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二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二首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教学建议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难点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文题目:村居)1.学生朗读课文题目。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著有《拙吾诗稿》。二、自读古诗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鸢”不要读成yān。2.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学生反复读诗。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3.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学生汇报交流。例:诗=讠+寺(寺庙旁有人在说话)村=木+寸童=立+里3.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4.交流快速背诗的方法。学生甲:用唱诗的方法来背诗。
学生乙: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诗。理解了每句诗歌的意思,知道连起来讲的是什么意思,就可以背诗。三、品悟古诗1.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组长汇报。(教师课件展示)小草生长,黄莺飞翔,正是春光明媚的二月,轻拂河堤的杨柳沉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村子里的小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到了家,急忙趁着温暖的东风快活地放起了风筝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①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②学生自由读诗。③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④你能把你看到的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⑤你觉得诗句中的哪些字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生:“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神韵。⑥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⑦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这么多美妙的画面,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①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放风筝。(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②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生: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温暖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③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学生汇报。④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入诗里读出来吗?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吧!四、背诵全诗1.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背下来这首古诗。2.生自由背。3.集体配乐吟诵。五、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2.搜集诗人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第二课时一、知诗人,解题意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咏柳》。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出示课件)?贺知章(659-约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属于盛唐前期诗人,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2.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咏:歌唱,赞美。咏柳,就是歌唱、赞美柳树。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用手中的工具书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大家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边读边想象柳树的姿态,仿佛柳树就在自己的眼前,轻轻的,柔柔的,那么碧绿,那么美丽,要用喜爱、惊叹的语气来读。二、释字词,明诗意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1)理解词语。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左右结构,注意“女”的写法。意思是装饰,打扮。一般都是谁爱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帮助了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地理解诗句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条条像丝带般的柳条。(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理解词语。剪:上下结构。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课件展示剪刀,引导学生理解)(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出的吗?就是那像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啊!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通过理解字义,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高高的柳树像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轻柔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三、想意境,悟诗情1.再来读前两句诗,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预设:柳树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万条垂丝,就像她的裙带)2.你觉得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第一句中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第二句中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教师: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点名读,其他学生说画面)
3.那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它还能剪出什么。示例:将小草剪成了一根根;将枫树的叶子剪得像手掌……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4.总结: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四、横纵观,拓视野1.课堂小结: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2.教师布置作业: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意。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五、板书设计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六、备课资料1.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风筝。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907-960)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2.柳树可种可插,极易成活。“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柳的生命力多么旺盛。柳树姿态优美、秀色可餐,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宋代大文豪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在西湖修了一道堤,堤上遍植柳树,如今已成为西湖十大景点之一。田园诗人陶渊明喜爱柳树,室旁有柳五棵,所以自名五柳先生。清代蒲松龄也喜欢柳,并自号柳泉居士。清代左宗棠戍守边疆时,为了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在河西走廊“新栽杨柳三千里”,后人为纪念他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在古代文学中,杨柳是一个特殊意象,优美动人,情意缠绵,为诗人传诵吟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