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单元概要分析、知识点归纳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小学语文六年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目录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11十六年前的回忆12为人民服务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语文园地第四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平凡的人物却有着非比寻常的美德精神。本组教材就是围绕“高尚品格”这一专题写的。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故事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2.本单元重点:(1)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习作积累写作方法。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0.古诗三首《古诗三首》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还需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21.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思考景物,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去挖掘诗歌中的意味,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2.从不同的诗歌意向分析不同的精神品质,从而引出“托物言志”。11.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21.借用毛诗《咏梅》赞颂顽强不屈的精神,从而引出文中主角李大钊2.引导学生品析课文,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作相关的习作指导。12.为人民服务21.以图片导入,创设出那些默默为人民服务的人默默奉献的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情感,激发学习兴趣。2.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13.金色的鱼钩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1.在读中体会,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在小组互助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自由朗读、体会情感,再次通过文字描述体会老班长的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革命热情让情感教育深入学生心中。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本节口语交际掌握即兴发言的基本技巧。学会运用即兴发言的技巧,提前打腹稿,快速组织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语文素养,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增强对汉语的兴趣和认同感。11.通过欣赏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即兴演讲的魅力所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交流平台“交流平台”赏析优秀文选的开头与结尾,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直接指导习作。“词句段运用”通2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交流中探讨开头、结尾的好处、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过诗句,说说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的品格和志向,再次感受“托物言志”的写法。读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感受它的作用。“日积月累”积累名言警句。,教师进行方法总结。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和名言警句的意思和用法。习作:心愿以课文和交流平台为载体,能用流利、通顺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愿望。选择合适的材料,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自由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能够让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表达自己最希望实现的愿望。21.用谈论交流法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写作兴趣,搜索写作素材。2.结合习作例文,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第四单元教案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2】一()当先 ()到成功 老()识途 千军万() 万()奔腾 快()加鞭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出示课件3-5】(板书:马诗)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6】自学要求,4分钟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三、大概了解古诗。1.学习古诗的方法。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2.【出示课件7】简介作者,酝酿情感。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他像一匹怎样的马?3.写作背景。【出示课件8】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4.诗文大意。【出示课件9-12】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清秋: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四、体察诗蕴,品悟诗情。 1、【出示课件13-14】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1)写了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充分发挥你的调动你的所有感觉,想一想,这首诗中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景物、色彩、环境、气氛等)大漠、沙、燕山、月;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战场景色。(2)这是一句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大漠”“燕山”等地方,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也是战马奔驰之地。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板书:环境 沙如雪 月似钩)诗意: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板书:空旷冷峻)2、自读第二句,思考4分钟比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和“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不同?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李贺怎样的心境?(板书:慨叹 何)(1)“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2)为什么是“踏清秋”?不是“踏春风”?有什么情绪的差别呢?踏之中你能读出什么?用“踩”好不好?为什么?