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3届北京高三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突破:实用类文本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8

2/88

剩余8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所在的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的位置,在距地400公里高处的轨道运行,要从那里返回地球可是个技术活。它是如何返回的呢?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和空间站分离之后,需要经过绕地球15圈左右的飞行来调整轨道高度和姿态,轨道高度由距地400公里通过调姿、制动、减速等操作从原飞行轨道下降到距地100多公里进入返回轨道;飞行姿态由水平方向逆时针转动90°,由轨道舱在前、推进舱在后的状态变为横向飞行姿态;总飞行距离约70万公里,这一过程叫做制动离轨阶段。之后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推进舱和返回舱组合体又变成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的飞行姿态,这时就进入了飞船返回时的减速变轨阶段,飞行速度从每秒7.9公里左右开始下降,这一阶段是飞船的刹车阶段,会启动推进舱的变轨发动机点火工作,产生与飞船飞行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同时降低飞船速度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在这一轨道上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惯性滑行阶段,飞船自由下降。在距地大约100公里时,推进舱会再入大气层销毁,返回舱则调整姿态,建立飞船再入大气层的攻角姿态,底面以一定的角度正面迎向大气层。此时,返回舱不能因与大气的撞击而发生翻滚,不然返回舱会全方位与大气层摩擦生热,会危及到内部的航天员人身安全,所以这需要十分精确的控制技巧,寻找到非常恰当的再入角度并加以保持。飞船再次进入大气层,高度一般为距地80——100公里,被认为是最危险的阶段,飞船要承受气动加热,航天员要承受再入过载,而且处于地面雷达监测、天地通信时的“黑障”阶段。大约在距地10公里高度时,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监控装置启动回收着陆程序,主伞舱盖弹射掉后,拉出引导伞和减速伞。速度变慢到每秒20米左右时拉出主动降落伞和短波通信机,建立与地面的联系。速度继续变慢,抛掉防热大底,抛洒吹除推进剂燃料等,之后进入接触地面的阶段。(取材于央视直播节目《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乘组返回东风着陆场》)材料二飞船表面达到很高的温度时,气体和被烧蚀的防热材料均发生电离,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它像一个套鞘包裹着返回舱。于是,在飞行器的周围形成一层高温电离质,因为等离子体能吸收和反射电波,会使返回舱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衰减,对飞船内部造成电磁屏蔽。此时,地面与飞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便中断了,这被称为“黑障”。在这一阶段,地面也不能通过任何遥控方式对飞船进行控制,所有的操控都必须由宇航员自己完成。由于高空、高温、高速、高重力加速度和无法通信,这一阶段就是返回大气层的关键阶段,也是事故易发阶段。1971年6月30日,前苏联“联盟11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因分离时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导致密封性能受损,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露,三名宇航员死亡。事后,苏联对“联盟”系列飞船做了改动,将乘员从3人减为2人,并增加了一套生命保障设备,规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须穿上航天服。不过,这样的防护方式也未必有效。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前16分钟在德克萨斯州上空爆炸解体,共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调查报告认为,宇航员即便有时间穿上防护衣物,在飞机失压后给自己增压,也只能多活一段时间,依旧不可能生还。在距地40公里左右高度时,飞船就基本脱离“黑障区”。在距地10公里左右高空时,飞船的速度已降到每秒330米以下,相当于“音速”。此时,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拉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判定高度,自动打开伞舱盖,首先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再拉山减速伞。此时,返回舱速度大约为180米/秒,航天员将会受到很大的开伞冲击力。通过减速伞的作用,返回舱的速度下降逐渐由80米/秒左右。减速伞工作16秒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80米/秒减到40米/秒,然后再减至8——10米/秒。在返回舱下降至距地高度约1米时,着陆反推发动机启动,返回舱减速到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着陆,航天员承受的惯性力大约相当于从1——2米处跳下时的冲击力,而且飞船内部还有缓冲座椅,航天员落地时的力量还会得以缓冲,所以是很安全的。(取材于邱天人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飞船的返回轨道处于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高处。B.轨道舱在前、推进舱在后时飞船为横向飞行状态。C.飞船再入大气层之前返回舱需要调整为攻角姿态。D.速度变慢到每秒约200米时飞船适时拉出减速伞。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制动离轨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船需要绕地飞行来调整轨道高度和姿态。B.轨道高度由距地400公里下降到100多公里。C.飞行姿态由之前的水平方向逆时针转动90°。D.飞行速度由高速逐渐降到了每秒7.9公里。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联盟11”号宇宙飞船事故发生源于空气泄漏。B.防护衣物并不能绝对地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C.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飞船的速度逐渐下降。D.人体可以承受从1-2米处跳下时形成的冲击力。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黑障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船表面的高温是黑障形成的必要条件。B.飞船表面被烧蚀的防热材料会发生电离。C.高温电离质的外在形态和套鞘非常相似。D.无线电通信衰减导致地面雷达无法监测。5.2022年4月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完成科研任务后将返回地球。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你简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的步骤。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天文学的所有奇异概念中,黑洞可能是最异乎寻常的。有人甚至①___________________:“太空中最自私的怪物”。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黑洞”这个名称的第一个字是“黑”,这表明它绝不向外界发射或反射任何光线,因此,人们绝对无法看见它。②___________________,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别想再溜出来了,所以它活像一个“无底洞”。那么,要是用盏威力极大的探照灯去照亮黑洞,它不就会原形毕露了吗?这也不行,射向黑洞的光无论有多强,③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有一点反射,这个洞还是黑的。由于一般的物理定律都会在黑洞中失效,人们很容易将黑洞视为科幻小说中的东西。“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2014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图雅的样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说。卡冈图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但科学从来都不仅仅止步于想象。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上9点,“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发布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它是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梅西耶87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超大质量黑洞的直观图像。这个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神秘天体终于露出真容了,照片中质量为太阳65亿倍的黑洞是被吸积盘橙色光芒包围的暗影,看起来很像“甜甜圈”。照片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构造,例如其吸积盘的形成过程,喷流的方向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陆由俊说:“这将是目前为止最漂亮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能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步。”(改编自《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出炉》)材料二黑洞照片并不是像我们拿手机拍照那样,点下屏幕就好,人类“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是利用分布于地球各地的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这8台高精度科学仪器必须通过原子钟同步它们的天线,在同一时刻指向银河系中心,并对宇宙中的相关地点加以观察(或者更确切地说,收集它们的数据),那里的引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没有任何东西(哪怕是光)能够逃脱。2017年7月,这些仪器在多日内重复进行这项复杂操作,收集了数以千计的观察结果,从而使获得这些图像成为可能。然后,再依靠超级计算机学习算法,把数据拼到一起,重建出图像。EHT项目负责人谢泼德·多尔曼说:“我们已经做到了上一代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参与此次EHT合作项目的科研人员共200多名,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有16人。“在捕获首张黑洞图像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做出了极具国际显示度的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自豪地说。我国科学家长期关注高分辨率黑洞观测和黑洞物理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在EHT国际合作形成之前就已开展了多方面工作。在此次EHT合作中,我国科学家在早期EHT国际合作的推动、夏威夷JCMT望远镜的观测、后期的数据处理和结果理论分析等方面做出了中国贡献。此外,在EHT全球联合观测的2017年3~5月期间,上海65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作为东亚VLBI网成员共同参与了密集的毫米波VLBI协同观测,为最终的M87黑洞成像提供了总流量的限制。毫无疑问,这一次“看见”黑洞的突破性工作是全球科学界合作的典范,离不开数十年观测、技术和理论工作的坚持和积累,更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作为多年国际合作的结果,EHT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宇宙中最极端天体的新手段。公布黑洞照片这一天文盛事激发了包括中国网友在内的全球民众对于黑洞乃至天文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热情,引起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这是天文学最新研究成果与科普的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发:如何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改编自《5500万年前的黑洞,我看到了你》等文章)材料三新华社上海5月12日电   北京时间12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了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SgrA*)的照片。这是人类“看见”的第二个黑洞,也是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真实存在的首个直接视觉证据。这个超大质量黑洞距离太阳系约2.7万光年,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400万倍。这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照片,与人类看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拍摄者和拍摄时间均相同,都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2017年通过分布在地球上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的、一个等效于地球般口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所拍摄。广义相对论预言,虽然黑洞本身不发光,但因为黑洞的存在,周围时空弯曲,气体被吸引下落。气体下落至黑洞的过程中,引力能转化为光和热,因此气体被加热至数十亿摄氏度。黑洞就像沉浸在一片类似发光气体的明亮区域内,看起来就像阴影,阴影周围环绕着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如新月状的光环。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员江悟说:“尽管银河系中心黑洞比M87黑洞小了1500多倍,也轻了1500多倍,但这两种不同类型星系的黑洞看起来很相似。尤其是当我们聚焦在这些黑洞的边缘时,看起来更是神奇地相似。这告诉我们,靠近黑洞的物体完全受广义相对论支配,我们在远处所看到的不同表象,是由黑洞周围物质的差异所造成。”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路如森说:“对黑洞阴影的成像将提供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这些前所未有的观测,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银河系中心的认识,并为了解超大质量黑洞如何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提供了全新视角。”上海天文台台长、EHT合作国内协调人沈志强说:“拍摄一部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电影’,是下一代EHT的追求。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中国的亚毫米波VLBI望远镜,以期参与到对银河系中心黑洞的24小时不间断的接力观测中。”(改编自张建松、吴月辉2022年5月13日的报道)6.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对“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相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65亿倍的M87中心黑洞,其图像如同“甜甜圈”。B.首张黑洞图像是利用一个口径与地球直径相当的虚拟望远镜,历时两年,成功捕获的。C.首张黑洞图像通过对虚拟望远镜的观测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才能“冲洗”出照片。D.上海65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为首张黑洞成像做出了重要贡献。8.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卡冈图雅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如今,黑洞终于露出真容,这说明科学离不开想象力,且不止步于想象。B.即便在超级计算机的辅助下,科学家们仍然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把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冲洗”出来,可以想象数据处理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C.将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便能打开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从而获知黑洞的奥秘。D.黑洞M87和SgrA*的照片都是科学家们联合“拍摄”到的,是全球大合作的产物,作为人类天文史上无比珍贵的成果,必将为宇宙探索提供新路径。9.两张黑洞图像问世具有怎样的科学意义?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2年3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董念国教授团队,为储先生的胸腔里成功装上了一枚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这枚核桃大小、仅90克重的Corheart6“人工心”,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质量最轻、技术领先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被称为“中国心”,其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部件均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医师联合研发。董念国教授自豪地说:“经过临床上的不断验证,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整体技术已彻底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与世界‘并跑’,部分技术甚至实现了‘领跑’。”2011年,中国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研制我国第一颗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但受到综合研发能力、材料工程、精密加工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人工心脏领域的研究发展缓慢。2018年10月8日,苦等供体3个月未果的小田在协和医院接受植入手术,成为中国较早植入人工心脏的病人。2019年8月,这款国内首款植入式人工心脏获准上市,填补了国内空白,但其核心技术从日本引进,其为中日合资产品。经历10年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多种人工心脏投入临床使用,其整体费用低于国外,极大降低了救治门槛。2021年11月,我国首款自主研发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上市,质量为180克。今年进入临床试验期的Corheart6泵体重量仅90克,目前在全球是体积最小、质量最轻的。为什么要研发体积小、质量轻的?与欧美人相比,中国人的个子更小一点,心脏体积也相对较小。临床数据显示,人工心卡在“心尖”上,只有更小更轻,才能卡得更牢,占位越少,不仅对心脏压迫少,而且对胸壁损伤轻。”每一位“人工心脏”的植入者被比作“背包客”,这与它的构造不无关系。比如Corheart6由体内和体外两部分组成。体内是安装在患者病变心脏“心尖”(心室)处的血泵,体外是控制器和两组移动电源。体内体外由一根管线相连,接通电源后,体内的血泵就会像一个“小马达”一样,高速旋转,恢复维持生命必需的血液循环,患者背上装着控制器和移动电源的小包,就可以自由活动了。全球人工心脏技术经历了三代技术路线的演变、创新与发展:第一代为搏动式,也被称为容积式泵,其缺点是体积大、不易植入、机械故障率较高,早已退出市场;第二代是轴流泵,轴承附近的血液受到很高的流场剪应力作用,比较容易形成回旋“死水区”,破坏血细胞,导致血栓形成、脑中风、消化系统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第三代采用流体动力轴承或磁悬浮轴承,使得转子完全悬浮,在不与周围发生任何机械接触的情况下旋转,因此对血细胞破坏性更小,相容性更好,更加不容易形成血栓,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见,磁悬浮技术为人工心脏带来革命性变化。早期人工心的轴承是泡在血液中的,高速运转时就会对血细胞造成破坏,易出现并发症。而磁悬浮技术通过无形的磁力轴承将人工心的叶轮悬浮起来,从“幕后”带动人体适应性非常好的钛合金叶轮旋转,推动血液流动,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人工心脏的临床应用场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桥接治疗”,为患者争取数周到数年的宝贵时间等待合适供心;第二种为“永久替代”治疗,主要用于无心脏移植可能的患者,比如超过100公斤的严重超重者、有强烈排异反应者、高龄终末期心脏病人;第三种是在遇到疑难病症且找不到头绪时,可先植入“人工心”保持人体运转,给医生提供决策、思考的时间,被称为“决策治疗”。如何让人工心更加永久性地服务人类,而不必等待心脏移植?中国医师与工程师正在联手攻关,促使“中国心”日臻完善。目前磁悬浮人工心脏泵血以平流为主,未来将研究与自身心脏搏动一致、更符合人的生理特点的搏动性血流泵;继续优化产品性能,提高耐久性,减少出血与血栓等并发症;将有线充电改为无线充电,以减少皮肤及继发感染,同时提高使用便利性;继续压缩人工心体积并减少质量,让婴幼儿也能用上;医疗工作者进一步优化植入术式,让手术变得更微创。(取材于罗兰、姚旭的文章)材料二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6日晚间发布的《中国人体异种器官移植临床试验专家共识》明确,对于异种器官移植,应本着“鼓励研究、审慎发展”的态度,科学评价研究进展,清醒认知相关风险。这源于一场关于“异种器官移植从动物实验跨越到临床成功还有多远,能否有效缓解人类器官供应短缺”的大讨论。今年1月,一台史无前例的手术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完成,引起了全球医学界众多权威专家密切关注和激烈讨论。57岁终末期心脏病的患者大卫·贝内特,于1月7日接受了异种器官移植手术——把经基因改造后的猪心脏移植体内。术后几周,贝内特体内的移植心脏运转良好,未出现排异反应迹象。遗憾的是,术后约两个月,贝内特不幸死亡。这场大讨论的背后,凸显了供体严重短缺、器官移植费用高昂等全球性问题。异种移植,仿佛让人们看到解决人体器官供给短缺问题的曙光。但医学团队所谓的实验“成功”,并非意味着人类很快能实施异种移植手术。因为从动物实验跨越到临床成功,路途还非常遥远。目前,异种移植面临的重大风险主要有三个。一是免疫排斥难以完全避免。器官移植工程非常复杂,现在同种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障碍尚未完全解决,更不用说异种移植了。包括狒狒心脏移植在内的异种移植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人尝试,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因为排异反应太严重。二是跨物种移植生物安全存在重大隐患。异种移植还要面对跨物种的病毒感染风险,若盲目开展异种移植临床试验,可能会造成动物身上的未知病毒与病原微生物在人类传播的灾难性后果。目前已知猪体内带有“人→非人”动物互传的微生物有18种,其中最难消灭的是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威胁。三是社会伦理不容忽视。受体接受手术后将不同程度地受供体影响——带来表观遗传学甚至受体性情的改变。在移植医学中更需加强伦理学规范,尊重生命与人格尊严。既有医学价值,也有种种风险,怎么办?相信未来异种移植技术的进步将为器官移植供体短缺找到解决方案。现阶段,推进公民志愿器官捐献是解决供体短缺和器官移植事业改革的现实途径。(取材于周宁、李会平等的文章)10.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储先生的胸腔被植入了一枚目前全球体积最小、质量最轻的“中国心”。B.小田在协和医院被植入了一枚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人工心脏”。C.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体积越小、质量越轻,那么植入后医疗效果就越好。D.植入Corheart6的患者背上装着控制器和移动电源的小包,就有疗效。1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代、第二代人工心的轴承,泡在血液中,故高速运转时就会对血细胞造成大的破坏。B.无形的磁力轴承将人工心的叶轮悬浮起来,叶轮旋转推动血液流动,对血细胞破坏性小。C.106公斤的小田被植入了“人工心脏”,属于“桥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等待合适供心。D.未来“中国心”,将使用符合人的生理特点的搏动性血流泵,将采用无线充电,更加便利。1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贝内特于1月7日接受了经基因改造后的猪心脏这种异种器官的移植手术。B.异种移植的实验“成功”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很快能实施异种移植手术。C.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人做移植狒狒心脏到人体内的实验,但效果很不理想。D.目前最难消灭的是猪携带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威胁。1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整体技术已经赶超世界水平,且整体费用低于国外。B.未来的“中国心”越来越完善,这种“人工心脏”将永久服务于心脏病患者。C.对于异种器官直接移植到人体的临床实验,目前我国基本上持极审慎的态度。D.将来进步的异种移植技术解决了供体短缺问题,不再需要公民志愿器官捐献。14.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Corheart6“人工心”的优势,以及未来实施异种移植手术要解决的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为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上海市将数字无障碍确定为“底线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出许多有温度、有成效的实招,希望打造出跨越数字鸿沟的“上海方案”。上海市从“规范、场景、服务”三方面入手,提升老人的数字化体验。“规范”是通过相关规范导引,对政府网站、应用程序等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让网站对老人更友好、更适用。“场景”主要是通过建设“为老服务一键通”场景,如“预约就医一键成”“叫车出行一键达”“政策咨询一键知”等,以达到让老人在接受数字化服务时不再依赖手机。“服务”是通过建设“数字为老培训基地”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数字化技能培训。不仅有实打实的举措,上海还尝试创新体制机制,为跨越数字鸿沟打牢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广泛动员各方力量,让政府、企业等各施所长,形成合力。上海市今年举办的开发者大会,吸引数百家企业参与到跨越数字鸿沟的行动中。比如,音频头部企业喜马拉雅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老年群体的兴趣,有针对性地组织和推送相关内容;许多老人也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担当“主播”,成为“银发网红”。和企业相比,政府的长处在于营造环境、培育生态,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公共产品。相关部门在前端通过开放场景、引领需求,引导企业快速找准为老服务的切入点;在后端,政府通过开放数据、优化接口、建立规范,推动相关产品和服务更加适老化、更具体验感。这种叠加了政府公信力和市场活力两方面优势的生态,使得跨越数字鸿沟的行动在突出公益性的同时,也具备了自我造血能力,形成了内生驱动的良性循环。为提高老人数字化体验度、感受度和满意度,上海市根据不同老人的数字化适应能力,为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引荐”最合适的“伙伴”。其中,“随行伙伴”聚焦会使用手机的老人群体,围绕交通、医疗、金融、文娱、政务等常用领域,开展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为这些群体开发更多大屏、大字、语音操作、简洁直达的App、公众号和小程序。“智能伙伴”针对的是不会用手机的群体,除了继续打造“一键”场景,还将研发智能电视、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帮老人进入数字时代的同时,推进“银发数字经济”。“互助伙伴”是对数字化培训的升级,不仅有志愿者群体深入社区授课,更有在全市银行网点、运营商营业厅等布局数百个“微站点”,让老人在遇到数字化应用难题时,可就近找到帮手。“互助伙伴”还将推动“数字反哺”行动,鼓励子女做老人的数字化老师。(取材于张懿的相关文章)材料二OPPO持续关注“银发族的科技困境”这一议题,试图在方方面面为银发族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产品和服务体验。OPPO在国内24个城市的线下门店举办“O学堂”,包括手机摄影、智能生活指南、反诈课程等,致力于以更低的学习成本和更方便的学习渠道,帮助老年用户提升使用手机的体验感。OPPO还在银发族用机的便捷性方面,对手机操作做出优化,推出了关怀版的语音人工智能助手,只要用户开启“小布助手”,说出“开启简易模式”的语音指令,小布助手就能够自动开启系统中的大字体、大图标的简易界面,同时调大音量,减少老年群体手动操作的不便。考虑到老年群体比年轻人更难处理手机故障,OPPO还专门开发了远程诊断服务。在用户授权允许的情况下,OPPO客服人员可借助远程诊断服务,快速诊断用户手机的软硬件问题,并通过智能检测,实时反馈处理结果。这一人性化服务,让年长用户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官方的使用帮助,及时理清并解决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困惑。此外,OPPO还推出了远程守护功能,为年长用户和监护人之间架设起一道“桥梁”。在两台手机建立互信和开启远程守护功能的情况下,OPPO可以向监护人的手机展示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安全事件,并允许监护人及时处理潜在风险;为家人设置守护范围,使监护人能够查看父母的实时位置,设置安全范围和生效时间,共享电量、步数、屏幕等,可以预防老年人走失,让监护人随时了解家人的用机情况。解决银发族的科技困境,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以OPPO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发挥着自身品牌和渠道的资源优势。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是每个科技企业都应该践行的社会责任。(取材于杨琭珞的相关文章)15.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是保障“底线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B.“规范”是通过建设基地等让网站对老年人更友好、更适用。C.“场景”的目的是让老人在接受数字化服务时不再依赖手机。D.“服务”是通过为老年人提供数字化技能培训提升其体验感。16.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上海方案”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相关部门在前端开放场景、引领需求,帮助企业找准为老服务切入点。B.政府相关部门在后端开放数据、优化接口、建立规范,来推动适老化改造。C.政府与企业合作,既能突出数字产品与服务的公益性,又能激发市场活力。D.“智能伙伴”为会使用手机的老人研发智能设备,推进“银发数字经济”。17.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OPPO“O学堂”课程丰富,包括手机摄影、智能生活指南、反诈课程等。B.用户可以通过OPPO“小布助手”帮助开启“简易模式”,进入简易界面。C.远程诊断服务能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获得官方的帮助,自行解决手机故障。D.启动远程守护功能需要在年长用户手机与监护人手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1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助老跨越数字鸿沟只是为了让老人在数字生活中更好地操作手机。B.“互助伙伴”最重要的是依托现有的志愿者群体深入到社区授课。C.远程守护功能有可能带来监护人过度干涉、侵犯老人隐私的风险。D.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科技企业发挥的作用远超过政府部门。19.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提升数字化体验,全社会应该如何形成合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河南暴雨导致郑州发生严重积水、内涝。郑州市在2016年时已成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人们可能会有疑问,经过5年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何仍然防不住内涝?什么是内涝?它主要是指本地发生较强降雨,雨水在局部积蓄,达到一定深度造成一定危害的城市灾害。城市内涝之所以形成,城市化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不透水建设,使水循环受到干扰,产生的径流较大。有研究表明,在同等降雨量下,和自然的区域相比,高度城市化区域所产生的径流量可以达到5倍左右。郑州此次并非普通内涝,而是洪水跟内涝交织在一起。从视频上可以看出,郑州多条道路上已经形成快速流动的洪水,远远超出了城市蓄水、排水的极限。