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测试历史科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为西周晚期的散氏盘。其内底铭文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了矢(cè)国攻打散国,周天子应散国之请派人调解,并见证矢人赔付给散氏田地、划定赔付的田地及封界,最后举行盟誓之事。这表明当时A.青铜器的功用发生改变B.盟誓活动强化了宗法制C.旧的井田制度已经瓦解D.传统规制出现重要变化【答案】D2.《晋书·裴秀传》载:“(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藏于秘府。”据历史学者研究,这种地图只有文臣或者帝王贵族们才有机会阅览。这反映出当时A.主流思想僵化阻碍科技进步B.科技应用服从国家意志C.印刷技术落后影响文化传播D.等级制度固化社会阶层【答案】B3.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源于A.印刷术的革新B.理学思想的兴起C.科举制的盛行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4.明朝后期,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资\n本出现积聚现象。推动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B.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C.普通民众富足的生活D.与少数民族的榷场贸易发达【答案】B5.如图可以用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A.是日本蓄谋已久的结果B.中国失败具有必然性C.导致中日海军力量逆转D.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答案】B6.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临时约法》该法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B.中国第一部无产阶级宪法C.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D.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答案】C7.如图为中国共产党在某-时期的宣传标语。这一时期是()☉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人☉红军是工农群众的红军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工人农民一条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抗日反蒋,坚持到底A.1924-1927年B.1927-1936年C.1937-1945年D.1946-1949年\n【答案】B8.某学生绘制了抗战时期的时间轴(部分),如下图。图中空格处应该填写的事件是A.东北抗日联军成立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辽沈战役【答案】B9.下图是现代画家吴静波在1956年创作《竞赛》,再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场景。这幅画,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社的集体生产B.土地承包经营后的丰收C.人民公社社员们的劳动D.生产大队里的分工协作【答案】A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是在A.解放战争期间B.新中国建国初期C.三大改造期间D.改革开放初期【答案】D11.根据古印度婆罗门教神话:诸神分割了原人普鲁沙的身体,用四个不同部位创造了四个不同的种姓,他的嘴巴变为婆罗门,双臂变为刹帝利,双腿变为吠舍,两脚变为首陀罗。神话的主要寓意为()\nA.证明种姓制度的合理性B.树立婆罗门教的权威C.种姓制度强调生而平等D.种姓制度的影响深远【答案】A12.亚历山大在向东方扩张的过程中,带了许多随军学者,他们沿途采集动植物标本,测量地理,研究学术,与当地人交往。亚历山大还接见过古印度学者,与他们交流学问。亚历山大的这些行为()A.形成了统一的社会风俗B.表明文明发展的趋同化C.推动了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D.有利于印度佛教的产生【答案】C13.自公元前621年后,雅典先后有梭伦宪法、克里斯提尼宪法等宪法的颁行。据亚里士多德记载,上述宪法包括了关于国家制度及国家机关的产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而且许多著名的执政官都力求把改革的成果写进宪法。雅典宪法的发展()A.为雅典的民主提供了保障B.构建起古希腊严谨的法律体系C.受到自然法理的深刻影响D.推动法律监督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A14.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民间故事,生动再现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这反映出A.阿拉伯文化兼容并包及对古代世界文化的传承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C.阿拉伯融会不同地区文明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D.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交流【答案】A15.15世纪末以前,居住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形成了古代文明国家,创造了灿烂多彩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及印加文化。这些文化的形成得益于A.亚欧文明的传人B.农业和贸易的发展C.武力扩张的进行D.封建中央集权建立【答案】B\n16.“中世纪西欧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这段材料说明()A.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B.庄园的主要劳动者是奴隶C.庄园里的居民生活水平比较高D.庄园经济造成中世纪欧洲的分裂【答案】A17.统治集团的形成是和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及庄园制的发展分不开的,他们在封建采邑的基础上,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这一现象描述的是13世纪的日本()A.进行大化改新B.形成了幕府统治C形成了君主专制统治D.天皇掌握了实权【答案】B18.如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表。引起下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0%2.40%18.30%1750年19.20%1.60%13.10%A.工业革命加速人口流动B.西方殖民国家泛滥的黑奴贸易C.美国实施种歧视政策D.