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2022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重庆市重庆一中2022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答题栏中)1.下列成语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量体裁衣B.刻舟求剑C.蜡炬成灰D.风吹草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量体裁衣,只是布料的剪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刻舟求剑,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炬成灰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风吹草动只是在风的作用下,草的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臭氧(O3)B.冰C.氯酸钾D.海水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解答:解:A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A错;B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C错;D中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3.(2分)下列符号所表示的粒子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HB.H+C.H2D.OH﹣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16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判断,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可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解答:解:A、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不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H+表示氢离子,不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H2表示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表示氢氧根离子,不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和各粒子表示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4.(2分)下列变化需要消耗空气中氧气的是(  ) A.人和动植物的呼吸B.干冰在空气中升华 C.衣服晾干D.植物的光合作用考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人和动植物的在空气中呼吸需要吸收空气中氧气进行解答.解答:解:A、人和动植物在空气中呼吸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B、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不消耗氧气;C、衣服晾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不消耗氧气;D、植物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物质的变化,动植物的在空气中呼吸、食物在空气中腐烂、钢铁生锈都需要吸收空气中氧气,熟悉干冰升华的过程. 5.(2分)(2022•宁夏)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变化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考点:物质的微粒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大小没变,故A说法合理;B、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到人的鼻孔刺激嗅觉细胞,人闻到香味,故B说法合理;C、汽油挥发,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分子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C说法不合理;16D、食物变质,就是食物变成了不能被食用的其他物质,在这个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D说法合理.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6.(2分)(2022•海南)下列方法能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  ) A.过滤B.静置C.蒸馏D.吸附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和操作进行分析,过滤、静置沉淀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利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水.解答:解:A、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过滤后的水不能直接饮用,故选项A错误;B、静置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过滤后的水不能直接饮用,故选项B错误;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可以作为饮用水,故选项C正确;D、利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过滤后的水不能直接饮用,故选项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要充分理解每种净化水的方法的作用,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7.(2分)据最新报道,第67号元素钬(Ho)可有效地治疗肝癌,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5,该元素的质子数是(  ) A.31B.67C.98D.165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知识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的应用. 8.(2分)重庆“轻轨列车”已开通,轻轨列车与架空电线接触点的材料应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制作此材料较为合适的物质是(  ) A.金刚石B.石墨C.铁D.镁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16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答:解:A、金刚石不导电,不能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B、石墨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可以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故B符合题意;C、铁在高温下,与与氧气等发生反应,不能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D、镁在高温下被点燃能燃烧,不能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9.(2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镁原子:Mg2 B.钙离子:Ca+2 C.氧化铝AL2O3 D.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镁原子,就可表示为2Mg,故A错误;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钙离子的正确表示为Ca2+,故B错误;C、铝元素的表示符号,第二个字母应小写,故C错误;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2O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0.(2分)(2022•嘉兴)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16 A.标签受损B.不会产生氧气C.灯内酒精燃烧D.读数不正确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B、加热固体氯酸钾,正确氧气,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药品受潮,加热过程中有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不正确.解答:解:A、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A正确;B、加热固体氯酸钾,正确氧气,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不会影响产生氧气的量,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可能会灯内酒精燃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C正确;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不正确,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掌握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掌握固体加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1.(2分)(2022•珠海)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如图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16D.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过程及结论可以知道:(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可以据以上知识点来完成解答.解答:解:A、电解水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水是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水是纯净物,所以不可能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故B错误;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而选项中没有反应条件,故C错误;D、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从图中可以得出a试管相连的为负极,故产生的气体要比b试管产生的气体多,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并且,还要充分理解所涉及到的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性质等,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基本类型,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 12.(2分)为粗略测量空气中O2的含量,某学生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白磷可以用木炭代替 C.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含量偏高 D.