(“踏清秋”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3)你从“快走”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4)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作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诗意: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板书:渴望、感慨、愤懑、矛盾 借物喻人)五、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 生:因为诗人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及怀才不遇的感叹。【出示课件1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板书设计:马诗环境 沙如雪 月似钩——空旷冷峻慨叹 何——渴望、感慨、愤懑、矛盾借物喻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石灰吟》《竹石》。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出示课件16】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李贺的《马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板书:石灰吟 竹石)二、初步感知,理解诗意。(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7】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2)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①《石灰吟》【出示课件18】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A逐句理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千、万:虚词,形容很多。若等闲:好像很平常。(诗意: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②《竹石》【出示课件19】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作者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破岩:破裂的岩石。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体会竹子坚忍不拔的性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强调jing四声读音)任:任凭。 尔:你。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三、感悟诗歌,体会情感。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石灰 竹子)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在那种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石灰吟》: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板书:不怕牺牲)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竹石》呢?汇报: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到: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板书:要有骨气)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四、总结方法,深华主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2.背诵这三首古诗。板书设计:《石灰吟》 石灰 不怕牺牲《竹石》 竹子 要有骨气托物言志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这首诗的感情的。1、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4、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1、从本节课来看,总体效果还可以,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生字新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课文7段,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大家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的黑暗。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3.汇报被捕后部分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教师小结: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读22段。三、升华情感,读写结合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四、领悟表达,展示收获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教师总结: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2.作业⑴抄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⑵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⑶了解李大钊的其他故事。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时局严重形势紧急高度负责被捕中不慌不忙态度严峻勇敢坚强被捕后乱篷篷生死置之度外教学反思: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12为人民服务抱歉,略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目标: 1.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2.清楚明白的写出二、三、四段的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七自然段。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清楚明白地写出二、三、四段的段意。教学难点: 课文义第七自然段中的难句。教学过程:一、交待背景 介绍董存瑞。观看影片《董存瑞》。二、质疑,提出目标 关于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提出:董存瑞为什么要炸暗堡?他是怎样炸暗堡的?炸的结果怎样,从哪看出他舍身炸暗堡?这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由学生根据训练重点和课后的阅读思考提出…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读全文。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一个意思?给课文分段?全文可分五段:第一段(第一一自然段) 第二段(第二至三自然段)第三段(第四至六自然段) 第四段(第七自然段)第五段(第八自然段)四、学习第一段1.默读思考董存瑞为什么要炸暗堡?引导学生说出:(1)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我军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表示战斗打的激烈,我军上气高昂,同时这次战斗也十分重要。(2)敌军的暗堡喷射出舌火,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2.指名朗读,归纳段意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清楚明白地写出段意要求写出“在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五、学习第二段1.董存瑞是怎样请战的?指名朗读。2.理解句子:(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把“瞪”换成“望”,把“迸射”换成“放射”,好不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用了“瞪”、“迸射”有力地、充分地表现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坚决炸掉暗堡的决心。