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新教材暑假作业8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8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法典例1.1947年初,法国政府制定“莫内计划”,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及运输六种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并计划大量进口原料和机械。法国此举旨在(  )A.应对来自两极格局的挑战B.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C.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D.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2.1948年,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率先实施“包产到组”,集体农庄把耕地、农具和牲畜固定承包给生产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承包地上的整套农活,单独向国家交售农产品,独立进行经济核算,自负盈亏。这一做法(  )A.强化了斯大林经济模式B.随后得到大规模推广C.制约了苏联农业的发展D.挑战了固有经济理论集训1.二战后,北欧地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区安全体系:瑞典坚持武装中立奉行不结盟政策;其西侧的挪威、丹麦、冰岛三个国家加入了北约;东侧的芬兰则奉行对苏和睦友好,并不介入大国纠纷的和平中立政策。这一体系(  )A.反映了国家利益的冲突B.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对峙C.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进程D.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安全2.1964年初,美国发现中法接近后开始出手阻挠。一方面指出“法国的这一决定与美国的利益有直接冲突”,另一方面也力挺蒋介石坚守巴黎,不要主动宣布与法国断交。这表明(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强化B.法国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C.以美国为首西方阵营趋于瓦解D.美国力求阻止中国的统一3.下图为某高校世界史教材中部分内容的子目。该部分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nA.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B.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和冷战局面的形成C.旧国际格局的动摇和美苏争霸的演变D.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的影响4.机器人(英文名:Robot)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1962年以来,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大大缓解了人口压力B.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C.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D.使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5.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表,对表中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1950年日本农业发展水平超越美国②1990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三足鼎立之势③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n④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下图为《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20世纪50年代)》,从中可以看出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A.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B.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资本C.惠及了社会各个阶层D.淡化了国家对社会治理的干预7.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社会问题),“这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最为前后一致和最剧烈。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据此判断,这种社会问题是指(  )A.社会的不平等不断扩大B.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C.西方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各国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8.1970年,勃列日涅夫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缩短“科研——生产”周期。1979年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构成。这些措施表明苏联(  )A.产业结构发生变化B.意识形态产生分歧C.强化计划经济模式D.正在进行改革探索9.下表是1913—1998年世界主要地区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据表判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国家或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国家或地区1913~19501950~19731973~1998甲1.503.49-1.10\n乙0.898.052.34丙0.764.081.78丁-0.602.905.60A.东欧和前苏联(俄国)、日本、西欧、中国B.日本、东欧和前苏联(俄国)、中国、西欧C.中国、日本、东欧和前苏联(俄国)、西欧D.西欧、中国、东欧和前苏联(俄国)、日本10.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随即伙同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  )A.推动埃及建立君主立宪制B.宣告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表明埃及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11.下图反映出当时沙特阿拉伯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国际油价变化对沙特阿拉伯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2001—2015年)A.摆脱对国际市场依赖B.改变单一经济结构C.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D.稳定国际原油价格12.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该做法旨在(  )A.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B.扩大美国文化影响C.使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D.促进不结盟运动发展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n材料一美国在1948年4月实施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第一个大型的官方对外援助计划,也是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核心内容。1950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20世纪60年代美国先后制定了1961年和1967年的对外援助法案,受援区已经从西欧发达国家向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转移,援助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军事援助为主转向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美国提出对非洲的“新非洲”政策,对拉丁美洲的“争取进步联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等。许多人说“它将再现马歇尔计划的辉煌,不出十年,拉丁美洲就会朝着不可阻挡的繁荣和民主迈进”,事实上这一局面根本就没有出现。——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材料二美国对外援助总是附带很多条件,例如,民主、人权、自由以及进行必要体制改革等政治条件;不是根据贫困程度进行分配,而是根据该国对美国的战略地位进行分配。美国以经济援助作为争取盟友和对抗的手段,把地区冲突发展成为东西方斗争的局面。——摘编自吕英杰《浅析冷战期间美国对外经济援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的实质和影响。14.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冲击着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直至其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苏】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含义,并指出中国在亚洲觉醒中的表现。材料二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3月18日)\n(2)指出材料二的观点是甘地领导哪一运动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材料三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亚非拉各国纷纷摆脱了殖民地附属国的地位,加入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行列。