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把问题写下来。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 评:鼓励学生提问。 尝试解释实验现象: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评: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2、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人物。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3、能意识到观察是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发现合作的好处,能说出人体的4大组成部分。 4、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遗传特征,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身体轮廓,人身体的组成部分,学习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教具准备:画笔、纸、尺、绳子、体重计、放大镜、印泥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进入观察自己的身体。 你有什么办法观察自己的身体有几部分构成?学生讨论,把想到的方法写在记录本上,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记录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纸上用笔画出身体的轮廓。画好后请你观察,你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比1比,小组中谁最高?谁最重?想1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最高,谁最重?把测量的结果标的轮廓图上。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评:多种实验工具是简单的测量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指导学生观察身体的显著特征。 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请大家互相观察自己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看谁找到的多?把观察到的特征标在轮廓图上。学生观察比较活动,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想1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特征哪些是会改变的,那些是不会改变的?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展示自己的轮廓图:说1说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猜出是谁的轮廓吗?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让学生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 评: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指导学生观察指纹。 小组活动:将每个组的同学将右手食指的指纹印在书上。请你们比较小组每个同学的指纹,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把你小组成员的名字写在书上,把你们的发现也写在书上。汇报小组观察比较结果。 讨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指纹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关于指纹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清你保存好自己的轮廓图,并且记录自己每年的成长情况。 3、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认识事物的方法?表扬学生上课的情况。 4、板书设计:2、认识自己 头 颈 人的身体分为:躯干 四肢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镜、尺子、线、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植物,同学们项目想亲自去找1找,认识认识哪?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身边的动物植物。(板书课题) 评:上课的开始,通过谈话,导出课题。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制作观察计划 要向观察得细致、成功,首先,我们来制定观察计划。 教师讲述:观察计划大致包括:寻找地点、带什么工具、怎样观察、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 评:学生分组研究,用什么方法、怎样找制订研究计划。 小组讨论:研究观察方案。教师提示:不认识的动物画下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寻找动植物。 教室讲述安全事项:注意安全、细致观察。 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都可到操场上分工找到了一些动物植物,下面将我们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卡上,并且填写观察报告。 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节填写情况。 语言训练:课小组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什么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观察结果。, 巩固: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学习来寻找动物植物,同学们在下课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看谁发现多、记录的多。 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培养学生记录的能力。 拓展活动: 学生看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图中这些物体? 汇报讨论结果。 评:复习巩固,使课上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3、寻找动物和植物 日期 地点 观察报告:方法 找到了有趣的现象 ,4、蚯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的能力。 教具准备: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 提问:我们怎样观察蚯蚓?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评:让学生动脑思考研究观察蚯蚓的方法,并且做好观察记录。 按照学生讨论的方法观察蚯蚓。 填写观察报告。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什么样。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什么环境中。 指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让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条件下?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蚯蚓喜欢生活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 教师小节:我们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小动物。 ,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提问:蚯蚓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 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几种小动物,并写出观察记录。 