(2)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他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跑”,“坚决”说明了什么?3.归纳段意要求学生写出,进行比较。董存瑞请求炸暗堡获得批准,并由郑顺义担任掩护。六、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讨论:敌人的机枪扫射给董存瑞造成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做的?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让学生抓住词句谈。表现了董存瑞沉着、机智、勇敢和勇往直前的精神。2.归纳段意董存瑞冒着枪林弹雨,猛冲到桥下。七、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2.围绕学生的问题,讨论: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1)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斜坡光滑,无法放置炸药,放在河床,炸不毁暗堡。 (2)冲锋号吹响,情况万分紧急。必须即刻炸毁暗堡。3.理解重点句(1)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抓住动作“站”、“托”、“顶”、“拉”,从中看出董存瑞动作坚决、果断,这表明此时他的心中多(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炸掉敌人的暗堡,至于个人生命早已置之度外,显示了舍身忘死,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抓住“钢铸一般”“巨人”“坚毅”等词,突出董存瑞坚定不移,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时可结合放录像: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段,以此激发学生的感情,烘托气氛。5.练习背诵6.归纳段意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毁暗堡,壮烈牺牲。八、学习最后一一段齐读:董存瑞炸暗堡的结果怎样?归纳段意。站士们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板书设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前进受阻。二、坚决请战三、冲向暗堡动作:站 托顶 拉四、英勇献身 神态:钢铸一般坚毅语言:“为了新中国,冲阿!”…五、站斗胜利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并在授课中注重了知识的延伸,并合理设计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练习的难度。在教学内容上,课件内容呈现过多,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课件内容的精简,课件内容多的情况下,要作恰当处理,可以通过自己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朗读等形式增加趣味性。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教学目标]1.能用学过的方法读“阅读材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再分组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或其他的阅读收获。2.能小组分工合作,搜集、整理诗词;并共同研读,交流感受,制作一本诗集。3.能选择合适的材料与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并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学会分类搜集、共同研读的方法。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与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教学课时]2~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用学过的方法读“阅读材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重点)2.搜集、整理诗词;并共同研读,交流感受,制作一本诗集。一、开展阅读分享会1.活动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了解了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今天我们围绕“奋斗的历程”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2.回忆学过的阅读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阅读方法,同学们能举例说一说吗?3.读“阅读材料”。运用这些方法读一读7篇阅读材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阅读文章的,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收获?4.分组交流,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二、制作小诗集1.活动导入:同学们,了解革命事件,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除了阅读有关红色主题的文章,我们还可以学习红色诗词。2.分工合作,分类搜集诗词。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分类搜集呢?(描写革命领袖的、歌颂祖国的、讴歌新时代的、描述革命大事件的等方面)3.小组内研读搜集到的诗词,交流感受和体会。4.创编小诗集。①统一格式,认真誊抄。②根据内容,制作目录。③给诗集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绘制封面,装订成册。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选择适合的材料与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重点)2.能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诉说心愿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许多贡献,他们共同的心愿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引导学生诉说心愿:仔细想一想,你的心愿是什么呢?和同学说一说吧!3.引导学生书写心愿:我想每个同学都有很多心愿,现在请大家写下三个你最想实现的心愿。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二、参考材料,交流心愿1.汇报交流。学生根据所写的心愿进行交流。教师提示:读一读参考示意图中的心愿,想想你们能不能写下更多的心愿。2.师小结:我们的心愿可以根据不同对象分成“关于个人”“关于家庭”“关于社会”三类。3.引导学生思考:最想表达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4.归纳出选择“心愿”的标准:选择最想和别人交流的;选择材料最丰富的;选择最想实现的。三、选择合适的材料与方式,表达心愿1.展示“心愿”案例,帮助学生解决选材问题。(1)课件出示案例,请学生读一读。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都写了什么内容呢?明明写道: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和饥饿……静静写道:我的心愿是成为一名网络安全工程师……(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心愿,讨论:如果是你,会选择什么材料表达这个心愿?为什么?示例:我会选择相关新闻事件。一位网络安全工程师,对抗了黑客的入侵,帮企业避免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很佩服。而且我经常自学网络编程知识,我对这方面十分感兴趣。(3)讨论之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4)小结:我们可以写心愿的美好,可以写产生心愿的原因,可以写为了达成心愿自己准备怎样做……2.