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一、说教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诗篇,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怀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字句句饱含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因为大好河山的沦丧而悲愤;因为中原百姓的悲惨生活而同情;因为南宋权贵的醉生梦死而愤怒。体会诗人的情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二、说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三、说教学重难点,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一、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2、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五、说教法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透过诗句感受诗中的情感、解读诗人的情怀。以往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只能将古诗的韵味淡化和肢解。这节课力求透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景的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着教者,回到历史,咀嚼诗文,走进诗人的心灵,将与文字的对话提升为与诗人的对话。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1)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2)都有景物描写。随机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环节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过渡:一边是南宋的权贵,一边是北宋的遗民。当他们如此鲜明地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有何种感受呢?我们该做何种感想呢?,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疏通诗义后追问:(1)这里的“胡尘”,是什么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2)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3)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4)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1)“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1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0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65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补充陆游《示儿》,齐读,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3)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二)学习《题临安邸》1、过渡: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齐读《题临安邸》)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齐读《题临安邸》)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齐读《题临安邸》)2、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1)“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2)这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3)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环节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当权贵寻欢和遗民泪尽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受?做何感想?(自由畅谈。)2、交替互读两首古诗。(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2)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3)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场景不同、人物不同、情绪不同,但现在,我们却再次发现了它们的相同之处。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3、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七、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醉泪权贵寻欢遗民苦盼忧国忧民八、教学反思本次的课堂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在学最后一首诗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并体会情感,做到读思结合。教学总是有遗憾的,感觉到了很多地方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学生读诗汇报的时候学生对诗中个别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二)一、说教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及沦陷区百姓疾苦的诗歌,短短28个字道出了作者的悲愤与感慨。,一、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二、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从军行》,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边塞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块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1.简介作者。,2.了解背景。(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2)教师范读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代:陆游其一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3)背景资料: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板块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指名学生大声读诗题注释①[将晓]指快要天亮,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指导学生读好题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理解诗题。(1)小组交流,说说从题目上能获得哪些信息。(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①从题目中你可以看出诗人的写作时间是在秋天。(“秋”)②从题目中你可以看出诗人的写作时间是在秋天夜晚即将结束黎明即将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秋夜将晓”)③从题目中你可以看出诗人迸发写作灵感的地点是在篱笆门外。(“出篱门”)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自己的感受。(“有感”)⑤当时的陆游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这样一位老人在天刚亮的时候走出自家的篱笆小院,他要去做什么呢?(“迎凉”)。⑥,联系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说说那么高龄的作者为什么那么早要“出篱门迎凉”?(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两首诗。)⑦谁能根据以上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秋天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人不能安睡,夜晚天刚刚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外,以解除烦热和心头怅触,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3)谈话过渡:“感”字的意思有感想、感触、感受、感动等,这首诗写的就是作者出门乘凉时的感想、感触、感受。题目中的“凉”的意思是清凉、凄凉、悲凉等。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感到悲凉又凄凉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阅读和理解诗句。板块四、学习古诗的前两句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1.指名学生读注释②[三万里河]指黃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1)指名学生说说对黄河的了解。(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2)拓展交流:我国有哪些大河?(最出名的还是这十条河流分别是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汉江。)2.指名学生读注释③[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1)交流对华山的了解。(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中国黄河50景”之一。)(2)知识拓展:我国有哪些“岳”?(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3.理解:“三万里”和“五千仞”。(1)通过看注释我们了解到“三万里”和“五千仞”分别指什么?①“三万里”形容黄河很长。,②“五千仞”形容华山很高。“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一仞大约是2.3米-2.7米之间。(2)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写法吗?①“危楼高百尺”形容楼很高。②“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很长。③“白发三千丈”形容头发很长。(3)古诗中的夸张。①夸张能够创造新异的意象美夸张能创造意象美,这种意象具有超常变异性。它以变形的手法,改变事物原有的人们熟悉的面貌,创造出一种陌生的全新意象,这一意是读者未经历和感受过的,因而能够给人种愉悦的新奇感受,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当我们读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注伦送我情”这类诗句后,对庐山瀑布的壮观、对朋友的情谊都会产生从未有过的新奇独特的感受,从而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当我们读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又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象,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②夸张能产生浓郁的情感美。,夸张是诗歌创作主要修辞手法之,因为夸张能够充分表现情感美。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喜成雪”。那种人生苦短的悲哀,那种狂放深沉的愁绪,如排山倒海而来,让人震惊,让人叹服,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③夸张能够表现崇高美。夸张的手法是产生壮美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把描写的对象放大,把情感表现得更热烈,从而创造出比外部世界更加博大的天地,更加强劲的气势,从而把人带进崇高的境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把西北边塞的苍茫、粗犷、奇特;成守将士们的英勇、慷慨和悲壮的献身精神宣泄得热烈而又充分,让读者在新奇的感受中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产生种崇高的美感。4.理解“摩”。指名学生读注释④[摩天]碰到天。(1)说说自己的感受。(极言华山之高。)(2)组词语加深对“摩”的理解。(摩天大厦、摩天轮)5.全班交流,说说对整句诗的理解。(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6.教师小结:一河一山代表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充分表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黄河在悲泣,华山在哭诉。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作者此时的心情吗?(悲愤、气愤、痛心……)7.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8.谈话过渡:宋朝的壮美河山被金人占领了,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百姓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板块五、学习古诗的后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指名学生读注释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1)从“遗民”一词,你感受到宋朝是怎样对待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的?(这些百姓是宋朝遗留在金人统治区的,他们已经被遗弃了,被遗忘了。)(2)从“遗民”一词,你感受到什么?(感觉到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痛苦;也感受到作者对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担忧。)2.指名学生读注释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1)课件出示有关影视的片段,学生通过感官感受“胡尘”。(2)从“胡尘”一词,你感受到什么?