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2年秋九上语文名师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分享阅读感受。2.采用诵读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学习《月夜忆舍弟》【教学过程】一、解读文题,了解背景1.解读文题师:同学们,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学习诗人如何匠心独运地表达这份深挚的情感。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预设: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诗人想起他的弟弟。教师补充: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舍妹、舍侄。题目中的“舍弟”就是谦称自己的弟弟。2.了解背景课件出示: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他几个弟弟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月夜忆舍弟》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设计意图】创作背景,是作品生长的土壤,是作品内容的底色。读背景,知文识人,有助于下一个板块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解题,了解“舍弟”\n一词属于谦辞,复习古代的称谓,也能初步感受诗人所写之情。二、描绘诗境,感悟诗情1.诵读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师:同学们,秋夜本来是美好的,但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诗人在秋夜又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心朗读,展开想象,描述看到的内容。(1)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自由读—分组诵读—指名诵读)。(2)想象描述。(3)学生分享。预设:生1:我看到了杜甫彷徨在城墙边,望着天上的月儿,泪水涟涟。我听到,边防驻军的鼓声在夜空回荡,悠远又寂寞。生2:恰逢白露时节,杜甫披着衣服走出小院,月光照着几个匆忙赶路的行人,他们是那样的瘦弱和疲惫。孤雁悲戚的叫声划过天际,边防驻军的鼓声一声声敲击着诗人的心。教师点拨:同学们靠丰富的想象和真情走进诗人的生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沉重单调的更鼓声和天边孤雁的鸣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2.诵读品味,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师:在这样一个悲凉的秋夜,诗人的思绪乘着月色飞翔,请同学们齐读“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四句,想一想,他的心会飞到哪里?他想说什么?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学生齐读后思考交流)预设:生1:诗人的心会飞到亲人身边,他想说:“你们在远方还好吗?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书信总是难以到达,你们要多保重啊!”我读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生2:诗人的心会飞到朝廷,他想说:“战争何时才能停止?人民何时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我读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生3:诗人的心会飞到过去,他想说:“我要施展我的才华,为朝廷效力,为天下百姓做事。可是这美好的愿望何时才能实现?”我读到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无奈和悲凉心境。教师小结:通过想象对话,我们可以感知诗人因为“无家”而“寄书不达”,因为人\n“分散”而“死生”不明的那份忧愁和无奈。战事频繁,生死茫茫当更难。诗人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千。【设计意图】没有想象,就没有语文学习的美妙。诗词的情境,诗人生活的场景都需要想象去再现。丰富的想象、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内心,理解了诗人在战乱期间复杂的情感。三、诵读比较,感受诗风诵读杜甫的另外三首诗,感受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课件出示: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学生汇报)\n教师总结:同学们,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杜甫对现实的忧叹,对家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既是个人生活的写照,也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感受杜甫中晚年时期的诗风。一是让学生懂得品诗先品人的重要性;二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学会根据“诗风”来解读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学习《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诗歌之意1.走近作者,感知诗心课件出示: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年间登进士第,曾任长洲尉、海盐令。至德三年,因事下狱,贬南巴尉。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因刚直犯上被诬,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称。本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终。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怀古伤今,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律诗。2.反复诵读,感知诗意(1)个读,读准停顿、重音、语气。(2)点读,小组内评价朗读。(3)齐读,交流重点句读、全班齐读。课件出示: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4)译读,学生概述诗意,教师点拨。【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板块了解刘长卿和贾谊的生平经历,有助于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是品味语言和感悟情感的基础。二、细读,揣摩诗人之心\n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初知诗歌大意,接下来,我们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细细品读,体会诗人字里行间的情感。课件出示:如何理解诗中的“悲”和“怜”?(提示:结合诗中的事、景以及其他关键词来分析)(自主批注,思考交流,点拨习知)预设:首联写贾谊被贬,引起悲叹。“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定了全诗低沉感伤的基调。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三年”暗含贾谊被贬时间之久;“万古”暗含贾谊被贬对历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深远影响。“三年”与“万古”相对,更加突出了作者对贾谊悲凉身世的感慨之情。颔联借景抒情,孤寂悲凉。颔联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颈联反衬烘托,无限悲愤。诗人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尾联有意设问,自怜自悲。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出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怜君”一句,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教师小结:《长沙过贾谊宅》这首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诗人表达情感含蓄深沉,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融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设计意图】紧扣“悲”和“怜”,引导学生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抓关键词仔细分析,深化对作者孤寂悲凉、自怜自叹心境的理解,并学习融情于景、反衬烘托的写法。三、延读,体味诗人之情课件出示: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n青山独归远。新年作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学生诵读分享,教师点拨,感受诗人的情感)预设:《送灵澈上人》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风度。送别往往令人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新年作》写诗人身处异乡,又逢新年,不免思念家乡。诗人在外的生活是凄苦的,仕途的失意更加重了他郁闷悲愤的心情。这首诗用典自喻,写景抒情,简练凝重。教师小结:拓展诵读,读诗品人,你会发现诗人不同处境、不同心境下写的诗,风格是不一样的。