引导学生根据表达对象和内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1)出示两位同学所写的《我的心愿》。启发思考:两位同学分别选用了什么方式来表达?(2)小组讨论:同样是写心愿,为什么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师小结:我们在写心愿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根据想要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对象,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我们可以叙事、写信,也可以写日记、写倡议书、创作诗歌……(3)启发思考: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心愿及表达对象,想一想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最合适。(4)互动交流提示:如果你认为××同学选择的表达方式不合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四、真情倾诉,书写心愿1.课件出示习作提示。2.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五、评讲优秀习作,修改完善习作1.评讲优秀习作。如,选材丰富多彩,表达方式适合。2.提出习作问题。如,材料选择不佳,缺乏情感的表达。3.修改完善习作。根据评价标准,使用修改符号尝试修改习作。[教学反思]本次习作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都有话可说。教学时,我通过交流谈话导入,让学生进入一个适宜敞开心扉,表达心愿的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心愿。在此基础上书写心愿,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选择材料。接着,我采用教材图示呈现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的思路。并且根据表达的内容,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将学到内容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2.联系学过的诗句,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3.理解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4.积累名言警句。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将学到内容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2理解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难点联系学过的诗句,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谈话引入出示课件: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同学们,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文章的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要一鸣惊人;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文章的结尾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可见,写好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板书课题:学习园地交流平台)二、围绕文章,分析方法课件出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发现特点,体会作用。(板书:开头结尾)1.出示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学生阅读后总结开头、结尾的方法和作用。归纳:开头:点题式,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板书:点题式首尾呼应)2.出示其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一说这些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和作用?归纳:1)开头:《藏戏》--设问式,提出问题,引起注意,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草原》—描写式,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2)结尾:《匆匆》—点名题旨,结尾呼应主题,抒发慨叹,增强感染力;《那个星期天》—总结全文,含蓄深刻,引人深思。(板书:设问式描写式点名题旨总结全文)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总结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归纳: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1.回顾学习的课文,哪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2.读读自己习作的开头和结尾,交流自己满意的地方,说说不足之处,想想可以怎样改进。四、总结方法,运用习作写文章虽有章法,但并无定法,只要写得详细、生动就是好。所以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多积累、多学习,你们才会写出更好的。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以及自己写的文章中较好的开头和结尾,课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板书设计:学习园地交流平台开头:点题式结尾:首尾呼应设问式点名题旨描写式总结全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品读诗句1.歌以咏怀,诗以言志。同学们,自古流传的诗词歌赋中,许多诗人借助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意愿。让我们一起品读诗句,了解那些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吧!2.课件出示:教材74页3句古诗。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联系原诗,说说这些诗句中,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郑燮《竹石》。作者通过歌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王冕的《墨梅》。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归纳:以上诗句共同点是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石竹、墨梅、菊枝等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古诗因为有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才显得魅力无穷。(板书:托物言志品格志向)二、揣摩语句,体会作用1.学生自主读句子,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教师归纳总结。(1)下面语段中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A:“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抱”:体会父亲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乱蓬蓬的长头发”“平静而慈祥的脸”:看出李大钊面对敌人坚定沉着和在家人面前慈祥和蔼。B:描写扁鼻子军官的目光和大手,写出了他的“凶恶可怕”;“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说明扁鼻子军官性格变化无常;“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这个生动的比喻进一步突出了扁鼻子军官凶恶残暴的本性。C:描写骆驼祥子的头,眼晴、鼻子等,塑造了一个勤劳、淳朴、敦厚的祥子形象;“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说明祥子显得很聪明、很有精神;“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表现了劳动者的本色;“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说明祥子身体很强健。