西方国家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答案】D19.进入19世纪后,欧美市场对蔗糖需求的增加刺激了古巴蔗糖业的发展。蔗糖业逐渐成为古巴的经济基础,古巴也变成以糖为主的单一经济区。古巴这一经济结构形成的历史根源是()A.古巴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B.区域资源优势互补的影响C.当地人民饮食习惯的推动D.西方国家的殖民主义政策【答案】D20.15世纪后,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绘画门类在意大利发展起来,艺术家们纷纷创作自画像,\n画中人物往往脱离场景,独立呈现。著名画家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我自己。”这类作品的涌现()A.体现出人文主义的内涵B.表达了个人反叛情绪的幻灭C.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深入D.折射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答案】A21.如表是1761—1851年英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英国时间(年)人口(百万)净进口(指数)17616.15-417817.04017917.74218018665183113.2812185116.7416A.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增强B.工业革命基本完成C.城市化进程造成国内粮食短缺D.圈地运动迅速发展【答案】A22.下图(漫画)创作于1881年。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BLOODREDSEA),中间写着“痛苦的湖”(BITTERLAKE),远处的“狮身人面”、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该漫画意在表明()A.整个非洲被欧洲殖民者瓜分殆尽B.美国利用武力干涉非洲国家事务\nC.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答案】C23.1907年,英俄两国缔结的协约强行将伊朗瓜分成三部分,从而引发伊朗广大人民举行游行示威等抗议活动,议会也随即通过《基本法补充条款》等限制王权的文件。可见,伊朗立宪革命A.具有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B.践行资产阶级的共和要求C.与资产阶级改良方式相同D.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答案】A24.美国学者本特利认为,19、20世纪出现了一个非常流行的现象,许多帝国日益重视“教化工程”。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帝国声称,帝国最终会把一部分“异域”臣民转化为像帝国中心区的人那样思考、生活和接受管理。这些帝国重视“教化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为其殖民统治制造合法性B.缩小不同地区文化差异C.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势力【答案】A25.如图是某部历史著作中一个章节里的子目录。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战争促发革命“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印度尼西亚独立风云缅甸的新生西亚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以色列的诞生印支三国的浴血抗战A.第三世界现代化建设的浪潮B.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兴起C.世界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爆发D.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答案】D\n26.1988年,德国政府颁布了《疾病保险体系结构改革法》,该法案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引入竞争体制和激励体制,强调个人在医保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多种形式的医保,将互助、风险共担与自我管理相结合。这一举措A.实质上是削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B.主要是要应对经济“滞胀”局面C.反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影响深远D.体现了国家干预在医保领域加强【答案】A27.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锋。古巴导弹事件成为冷战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该事件的结果表明()A.美苏之间存在着核恐怖之下的平衡B促成美苏全部限制核试验条约签订C.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目标得到实现D.两极格局下美苏之间冷战与热战并存【答案】A28.1976年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外汇收入基本上是依靠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这些商品的实际价格还在继续下跌。这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实际上A.批判发达国家主导世界金融体系B.要求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C.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D.意图动摇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答案】B29.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移民政策上都给予所需要的外籍人士以长期居住权,使之享受准国民待遇,即所谓的“绿卡”制度。这一做法()A.滋生了“崇洋媚外”心理B.改善了工人阶级经济生活条件C.加快了高层次人才的流动D.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答案】C30.2016年,有学者指出:十年来,美、欧、日三大板块“整体下沉”,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特别是中国迅速崛起;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过去“一超多强”是“一超超强,多强多不强”,现在则朝“一超相对削弱,多强大为增强”的方向发展。这说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B.西方国家的战略优势已丧失\nC.集团化建设阻碍欧洲发展D.