郑州此次积水严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超标准降雨。这是极端天气造成的内涝,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灾害。建设海绵城市当然有效,但并不能一蹴而就,并且海绵城市建设也只能应对内涝设防标准以内的降雨。郑州在试点海绵城市之时,只是在城市里选一个特定的区域(按国家要求,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对动辄就是上千平方公里的城市而言,十几平方公里面积是很小的。而且每个系统都有其极限,人们常说海绵城市是“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水体不黑臭”,但并不是说建完海绵城市,所有的内涝问题就解决了,这也是不现实的。每年夏天都是雨水多发的季节,许多地方都会遭到水淹,即便是一些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建筑也难以完全避免水患侵袭。而故宫建成以来,无论北京暴雨有多大,这座600多年的古建筑被淹次数却是屈指可数。工匠们在每一座宫殿下都修筑了代表帝王权威的须弥石座,避免木质建筑被水浸。整个故宫北高南低的地理坡度,高度相差1.22米,本身具有自留排泄的能力,但因重重院落相互阻挡,自流能力也就相对削弱。因此故宫每个院落还设有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以皇帝走的正中御道为界限,水线又因东西两边地势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坡度,雨水就会通过沟渠从东西两侧流入护城河。每年春季工人会重新淘挖渠道,避免沟渠堵塞导致排水不顺畅。另外,故宫的夯土层要做得厚实紧密,就像在地下铺设一块巨大海绵,保持良好的吸水性。而对比普通路面的水泥路,故宫地面铺设的青石砖能够很好下渗雨水,减少雨水淤积。而外部排水,故宫外部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护城河;第二道是西苑太液池,也就是现在北海、中海;第三道是外金水河、筒子河。古代匠人们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以及超前的设计思想,是否能够给我们如今城市建设一个很好的参考呢?极端天气没办法避免和预防,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灾害损失。加大应急处置力度,包括加强对灾情的预判,明确各预警等级的内涵,完善应急预案等。加强宣传和公众教育,提高民众主动躲避灾害的意识。同时,还应加大投入,提高设施标准。另外,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多做一些“留白增绿”的措施,多给水留一些空间,减缓灾害形成。重视韧性城市①建设,在遇到极端降雨时,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又能够快速恢复城市功能。(取材于庞无忌、雷晓琳的相关文章)材料二通常来说,城市中的建筑物都建有从房顶连接地下的雨水管道,雨水经过管道进入地下水道然后排入江河湖泊。瑞士则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在原有的房屋上动了一点儿“小手术”:在墙上打个小洞,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室内的储水池,然后再用小水泵将收集到的雨水送往房屋各处,各家用以冲洗厕所、擦洗地板、浇花,甚至还可用来洗涤衣物、清洗蔬菜水果等。瑞士政府还采用税收减免和补助津贴等政策鼓励民众建设这种节能型房屋,从而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节省了不少水资源。新加坡作为一个雨量充沛的热带岛国,其最高年降雨量在近30年间呈持续上升趋势,却鲜有城市内涝的情况发生。这一切要归功于设计科学、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预先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加强雨水疏导,建立大型蓄水池,并建立严格的地面建筑排水标准。日本千叶县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植物。湿地周边水生植物茂盛,坡面上做了绿化,景色清新自然。在枯水期,景观池维持整个调蓄设施中唯一的亲水区域;在丰水期,当暴雨来临时,警报提醒游人疏散,此时的游戏广场、草坪广场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暴雨过后储蓄的雨水下渗,在削减洪峰流量的同时补充地下水源。在德国汉堡,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在洪水期有很强的调度水量能力。既保证了汛期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德国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取材于《中国气象报》相关文章)[注]①韧性城市:指能够凭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城市。20.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涝是指雨量过多,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城市涝灾。B.高度城市化区域和自然区域在同等雨量下产生的径流量差异达5倍左右。C.郑州产生内涝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建设,也有超标准降雨的客观因素。D.郑州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已有段时间,但因范围过小,发挥作用缓慢有限。2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故宫常年不被水淹的原因是(     )A.地势由高到低B.自流能力强C.排水系统完备D.夯土层厚实2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士的雨水利用工程花费小、利用多、实用性强、民众参与度高。B.新加坡因疏导雨水有方,建筑排水标准严格,所以鲜有内涝发生。C.德国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既能减少雨水径流又能防止地面的沉降。D.日本德国都有大容量地下调蓄库,能保障城市水文系统良性循环。2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海绵城市不能解决内涝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只能应对设防标准以内的降雨。B.每到夏季,暴雨频发,设计感十足的现代化建筑都避免不了水患侵袭。C.古代匠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和超前设计思想使北京故宫从未被水淹过。D.文中列举的国外城市都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措施减少内涝情况的发生。24.暴雨积涝是我国很多城市的顽疾,如何有效减轻我国城市内涝?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具体措施。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对外发布,在刚刚结束的我国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科学考察中,由该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以下简称“海斗一号”)取得世界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其成功应用,表明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正式跨入万米科考应用的新阶段,填补了当前国际上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万米科考应用的空白。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李硕研究员介绍,“海斗一号”作为一款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具有独特的“三合一”多模式操控和作业模式,同时具备多种类型潜水器的本领,既能大范围自主巡航探测,又能实现实时定点精细观测,还能够通过所携带的机械手采集样品。在无缆自主(AUV)模式下,潜水器可以在海底自由穿梭,实现大范围自主巡航观测;在遥控(ROV)模式下,潜水器通过光纤微缆与母船连接,可在指定海底区域进行定点精细观测和机械手作业,可通过光纤微缆实现回传海底高清影像;在自主遥控混合(ARV)模式下,潜水器通过光纤与母船连接,既可以大范围自主巡航观测,又可以进行定点精细观测、采样作业和实时影像回传,观测与作业模式可以像“汽车换挡”一样灵活切换,更好地满足科学家们对于深渊科考的需求。在无缆自主(AUV)模式下,“海斗一号”打破了多项无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包括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10908米,海底连续作业时间超过8小时,近海底航行距离超过了14公里,填补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无缆潜水器AUV技术与装备空白。在国际上首次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进行了大范围的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并首次实现了无缆无人潜水器AUV万米坐底并连续拍摄高清视频影像。在自主遥控混合(ARV)模式下,“海斗一号”在万米海底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我国潜水器万米海底最长工作时间的纪录,并实现了万米海底定点实时高清精细观测。材料二“海斗一号”现场负责人唐元贵研究员表示,“海斗一号”在本次应用中,在马里亚纳海沟10800米以下的深渊海区成功实现多次万米下潜及科考应用,再次刷新了我国无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取得了全海深无人潜水器连续、稳定、可靠科考应用的重大突破。航次专家组认为,“海斗一号”在目标物探寻、海底地形地貌探测、实时影像直播和目标物在线识别等应用领域体现出明显优势和价值,为万米深渊科考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装备支撑。“海斗一号”获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立项支持,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牵头联合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共同攻关,旨在研制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探测与作业一体化设计和自主遥控多操控模式相结合的万米深潜装备,为我国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一种先进的全新高技术手段。自2016年7月立项以来,“海斗一号”科研团队集智攻关,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并开展了系列测试验证。“海斗一号”于2019年8月完成了南海4500米阶段性海试,于2020年5月实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首次万米成功下潜,入选了2020年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研究员表示,“海斗一号”连续万米深潜与科考应用的成功,是我国海洋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了全海深探测与作业应用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正在迈向国际领先水平,正在实现由“并跑”向“领跑”的转变。(以上两则材料取材于《科技日报》)25.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海斗一号”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斗一号”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所有凹陷区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B.“海斗一号”表明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已经跨入万米科考应用新阶段。C.“海斗一号”填补了当前国际上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万米科考应用的空白。D.“海斗一号”具有“三合一”多模式操控和万米海底灵活探测作业模式。26.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遥控模式下潜水器可以通过光纤微缆能够把海底影像清晰回传。B.在自主遥控混合模式下潜水器可以灵活切换多种观测与作业模式。C.“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打破了最大下潜深度等多项世界纪录。D.“海斗一号”在无缆自主模式下在万米海底连续工作超过了10小时。27.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海斗一号”在10800米以下的深渊海区成功实现多次万米下潜。B.“海斗一号”在目标物探寻等应用领域都体现出了明显优势和价值。C.“海斗一号”科研团队集智攻关研制出了一款半自主万米深潜装备。D.“海斗一号”2020年5月实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多次万米成功下潜。2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斗一号”这一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同时具备多种类型潜水器的本领。B.在无缆自主模式(AUV)下“海斗一号”近海底航行距离超过了14公里。C.2019年8月至今,“海斗一号”成功下潜的深度范围是4500—10908米。D.“海斗一号”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9.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海斗一号”的优势是什么,简述“海斗一号”取得的“世界性成果”有哪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进步电影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之前,上海进步电影就建立了描写现代都市生活、关注底层民生、批评社会不公、强调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些影片的主人公通常是城市平民、劳苦大众或普通知识分子,他们多挣扎于战争、阶级压迫和苦难的日常生活之中,但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心怀向往。上海进步电影涌现出许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花月》等。这些作品承袭了文学和其他门类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在美学上强调客观真实地描写生活;但其呈现的整体社会图景和人物,因为现实的原因常常是灰色的。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之气,在1949年后新中国电影创作中被一扫而空。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撰写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启了新中国电影的新征程。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表达了关于电影的新思想,即电影要务于新的国家政权和新的社会,电影要展现新的国家形象,就要反对“压迫中国人民的敌人”和“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歌颂“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这就确立了以新的国家为核心价值的新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也为新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国家叙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在毛主席电影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对传统的私营电影公司进行了国有化改造,建立了国营电影工业的系统。与此同时,在电影创作中也开始形成一种与此前上海进步电影不同的面貌。这些红色电影中的主人公通常是革命战士,这里的战士,可以是革命军队的士兵,也可以是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普通人;影片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主人公为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说最终取得胜利;故事空间也相应地从城市转向了革命战场、农村和工厂。同时,随着革命故事的内容和主题的变化,影片的叙事和影像风格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发展潮流中,中国电影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新中国美学特征的电影作品,成为了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源头。而“红色经典”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被提出则是在20世纪末。1997年,在“红色怀旧”的文化浪潮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红色经典”丛书,重印了《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重要影响的长篇小说“红色经典”一词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在狭义上指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品的革命历史小说。之后,这一概念的所指进一步扩大,通常将1942年后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经典作品都纳入其中,涵盖了小说、电影、音乐、舞台剧等艺术样式。新世纪之初,根据《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等一批“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开始出现,其中不乏市场关注较大的作品,这也引起了官方和学界对“红色经典”及其改编问题的关注和讨论。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级有关单位发出《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也是“红色经典”的概念首见于官方文件,该通知强调了改编时要注意的问题,禁止戏说“红色经典”。近年来,文艺界对“红色经典”的回顾、改编和翻拍再度迎来高潮。总的来说,“红色经典”影片在当时和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始终占有着重要位置,它们是代表中国主流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的电影。“红色经典”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等仍在不断地被界定、阐释和完善,但“红色”是它的基本属性。(取材于陈犀禾、赵彬《红色经典电影及其国家叙事》)30.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早期的进步电影塑造了城市中普通人的形象,客观真实地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在痛苦中的挣扎及对光明的追求。B.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红色经典”电影,一改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格调,彻底颠覆了旧的创作传统,从而形成了全新的风格。C.伴随着时代发展,“红色经典”电影的内容和主题发生了变化,也带来了叙事和影像风格的变化,显示出新中国电影鲜明的美学特征。D.“红色经典”电影从诞生以来,就在它所处的各个时期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中国红色电影史上始终代表中国主流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31.根据材料一,概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及特征。材料二时代主题的更迭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扩展了“新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新红色经典”在新主流框架下,立足当下,以新历史观、新审美观、新价值观,面向人民再造经典形象,完成对红色文本的影视书写。重新阐释红色文化中的深刻历史观,聚焦过去、现在、未来,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新红色经典”是对过往历史的重要注脚,影视创作需要扎根真实历史和革命故事,回到“过去”,为观众创建沉浸式体验的历史时空,以广阔的历史视野洞察时代主题,叩响历史回音。“新红色经典”还需立足“现在”,勾连起历史与现实,将革命时期的人、物、事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语境下,进行新的思考与评判,以符合历史方向与当代潮流为前提,对红色符号进行新时代的再阐释。以《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为代表的优秀文艺作品,深耕时代的历史故事,延续了传统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真实度、历史感、人民性,拓展了更广阔的时代视野,呈现了崭新的历史风貌。《大江大河》聚焦改革开放大时代下的普通人物群像,寻找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的时空焦点,建立起当代观众与革命年代的情感联结;《山海情》则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讲述宁夏西海固从一地贫瘠到全面迈向小康的艰难征程,立体生动地呈现个体人物,是对无数扶贫事业参与者的致敬;《觉醒年代》关联了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基于史实,恰当虚构,以当代视角重新演绎艰难求索的革命年代,颇受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些“新红色经典”,普遍蕴含着更深刻的时代意义,体现着时代变奏。不论是《山海情》中西海固脱贫故事的择取,还是《觉醒年代》中热血故事的编撰,都依循着革命历史与时代主题相呼应的内在逻辑。近几年“新红色经典”普遍突出了民族情感,其主流价值导向并非走向狭隘,而是在对历史客观陈述中凸显民族力量,以无名英雄群像的书写肯定人民的主体地位,在怀旧情感中激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早期红色经典着重书写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的主体地位,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如《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都普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烘托出强烈的民族情感与爱国热情。近年来,“新红色经典”正在逐渐弱化单一表达,呈现出多元的价值判断,始终基于现实主义深刻内涵,兼具崇高美学与浪漫主义想象,颂扬爱国将士、民众英勇斗争的无畏精神,唤起大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共鸣和强烈文化认同。“新红色经典”以突出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为价值导向,抛却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庸俗主义,阐述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集体主义,体现与人民群众有着更紧密联系的核心价值。《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一众影视作品皆从宏大叙事转向日常叙事,勾勒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民主体形象,再现革命先辈用热血浇筑青春、祖国建设者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的峥嵘岁月,体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身份的群体在祖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中的伟大贡献及巨大价值。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者与书写者,“新红色经典”所塑造的主体形象归位到了人民群众。“新红色经典”不是对革命题材的简单重复,也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刻板宣教,而是强调立足当下语境,重新确立信仰的力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市场中找寻时代精神的深刻意义;在过去与现在的相互映照中找寻不变的理想信念,还原革命精神的真正底色。(取材于房博然、王琳琳《重塑“新红色经典”的时代标准》)32.下列对“新红色经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取向呼应了时代主题的更迭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B.将历史与现实勾联,对“红色符号”进行新的思考阐释。C.抛弃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庸俗主义,重新确立信仰的力量。D.弱化单一表达,风格趋于丰富多样,理想信念趋向多元。33.下列对早期“红色经典”与“新红色经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红色经典”与“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都体现着时代的主流价值观。B.“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继承了早期“红色经典”影片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C.早期“红色经典”和“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均以国家和人民群众为主体。D.无论哪个时期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其共同底色都是革命的理想信念。34.请参照材料一、材料二关于“(新)红色经典”的阐释,向同学们推荐你喜欢的一部“(新)红色经典”作品(材料中出现的除外),并说明理由。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纪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园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视觉奇观。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于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年院线上映了13部纪录片,其中《厉害了,我的国》更是创下4.81亿元的纪录片票房纪录。(取材于王福来、刘悦、巩杰等的相关文章)35.下列对中国纪录片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容题材更加多元。B.播放渠道更为丰富。C.家国情怀在各时代均有体现。D.与时俱进,引领时代发展。36.下列对材料一中相关纪录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纪录片《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新中国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序幕。B.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制作手法和拍摄模式,较以往都有创新突破。C.《平衡》《俺爹俺娘》将摄像机对准普通人,记录社会现实中的百姓生活。D.《厉害了,我的国》等片在影院播放,使中国纪录片拥有了新的呈现方式。材料二纪录片“documentary”一词在英语中既可以当名词表示“纪录片”,也可以用作形容词,意思是“文献的,纪实的”。可见,纪录片与文史记录、传播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近年来,中国文史纪录片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600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它自然而然地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故宫》《故宫(国际版)》《故宫100》是这些纪录片中的佼佼者。故宫近600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这组纪录片通过数字技术手段,特别是大量使用了的电脑动画,帮助海内外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故宫》中三维电脑动画技术逼真地“重现”了历史中的原始生态、风土风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特别是将重要历史事件用先进的视觉技术呈现,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也支撑起了整部片子的叙事构架。例如开篇以3D动画对故宫做出全景呈现:浩瀚宇宙,繁星点点,视线从深邃宇宙穿越厚重的白色云层,以俯视的视角全景呈现宏伟壮大的宫殿群,表现了故宫与日月同辉、与山川共存的厚重感。《故宫100》在介绍吉祥瑞兽时,站立在屋顶上的各种瑞兽突然“活”了起来,一个个萌萌的卡通形象从天而降,落到代表中国传统美好品质的文字上:坚韧、高贵、威武、灵敏……神气活现地围成一圈,寄托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随着纪录片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纪录片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文史纪录片应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成为激发家国情怀的“国家相册”,传播中华绚烂历史文明的绝佳媒介。(取材于王宁、张德明等的相关文章)37.依据文意,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将内容补充完整,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不超过20字)38.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对数字动画技术在纪录片中作用的解说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丰富了纪录手段。B.《故宫》《故宫100》的动画设计,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创新了纪录片的表达方式。C.数字动画技术要将形式美和内容美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展现历史文化的意蕴。D.成功加入动画元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材料三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中国纪录片在选题上可以完成两个层面的设置:其一,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其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即普遍的人看待世界、认知自我的视角,它与“我们是谁?”“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等哲学色彩的人类终极命题相关。“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在这种互动结构中,中国纪录片应改变“高高在上”或“沉默寡言”的极端姿态,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开发全球化的合作项目,搭建持续有效的国际共享平台。(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39.材料三说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以提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下列与所举事例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将三个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金丝猴淘淘嫉妒父母对妹妹的爱、熊猫丫丫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给人强烈的代入感。A.题材选择B.叙事原则C.制播方式D.平台搭建40.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的新闻报道,并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析这部纪录片广受好评的原因。2019年11月9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敦煌研究院联合柬埔寨相关部门,共同出品了国内首部亚洲文明对话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该纪录片播出后,受到各方面的赞誉。“两窟”千年相望,却不相闻;命运相通,却不相知。该纪录片中,莫高窟“诚邀”同为东方文明的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和惊人艺术成就,在“两窟”相遇的文化符号中,在“两窟”相似的历史境遇中,阐发“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莫高窟洞壁上精美的壁画人物,在3D动画里翩翩起舞,舞步里有古老文明的千年余响。吴哥窟的一幕幕历史往事,由现代人扮演展现,再现了先祖追求和平的努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家航天局4月24日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号”。火星车的征名活动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组织,2020年7月4日至今年3月29日,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参与了本次活动。