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部编七上语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资料图片,有关鲁迅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凿、罕、倜傥”等字、词的读音;熟记“捷、霄”等字的字形;理解“渊博、鉴赏、人迹罕至”等词语的含义。2.对百草园景物多角度描写以及百草园生活的描述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给学生出示“百草园”中的菜畦、石井栏、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皂荚树的图片。(出示课件1、2、3)教师:(出示课件4)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你的童年生活里有没有难忘的人或事呢?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年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教师板书课题: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示课件5)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n(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预设:(出示课件7)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教师补充: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出示课件8)  鲁迅13岁那年的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当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祖父回家后的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帝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根据当时清政府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斩”。于是鲁迅的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2)作品介绍预设:(出示课件9)《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3)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预设:(出示课件10)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最初发表在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n的其他九篇文章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中。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11、12)(2)析一析多音字。(出示课件13)(3)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14、15)轻捷:轻快敏捷。鉴赏:鉴定和欣赏。无从:没有门径(做某件事)。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质朴:朴实;不矫饰。渊博:(学识)深而且广。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长久从事某事的。倜傥:洒脱;不拘束。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n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6)教师指导:默读指导(出示课件17)(1)默读课文,不要出声,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2)边读边思考,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迅速理解文章大意。1.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题,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出示课件18)(学生默读课文后,思考分析回答。)学生1:“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学生2: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2.说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出示课件19)预设1: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预设2:第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第9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1.看课文开头,作者是怎样介绍百草园的?(出示课件20)(学生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语段出示: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教师提问:在此作者紧扣哪两个字?学生:乐园。教师追问:作者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出示课件21)学生: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时的生活,又\n都历历在目。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出示课件22)(学生阅读文章后,教师概括归纳。)预设: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看百草园中有趣的动植物。(出示课件23)3.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出示课件23)教师提示:可以在课本中找这些景物,然后勾画。预设: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等。4.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出示课件23)(在课本中找这个句式,然后勾画。)预设: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5.“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出示课件24)(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图片,然后分析回答。(出示课件25、27、28、29)预设1:(出示课件24)预设2:(出示课件26)\n6.“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30)(师生讨论分析,最后教师指正。)教师指正:“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7.这一段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出示课件31)预设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预设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的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预设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出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预设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看百草园中神奇的传说。8.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出示课件32)(学生讨论,教师指正。)预设: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从记叙顺序看属于插叙。9.这么有趣的百草园冬天是什么样的?继续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活动。(出示课件33)\n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看百草园中雪地捕鸟的乐趣。语句出示:(出示课件34)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10.品读下面语段中红色的字,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35)语段出示: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师生讨论,分析归纳。)预设: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11.作者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出示课件36)预设: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12.作者在百草园中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当他要离开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出示课件37)教师:请同学们默读第9段,感受作者的情感。(出示课件38)语句出示: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教师提问:怎么理解上面语段三个“也许……”句?学生: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教师追问:这一段中“Ade”一词如何理解?(出示课件39)学生:德文中的“再见”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wiedersehen”,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场合;一种是“Ade”,多用于儿童之间的告别教师补充:Ade表现了此时此刻的眷恋、惜别之情,符合“我”的年龄特征,这是“再见、别了”之类的词所不能比拟的。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n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记叙的顺序和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学习具体生动地描写三味书屋,品味本文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3.学习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知识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又将如何?