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北师大版八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四、眼睛和眼镜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矫正视力的原理。1.利用眼球仪或教学软件,了解眼球的构造、成像原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眼睛和照相机的相似之处。3.利用眼球仪或教学软件,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养成保护眼睛的习惯。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眼球仪、老花镜、近视眼镜新课引入课上统计班内患近视眼的同学的人数,并找几个代表说出自己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以及近视眼带来的不便,告诫同学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并查看矫正近视的眼镜是什么样的透镜。提出问题:为什么用凹透镜就能矫正近视呢?远视眼又是用什么透镜矫正的呢?引入新课。知识点一 眼睛观察:如图所示。提出问题: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引导学生认识眼睛的结构,教师演示模拟眼睛成像实验。归纳总结:我们的眼球像是一架照相机。说明: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总结思考】人的眼睛成像与照相机成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眼睛照相机结构 晶状体、角膜和玻璃体等(相当于凸透镜)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瞳孔光圈视网膜(有感光细胞)底片(有感光材料)成像倒立、缩小、实像调节作用像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使视网膜上成的像清晰。焦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来改变像距,使底片上成的像清晰。观察:如图所示。提出问题:什么是近点?什么是远点?什么是明视距离?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归纳总结:1.当远处的光进入眼睛时,晶状体变得扁平。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2.当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得凸起。眼睛能看清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一般为10cm。3.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眼睛观看25cm远处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叫作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知识点二 近视眼观察:如图所示。提出问题: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需要如何矫正?归纳总结:1.由于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凸起一些,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像后移,成在视网膜上,故近视眼可用凹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加以矫正。知识点三 远视眼观察:如图所示。提出问题: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需要如何矫正?归纳总结:1.由于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扁平一些,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使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远视眼。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远点比正常眼远。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物体的像前移,成在视网膜上。故远视眼可用凸透镜制作的远视眼镜加以矫正。 知识点四 眼镜的度数教师讲解:眼镜的度数=×100(公式中焦距f必须用m作单位)。例如某同学所戴眼镜的度数为400度,则眼镜的焦距为0.25m。板书设计1.眼睛: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整体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2.近视眼:看远处模糊,近处清晰,可用凹透镜矫正。3.远视眼:看近处模糊,远处清晰,可用凸透镜矫正。4.防治近、远视眼的方法:注意卫生、让眼睛得到适当的休息、做眼保健操环节眼疲劳。5.眼睛的度数=×100(公式中焦距f必须用m作单位)。本节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们也很有兴趣,课堂氛围良好;通过对眼睛结构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眼看见物体的物理原理;通过结合之前学的透镜知识,知道如何利用透镜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现实问题;最后,同学们总结,保护眼睛的措施,养成爱护眼睛的习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3-19 17:00:27 页数:3
价格:¥3 大小:125.8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