评委会共收到有效提名39808个,经过初审,遴选出弘毅、哪吒、赤兔、祝融等10个名称,再结合公众投票和评审委员会意见,最终确定了“祝融号”这一名称。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管。《礼记》曰:“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如“嫦娥”“墨子”等。这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了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以火神的名字命名我国第一辆火星车,正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这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征程的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领域亦属创举。火星探测的关键环节非常多,需要实现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祝融号”公布名字的这一天,也正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微博航天”发布视频回顾了中国航天的许多重大事件。从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发射升空,到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再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一幕幕画面令人心潮澎湃。古人追逐的飞天之梦,终于在时间的见证下渐成现实,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65年风云岁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铿锵前行。2021年,中国航天再度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关键实施阶段,未来“太空家园”不再只是幻想。(取材于中国青年网的相关文章)4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车命名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致,都是由航天局专家精心拟定。B.人类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等行动,将由我国的“祝融号”首先完成。C.“祝融号”对行星际探测的尝试,是在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后实现的。D.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第65个年头,我国将于今年完成空间站的建设。材料二想知道“祝融号”火星车是什么,得先从“天问一号”说起。“天问一号”是我国成功发射的首个火星探测器,由一台环绕器和一台着陆巡视器组成。它们一个负责在火星高空环绕,一个负责登陆火星地表巡视。“祝融号”火星车便是着陆巡视器的主体,换言之,它就相当于一个“巡视员”。“巡视员”是如何登陆到火星的呢?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乘坐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踏上了火星探索之旅。今年2月10日,它成功被火星捕获,顺利进入环火轨道,下一步是选定可以降落的位置,择机“泊车”。届时,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将会分离,后者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便会从着陆平台上驶下来,正式开启它的巡视工作。为了探索火星上的奥秘,这位“巡视员”做足了功课,带足了装备。地形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气象测量仪等6种荷载,让它可以探测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并将珍贵的数据和照片回传给祖国。火星表面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高达1.85米、重约240公斤的“整视员”;必须能够上山下坑、自如行走才行。好在“祝融号”火星车上下前后都长了“眼睛”,有的是导航相机,有的是避障相机,能发出各种指令规划路径。“脚”也很灵活,每个轮子都可以正负九十度转弯。掉到坑里了,前面两个轮子还能变成“手”,帮助自己从坑里爬出来。火星车采用的是太阳能动力。不过,火星距离太阳较远,因此“巡视员”身上的太阳能帆板吸收到的光能较弱,加上经常出现的风尘天气,对火星车的能量供应提出了挑战,但“祝融号”可以实现自我调节。天气好时,努力工作;通到沙尘天气时,就进入最小工作模式;遇到重度沙尘天气时,便自主断电休眠来保护自身仪器,免受恶劣天气的损坏;天气再度转好时,又会被自动唤醒。针对火星上空气稀薄又寒冷、昼夜温差大的问题,我国研发出独特的气凝胶保温与相变保温系统,足以让“避视员”抵御火星夜间的低温。(取材于《湖南日报》相关文章)42.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祝融号”火星车负责登陆到火星的表面,完成巡视的任务。B.“天问一号”进入到环火轨道之后,成功捕获到了火星信号。C.“祝融号”的装备辅助其进行地表、大气等方面的探测工作。D.“祝融号”能够与地球建立联系,传输收集到的数据和照片。43.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祝融号”能依靠导航、避障等功能在不平整的火星表面行走。B.火星距太阳远,因此太阳能并非“祝融号”最主要的能源种类。C.自我调节、模式切换能够让“祝融号”更好地应对火星的沙尘。D.“祝融号”采用特殊的保温系统,能使其抵御火星夜间的低温。材料三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揭开我国地外行星探测新篇章,到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首次拍摄火星高清影像……短短10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天问一号”实现了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多个新突破。火星是一颗承载人类最多想象的星球。对火星等行星的探测和研究,既能够拓展和延伸人类活动空间,也有助于解开地球自身的秘密,并对地外生命的寻找产生重要影响。火星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站,此次实现火星着陆以及后续的火星实地探访,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祝融号”将在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迈开脚步进行科考。世界上有10个已成功的火星着陆器或火星车,只对很小的区域进行过详细探测,目前只有“好奇号”“洞察号”和“毅力号”还在火星表面继续工作,它们的探测区域大多集中在火星南部高地,而“祝融号”将在北部平原展开探测,这将会对人类全面理解火星的演化进程做出重要补充。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彰显着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长途星际飞行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着陆火星面临巨大的风险考验,在仅有五成左右成功率的人类火星探测任务中,火星着陆是失败率最高的阶段。稀薄而不稳定的火星大气,复杂的火星表面地形,极其严重的火星尘暴,再加上十多分钟的通信延迟,“天问一号”经历了探火旅程中最为凶险的“黑色9分钟”,毫发未损过关,让人惊叹。这背后,是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保驾护航;惊心动魄的短短几分钟,凝结着航天人昼夜不息的执着攻关、卓越创新。如今,火星已在脚下,梦想又一次脚踏实地。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驱动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取材于《人民日报》相关文章)44.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在9个多月的时间内,从发射到运行,完成了多个挑战。B.“祝融号”独占火星北部地区,其探测结果对人类了解火星意义重大。C.“祝融号”顺利实施探测任务后,就共有四个探测器在火星地表工作。D.火星着陆时最容易出现问题,这一阶段的成败影响探测任务的成功率。45.光明网发表评论称:“新时代背景下,‘祝融’这一名称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祝’表达一种对于中国航天的祝愿。‘融’体现融会、协作。”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与“祝融号”相关的具体内容,阐释“祝融”这一新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当代科技领域,没有任何一项新技术比纳米机器人的出现更令世界震惊。纳米机器人研究,已成为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它是一种借助最先进的芯片和纳米技术,在原子水平上精确地建造和操纵物体的机器人。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团队在微纳生物机器人治疗肿瘤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设计了一种由顺序性磁驱动和光触发的AI(人工智能)微纳机器人,将其用于实现主动靶向的癌症治疗。这项技术,是在肿瘤患者体内植入AI微纳生物机器人,它可以自动游向肿瘤病灶部位,将肿瘤消除,随后机器人还可以被人体吸收,对健康没有任何损害。这项研究的成功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一般人看来,这可能只是一种不起眼的小突破,然而在真正的科学家眼里,却蕴含着纳米机器人的一次巨大进步。要知道,在以前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可控自主运动,一直是一个难题。纳米机器人太小了,只有人类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进入人体内很难定位;如果进入血管,一旦被血液裹挟和冲击,往往失去控制,乃至无影无踪。现在有了这个技术,纳米机器人就可以在进入人体深层组织后,仍然被人盯得清清楚楚、管得严严实实,人类可以实时控制它们给病变的细胞送药,或对癌变的细胞进行微手术。这种纳米科技,简直完全颠覆了人类的思维。试想,如果有一天你持续发烧,但医生既没有给你开药,也没有打针,而是提供了一种特别的医疗方式——往血液里植入一种微小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探测到发烧原因,游过动脉和静脉,运行到适当的系统,直接对感染部位进行治疗。是的,这是一个史诗级别的科技研究领域。在未来几年内,纳米机器人将会带来一场医学革命,并彻底改变人类的劳动和生活方式。五年前,有科学家说过这样的话:“2029年前后,人类会达到一个临界点。每过一年,人类的寿命就能延长一年,这得益于那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当时科学家发表这段言论的时候,曾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十年后,当看到纳米机器人在自己血管里巡逻,帮助修复机体损伤或病变时,你还会嘲笑他吗?材料二现在,人们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一次制造出几十万个纳米机器人,在人类无法进行操作的分子层面上对原子和细胞结构实现一系列操作。而纳米机器人运用的最重要领域是医学方面。第一步,巡查。在人体内的血管里放进500万个纳米机器人,实现全天巡逻,寻找各种疾病信号,发现病灶,便立即锁定、确认,以便按病症施放药物。这样,利用纳米机器人,就可以从多渠道直接探测疾病指标,使诊断更为精确。第二步,治疗。医生可以把细菌般大小的机器人注入血管,清理血液,修复原来的技术难以修复的小细胞,乃至清除癌变。目前,科学家研发的纳米机器人,已经可以像孙悟空一样进入人体内部,成功清除血液里的一种“超级细菌”和毒素。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完善,将来人们一定能摆脱心脏病、脑中风的威胁。第三步,提升。纳米技术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为终结所有疾病,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将其运用在人类生理机能的提升方面。如设计能携带大量氧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的机器人,这样就可以让人连续冲刺式地跑步而不感到疲惫,或者在水里能憋气数小时。此外,随着人的老化,失去活性的细胞、组织和肌肉群将不断退化,纳米机器人可以按照设定程序对这些目标进行修复、替换和调整,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只要你没碰上天灾人祸,你就可以延缓衰老甚至长命百岁。第四步,超人。让大量纳米机器人,覆盖人的大脑,构成一个电极网,进而形成新的大脑皮层,直接读取或输入大脑信号。将来,通过一个纳米机器人构成的脑机接口,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自由传输思想、下载思维,在短时间内拥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一般人类无法拥有的超能力。一夜之间,就能学会几门外语,或掌握原本需要数十年才能获得的技能,如高端医生、科学家、芯片设计师……这些,都能变得轻而易举。但是,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未来会不会诞生一种超级人类,即“人机合一”,纳米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让人类加快进化,变成超级人类。这样,在不远的将来,“原版人类在超级智人面前,就可能像臭虫面对人类一样无力和脆弱。为了避免悲剧发生,人类在发展纳米技术、发展AI、发展生命科学的同时,必须保持最大的敬畏!因为,一旦失控,人类将可能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灾难。46.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机器人的研究在原子水平上展开,借助了最先进的芯片和纳米技术。B.我国科学家研究的微纳机器人,是由顺序性磁驱动和光触发的AI机器人。C.纳米机器人研究不断颠覆人的旧有思维,成为“史诗级别”的科研领域。D.纳米机器人技术的运用,已经能够消除肿瘤,并使肿瘤最终被人体吸收。47.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这个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用于主动的靶向治疗B.解决了此前的一个难题C.在血液裹挟冲击中运动D.能实时控制纳米机器人48.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医用纳米机器人研究“四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查:大量的机器人随时巡查,发现、锁定、确认病灶主要用于病症的诊断。B.治疗:纳米机器人要清除小细胞、癌变、“超级细菌”和毒素,在血液中完成。C.提升:目标是改善、提升人类的生理机能,通过修复、替换、调整而延缓衰老。D.超人:纳米机器人覆盖人脑,形成一个新的大脑皮层,从而使大脑具有超能力。4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科学家致力于利用纳米机器人来治疗癌症。B.纳米机器人的研究在医学领域会带来一场革命。C.纳米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否定人类学习的意义。D.人类必须警惕未来“超人”对自己可能的欺凌。50.在纳米机器人研究领域,我国的研究处于哪一个阶段?已取得的成果有什么重要价值?未来的发展应该注意什么?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机组创新采用了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向核电强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华龙一号”是由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联合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研发团队先后开展了54项科研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覆盖了设计、燃料、设备、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在反应堆堆芯设计、能动和非能动安全技术、燃料技术、计算分析软件等方面,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也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华龙一号”涉及5300多家设备供货厂家,遍布全国各地,各项组件共计6万多台套设备,所有核心设备实现国产,国产率在88%以上。一大批核电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伴随“华龙一号”迅速成长。不仅如此,通过“华龙一号”示范性工程的建设,我国核电建造队伍已全面掌握了自主建造三代核电站的核心技术,并积累了建设经验,目前已形成每年8至10台套批量化三代核电主设备制造及电站建设能力。相较国外同类工程,“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成本降低了20%—30%,这让“华龙一号”成为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华龙一号”每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可发电近1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这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按目前市场情况测算,每台“华龙一号”机组全寿命期内在国内创造产值将超过2000亿人民币,并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另外,每出口一台“华龙一号”机组,将为我国相关机电产品和材料出口创汇近200亿元。(取材于颜珂、刘晓宇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是全球首个按期投产的三代核电首堆,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实现核电“走出去的重点工程。从开工建设到投入商运,历时68个月,不仅成功打破了三代核电领域“首堆必拖”的行业魔咒,也进一步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龙一号”的信心。“华龙一号”首堆如期完成建设目标,得益于我国核电行业在设计、设备、施工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华龙一号’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总设计师邢继特别介绍说。工程的攻坚课题之一,是按期完成首堆工程施工图设计。中核集团将核电的设计、应用软件集成与互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异地综合协同设计平台,多地近千名工程和设计人员,实现及时沟通,加快数据传递,减少过程反复,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设备的确定与采购是整个核电工程建设的基础。设备采购的全效推进得益于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进步,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等核心装备都已实现国产化。国产化有利于设备采购,有利于沟通和风险控制。“华龙一号”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比二代机组大多,这对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开工后,首堆建设始终按计划推进。上万名建设者常年奋战在施工现场,5300多家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为“华龙一号”的建成投运提供了重要保障。首堆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模式。施工进度管理团队建立了移动端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移动端APP,相关责任人能够实时接收作业任务,实时反馈作业进展,施工管理进入移动时代。“华龙一号”技术正走向世界,我国已经与20余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取材于何明、孙惠贤的相关文章)材料三近日,由上海电气第一机床厂制造的福清5号核电机组堆内构件通过验收,这将有效保障“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进度,为“华龙一号及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堆内构件在核反应堆所有设备里属于关键设备。“华龙一号”堆内构件有“华龙龙骨”美誉。如果把核岛中大大小小的设备比作巨龙身体里的各个器官,堆内构件就是龙躯之中的“龙骨”。10多米的高度和近200吨的重量,让堆内构件这副“龙骨”无比坚实。整个核电运行的核心和动力源泉——核燃料组件,就安装在这里面。堆内件承托起核心核燃料组件,并为各类堆芯测量装置提供精准的定位和支承。同时,堆内构件还能有效屏蔽堆芯内迸发出来的中子和γ射线对外界材料的辐照损伤,为堆芯和压力容器提供重要的保护,极大地延长了反应堆的工作寿命。“华龙一号”堆内构件还具备独特的二次支承功能:当遇到极端事故时,堆内构件能够有效防止堆芯跌落,避免反应堆出现熔融,杜绝放射性物质从压力容器中泄漏,显著降低核事故发生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华龙一号”堆内构件采用了国际最先进、最严格的标准进行设计,其结构精度要求和制造复杂性等远远超过二代改进型核电反应堆堆内构件。(取材于胡雪飞、李燕的相关文章)5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龙一号”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促进了高端设备制造业升级。B.“华龙一号”为三代核电主设备批量化制造打下了坚实基础。C.“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成本只有国外同类工程的20%—30%。D.“华龙一号”机组既能创造高产值,又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52.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华龙一号”打破“首堆必拖”魔咒的原因的一项是(     )A.设计工作协同化B.设备制造国产化C.施工技术多样化D.管理模式信息化5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三代核电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全面领先美、法、俄等核电强国。B.“华龙一号”首堆商业运行,对推动世界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核电站设备采购的全效推进,可大幅减少工程施工量,提高建设效率。D.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将我国“华龙一号”技术运用到核电项目建设中。54.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华龙一号”堆内构件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托核心核燃料组件B.能为堆芯测量装置提供精准的定位和支承C.屏蔽外界的辐照损伤D.有效防止堆芯跌落,避免反应堆出现熔融55.“华龙一号”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一张“国家名片”。根据上面三则材料,请你为国内民众或国外企业写一段推介语,向他们介绍“华龙一号”。要求拟写三个关键词,围绕关键词撰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要让制止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以一种全流程思维来检视那些已经习焉不察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全方位改变浪费的惯性,挖掘各方潜力,堵住餐饮浪费的漏洞。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饭菜在端上桌以前就没有浪费了吗?有统计显示,为了尽可能保证每一天的餐食供应量,许多餐厅在原材料上的浪费率都达到惊人的30%左右。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经营者完全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有效的客户数据库,甚至优化订餐流程,从而在备货环节尽可能减少食材的浪费。商场超市同样是节约粮食的重要一环。为了加速商品流通,很多商家都会采取“买得越多越便宜”的激励手段,并且推出相应的大包装。同样是加速商品流通,比起简单粗暴地推出同一种食品的大包装,将不同食品搭配成促销组合,是不是更有利于杜绝浪费呢?商家甚至还可以推出不同分量的组合套餐,在更多环节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个人来说,即便没有感受到粮食短缺之虞,也应该认识到,节约粮食还事关保护地球环境。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让节约粮食与美好生活并行不悖。(摘编自邵岭《除了餐桌减量,制止餐饮浪费更需要全流程思维》)材料二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粮食外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居民食品来源日趋多样化。自2013年以来,居民在其他食品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已经明显超过在粮食或谷物方面的消费量,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继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8年,其他食品人均消费量比2013年增长了5.3%,而粮食和谷物人均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4.5%和16.3%。这表明,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转变。(摘自邵海鹏《“十六连丰”后的粮食问题:口粮绝对安全遭遇食品消费结构升级》)材料三中国的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势必将占用一部分农田,如此,就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二是,我们的粮食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尚不相适应。如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数量存在缺口。由此反应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粮食安全上,“量”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优价落到实处。三是,未来中国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涨,我们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一步化解风险。或可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缓慢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使得潜在对象国有空间和时间对中国的需求增长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也可避免中国大量进口对国际粮食贸易造成干扰。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摘编自叶兴庆《中国粮食安全是长远问题而非当前问题》)材料四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由于粮食生产存在波动,粮食消费结构不停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供需平衡,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来辅以调节,这促进了粮食贸易地位的显著上升。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额、进口额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出口额相对较小。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155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自给率仅为7.87%,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为保障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粮食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根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控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需,从而影响到所有产业,甚至波及到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不同的粮食贸易政策会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水平,而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又推动了新贸易政策的革新。(摘编自《我国口粮库存处于历史最充裕时期2020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56.下列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呈逐年不断下降的趋势。B.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要在保障粮食“量”的前提下追求“质”的提升。C.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主要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瓶颈。D.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长远问题,但并非高枕无忧,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5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要有全流程思维,需要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发力。B.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已由“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好”,粮食安全已转变为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C.手有余粮,心中不慌。保障我国粮食能源安全要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既保产量,又保产能。D.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粮食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加以调节来达到供需平衡。58.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就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摘编自王一川《审美体验论〉导言》)材料二: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必须结合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创造转化为艺术品。其中,审美体验包含两个部分: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艺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态,而是像普通大众一样每天都经历着日常生活,但是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艺术体验则要求再上升到一种新的精神高度,它是人生体验的继续延伸和不断升华,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升腾起来。最终,艺术创造使艺术体验转化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艺术品。这个过程被郑板桥精妙地概括为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生体验,郑板桥在深秋之际住在江边馆驿,早晨起床看竹,太阳照进竹林的晨雾之中,如云如烟,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这个过程变园中之竹为眼中之竹,带有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照。第二个阶段是①,此时眼中之竹已转化为饱含意蕴的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抽象化、心灵化的意念,是在想象的、虚构的精神空间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存在状态,是成为艺术品之前的最后阶段。第三个阶段是②,艺术家磨墨、展纸、落笔,把艺术体验中的虚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家笔下的艺术形象,成为可见可感的艺术品,即手中之竹。郑板桥还就此总结了两个规律: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意在笔先,即艺术体验在艺术创作之前,艺术创作只是一种外化过程,最重要的是艺术体验时期所储备的艺术意蕴;趣在法外,即艺术趣味来自艺术法则之外,艺术法则只是创作方法而已,艺术家所蕴蓄的艺术感兴,才是艺术之源。(摘编自孙先旭、胡鹏林《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材料三:顾春芳:讲审美,我想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美,还要把艺术的审美体验和心思灌注于日常生活,从而获得一种“诗意的栖居”,尤其要追求人格的美。叶朗:当然。美学是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中国美学历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最突出的例子是嵇康。