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2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1桃花源记1.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诗作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的鼻祖。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滋味好。]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不管。)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缘溪行(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请;今义:延长,延伸。)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今义:唾液。)(3)一词多义【舍】便舍船(离开);屋舍俨然(房子)【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向】寻向所志(以前);眈眈相向(对着)【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主题解说课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4.难点攻克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提示一: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提示二:这个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提示三: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5.结构图解7\n桃林美——落英缤纷美土地美——土地平旷丽屋舍美——屋舍俨然桃田地美——良田美池源桑竹美——桑竹遍地世阡陌美——阡陌交通外神山洞神秘:有小口,若有桃秘光(形状奇特)源桃桃源人神秘:不知有汉,无论源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幸生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福劳动:往来种作(安居乐业)桃来客: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源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屋舍俨然()黄发垂髫()便要还家()阡陌交通()诣太守()鸡犬相闻()2.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词。(1)才通人()(2)咸来问讯()(3)乃不知有汉()(4)缘溪行()(5)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黄发垂髫()(7)不足为外人道也()(8)欲穷其林()3.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渔人甚异之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5.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生意无人问津,土鸡10元一只也没人买。B.沿着小道在丛林中穿梭攀登,大约行进两小时,视野豁然开朗,一根根锥形峰柱林立眼前。C.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天宫”一号,是中华民族在天空建成的世外桃源,也标志着中国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D.1978年,苏联地质学家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中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家庭,他们居然不知有二战。6.翻译下面文言句子。7\n(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7.填空。(1)学习此文,我们除了积累了“世外桃源”“豁然开朗”和“无人问津”三个成语外,至今仍在使用的词语还有、和等。(2)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是:。(3)写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和“”。8.陶渊明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表达他对自由、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可是直到现在,世界依然不太平,战争依然在持续。班上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本次活动采用多种形式,老师为你设计了两个,请你再补写两个。活动形式一: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活动形式二:办一期有关战争的手抄报。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形式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关于战争的成语和名言各一则。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及郡下,诣太守()(3)欣然规往()10.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课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11.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12.文章第一段描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13.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7\n可是作者却描绘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桃源诗序(节选)苏轼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亦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之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14.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记”指的是《____________》。1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2)饮其水皆寿()(3)或至百二三十岁()(4)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17.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18.在选文中,作者举“青城菊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对照翻译晋(jìn)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①远近。忽逢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次,划船)沿着溪水向前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秀美,落花纷纷。(这位)捕鱼人对眼前的奇丽景色甚异之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感到很奇怪。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实词]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为业:以……为业。缘:沿着。行:走。逢:遇到。夹岸:夹着河水的两岸。步:古代的计量单位,六尺为一步。杂:不纯,这里指别的。芳:指代芳香的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渔人:捕鱼的人。渔,捕鱼。异: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前:向前,往前。穷:穷尽,走完,即走到尽头。[虚词]之①:助词,的。忽:忽然。数:几。无:没有。甚:很。复:再,又。之7\n②:代词,指代眼前的奇丽的景色。其:代词,那。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林子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似的。(渔人)就下了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再(向里)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里面)土地平坦宽广,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房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儿都和悦愉快,自得其乐。[实词]尽:动词,没有了,到头了。得:这里为看到之意。舍:本是舍弃、丢下的意思,这里指离开。入:进去,进入。狭:狭窄。通:通过。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旷:广阔,空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的为“阡”,东西方向的为“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鸡鸣狗叫的声音。闻:听见。中:里边,里面。往来:来来往往。作:劳作。衣着:穿戴。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文同。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怡然:和悦愉快的样子。自乐:自得其乐。[虚词]初:副词,可译为开始、起初、刚刚。极:很、非常。才:只,仅仅。然: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相:互相。悉:完全。[句式]便舍船:省略主语,应为“(渔人)便舍船”。土地平旷:省略主语,应为“(里面)土地平旷”。见渔人,乃①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那里的人)见到捕鱼人,就大吃一惊,问他从什么地方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摆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们(为了)躲避秦朝时的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①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边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乃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这个捕鱼人一一为(他们)详尽地介绍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都感叹叹惋。余人各复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做客),都拿出酒、饭(款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后),(向桃源中人)告辞。(临别时)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呀!”[实词]具:详尽、详细。要:通“邀”,邀请。设:置备。作食:做饭。闻:听说。问:打听、询问。讯:消息、音讯。自:自己。云:说。先:祖先。避:逃避。率:带、带着。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同县的人,即乡邻。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间隔:7\n隔绝、隔离。世:代,这里指朝代。知:知道。汉:汉朝。论:说。魏晋:魏朝和晋朝。言:说出、介绍。叹惋:感叹、惋惜。去:离开。语:告诉。足:值得。道:说。[虚词]乃①:副词,于是,就。所: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这里与“来”合在一起,表示“来的地方”。咸:都。此:代词,这、这里。复①:再。焉:兼词,兼有介词和代词的性质,相当于“于是”,从这里。遂:于是。与:介词,跟、和。乃②:竟然。无:不、不要、不必。皆:都。复②:又。也:语气词,表示强调语气。[句式]问今是何世:省略主语和宾语,应为“(他们)问(渔人)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省略主语,应为“(他们)乃不知有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省略宾语,应为“此人一一为(他们)具言所闻”。停数日:省略主语,应为“(渔人)停数日。”此中人语云:省略宾语,应为“此中人语(他)云”。既出,得①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①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原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记号。(回)到郡里,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②,遂迷,不复得②路。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原先做的记号,终于迷失方向,再也没有找到那条通往桃花源的路。[实词]得:①②找到。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志①:做标志、做记号,动词。郡下:郡城,指武陵郡。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说:报告。遣:派。寻:寻找。迷:迷失方向。志②:与“所”构成“所”字结构,名词,所作的标记。[虚词]既:……之后。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及:到。此:代词,这些情况。其:代词,他。即:立即。逐:终于。[句式]既出:省略主语。应为“(渔人)既出”。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南阳郡的刘子骥,是一位志向高尚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去(探访)。(还)没有实现,不久(他就)得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了。[实词]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刘子骥:名(lín)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往:去。果:实现。终:终了,这里指病死。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虚词]也:语气词,表判断。之:代词,这件事。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寻:随即,不久。遂:就。者:代词,……的人。[句式]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参考答案】1.yǎntiáoyāoqiānyìquǎn2.(1)仅(2)都,全(3)竟然(4)沿着(5)类(6)老人;小孩(7)值得(8)走到……尽头3.B4.C5.C(解析:“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在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用在此句中不合适。)6.(1)渔人对这美景感到很诧异。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2)(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7\n(3)(他们)自己说祖先们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7.(1)落英缤纷屋舍俨然怡然自乐(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危害,共享人类和平。(2)举行战争知识竞赛。阅读战争题材文学作品。(3)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名言:一个真正伟大、骄傲而又勇敢的民族宁可面对战争的任何灾难,也不愿在牺牲其民族尊严的情况下换得卑贱的繁荣。——罗斯福9.(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3)计划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1.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12.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氛围,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13.一是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是寄托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理想社会中。14.桃花源记15.(1)只(2)长寿(3)有的(4)于此16.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17.多过其实18.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其与世隔绝,所以桃源的民风淳朴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1:37:16 页数:7
价格:¥3 大小:44.61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