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本堂课的学习。(出示课件40)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三味书屋的描写,说说作者在三味书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出示课件41)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出示课件42)(学生读课文,然后归纳。)学生:(10)书屋内的陈设(11)对先生的印象(12-16)询问怪哉虫(17-20)后园寻趣(21-23)师生读书(24)做戏、画画2.从文中找出描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出示课件43)(学生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语段出示: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教师: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哪种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出示课件44)(师生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抢答,教师在回答回答基础上指正。)学生1:我认为是有趣的。(出示课件45)①“怪哉”是怎么回事?\n②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③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④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描画等。学生2:我认为是枯燥的。(出示课件46)①礼仪繁琐、教学方法单调。②不许乱问、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③个性得不到发展……3.结合原文说说三味书屋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出示课件47)教师提示:同学们在书上寻找描写三味书屋老师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分析归纳。语句出示: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预设:外貌: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品质:极方正,质朴,博学。教师追问:我们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48)预设1:由“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预设2: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预设3: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多了)预设4: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位教学认真的老师。4.“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出示课件49)(学生从课本中寻找这样描写“我”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回答。)预设1:“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预设2:“我”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预设3:“我”是一个贪玩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蜡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预设4:“我”是一个有天赋才情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5.“我”对老师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出示课件50)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在字里行间体会。\n预设:语句出示:(出示课件51)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学生:对先生读书入神时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教师追问:如果你刚上学,老师就让你学像文中学生所读的内容,你会感兴趣吗?为什么?你又会对教育部门提哪些建议呢?(出示课件52)(师生讨论,然后回答。)预设:不感兴趣,因为所读的内容很深,脱离儿童的实际,建议有关教育部门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从儿童实际出发,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6.刚才我们分析了三味书屋的具体情况,那么作者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感情?(出示课件53)教师提示:同学们结合文中内容来分析,可以对三味书屋的人事物分析。预设:一、深读课文,合作探究1.本文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54、55)\n(师生讨论分析,然后学生抢答。)教师提示: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学生1:第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把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适合儿童心理和发展的乐园,表现了儿童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生活,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学生2:第二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学生3:第三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串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教师总结: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我”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56)教师:阅读文章后,填写下列表格,注意语言的简洁。预设1:“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的相同之处:充满趣味,有快乐的童年回忆。预设2:“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的不同之处:“百草园”的生活无拘无束,随意而充实;“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味但也枯燥、有限制。预设3:“我”的变化:伴随着成长的过程,逐渐适应有限制的生活。教师补充:随意而充实的童年生活是宝贵的财富,而生活的种种限制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一、课堂小结1.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出示课件57)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2.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58)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预设1: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细细品味,就会觉得妙趣横生。在灿烂的春光中有儿童的天真,在无味的冬天里也能觅到几许童趣;在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在枯燥的学\n习中也不乏乐趣。预设2:童年的记忆就像小河,忽而是激流,忽而是缓流,在记忆的深处潺潺流淌。幸运与不幸,都是生活中温馨的回忆。3.我们一起明晰本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1:精彩的景物描写。(出示课件59)本文的景物描写,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如,黄蜂“肥胖”、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都是儿童特有的感受。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如,“碧绿”“紫红”等写颜色,“高大”“拥肿”等写形状,都是从视觉上写的。“长吟”“弹琴”是从听觉上写的。“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写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巧妙地包含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预设2:丰富的联想。(出示课件60)本文包含着丰富的联想,如,由何首乌的根联想到成仙,由传说中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由捕鸟提到闰土的父亲等。这些必要的联想,使文章极富情趣,生动活泼。五、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62-74)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六、知识迁移,拓展延伸1.请阅读《理发趣事》《烟罐驱猫》,积累有关本文鲁迅的资料。(出示课件75、76)2.阅读下面的应该《私塾》文字,积累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出示课件77)3.阅读下列鲁迅名言,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出示课件78)七、课后巩固,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9、80)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61)\n【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紧扣文本,教学思路清晰,对文章内容分析较细透彻。教学思路遵循了认识规律,从内容分析到主旨探讨,有条不紊。不足之处也有,思路设计略显呆板,自始至终问题以罗列的形式进行,再加上文章篇幅略长,学生学习兴致不太高。课堂设计如果灵活多变一些,效果会更好。  【课后预习】1.利用工具书,疏通《再塑生命的人》重点生字词音形义,为学习本文扫清障碍。2.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9-04 00:03:04 页数:13
价格:¥3 大小:401.18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