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8《匆匆》【精品】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8《匆匆》【精品】《匆匆》课题匆匆课型精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目标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重点教学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难点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第一课时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叹息、教学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目标2、重点学习第1、2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教具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准备3、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逝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珍惜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时光的名言、诗句,感受时导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光飞逝的无奈,较为容易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学生产生共鸣,为下文的学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习做好了铺垫。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3、板书课题。关注写字教学,培养学生细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致观察、用心书写的良好习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惯。师小结要点: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2、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4、指导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预设:(1)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新课交流:“涔涔”指流汗状,“潸潸”形容泪流不止。为什么作教学者会“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光流逝而感到无奈与悲伤)(2)出示: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交流:什么叫“挪移”?(移动)可以说汽车在马路上挪移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挪移”就是慢慢地移动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写“挪”字,上下不平齐,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同样宽。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交流:“蒸融”这个词比较难以理解,可以用组词法,“蒸”就是“蒸发”,“融”就是融化,合起来就是“蒸发融化”的意思。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一)再读课文,整体入手。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1、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2、出示“品读助手”: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解。师提示: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二)局部赏读,深入体会。1、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2、重点句子点拨:(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师引导学生交流: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2)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板书: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4)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借助排比、反问的特殊句式来背)3、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1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2自然段。4、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板书:具体说明像针尖上的一滴水)(2)对话交流:“八千个日子”有多少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时年24岁,“八千多个日子”大概就是24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情绪。(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惋惜、留恋、自责之情。(4)指导背诵教师点拨:对于1、2自然段的背诵,可以借助排比、反问、比喻的特殊句式来背,还可以结合作者表达的对时光逝去的无奈的感情来背诵。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回顾本文出现的生字:挪、蒸,交流“蒸”的写法。 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堂小课文的要求。教师要从关注五、回顾知识,总结提高。结及拓过程、教给方法、培养语感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1、2自然段。展延伸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第二课时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学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目标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教具课件准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激发情导入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1、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和运用。”为了充分利用文体,或句子划出来。实现文本超越,在学生多元解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读文本,感悟岁月匆匆的基础新课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上,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提教学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2、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用“……的时候,从……过去”引导学生来说。引导学生概括: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 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板书:跨过飞去溜去闪过)4、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5、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第二次自由练写让学生结合生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活经验,尽情抒发内心感受,写法点拨:(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并通过点评、欣赏、激励,让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动词灵活多变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吸纳有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看不见、摸不效的评改,得到积累、运用语着的时间就变得具体可感了。言的有效训练。6、自由练写。例: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三、感悟时间,体会感情。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了哪些感慨?2、师引导学生概括第四自然段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的感慨:(1)句子: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引导学生概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句子: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 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板书:如轻烟如薄雾)引导学生概括:对没有作为的自责。(3)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引导学生概括:对要有所为的渴求。3、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4、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学生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思考)(3)教师总结:在结构上,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首尾呼应,让文章由问而来,由问结尾,结构完整,引人深思。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在情感上突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板书: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1、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朱自《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引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课堂小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钢铁是结及拓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怎样炼成的》名言引入,介绍展延伸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作家其他作品,都是激发学生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手段。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 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的、充分的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板书:时间宝贵珍惜时间)3、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希望大家能珍惜时间,多读好书,让每一个日子都充实、富足!