阅读有关小动物的资料,或上网访问科学在线网站,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板书设计:4、蚯蚓 投影片出示几幅观察结果 蚯蚓蚯蚓蚯蚓蚯蚓 ,5、凤仙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凤仙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凤仙花植物体的构造。 3、教会学生用测量工具观察植物。 4、培养合作精神,填写观察记录。 5、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认识事物。 2、运用简单工具认识事物。 教具准备:画笔、尺、绳子、纸、放大镜、投影仪、投影片、幕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蚯蚓,谁能说1说蚯蚓这种小动物有什么特征? 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植物—凤仙花。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凤仙花 讨论:怎样观察凤仙花? 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的现象。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 评: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了解其外部特征及其构造。 出示投影片:各种花 学生间的认识一下各种花的名称。用笔标出花的构造。 评: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各种花和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观察比较其他几种植物的器官形状有那些相同和不同? 向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评: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进行品德情感教育。, 教师讲述:花草树木能使我们的环境更清醒更美丽,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他们呢?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制定小组计划。 汇报讨论结果。 巩固应用: 教师概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花的观察方法及其构造,懂得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 布置作业:采集土壤 板书设计:4、凤仙花 根 茎 叶 凤仙花花 果实 种子 ,6、观察土壤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 教具准备:分组观察材料:土壤、水、烧杯、玻璃棒、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土壤。 评:课前检查上节课的任务,并布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出示课题:6、观察土壤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 提问:什么是土壤?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节: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评:学生通过讨论,大体上知道了什么是土壤。 指导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土壤的成分 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认识土壤?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看、摸、闻。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评:学生讨论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土壤,并引导学生观察,填写察 观察记录。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沙和粘土 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学生分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小节:土壤是由空气、砂、粘土、腐殖质、水等构成。 评: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发现沙和粘土是土壤中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区别。 学生复述,并填写。 学生猜测。 学生动手实验。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能腐烂的垃圾堆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对植物有什么影响?怎样处理不腐烂垃圾? 评: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垃圾的益处和害处,并且从小学会保护周围环境,处理垃圾的能力。 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节。 巩固:通过本科的学习,你知道了土壤是有几种成分构成的。 ,7、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1、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与讨论。 2、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3、知道土壤为我们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认识人类行为对土壤的影响;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 4、意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能够感激土壤并且能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土壤为我们人类所做的贡献,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讨论土壤为我们做了什么?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挺深的认识。老师有一些问题想请大家讨论一下: (1)分小组来进行讨论。 (2)组内、组外进行交流。 活动二:调查我国的土壤资源。 1、土壤里生长的哪些东西直接提供给人类? 2、土壤里的哪些东西被动物们利用了? 3、我们生活里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 4、想象一下,地球上如果没有土壤了,我们人类如何生存? 评:让学生了解土壤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充分交流。 我国土壤资源丰富,但是适合耕作的土地却很少,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倒数,这是我国的国情。 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土地资源了解吗?你们做了哪些调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小组阅读自己的土壤资料卡片。, (2)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将自己的卡片进行分类、整理、排序。 (4)听了同学的资料,在自己的卡片上写上自己的体会。 评: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情,了解我国的土地生态状况。 活动三: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对土壤造成了破坏? 请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土壤不能生长植物? 出示三种在实验瓶里的植物,三瓶里的土壤分别是被洗涤剂浸泡、放入电池液、放入农药的。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植物长得健康吗?为什么? 