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五年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带目录)附单元概要、知识点汇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附单元概要分析、知识点归纳单元目录9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青山处处埋忠骨11军神12*清贫习作:他___了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9古诗三首之《从军行》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3.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2】田园诗:《乡村四月》《望庐山瀑布》《村夜》4.教师小结:我们刚刚交流的古诗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这种诗被称为田园诗。5.谈话过渡:谁能给大家朗诵一首与田园诗风格不同的古诗。6.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7.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3】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塞下曲》8.引导交流: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在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一些诗人或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于是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边塞诗。9.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板书:从军行)10.出示《从军行》。【出示课件4】11.引导了解从军行:【出示课件5】“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1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6】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课件8】(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3)指导书写会写字。【出示课件9】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玉门关楼兰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10】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熟读古诗,然后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这样才能让古诗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先来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前两句。(二)学习诗句。1.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1)读一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说一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多个学生读。)(2)说一说:①小组交流:读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出示课件12】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小结。暗,荒凉,阴沉。(板书:青海暗雪山)(3)看一看:【出示课件12】雪山景象。①学生欣赏雪山景观。②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4)想一想。①根据课件,想象场景,再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5)全班再次齐读——青海长云暗雪山。2.学习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1)谈话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诗人将目光移到远处,看到的又一种景象:“孤城遥望玉门关”。【出示课件13】(出示图片)(2)“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遥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3)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青海”地区,正是唐军与敌人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敌人的势力范围。)了解玉门关。【出示课件14】出示玉门关相关资料请同学说一说:看了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3)你觉得“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孤)为什么?引导总结:①“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②“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城”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将士们久住“孤城”,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板书:孤城玉门关)(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环境的荒凉、孤寂、冷清,表达出戍边将士孤独和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6)小结过渡【出示课件15】: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3.学习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作者在这两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2)“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不是,是指战斗的次数多。)(3)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战争的惨烈。)(4)从“百战”而至“穿金甲”你又感受到什么?(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板书:百战穿金甲)(5)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哪句诗写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板书:不破终不还)(6)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4.感受将士的征戍之苦,体会将士的报国之志。(1)课件播放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2)结合诗句和刚才的视频,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出示课件18】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9】: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五、拓展交流。(1)征人思亲人:①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学生自由发言。)②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不能。)他又能怎么办呢?(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平定战争,早日回家。)(2)亲人思征人:①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说一说。②学生自由发言。六、课堂总结,作业布置1.现在,我们拥有和平快乐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有人为守护它。让我们珍惜和平的生活,感谢守护我们的战士们。2.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4.搜集并阅读边塞诗。【板书设计】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暗雪山孤城玉门关百战穿金甲不破终不还【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本课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仍有不足的地方:1.课堂教学时间超时。2.“遥望”“暗”指导不到位,学生理解不透彻。古诗三首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会写字“仞、摩”等。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2、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三、教学策略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透过诗句感受诗中的情感、解读诗人的情怀。以往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只能将古诗的韵味淡化和肢解。这节课力求透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景的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着教者,回到历史,咀嚼诗文,走进诗人的心灵,将与文字的对话提升为与诗人的对话。