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孟子》三章 教材习题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3/9

4/9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教材习题讲解1.熟读并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分别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两个观点。熟读并背诵略。\n教材习题讲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说施行仁政的君主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很少。夏桀和商汤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点。夏桀暴虐无道,奢侈无度,无休止地消耗夏朝的国力,导致夏朝最后被商汤所灭。商汤跃马奔驰,勇武讨伐夏桀,汤建立商朝后,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社会也比较稳定,经济、文化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n教材习题讲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n教材习题讲解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背诵《富贵不能淫》中“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夫”一段。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n教材习题讲解3.《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n教材习题讲解4翻译下列句子。(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天下太平。\n教材习题讲解(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屈服。(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n教材习题讲解(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往往会灭亡。\n教材习题讲解5.《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示例:我选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句作为我的座右铭。因为这句话告诉我磨难对于成才的重要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正视挫折,勇敢面对困难,在磨炼中成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12 13:18:04 页数:9
价格:¥5 大小:2.24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