砂子的用途是防止白磷燃烧炸裂试管底部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16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结合试验的装置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解: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故A说法不正确;B、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压强基本不变,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说法不正确;C、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含量偏低.故C说法不正确;D、砂子的用途是防止白磷燃烧炸裂试管底部.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实验成功的操作进行了系统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特别是对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 13.(2分)(2022•南京)N(NO2)3是科学家2022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的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NO2)3由三种元素组成B.N(NO2)3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152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4%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N(NO2)3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简称有机高分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N(NO2)3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N(NO2)3是不含碳的化合物,不属于有机物,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16×2)×3=152,故选项说法正确.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6.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分)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6 A.表示该分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B.表示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所生成的和的计量系数之比是2:3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可表示该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反应的过程图可知,反应由2个分子反应生成2个分子与1个分子,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反应的过程图可知,反应由2个分子反应生成2个分子与1个分子,该反应所生成的和的计量系数之比是2: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2分)(2022•黄浦区一模)将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b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16 A.B.C.D.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产量的因素分析,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生成物的质量是由反应物的质量决定的.解答:解:CaCO3与HCl反应时,块状比粉末状固体和盐酸的接触面积小,反应速率慢;所以粉末状反应比较快,斜率大;但块状碳酸钙的质量大,生成的二氧化碳多,故总体损失质量高,结合这两点,故选C.点评:在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基础上,理解函数图象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要能比较两种曲线表示的速率快慢和质量大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0分)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 ;(3)可用于气割、气焊的单质是 O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3)氧气能支持燃烧,是可用于气割、气焊的单质,其化学式为:O2.(4)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1)Al;(2)N2;(3)O2;(4)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4分)M元素的单质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16(1)图1是M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中X的值是 11 ;(2)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 A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M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是 Na+ ;(4)M元素和图2中的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Cl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M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4)图2中的D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M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中X=2+8+1=11.(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M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A中最外层电子数也为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最相似.(3)M元素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M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4)M元素为钠元素,图2中的D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1)11;(2)A;(3)Na+;(4)NaCl.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4分)近段时间,雾霾笼罩山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1)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D (填序号).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2)下列行为能产生PM2.5的是 ABCD .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B.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节日里燃放鞭炮16(3)频发的雾霾天气催热了防PM2.5专用口罩的网上销售,医生指导晨练爱好者雾霾天最好待在家里,若要外出必须戴好口罩.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应选择的口罩是 ③ (填序号).(4)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能减少PM2.5的措施是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增加;(2)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火力发电时燃烧化石燃料、燃放鞭炮都能产生PM2.5;(3)根据PM2.5的直径大小来选择;(4)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有很多,合理答案均可以.解答:解:(1)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增加;(2)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火力发电时燃烧化石燃料、燃放鞭炮都能产生PM2.5;(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所以用N95专业口罩;(4)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有很多,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以.故答案为:(1)D;(2)ABCD;(3)③;(4)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点评:此题所考查知识虽然简单但都是很重点的知识点,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与应用与生活的基本理念,是一道不错的题目. 19.(4分)吸烟有害健康,科学实验表明香烟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有300多种化合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检验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和CO,在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假设每次反应都是恰好完全反应):①澄清石灰水②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③澄清石灰水,可能看到的现象有:A.①变浑浊B.①未变浑浊C.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③变浑浊E.③未变浑浊(1)若烟雾中只含有CO2,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CO2+Ca(OH)2═CaCO3↓+H2O ,(2)若烟雾中只含有CO,则看到的现象是 BCD (填序号).(3)若烟雾中有CO2和CO,则看到的现象是 ACD (填序号).(4)以上的检验过程中,利用了CO和CO2不同的化学性质,从微观上看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二者的分子构成 不同.考点:烟的危害性及防治;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检验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和CO,①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存在CO2;①将二氧化碳吸收,干燥后,发生②中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③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存在CO,以此来解答.