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答案】A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由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责《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二拜占庭文化在地中海地区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罗马文化遗产,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西亚、远东民族文化的营养,对周围地区和后世人的影响深远。众所周知,拜占庭帝国中心区域一直位于东地中海世界,这里是希腊文化兴盛的区域,也是亚历山大大帝全面推行“希腊化”的源头地区;拜占庭人始终认为自己是罗马大帝国的传承人,几乎所有的拜占庭皇帝都以光复伟大的罗马帝国旧梦为荣;在经济上拜占庭独享东西南北过境商业贸易的便利,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拜占庭文化是拜占庭人生存方式的结晶,在欧洲和地中海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答案】(1)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2)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_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相对封闭的区域性为主的发展状况被打破,首\n先是以西欧为主导的全球性殖民扩张建立起地理上的全球联系.随之,海路大通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陆路交往,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商业贸易、人口迁移、宗教文化等出现了空前"哥伦布大交换".——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材料二据统计,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164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走的黄金约875吨,白银45000吨.到16世纪末叶,世界贵金属的开采量83%归西班牙所有.西班牙人采用极其野蛮残忍的手段对付印第安人任何反抗,据西班牙人自己估计,16世纪前半期,他们在美洲杀死的印第安人约有1500万人.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从1501年开始,从非洲往美洲贩卖黑奴.贩卖黑奴的利润一般都在十倍至几十倍.贩卖黑奴的罪恶贸易最早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后来英、法、荷兰也都先后参加了这一血腥事业.这样,从16世纪开始,非洲的黑人源源不断地运到了美洲.——摘编自刘景珍、傅利华《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答案】(1)表现: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开始;商业贸易更加活跃;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海洋时代来临;人口和物种出现大迁移。(任答三点即可)(2)影响:掠夺美洲大量金、银等贵金属;屠杀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的人口迅速下降;贩卖黑奴,促进了黑奴贸易;造成非洲的人数损失;中断了美洲和非洲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促进了美洲和非洲之间的联系和人口的迁移;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任答四点即可)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与欧共体成员国建交情况表序号建交国家建交时间备注1丹麦1950年5月11日2法国1964年1月27日3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n4比利时1971年10月25日5英国1972年3月13日代办关系升级为大使级6荷兰1972年5月16日代办关系升级为大使级7联邦德国1972年10月11日8卢森堡1972年11月16日——摘编自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共体一体化进程加快。但重新出现的“德国问题”改变了共同体内部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平衡,为了消除德国主宰和称霸西欧的危险,欧共体通过深化一体化把德国纳入牢固的共同体框架内。同时东西欧国家已经不再为“铁幕”所分隔,为了防止东欧出现动乱和维护欧洲稳定,共同体必须加强地区安全和政治合作,从而摆脱美国的控制,建设“欧洲人的欧洲”,这使共同体成员国加快了经济货币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的谈判。鉴于中东欧的现状,特别是俄罗斯的现状,欧盟试图稳定中东欧的转型国家,把它们纳入“大欧洲”的框架内。无论是相对于美国和日本的技术优势来说,还是与新兴工业国家的快速发展相比,欧盟国家都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日益增强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也对欧盟国家提出了挑战。——摘编自赵伯英《欧洲一体化的动力、矛盾与前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与欧共体成员围建交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欧共体(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表现,并说明其积极作用。【答案】(1)原因:美苏冷战的威胁;欧共体成员国实力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摆脱大国控制,实现独立自主的愿望;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两大阵营内部的分化;欧共体成员国和新中国在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上具有相通性。(2)表现:吸纳更多中东欧国家;开展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谈判。\n作用:较成功地解除了德国重新统一带来的危机隐患;传播了欧洲独立自主的理念,有助于反对美国霸权主义;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剧变后的东欧局势;提高了区域集团化的水平,为世界其他区域集团的提供了借鉴;提高了欧洲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竞争力。(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02 22:37:14 页数:12
价格:¥3 大小:1.10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