你认为人类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 土壤里的生物对土壤重要吗?人类哪些行为会伤害土壤里的生物? 讨论: (1)你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 (2)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发展经济方面你看到过哪些破坏土壤的行为和现象? (3)我们家乡土壤被破坏的程度怎样? 评:使学生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 活动四:讨论我们能为土壤做些什么?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植物不能在什么土壤里生存。 观察在被污染的土壤里的植物情况。讨论发言。 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收集资料发言。或者翻阅教科书相关内容。 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讨论可以以什么方式保护土壤。 组织班级的实际行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办一份《土壤小报》。 评:让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 8、水与生命 教学目标: 1、收集一些水果,蔬菜等植物以及相关材料。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准备一些如橘子、西瓜之类的水果,西红柿、黄瓜之类的蔬菜,以及橡皮泥、彩笔等。 教师准备:试管数只,小草数根,玻璃杯若干只。 教学过程: ⒈导入:讨论生命离不开水。 ⒉动手从植物体内挤出水。 ⒊比较植物含水量的差别。 ⒋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⒌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 课后:布置观察任务,要求记在“活动记录”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讨论生命离不开水。 1.猜谜——水 评:用猜谜的形式开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教室到实验室,一碰面,肯定是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生命离不开水的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但也是平时不太注意观察的。现在讨论生命离不开水,特别是补充了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会激发学生研究水的兴趣。 2.启发:你对水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讨论的内容中,肯定会涉及到生命与水的关系。教师相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动物、植物、人与水的关系,并填写书后的活动记录。, 3.学生分组交流。 4.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5.教者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 二.动手从植物体内挤出水 1.想办法在你们吃的食物中,哪些含有的水分比较多?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带来的不同食物是不是含有一样多的水分。 ①想一想:有哪些办法可以把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 ②学生分组讨论。 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办法可能有:手挤、刀拍、捣碎、榨汁机、布挤等。 评: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作能力,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 ④教者提问:在这些办法中,哪些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用呢? ⑤学生分组讨论。 ⑥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办法可能有:手挤、捣碎、布拧等。 ⑦教者提问:其他办法为什么不能用? ⑧指名回答 原因可能有:没有装置或器械,太危险等。 2.动手做 ①学生拿出带来的蔬菜、水果等。 ②每个小组发四只杯子,几只塑料袋,报纸等。 每组学生从蔬菜、水果中挑选出四种,在众多适用的办法中选出1~2种办法,把水从植物体内挤出,分别盛在杯子里。 (说明:教者应指导学生挑选出水分比较多的蔬菜、水果,如橘子、西瓜、葡萄、黄瓜、西红柿等。手挤的方法挤出的水很少,而且弄的满手都是,至少应该发一些塑料袋,或者可以让学生带一些长一些的布来,拧出的水分又多又干净。) ③活动注意: 在桌上掂上报纸,用刀时注意安全,不要损坏桌面。, 挤出的水分别装在小烧杯中,便于比较。 由于三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实验时间要长一些。 ④填写活动记录表。 三.比较植物体内的水的多少 ⒈实验后,引导学生说明哪一种植物含水比较多。 ⒉学生归纳: 教者引导学生归纳:我们吃水果、蔬菜时,在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的同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说明:比较时,只要注意蔬菜的量大致差不多就行,不要求精确。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种植物,一人负责一种。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某一方面研究的时间,从而可以将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 四.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⒈教者提问: 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含有多少水吗?我们喝的牛奶含有多少水?我们每天吃的米饭、面条、猪肉、鸡蛋、鱼又含有多少水吗? ⒉学生猜测或查阅资料回答。 ⒊学生在科教书上的图上涂色。 (说明:学生很可能填错,应让学生先用铅笔填。这一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及几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⒋教者补充其他植物含水量的数据。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吃的各种食物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水,补充我们人体的需要。 (说明: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活动。) 五.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 ⒈教者提问: ①小草体内有水吗?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②怎样使我们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呢? ⒉学生讨论: 小草放在什么容器中?怎样把小草固定?怎样保证容器中的水是小草喝的?(也可直接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 ⒊学生设计实验装置。 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学生在多年的应试教育下,死记硬背,以记住了多少条知识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而今的科学教育就要打破原有的教育格局,改革原有的考核制度,培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同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⒋安装装置。 学生分组,在课堂内安装装置,并做好第一次记录。 教学片断赏析: 学生讨论如何选择固定小草的装置及如何防止水蒸发。 师:你们会将小草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呢? 生:放在瓶子里。 师:什么样的瓶子呢?能不能用广口瓶呢或大瓶子呢?