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2年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无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有学者认为,夏朝使中国的早期国家形态由邦国转变为王国。王国的王权,不但支配着王邦(王直接统治的地区),还支配着从属于王邦的属邦。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夏朝时A.诸侯国君权力得到巩固B.血缘纽带关系不断增强C.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族邦联盟变为天下共主2.如图为甲骨文中的“耤”字,其字为人侧立持来,举足刺土之形,意为“帝王亲自耕种”。深入研究此甲骨文可知,当时A.商王把农业放在首位B.甲骨文具有象形表意性C.我国重农思想已萌芽D.农业生产工具较为原始3.谶纬在西汉末年勃兴,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产物,谶纬在东汉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就是受到李通“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的图谶的鼓动。在继位前,刘秀编造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上述材料表明(       )A.儒学巩固了东汉王朝的统治B.儒学神学化的特点日益突显C.新儒学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D.谶纬神学使儒学发展为儒教4.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见于记载的有856个,其数量远超历代,它们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唐朝羁縻州府的设立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C.推动了民族融合D.创新了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5.康熙时期,开始期望农民不再“狃于种地”,开展畜牧等他种经营;继之以雍正,土地增垦、“竭力耕耘”之外,提倡“山泽园圃之利,鸡豚狗彘之畜”,展宽农业经营方向;完成于乾隆,“不独以农事为先务,而兼修园圃、虞衡、薮牧之政”。这些措施A.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B.强化了对耕地的依赖C.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6.有学者在研究晚清困局原因时指出:国际形势演变,甲午战争失败,清廷内部派系之争,但根本点则是因为中国此前三十年所谓“自强运动”实际上并没有获得预期效果。该学者意在表明A.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B.晚清政局变化的突发性C.国家出路探索的复杂性D.西方列强侵略的破坏性7.新文化运动时期,尽管国外的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村社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社会学说纷纷传人,但“十月革命之路”最终成为人们向往的道路。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促使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推动了对社会改造的新探索C.彻底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以传播社会主义学说为宗旨8.毛泽东指出:“当时大家的根本观念都以为国民党是人家的,不知它是一架空房子等人去住。其后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在此,毛泽东A.主张与国民党合作抗战B.强调要掌握革命领导权C.批评党内的“左”倾错误D.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9.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主干组建了西北联大,并增设无线电、军事工程、战时经济、西北边疆史等课程。这些举措A.为抗战培养多方面的人才B.巩固了抗日根据地C.配合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D.推动三线工程建设10.50年前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创造性地先将中美两国间的分歧开诚布公地摆出来,然后再阐述双方的共识。并在美方声明中除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外,还写有“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各国都要准备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检查自己的态度”。据此可知《上海公报》A.展示了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B.强调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C.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树立了大国间互利共赢的外交典范11.《罗马民法大全》规定,所有嫁资无论设定时有无归还约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而离婚外,都应归还给妻子;妻子死亡,则归还给她的继承人。这体现当时的罗马法A.妇女普遍获得人身自由B.推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C.蕴含着自然法理的精神D.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2.“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13.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在把牛顿的方法移植到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时,将科学与人类的道德联系起来,但却造成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如孔多塞把科学看作是社会合理化和人类精神不断完善的推动力量,卢梭则将科学看成是人类在道德上堕落的主要原因。这表明A.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思想的启蒙,B.经典力学引发了“物理学危机”C.阶级立场差异必然造成不同的认识D.科技进步很难与道德完全统一14.19世纪30年代,英国将铁路交由私人企业建设和经营。在建设中,大多数公司采用了1.22m21.59cm的窄轨标准。但也有其他轨距,如东部郡铁路是1.52m,爱尔兰是1.83m。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经济发展不平衡限制了交通业的发展B.科技革命推动公司经营呈现多元格局C.资产阶级革命破坏了统一的国内市场D.自由主义导致铁路建设缺乏统一标准15.如图是1967年发表于英国的漫画《火车抢劫案》。在一辆承载“美国经济”(U.S.economy)的火车上,工人们正在卖力拆卸“伟大社会”(GreatSociety)的木板,投入火车上燃烧的炉子中,为火车提供前进的动力。车头浓烟中是“越南”(Vietnam)字样。该漫画意在A.揭示越南战争正在拖累美国经济B.盛赞美国人民全力以赴支持越战C.颂扬英美援助东南亚抗击法西斯D.讥讽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失败16.1964年10月,第二次不结盟首脑会议提出《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77国集团在1972《利马宣言》中提出《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以上文件于1974年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确认了各国对其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主权,承诺改革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制度和贸易条件等。这反映出A.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B.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加强C.全球化致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D.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需要重构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0分。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祭祀和纪念是古今中外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祭祀和纪念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材料一中国古代国家祭祀体系一般分为大祀、中祀、小祀三个等级,对不同等级官员的祭祀对象、供品、服饰以及乐舞都有严格的规定。