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解答:解:检验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和CO,(1)由①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存在CO2,发生的反应是:CO2+Ca(OH)2═CaCO3↓+H2O;16(2)若烟雾中只含有一氧化碳,则看到①不变浑浊;在灼烧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故②黑色粉末变红色;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若烟雾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则会看到①变浑浊,②中黑色粉末变红色;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CO和CO2性质不同,尤其是化学性质的不同,是因为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答案为:(1)CO2+Ca(OH)2═CaCO3↓+H2O;(2)BCD;(3)ACD;(4)二者的分子构成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中物质检验,把握物质的性质及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发生的化学反应,侧重CO和二氧化碳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0.(4分)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均为黑色固体,C为红色金属,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1)写出物质的名称:C 铜 ;E 紫色石蕊试液 .(2)变化③中A物质的作用是 吸附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根据叙述的关键,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做出判断.“A、B均为黑色固体,C为红色金属”,则B可能为氧化铜,C可能为铜,A可能为碳,生成的D可能为二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解答:解:根据题目中的突破口:“A、B均为黑色固体,C为红色金属”,则B可能为氧化铜,C可能为铜,A可能为碳,生成的D可能为二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反应②为碳酸加热分解的反应,反应③为木炭吸附,溶液的颜色消失;代入框图,推断合理.(1)写出物质的名称:C为铜;E为紫色石蕊试液.(2)变化③中A物质为炭,则其作用是吸附.(3)反应①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故答案为:(1)铜;紫色石蕊试液.(2)吸附.16(3)C+2CuO2Cu+CO2↑.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4分)21.(6分)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C (填图1字母序号).(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3)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图2(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过滤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③在此过程中,加入物质B过量的原因是 使硫酸铜完全反应 .④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 A、C (填字母序号).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根据金属的性质和用途分析;(2)根据湿法炼铜”的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根据题意可知,含Cu、Zn铜帽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液A,根据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向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通过过滤得到了硫酸锌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C,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加入稀硫酸,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16解答:解:(1)利用铜的导热性可以做成火锅;(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3)由题意可知,含Cu、Zn铜帽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液A,根据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向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通过过滤得到了硫酸锌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C,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加入稀硫酸,所以:①过程Ⅱ中为了分离固体和液体,操作的名称是过滤;②因为锌过量,所以过程Ⅲ中是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③根据实验的目的,为了是硫酸铜完全反应,而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向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④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A是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物,固体C是铜和锌的混合物.所以,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C.故答为:(1)C;(2)Fe+CuSO4=FeSO4+Cu;(3)①过滤;②Zn+H2SO4=ZnSO4+H2↑;③使硫酸铜完全反应;④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有关性质知识,完成此题,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22.(8分)制取气体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活动.(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② (填序号),确定收集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③④ (填序号).①反应物的状态②反应的条件③气体的密度④气体的溶解性(2)有下列装置:①B中用于添加液体的仪器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能用到的装置是 B (填序号).(3)小希提出用牙膏(含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①为了完成该实验并进一步测定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她选择了C装置,实验时将W克牙膏样品放入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前称得装置的总质量为M克(假设牙膏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后称得装置的总质量为N克,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M﹣N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W、M和N的代数式表示).②此实验过程中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因素有 d (填序号).a.缓慢地逐滴滴加盐酸b.滴加稀盐酸前天平指针偏左就开始称量16c.滴加稀盐酸不足量d.二氧化碳逸出时带出了水蒸气.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M﹣N;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此实验过程中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因素有:缓慢地逐滴滴加盐酸无影响,滴加稀盐酸前天平指针偏左就开始称量、滴加稀盐酸不足量,都结果偏小;二氧化碳逸出时带出了水蒸气会使结果偏大.解答:解:(1)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故答案为:①②;③④;(2)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能用不需要加热的装置,故答案为:长颈漏斗;B;(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M﹣N;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此实验过程中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因素有:缓慢地逐滴滴加盐酸无影响,滴加稀盐酸前天平指针偏左就开始称量、滴加稀盐酸不足量,都结果偏小;二氧化碳逸出时带出了水蒸气会使结果偏大;设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W•xM﹣Nx=%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M﹣N;;d;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23.(6分)(2022•陕西)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右图试剂中的过氧化钠溶液制取氧气,取该溶液17g,加入适量MnO2充分反应.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小明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的质量,其计算式为:生成氧气的质量=17g×5%××100%=17g×5%××100%.老师指出小明的计算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原因是 B 填字母序号).A.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16B.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移到氧气中(2)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氧气的质量.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标签图示型;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1)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由此可知过氧化氢中的氧原子没有全部生成氧气,有一部分存在水中,因此小明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的质量方法是错误的,故选B;(2)设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3217g×5%XX=0.4g答:制取氧气的质量为0.4g.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解题并进行计算的能力.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03:09 页数:16
价格:¥3 大小:236.72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