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瓶子太大,小草会掉下去的。 师:该用什么样的瓶子呢? 生:用口小一点的瓶子。 师:有哪些瓶子是这样的? 生:小瓶子。 生:还有试管。 师:怎样做才能保证瓶子里的水是小草喝的呢? 生:可以用盖子把瓶口盖起来。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盖盖子,水就会蒸发掉了。 师:想一想,什么东西可以防止水蒸发掉呢? 生:油。 师:什么油呢?, 生:汽油。 生:还有菜油和花生油。 师:菜油花生油可以,但是千万不要用汽油,汽油里有化学成分,如果用汽油,小草会被毒死的。接下来考虑一下怎样才能将小草固定住不会掉下去呢? 生:用胶带纸。 生:还可以用双面胶。 生:还可以用湿泥土。 生:还可以用橡皮泥。 , 9、浮和沉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情感目标: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l 科学知识: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n<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具准备: 1、学生自选材料(教师准备):土豆、橡皮泥、塑料小瓶、小刀、线、胶带、气球、橡皮筋、小勺、食盐等。 2、水槽,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v 3、探究提示(幻灯片)!'(3b 4、课件:潜水艇在海中的沉浮运动及其原理。@ 5、自治教具:小潜水艇}mDf2Q 教学过程 课前每个桌子上有个对流实验演示器,在管内底部放入一个泡沫小球少倒些水让小球刚好粘到玻璃上。 师:现在我们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这样一个装置,里面有一个小泡沫球,如果不打破这个装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巧妙的把球取出来呢? 生1:用铁丝勾 生2:直接倒出来 生3:倒水让它浮上来。 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水中物体研究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真聪明,有这么多方法。那你们试一试吧。实验时要加小心,不要打碎玻璃。(各小组开始用不同的方法实验。用铁丝勾的方法,铁丝进不到管的底部。直接倒的方法也行不通,因为小泡沫球被水粘到了玻璃管上了。最后学生都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成功的,小泡沫球出来后学生们兴奋不已。) 评:要对学生的精彩表现加以及时的鼓励,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持续。 师:我看各组都已经把小球取出来了,下面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实验的。 生:我们组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的。 师:哪一组用其它方法实验的。 生:前两种方法我们都用了,但是用铁丝勾的方法,铁丝进不到管的底部。直接倒的方法也行不通,因为小泡沫球被水粘到了玻璃管上了。最后也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成功的。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连失败的原因都说出来了。看来同学们都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成功的。哪么为什么第三种方法就可以把小球取出来? 生1:是水把小泡沫球挤出来的。 师:如果换成铁球挤的出来吗? 生:不行。 生2:老师我认为是因为小球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所以就可以出来了。 师:同意第二个同学所说的意见举手。 (全班都举手,包括第一名同学)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刚才我们利用泡沫小球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巧妙的取出了小泡沫球。那么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浮在水面上吗? 生:不是。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一些材料,一会各组同学先预测材料是沉还是浮,接着再把材料放入水中试一试,把观察后的结果记录到我们的实验报告单左边一栏上,注意要一个材料一个材料的实验,然后看你们组谁猜测的最准确,就把你们组桌上的小智慧星,奖给他。完成后材料不必拿出来马上坐好,我看哪一组完成的又快又准确。(学生开始到前边取材料并实验,教师参加到各小组的实验中。其间有个学生问:老师我们家里腌的鸡蛋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刚才实验时鸡蛋沉到了水底。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想想为什么呀?) 评: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结构的材料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探究的全面性、准确性的重要前提,也是老师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 师:看来大家的结论都一样,各组得到智慧星的同学,请举起你们的智慧星,我们一起向他们祝贺。没得到智慧星的同学不要急我们还有机会。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这么准,说明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很细心。这回老师要再为难一下大家。大家看水槽,假如浮在上面的小物体也想到水底去串串门看看,沉入水中的这些小物体在水底呆长了,想到上边来透透风,聪明的你能帮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吗?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大家先不要着急,实验之前,请各组商量一下如何分工如谁实验、谁记录、谁汇报,每次选择一种改变沉或浮的材料进行实验,实验时我们可以借助手边的其它物体实现我们的想法。注意边实验边完成报告单的第二个栏我们比一比,看在相同的时间内,哪组同学能充分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采用的方法最合理,结论最科学。今天老师这里给大家还准备了好多智慧星,你有信心拿走吗?(有)刚才实验时有同学问我家里腌的鸡蛋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刚才实验时鸡蛋沉到了水底。是呀,为什么呢?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们也可以研究研究。也许你们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果需要什么材料可以跟我要,我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好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参加到各小组的实验中。教师到上次实验中提问鸡蛋问题的组。师:那个问题你们想出为什么了吗?生:我们猜可能是因为腌鸡蛋时水里放了盐。师:如果真这样的话,这是改变鸡蛋的浮沉一个方法吗?生:是(学生很兴奋马上开始往大水槽里放入盐,但是由于水过多盐很快就化了。而且鸡蛋并没有浮起来。学生不敢再放盐了。)师:为什么不放盐了?是不是怕盐放没了。没关系老师前边还有不要担心,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做。生(继续实验成功了,很高兴的样子)师:看来我们做实验时不能太放不开是吗?生:是。)汇报交流(强调语言的完整、严密。鼓励各组之间的相互补充,教师根据情况发智慧星)(这里发给各组智慧星代表对小组的评价而不是个人的成果评价) 师:(先把感性结论按不同方法类型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抽象出改变浮沉的四个方法:增减重量、改变样子、用外力、改变水。) 生:老师我们组刚开始把气球里放入水然后再放入水中,发现气球还在水面漂着,当我们把杯子里的盐水倒入气球再放入水中发现气球就沉入水了。 师:你们组的发现很奇特。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我觉得是盐水里有盐所以要比水重。, 师:就是说增加了重量。