希望同学们爱上诗歌,多读、多背、多品,那么你们的诗歌鉴赏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设计意图】选择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诵读,就思想内容、抒情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粗浅比较,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进一步走近诗人的生活。【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及诗意。\n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过程】一、助读,初知诗意1.感知诗题学生齐读诗歌的题目。预设:题目中“左迁”,是降低官职的意思,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诗人韩愈为何被降官至蓝关?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韩愈的其人其事。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韩愈(768—824),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岁时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成人。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反对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2.了解诗意同桌互译,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课件出示: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回望秦岭,云遮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堵塞,马亦不前。侄儿呀,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边。【设计意图】\n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为下一板块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做铺垫。反复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品味诗情。二、品读,感悟诗情1.读首联,感知诗歌背后的“幽愤”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读出重音“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体会重读词语的含义。预设:“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九重天”可知君心难测;“路八千”可谓行程遥远。2.读颔联,读出诗人心中的“忠诚”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诗人理直气壮地呐喊“欲为圣明除弊事”,感受诗人刚正不屈的风骨。3.读颈联,读出英雄失路的“悲慨”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横”“拥”以及标点符号“?”里的慨叹、悲叹。回头看,长安因云横秦岭已不可见,望前方,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4.读尾联,读出诗人心中的“凄凉”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诗人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如今自料此去必死的那种沉痛而凄凉的心情。【设计意图】朗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此板块把朗读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研读、赏析诗歌的具体内容,品味语言,含英咀华,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三、比读,读出异同1.比较诵读比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提示:可从写作背景、内容、语言风格、情感等角度比较)2.交流点拨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不同点:第一首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胸襟;第二首诗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设计意图】\n比较阅读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比较题材相似而表现手法不同的作品,可以体会诗人不同的人生境遇与思想感情。学习《商山早行》【教学过程】一、导读,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切题感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商山早行》,“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诗人温庭筠是今山西祁县人。从诗的题目,我们可知诗人写此诗时正远离家乡,漂泊异乡。2.走近作者课件出示:温庭筠(约801—866),晚唐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也称“温李”。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占有一定的地位,被誉为“花间派”鼻祖。二、初读,解读“早行”,感受意象的丰富1.寻读意象课件出示:诗人围绕“早行”一词,写了哪些典型特征的细节、景物?如何体现“早行”?学生自由诵读、思考交流。教师点拨:颔联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词一景,让我们获得广阔的想象空间,组成意韵丰富的画面。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预设:诗歌中处处体现“早行”,如“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鸡声茅店月”(鸡鸣早看天),“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2.延读意象叠加的诗句课件出示:(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n【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早”,寻找意象,感受意象的丰富及美感。补充意象叠加的诗句,加深学生对意象作用的理解。三、细读,感受“悲思”,体会诗人的悲愁课件出示: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悲”“思”?请结合内容分析。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背景和句中的关键词分析体会。预设:诗中的“悲”指悲叹生不逢时、仕途失意的落寞。因为诗人远离家乡,在外寻找施展抱负的机会,却一直没有找到。诗人因思乡而悲,因为诗句中有“客”,表明诗人客居他乡。而家乡的温馨美好只能在梦里出现。教师小结:“悲”定下了全诗的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因思杜陵梦”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眼前的“客行”凄清、冷寂,心中的“故乡”温馨、美好,虚实相映,悲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设计意图】此板块结合背景,抓住“客行”与“故乡”的不同感受,来体会诗人的“悲”与“思”,情感的理解水到渠成。四、比读,读出异同,体会羁旅诗的风格比较陈与义《早行》与温庭筠《商山早行》两首诗在内容、语言、艺术风格、情感上的异同。课件出示: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预设:生1:《早行》的第一、二句通过感觉、视觉、听觉来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清晨寂静的特点,同时也写出诗人“行”之“早”。[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可见其上路之早]《商山早行》的颔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写,并采用意象叠加的手法突出“早行”。生2: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早行》中“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商山早行》的尾联虚实相映,用家乡的温馨美好反衬漂泊异乡的愁苦寂寞。\n生3:两首诗都表现诗人羁旅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但《商山早行》的孤寂、思乡之情更浓郁一些。教师小结:全诗写景处处紧扣一个“早”字,抒情时时不忘一个“悲”字,情景交融,手法高妙,意境萧索寒幽,羁旅奔波之苦,黯然思乡之悲,漂泊人生的种种感受尽在其中。【板书设计】【我的设计亮点】这四首课外古诗基本按照“知背景—多样诵读—析文眼—感悟情感”的方法来教学,呈现给学生学习课外诗歌的基本思路和常规方法,便于学生生成自主学习课外古诗的能力。同时四首诗都采用了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特风格;又采取了拓展阅读法,从对诗人不同诗歌的品读中使学生习得诗人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进而提高学生鉴赏诗人诗情、诗风的能力。(设计/李爱群)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26 11:39:04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22.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