《世说新语》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当时人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山涛说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嵇康把弹琴和他的生命追求融为一体。据记载,他临刑东市,神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的音乐和生命合二为一,升华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我们研究中国美学,不仅要关注艺术作品,而且要关注历史上如嵇康这样的艺术家的生存风格和生命华彩,他们用自己的崇高人格和生命创造了诗意的人生境界。顾春芳:近来美学界比较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您可以就此谈谈吗?叶朗: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情趣,这也很值得研究。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红楼梦》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现代社会,人们要学会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弹琴、赏花、品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张扬“性灵”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摘编自顾春芳《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59.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审美体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恩格斯记述的海上奇妙体验,包含着他对自然壮美的欣赏和对自由的感悟。B.审美体验应该是去除了功利、实用的目的,它强调直觉、想象等审美特征。C.中西美学思想的一个相通之处是都认为审美体验与人生、艺术的本质相关。D.审美体验是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它通过社会存在转化为艺术。60.依据文意,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将内容补充完整。61.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一定要与审美体验结合。B.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只能通过灵感、直觉来建构。C.变“眼中之竹”为“胸中之竹”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D.郑板桥认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是创作的重要原则。62.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学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B.研究艺术经典,不仅要关注作品,还要关注艺术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C.中国古人注重在获得特殊审美体验的心灵空间里,寻找优雅的审美情趣。D.取得真正成就的人需要具有追求理想、情趣和不计利害得失的出世精神。63.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审美体验的含义和作用。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现分布于我国贺兰山以东地区的几大沙地,历史上生长着茂密的草被和森林,自古就是我国的牧业基地。只是近千年来,尤其近百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科尔沁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现在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沙地。据史料记载,榆林东北的古城滩为西汉时代遗址,并以水草丰美、土宜畜牧著称。靖边县北部红柳河北岸的白城子,在公元5世纪“临广泽而带清流”,而到9世纪时,已出现“飞沙为堆,高及城堞”的景象,10世纪时由于政治军事之故毁城,其已深在沙漠。鄂尔多斯的南缘还有不少汉及唐宋时期的遗址,如汉代的奢延、高望,唐代的宥州(城川)、大石砭等,现今均淹没在流沙之中。又如陕北和宁夏黄河以东的长城沿线,在明代成化、嘉靖年间(公元1474~1541年),“凡草茂之地筑之于内”,其后由于屯垦和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18世纪中叶开放农垦之后,大规模移民开垦,使植被又遭大规模破坏,尤其19世纪末,天主教会进一步圈地招民屯垦,加速了荒漠化土地的蔓延。城川、白泥井堂、宁条梁等地均是当时开垦的主要地区。目前不少城堡,如常乐堡、保宁堡等都已被流沙掩埋,明长城自神木至靖边已有84%的城墙处于流沙之中。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早在6~7世纪辽王朝建立之前,契丹的部落曾游牧于今日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科尔沁草原西部地区,“追逐水草,经营牧业”。据辽史记载,在辽王朝之前,这一区域除发达的畜牧业之外,农业也开始有所发展,当时是“地沃宜种植,水草便畜牧”。10世纪辽王朝在科尔沁草原西北部地区建立了上京临潢府,建都城于今日乌尔吉木伦河与沙力河汇合口附近巴林左旗东南面的波罗城,并在潢水(西拉木伦河)两岸建立了不少州县,如乌州、龙化州、永州、松山州、饶州、丰州和祖州,农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0世纪中叶,该地区和辽河地区已发展成为“偏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的农区。沙区考古发现的辽代铁器农具及辽金时代文化遗址(如老哈河与教来河之间的龙化、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的长宁及科左后旗大青沟一带)等,均可反映当时的农垦规模,草原开垦面积的扩大及樵采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到10世纪的金代,有些地区出现了“土脊樵绝,当令所徙之民,姑逐水草以居”的情景,土地荒漠化已有发生。13世纪之后,随着元、明王朝的建立,政治中心南移,农垦规模缩小,天然植被又得到恢复,到17世纪清初,荒漠化的土地又成为“长林丰草……讹寝戍宜……凡马骆牛羊之孽息者,岁千万计……”的优良牧场。18世纪中叶之后,由于清政府推行放价招民垦种政策,草原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再次形成了斑点状流沙与固定半固定沙丘交错分布的景观。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汉代之前,曾经是风景宜人的大草原,汉代曾在此设置三军县、临戍县及三封县。《汉书•匈奴传》记载当时“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充分说明该区今天虽为茫茫无际的大沙漠,但在历史上却是农业发达、繁荣富庶之地。(取材于胡三《翻开历史看荒漠》)材料二“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皇帝设立木兰围场,作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塞罕坝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末期,国势衰微,为了弥补国库亏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土绿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其后,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机械林场,经过实地踏察,选址于塞罕坝。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建场初期,塞罕坝气候恶劣,沙化严重,缺食少房,偏远闭塞。“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3.3摄氏度,年均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塞罕坝人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克服了一个个困难,闯过了一道道难关。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阴育苗法,在高原地区首次成功实现全光育苗。1962年、1963年两次造林失败后,1964年春天开展“马蹄坑造林大会战”,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塞罕坝高原上,一代代务林人种下一棵棵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幼苗,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最多时一年造林8万亩。最近几年,林场继续增林扩绿,把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大力实施了攻坚造林工程。在山高坡陡、立地条件极差的地块上,目前已完成攻坚造林7.5万亩。2018年硬骨头将全部啃下,成林后将大幅提高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86%的饱和值。毋庸讳言,当初兴建林场时,人们只有朴素的、初步的生态意识,种树的重要目的是伐木取材,提供木材产品。现在,务林人有了更为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种树的主要目的,是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从朴素的生态意识到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化。近年来,林场大幅压缩木材采伐量,木材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最近这五年已降至50%以下,为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森林面积在不断增加,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如果林木按一米的株距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12圈,给这个蓝色星球系上12条漂亮的“绿丝巾”。塞罕坝百万亩林海,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取材于武卫政等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材料三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生态问题,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作为《公约》缔约国,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工程治理,先后编制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出台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五期工程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等,开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试点建设,进一步强化了防沙治沙执法检查和省级政府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工作。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增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行动体系逐步形成,我国荒漠化防治步伐不断加快,并取得明显成效。自2000年以来,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保持“双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取材于张建龙《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64.材料一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淹没B.加剧C.蔓延D.掩埋65.材料一中,划线的引用史料用来说明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的一项是(     )A.追逐水草,经营牧业B.地沃宜种植,水草便畜牧C.偏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D.人民炽盛,牛马布野66.下列关于科尔沁草原沙化进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6~7世纪,科尔沁草原西部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业开始发展。B.10世纪辽代科尔沁草原西北部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一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已有发生。C.10世纪中叶,草原开垦面积扩大,加之樵采活动,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重。D.13~18世纪中叶,农垦规模缩小,天然植被得以恢复,后因过度垦种沙化景观复现。67.下列对务林人建造塞罕坝万亩林海所闯过的难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B.改变传统的遮阴育苗法,在高原地区首次成功实现全光育苗C.实施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为绿化重点的造林工程D.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68.根据材料二,下列表现塞罕坝林海景象最贴切的诗句是(     )A.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唐•杜甫)B.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奇。(唐•白居易)C.秋风城郭净,寒色树林高。(宋•张弋)D.落日苍苍烟树林,渚鸥沙鸟更浮沉。(宋•赵蕃)69.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产生塞罕坝“每年的生态效益”条件的一项是(     )A.攻坚造林工程将大幅提高林场森林覆盖率B.务林人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C.森林面积在不断增加D.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70.下列对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举措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台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B.启动风沙源治理、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工程C.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试点建设D.建立约束激励并举的制度体系和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行动体系71.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土地沙漠化的教训和治理沙漠的成功经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5月27日11时,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成功,完成了峰顶测量任务。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珠峰高程测量是一项代表我国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综合性工程。在精确测定珠峰高度的同时也将获得珠峰地区最新的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而开展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对珠峰高程的影响以及珠峰地区地壳形变监测分析;将获取珠峰山地冰川时空变化特征、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数据等,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目前,本次测量工作已经完成了坐标控制网和高程基准传递测量、峰顶“会战”测量,正在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和检核,预计九、十月份能够完成测量成果的认定和发布。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几乎用到大地测量所有的理论和方法,体现了时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获得了完整而且高质量的珠峰顶峰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等级水准、重力、气象、冰雪深度以及交会测量等大量珍贵数据。但是设备方面的负责人柏华岗却对仪器设备的表现只给了85分,他说,“不少仪器设备都是为了这次任务改造,或是新研制的。在珠峰顶峰大风严寒的环境中虽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但依然有改进的空间。”在峰顶测量过程中,觇标架设出现了意外,觇标装不好,GNSS接收器就收不到信号,雪深雷达也无法工作。测量登山队副队长普布顿珠情急之下摘掉氧气面罩,在无氧状态下重新连接,各项测量数据才得以相继获取完成。而普布顿珠也在无意间创造了在珠峰顶峰无氧工作近150分钟的纪录。(取材于北青网文章《载入史册之举如何缔造》等)材料二总有一些人让人肃然起敬,总有一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前行。他们让人敬仰的除了成绩,更是精神。1975年,曾三次挺进珠峰地区的国测一大队派出8名队员,与军测队员和登山队员一起在生命禁区奋战80多天,最终将测量觇标牢牢矗立于珠峰之巅。8848.13米这个“中国高度”,迅速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2005年,国测一大队测珠峰。虽然技术装备先进了许多,但绝壁陡崖、冰沟暗河、严重缺氧、暴风雪频发的恶劣环境,依然让队员们面临生死考验。凭着坚强不屈、勇于奉献的精神,他们完成了珠峰登顶测量。8844.43米的珠峰新高度向世界公布。这是一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队伍。在平均海拔高度5000米的青藏高原西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东海之滨、在南海暗礁,在抗灾重建、城市规划、国土资源、水利、电力、交通、国防等领域,到处可见其队员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高精度的测绘产品和有力的测绘保障。这是一支锐意创新、勤于钻研的队伍。1984年,他们把测绘推进到2万公里之外的南极,制作了中国第一张南极地形图;2004年,他们在南极成功建立重力测量基准,为我国南极科考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忠诚奉献是这个队伍的魂,海拔6000米永远是氧气不足的,新疆的戈壁滩永远是风沙大的。改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人的精神和作风。”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取材于操秀英《用生命丈量壮美山河》)材料三巍巍珠峰,亘古耸立。作为观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珠峰始终在运动,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测高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能。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地球之巅,也同时抵达了一种精神的高度。攻坚不畏难,山高人为峰。登顶珠峰展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给中华儿女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攀登珠峰,充满危险与艰辛,往往是在面对诸多“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奇迹。历久弥新的攀登精神,永远是我们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力量,是祖国至上的爱国情怀。60年前,面对“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人肯定上不去珠峰”等质疑,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硬是不信邪,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为国攀登”,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有能力登顶珠峰。这种力量,是攻坚克难的奋斗意志。登顶珠峰,一路险象环生,靠的是那么一种不向高山低头、不为困难折服的精气神。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这种力量,是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登顶珠峰,也是团队合作的胜利。为了这次珠峰重测,接应人员、修路人员、保障人员默默奉献,确保冲顶人员安全顺利抵达峰顶。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新的征程向着未来延伸,新时代中国在阔步前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攀登者,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脚步。(取材于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科学的探索,精神的高度》)72.根据材料一,下列工作不属于珠峰高程测量工程的一项是(     )A.珠峰生态环境保护B.高程基准传递测量C.峰顶冰雪深度测量D.测量成果认定发布7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求尼泊尔2015大地震对珠峰高程的影响是本次测量的目的之一。B.2020珠峰高程测量工程展示了当今世界测绘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C.新研制、新改造的测量仪器在峰顶测量工作的表现有些差强人意。D.在珠峰顶上架设觇标是高程测量工作中最关键最艰难的一项工作。7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事迹不能支持国测一大队坚韧不拔的一项是(     )A.普布顿珠在珠峰创造了无氧工作近150分钟的新纪录。B.柏华岗对顺利完成测量任务的仪器设备只评85分。C.1975年派出的八名队员在生命禁区奋斗80多天。D.在全国各地各个领域到处都有他们奔波忙碌的身影。75.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关于2020年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珠峰地区最新的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模型。B.彰显测量队员们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C.验证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技术的发展。D.鼓舞中华儿女一往无前、勇攀高峰、为国争光。76.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地谈谈你对“攀登精神”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区块链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究竟是一种什么技术?从理论上讲,区块链是一套基于计算科学、密码学、互联网等多学科领域理论组合而成的、激励约束机制下的信息治理框架。通俗地说,区块链并不是一款具体的产品,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技术方案,也就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公共账本,由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因为这个“公共账本”使用了一串由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其中包含了过去一段时间内所有交易信息,用于验证所记录信息的有效性并产生下一个区块,因此被称为“区块链”。它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区块链的核心功能,一是机器信任,二是价值传递,三是智能合约,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搭建信任机制。它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完备可追溯和去信用化三大特点,更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其创造无条件信任体系奠定了基础。(摘编自马知行《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材料二当前,我国区块链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初步形成,上游产业布局基本具备,下游产业布局迅速扩展,融合上下游产业的行业服务性产业的布局也在逐步加快。先看区块链上游产业,这属于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的底层技术产业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基础平台。在底层平台中,联盟链高度契合了产业间、企业间以及不同部门间的合作需求,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运作效率,更容易在现实场景中落地,因此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现阶段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区块链技术。二是区块链硬件设备。这主要是指为用户提供算力和网络带宽的区块链路由器等,我国的区块链硬件设备在全球市场亦表现不俗。再看区块链下游产业,我国“区块链+”已经在金融、商品溯源、慈善公益等多个领域展开了产业布局。比如,“区决链+金融”在供应链金融体系、国际结算领域以及征信领域都有较好实践。又如,“区块链+慈善公益”可以发挥溯源机制,有效增强公益事业信息的透明度,同时能够提高公益资源的运作效率。还要看到,在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中,以安全服务类公司、社群媒体、投融资机构为代表的行业服务性产业,对于加快区块链上下游产业发展和融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林木西、张紫薇《推动完善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材料三区块链技术是这两年大热的概念,然而区块链技术火热的背后,借区块链之名的招摇撞骗大有抬头之势。有关专家指出,涉及区块链领域的监管要与时俱进。区块链传播比较广的概念表述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中涉及的每一种技术性表述都比较复杂,很多人难以理解。技术进步应该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现在区块链的概念比较复杂,坦率地说,这既不利于区块链知识普及,也不利于区块链产业化发展。如果相关知识不普及,骗子就可能利用区块链概念大做文章,普通公众也很难防范。所以,简化概念、通俗普及知识是防范区块链诈骗的先手棋。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8年8月,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在此基础上,应针对这类诈骗行为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理,以保护投资者权益,避免区块链被“污染”。虽然打击涉区块链诈骗在法律上有待完善,但其中涉及传销、诈骗、发行“空气币”等行为明显违反《广告法》《刑法》,涉及罪名包括但不限于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既然能够初步定性,关键就是要形成监管合力,进行精准治理。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首次在制度层面进行了规范。最近涉及区块链诈骗再度抬头,说明一般性制度震慑力还不够,有必要抓紧完善相关法律,以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涉及区块链的相关行为进行界定,为依法打击涉区块链诈骗提供法律依据。(摘编自《借“区块链”之名诈骗该如何治理》)77.下列对于“区块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块链是在计算科学、密码学等多学科领域理论基础上组合成的信息治理框架。B.区块链是一种公共记账的技术方案,它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的特点。C.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D.区块链的核心功能就是搭建信任机制,它的特点保证它能创造无条件信任体系。7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块链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区块链基础平台和区块链硬件设备两个方面,目前其产业布局已经基本具备。B.区块链技术中的联盟链能满足多种需求,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因而被业界普遍认为最具应用前景。C.不容忽视的是,在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中,某些行业服务性产业有助于加快区块链上下游产业发展和融合。D.近两年区块链技术非常火热,与此同时,假“区块链”之名行骗也很严重,以致监管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79.如何打击涉及区块链领域的诈骗?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我国智能化技术应用“崭露头角”,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应用广泛。鉴于新药和疫苗研发期间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科学超算等工作的需要,百度、腾讯等企业相继开放了公司内部的亿级计算资源,帮助疾控中心和科研单位将疫情的数据检测时间以几何倍数缩短。针对流动场景中因戴口罩而造成人脸识别困难这一问题,以旷视科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公司建立了“公共场所应急医疗寻人系统”,通过多模态算法识别体态特征,形成全域感知、可管可控的精准定位。服务型机器人在防控疫情斗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一些企业开发的医疗智能机器人可代替医护人员在污染区和隔离区作业,完成部分高风险任务,并节省大量防护服、口罩等重要物资。语音服务机器人还可以很好地代替人工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大幅减轻相关人员工作强度,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状况,避免交叉感染风险。在此次疫情防控战中,无人配送“初试身手”。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的无人车承载餐食或物资,可自动前往隔离区房间进行配送。这种免接触配送方式,能够阻断“人传人”的病毒传染链条,降低隔离区内部病毒传播几率。区块链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完备可追溯等技术优势也在疫情防控中有所展现。相关机构推出了基于联盟链技术的疫情捐款平台,这一平台具有防篡改可追溯的特征,可有效解决传统公益活动中的暗箱操作问题,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此外,区块链还在疫情缓解后的复工复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复工复产平台,将防控指挥部门、政府监管部门等相关方作为节点上链,企业备案、业务审核、卫生监管等均可在链上完成,各节点可随时同步查询,确保公开公正,从而实现防疫下的精细化复工治理。(取材于渠慎宁、杨丹的相关文章)材料二随着标准化医疗数据的完善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5G+智慧医疗”、AI医生、医疗智能机器人等多元化的医疗场景从理论落地现实,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医疗需求。AI医生在通过硬件设备获取大量多维度医疗数据基础上,为病人“把脉”,并通过自身算法和机器学习对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用“人话”提供诊断结果。目前,国内的三甲医院大部分都在尝试通过Al+辅诊,对肺结节、乳腺癌等多个疾病进行诊断。AI医生还可应用于生活领域,既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缓解了当前医院和医生资源短缺的状况。相对传统的医疗场景,机器学习在医学影像诊断方面表现强势。在一项最新科研成果中,人工智能在识别医学影像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学习病历文本数据中的诊断逻辑,逐步具备了一定的病情分析推理能力,能更进一步读懂、分析复杂的病例。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发的沃森机器人可在17秒内阅读3469本医学专著、248000篇论文、69种治疗方案、61540次试验数据、106000份临床报告。通过海量读取医学知识,沃森机器人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肿瘤专家。近些年来,沃森机器人为诊治肺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提供了服务。目前,中国已经有200多家医疗机构引进了沃森机器人。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诸多领域,有效地辅助了医院医生识别图像、获取和分析医疗数据,提供诊疗服务等等。