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说课稿 词句解析 相关知识.doc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词句解析+相关知识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马诗》内容短小精悍,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作诗咏马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借赞美竹子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眼,通过文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诗人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领悟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引导学生读诗,以诵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谜语。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2.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1.猜谜语。谜语1:尾巴长,鬃毛飘,会拉车,能奔跑,四个蹄子嗒嗒响,帮助人们立功劳。(打一动物:马)谜语2:看似白面,不能做饭。出自深山,历尽磨难。工农医建,用途广泛。(打一材料:石灰),2.导入:马、石灰,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会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诗,一首描写马,一首描写石灰,看一看诗人赋予了它们怎样的特点。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领悟古诗主旨做了铺垫——马和石灰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1.从诗题可以知道,《马诗》《石灰吟》描写的对象分别是什么?(马、石灰)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李贺(790—816),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李贺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他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马诗》正是当时所写。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时便写下明志诗《石灰吟》。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设计意图:交流汇报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会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为学习下文做铺垫。三、初读古诗,扫清障碍1.读通读顺,掌握生字。(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古诗的情况。(3)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络:与“洛”区别识记。,锤:形声字。注意右部横的长短变化。凿:拆分识记。下部里面不是“羊”。焚:结合字理图识记。2.标出停顿,把古诗读通,读出韵律。五言诗一般“二三”节奏停顿;七言诗一般“二二三”节奏停顿。但不完全这样,允许学生有其他读法。3.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设计意图:掌握生字,扫除学习障碍,学生交流识字,采取不同的方法,步步深入,标出停顿,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四、合作学习,释义悟情1.学习《马诗》。(1)朗读古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2)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古诗的意思。(3)学生初步交流学习收获。(4)教师点拨:①诗的前两句,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②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③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大漠”“燕山”是古时候的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那里挥洒。这两句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受。)④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5)过渡: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会是多么威武豪迈。可恰恰相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6)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7)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8)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诗人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2.学习《石灰吟》。,(1)朗读古诗,结合古诗及注释,联系生活,想一想石灰的炼制过程,画出诗中的关键词语。(2)煅烧石灰的第一步是什么?你是从哪句诗中知道的?从“千锤万凿”这个词,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吗?(3)“烈火焚烧”,看着这足以灼热身心的文字,你能想象石灰正忍受着怎样的煎熬吗?(4)石灰表现得怎样?面对烈火焚烧,你知道石灰的内心想法吗?它会怎么说?(5)“粉骨碎身”是什么意思?石灰经历了什么?(6)石灰经受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7)你想用哪个词来赞扬一下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提示:抓住后两句诗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是什么意思?(8)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联系诗人的生平及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小组讨论,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意志和情操。)(9)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习古诗的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诗句,了解诗的大意,再结合对背景的了解,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读出真情,读出真感受。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交流哪些生字的书写有难度,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络、锤、凿、焚”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书写正确笔顺。强调“锤”的右部横的长短变化,“凿”的下部里面不是“羊”。3.学生独立观察课后写字表,每个字练习写两遍。4.展示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教师抓住难点进行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2.布置作业:将古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设计意图:将课文读熟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郁的阅读氛围。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1.指生背诵古诗《马诗》《石灰吟》。2.导入:在诗人的笔下,赋予了马和石灰特有的品格。清代诗人郑燮对竹子情有独钟,他画了一幅《竹石图》,并且还在画上题写了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看看郑燮笔下的竹子又有怎样的品格。(出示《竹石图》)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旧知引入,既巩固所学,又引出新课学习的主旨。以探究竹子的品格为切入点,直入学习重点,学习目标明确。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1.读题目,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2.了解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郑燮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是我们了解古人、解读古诗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更准确深入地把握古诗的主题和情感,所以要尽可能地将学生置身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三、感知体验,初读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2)组内交流,纠正字音。,(3)指名读。强调“坚劲”的读音是jiānjìnɡ。2.标出停顿,读通读顺。3.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设计意图:诗最重要的是意境,只有读通、读顺,才会理解诗意,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熟古诗。四、合作学习,读诗悟情1.看画,竹子怎样才能不被吹倒?“咬”字极为有力,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画面,悟诗情,结合具体问题来感悟。2.竹子长在哪里?“破岩”是什么?3.竹子不屈服于哪些磨难?还会经历哪些磨难?4.结果怎么样?设计意图:调动多种感官,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心情,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五、综合比较,总结写法1.综合来看这三首诗,都是写物的诗,诗人分别描写了它们的什么特点?仅仅是赞美它们吗?诗人分别借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赞美了什么精神?《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是为后面抒发感慨做铺垫。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生不逢时的感慨、愤懑、矛盾的心理。《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竹石》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诗人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2.想一想:这三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三首诗表面写的是什么,实际表达的是什么。根据作品来感受什么是托物言志。,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人的一种精神,抒发的是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这种写法在表达上叫托物言志。3.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有感情地再读读这三首古诗。5.布置作业:搜集其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文读一读。设计意图:综合分析比较,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又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与喜爱。板书设计古诗三首 《马诗》 《石灰吟》 《竹石》写景 清冷 千锤万凿 艰苦贫瘠抒情 施展才华 坚强不屈 坚定顽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教学反思“一诗一画一情境”,整体感知诗意,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诵读,读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诗人思想感情上来推进课堂教学,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效果良好。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马 诗教学目标1.掌握一类生字,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2.