为什么把气球内倒入水的时候就没有沉下去,这样做也增加了气球的重量啊? 生:把气球内倒入水后,气球的形状也发生的变化。 师:也就是说重量变化的同时,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用这节课剩下的时间也研究不完了,这个问题我们课下继续研究。 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如何改变物体的浮或沉。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同学们都很棒,每个问题都能想出这么多好办法。你觉得这节课你努力了吗?如果你觉得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满意的话,那就在实验桌上取一颗智慧星,来鼓励一下自己。 师:好了,接下来我还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我们每组的手边有一支塑料管,我们把它放到水里。有什么现象? 生:塑料管浮在水面上。 (教师演示) 师:果然如此,塑料管躺在水面上。那我的问题也来了,塑料管在水面上躺累了,它想竖着沉入水中,还想竖着象鱼飘一样立在水面,还想在水底里躺一会,你们能帮它也实现这些愿望吗?好,现在基本每位同学都有一颗智慧星,如果解决这个问题时你觉得你们组谁表现的最优秀,那么你就把一颗星奖励给他好吗? 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体现出“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这一理念。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评: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老师的引导,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和深度。 学生实验(玩的十分高兴) 师: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 生:我们组在塑料管的一头放上橡皮泥,它就立在了水面,放的多些就竖着沉在水底。把它两头都放些橡皮泥它就会躺在水底。 生:我们组把小钉插到塑料管里就可以立在水底还可以躺在水底。 生:我们组用手做到的。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来这么多方法。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说到这。现在我们比一比谁在这节课得的星最多。 生:举手, 师: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其它同学要向他学习争取下次超过他。 师:刚才你们能让塑料管在水中自由的浮和沉,那么你能不能让一条船在水中自由的浮和沉呢? 生:能。 师: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船吗? 生:有。 师:叫什么船呢? 生:潜水艇 师:那好课下就请同学们课下利用这节课学的知识,造一条自由浮沉小潜水艇的模型吧?(教师请学生收拾好桌上的实验材料) ,10、流动的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按要求组装小水轮。 2、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 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合作的愉快与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并且知道从高水位处流下来的力量比从低水位处流下来力量大。 教学难点: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原因:水位高,流量大。 教具准备: 演示:小水轮、图片、动画、视频 分组:每组一套(小水轮组装材料、大孔易拉罐、小孔易拉罐、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河里的水车) 问:这是什么?它为什么会转动呢?(河水冲的作用) 2、出示小水轮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水轮,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小水轮 教学新课: (一)组装小水轮 1、谈话:研究小水轮,我们应该有一个小水轮,我们先来组装一个小水轮好吗? 2、指导学生组装小水轮(结合动画进行讲解)下载 ①介绍小水轮各部分的名称。 ②讲解组装的顺序及注意事项。 ③学生分组组装小水轮,教师巡视指导。 评:放手让学生去玩小水轮,发现新的有趣现象。这时他们的兴致甚高。, (二)分组实验:认识水流有力量 1、讲述:请用实验器材使小水轮转动起来,想一想:水为什么能使小水轮转动? 2、学生分组实验:①把小水轮放在支架上。②用水冲小水轮。③观察、汇报实验现象。 3、问:实验说明了什么? 4、小结:水从上往下流动产生力量,这种力量使小水轮转动。 5、实验说明:水流有力量。 (三)引导学生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两个原因 1、动画演示对比实验。 2、进行水位高低不同的对比实验: ①问:用同一个易拉罐冲小水轮,怎样才能使小水轮转动更快?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④问:为什么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⑤小结: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3、进行流量大小的对比实验: ①谈话:用两个不同的易拉罐(一个孔小,一个孔大)在同一高度冲小水轮,想一想:哪一种情况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②学生讨论。 ③用两个不同流量的易拉罐进行对比实验。 ④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⑤演示动画,进一步认识小水轮转动快的原因。下载 ⑥小结: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4、怎样才能尽可能的让小水轮转动更快? ①问:利用刚才的实验器材,怎样才能尽可能的让小水轮转动更快? 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积极的思维。教师通过实验等来揭露矛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科学探究的课题。, ②学生分组讨论 ③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加强指导。 ④学生汇报:易拉罐举得越高,用大孔的易拉罐,小水轮会转动更快。 ⑤小结:水位越高,水的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巩固、应用 (一)总结: 1、水流有力量。 2、水位越高,水的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二)了解水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演示) 11、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水资源的缺乏,科学合理的用水。 2、学会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学会调查浪费水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水资源的缺乏,科学合理的用水,学会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教具准备:彩笔、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熟悉的朋友.瞧!它来了! 一学生执谜面进入教室——猜猜我是谁: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评:用生活实例引路后再突出地讲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显然是适时而必要的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水 二、现场调查 教师:水每天都为我们做许多的事,那么到底水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 1、学生分组调查水的用处,并完成《生活用水调查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情境表演 教师:从刚才的调查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那么,现在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停水了怎么办?” 