展望未来,医疗与人工智能结合方式将覆盖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取材于《光明日报》相关文章)材料三图像识别是AI技术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利用AI技术这一长处,辅助医生诊断,让医生“看”得更清楚、判断更准确。AI技术是否能对所有病症做出独立的诊断?美国眼科教授布莱斯勒正在做的项目,是使用AI技术诊断糖尿病人的眼底病变。由于这种疾病十分常见,数据积累丰富,再加上对于病变的判定相对简单,目前这个技术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然而,触及到更难的领域,例如肿瘤,图像模式十分复杂,很难用一种或者几种机械的模式概括,机器往往就会卡住。而有的病变本身十分罕见,机器根本无法形成值得信赖的数据库。再说,就算数据够多、计算能力够强,AI技术能够取代人类判断吗?医学专家帕里克说:“现有的大部分算法,包括诊断和预测等,都不是在传统的医学范式下研究出来的,不能直接体现医学所需要的指标,即使一些已经投入应用了,但可靠度、可应用程度等,都需要进一步验证。”他认为,当下许多医疗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都以计算能力、反应速度、概率分布曲线等作为指标。可是,这些研究对病人的治疗效果有多大增益?速度提高了,误诊率、返诊率以及病程等问题是否也会随之解决?这些才是医学关心的指标,也是监管机构能否给某个技术放行的依据。帕里克还认为,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人工智能本身的能力,而在于人工智能和现有的医学条件结合能够发挥多大的功效。医生多年所见、所识、所领悟的并不能完全被翻译成数据,变成机器学习的资料;而人工智能亦有更精准的观察、更快的速度和永不疲倦的眼。谈论“医生+算法”的效果,远比谈论如何替代、或者谁比谁好要更有意义。未来的医疗场景,一定不是病人进行全身扫描之后得到“智能”的诊疗,而是可复制、可量产的机器,为医生提供足够有价值的参考,节省更多人力物力,让诊疗变得更普及、更平民、更快捷。(取材于李子的相关文章)80.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百度、腾讯等企业的亿级计算资源,可以极大地提升疫情的数据检测效率。B.“公共场所应急医疗寻人系统”能快速识别流动场景中戴口罩的危险人物。C.国内一些企业开发医疗智能机器人,主要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D.医院使用无人配送方式配送餐食或物资,最终阻断隔离区内部的病毒传播。81.下列对“区块链技术优势”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智能化技术,其多方面的技术优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崭露头角。B.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疫情捐款平台和复工复产平台都体现了其公开透明的优势。C.传统公益平台不具备防篡改可追溯的技术优势,因而未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接受。D.复工复产平台将相关防控管理部门作为节点上链,这有利于实现精细化复工治理。8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标准化医疗数据的完善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多元化的医疗场景成为现实。B.AI医生通过硬件设备了解病情,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最终提供诊断结果。C.沃森机器人通过读取海量医学知识,迅速成为肿瘤专家,可辅助诊治多种癌症。D.AI技术为医院医生进行诊疗提供了诸多帮助,目前已覆盖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8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糖尿病人眼底病变这种疾病十分常见,机器可以形成相对值得信赖的数据库。B.虽然AI数据够多、计算能力够强,但是诊断和预测的可应用程度仍不容乐观。C.诊疗中,医生的见识和领悟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人工智能的精准、快速。D.未来,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更多人能获得比现在更为快捷、平民的诊疗。8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某医学院实验室开发了一套结合影像和人工智能的心脏造影方案,构建出全息3D的心脏模型,重建每一束心肌纤维,模拟心脏动态,精确地找出病灶,让手术“指哪打哪”。然而,实际应用的前景并不乐观。你认为美国这一实验室开发的心脏造影方案有哪些优势?可能存在哪些不足?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加以解说。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IBM刚刚宣布的重大消息:“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量子计算机原型机,量子计算机商业化正在加速!”正如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在作品《三体》中抛出的概念,科技永远是呈现爆炸式变革的,以前看起来遥不可及的量子计算机,一下子就逼近了人类的身边。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用来存储资料的对象是量子位元,量子计算的原理则是基于量子的叠加态与纠缠特性。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能同时尝试所有可能的解,大幅缩短提取用户所需信息的时间,以远超电子计算机的速度进行复杂的计算。按照传统算法,当用户需要提取某一个词组信息或者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时,计算机要先把所有可能性列举出来并验证一遍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而量子计算机能够直接计算并提取出相应信息。这种计算称为量子并行计算,也是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优越性。量子计算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做到真正的并行计算与存储。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假如一台电子计算机一次能计算10个比特位,即十位二进制,而量子计算机能一次计算2的十次方个这样的数!想象一下,你被要求5分钟内在国会图书馆某一本书的某一页上找一个字母“X”,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有5000万册书。但是如果你处于5000万个平行现实中,每个现实都可以查看不同的书籍,你肯定能在其中某个现实中找到这“X”。在这个假设中,普通计算机就是像疯子一样的那个你,需要5分钟内找遍尽可能多的书。而量子计算机却能将你复制出5000万个,每个只需翻找一本书即可。此次IBM的成果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在量子计算实现了“不可能”的里程碑: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一步就能进行2的50次方运算,等于1125899906842000,即一千万亿次计算。一台台式机电脑大小的量子计算机,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将达到今天最先进的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取材于《量子计算机,到底有多神奇》等文章)材料二在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之际,信息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传统计算机界,“摩尔定律”一直是金科玉律,即计算机芯片的晶体管密度每18个月翻一番,算力增强一倍,这是一种指数增长的规律。但如果在技术上遵循摩尔定律,那么硅片上的集成电路最终将会缩小到一点,那些独立的元件不会比几个原子更大,这就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因为在原子级别支配着电路的行为和性质的物理规律是量子力学,而不是经典物理定律,这引起人们判断:如果摩尔定律终结,在后摩尔时代,提高运算速度的途径显然就只剩量子计算机一途了。1982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了利用量子效应进行计算的新奇想法,“自然是量子的,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模拟它,我们就需要一台量子计算机”。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就在这方面花大力气研究,在硬件、软件、材料各个方面投入巨大。就在2016年,IBM推出了5量子位的计算机,而也就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IBM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其官方博客宣布了20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的问世,并构建了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理样机。50量子位意味着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谷歌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投入也已经持续了13年的时间。2019年10月,其研究团队发表论文,表示研制出了一个由54个量子比特组成的处理器“Sycamore”。在执行一项随机数字采样的任务过程中,量子处理器在约200秒的时间内从量子电路中采集了100万个样本,而一台当代最尖端的超级计算机需要约1万年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取材于《量子计算机技术获突破人工智能也将水涨船高》等文章)材料三量子计算技术是一种颠覆性技术。未来量子计算机会像经典计算机一样形成庞大的技术产业链,带动包括材料、信息、技术、能源等一大批产业的飞跃式发展。在量子计算机面前,种种复杂的科学计算,都只是小菜一碟。譬如,现在的天气预报大多是基于探测数据的推测,很难保证准确。但量子计算机可以一次分析所有数据,向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模型,精准地显示恶劣天气会在何时何地出现。我们可以提前预测飓风等极端天气,从而预留足够的时间拯救生命。再举个例子:要破解现在常用的一个RSA密码系统,用当前最大、最好超级计算机需要花60万年,但用一个有相当储存功能的量子计算机,则只需花上不到3个小时!量子计算机的突飞猛进,来得正是时候:5G已经成熟并接近运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而基因科学也来到了临门一脚的关口。如此这般,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及基因科学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可能会做出连大自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一个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时代,将比我们曾经最激进的想象,来得还要快得多。因为两者将出现正向回馈。因为,人工智能需要超级计算、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和超速联接的支撑,才能实现。现在,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将不断迭代出更高级的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的斜率将一下子陡峭起来。有了磅礴的算力和人工智能,再加上基因科学,人类就可能对人类体内的“生命软件”重新编程,即重组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乃至产生全新的人类。今后,依靠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我们将能重塑体内一切组织和器官的活性,并能够开发出药物,直接锁定一种疾病背后的代谢流程,而不必再采取试探性的治疗手法。我们还可以为病人添加那个缺少的基因,删除不好的基因。靶向药扫荡癌细胞,DNA编程逆转衰老,干细胞被改写,上帝的密码防线逐渐崩溃。虽然专家们都说,通用量子计算的实现可能至少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正应了那句话:“所有人都在等待,所有等待都值得。”(取材于《量子计算机为何优秀》等文章)85.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量子计算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遵循量子力学规律B.存储资料的对象是量子位元C.基于量子的叠加态与纠缠特性D.严格运用十位二进制进行计算86.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IBM公司研制出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已正式进入商业运用。B.量子计算机会优越性之一是同步提取相关信息与直接运算。C.量子计算机执行任务相当于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同时运算。D.未来台式电脑大小的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堪比天河一号。87.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量子计算机的研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理查德·费曼终结了摩尔定律,提出了用量子效应进行计算的方法。B.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的进步是芯片晶体管密度指数增长的自然结果。C.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理样机的研制是该领域重大标志性事件。D.谷歌研究团队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远超IBM公司。88.依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将带动大批相关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B.量子计算机应用于天气预报,将大大提升探测数据的正确率。C.量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呈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D.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的结合,将推动基因治疗的广泛应用。89.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中国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获得了600项左右的量子计算机相关专利,在所有国家中最多。对于中国正加强量子计算机领域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意义,你有什么认识?请结合以上三个材料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东临中国四川,西连克什米尔高原,北靠昆仑山—唐古拉山脉,南部横亘着喜马拉雅山脉,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恒河等河流的发源地。距今1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从赤道以南俯冲过来与欧亚大陆相撞,引起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迅速隆起,使中国西南边界与印度板块形成巨大的海拔落差,在两千余里的中印边界上形成一道印度无法越过遑论大规模北上的巨大屏障。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华夏腹地进入山地环抱,形成了西面依山、东南傍水的地缘优势。青藏高原北缓南陡的地形,使西藏地区自古就与中国中原政权发生天然联系,这使西藏天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北缓南陡及海拔自西向东缓慢下落的地形,将西藏北与蒙古、青海、新疆,东与云南、贵州、四川等紧密连为一体,因此西藏动荡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部入侵西藏,清朝遂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和五十九年(1720年)两次发兵进藏平叛。“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问题就是全局问题。青藏高原对于中国的影响也是辐射性的。从青藏高原之巅俯瞰,丝绸之路从亚洲由东西伸向欧洲。至其中腰,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地段由东向西逶迤于青藏高原之南,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地段由东向西逶迤于青藏高原之北,屹立其中的青藏高原则像护卫两条丝路的冲天石堡。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3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此,绵延数千年的海上、路上两条丝绸之路将再次焕发青春。材料二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以上,有“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地域辽阔,山川瑰丽,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富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千百年以来,以藏族为主体的高原各民族人民在开发高原,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缔造祖国历史的过程中,谱写了光辉的诗篇,创立了不朽的功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家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青藏高原的开发建设充满勃勃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是我国经济实力薄弱的地区之一。加之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环境价值缺乏深远认识,在发展经济、扩大生产的过程中,人类行为对高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高原环境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水源枯竭、湖塘干涸、植被退化、草地沙化,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灾害加剧,后果堪忧。有关资料表明,由于过度放牧和牲畜超载,西藏自治区已有三分之一的草地退化,其中重度退化占50%左右,约有10%的草地明显沙化。青海省草地退化和沙化的面积达到733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19%,其中约20%为重度退化的草地。草地的沙漠化加剧了高原气候的干旱和风沙侵蚀;森林的乱砍滥伐,使江河源头的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加之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华母亲河已成为季节性河流。由于长江中上游林地资源破坏严重,中华民族的生命大动脉——长江正面临着沦为第二条黄河的危险。目前长江带入东海的泥沙量每年5亿吨,是黄河输沙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世界三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的泥沙总量。高原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我国未来发展构成了较严重的威胁。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把高原的环境问题置于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研究。材料三有消息称,中国正考虑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区变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公园,以保护“最后一片净土”。这是与该项目相关的科学家们透露的信息。这片被称为“第三极国家公园”的区域主要涵盖西藏和青海,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它将取代东北格陵兰岛国家公园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今夏,中国政府将对青藏高原开展最大规模科考,除了中国科学家,还有来自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科学家。按照正为此做准备的研究人员的说法,帮助划定这个新国家公园的边界将是这次考察的重要使命之一。但该项目的可行性也受到质疑。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刘景时教授说,美国花数十年才摸索出如何管理世界上首个国家公园,而中国的这个国家公园将是前者的250倍,且自然地貌复杂得多,建成后可能难以管理。与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不同,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乡镇和游牧部落。建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环境,但这将限制很多经济活动,还要搬迁一些居民。研究人员认为,是否设立公园或许已超出科学范畴。此外,青藏高原富含自然资源,设立国家公园或将意味着大多数甚至所有采矿活动都将结束。但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领导人敦促保护青藏高原并视之为势在必行的环境和生态保护要务。为保护国内用水供给,中国已在青海设立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参与“第三极环境计划”的研究人员表示,将青藏高原设为国家公园有助于缓解周边国家对水供给的担忧,还有助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经济活动正危及该地区脆弱的环境,某些地区的采矿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政府已决定将西藏的自然资源留存为战略储备”,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王世平说,“子孙后代将感谢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90.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描述青藏高原地理特征的一项是A.是诸多河流的发源地B.海拔高于印度板块C.西面依山,东面傍水D.北缓南陡,西高东低9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用于说明青藏高原作用的一项是A.天然屏障B.怀抱C.冲天石堡D.青春9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青藏高原环境恶化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身生态环境不稳定B.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有局限C.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D.江河源头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93.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第三极国家公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是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B.由多国政府联合开发C.尚未最后划定边界D.意在保护生态环境94.建立“第三极国家公园”的可行性受到质疑,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质疑理由的一项是A.管理面临挑战B.经济活动受限制C.影响原住民生活D.超出科学研究的能力95.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青藏高原对我国的重要意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每当大的灾难降临时,文学都会被大众记起,它所扮演的角色也分外值得人细品。一类是视文学为预言,从过往的小说中寻找佐证。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美国作家迪恩·孔茨写于1981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眼》中就虚构了一种会在2020年蔓延的名为“武汉400”的病毒。一类则是视文学为镜子,从历史作品中窥见当下,洞察人性,反映现实。如加缪描写1940年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鼠疫》。而科幻文学作为涵盖两者的特殊文学种类,便被放到聚光灯下进行检视。如某小说中科学狂人培养低毒性病毒,任其在人类中传播,以这种极端方法持续化解危险的临界状态。这也是在科幻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思想实验,借此探讨一系列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问题。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正是借由讲故事,我们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这种实验来“摊薄”未来的风险。对于这次疫情,孩子们最需要借助阅读科幻小说来获得的理解是,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物种与环境,才能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常说人类是万物灵长,但当人类活动过度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乃至于整个星球的生态平衡时,这个庞大的系统必然会通过种种方式来寻求再平衡,而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与其他物种都应该是平等的。今天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在可见的未来,倘若人类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灾难将会以更极端更频繁的形式再度降临。而对孩子来说,如果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的方式,在心智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取材于陈楸帆的文章)材料二人类是一个技术性的物种。我们借助技术,生活在一个和自然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中。因此,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幻觉,似乎世界就是按照人的意志被塑造的。然而这显然不是事实。人类虽然已经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但相对于自然界来说,仍旧渺小得微不足道。人类早已把飞船送上了太空,然而就连最近的月球,载人登陆的记录也只是停留在半个世纪前。飞得最远的飞行器“旅行者1号”,飞了整整35年,才在2012年抵达太阳系的边缘位置,而且即将在2025年耗尽全部电力,彻底和人类失去联系。银河的尺度是10万光年,人类最远的尝试,只是在它的边缘角落里徘徊。就连地球,我们所知也甚少。深入地下的最高纪录,是苏联留下的科拉超深钻孔,达到地下12公里多,和地球6300多公里的半径相比,完全不值一提。所以,尽管人类建造起高楼大厦,制造出飞机汽车,能够控制局部环境,对于自然来说,仍旧只是微不足道、能力有限的一种生物而已。在这种认识下,对灾难的想象就成了人类生存试验的提前功课。小行星撞击地球,全球火山爆发,气候变化……各种各样的灾难都会考验人类的生存能力。这种灾难,也许永远不会来,也许很快就会发生。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太大的局限,小行星从地球附近经过,未必能够得到及时的预警,地球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那更是无法预期的事,因为除了偶然性的局部地震之外,全球性地质变动远在人类的经验之外。灾难能够带来警示,带来反思。它让我们学会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了解那些虚构的灾难,可以帮助孩子塑造世界观,意识到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温和的环境之中,但稍稍放开眼界,就会发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其实很脆弱,从而减少因为人类的技术优势而滋长的自大。这也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许多描述灾害的小说或者电影,多少都带有科学的元素,不敢说这就能够让人立志走上科学道路,但至少可以埋下许多种子,这和科幻小说的普遍意义是一致的。孩子们在成长,对灾难的思考无疑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取材于江波的文章)材料三时下这场疫情,让我们真正认识了一件事:一种结构简单的非细胞微生物,居然可以在技术文明快速发展的人类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人类社会如何从这场灾难中学习到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却是一个持久的课题。如果从少年儿童成长的角度来说,有一项需要立即深入开展的,恐怕就是灾难教育。灾难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它能让少年儿童对人类社会曾经深陷和可能面临的各种灾难有客观的认识。如此,才能在灾难真正袭来时冷静客观地面对。当然,灾难教育的价值远不止如此。海德格尔曾说:向死而生。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死”的必然在场能够催生出自我的存在感,进而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实现精神的觉醒与迸发。这个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灾难教育的本质,或许有所裨益:灾难教育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教育。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直面灾难时,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健康的重要;才知道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多欠缺;也只有在这时,人性的矛盾和光辉才能抛开各种伪饰,得以真实呈现。灾难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对灾难的“预演”,去培养少年儿童的危机意识和认识世界的探索精神,并学会在灾难面前葆有人性的光辉。灾难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是多样的,其中一个可选项就是科幻阅读。科幻作品致力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的“假想式预演”,因而人类可能面临什么样的灾难,就成为科幻小说的一大创作主题。少年儿童阅读灾难题材科幻作品,其实就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灾难教育。但有一点不得不说明,这类作品中会出现各种沉重甚至阴暗的情节与氛围的描写。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烘托主题的必要手法;从灾难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灾难的“真实”呈现。对那些出于情节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必要的描写,哪怕有些阴暗,我们也不需要视为洪水猛兽。我们要明白,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他们的视野,可能跟我们所认为的大相径庭;更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足够的理解、辨识和接受能力。换个角度说,如果连一些沉重、阴暗的描写都无法接受,当真正的灾难袭来时,又怎能去面对呢?(取材于马传思的文章)96.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科幻文学作品被人牢记,是因为它能预言社会发展。B.在科幻作品中可以展现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话题。C.科幻作家、作品没有义务承担“预测未来”的功能。D.科幻文学可以在作品中展现某些问题,引发人讨论。97.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作者不同意世界是按照人类意识塑造出来的说法。B.“旅行者1号”会在抵达太阳系边缘时耗尽电力。C.人类可以控制局部环境,但仍是能力有限的生物。D.人类对从地球旁经过的小行星有时无法及时预警。98.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所有科幻小说中的世界都有高风险性和挑战性。B.材料二认为某些自然现象的发生,由于认知局限无法预期。C.两则材料中关于科幻作品能产生积极作用的看法是相似的。D.两则材料中关于人类对待生存环境认知的看法是一致的。99.下列关于灾难教育的价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客观冷静认识灾难。B.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C.培养探索世界的精神。D.增强科幻作品深刻性。100.结合三则材料,简述科幻作品可以起到哪些教育作用。参考答案:1.C2.D3.D4.C5.①制动离轨阶段,绕地飞行调整轨道,改变飞行姿态;②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减速变轨,进入返回轨道;③再入大气层,建立攻角姿态,进入“黑障”阶段;④脱离“黑障区”,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⑤着陆反推发动机启动,减速着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高处”错误。