正如《礼记·祭统》所言:祭祀的意义就在于“见君臣之义”、“见贵贱之等气”、“见上下之际”。国家祭祀天地、宗庙必须要皇帝主祭,废除郡国祖庙。……自西汉王朝以来,祭孔进入国家祭祀的行列,至唐代成为“国之大祭”,列为国家祭祀要典。唐代开始还将祈雨的祭祀列入郊祭大典。在宋代,王朝政府往往通过赐额或赐号的仪式,把一些影响较大的民间祭祀神抵纳入国家祭祀系统。其它的民间祭祀被视为“淫祀”,而受到严格禁止。——摘编白邹昌林《中国礼文化》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确定的国家级纪念日纪念日日期历史由来通过时间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烈士纪念日9月30日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日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国家宪法日12月4日中国现行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摘编自吴唯佳,程思佳,于涛方《中国国家祭祀及国家纪念地传统追溯初探》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国家祭祀的原因及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级纪念日的特点及意义。7分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代中期有效的海运保证了大都的粮食供应,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在元朝末期,顺帝至正年间多次出现“海运不给”“运道遂梗”的局面,“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京师乏粮,使大都附近“强贼四起”。时人认为,“所在盗起,盖由岁饥民贫”,并建议“大发仓廪赈之,以收人心”,但元顺帝不允。行之数十年的京师赈济至此停止。京畿自然灾害频仍,大都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大量人口外流。元朝廷不得不鼓励在京畿内开荒垦田,同时资遣流民及裁汰冗官,这些措施取得了有限的效果。——摘编自韩光辉、向楠《元末大都城市的粮食供应》材料二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城市人口的剧增,伦敦、曼彻斯特等诸多城市出现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为此,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法律,支持政府加快修筑运河和铁路,促进国内不同地区的粮食流通和互补,增强城市粮食供应的稳定性。1846年,英国议会废除了自1815年以来实行的《谷物法》,该法案曾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只有在达到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自由输入粮食。据统计,英国19世纪30年代进口粮食比重为2%,到19世纪60年代增至24%。——摘编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末大都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政府解决城市粮食供给问题的新思路,并分析其意义。5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解决城市粮食问题的历史启示。4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而科举制却是“以文取人”而不及其余的。虽然设置上有“取之以文”后“课之以能”之意,但设想绝不可能完全成为现实,二者间仍然时时表现出抵悟不合之处。众多士子在狭窄的考试一途上竞争拼搏,不得不竭尽心智揣摩辞章苦诵经疏,精力才华为之耗尽,浮华迂腐之性因之而成。——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先是,桑弘羊为治粟都尉(管粮食),领大农(管农林事务),尽管天下盐铁。弘羊作平准之法(平抑物价条例),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在不同时期向不同地区转贩不同商品的做法,相互转输)。置平准于京师,都(管理)受天下委输(流通事务)。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欲使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而万物不得腾踊。至是,天子巡狩郡县,所过赏赐,用帛百馀万匹,线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捐粮升迁、赎罪)。山东漕粟(漕运的粮食)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馀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于是弘羊赐爵左庶长,黄金再百斤焉。是时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皇帝的供养只能靠财税),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摘编自《资治通鉴第二十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财政改革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弘羊财政改革的意义。(6分)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50年11月,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华沙举行,81个国家的代表参加,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法国的约里奥·居里教授担任理事会主席,毕加索的《和平鸽》被确定为该组织的象征。世界和平理事会建议在每个国家建立国家和平委员会。世界和平理事会是世界和平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一个反帝国主义,倡导普遍裁军、民主、独立、和平共处的国际群众运动组织。世界和平理事会数十年来形成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理论,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积极进行关于抵抗帝国主义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形式攻击的理论探索。同时,世界和平理事会开展了各种反帝实践活动,如组织国际会议,探讨解决世界困境的方案,为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发起示威游行活动,举行各种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等。——摘编自余维海《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历史演进、理论主张与实践斗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的影响。(6分)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罗荣桓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也是我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军队主要成分来源于农民,导致农民阶级的一些错误思想严重影响军队的建设。另外,人民军队有部分是起义过来的旧军官,这些旧军官带来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为了建设一支政治正确、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罗荣桓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政治思想教育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另外他从任连党代表开始就坚持通过以身作则和关心战士,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逐渐树立了他在部队中的威信。罗荣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23.——摘编自李慧玲《罗荣桓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荣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荣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意义。(6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9-11 21:35:02 页数:7
价格:¥10 大小:209.2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