教师出示情境表演题让学生分组创编表演游戏 各小组代表汇报表演《停水了》 教师小结:看来停水了真是不方便。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 四、讨论交流 教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查找有关水的资料,有没有完成呢?让学生将查找来的资料在小组里面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教师:老师也找到两份资料。(出示课件资料①②,,请个别同学来读读,学生交流谈体会。 五、明理导行 出示两幅教学挂图,引导学生判断图上行为。 引导学生说说是否遇到类似的有关浪费水的现象。 让学谈谈生活中遇到浪费水的现象该怎么做? 六 制作护水行动计划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爱护水大行动计划”。比如:做一些提示标语,画一些节约水宣传画,制定一些可行的节水计划等。 12、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空气的性质。 2、通过实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具准备:烧杯、钩码、粉笔、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产生问题 1、课前先进行吹气球擂台赛。 2、邀请两位同学进行吹套在可乐瓶里的气球比赛。 3、看到套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4、然后引出问题,为什么套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二、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一)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1、学生讨论:为什么套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可乐瓶里充满着空气。) 2、设计可乐瓶内有空气的实验设计。 3、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 4、学生观察用漏斗倒酱油的实验,进一步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二)探究空气能够流动 1、教师问:现在老师要改变这三种现状,使气球在可乐瓶内吹大,纸在杯底内放入水中会湿,酱油也能顺利倒入另一只可乐瓶中你们说应该怎么做?应用什么办法,才能使这种现状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3、小组汇报交流多种方法。 4、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评:生通过分组实验,充分自主的展开科学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观察方法。学生不仅自主的掌握了观察技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有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观察与实践的能力。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了解空气的什么性质?(出示课题) 生:空气占据空间。(板书) 13、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风有力量。 2、了解风力的应用。 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风有力量,了解风力的应用。 教学难点:从纸风车转,得出风有力量。 教具准备:做好的纸风车样品,10cm2彩色纸每人一张,带橡皮头的铅笔一支或高粱秆,大头针2—3枚,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已经制作好的纸风车)你们玩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纸风车。板书课题:纸风车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制作纸风车。 (1)教师讲述一种纸风车的制作方法。(演示动画) 下载 (2)教师示范另一种纸风车的制作方法。(在黑板上粘一张纸进行示范) (3)学生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展示,表扬制作得好的同学。 2、指导学生认识风有力量。 (1)问:纸风车制好了,怎样才能使纸风车转起来呢? (2)学生分组讨论:使纸风车转起来的方法。 (3)请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有用嘴吹、用风扇吹、迎风举起、迎风跑等方法。 (4)组织学生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进行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5)问:刚才同学们分别用嘴吹、用风扇吹、迎风举起、迎风跑等方法进行了实验,纸风车都能转动,想一想,这些方法都没有离开什么?(风)说明风有什么?(风有力量) 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 (6)小结:实验说明风有力量,正是风的力量,推动纸风车转动。 (7)进一步认识风有力量。(播放一段风吹倒房屋的视频) 过渡引入:狂风会带给人类灾难,但是,只要我们合理地利用,风能为我们做许多事情。 3、指导学生了解风车的应用。 (1)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风车做事情,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2)出示几张利用风车做事情的幻灯片。(利用风车发电、磨面、提水等) (3)小结:风力是一种能源,风车是利用风的力量工作的,它是利用风力能源的好方法。 4、了解风力的其它应用。(风力的利用:出示帆船、帆板的图片) 三、巩固 1、教师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收集有关风力利用的资料及图片。 14、《纸飞翼》教案,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有一定根据地进行不同形状的纸落地结果的预测实验。 2、能使用自己的计时方法进行定量观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以事实求是的态度看待实验现象。 2、愿意通过多次测量确定测量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下落物体的下落速度与质量大小的关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有目的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记录纸飞翼在空气中下落所需的时间。 教学方法: 谈话、提问、提示、评价、活动等。 学习方法: 猜想、比较、讨论、探究、观察、记录、制作、游戏、交流。 课时安排:1—3课时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探究目标:能有一定根据地进行不同形状的纸落地结果的预测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通过多次测量确定测量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下落物体水平面积的大小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有目的的控制纸团与纸片下落的条件。 教学难点:纸团与纸片下落速度不同的原因。 教学方法:谈话、提问、提示、评价、活动等。 学习方法:猜想、比较、讨论、探究、观察、记录、制作、游戏、争辩、交流等。 教学准备:, 1、教具:白纸1张、投影提示2张、纸飞翼1支 2、学具:白纸24张、红线6条、探究记录单6张、纸飞翼折纸24张、剪子24把、曲别针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展开猜想。 教师:同学们,看教师手里有什么? 学生:一张白纸。 教师:你们每组也有这样的白纸,我们每人一张拿起来,和我一起做。(学生拿起纸)把它对折,注意两张纸边一定要重合、对齐;再沿着中间的折线慢慢撕开。(学生把纸撕开) 教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两张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请你说一说。 