原文表述是“在距地400公里高处的轨道运行,要从那里返回地球可是个技术活”“轨道高度由距地400公里通过调姿、制动、减速等操作从原飞行轨道下降到距地100多公里进入返回轨道”,“距地”不代表“距离地球”。B.“轨道舱在前、推进舱在后时飞船为横向飞行状态”错误。原文表述是“飞行姿态由水平方向逆时针转动90°,由轨道舱在前、推进舱在后的状态变为横向飞行姿态”,说明“轨道舱在前、推进舱在后的状态”是未变为“横向飞行姿态”之前的飞行形式,即“水平方向”的姿态。D.“每秒约200米时飞船适时拉出减速伞”错误。原文表述是“大约在距地10公里高度时,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监控装置启动回收着陆程序,主伞舱盖弹射掉后,拉出引导伞和减速伞。速度变慢到每秒20米左右时拉出主动降落伞和短波通信机,建立与地面的联系”,拉出减速伞是在大约在距地10公里高度时,没有说明此时的速度。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D.“由高速逐渐降到了每秒7.9公里”错误。原文是“飞行速度从每秒7.9公里左右开始下降”,选项略去“左右”绝对。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人体可以承受从1——2米处跳下时形成的冲击力”错误。原文是“航天员承受的惯性力大约相当于从1——2米处跳下时的冲击力”,“航天员”可以“承受”,不代表人体可以承受。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C.“高温电离质的外在形态和套鞘非常相似”错误。原文表述是“飞船表面达到很高的温度时,气体和被烧蚀的防热材料均发生电离,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它像一个套鞘包裹着返回舱。于是,在飞行器的周围形成一层高温电离质”,这是将离子区比作了“套鞘”,并不是说“高温电离质的外在形态和套鞘非常相似”。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神舟十二号飞船和空间站分离之后……这一过程叫做制动离轨阶段”可以得出:制动离轨阶段,绕地飞行调整轨道,改变飞行姿态。根据“之后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同时降低飞船速度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可以得出: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减速变轨,进入返回轨道。根据“推进舱会再入大气层销毁,返回舱则调整姿态……航天员要承受再入过载,而且处于地面雷达监测、天地通信时的‘黑障'阶段”可以得出:再入大气层,建立攻角姿态,进入“黑障”阶段。根据“在距地40公里左右高度时,飞船就基本脱离‘黑障区’……自动打开伞舱盖,首先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再拉山减速伞”得出:脱离“黑障区”,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根据“在返回舱下降至距地高度约1米时,着陆反推发动机启动,返回舱减速到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着陆”可以得出:着陆反推发动机启动,减速着陆。6.①还给它起了个不光彩的外号②“黑洞”的第二个字是“洞”③都会被黑洞“吃掉”7.D8.C9.(1)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2)实现技术突破,提供最极端天体研究的新手段;(3)促进全球科学界深度合作;(4)推进人类对黑洞结构及本质等方面的深化研究;(5)激发全球民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情;(6)启发未来科普工作。【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第一处,前面先说人们对“黑洞”的名称不陌生,紧跟着以“有人甚至……”进一步展现人们对“黑洞”不陌生的表现,结合冒号后面“太空中最自私的怪物”可知,这是“黑洞”的外号,而且是一个不太光彩的外号,所以此处应是说有人给它起了个不光彩的外号。第二处,前面的内容是对“黑洞”第一个字“黑”的解释,而后面“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别想再溜出来了,所以它活像一个'无底洞’”则是对第二个字“洞”的解释,横线处的内容应是引出要解释的字“洞”,所以应填:“黑洞”的第二个字是“洞”。第三处,前面说“射向黑洞的光无论有多强”,句中有关联词“无论”,一般与“都”搭配,所以横线处的句子中应该有“都”,结合后面“不会有一点反射,这个洞还是黑的”可知,射向黑洞的光都被黑洞“吃掉”了。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为首张黑洞成像做出了重要贡献”错,材料二是说“为最终的M87黑洞成像提供了总流量的限制”。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将……都汇聚到一起,便能打开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从而获知黑洞的奥秘”说法绝对。原文“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只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窗口,离“获知黑洞的奥秘”更近了一步。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一“照片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材料二“靠近黑洞的物体完全受广义相对论支配”概括出: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结合材料一“并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构造,例如其吸积盘的形成过程,喷流的方向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陆由俊说:‘这将是目前为止最漂亮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能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步。’”概括出:推进人类对黑洞结构及本质等方面的深化研究。结合材料二“这一次‘看见’黑洞的突破性工作是全球科学界合作的典范,离不开数十年观测、技术和理论工作的坚持和积累,更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概括出:促进全球科学界的深度合作。结合材料二“作为多年国际合作的结果,EHT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宇宙中最极端天体的新手段”概括出:实现技术突破,提供最极端天体研究的新手段。结合材料二“公布黑洞照片这一天文盛事激发了包括中国网友在内的全球民众对于黑洞乃至天文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热情,引起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概括出:激发全球民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情。结合材料二“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发:如何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概括出:启发未来科普工作。10.A11.C12.B13.D14.优势:(1)体积最小,质量最轻,卡在“心尖”上卡得牢,占位少,对心脏压迫少,对胸壁损伤轻;(2)患者背上装着控制器和移动电源的小包,可以自由活动;(3)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要解决的问题:(1)免疫排斥障碍必须完全解决;(2)必须消除跨物种移植生物安全存在的重大隐患;(3)需加强伦理学规范,尊重生命与人格尊严。【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B.“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人工心脏’”错误,由第三段“2018年10月8日,苦等供体3个月未果的小田在协和医院接受植入手术,成为中国较早植入人工心脏的病人……但其核心技术从日本引进,其为中日合资产品”可知,小田被植入的“人工心脏”是中日合资产品。C.“人工心脏体积越小、质量越轻,那么植入后医疗效果就越好”错误,由“为什么要研发体积小、质量轻的?与欧美人相比,中国人的个子更小一点,心脏体积也相对较小”可知,人工心脏的体积大小、质量与被植入者的个头高低、心脏大小是相配的。D.“背上装着控制器和移动电源的小包,就有疗效”错误,体内体外由一根管线相连,管线接通电源后才有疗效。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推断文章内容的能力。C.“属于‘桥接治疗’”错误,由材料一中“第二种为‘永久替代’治疗,主要用于无心脏移植可能的患者,比如超过100公斤的严重超重者……”可知,106公斤的小田是“超过100公斤的严重超重者”,属于“永久替代”治疗。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不得不承认”错误,材料中说的是“但医学团队所谓的实验‘成功’,并非意味着人类很快能实施异种移植手术”,文中“非”是否定,而选项“不得不”是肯定,肯否不当。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推断材料内容的能力。D.“不再需要”错误,太绝对,材料二最后一段说的是“相信未来异种移植技术的进步将为器官移植供体短缺找到解决方案。现阶段,推进公民志愿器官捐献是解决供体短缺和器官移植事业改革的现实途径”,只是找到“解决方案”,不能说明“不再需要公民志愿器官捐献”。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先概括Corheart6“人工心”的优势:由材料一第二段“这枚核桃大小、仅90克重的Corheart6‘人工心’,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质量最轻、技术领先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和第四段“卡得更牢,占位越少,不仅对心脏压迫少,而且对胸壁损伤轻”可知,Corheart6“人工心”体积最小,质量最轻,卡得牢固,占位少,对心脏压迫小,对胸壁损伤轻;由材料一第五段“Corheart6由体内和体外两部分组成。体内是安装在患者病变心脏‘心尖’(心室)处的血泵,体外是控制器和两组移动电源。体内体外由一根管线相连,接通电源后,体内的血泵就会像一个‘小马达’一样,高速旋转,恢复维持生命必需的血液循环,患者背上装着控制器和移动电源的小包,就可以自由活动了”可知,患者背上装控制器和移动电源的小包就可以自由活动;由材料一第六段“对血细胞破坏性更小,相容性更好,更加不容易形成血栓,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知,术后的并发症减少。再概括未来实施异种移植手术要解决的问题:材料二提到异种移植面临的风险,可以根据这些风险概括,如“一是免疫排斥难以完全避免”,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完全解决免疫排斥问题;如“二是跨物种移植生物安全存在重大隐患”,所以第二个问题就是消除跨物种移植生物安全存在的重大隐患;如“三是社会伦理不容忽视。受体接受手术后将不同程度地受供体影响——带来表观遗传学甚至受体性情的改变。在移植医学中更需加强伦理学规范,尊重生命与人格尊严”,所以第三个问题是加强伦理学规范,尊重生命与人格尊严。15.B16.D17.C18.C19.政府:①政府通过具体举措和创新机制体制等方式为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提供公共服务;②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发动企业、社区、家庭等,各施所长,形成合力。企业:①在科技层面打造能够提升老年人数字化体验的产品和服务;②积极参与到助老跨越数字鸿沟的行动中来,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家庭:①进行“数字反哺”,做父母的数字化老师;②子女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状态,保障老人在数字化体验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是通过建设基地等让网站对老年人更友好、更适用”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服务’是通过建设‘数字为老培训基地’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数字化技能培训”可知,建设基地属于“服务”。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智能伙伴’为会使用手机的老人研发智能设备”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七段“‘智能伙伴’针对的是不会用手机的群体”可知选项错误。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自行解决手机故障”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三段“这一人性化服务,让年长用户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官方的使用帮助,及时理清并解决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困惑”可知,是及时解决使用过程中的困惑,而非自行解决手机故障。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A.“只是为了让老人在数字生活中更好地操作手机”以偏概全,从材料一第二段“‘场景’主要是通过建设‘为老服务一键通’场景,如‘预约就医一键成’‘叫车出行一键达’‘政策咨询一键知’等,以达到让老人在接受数字化服务时不再依赖手机”可知,助老跨越数字鸿沟并非只是为了让老人在数字生活中更好地操作手机。B“最重要的是依托现有的志愿者群体深入到社区授课”说法有误,从材料一第七段“‘互助伙伴’”是对数字化培训的升级,不仅有志愿者群体深入社区授课,更有在全市银行网点、运营商营业厅等布局数的百个‘微站点’,让老人在遇到数字化应用难题时,可就近找到帮手”可知,选项“最重要”的说法不确切。D.“科技企业发挥的作用远超过政府部门”于文无据,属于过度推断。材料一第五段提到“和企业相比,政府的长处在于营造环境、培育生态,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公共产品”,同时,材料二也指出了企业的一些优势,所以政府部门和科技企业各有优势。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提升数字化体验的措施方面,可以分别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以及家庭层面三方面来进行总结。在政府层面,通过材料一“上海市从‘规范、场景、服务’三方面入手,提升老人的数字化体验”“不仅有实打实的举措,上海还尝试创新体制机制,为跨越数字鸿沟打牢基础”可总结出:政府通过具体举措和创新机制体制等方式为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提供公共服务。从材料一“最重要的就是广泛动员各方力量,让政府、企业等各施所长,形成合力”可以总结出: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发动企业、社区、家庭等,各施所长,形成合力。在企业层面,从材料一“音频头部企业喜马拉雅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老年群体的兴趣,有针对性地组织和推送相关内容;许多老人也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担当‘主播’,成为‘银发网红’”,材料二“OPPO持续关注‘银发族的科技困境’这一议题,试图在方方面面为银发族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可以总结出:在科技层面打造能够提升老年人数字化体验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到助老跨越数字鸿沟的行动中来,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在家庭方面,从材料一“‘互助伙伴’还将推动‘数字反哺’行动,鼓励子女做老人的数字化老师”可以总结出:进行“数字反哺”,做父母的数字化老师。从材料二“OPPO可以向监护人的手机展示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安全事件,并允许监护人及时处理潜在风险;为家人设置守护范围,使监护人能够查看父母的实时位置,设置安全范围和生效时间,共享电量、步数、屏幕等,可以预防老年人走失,让监护人随时了解家人的用机情况”可总结出:子女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状态,保障老人在数字化体验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20.C21.B22.D23.D24.①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重视韧性城市建设,提高设施标准。②加大应急处置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③借鉴国内国际有关经验,建设完善的雨水调蓄设施,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最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建设”错,根据原文“郑州此次积水严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超标准降雨”,可见最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超标准降雨,城市化只是主要原因之一。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自流能力强”错,根据原文“本身具有自留排泄的能力,但因重重院落相互阻挡,自流能力也就相对削弱。因此故宫每个院落还设有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以皇帝走的正中御道为界限,水线又因东西两边地势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坡度,雨水就会通过沟渠从东西两侧流入护城河”,可见故宫的自流能力强并不是很强,是靠每个院落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来排水的。所以自流能力强不属于故宫常年不被水淹的原因。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日本德国都有大容量地下调蓄库”错,根据材料二介绍,“日本千叶县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在德国汉堡,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可见两国的调蓄情况不大相同,选项以偏概全。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海绵城市不能解决内涝问题”错,根据材料一“建设海绵城市当然有效,但并不能一蹴而就,并且海绵城市建设也只能应对内涝设防标准以内的降雨”可知,海绵城市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内涝问题,“只能应对内涝设防标准以内的降雨”,可见选项杂糅信息曲解文意。B.“都避免不了水患侵袭”错,根据材料一“许多地方都会遭到水淹,即便是一些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建筑也难以完全避免水患侵袭”,文中用的是“难以完全避免水患侵袭”,说明有些现代化建筑还是能避免水患侵袭的。C.“北京故宫从未被水淹过”错,据材料一可知,“而故宫建成以来,无论北京暴雨有多大,这座600多年的古建筑被淹次数却是屈指可数”,文中用的是“屈指可数”,“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但不是没有,选项说法绝对。故选D。2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的“建设海绵城市当然有效,但并不能一蹴而就,并且海绵城市建设也只能应对内涝设防标准以内的降雨”,以及第六段“同时,还应加大投入,提高设施标准。另外,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多做一些‘留白增绿’的措施,多给水留一些空间,减缓灾害形成。重视韧性城市建设,在遇到极端降雨时,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又能够快速恢复城市功能”分析,可概括出: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重视韧性城市建设,提高设施标准。结合材料一的第六段“极端天气没办法避免和预防,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灾害损失。加大应急处置力度,包括加强对灾情的预判,明确各预警等级的内涵,完善应急预案等。加强宣传和公众教育,提高民众主动躲避灾害的意识”分析,可概括出:加大应急处置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结合材料一“而故宫建成以来,无论北京暴雨有多大,这座600多年的古建筑被淹次数却是屈指可数”“古代匠人们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以及超前的设计思想,是否能够给我们如今城市建设一个很好的参考呢?”和材料二中新加坡“这一切要归功于设计科学、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预先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加强雨水疏导,建立大型蓄水池,并建立严格的地面建筑排水标准”,日本“日本千叶县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植物。湿地周边水生植物茂盛,坡面上做了绿化,景色清新自然”,以及“在德国汉堡,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在洪水期有很强的调度水量能力。既保证了汛期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分析,可概括出:借鉴国内国际有关经验,建设完善的雨水调蓄设施,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25.A26.D27.B28.D29.“海斗一号”的优势:(1)具有独特的“三合一”多模式操控和作业模式。(2)同时具备多种类型潜水器的本领。“海斗一号”取得的“世界性成果”:(1)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2)打破了多项无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3)首次实现了无缆无人潜水器AUV万米坐底并连续拍摄高清视频影像。(4)在万米海底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5)填补了当前国际上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万米科考应用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这个领域正在迈向国际领先水平。【分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推断的能力。A.“所有凹陷区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错误。由原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可知,原文说的是“西部凹陷区的大范围”,而不是“所有凹陷区”。故选A。2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海斗一号’在无缆自主模式下”错误。由原文“在自主遥控混合(ARV)模式下,‘海斗一号’在万米海底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我国潜水器万米海底最长工作时间的纪录,并实现了万米海底定点实时高清精细观测”可知,原文说的是“在自主遥控混合(ARV)模式下”,而不是“在无缆自主模式下”。故选D。2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在10800米以下的深渊海区成功实现多次万米下潜”错误。由原文“‘海斗一号’在本次应用中,在马里亚纳海沟10800米以下的深渊海区成功实现多次万米下潜及科考应用”可知,是在“马里亚纳海沟10800米以下”,而不是“在10800米以下的深渊海区”,选项扩大范围。C.“半自主万米深潜装备”错误。由原文“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牵头联合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共同攻关,旨在研制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探测与作业一体化设计和自主遥控多操控模式相结合的万米深潜装备,为我国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一种先进的全新高技术手段”可知,原文说的是一款具有“完全自主”,而不是“半自主”。D.“多次万米成功下潜”错误。由原文“于2020年5月实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首次万米成功下潜,入选了2020年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可知,原文说的是“首次万米成功下潜”,而不是“多次”。故选B。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D.“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错误。由原文“‘海斗一号’连续万米深潜与科考应用的成功,是我国海洋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了全海深探测与作业应用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正在迈向国际领先水平,正在实现由‘并跑’向‘领跑’的转变”可知,原文说的是“正在迈向国际领先水平”,而不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故选D。2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海斗一号”的优势:由原文“‘海斗一号’作为一款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具有独特的‘三合一’多模式操控和作业模式”可知,具有独特的“三合一”多模式操控和作业模式。由原文“同时具备多种类型潜水器的本领,既能大范围自主巡航探测,又能实现实时定点精细观测,还能够通过所携带的机械手采集样品”可知,同时具备多种类型潜水器的本领。“海斗一号”取得的“世界性成果”:由原文“在国际上首次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进行了大范围的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可知,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由原文“在无缆自主(AUV)模式下,‘海斗一号’打破了多项无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包括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10908米,海底连续作业时间超过8小时,近海底航行距离超过了14公里”可知,打破了多项无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由原文“并首次实现了无缆无人潜水器AUV万米坐底并连续拍摄高清视频影像”可知,首次实现了无缆无人潜水器AUV万米坐底并连续拍摄高清视频影像。由原文“‘海斗一号’在万米海底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我国潜水器万米海底最长工作时间的纪录,并实现了万米海底定点实时高清精细观测”可知,在万米海底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原文“‘海斗一号’连续万米深潜与科考应用的成功,是我国海洋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了全海深探测与作业应用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正在迈向国际领先水平,正在实现由‘并跑’向‘领跑’的转变”可知,填补了当前国际上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万米科考应用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这个领域正在迈向国际领先水平。30.B31.(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电影思想确立了“红色经典”电影以新的国家为核心价值的发展方向,奠定了“红色经典”电影的思想和理论基础。(2)新中国成立后,具有鲜明新中国美学特征的电影作品成为“红色经典”电影的源头。(3)20世纪末,“红色经典”电影因“红色经典”概念的明确和扩大而得名,其革命性特点得以明晰。(4)新世纪初,“红色经典”及其改编问题引起关注,官方对改编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制止。(5)近年来,“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再度迎来创作高潮,它们依然反映中国主流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32.D33.C34.我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①《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红色意境”;②热情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解析】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红色经典’电影”错误。根据原文“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之气,在1949年后新中国电影创作中被一扫而空”“而‘红色经典’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被提出则是在20世纪末”来看,一改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格调的是在1949年后新中国电影创作中被一扫而空的,不是“红色经典”电影改变了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格调。故选B。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概括分析要点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由“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撰写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启了新中国电影的新征程”“这就确立了以新的国家为核心价值的新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也为新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国家叙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可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电影思想确立了“红色经典”电影以新的国家为核心价值的发展方向,奠定了“红色经典”电影的思想和理论基础。由“随着革命故事的内容和主题的变化,影片的叙事和影像风格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发展潮流中,中国电影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新中国美学特征的电影作品,成为了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源头”可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后,具有鲜明新中国美学特征的电影作品成为“红色经典”电影的源头。由“而‘红色经典’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被提出则是在20世纪末”“之后,这一概念的所指进一步扩大,通常将1942年后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经典作品都纳入其中,涵盖了小说、电影、音乐、舞台剧等艺术样式”可概括出:20世纪末,“红色经典”电影因“红色经典”概念的明确和扩大而得名,其革命性特点得以明晰。由“新世纪之初,根据《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等一批‘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开始出现,其中不乏市场关注较大的作品,这也引起了官方和学界对‘红色经典’及其改编问题的关注和讨论”“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级有关单位发出《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也是‘红色经典’的概念首见于官方文件,该通知强调了改编时要注意的问题,禁止戏说‘红色经典’”可概括出:新世纪初,“红色经典”及其改编问题引起关注,官方对改编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制止。由“近年来,文艺界对‘红色经典’的回顾、改编和翻拍再度迎来高潮”“总的来说,‘红色经典’影片在当时和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始终占有着重要位置,它们是代表中国主流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的电影”可概括出:近年来,“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再度迎来创作高潮,它们依然反映中国主流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D.“理想信念趋向多元”错误。从原文“‘新红色经典’不是对革命题材的简单重复,也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刻板宣教,而是强调立足当下语境,重新确立信仰的力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市场中找寻时代精神的深刻意义;在过去与现在的相互映照中找寻不变的理想信念,还原革命精神的真正底色”来看,理想信念应是不变的,并非多元,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C.“早期‘红色经典’和‘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均以国家和人民群众为主体”错误。从原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早期红色经典着重书写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的主体地位”“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者与书写者,‘新红色经典’所塑造的主体形象归位到了人民群众”来看,早期“红色经典”和“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所塑造的主体形象是不一致的。故选C。34.