饶宗颐在当代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2)为下文对饶宗颐取得成就的叙述做了铺垫。(3)照应题目,表达了对饶宗颐的高度赞扬之情。4.(示例一)“推陈出新”与他能够在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关系密切。(1)饶宗颐针对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指出传统“三远”的不足,并提出了“新三远”的艺术理论;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2)只有推陈出新,保持独立精神,才能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取得成功。(示例二)“涉猎广泛”与他能够在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关系密切。(1)饶宗颐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的相关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2)只有涉猎广泛,视野广阔,才能在此基础上取得成功。§5 叶嘉莹1.BE [A项《祖国行》表达了叶嘉莹第一次回到故乡北京的喜悦心情,而非“获得在华长期居留证后的喜悦心情”。C项结合第六段内容,叶嘉莹工作繁忙、生活艰苦仍然完成大量著作,表现叶先生勤奋、执着的治学态度,以及坚韧乐观的性格特点。“女性柔情的一面”理解错误。D项原文“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洋学生不能理解古诗词深意的障碍除了语言还有文化背景的差异,“洋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障碍是语言”的理解是片面的。]2.①内容上,交代了“家”对于叶先生的多重含义——家庭与精神家园。②形象上,通过对叶先生多难经历的叙述,展现了她坚强执着的性格,丰富了传主形象。③结构上,引出下文,引出后文叶先生在古诗词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n3.①教学方面,叶先生早年在国外教授古典诗词,后申请回国从事诗教工作。②研究方面,她完成的诗词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③推广方面,回到中国,她把古典诗词讲给更多的中国人听;她提倡让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唱游课,来推广中国古典诗词。4.文中叶嘉莹认为“学者、诗人的成就一般都是属于个人的”,而她所做的不是为了她个人。她一生为古诗词奔波,是为了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启示:①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古典诗词;②担当传承大任(谈及责任即可);③淡泊名利,境界超然;④坚持理想,不懈追求。(答出三点即可)§6 蒙哥马利1.CE [A项“做人上的失败”错。B项“他的性格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无中生有。D项原文中说“这些人……大都在蒙哥马利之前”,并且原因只是一种推测。]2.①性格上,因缺失母爱的温馨,孤僻、乖张、乏味;②情感上,因为厌恶母亲而讨厌其他女性,情感世界较封闭。解析 文章内容整体上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蒙哥马利的生长环境和性格,第二部分主要讲蒙哥马利的煊赫战功。其性格的形成与其母亲关系甚大,文中第二、三、四段都涉及其对蒙哥马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其母的专横跋扈、稍感不满即棍棒伺候,他缺失了温馨的母爱,因而在性格上逐渐变得孤独乏味;他也因为讨厌母亲而讨厌其他女性,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情感世界比较封闭。3.①在治军上,裁汰朽将,起用新人,提振士气;②在行事上,假大胆、真小心,仔细研究对手,发现其软肋;③在战术上,巧设圈套,一击制胜。解析 阅读全文可知,介绍蒙哥马利战绩的内容集中在文章后半部分,蒙哥马利战胜隆美尔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治军、行事和战术上。第六段,谈论其“确有过人之处”的治军;第七段先从行事上谈蒙哥马利发现了隆美尔的软肋,接着谈他在战术上利用隆美尔的软肋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圈套,从而打败了隆美尔。4.(示例)蒙哥马利性格中的乏味孤僻、自视甚高等弱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这种性格特征显然是他婚姻、事业和人生的绊脚石。但蒙哥马利性格的孤僻却让他心无旁骛,痴迷于部队的训练和作战,专心研究敌人敌情,这又是他事业成功的垫脚石。现实生活中,每种性格都有其利弊,所以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性格中的优势,而尽量抑制性格中的劣势。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甘肃省兰州一中2022届高考文综冲刺模拟试题(一)
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冲刺试卷(一)
浙江省高考理综模拟冲刺试卷(一)(无答案)
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冲刺试卷(二)
浙江省温岭中学2022届高三数学提优冲刺考试试题(四)理 新人教A版
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数学第三轮适应性考试试题 理 新人教A版
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数学第三轮适应性考试试题 文 新人教A版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2022届高三数学最后一卷试题苏教版
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2022届高三数学最后一卷试题苏教版
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22届高三数学5月押题试题 理(教师版)新人教A版
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22届高三数学5月押题试题 文(教师版)新人教A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三轮冲刺
发布时间:2022-08-25 23:53:39
页数:21
价格:¥3
大小:40.49 K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