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板书匆匆具体说明跨过飞去溜去闪过时间宝贵内容如轻烟如薄雾珍惜时间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教学反思学习《匆匆》一文,学生无不为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手法,准确地表达出时间从作者身边匆匆流逝的感觉而拍手叫绝。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堂上多次设计读写结合的环节。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人们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1、如何指导学生在互相评价时评得更加到位。面对熟悉的学生,甚至面对不知怎样评价的学生应指导他们评价都评些什么,从哪些不同的角度,从而展示自己对语言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有章可循,由不会评,到会评,到评得 精彩。2、在课堂上要更充分地面向全体。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更加注重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读文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8匆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挪、藏”等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写作方法。3.情感与价值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2.作者介绍: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3.“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二、自读自悟按要求自读课文。1.学会6个生字。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 回答?三、小组合作1.读准词语: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3.小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句子重点练读。四、读文解疑1.指名朗读课文。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自主阅读,感悟体会(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二)集体交流。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指导朗读:体会时间易逝。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方面吗?(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2)“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3.细读课文,画出作者抒发感受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道理。(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 只有匆匆罢了。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二、回读全文,懂得惜时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想到些什么?三、倾诉友情,共享格言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们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四、作业设计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板书设计】匆匆逃去如飞——珍惜时间【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加强对重点语段的品读、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的无奈和惋惜。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感受时,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受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中,把抽象的时间流逝通过具体的事物写具体。[不足之处]我感觉本节课中还有些欠缺。学生的交流虽然还算成功,但不够深入,仅停留在部分成绩好的同学之间,学困生还没能体会到文章的主旨,因此很少发言。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成功。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主题,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的细致、微妙的心理变化。 课内容教学要点时匆匆21.会写19个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受《匆匆》中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那个星期天2光阴荏苒,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感受《那个星期天》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体会作者这一天的心情变化。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交流平事或景物之中的写作方法。台·初试身12.尝试选择心情、场景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感手受或情感。1.自读文章,把握主要内容。习作例文1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1.选择一种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习作2的心情,理清思路。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表达 真情实感。 8匆匆▶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这4个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3.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4.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5.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2.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教学策略1.词语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蒸融”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2.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启发学生反思自己从前是否虚度光阴,并思考如何珍惜时间。3.表达运用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从而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真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这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1、2自然段。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教学过程板块一回忆体验“匆匆”导入新课,情景体验。1.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2.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学生交流)(课件出示:人们赶火车的图片,考试时同学们争分夺秒答题的图片)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是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时光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流动的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4.搜集作者资料。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同桌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人物生平介绍)课件出示: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的知识越接近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感受时间的稍纵即逝,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板块二理解字词入文本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2.识记生字。课件出示:cánɡnuópáihuáizhēnɡluǒ藏挪徘徊蒸裸(1)正音:“藏”在本课读cánɡ;“蒸”是后鼻音。(2)指导书写“藏”,提醒学生注意笔顺。(课件出示:“藏”字的笔顺分解图)3.整体感知课文。(1)指名回答: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如: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这位同学的问题和作者的问题不谋而合。(板书:一去不复返)(3)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位置?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4)作者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灵魂。(5)学生齐读。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它们往往和课文的主题相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6)再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①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呢?②学生交流汇报。③反复诵读,在文中圈出有关时光特点的字词。【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质疑,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文本形成初步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板块三体会着急和无奈 1.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出来,一会儿进行交流。2.全班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要点。(1)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①引导学生自由读、分组读。②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悟?