殖民体系的瓦解使东西方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的形式和重心发生了变化,从直接的政治统治、军事控制转移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与联系,各国之间的联系不但没有断裂,反而表现得更加紧密而具有结构性的特征了。世界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的结果和影响。\n答案与解析典例1.【答案】D【解析】“莫内计划”体现了二战后法国对经济的干预加强,重点发展煤、电、钢铁、水泥、农机及运输等基础部门,以此来刺激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D项;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其计划是指令性的,而法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其计划是指导性的,排除B项;此项是方式手段,而不是目的,排除C项。2.【答案】D【解析】乌克兰率先实施“包产到组”、独立进行经济核算、自负盈亏的做法与斯大林模式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是不同的,所以挑战了固有的经济理论,故选D项;题干中的做法强调了生产小组的自主权,与斯大林经济模式是不同的,所以不是强化其模式,而是挑战其模式,排除A项;1948年乌克兰的做法属于“另类”,在斯大林模式为主导的时代并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排除B项;乌克兰率先实施“包产到组”的做法可以调动生产小组的积极性,应该能够促进苏联农业的发展,而不是制约其发展,排除C项。集训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二战之后,世界处于两极对峙格局状态,而北欧地区的局势却“独具特色”:瑞典坚持武装中立奉行不结盟政策,西侧的挪威、丹麦、冰岛三个国家加入了北约,东侧的芬兰则奉行对苏和睦友好,并不介入大国纠纷的和平中立政策,这一做法有利于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故选D项;在两极对峙格局形式之下,不同的国家为自身安全考虑,独立自主地决定历史占位,\n与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无关,排除A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北欧国家的历史占位是“不结盟”、“加入北约”、“和睦友好”,并不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也就不能得出“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对峙”的结论,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主要体现为美国、俄罗斯、中国、西欧联合体、日本、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并没有涉及北欧地区,排除C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中法接近后美国出手阻挠,但也让蒋介石不要主动与法国断交,结合法国史实可知,由于法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想要摆脱美国的束缚,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故选B项;20世纪60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而非“强化”,排除A项;“趋于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中法关系,与美国阻止中国统一无关,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根据关键词“缓和与紧张并存、东西方力量失衡等”可知,该内容是两极格局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解决或缓解,这些标题阐述的都是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故选D项;根据关键词“缓和与紧张并存、东西方力量失衡”可知,该时期是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国际关系,是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排除A项;根据材料关键词可知,两级格局瓦解后,国际局势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出现新的矛盾和冲突,此时已经结束了冷战,排除B项;根据材料关键词可知,材料标题都是两级格局瓦解后的影响,美苏争霸已经结束,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可知各种高科技机器人的出现使人类的社会生产更加便捷,体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运用,故选B项;缓解人口压力需要从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方面着手解决,排除A项;机器人投入社会生产的范围和方式是有限的,\n而且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排除C项;全球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地之间的紧密联系程度,而机器人主要运用在于社会生产领域,两者并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50年日本农业就业人口最多,说明战后日本工业、服务业较为落后,经济尚未恢复,故①错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之势 ,分别是美国、日本、西欧,故②错误;从1950年到1990年,资本主义国家中服务业从业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工业和农业人数下降,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新中间阶层人数增加,社会结构变化,故③正确;从1950年到1990年,资本主义国家中服务业从业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工业和农业人数下降,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6.【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看,英国社会保障资金由政府、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比例承担,这表明英国社会保障的实质就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故选A项;从材料中看,政府出资占社会保障的一半以上,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没有体现那些人可以享受社会保障,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政府出资占社会保障的一半以上,这体现了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等之家收入和富裕家庭收入增长对比可知,此阶段社会上层财富增长更快,中等收入家庭增长甚至低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是贫富差距增大的典型表现,故选A项;根据材料“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可知经济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社会中不同收入人群所占比重的变化,无法得知社会结构变化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主要是“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社会问题)”,与各国间的经济竞争无关,排除D项。\n8.【答案】D【解析】“1970年,勃列日涅夫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这种做法实质是对苏联过去体制的一种改革,其目的是促进工业科技的发展,故选D项;“1979年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构成”这样做只是能够促进企业与科技更加紧密的结合,通过企业促进科技的发展,但不会对产业结构改变,排除A项;“1970年,勃列日涅夫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这只是一个经济发展方案,不涉及到意识形态,排除B项;“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构成”实质是让企业承担一分部科研资金,其实质是国家下放了一部分权力,而不强化国家的计划,排除C项。9.【答案】A【解析】结合《纲要》下册第123页所学:因为斯大林模式的阻碍,勃列日涅夫后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社会矛盾丛生,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20世纪末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而政局动荡致使经济负增长,与1973~1998年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0%相合,故甲为东欧和前苏联(俄国);结合人教版必修一第123页所学: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采取各种合乎国情、顺应世界形势的措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1950~1973年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05%相合,故乙为日本;结合人教版必修一第122页所学:二战后,法、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等一系列条约,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与1950~1973年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8%相合,故丙为西欧;1913~1950年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60%,是因为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73~1998年,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0%,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迅猛吻合,故丁为中国;选择A项符合题意。