(感觉到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悲惨生活;也感受到作者对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担忧。),3.指名学生读注释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理解“泪尽”。(1)“泪尽”的意思是什么?(泪尽指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2)结合全诗和自己阅读的有关资料,说说对“泪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吗?(“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3)从“泪尽”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作者和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一样,年年盼望宋朝军队收复失地,有年年失望。)4.通过“望”和“又”字来感受人们的心情。(1)你觉得这里的“望”有几层含义?①看。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年年岁岁希望能亲眼看到南宋的军队出师北伐。②盼望。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的军队出师北伐。③从“又”字你感受到什么?(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年年失望。)④你知道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失望了多少年吗?(65年。)你是怎么知道的?(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⑤在这65年里宋朝统治者都在做什么?(在唱歌,在跳舞,在喝酒……在寻欢作乐,在醉生梦死,在忘乎所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宋朝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中知道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互相交流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6.教师小结:中原广大人民受到沉重的压迫,经受历程长久的折磨,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而南宋统治者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板块六、交流古诗,朗读品味。1.谈话引导: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很多诗人都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爱国诗篇,这些诗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努力奋斗,抛洒热血。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最喜欢的一首爱国诗篇分享给大家。2.分组交流,选取名篇。3.代表发言,交流分享。,《塞上曲》作者: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板块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2.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熟读成诵,并试着默写。3.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短文。,五、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陆游三万里河五千仞岳 山河壮丽遗民泪尽南望王师 山河破碎 忧国忧民一、教学反思本次的课堂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在学最后一首诗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并体会情感,做到读思结合。但仍然感觉到了很多地方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学生读诗汇报的时候学生对诗中个别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三)一、说教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这首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怀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字句句饱含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二、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一、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教师引导: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了解诗人。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读一遍。4.一首《示儿》,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情的心灵。5.理解题目。(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这个“晓”指什么?(“晓”是天亮的意思)(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4)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你想问什么?预设:①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②为什么诗人会感到一阵凉意?6.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自由练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陆游写的另一首古诗《示儿》,体会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为学习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做好铺垫。板块二初读诗歌,感受韵律,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导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指名学生读)2.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节奏美,接下来给这首诗划分节奏。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教师指导朗读:“又一年”,时间多么漫长,读最后一句语速应该缓慢一些。我们再来齐读一遍。(学生齐读)3.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师提示:往东入海。(黄河)(3)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4)仅仅是长吗?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5)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学生读“三万里河东入海”)(6)“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7)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8)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壮丽)(9)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4.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的第一、二句。(男生齐读)5.祖国的壮丽河山就只有这些吗?你还知道哪些?(滚滚的长江、巍峨的黄山)6.教师引导:是啊,万里江山无限好,如此多娇的江山怎会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呢?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女生齐读)7.此时此刻,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了一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份情融入这琅琅的诵读声中吧。(全班齐读第一、二句)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全班齐读第三、四句),8.读完后两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从“泪”字体会到的)9.泪流到了哪种程度?(“泪尽”,泪都流完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10.教师小结: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这些美好的河山被胡人占领了)【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板块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补充背景材料。课件出示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2.“遗民”是什么意思?(被遗弃的人民)3.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有老人、妇女、儿童等)4.“胡尘”指的是什么呢?(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5.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师朗诵古诗,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或听到百姓怎样了?(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蹄下,到处血流成河)6.教师引导: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仍然——南望王师又一年。7.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8.教师小结:是啊!金兵铁蹄溅起的尘土,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只有遗民在等待王师吗?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们。9.“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全班齐读)(1)一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五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十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六十五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同学们,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没有)(3)南宋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他们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早把中原大地上的老百姓忘得一干二净),(4)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六十多年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再读后两句)(5)是啊!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是,他们绝望了吗?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没有)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10.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l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呢?l面对在金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l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题,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写小练笔)11.教师小结:我们的诗人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最后让我们背诵这首诗并把它默写下来吧!(学生默写古诗)【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品读古诗,通过补充的材料和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写小练笔,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板块四找共同点,总结提升1.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同一篇课文中,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这三首诗都是描写家国情怀的)2.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每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写景,借景抒情;后两句都是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3.教师总结:今天学的《古诗三首》告诉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遭受祸害而躲开。【设计意图】总结三首古诗写法和表达上的共同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明白任何时候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理。一、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山河壮丽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六、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课堂上交流的是大人们的童年生活,有些生活场景对于学生们来说很新奇,小组交流起来兴趣浓厚,真正达到了交流的目的。,不足之处:教学中有个别学生课下的调查了解不够充分,由于和大人的生活年代不同,以致有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时无话可说,交流不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