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五下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10夺裙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案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课时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2、能力目标:提高搜集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作的贡献,学习抗战精神,树立远大志向。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作的贡献。难点学习抗战精神,树立远大志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视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提问:你喜欢这首歌吗?你是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3、思维导图解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导入新课。讲授新课1、小活动:(1)你能说一说,在1936年12月12日之前,图中三方是怎样的关系吗?这样的关系会造成怎样的结果?(2)1936年12月12日以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的转折点是什么?2、1936年的中国:日本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罐头,但蒋介石却采取消极抗日政策,中共希望能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3、视频: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总结: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5、小活动:(1)你知道在抗日的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都面临了哪些困难?(2)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他们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²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困难:敌强我弱——应对方式:开展游击战²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困难:根据地生存危机——应对方式:开展从日本侵略军、国民党、共产党三方的形式分析得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从而感受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与不畏艰险、不惧困难的精神。3 大生产运动6、活动园:(1)把“烂泥湾”变成“好江南”靠的是什么精神?(2)了解有关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故事,并以“今天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了,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题开展以此辩论活动。7、总结:今天的我们仍需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8、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9、小活动:(1)收集有关抗战胜利的资料。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怎样的精神?1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1、总结:伟大的抗战精神12、解放战争。13、革命圣地一日游:你知道我国有哪些革命圣地吗?搜集一下相关资料,介绍一下这些地方吧!14、阅读与思考:(1)你知道“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吗?(2)为什么说“赶考”永远在路上?15、小提示:“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是“赶考”;巩固政权,建设新中国是“赶考”;江山永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赶考”。“赶考”永远在路上……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了解、学习伟大的抗战精神。了解、认识革命圣地。3 16、考考你: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每天都在默默地接受着人们的瞻仰。结合你所了解到的历史知识,猜一猜碑文上的三个时间分别是哪些时间。17、不忘人民,你们亦是英雄:沂蒙精神。18、小活动:你想以怎样的方式来纪念英雄们?课堂小结回望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总结提升板书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4-11 11:32:06 页数:3
价格:¥3 大小:71.6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