感悟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配乐范读,感受诗句二、默读,画出4个一类生字,强调“燕、络”的读音三、边讲读诗文,边学习生字(一)介绍诗题及作者。(二)讲读第一、第二句。1.解词: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燕山:指燕然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2.指导朗读。3.学习“燕、钩”。(三)讲读第三、第四句。1.解词:何当:何时将要。络脑:马笼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诗意:我何时才能骑上头戴金络头的骏马,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自由地驰骋在疆场上建功立业呢?2.指导朗读。3.学习“络、踏”。四、总结:《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五、作业:背诵这首诗石灰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2.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二、看诗句,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做上记号质疑。3.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作者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诗人借石灰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4.情感朗读,赛读。5.齐读。四、拓展延伸1.总结古诗。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2.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不信,我们再来看一首: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爝(jué)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作贡献。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五、总结学法1.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的?2.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六、作业1.收集有关于谦的故事。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竹 石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4个生字。2.学习看注解,读懂诗句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4.体会竹子扎根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认识生字,诵读古诗。2.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介作者:郑燮,他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2.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板书:竹石二、学习古诗1.学生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2.全班集体正音。3.教师吟诗,学生思考古诗是写竹,还是写石?4.小组讨论。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站立,扎根。破岩:风化的岩石。磨:磨难。坚劲:坚定,强劲。尔:你。任:任凭。,5.说说这首诗的意思。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你刮东西南北的狂风。三、诵读古诗,体验情感1.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会诗人写竹,是写什么?(板书:咏物明志)(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2.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3.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四、课外拓展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李白《慈姥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五、巩固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竹 石郑 燮 六、板书第二课时 石灰吟 竹石【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子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1.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以前,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谁能背诵一下。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从自然中得到的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两首咏物诗《石灰吟》《竹石》。设计意图:由这两首诗的写法引入古诗,一开始就渗透了这种写法。二、学习《石灰吟》。1.出示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教师简单介绍: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做上记号。3.学生自学,自主探究。4.自学交流,理解诗意。(多媒体展示)(1)出示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确:“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意思是好像很平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把烈火焚烧、锤炼看成很平常的事。(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确:“粉骨碎身”是指石灰在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指一点也不怕;“清白”是指石灰的颜色纯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怕粉身碎骨,要把清白留给人间。设计意图:只有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学生才能更好地感悟诗情。5.感悟诗歌情感。(1)引导: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联系作者生平及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提示: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提问:这个“清白”到底是指什么?(高尚的品格)(2)补充:石灰的生命历程:千锤万凿(石块出山)→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水中浸泡)粉骨碎身(成为熟石灰)→(粉刷墙面)留下清白(美名)。(3)教师点明:这首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诗人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品格,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教师强调:这就叫“托物言志”。6.引导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诗人的情感;有情感地朗读,赛读。设计意图: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感悟作者的诗情。三、学习《竹石》。,1.出示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自称板桥居士,清书画家、文学家。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2.板书课题,齐读。提问:是写“竹”还是写“石”?(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3.初读诗文,自主感知。(1)自由朗读,读通读准,注意朗读节奏。(2)同桌交流:借助注释,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文的意思。4.读懂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理解字义。(多媒体课件)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破岩:破裂的岩石。磨:折磨,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2)理解诗句:竹子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不拔,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5.品读赏析,领悟情感。(1)品读前两句。①“咬”字极为有力,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充分表达了劲竹坚韧不拔的性格。)②“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③前两句写竹子在山岩中扎根牢固,暗喻什么?(暗喻诗人坚守人生宗旨不改变。)④指导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2)品读后两句。①竹子不屈服于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③后两句写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又暗喻什么?(暗喻作者历经人生的磨难艰险后操守更坚定。)④指导朗读。6.归纳主题:《竹石》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坚韧不拔的性格,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7.表现手法:这首咏物诗采用了借物喻人、咏物明志(即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前两句“状物”,后两句“抒情”。)设计意图:抓住几个关键词,体会竹子的坚韧不拔,并进一步体会作者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四、拓展延伸。1.质疑: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呢?我们应该怎样体会古诗的情感呢?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借物言志,都是借助一种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自己坚强不屈、刚正不阿的品格。设计意图:体会两首诗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石灰吟》《竹石》两首诗的意思,并被两位诗人高洁正直的品质深深地感动,同时我们要学习两位诗人的品格和精神。【板书设计】10 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 ↓ ↓ 开凿、焚烧不放松、坚劲 ↓ ↓坚韧,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贞、高洁《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炼字炼意、深沉执着等艺术特色。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有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什么时候我能给它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作品鉴赏这是一组咏马诗,通过对马和与马有关的许多历史故事的咏叹,表现了英杰异士的抱负和愿望,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合观组诗,浑然天成,紧紧围绕着主旋律弹奏;分而观之,每首又各有侧重而自成一体。《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作品鉴赏文学赏析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此诗通篇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言在物,而意在人,不言人而人在其中,似呼之即出。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作品鉴赏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郑板桥诗意竹石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