三、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谈话激趣: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2.简介陆游。【出示课件3】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3.导入课题:陆游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68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板书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齐读课题,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4.理解课题。(1)小组交流理解诗题,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2)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感)说说自己对题目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感想、感受、感慨。)(3)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凉)(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5.谈话过渡: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来,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6.了解写作背景。【出示课件4】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板块二、初读古诗,解决字词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指导书写。(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出示课件5】板块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6】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学生总结诗意。板块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三万里河东入海(1)这里的“河”指哪条河?(黄河)(2)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的“三万里”的?(“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里。)(板书:三万里河)【出示课件7】黄河图片及简介(3)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4)“入”字表现了什么?(“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滚,向东流入大海。)2.五千仞岳上摩天(1)这里的“岳”指的是什么?【出示课件8】华山图片及简介。(2)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的“五千仞”的?(“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板书:五千仞岳)(3)“摩”是什么意思?这个字表现了什么?(摩擦,接触。“摩”字突出山的高峻。)(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4.指导朗读:①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板书:山河壮丽)②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5.请同学再读古诗后两句。谈话过渡: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遗民”“泪尽”“胡尘”)6.遗民泪尽胡尘里(1)“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指暴政。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板书:遗民泪尽)【出示课件9】从“遗民”“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7.南望王师又一年(1)“南望”“王师”是什么意思?(“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2)从“望”字你感受到什么?(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板书:南望王师)(3)“遗民”就这样“望”了多长时间。教师引读:①一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②五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十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④6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5)同学们,“遗民”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些什么?【出示课件10】“遗民”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悲!有诗为证。【出示课件11】题临安邸(6)“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北师又一年。”这两句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两句描述了山河破碎,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表现了作者对当沦陷地区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权者不去收复失地的不满。)(板书:山河破碎)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交流了解朗读节奏。【出示课件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板块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1.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出示课件13】此时此刻,你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板书:忧国忧民)2.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3.作业设计:(1)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①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②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也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也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等。【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陆游三万里河五千仞岳山河壮丽遗民泪尽南望王师山河破碎忧国忧民【教学反思】本次的课堂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在学最后一首诗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并体会情感,做到读思结合。教学总是有遗憾的,感觉到了很多地方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学生读诗汇报的时候学生对诗中个别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古诗三首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了解一代伟人普通情感培养,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3、进一步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主学习字词,体会诗的意境。教学难点: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让我们从诗中找到答案吧!出示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块二、自主预习(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块三、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①读一读tìshǎngxiāng剃裳襄②写一写涕、巫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重点讲解红色字体。书写指导涕:左窄右宽,右边是“弟”,不要写成“第”。巫:最后的横要长些。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板块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2.创作背景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3.解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唐王朝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黄河以南以北的大片土地4.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5.