③重点句子点拨: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一去不复返进行比较,写出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b.第1自然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④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⑤教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⑥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2)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①引导学生运用理解第1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2自然段。②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语句。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③对话交流: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④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⑤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⑦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教师可范读)⑧指导背诵第1、2自然段。【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既加强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又让学生走进了文本。通过读、找、圈、议、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第2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背诵课文。2.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3.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教学过程板块一点面结合忆旧知1.汇报上节课在文中找到的有关时光特点的字词。课件出示:一去不复返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轻轻悄悄挪移匆匆伶伶俐俐跨过飞走闪过逃去如飞2.指名读词语。3.从这些字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把这些词语再放进课文中读一读。预设:从这些字词中我感受到了时光的飞逝,时光的匆匆。4.小结:时间就是这般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这般轻轻悄悄地挪移,这般匆匆溜走,这般伶伶俐俐地从你身上跨过,这般逃去如飞,一去不复返。【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上一节课所布置的作业,让课文内容历历在目的同时,让学生再一次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指导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画、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板块二品读好句悟文采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课件播放轻音乐,教师配乐朗读)2.学生听完之后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预设1: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预设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像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过;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3.朗读指导。(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4.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的流逝”的感受写下来。5.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板块三把握当下惜时间1.作者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发出了什么疑问呢?课件出示: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2.作者面对时间的悄然流逝,只能徘徊、匆匆罢了,他真的会任凭时间就这样溜走吗?面对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你又能做些什么呢?3.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提示:找到文中“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一句。4.体会“徘徊”在课文中的含义。“徘徊”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无奈及找不到出路的迷茫,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青年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他们不满于自己只能处于“徘徊” 的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力求向上、不断求索的一种精神。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当下,把握时间,像作者一样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5.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6.反复朗读,试着背诵课文。【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内涵。在这一连串的问题中,有作者的追问,有作者的反问,更有作者的触景生情和对自己深深的责问,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不满自己一直处于“徘徊”的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力求向上的一种精神。▶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两点:1.注重情感朗读,感受散文之美。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过程。因此,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惋惜和无奈,以及不甘于现状的情感。这种体验是感同身受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名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受到启发,懂得珍惜当下,把握当下,好好学习的道理。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真情自然流露。作者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全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将空灵 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拟人化,资料袋以及作者对于生活中琐碎小事的细腻刻画,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真情自然流露。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代表作主要有《背影》《匆匆》《春》《荷塘月色》等。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1919年,他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其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他积极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就此走上文学道路。在三年内,他修完四年的课程,于1920年提前毕业。此后,他曾在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宁波和上虞等处中学任教,同时从事新诗和散文创作。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共同创办《诗》月刊(该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他的诗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风,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同年1月26日,其夫人武钟谦在扬州病逝,对他打击很大。1931年4月,结识陈竹隐女士,同年8月赴欧洲进修和游历。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同年8月与陈竹隐结为伉俪。1934年后参与《文学季刊》杂志编辑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 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抗日战胜利后,积极支持昆明学生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8月12日11时40分,病逝于北平,享年51岁。毛泽东曾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8匆匆课题匆匆课型新授课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教学目标的思想感情。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准备配乐朗读材料。(教师)课前准备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朱自清的相关资料。(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1.提问:学习《长歌行》1.背诵《长歌行》,交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流汇报自己的感受。由学过的知识引一、以旧引新,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入,重点唤起学生对揭示课题(用并引导质疑:题目“匆复返)“时间一去不复返”时:5分钟)匆”是什么意思?在课2.读课题,说理解。的感知。文中指的是什么?1.汇报预习情况。1.课前检查预习,督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2.读文,学习生字新促学生养成预习的好况,认读字词。词,重点关注预习中出习惯,要关注学生对2.组织学生读课文,学现的问题。生字新词的掌握情习生字新词。3.交流作者朱自清和况,以便于在下一步3.了解作者及课文的相课文的相关资料。学习生字新词的过程关资料。二、整体感知,4.在小组内读文,采用中有所侧重,提高效4.引导学生读文,了解理清层次(用互读、互检等方式,把率。课文的主要内容。时:22分钟)课文读通、读顺,并概2.交流资料,调动学5.指导朗读,理清课文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层次,初步感受课文的5.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极性。语言美。课文的语言美。3.给予学生充分的时6.引导学生学会“抓住6.自读自悟,理清课文间进行交流,在学习重点句段理清文章脉的层次。学习理清文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络”的方法。脉络的方法。懂得合作。1.播放音乐,组织学生1.配乐朗读课文,体读文,感受作者表达的会、交流作者表达的思要筛选合适的曲三、熟读课文,思想感情。