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4 苏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班级姓名分数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6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狼(jí)______(diàn)______记万(lài)______俱寂失魂落(pò)______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①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褪唐!他触木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②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奇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原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错别字改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①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____________》)②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③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④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______《春望》)⑥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4.一位动物学家在澳大利亚的巴克利高原研究狼群,发现每个狼群都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它们的活动半径大约是15公里。当他把三个狼群的活动圈微缩在图纸上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三个圆圈是交叉的。也就是说,这些狼群在划分地盘时,留有一个公共区域。根据你的积累和经验,说说这个公共区域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提高我市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市先进文化建设,学校决定开展“苏州文化宣传周”活动,活动中,调查组就全市居民文化活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居民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的调插情况统计如下表,阅读表格内容,回答问题。请分析归纳调查结果,并就所反映出的情况,向市有关部门提一条合理建议。(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4分)阅读《人琴俱亡》,按要求完成6—10题。(12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BA此已丧矣楚王闻之便索舆来奔丧何以都不闻消息DC子敬素好琴何以都不闻消息取子敬琴弹  都不哭E对曰:“齐人也,坐盗。”便径入坐灵床上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 )(2分)A.赶尽杀绝    B.悲痛欲绝    C.绝无此意    D.美妙绝伦8.用现代汉语翻译“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这个“不调”说明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背影》选段,完成11—15题。(共11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8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1.文中写父亲的穿着,有三处用了“布”,联系前文中写的家庭惨淡的光景想想,你有什么感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中“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一句,能否改成“我和他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他望车外看了看”,后来我也看了,两人看的是不是一样?为什么对父亲的“看”写得很简略,而“我”的“看”却写得较详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想像一下,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同样的“不容易”,作者为什么要略写这一细节?(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朱自清的文章朴素自然,却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够体会。请以“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一句为例,说说你的看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回答16—19题。(9分)①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过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若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8,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②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一一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16.第①段写“十岁”时的事,第②段写“八岁”时,要不要倒过来?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母亲见“我”背书中断遭父亲打时,泪如泉涌地哭,却还要说“打得好”,你能体会母亲复杂的感情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作者写夜深人静,“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说说“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一句中“这样”是指什么?“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指什么样的心理状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文章,完成20—24题。(共12分)父亲的画面刘墉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8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他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那里面有着银白的长毛,很软,也很温暖。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着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种心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傍晚时,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黄昏的暮色和竹林,到萤桥附近的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灯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在附近用网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虾当饵。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花,仿佛银梭般飞射。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国外买回一大箱立体书,每面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我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父亲爱票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老虽老,孤的须发飘,上阵全凭马和刀……”父亲有我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8的一声,也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摘自《美文》2022年第12期)20.第一段写道“从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作者认为有两种原因使他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2分)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这说明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对比第二段和第十段,面对母亲的一“怨”一“说”,父亲的态度有何不同?对此谈谈你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把文章的题目“父亲的画面”改成“父亲”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作文(30分)25.绚丽的色彩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对我们的心理、情绪乃至思想都会产生影响。比如蓝色,或淡如轻烟,或深如碧海,使人想起天空和海洋,给人以宇宙无垠之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性格气质,因而对各种颜色的感觉也不一样。请以“母爱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藉惦籁魄2.错别字褪木奇原8改正颓目其缘3.略4.交叉的圆,使他们的繁衍能力最强。因为这样提供了一个杂交的可能性,同时不相交部分又使它们保存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5.示例:鉴于我市市民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多关注文艺娱乐、体育类节目,而对科教、经济类节目关注不够的实际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引导市民多关注科教、经济类节目,使市民从中获取有用的科学、教育、经济信息,提高文化素养和经济、科教意识,从而促进全市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理即可)6.BD7.B8.略9.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10.“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11.从“布”字可以看出,当时生活艰难,因为时值祖母去世,父亲又赋闲在冢,家中光景很惨淡。但在这情况中,他还送“我”去车站,并且爬月台买橘子,充分体现.他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12.不能改。如果改成“我和他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那就成了‘我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这样与原句中父亲为“我”买橘后上车,将橘子放在“我”的皮大衣上的事实不符,所以不能改。13.父亲只是看看有没有橘子买,而“我”不仅看到有卖东西的人,而且看到要过月台,穿铁道,爬上爬下很不容易。本来想不让父亲去的,可是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父亲一心为儿子着想的真挚的爱。14.(1)从全文看,课文的标题是“背影”,文章的重点是写父亲的“背影”,父亲的慈爱、老态龙钟、步履艰难都集中在这个点上。父亲“包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是正面看到的形象,不是背影,因而要略写,(2)从详略安排的角度看,前面详写了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这里也应该略写。15.这一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来珩发胸臆,写得十分感人。望着父亲消逝的背影,离情别绪涌上心头。“混入”形象地表现出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逐渐消失的情形,透过这个词语,我们似乎可以看见“我”一直在望着、找着,久久不忍离开。“再也找不着了”则更流露出—种怅然若失的痛苦。16.不能倒过来。上几段主要写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她的才能,这一段虽也写母亲,但主要是写“我’看到母亲深夜劳苦不休时的歉疚和激动之情,意思又进了一层。17.“泪如泉涌”8是说她舍不得儿子被打,很疼爱儿子;但又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即使舍不得,也要说“打得好”。18.以声写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映衬了勤劳能干的母亲劳作不息,为子女无私地奉献自己。19.母亲深夜给我做鞋,“我”感到歉疚而又不敢说出。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20.父亲以其深厚的爱给我的童年生活以庇护,使我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父亲逝世后,我失去庇护,要面对生活的风雨。21.很快入梦父亲的故事是片段22.父亲曾手把手教“我”练毛笔字,“我”对此记忆深刻,乃至长时间不能忘怀,所以总是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了父亲在作者心中地位的重要。23.第一次父亲坚持自己做法,第二次接受母亲意见及时改正。父亲不仅爱“我”,而且会爱,善爱;前者父亲给了“我”童年的欢悦、乐趣,保护了儿童的天性;后者接受母亲意见,有利于孩子性情的培养,重视从小熏陶儿子的男子汉气质。24.不好。因为①“画面”指父亲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文章重点也在回忆中撷取了关于父亲和“我”的一些生活片断刻画了父亲的形象。若改为“父亲”,文章会流于一般写人记事的记叙文。②从结构上看,文章开头强调了父亲留给“我”的深刻画面,文章最后也以在回忆有关父亲的画面中结束。题目与首尾照应得恰到好处。25.略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6:06 页数:8
价格:¥3 大小:126.71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