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板书设计】热爱祖国情感世人悲喜交加——喜讯传来喜极而泣——沉浸其中乐不可支——引发遐想归心似箭——展望回程【教学反思】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喜悦的心情时铺垫做得不足,以致学生对情感体会平面化了,并没有立体起来。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在学最后一首诗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并体会情感,做到读思结合。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略)11《军神》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沃、匪”等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文中“庆、龄”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文中的会认字,正确书写文中的会写字,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关羽刮骨疗毒学生自由阅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感受到关羽豪迈的大丈夫的帅气、光彩风度、勇敢无畏、意志坚强。)2.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板书课题:军神)学生齐读课题。2.【出示课件3】学生阅读了解人物刘伯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四川省开县人。3.简介作者及故事背景【出示课件4】简介作者毕必成,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代表剧本《庐山恋》。【出示课件5】故事背景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8】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9】:第一部分(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第二部分(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第三部分(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第四部分(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板书:“求治”→“术前”→“术中”→“术后”)四、课堂总结,阅读全文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2.学生自由阅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3.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继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二、抓住重点,感受“军神”。(一)浏览课文,整体了解。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回顾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问题预设: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2.汇报交流。(1)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2)对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请知道答案的同学予以帮助。(3)对那些有思考价值、值得阅读探究的问题,将其逐一梳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自主解决。3.问题探究: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二)再读课文,探究交流。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师生交流。)【出示课件3】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2.指导朗读: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这段话,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读沃克医生说的这句话时读出惊讶、激动、赞美、崇敬……的语气。3.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师生齐读。4.探究交流:沃克为什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三、汇报交流,崇拜“军神”。(一)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1.学习“求治”时,引导学生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出示课件4】(1)从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你感受到什么?(足以说明刘伯承的伤势严重。)(2)从“‘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你又感受到什么?(刘伯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从容镇定:可见他的坚强、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冷冷地”到“目光柔和了”这样的变化?(正是刘伯承的坚强意志使沃克的“目光柔和了”。)2.学习“术前”部分,引导学习抓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进行体会。【出示课件5】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①刘伯承动手术为什么拒绝使用麻药?(因为眼睛离脑子太近,刘伯承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为了非常清醒的大脑。)(板书:拒用麻药)②往日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的紧张表现说明了什么?作者点出这一点有什么作用?(医生紧张的表现说明他担心年轻人的忍受力,衬托了年轻人的坚强。)(2)简要介绍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学生了解清醒的大脑对刘伯承的重要性。(3)老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4)指名多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交流。①从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的坚毅。)②从沃克医生“生气”“愣住”“有点口吃”“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等神态、动作,以及语言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5)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刘伯承的坚毅,表现出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3.学习“术中”部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出示课件6】(1)“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主要描写了刘伯承的哪一方面?(动作、神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这两句话具体描写了病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开刀的情景,句中的“抓住”“暴起”“汗如雨水”“使劲”等词语突出了病人强忍痛苦的神态,尽管疼痛之极,而病人却一声不吭,这里病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我克制忍受能力,情况就不可能这样。)(2)“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描写了刘伯承的什么?(语言。)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72刀!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超凡的意志。)(板书:超凡意志)(3)“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沃克医生吓了一跳……沃克医生惊呆了”主要描写了沃克医生的什么?(动作、神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能感受到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进一步体会到刘伯承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4)【出示课件8】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①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是沃克医生发白内心深处的赞美!)②老师小结: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齐读课文第16和第17自然段。)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术后”部分,了解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板书:肃然起敬)(二)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抓住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三)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四、教师总结,感情升华。