10.\n【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苏伊士运河主权收回后英军撤离埃及,表明了埃及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故选D项;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最终崩溃,排除B项;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曲线图可知,沙特阿拉伯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与国际油价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石油是沙特阿拉伯经济的主要支柱,据此可以推知其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依赖石油这一资源,这反映出沙特阿拉伯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故选B项;沙特阿拉伯要摆脱对国际市场依赖,其最根本的措施在于改变国内单一的经济结构,排除A项;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是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排除C项;稳定国际原油价格需要世界上所有主要产油国共同协商,并不是一个国家所决定的,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可见美国与第三世界搞好关系,此行的目的是拉拢第三世界,联系当时美苏冷战的背景,其争夺第三世界的本质就出来了,故选A项;“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通过这样,形成亲美氛围,最终形成反苏的氛围,排除B项;“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可见此次交流主要是以体育文化为主,这是美国的意愿,但无法知道当地对此反应,无法证明美国资本会取得多大的成就,排除C项;“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如果这项意愿达成,则必然会促进亲美势力的发展,对不结盟运动有重大的破坏作用,排除D项。\n13.【答案】(1)变化:从援助西欧发达国家转向援助发展中国家;从军事援助为主向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通过立法手段推进对外援助。原因:美国进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亚非拉民族独立并成为重要国际力量;美国抢占市场、资源和发展经济的需要。(2)实质: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实现美国国家战略和寻求本国利益的手段。影响:对受援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便于美国进行冷战、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美国赢得市场和原料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造成地区矛盾斗争升级,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受援区已经从西欧发达国家向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转移”得出从援助西欧发达国家转向援助发展中国家;据材料一“由原来的军事援助为主转向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得出从军事援助为主向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据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先后制定了1961年和1967年的对外援助法案”得出通过立法手段推进对外援助。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向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转移……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结合所学可从美国进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亚非拉民族独立并成为重要国际力量;美国抢占市场、资源和发展经济的需要等角度入手。(2)第一小问实质,据材料二“美国对外援助总是附带很多条件……根据该国对美国的战略地位进行分配”结合所学得出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实现美国国家战略和寻求本国利益的手段。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结合所学得出对受援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据材料二“美国以经济援助作为争取盟友和对抗的手段,把地区冲突发展成为东西方斗争的局面”结合所学得出便于美国进行冷战、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美国赢得市场和原料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造成地区矛盾斗争升级,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14.【答案】\n(1)含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成长,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实现民族解放和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斗争目标;运动性质由旧式的农民战争转变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答出两点即可)表现: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2)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受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的影响,有些国家建立共产党,例如中国和印尼,促使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开展。(3)结果: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影响:殖民体系崩溃,新独立国家加入现代民族国家行列,这是世界历史的进步;新独立国家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联系加强;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解析】(1)第一小问含义,据材料一“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成长;从经济角度来看,实现民族解放和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斗争目标;从思想来看,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从革命性质来看,由旧式的农民战争转变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所学,联系19世纪初期亚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史实,列举即可。如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2)第一小问运动,据材料二“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这些言语是甘地的,指由他领导的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1922年3月18日”这一时空节点,可以从国际关系变化的角度来进行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受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的影响,有些国家建立共产党,例如中国和印尼,促使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开展等;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印度民族资本\n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壮大,成为反对英国殖民的强大力量等。(3)第一小问结果,据材料三“全世界180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亚非拉各国纷纷摆脱了殖民地附属国的地位,加入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行列”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三“殖民体系的瓦解使东西方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的形式和重心发生了变化,从直接的政治统治、军事控制转移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与联系”说明殖民体系崩溃,新独立国家加入现代民族国家行列,这是世界历史的进步,同时他们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联系加强;“世界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里的新主要是指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07 00:02:07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67.2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