(2)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鲜活,如果去掉这些描写,人物形象就不那么鲜明、生动了。2.交流并总结外貌和神态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中的作用。1)通过外貌描写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2)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板书:外貌神态鲜明生动)三、日积月累,名言赏析课件出示:教材74页中5句名言,读一读这些名言,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同桌之间交流,汇报,教师归纳。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意:柳枝比较容易扦插成活,而花即使很用心种植,也难使其成活。比喻有些事情努力追求却没办法达到目的,而有些事情并没有刻意去做,却很好地完成了。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解释: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解释: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养老孝敬,可是亲人却失去了。教育子女,应该好好的对待自己的亲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亲人以后再去叹息。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解释: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解释:在你真正应用知识于实际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知识不够;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不会知道它的难处的。四、课堂总结本节课咱们学习了很多语文写作的小妙招,希望可以在平时的习作中运用起来。板书设计:托物言志:品格、志向外貌、神态:鲜明、生动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凿(záo) 避(bì) 僻(pì)(2)难写的字锤:左窄右宽,右边“垂”的第二横最长。凿:下面“凵”里面不是“羊”。避:注意“辶”里面左边部分不是“启”。砖:注意第八笔是竖折撇,一笔写成。泰:注意下边部分是“氺”。鼎:上边是“目”,下部注意要写得左右对称。(3)多音字燕yān(燕山)yàn(燕子) 劲jìnɡ(坚劲)jìn(使劲) 埋mái(埋头)mán(埋怨)难nàn(被难日)nán(困难) 为wèi(为了)wéi(成为)兴xīnɡ(兴旺)xìnɡ(高兴) 嚼jiáo(嚼碎)jiào(倒嚼)jué(咀嚼)2.词(1)必须掌握的词埋头 整理 书籍 文件 含糊 军阀避免 组织 警察 局势 严重 新闻纷乱 喊叫 闪亮 抽屉 僻静 剧烈粗暴 便衣 魔鬼 包围 肥胖 苦刑自杀 严峻 态度 残暴 匪徒 拘留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昏倒过度 革命 解放 彻底 意义 文学剥削 压迫 缺点 批评 指出 改正意见 兴旺 五湖四海 共同 目标责任 解救 奋斗 牺牲 应当 必要炊事员 制度 寄托(2)近义词如~像 似~像 等闲~平常 吟~诵焚~烧 若~像 坚劲~刚劲千锤万凿~千锤百炼 粉骨碎身~粉身碎骨恐怖~恐惧 沉着~冷静 幼稚~天真会意~领会 含糊~模糊 占据~占领残暴~残忍 粗暴~粗野 严峻~严厉兴旺~旺盛 压迫~欺压 寄托~寄寓采用~采纳 哀思~悼念 批评~批判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照顾~照料 斑白~花白厉害~严重 安顿~安置 艰苦~困苦结实~健壮 脆弱~软弱 灿烂~绚丽抽噎~抽搭 无边无涯~无边无际喜出望外~大喜过望(3)反义词快➝慢 清➝浊 出➝入 放松➝紧张坚劲➝动摇 清白➝污浊 幼稚➝成熟粗暴➝温和 沉着➝慌张 含糊➝清楚严峻➝和气 残暴➝仁慈 沉重➝轻松勇敢➝懦弱 坚决➝犹豫 兴旺➝萧条团结➝分裂 坚持➝放弃 采用➝舍弃衰弱➝健壮 低沉➝高亢 艰苦➝舒适严厉➝和蔼 服从➝反抗 收敛➝放纵饱满➝干瘪 浪费➝节约 粗糙➝光滑灿烂➝暗淡 奄奄一息➝生龙活虎(4)词语归类①ABCC式词语:怒气冲冲 热气腾腾类似的词语:气息奄奄 千里迢迢 情意绵绵秋波盈盈 衣冠楚楚 白发苍苍 人才济济②ABAC式词语:不慌不忙类似的词语:冷言冷语 一五一十 人来人往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毛手毛脚③描写外貌的词语:满脸横肉类似的词语:膀大腰圆 披头散发 虎背熊腰衣冠楚楚 相貌堂堂 冰肌玉骨 冰清玉洁④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喜出望外类似的词语:兴高采烈 喜形于色 喜上眉梢喜不自胜 喜不自禁 喜气洋洋 喜笑颜开⑤量词一支手枪 一间小屋 一张脸 一份报 一个目标 一个战士 一个水塘 一根缝衣针 一条蚯蚓 一丝笑意 一条小鱼⑥动词整理书籍 取出手枪 挤满屋子 收拾行李 执行绞刑 捡起报纸 剥削人民 压迫人民 提高勇气皱紧眉头 克服困难 安定情绪 增强信心 收敛笑容 擦干眼泪⑦修饰词可笑的问题 耐心地讲 含糊地回答 僻静的小屋 恐怖的眼光 粗暴的吼声 残暴的匪徒 平静而慈祥的脸 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新鲜的鱼汤 热气腾腾的鱼汤 目不转睛地看着 低沉的声音 轻轻地摇摇头 饱满的情绪 不停地念叨 金色的光芒⑧描写精神品质的成语:高风亮节 拾金不昧 助人为乐 任劳任怨 勤勤恳恳 扶贫济困 除暴安良扶老携幼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漠的沙比作雪,把天空的弯月比作明晃晃的弯刀,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2.拟人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品质。3.排比句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说明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4.精彩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突出地表现了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三、考试热点1.《古诗三首》一课,三首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考试时常考查古诗句运用的写作手法。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考试时常考查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以及文章的写作顺序。3.《为人民服务》一课,课文的第2、4自然段,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阅读的形式考查。4.《金色的鱼钩》一课,课文题目的含义和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考试时常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5.第四单元习作,常以命题作文《我的心愿(梦想、理想)》的形式考查。考试点睛 古诗的写作手法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写出下面的古诗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②理解古诗句运用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四、“1+X”阅读推荐篇目:王愿坚《七根火柴》推荐理由:这篇文章通过七根火柴的故事,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的艰难困苦,体现了无名战士保存火柴的艰难,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英勇顽强、无私忘我、忠于党和革命的崇高精神。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可以和《金色的鱼钩》一文进行对比阅读。二者都是以事物作为题目,反映的主题思想也大致相同,两者在语言表达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表现了文中人物无私忘我、忠于党和革命的崇高精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