本题考查学生发掘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个性化阅读材料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注意两点:①明确所推荐的“(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对其相关内容概述准确。②说明理由时所参照的依据准确,解释合理。首先明确推荐的作品。我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然后分析文本中表现出的红色革命精神。从人物形象来看,文章主要叙述幺姨参加红军和长征等革命往事,其中还写到了贺龙、萧克等老一辈革命家,例如“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表现了贺龙将军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整篇文章刻画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推荐此文,可以让大家感受和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主旨上,根据“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可知,本文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代表中国主流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推荐此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35.D36.D37.成为了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首选对象38.B39.B40.①该纪录片中,中国莫高窟“诚邀”柬埔寨吴哥窟,做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体现了国际传播语境下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国家受众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一创新策略。②该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和艺术成就,中国纪录片不只局限于讲述本国的历史文化,还主动讲述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积极搭建了“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③该纪录片阐发“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世界文明的重要职能。④3D动画手段展现莫高窟壁画人物,现代人的演绎展现吴哥窟的历史往事,创新表达方式使该纪录片更好地展现了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分析】3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与时俱进,引领时代发展”错误。结合“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在此背景下,文史纪录片应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成为激发家国情怀的‘国家相册’,传播中华绚烂历史文明的绝佳媒介”等分析,主要讲内容题材更加多元,播放渠道更为丰富,家国情怀在各时代均有体现等,没有涉及“引领时代发展”。故选D。3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使中国纪录片拥有了新的呈现方式”错误。结合“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年院线上映了13部纪录片,其中《厉害了,我的国》更是创下4.81亿元的纪录片票房纪录”分析可知,《厉害了,我的国》是在院线上映的,所以并没有“使中国纪录片拥有了新的呈现方式”。故选D。3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结合“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600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其中《故宫》《故宫(国际版)》《故官100》是这些纪录片中的佼佼者”等分析,此处主要讲“故宫”成为了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首选对象。3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推断的能力。B.“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创新了纪录片的表达方式”错误。结合“故宫近600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这组纪录片通过数字技术手段,特别是大量使用的电脑动画,帮助海内外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分析可知,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展示故宫的。故选B。3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结合“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即普遍的人看待世界、认知自我的视角,与‘我们是谁?’‘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等哲学色彩的人类终极命题相关”“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等分析,抓住材料中“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家庭背景”分析判断,为叙事原则。故选B。4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莫高窟‘诚邀’同为东方文明的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分析,体现了国际传播语境下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国家受众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一创新策略。结合“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和惊人的艺术成就,在‘两窟’相遇的文化符号中,在‘两窟’相似的历史境遇中,阐发‘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分析,中国纪录片不只局限于讲述本国的历史文化,还主动承担讲述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积极搭建了“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结合材料“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和“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和惊人的艺术成就,在‘两窟’相遇的文化符号中,在‘两窟’相似的历史境遇中,阐发‘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可知,该纪录片阐发“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世界文明的重要职能。结合“在3D动画里翩翩起舞,舞步里有古老文明的千年余响。吴哥窟的一幕幕历史往事,由现代人扮演展现,再现了先祖追求和平的努力”分析,3D动画手段展现莫高窟壁画人物,现代人的演绎展现吴哥窟的历史往事,创新表达方式使该纪录片更好地展现了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41.C42.B43.B44.B45.(1)“祝融号”公布名字的那一天,也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未来“太空家园”不再是梦想,所以“祝融号”的“祝”是祝福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2)“祝融号”这一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所以“融”体现融会、协作。(3)目前只有“好奇号”“洞察号”“毅力号”还在火星表面继续工作,它们的探测区域大多集中在火星南部高地,而“祝融号”将在北部平原展开探测,这将会对人类全面理解火星的演化进程做出重要补充,所以“融”体现融会、协作。【分析】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都是由航天局专家精心拟定”是错误的。由原文“这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可知,火星车命名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致,都是将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B.“将由我国的‘祝融号’首先完成”使错误的。由原文“这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征程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领域亦属创举”可知,人类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等行动,计划将由我国的“祝融号”首先完成。D.“我国将于今年完成空间站的建设”是错误的。由原文“2021年,中国航天再度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关键实施阶段”可知,中国空间站建设在今年进入关键实施阶段,而不是于今年完成。故选C。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进入到环火轨道之后,成功捕获到了火星信号”是错误的。由原文“今年2月10日,它成功被火星捕获,顺利进入环火轨道”可知,“天问一号”先成功被火星捕获,然后再进入环火轨道。故选B。4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推断文本内容的能力。B.“太阳能并非‘祝融号’最主要的能源种类”是错误的。由原文“火星车采用的是太阳能动力。不过,火星距离太阳较远,因此‘巡视员’身上的太阳能帆板吸收到的光能较弱,加上经常出现的风尘天气,对火星车的能量供应提出了挑战,但‘祝融号’可以实现自我调节。天气好时,努力工作;通到沙尘天气时,就进入最小工作模式;遇到重度沙尘天气时,便自主断电休眠来保护自身仪器,免受恶劣天气的损坏;天气再度转好时,又会被自动唤醒”可知,太阳能是“祝融号”最主要的能源种类。故选B。4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祝融号’独占火星北部地区”是错误的。由原文“目前只有‘好奇号’‘洞察号’和‘毅力号’还在火星表面继续工作,它们的探测区域大多集中在火星南部高地,而‘祝融号’将在北部平原展开探测,这将会对人类全面理解火星的演化进程做出重要补充”可知,“好奇号”“洞察号”和“毅力号”的探测区域大多集中在火星南部高地,而不是全部集中在火星南部高地。故选B。4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管”“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如‘嫦娥’‘墨子’等。这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可知,“祝融”中的“融”体现融会、协作。由原文“‘祝融号’公布名字的这一天,也正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古人追逐的飞天之梦,终于在时间的见证下渐成现实,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65年风云岁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火星已在脚下,梦想又一次脚踏实地。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驱动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可知,“祝融”中的“祝”是对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一步步走向强大。由原文“世界上有10个已成功的火星着陆器或火星车,只对很小的区域进行过详细探测,目前只有‘好奇号’‘洞察号’和‘毅力号’还在火星表面继续工作,它们的探测区域大多集中在火星南部高地,而‘祝融号’将在北部平原展开探测,这将会对人类全面理解火星的演化进程做出重要补充”可知,“祝融号”所探测的区域将会对人类全面理解火星的演化进程做出重要补充,所以“祝融”中的“融”体现融会、协作。46.D47.C48.B49.C50.处于纳米机器人技术研究的第二步“治疗”;突破了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可控自主运动这个难题;未来的路还很长,要进一步加强、深入研究;未来也要关注“超人”的问题。【分析】4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并使肿瘤最终被人体吸收”错误。材料一第2段说“这项技术,是在肿瘤患者体内植入AI微纳生物机器人,它可以自动游向肿瘤病灶部位,将肿瘤消除,随后机器人还可以被人体吸收,对健康没有任何损害”,可见被人体吸收的是纳米机器人,而不是肿瘤,选项张冠李戴。故选D。4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A.结合材料一第2段“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团队在微纳生物机器人治疗肿瘤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设计了一种由顺序性磁驱动和光触发的AI(人工智能)微纳机器人,将其用于实现主动靶向的癌症治疗”分析,可知A项“可用于主动的靶向治疗”表达正确属于这一项技术的特点。B.结合材料一第4段“要知道,在以前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可控自主运动,一直是一个难题”分析,可知文中说纳米机器人原来“被血液裹挟冲击”而失控,现在“这个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不能说“在裹挟冲击中运动”。B项这项技术解决了此前的一个难题正确。结合材料一第4段“纳米机器人太小了,只有人类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进入人体内很难定位;如果进入血管,一旦被血液裹挟和冲击,往往失去控制,乃至无影无踪”分析,可知“被血液裹挟和冲击”是一种假设,这项技术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C项“在血液裹挟冲击中运动”并非这项技术的特点,C项错误。D.结合材料一第2段“这项技术,是在肿瘤患者体内植入AI微纳生物机器人,它可以自动游向肿瘤病灶部位,将肿瘤消除,随后机器人还可以被人体吸收,对健康没有任何损害”分析,可知D项“能实时控制纳米机器人”。故选C。4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B.“纳米机器人要清除小细胞、癌变……”错误。文中材料二第3段说“医生可以把细菌般大小的机器人注入血管,清理血液,修复原来的技术难以修复的小细胞,乃至清除癌变。……成功清除血液里的一种‘超级细菌’和毒素”,可见文中意思是“修复小细胞”,而不是“清除”,选项杂糅信息张冠李戴。故选B。4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评价观点看法的能力。C.“将否定人类学习的意义”错误。材料二倒数第3段说“将来,通过一个纳米机器人构成的脑机接口,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自由传输思想、下载思维,在短时间内拥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一般人类无法拥有的超能力。一夜之间,就能学会几门外语,或掌握原本需要数十年才能获得的技能,如高端医生、科学家、芯片设计师……这些,都能变得轻而易举”,可见文中只说纳米机器人技术能给人带来学习上的便利,但并不认为学习就没意义。选项推断于文无据。故选C。50.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信息并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第3段“第二步,治疗。……目前,科学家研发的纳米机器人,已经可以像孙悟空一样进入人体内部,成功清除血液里的一种‘超级细菌’和毒素。”得出第一问的答案:在纳米机器人研究领域,我国的研究处于纳米机器人技术研究的第二步“治疗”。结合材料一的第2、4、5段“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团队在微纳生物机器人治疗肿瘤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技术,是在肿瘤患者体内植入AI微纳生物机器人,它可以自动游向肿瘤病灶部位,将肿瘤消除,随后机器人还可以被人体吸收”“要知道,在以前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可控自主运动,一直是一个难题”“现在有了这个技术,纳米机器人就可以在进入人体深层组织后,仍然被人盯得清清楚楚、管得严严实实,人类可以实时控制它们给病变的细胞送药,或对癌变的细胞进行微手术”分析,得出第二问的答案:已取得的成果具有突破了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可控自主运动这个难题的价值。结合材料一第1段“这项研究的成功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一般人看来,这可能只是一种不起眼的小突破,然而在真正的科学家眼里,却蕴含着纳米机器人的一次巨大进步”,材料二倒数第2段“但是,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未来会不会诞生一种超级人类,即‘人机合一’,纳米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让人类加快进化,变成超级人类。这样,在不远的将来,“原版人类在超级智人面前,就可能像臭虫面对人类一样无力和脆弱”“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完善,将来人们一定能摆脱心脏病、脑中风的威胁”分析,得出第三问的答案:未来的发展应该注意路还很长,要进一步加强、深入研究;未来也要关注“超人”的问题。51.C52.C53.B54.C55.①面向国内民众:关键词:核电强国;最高安全标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走向世界;出口创汇。推介语示例:“华龙一号”是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是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成果,彰显了我国高端装备的制造能力。它标志着我国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是惊艳世界的一张“国家名片”。②面向国外企业:关键词:安全;经济(成本低);高效;绿色;设计先进。推介语示例:“华龙一号”是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它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且成本明显低于国际同类工程。中国已形成批量化三代核电主设备制造及电站建设能力,能为各国如期投入商运提供重要保障。【分析】5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成本只有国外同类工程的20%—30%”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一文句“相较国外同类工程,‘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成本降低了20%—30%”分析可知,原文的语意是说,和国外同类工程相比较,“‘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成本降低了20%—30%”,故选项中“只有”说法绝对化。故选C。5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依据材料二文句“建立了异地综合协同设计平台,多地近千名工程和设计人员,实现及时沟通,加快数据传递,减少过程反复,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分析可知,“设计工作协同化”属于“华龙一号”打破“首堆必拖”魔咒的原因之一。B.依据材料二文句“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等核心装备都已实现国产化。国产化有利于设备采购,有利于沟通和风险控制”分析可知,“设备制造国产化”属于“华龙一号”打破“首堆必拖”魔咒的原因之一C.依据材料二“是按期完成首堆工程施工图设计”分析可知,“施工技术是按期完成首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中并无“施工技术多样化”的信息,故“施工技术多样化”不属于打破“首堆必拖”魔咒的原因D.依据材料二文句“首堆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模式。施工进度管理团队建立了移动端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移动端APP,相关责任人能够实时接收作业任务,实时反馈作业进展,施工管理进入移动时代”分析可知,“管理模式信息化”属于“华龙一号”打破“首堆必拖”魔咒的原因之一。故选C。5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我国已经全面领先美、法、俄等核电强国”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分析可知,选项中“已经全面领先美、法、俄等核电强国”曲解原文文意了。C.“核电站设备采购的全效推进,可大幅减少工程施工量,提高建设效率”理解有误,依据原文“设备的确定与采购使整个核电工程建设的基础设备采购的全效推进,得益于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进步”分析可知,是“整个核电工程建设的基础设备采购的全效推进”,不是“核电站”;另外,“可大幅减少工程施工量,提高建设效率”理解有误,依据原文“国产化有利于设备采购,有利于沟通和风险控制”分析可知,不是“可大幅减少工程施工量,提高建设效率”。D.“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将我国‘华龙一号’技术运用到核电项目建设中”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华龙一号’技术正走向世界,我国已经与20余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分析可知,原文文意是“我国已经与20余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不是“华龙一号’技术运用到核电项目建设中”,故此种说法无中生有了。故选B。5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屏蔽外界的辐照损伤”不属于“华龙一号”堆内构件功能,依据文句“同时,堆内构件还能有效屏蔽堆芯内迸发出来的中子和γ射线对外界材料的辐照损伤,为堆芯和压力容器提供重要的保护,极大地延长了反应堆的工作寿命”分析可知,“堆内构件”屏蔽的是“堆芯内迸发出来的中子和γ射线”,“对外界材料的辐照损伤”是“γ射线”,故此种说法混淆原文信息了。故选C。5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为国内民众或国外企业写一段推介语,向他们介绍“华龙一号”,且要求拟写三个关键词,围绕关键词撰写。审题可知,此题的推介语重在“介绍”“华龙一号”的情况,旨在让人对其更多的了解;此外,推介的受众一是“国内民众”,一是“国外企业”,受众不同,推介语的推介角度也不同。阅读文本可知,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材料一侧重于面向国内外民众和企业介绍“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投入商业运行的价值和意义,是全球都受益的科学发明,对世界有着深远的意义;材料二、三侧重于面向世界介绍“华龙一号”研发历程,技术特点、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以及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等方面内容,目的是让国外企业更多了解“华龙一号”在全球的意义。(1)国内民众:第一步,首先提取关键词,从材料一文句“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向核电强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提炼推介关键词“最高安全标准”“跻身世界”“核电强国”;从文句“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也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可提炼关键词“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从文句“将为我国相关机电产品和材料出口创汇近200亿元”可提炼关键词“出口创汇”等。第二步,考生可围绕这些关键词,介绍“华龙一号”即可,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反应堆核心装备首次展出,装备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是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成果,是中国核电技术走出国门的重要支撑等。实现中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一个重要标志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并实现“走出去”的伟大目标。(2)面向国外企业,从文句“相较国外同类工程,‘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成本降低了20%—30%,这让‘华龙一号’成为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可提取关键词“成本底”;从文句“‘华龙一号’每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可发电近1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这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可提取关键词“环保、绿色”等;从材料三文句“当遇到极端事故时,堆内构件能够有效防止堆芯跌落,避免反应堆出现熔融,杜绝放射性物质从压力容器中泄漏,显著降低核事故发生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提取关键词“安全”等;从文句“‘华龙一号’堆内构件采用了国际最先进、最严格的标准进行设计,其结构精度要求和制造复杂性等远远超过二代改进型核电反应堆堆内构件”可提取关键词“设计先进”等。推介语示例:“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它的研发历程,技术特点、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都为世界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安全化要求和借鉴,这是对世界的贡献。总结:考生若能从文本提取关键词,然后围绕着关键词写推荐语,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56.C57.B58.(1)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使之与需求结构相适应,追求粮食优质化;(3)持续促进粮食进口多元化,保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4)全民节约粮食,坚持制止餐饮浪费。【解析】5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主要由于……”错误。根据原文第10段“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可知,我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人口数量增加。根据原文第10段“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可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是大豆进口数量高的主要原因。故此项内容混淆原文信息了。故选C。5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已由‘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好’,粮食安全已转变为……”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转变”可知,转变还没有完成。故此项将未然当已然了。故选B。5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与概括的能力。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要让制止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可知,要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首先需要所有人都形成节约粮食的共识,制止餐饮浪费,从而节约粮食。根据原文材料三第二段“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可知,粮食安全离不开土地,需要加强耕地保护,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根据原文材料三第三段“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价落到实处”可知,对于粮食不能只追求“量”,接下来要追求优质化,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使之与需求结构相适应。根据原文材料三第四段“我们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一步化解风险”可知,为化解进口粮食供应风险,需要使进口来源多元化,保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9.D60.①艺术体验;②艺术创造(创作)61.B62.C63.(1)含义:通过实践获得的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亦指通过实践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2)作用:①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②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③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分析】59.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D.“所以它通过社会存在转化为艺术”错误。依据原文“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可知,应该是“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通过“审美体验”转化为“艺术”,而不是通过“社会存在”。故选D。6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依据前文“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艺术体验则要求……最终,艺术创造……”和后文“即艺术体验在艺术创作之前”可知,①处的第二个阶段为“艺术体验”,②处的第三阶段为“艺术创造(创作)”。6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B.“只能通过灵感、直觉来建构”错误,由原文“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可知,并非是“只能”,曲解文意。故选B。6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注重在获得特殊审美体验的心灵空间里,寻找优雅的审美情趣”,由原文“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可知,是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故选C。6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能力。依据“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可概括审美体验的含义为:通过实践获得的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瞬间性生命直觉。作用:依据“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可概括为: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依据“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我们研究中国美学,不仅要关注艺术作品,而且要关注历史上如嵇康这样的艺术家的生存风格和生命华彩,他们用自己的崇高人格和生命创造了诗意的人生境界”可概括为: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依据“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可概括为: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64.A65.B66.B67.D68.A69.A70.D71.教训过度农垦、大肆砍伐、山火不断,破坏植被;经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解析】6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和辨析词语。A项,混淆了“淹没”和“湮没”两个词。“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或浸没,也比喻性地表示声音等的“盖过”。“湮没”则主要用来表示人的名声或事迹的埋没或者事物的埋没。从常见用例看,用来指文化领域的人或事多些。另外,“淹没”在口语中、书面语中都常说,而“湮没”有书面语色彩,多用在书面上。这里指遗址被埋没,用“湮没”。故选A。65.本题考查正确分析论点、论据。A项,“追逐水草,经营牧业”主要是讲契丹部落的生活方式,无法直接证明水草丰美。当然也有同学认为逐水草而居,哪里水草丰美就去哪里,也可间接证明此地水草丰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但不如B项直接。B项,“地沃宜种植,水草便畜牧”,意思是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草便于畜牧业发展,正是用来说明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C项,“偏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指该地区和辽河地区已发展成为人口众多,开垦土地广大的农区,并未提及水草是否丰美。D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说的是人口兴盛、牛马众多。牛马众多也许有水草丰美的原因,但是直接用来证明此地水草丰美不太严谨。