想感情。子,播放音乐的音量体会情感(用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2.把自己最受感动的也要把握好,声音要时:10分钟)感受。地方读给老师和同学轻些。听。四、总结回顾,1.组织学生谈学习收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回顾总结,对所布置作业(用获。上,畅谈本节课的学习学内容有整体的认识 时:3分钟)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收获。与把握。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2.完成教师布置的作句子,梳理不懂的问题业。等。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1.引导学生边读文边思1.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一、回顾交流,的主要内容。么?回顾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用2.小组交流,找到问2.作者在课文的开头和唤起记忆,引发思考。时:6分钟)题:“我们的日子为什结尾都提出了同一个问么一去不复返呢?”题,这个问题是什么?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1.默读课文,画出句1.一定要给学生默把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子,在句子旁标注自己读、独立思考的时间。喜欢的句子画出来,作的体会。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上标注。2.同桌进行交流,说出词句,在品读中谈感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受,品味作者表达的体会句子的含义,指导重点交流以下句子:情感。朗读。句子1:燕子去了,有二、赏文研读,教师点拨: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品味感悟(用句子1:这是一个排比了,有再青的时候;桃时:24分钟)句,采用对比的手法,花谢了,有再开的时2.指导生生交流,鼓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候。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的特点。句子2:但是,聪明的,读感受。切忌师生一句子2:四个问句,表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问一答式。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呢?——是有人偷了逝日子的留恋。此时作他们吧:那是谁?又藏者的心情是惋惜、后悔、在何处呢?是他们自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 茫然、无奈的。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体会到的情感,走进句子3:运用了比喻的了哪里呢?作者的内心世界,感修辞方法,把本来无形句子3:在默默里算着,悟时间的匆匆流逝。的时间变得有形。作者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自己光阴虚度且无所作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为,不禁流汗流泪。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4.在理解句子的基础3.根据上面品词析句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影上,通过反复朗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交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读出自己的感悟,品流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潸潸了。味语言的内涵。的情感。3.读课文,画出深深打4.指导朗读。动自己的语句,然后把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最喜欢的句子,写下自过朗读的方式淋漓尽5.给予学生充足的时己独特的感受,并与小致地读出来。间进行交流,表达自组同学分享。4.练习朗读,体会句子己的见解,同时欣赏(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所表达的情感。他人的表现,共同进妙用。5.自读、感悟、批注、步。(2)品读各种修辞方法交流作者表达的思想在表达中的作用。感情。(3)品读文中的精彩句(1)读文,体会叠词、段,感悟语言美,积累短句的妙用,交流感语言。受。(4)感悟课文的表达方(2)画出拟人句、排比法与内容的关系。句、比喻句等,探究表达的效果。(3)画出精彩句段,进行品读、交流、背诵。(4)交流汇报。 1.自由朗读《时间即生1.拓展阅读梁实秋的命》。《时间即生命》。2.组织交流:读了这篇2.小组交流读文的感文章,你想到了什么?对比阅读,找到三、拓展阅读,想。你想说些什么?相通之处,增加阅读升华情感(用3.引导学生质疑、交流,量,提升认识,触动时:7分钟)3.自主学习、质疑、交感受时光的匆匆。更多的思考。流、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体会“匆4.体会“匆匆”的真匆”的真正含义,以及正含义,以及作者表达作者表达的情感。的思想感情。组织学生交流关于时间1.交流关于时间的文搜集、整理、交四、延伸学习,的文章、格言、警句、章、格言、警句、诗词流信息,在合作交流丰富积累(用诗词等,说出自己的感等。中取长补短,提高学时:3分钟)受。2.交流读后感受。习能力。《匆匆》教学反思《匆匆》是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诗歌般的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提示了旧时代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全文语言优美,内容趣味性强,运用了大量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具体。这一节课,我认为有几点较成功的地方:1、我扩展了读书领域: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育,同时也是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 是唯一的资源,为了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我扩展了读书领域,上课时,课件播放有关朱自清的图片简介,配画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如诗如画的散文境界中,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课后,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进一步感悟时间的珍贵。2、反复诵读,积淀感悟: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此篇散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节课上也有较好的体现。3、利用课件,回忆我们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并仿写: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试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驱动学生灵动的心,飞扬他们智慧的语言,从而达到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多不足之处,如:1、个别学生参与不够主动,依赖小组其他成员。2、还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形成系统,表达不够明确,有的地方支离破碎。3、还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文章语言质朴、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珍惜时间也很有教益。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在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脚下跨过。”有的说:“看电视时,日子从眼前晃过;写作时,日子从笔尖滑过。”有的说:“跑步的时候,日子从跑道上飞过;喝水时,日子从水杯里流过。”有的说:“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梦中溜过;抽烟时,日子从轻烟中飘过。”……诗一般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嘴里流淌出来。再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放进课文中读一读,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在这一读说写的实践中,我感觉到学生的练笔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来去匆匆,我们要珍惜时间,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设实践的机会,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让学生在活动 中语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匆匆》教学反思《匆匆》一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他以清新的文风,细腻的刻画,精巧的构思,隽永的文字而著称,影响了我国几代人,凡学生对此篇佳作无一不知,我在教学此课前,在备课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纵观全文,作者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燕子来了又去了,杨柳枯了又青了,花儿开了又谢了,这本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作者确触景生情,追索生命的价值,发出惋惜的慨叹。作者又依托大自然可感的景象,使抽象转化为具体,思绪化为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可读性。这些都得益于作者奇妙的构思。这篇课文的含义应该说很抽象,对于小学生阅读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学会体会,在体会优美句子上狠下功夫。“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作者不仅是为了写美景,是为了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还要体会到,世上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回来,继而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基础知识的教学,本文巧妙的用词使句子变得优美,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更生动,更能感染学生。“伶伶俐离”、“跨”、“飞”几个词的运用,使看不见的时间一下子成了活 泼可爱的孩子,既天真又调皮。设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这篇优美的散文背下来。由于学生对文章体会较深刻,虽然文章较长,大部分同学在一天的时间内都能很完整的背诵下来。小练笔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短小的文章,把自己对珍惜时间的新认识写下来,既巩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学习了习作,效果还是不错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2-07 21:44:12 页数:30
价格:¥6 大小:1.67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