1.练习写话,升华情感。(1)同学们,假如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出示课件9】刘伯承的照片)(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板书:堪称“军神”)五、课后拓展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学生交流汇报。)【板书设计】《军神》“求治”→“术前”→“术中”→“术后”伤势严重拒用麻药超凡意志肃然起敬堪称“军神”【教学反思】在教学课文之前情景环节的设计,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文做了良好的铺垫。在教学中,抓住细节,感受人物,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高潮。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12*《清贫》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中对于清贫的描述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3.能联系生活实例说说自己对清贫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中对于清贫的描述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难点:能联系生活实例说说自己对清贫的理解。三、教学策略。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本课语言平易好懂,记叙的事件清晰简单,课文阅读要求是默读,因此我采用整体要求学生默读,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品读交流的方式。2.点拔教学法本课结构清晰,逻辑明确,学生不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由学生讲述发现、点拨启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自主分析人物形象,说明理由,体会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方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默读,划出印象深刻的句段,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学过程】Ø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划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3.搜集关于方志敏的资料和其他与“清贫”有关的人物资料。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贫》这一课,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清贫。(小结:清贫的字面意思是清廉贫穷,等学完课文,我们再重新思考一下清贫有没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齐读阅读导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时代背景。2.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出示生字,学生交流,教师提醒要注意的字:筹,矜,俘,镯,褂。3.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一件事来叙述的?(一桩趣事)概括一桩趣事:“我”被捕后,两个国方兵士想发“洋财”,反复搜“我”身,结果除了表和笔一无所获。三、细读分析,赏析语言1.请大家细细品读记叙“一桩趣事”的第2-8自然段,找到表现方志敏清贫的语句,圈画交流。2.人物对比(圈画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简要分析兵士的性格特点)方志敏:甘于清贫,清廉简朴,胸怀坦荡,有坚定无畏的革命信念。国方兵士:贪得无厌,恐吓威胁,唯利是图,蛮横贪婪,做出许多丑态。3.分角色朗读。(小组练习,抽同学朗读)四、质疑感悟1.学生提出质疑,合作解疑,教师引导。2.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方志敏的清贫。(第9自然段的补叙:使“清贫”更加真实可信,使作者的表述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3.解说“清贫”的深层含义。(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4.拓展:课件展示方志敏的诗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感受其慷慨自豪。六、课文小结本文详细记叙了国方兵士捕获方志敏以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一无所获的“趣事”。说明清贫对于我们党,是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是生存壮大的精神源泉,揭示了只要有信仰,即使生活困苦,也能安贫乐道,收获精神的富足的道理。【板书设计】概述清贫清贫讲述清贫:趣事、补叙物质清贫,信仰坚定,精神富有赞扬革命者的美德【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回顾整堂课,这课的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漏洞和缺陷:由于时间关系,朗读训练不够,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不够到位,有些句子学生能够感受到兵士的凶狠、恶毒、贪婪,但就是读不出来,不好意思读。这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朗读训练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也和自己课前备课不细有很大关系。《习作:他___了》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写清让他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2.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3.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话题,写清让他发生感情变化的事物,如大自然的美景、精美的艺术品、精美的字画、感人的故事等;在习作中把“他”发生感情变化的经过写下来,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教学难点:在习作中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三、教学过程板块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方法。(出示本单元所学现代文课文的课题:“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颐学过的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使故事变得生动感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出示课文中示例:(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明确:(①这段话是对刘伯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平静的神态、坚定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从容镇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面对手术,刘伯承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疼痛,而是革命事业,他担心麻醉剂会影响脑神经,影响他以后指挥战斗。从中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②这段话通过对刘伯承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意志的坚强。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刘伯承“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效力,为了革命他甘愿忍受这样的剧痛,从中可见其坚强的意志。2.出示课题,明确习作主趣。让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性格。出示课题:他_____了3.(出示相关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别人有交集、有联系,自然我们也会留意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么。谁感动、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回忆一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把越目补充完整。板块二、明确要求,确定文题。1.研读、明确习作要求。2.读课文,讨论怎样把一个人的样子写具体?(出示片段: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1)这段话写了什么?(他在欣赏雕像)(2)重点写了他的什么?(神态、语言、动作)(3)表现了他的什么?(入神与专注).所以,我们在描写事件中的人物时,--定要重点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的样子。板块三、选材立意,刻画细节。1.补充完题目以后,我们要想-想发生了什么事令他有了这样的表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先梳理清楚,再把这件事写下来,但是,要注意的是,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比如:他说“了什么话(语言)、他做了什么(动作)、他的表情怎么样(神态)等,这些描写要能够突出人物的内心活动。