学生:颜色相同,大小相同和形状相同。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观察出纸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颜色相同(板书)。请再和我一起往下做。(教师把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学生也把一张揉成纸团)。 教师:下面你再比较一下,有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两纸的形状不同或两张纸的大小不同。 教师:同学们很快的找到了,那么这两个形状不同的纸如果在同一高度、同时落下时,会有什么结果呢?请你们猜想一下。 学生猜想:1、纸团先落地,纸片后落地。或2、纸团后落地、 纸片先落地。 教师:好,请坐。下面各组把你们的猜想写在探究记录单上活动1的猜想的横线上。当然你们小组有不同的猜想也可以都写上。不会写的字可以拼音。好迅速写上吧。 学生填写记录单活动1猜想。 二、探究实验,汇报交流。 教师:要想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办呢?(生回答用实验证明。)好,在研究之前请看我给大家出示的《探究目标与提示》:1认真仔细,分工合作。2、先计划、后操作;多实验、重比较。3、遇问题、多交流。4、及时记录。每实验一次,应及时记录一次,填写符号,快用“△,”、慢用“□”表示;3次之后总结记录结论谁先落下谁后落。并在记录单与玻璃片上画出纸团纸片的运行路线。明白了吗?好研究开始吧。 评:学生先讨论实验计划后实验;教师在下面指导并参与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条件“同时和同一高度”的把握。 教师:同学们坐好,各个小组已经实验完毕都有了自己的结论,下面哪组把你们的实验结论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帮助出示你们组的报告。 (小组汇报结论。教师出示实投记录单)。 教师:我们知道了纸团下落快纸片下落慢。回过头来我们想想纸团与纸片下落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呢?组内同学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纸团与纸片下落时的相同点是:同时、同一高度落下、同样重;不同点是:纸的形状。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纸团快纸片慢的原因了吧! 学生:因为形状的不同,空气的阻力不同。纸团面积小,空气对它的阻力小,下落快;相反纸片下落慢。 教师:纸团的形状面积小,速度快;纸片形状面积大,下落速度慢。轻重相同时,下落快慢与形状有关(板书) 三、制作飞翼、乐有所思。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研究我们获得了探究知识和方法,看现在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纸飞翼)对了,下面我们就做纸飞翼一起玩玩好吗?(学生答好)在制作前同学们先看一下制作提示。(教师出示投影)1、按图纸的要求的制作。2、在玩的时候,应细观察,把有趣的问题记下来。就记在记录单的下面有趣的问题的横线上。3在使用剪刀时特别注意安全,不要剪到手。能做好吗?(学生答能)开始吧。 (学生开始制作。教师与学生一起玩。) 教师:好,同学们坐好,纸飞翼好玩吗? 学生:好玩。 教师:在玩中,不知你是否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与问题呢?谁谈谈呢? 学生:(谈有趣的现象和问题。) ,教师:刚才同学谈的都很好,那么就需要我们向今天一样,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探究,去揭开科学世界中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奥秘。很高兴今天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究、一起玩,下面请各小组在报告单上进行小组评价。(下课)。 板书:纸飞翼 相同:重量纸团快, 不同:形状纸片慢 纸飞翼2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纸团比纸片下落速度快,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生答形状的不同。 教师:那么大家在课下与我交流在玩纸飞翼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你能与大家一起说说你有趣的问题吗?大家一起来帮你思考。 学生汇报说有办法让纸飞翼下落慢或快一些呢?或其它?很多。 教师:刚才某某同学发现的这个问题好不好呢?(学生答好)。你玩时是否遇到了这个问题呢?(学生答遇到了)那么大家讨论一飞翼的在空中的时间长短与飞翼的什么特征有关呢?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教师:下面请各组谈谈你们小组的看法。 学生:1我们认为纸飞翼下落快慢与它的两翼的形状有关。2我们认为纸飞翼的下落快慢与它的轻重有关。两翼变大也有关(板书) 教师:那么有的组认为是与飞翼的形状与关,那你想怎样改变它的形状呢?有的小组认为与它的轻重有关,那么你们打算怎样改变它的轻重呢?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老师参与讨论。 教师:请各组谈谈你们的看法吧。 学生汇报:把纸飞翼的两个翼中间的角度变小一些,演示。把纸飞翼的下面多放两个曲别针来增加它的重量。演示。再做一个纸飞翼让它的两翼大一些。演示。 ,教师:非常好,别的小组也是这样想的吗?(学生答是)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猜想,那么你们愿意向上节课一样自己研究一下吗?(学生回答愿意)。好在实验之前,我们先看看给同学们的探究目标与提示。出示投影。1、先计划,后操作;多实验,重比较。在实验前各组应商量一下实验如何作,然后再作。在实验中我建议每种纸飞翼分别实验三次,用秒表计时,记在记录单上,三次后计算平均值。相互比较快慢。2、仔细认真,组内分工合作。在实验中,同学们要认真,严格按实验计划的条件实施。而且各组利用桌上的红线,和纸飞翼来进行实验。3、及时记录。我们把下落时间及时记录记录在记录单上。之后做总结。同学们听懂了吗?(学生答明白了)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及时记录。 教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实验,并得出了论。现在各组把你们的研究结论和大家一起谈谈吧。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找到了纸飞翼下落与形状有关,同样也与它的轻重有关。(板书)同学们今天我不仅玩纸飞翼,而且我们还通过探究到了物体的下落与其形状、重量等特征有关,但更令老师高兴的是同学自己基本能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同学们还谈到了其它一些有趣的问题,我们就在课下继续研究好吗?(学生答好) 纸飞翼 快慢与形状有关 重量 15、食物的营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和水。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使学生知道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1、进行探究性实验,从中归纳出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2、进行营养卫生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镊子、碘酒、小刷子、托盘等。 2、学生准备:白纸、馒头、米饭、土豆、黄瓜、西红柿、瘦肉、肥肉、熟蛋白、花生米、松子仁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平常你们吃些什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呢?这是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那么人体需要哪些营养?这些营养有什么作用?它们主要含在哪些食物中?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19食物的营养) 二、进行探究性实验,研究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1、放手让学生用各种材料、想各种办法研究食物的营养。 (1)简单介绍实验器材及操作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 评:课堂教学活动围绕手的探究活动展开,我在第一个活动中先让学生对老师的假设,没有关节行不行进行猜想,在学生脑海中形成行与不行两种可能性和证实想法的渴望。 2、让学生充分描述研究的方法及发现的现象。 (1)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表。(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本组研究的办法及发现的现象。 3、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现象进行整理分析: (1)比较、分析:, 哪些食物在同一方法作用下出现了相同的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这些成分的名称吗? (2)师生共同小结:食物中遇到碘酒变蓝的成分是淀粉,烧过之后有糊臭味的成分是蛋白质,能压出水说明食物中含有水这一应营养成分,压出油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此外,食物中还含有某些盐类和维生素。(板书:蛋白质水盐类淀粉脂肪维生素) 三、课件展示,了解各营养成分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它们多含在哪些食物中。 1、出示思考题: 1、水、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多含在哪些食物中? 2、看课件。 3、讨论、汇报思考题,教师适时进行补充。 四、营养卫生教育。 1、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种“万能”食物,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2、讨论: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多方面的营养,那么,我们在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有人认为吃的营养越多身体越健康,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课件展示:(1)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 (2)食物金字塔。 16、食品的加工, 教学目标 1、关注科学家研制的新食品。 2、愿意模仿科学家的工作,大胆想像,发挥创造力,自己设计新食品。 3、能用语言、图表等表述自己设计的新食品。 4、能倾听和尊重同学对自己的设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1、关注科学家研制的新食品。 2、愿意模仿科学家的工作,大胆想像,发挥创造力,自己设计新食品。 3、能用语言、图表等表述自己设计的新食品。 4、能倾听和尊重同学对自己的设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教具准备:各种食品和包装袋,一些新科技食品的相关资料、设计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的营养和加工,课后,老师让同学们收集、调查一些你感兴趣的食品,说说你调查了哪些食品? 生1:薯片。 生2:果奶。 生3:火腿肠。 …… 师:对这些美味食品,你们调查了解到多少,试着说给你们小组的同学听! 学生在组内相互交流、介绍自己调查到的食品。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你的美味? 学生自由到台前展示。(教师鼓励有创意的介绍方式) 师:大家真了不起,把食品介绍得这样全面,特别是宣传方式,真够新颖的!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鼠标也赶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小鼠标可是这方面的专家哟!它有问题要考你们呢? 课件出示小鼠标:你们知道食品设计师在设计当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补充。 小鼠标:我也带来了一大堆很特别的“美味食品”呢!想瞧瞧吗? 课件展示一些新的科技食品并附该食品介绍。, 学生交流看了这些食品后的感受,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从这些产品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各自看法。 师:假如你是一名食品设计师,你最想设计一种什么食品?它的优点在哪里?…… 学生交流之后,边设计边填写设计卡。(小鼠标建议:召开一个“食品发布会”!) 评:在学习交流中用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保持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在班级中形成愉快的气氛。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新食品。 教师组织学生互评(如有问题,可讨论改进方法。) 师:今天,在这个别开生面的“食品发布会”上,我们这么多的小设计师精彩的食品设计,让老师大开眼界,相信将来,由于在座大家的努力一定会有更精彩的“美味食品”问世,教师期待着不久的将来的一个更大的“食品”。 17、保持健康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食品包装上的有关说明,搜集食物营养的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将搜集到的同一种食品的各种包装纸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设计一种新的食品,并能向别人介绍自己设计的新食品。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标准,能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自己制订的作息时间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敢于大胆想像,发挥创造力,亲自设计新食品。 3、能倾听家长的意见,共同制订营养合理的食谱,能倾听同学对自己的食 谱提出的评议。 4、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能说出日常的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2、能举例说明食品包装所用材料和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饮食和起居习惯能影响人的健康。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1、能联系自己家庭中在食物营养方面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能描述观察过的有关食品的加工(烹饪)过程,并举例说明加工过程中用到的技术和设备(工具)。 3、能举例说明保持身心健康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搜集食品标签及有关资料,并通过简单分析获得有关知识;设计新食品,搜集饮食卫生知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 谈话:吃得好,睡得足,长得胖就算健康吗? 学生发表意见。, 二、新课: 联系实际认识什么是健康 1、讨论:怎样做才能保持健康? 2、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身体健康,还要心情愉快,才能保持健康。 4、讨论:怎样才能保持心情愉快呢? 5、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小结: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不怕挫折,不怕困难,心胸开阔,控制自身的情绪。 评:通过分析讨论了解健康的重要内容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 活动:怎样做更健康? 1、学生按照书中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2、学生自我评价。 3、讨论:为了有利于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 活动:学生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 评:学生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并且同伴交流体会。 学生交流、研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