故选B。66.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B项,弄错了时间,原文为“到10世纪的金代……土地荒漠化已有发生”,所以“一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已有发生”是在10世纪的金代。故选B。67.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D项,由“现在,务林人有了更为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种树的主要目的,是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从朴素的生态意识到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化”可知“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不是务林人建造塞罕坝万亩林海时所闯过的难关,而是建成后的一直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的体现。故选D。6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诗句的灵活运用。A项,“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意思是气候严寒,苍翠的松树却没有凋落。碧蓝的海面广阔无垠却更加澄澈。这里“碧海”可以用来形容林场。由原文“‘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3.3摄氏度,年均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塞罕坝百万亩林海,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可知杜甫这两句诗用来形容塞罕坝林海气候严寒、森林茂密、广阔无垠的特点。B项,“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奇”,风吹拂出纤细柔长的柳丝,绦绦随风摆;绵绵的细雨剪裁出柔密细细的嫩草,生机勃勃。描写的江南的景象,与文中气候严寒的景象以及地域特点不合。C项,“秋风城郭净,寒色树林高”中“城郭净”与“林场”的地点不符合,也与风沙多的气候特点不符合。D项,“落日苍苍烟树林,渚鸥沙鸟更浮沉”中“鸥”“沙鸟”等意象显示描写的是湖边的景色,与林场环境不符。故选A。69.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由“最近几年,林场继续增林扩绿,把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大力实施了攻坚造林工程。……2018年硬骨头将全部啃下,成林后将大幅提高林场森林覆盖率”可知“攻坚造林工程将大幅提高林场森林覆盖率”是要等到“成林后”,不属于“每年的生态效益”。故选A。70.本题考查对文本指定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增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行动体系逐步形成,我国荒漠化防治步伐不断加快,并取得明显成效”,可知“约束和激励并举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行动体系逐步形成”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举措之后出现的效果,并不是具体的举措。故选D。71.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土地沙漠化的教训由“清朝末期,国势衰微,为了弥补国库亏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可知有:过度农垦、大肆砍伐、山火不断,破坏植被。由“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工程治理,先后编制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出台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五期工程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等,开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试点建设,进一步强化了防沙治沙执法检查和省级政府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可知治理沙漠的成功经验有: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72.A73.A74.B75.C76.①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忠诚奉献的精神;②锐意创新、勤于钻研的精神;③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④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和祖国至上的爱国情怀;⑤团结的精神。【解析】7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项,“珠峰生态环境保护”错误,不属于珠峰高程测量工程,原文“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珠峰高程测量是一项代表我国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综合性工程。在精确测定珠峰高度的同时也将获得珠峰地区最新的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而开展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对珠峰高程的影响以及珠峰地区地壳形变监测分析;将获取珠峰山地冰川时空变化特征、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数据等,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目前,本次测量工作已经完成了坐标控制网和高程基准传递测量、峰顶‘会战’测量,正在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和检核,预计九、十月份能够完成测量成果的认定和发布”,可知是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而不包括珠峰生态环境保护。故选A。7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探求尼泊尔2015大地震对珠峰高程的影响是本次测量的目的之一”错误,原文“在精确测定珠峰高度的同时也将获得珠峰地区最新的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而开展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对珠峰高程的影响以及珠峰地区地壳形变监测分析”,可知是进一步探求尼泊尔大地震对珠峰高程的影响以及珠峰地区地壳形变监测分析,而不是本次测量的目的之一。故选A。7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项,“柏华岗对顺利完成测量任务的仪器设备只评85分”错误,原文“他们让人敬仰的除了成绩,更是精神。1975年,曾三次挺进珠峰地区的国测一大队派出8名队员,与军测队员和登山队员一起在生命禁区奋战80多天,最终将测量觇标牢牢矗立于珠峰之巅”“这是一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队伍。在平均海拔高度5000米的青藏高原西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东海之滨、在南海暗礁,在抗灾重建、城市规划、国土资源、水利、电力、交通、国防等领域,到处可见其队员奔波忙碌的身影”“测量登山队副队长普布顿珠情急之下摘掉氧气面罩,在无氧状态下重新连接,各项测量数据才得以相继获取完成。而普布顿珠也在无意间创造了在珠峰顶峰无氧工作近150分钟的纪录”,这些都表现了国测一大队坚韧不拔的精神;“但是设备方面的负责人柏华岗却对仪器设备的表现只给了85分,他说,‘不少仪器设备都是为了这次任务改造,或是新研制的。在珠峰顶峰大风严寒的环境中虽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但依然有改进的空间’”,这是对仪器设备的评价。故选B。75.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验证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技术的发展”错误,原文“测高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能”,可知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了技术,而不是“验证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技术的发展”。故选C。7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理解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分条作答。原文“凭着坚强不屈、勇于奉献的精神,他们完成了珠峰登顶测量。8844.43米的珠峰新高度向世界公布”“这是一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队伍”“忠诚奉献是这个队伍的魂,海拔6000米永远是氧气不足的,新疆的戈壁滩永远是风沙大的。改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人的精神和作风”,可以概括为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忠诚奉献的精神;“这是一支锐意创新、勤于钻研的队伍。1984年,他们把测绘推进到2万公里之外的南极,制作了中国第一张南极地形图;2004年,他们在南极成功建立重力测量基准,为我国南极科考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概括为要有锐意创新、勤于钻研的精神;“登顶珠峰展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给中华儿女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历久弥新的攀登精神,永远是我们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力量,是祖国至上的爱国情怀。60年前,面对‘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人肯定上不去珠峰’等质疑,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硬是不信邪,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为国攀登’,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有能力登顶珠峰。这种力量,是攻坚克难的奋斗意志”,可以概括为要有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要有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和祖国至上的爱国情怀;“这种力量,是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登顶珠峰,也是团队合作的胜利。为了这次珠峰重测,接应人员、修路人员、保障人员默默奉献,确保冲顶人员安全顺利抵达峰顶。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概括为要有团结的精神。【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77.D78.B79.①简化概念,以通俗语言普及区块链相关知识。②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治理机制,形成监管合力。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法打击涉区块链诈骗提供法律依据。【解析】77.本题考查把握概念的能力。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做题时从原文中找到分析每个选项的有效内容,然后把选项与之一一对应,分析即可。D项,“它的特点保证它能创造无条件信任体系”错误,原文“为其创造无条件信任体系奠定了基础”,可知只是“奠定了基础”。故选D。7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因而被业界普遍认为最具应用前景”错误,原文“因此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现阶段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区块链技术”,可知只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区块链技术”。故选B。7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区块链传播比较广的概念表述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中涉及的每一种技术性表述都比较复杂,很多人难以理解……所以,简化概念、通俗普及知识是防范区块链诈骗的先手棋”,可知简化概念,以通俗语言普及区块链相关知识;“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8年8月,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可知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治理机制,形成监管合力;“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首次在制度层面进行了规范。最近涉及区块链诈骗再度抬头,说明一般性制度震慑力还不够,有必要抓紧完善相关法律,以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涉及区块链的相关行为进行界定,为依法打击涉区块链诈骗提供法律依据”,可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法打击涉区块链诈骗提供法律依据。【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80.A81.C82.D83.C84.优势:①心脏造影方案结合影像和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识别图像。②可形成全域感知、可管可控的精准定位,进而精确地找出病灶;③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推理并诊断病人的病情。不足:①识别复杂图像,判断复杂病症的能力还不够强;②实际应用中,其检测和诊断的可靠度、可应用程度并不十分确定(还需进一步验证);③该方案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误诊率”“返诊率”“病程”等问题是否能随之解决等问题这些医学指标还没有确定,不能通过监管机构的放行。【分析】80.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B项,“能快速识别流动场景中戴口罩的危险人物”说法错误。原文是“针对流动场景中因戴口罩而造成人脸识别困难这一问题,以旷视科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公司建立了‘公共场所应急医疗寻人系统’,通过多模态算法识别体态特征,形成全域感知、可管可控的精准定位”,可见这一系统是针对“流动场景中因戴口罩而造成人脸识别困难这一问题”而研制的,不是针对“危险人物”。C项,“主要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错误。原文是“服务型机器人……医疗智能机器人可代替医护人员在污染区和隔离区作业,完成部分高风险任务,并节省大量防护服、口罩等重要物资。语音服务机器人还可以很好地代替人工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避免交叉感染风险”,可见这类机器人的研发主要解决的不是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D项,“最终阻断隔离区内部的病毒传播”夸大其词。原文是“这种免接触配送方式,能够阻断‘人传人’的病毒传染链条,降低隔离区内部病毒传播几率”,注意是“降低几率”。故选A。8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C项,“因而”强加因果。原文是“相关机构推出了基于联盟链技术的疫情捐款平台,这一平台具有防篡改可追溯的特征,可有效解决传统公益活动中的暗箱操作问题,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并未说传统公益平台“未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接受”的原因。故选C。8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目前已覆盖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混淆时态,已然未然。原文为“展望未来,医疗与人工智能结合方式将覆盖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故选D。8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但更重要的是”不合文意。原文“谈论‘医生+算法’的效果,远比谈论如何替代、或者谁比谁好要更有意义”,强调谈论“医生+算法”的效果,不赞成比较“谁比谁好”。故选C。84.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先看优势。结合材料二“相对传统的医疗场景,机器学习在医学影像诊断方面表现强势。在一项最新科研成果中,人工智能在识别医学影像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学习病历文本数据中的诊断逻辑,逐步具备了一定的病情分析推理能力,能更进一步读懂、分析复杂的病例”“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诸多领域,有效地辅助了医院医生识别图像、获取和分析医疗数据,提供诊疗服务等等”,材料三“图像识别是AI技术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利用AI技术这一长处,辅助医生诊断,让医生‘看’得更清楚、判断更准确”可概括出答案。再看不足。结合材料三“然而,触及到更难的领域,例如肿瘤,图像模式十分复杂,很难用一种或者几种机械的模式概括,机器往往就会卡住。而有的病变本身十分罕见,机器根本无法形成值得信赖的数据库”“医学专家帕里克说:‘现有的大部分算法,包括诊断和预测等,都不是在传统的医学范式下研究出来的,不能直接体现医学所需要的指标,即使一些已经投入应用了,但可靠度、可应用程度等,都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些研究对病人的治疗效果有多大增益?速度提高了,误诊率、返诊率以及病程等问题是否也会随之解决?这些才是医学关心的指标,也是监管机构能否给某个技术放行的依据”可概括出答案。【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85.D86.A87.C88.B89.①使中国在量子计算机领域(科技领域)的水平能够比肩世界先进国家,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②突破经典计算机发展局限,会形成庞大的技术产业链,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③强大的计算能力将满足人民更多需求,给我国人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惊喜;有望在疾病治愈和寿命延长方面(助力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的发展)有新的突破,增加人民的幸福感。【解析】8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读题干要求,明确具体考核的要点;然后回归原文,圈出相关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对;最后根据理解,作出判断。本题选“下列关于量子计算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项,“严格运用十位二进制进行计算”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说的是“假如一台电子计算机一次能计算10个比特位,即十位二进制,而量子计算机能一次计算2的十次方个这样的数”,原文只是强调它可以做到真正的并行计算与存储。故选D。8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回归原文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一一进行比对;最后通过分析理解作出判断。本题选的是“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A项,“已正式进入商业运用”说法有误。原文中说“IBM刚刚宣布的重大消息:‘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量子计算机原型机,量子计算机商业化正在加速’”,选项曲解文意,将未然变成已然。故选A。87.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读题干要求,明确具体考核的要点;然后回归原文,圈出相关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对;最后根据理解,作出判断。本题选“下列关于量子计算机的研究,理解正确的一项”。A项,“理查德·费曼终结了摩尔定律”说法有误。原文说“这引起人们判断:如果摩尔定律终结,在后摩尔时代,提高运算速度的途径显然就只剩量子计算机一途了”“1982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了利用量子效应进行计算的新奇想法”,原文并未说理查德·费曼终结了摩尔定律。B项,“是芯片晶体管密度指数增长的自然结果”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内容“在传统计算机界,‘摩尔定律’一直是金科玉律,……这是一种指数增长的规律”“在原子级别支配着电路的行为和性质的物理规律是量子力学,而不是经典物理定律”分析,“量子计算机研究”与传统计算机属不同研究领域,是技术上的突破而非“自然结果”。D项,“已经远超IBM公司”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谷歌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投入也已经持续了13年的时间”及取得的成就,并未说其“已经远超IBM公司”。故选C。8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然后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注意推断要以文本为依据。本题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B项,“将大大提升探测数据的正确率”推断有误。原文中说“现在的天气预报大多是基于探测数据的推测,很难保证准确。但量子计算机可以一次分析所有数据,向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模型,精准地显示恶劣天气会在何时何地出现”,应是将大大提升探测数据的准确性。故选B。89.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整体阅读文章内容,根据题干要求勾画出相关语句;最后根据理解,对相关信息加以整理、概括并形成答案。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题要求概括回答“中国正加强量子计算机领域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意义”。然后,阅读并勾画相关语句进行概括。材料一中说“IBM刚刚宣布的重大消息:‘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量子计算机原型机,量子计算机商业化正在加速’”“此次IBM的成果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在量子计算实现了‘不可能’的里程碑”,结合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加强量子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可使在这一领域的科技水平能够比肩世界先进国家,从而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结合原文语句“量子计算技术是一种颠覆性技术。未来量子计算机会像经典计算机一样形成庞大的技术产业链,带动包括材料、信息、技术、能源等一大批产业的飞跃式发展”,可概括出我国加强量子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能够形成庞大的技术产业链,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结合原文内容“量子计算机的突飞猛进,来得正是时候:5G已经成熟并接近运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而基因科学也来到了临门一脚的关口。如此这般,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及基因科学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可能会做出连大自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有了磅礴的算力和人工智能,再加上基因科学,人类就可能对人类体内的‘生命软件’重新编程,即重组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乃至产生全新的人类”分析,可概括出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及基因科学结合在一起,将给我国人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惊喜。最后,结合以上内容,从提升国际地位、形成技术产业链、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三方面概括作答即可。【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90.C91.D92.D93.B94.D95.①是我国南部边界的天然屏障;②使我国拥有了地缘优势;③使西藏天然成为我国的一部分;④护卫“一带一路”经济安全;⑤有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价值(保护用水供给);⑥能为未来提供战略储备。【解析】90.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C项,“西面依山,东面傍水”错误,原文是“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华夏腹地形成了西面依山、东面傍水的地缘优势”,这里说的是“华夏腹地”,属于偷换概念。故选C。9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中重要句段的含义作用的能力。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原文“从此,延绵数千年的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将再次焕发青春”未然变已然。将要起到的作用不等于现在就起到了作用。故选D。92.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中重要句段的含义作用的能力。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说明的是给青藏高原已经造成的生态灾害,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果倒置了。文中“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是我国经济实力薄弱的地区之一。加之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环境价值缺乏深远认识,在发展经济、扩大生产的过程中,人类行为对高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高原环境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可知ABC为原因,文中“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水源枯竭、湖塘干涸、植被退化、草地沙化,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灾害加剧,后果堪忧”知是结果。故选D。93.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B项,原文“今夏,中国政府将对青藏高原开展最大规模科考,除了中国科学家,还有来自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科学家。”信息比对:多国科学家一起进行科考活动,并不意味着就是由多国政府联合开发。故选B。94.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超出科学研究的能力”错,原文“研究人员认为,是否设立公园或许已超出科学范畴。”将或然性的判断认定为已然性判断,这里的“科学范畴”不能等同于“科学能力”。故选D。95.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从“使中国西南边界与印度板块形成巨大的海拔落差,在两千余里的中印边界上形成一道印度无法越过遑论大规模北上的巨大屏障”可概括出:是我国南部边界的天然屏障;“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华夏腹地进入山地环抱,形成了西面依山、东南傍水的地缘优势”可概括出:使我国拥有了地缘优势;“青藏高原北缓南陡的地形,使西藏地区自古就与中国中原政权发生天然联系,这使西藏天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可概括出:使西藏天然成为我国的一部分;“屹立其中的青藏高原则像护卫两条丝路的冲天石堡”可概括出:护卫“一带一路”经济安全;“为保护国内用水供给,中国已在青海设立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可概括出:有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价值(保护用水供给);“政府已决定将西藏的自然资源留存为战略储备”可概括出:能为未来提供战略储备。【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96.A97.B98.A99.D100.①借助故事,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降低未来的风险。②培养孩子敬畏自然的认识,让文明可持续发展。或帮助孩子建立关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③科幻文学作品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或,阅读科幻文学作品有利于人们了解一些科学元素、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④通过阅读科幻文学的方式可以进行灾难教育。【解析】9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A项,“是因为它能预言社会发展”于文无据。原文为“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故选A。9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会在抵达太阳系边缘时耗尽电力”错误。原文说“飞得最远的飞行器‘旅行者1号’,飞了整整35年,才在2012年抵达太阳系的边缘位置,而且即将在2025年耗尽全部电力,彻底和人类失去联系”,是在2012年抵达太阳系的边缘位置,即将在2025年耗尽全部电力。故选B。9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都有高风险性和挑战性”错误。结合“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分析,原文是“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故选A。9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结合“灾难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它能让少年儿童对人类社会曾经深陷和可能面临的各种灾难有客观的认识。如此,才能在灾难真正袭来时冷静客观地面对”“‘死’的必然在场能够催生出自我的存在感,进而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实现精神的觉醒与迸发”“灾难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对灾难的‘预演’,去培养少年儿童的危机意识和认识世界的探索精神,并学会在灾难面前葆有人性的光辉”分析,A项、B项、C项在原文中都有体现。故选D。10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正是借由讲故事,我们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这种实验来‘摊薄’未来的风险”分析,借助故事,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降低未来的风险。结合“对于这次疫情,孩子们最需要借助阅读科幻小说来获得的理解是,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物种与环境,才能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而对孩子来说,如果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的方式,在心智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分析,培养孩子敬畏自然的认识,让文明可持续发展。或帮助孩子建立关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结合“了解那些虚构的灾难,可以帮助孩子塑造世界观,意识到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温和的环境之中,但稍稍放开眼界,就会发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其实很脆弱,从而减少因为人类的技术优势而滋长的自大。这也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许多描述灾害的小说或者电影,多少都带有科学的元素,不敢说这就能够让人立志走上科学道路,但至少可以埋下许多种子,这和科幻小说的普遍意义是一致的。孩子们在成长,对灾难的思考无疑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分析,科幻文学作品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结合“少年儿童阅读灾难题材科幻作品,其实就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灾难教育”分析,通过阅读科幻文学的方式可以进行灾难教育。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9-20 12:33:08 页数:88
价格:¥5 大小:165.4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