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1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学科语文年级/册九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课题名称第四单元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目标理清《驱遣我们的想象》作者的论证思路。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文是较为典范的文艺论文。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核心是阅读文艺论文,建构阅读此类文章的阅读策略。学生要想把握“读者”“作者”“文字”“想象”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首先要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难点分析1.文章是文艺论文,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其中概念的理解有一定难度。2.作者对于各概念间的理论阐述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教学方法1.通过把握各观点之间关系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通过实例分析以及课堂练习,让学生体会如何一步步作想象的安排鉴赏文艺,再次感受作者严密的逻辑。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由“想象”导入我们欣赏文艺作品,先要认真阅读,再要训练语感,更要发挥我们的想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驱遣我们的想象》。2.解释题目“驱遣我们的想象”首先,看到题目,驱遣,是驱使;差遣的意思,“驱遣我们的想象”,就是说,鉴赏文艺作品要调动我们的想象力。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找出作者观点,归纳中心论点。(1)划分文章结构。(1-4段)文艺的发展(5-7段)文字与作者、读者的关系(8-9段)以王维诗句为例(10-13段)以高尔基《海燕》为例(14段)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2)找出核心词语作者的观点中多次提到了哪些词语?“读者”“作者”“文字”“文艺”,对,还有“想象”,其中,核心词语就是“想象”。(3)归纳中心论点(14段)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2.梳理作者论证思路。(1)“读者”“文字”“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从5-6段这部分可以看出,作者—作想象的安排—用文字传达所见所感;读者—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这样一来,文字就成为连接读者与作者的一道桥梁。(2)材料证明观点(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9段)2、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11—13段)既然都能证明读者通过文字作想象的安排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作者为什么不只举一例呢?我们会发现,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在想象中睁开眼睛”产生画面,将文字内容想象成画面,更好的接触作者的意境;而高尔基的《海燕》则通过读者自我代入到动态的情景中,将自己想象成海燕或者海鸥、企鹅,产生共鸣,接触到作品的意境的方法。这一点,文章第10段,在第一个例子之后,作者已经告诉我们:并不是说所有文艺作品都要看做一幅画,才能够鉴赏。由此可见,作者的逻辑严密。(3)文章题为《驱遣我们的想象》,却先从文艺的起源、发展谈起,这是为什么?理论知识铺垫:先从文艺的起源、发展谈起是所做的理论铺垫:回顾文艺的起源。3.总结论证思路。作者首先提出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从而引出文字。文章承上文对文艺的基本理解提出:“文字是一道桥梁。”作者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而读者读取文字,作想象入意境,通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最终得到审美体验。举了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的海燕,这两个例子都是先“单就字面解释”,再做想象的分析,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最终作者得出结论:我们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作者首先做了知识的铺垫,理论的阐述,再加上实例分析最终得出了结论。课堂练习(难点巩固)巩固学习所得,分析论证思路。1.试分析《敬业与乐业》选段的论证思路。2.师生点评。小结1.论证思路:知识铺垫—理论阐述—实例分析2.思路清晰,理由充分,论据充实,说服力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0-26 09:00:36 页数:2
价格:¥3 大小:23.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