2.片段示例:场景再现: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很多同学都百思不得其解,在最后一刻,王辰走上讲台三下五除二写出了解题思路,并且得出参考答案:此时......示例:一想到刚刚答对了那么难的题目,王辰就激动不已,眼里闪着胜利的喜悦,笑容布满了他涨得通红的脸。他高兴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手舞足蹈高声喊着:“耶!我做对了!”3.佳作共享。出示《他陶醉了》例文,学生赏析。明确:这篇作文写一个小学生来到阅览室读书并陶醉于故事之中的事。文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内容完整,叙事有条理。文章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从正面表现他读书时入迷的样子,同时又描写了同学和老师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他的认真和陶醉,生动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板块四、练习写作,指导讲评。1.学生确定题目,开始写作,师巡视指导。2.挑选优秀作品展示,问题作品讲评。3.学生再次做修改。板块五、小结。生活中,每天总能遇到新鲜事,如何把写人和写事融合到一起再进行细致刻画,是一种技巧。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勤于练笔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内容更具体,描写更到位。【板书设计】习作:他_____了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细节:语言、动作、神态【教学反思】《他____了》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习作四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刻画出某个人呈现某种情感时的样子。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怎样使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从一个课文例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现成的写作事例,信手拈来,内容更真实、自然。在课堂上,教师参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单元概要分析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1.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3.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第二步: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9.古诗三首1.自主学习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理解古诗的大意。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自主、合作、探究。感情朗读。10.青山处处埋忠骨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2.了解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品质。3.有所感悟。2自主、合作、探究11.军神1.学会生字新词。2.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3.学习课文受到熏陶和感染。2课前阅读、自读自悟、合作交流12.清贫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品质。3.感受方志敏的公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精神1自主阅读、放手交流、培养能力习作:他了1.选择恰当的话题,写清让他感动、生气、伤心、兴奋、陶醉……的事物。2.把感动、生气、伤心、兴奋、陶醉……的经过写下来,把2互相交流,打开思路。交流探究,掌握写法。自评互评,学会修改。陶醉时的样子写具体,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4.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语文园地四1.了解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2.了解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3.理解古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积累古诗。2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仞(rèn)踌(chóu)躇(chú)黯(àn)筹(chóu)矜(jīn)镯(zhuó)褂(guà)吭(kēng)眷(juàn)拟(nǐ)坞(wù)(2)难写的字“仞”:右部“刀”的左边不要忘了加点。“龄”:右部是“令”,不是“今”。“祥”:左部是“礻”,不是“衤”。“炼”:右部第三笔是横折钩,不要写成“东”。(3)多音字舍sℎè(宿舍)sℎě(舍弃) 晕yūn(头晕)yùn(晕车)强qiǎng(勉强)qiáng(强大)jiàng(倔强) 骨gǔ(骨头)gū(花骨朵儿)鲜xiǎn(鲜有)xiān(新鲜) 吓ℎè(威吓)xià(吓人)2.词(1)必须掌握的词重庆 诊所 年龄 土匪 绷带 惊疑 审视麻醉剂 施行 崭新 由衷 伤势 清醒 颤抖慈祥 荣幸 拟定 锻炼 眷恋 奔赴 搞特殊签字 慰问 繁忙 下意识 一针见血 汗珠滚滚一声不吭 青筋暴起 汗如雨下 肃然起敬久仰久仰 情不自禁 若有所思 血肉之躯一点一滴 意外之财 舍己为公 自上而下(2)近义词孤~独 遥~远 故人~友人 开设~开办年龄~年纪 惊疑~惊奇 神情~神态从容~沉着 镇定~镇静 柔和~温和担心~担忧 居然~竟然 由衷~衷心 注视~凝视 损失~亏损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慰问~安慰 悲痛~悲哀 眷恋~留恋繁忙~忙碌 尊重~尊敬 踌躇~迟疑清贫~贫寒 朴素~简朴 奢侈~奢华筹集~募集 激怒~愤怒 凶恶~凶狠威吓~恐吓 企望~盼望 搜寻~寻找失望~绝望 惊异~惊奇 保藏~保存(3)反义词暗➝明 朝➝夕 新➝旧 晓➝晚 熟练➝生疏镇定➝慌乱 柔和➝粗暴 拒绝➝同意清醒➝糊涂 崭新➝破旧 相信➝怀疑慈祥➝凶狠 友好➝敌对 繁忙➝清闲特殊➝普通 尊重➝轻视 踌躇➝果断情不自禁➝无动于衷 清贫➝富裕 朴素➝奢侈凶恶➝和善 不幸➝幸运 失望➝希望洁白➝乌黑(4)词语归类①量词一块钢板 一桩趣事 一只时表 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 几套汗褂裤 几双线袜 几件传世宝②修饰词熟练地打开 冷冷地问 平静地回答 由衷地说情不自禁地喃喃 淡淡地说 威吓地吼道惊疑的神情 平静地回答 清醒的大脑新生的息肉 真正的男子汉 会说话的钢板慈祥的神情 最心爱的长子 无限的父爱紧锁的眉头 无限的眷恋 黯然的目光凶恶的眼光 唯一的财产 清贫的生活③动词摘除眼球 影响脑神经 踌躇了一会儿倾注了无限的父爱 企望有新的发现④特殊词语ABAB式词语:久仰久仰类似的词语:失敬失敬 幸会幸会 承让承让 献丑献丑形容人物神态的词语:汗珠滚滚 汗如雨下 若有所思类似的词语:眉开眼笑 神采奕奕 垂头丧气一×不×的词语:一声不吭类似的词语:一丝不苟 一尘不染二、佳句积累1.动作、神态描写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这句话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都表明了刘伯承正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我们从中体会到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力。2.心理描写考试点睛:人物描写方法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1)写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2)根据所给的描写方法来描写人物形象。3.比喻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刘伯承比作钢板,因为他有坚强的意志力,是军人的楷模。4.反问句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这句话运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富翁们的蔑视。三、考试热点1.《古诗三首》重点词句常以填空、选择的形式出现。2.《军神》第16~25自然段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另外,沃克医生的情绪变化也经常考到。3.《青山处处埋忠骨》第6自然段作为课内阅读出现的情况较多。第9自然段经常作为重点句子赏析出现。4.《清贫》第9、10自然段经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另外,作者的品质作为填空题出现。四、“1+X”阅读推荐篇目: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推荐理由:《红岩》描写在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了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红岩》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斗争错综复杂,但全书章法井然,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在人物刻画上,《红岩》也有突出的特色,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全书语言朴实,笔调悲壮。阅读方法:这部作品很感人,读起来引人入胜。我们阅读时可以摘抄自己喜欢和令自己感动的片段,仔细品读,感受共产党人的精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