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部编九上语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6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理解主题思想。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3.品读文章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梳理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莫泊桑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根据情节的发展,抓住人物的神情、语言和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2.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是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下面请你们看看我展示的反映这个故事的图片:(出示课件2)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我的叔叔于勒》。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16我的叔叔于勒(出示课件3)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其写作背景。\n(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了解这课的作者的情况,在课堂上交流。预设:(出示课件5、6)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完成《羊脂球》的创作,轰动文坛。先后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批判了人们精神的堕落。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屠格涅夫认为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左拉说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恩格斯评价说“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2)文本知识教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都是谁吗?他们的代表作有哪些呢?(出示课件7)预设:法国的莫泊桑——《羊脂球》俄国的契诃夫——《变色龙》美国的欧·亨利——《麦琪的礼物》(3)写作背景教师:教师出示关于背景的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预设:(出示课件8)《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被收入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法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的时期。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出现了延续二十年的农业危机,工业技术发展缓慢,工业危机也时起时伏。财政巨头为了转嫁危机,一方面向国外大量投资,加紧侵略殖民地;另一方面,在国内加紧盘剥劳动人民,使大量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同时,在文化思想上更加紧用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毒害广大群众。这篇小说所写的小资产阶级日益贫困的境遇和他们海外发财的幻想以及拜金主义的人\n和人的关系都清晰地反映着时代的丑陋面目。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9)教师提示:注意“墅”“撬”“褴褛”的读音。(2)分一分多音字。(出示课件10)(3)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课件11)(4)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12、13)拮据: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糟蹋:本文是浪费的意思。褴褛:(衣服)破烂。恭维:为了讨好而赞扬。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诧异:觉得奇怪。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n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迟疑不决:犹豫而没有作出决定。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莫名其妙:没法说出其中的奥妙。狼狈不堪:形容处境十分困难,窘迫得难以忍受。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回答。(出示课件14)1.文中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出示课件15)(学生默读课文后,用简洁语言归纳。)预设:时间:十九世纪地点:法国的勒阿弗尔人物:菲利普夫妇、“我”、于勒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见于勒结局:躲于勒教师指导: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的步骤(出示课件16)(1)筛选信息: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找出记叙六要素并合理组织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2)划分结构:即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结构构成,关注表示时间、地点等的词语,分别归纳各环节的主要内容。(3)语言表述:按照“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分别概括段落大意,并将其综合即可,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2.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找出评价他的句子,包括称呼他的语句。(出示课件17、18)(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然后抢答。)学生1:(于勒占钱)他是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学生2:(于勒有钱)他是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学生3:(于勒没钱)他是这个小子、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n教师追问:当于勒占钱、有钱、没钱时,全家人的态度怎么样?(学生讨论,教师点拨。)预设:当于勒占钱时,全家人赶于勒。当于勒有钱时,全家人盼于勒、赞于勒。当于勒没钱时,全家人躲于勒。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出示课件19)盼于勒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0)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预设:语言描写。展现了父亲对于勒的急切相见之情,盼望他赶紧回来。赞于勒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1)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爱屋及乌”,表现了对于勒的喜爱之情。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1)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预设:语言描写。因为知道于勒在海外挣了大钱,所以才赞美他,体现了菲利普夫妇对金钱的看重程度之深。遇于勒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2)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预设1:神态描写。菲利普遇见了于勒,看出他是卖牡蛎的穷水手,心里骤然紧张所致,表明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也体现了他对金钱的看重。\n预设2:语言描写。菲利普难以接受于勒没钱的现实。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3)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预设: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菲利普夫人怀疑穷水手就是于勒,就显得格外小心谨慎,内心充满恐惧,揭示了其吝啬、冷酷之情。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4)(父亲确定那人是于勒以后)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预设: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确定是于勒以后,菲利普表现出极度的恐慌与不安,与之前的急切盼望形成强烈对比。躲于勒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5)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预设:神态、语言描写。菲利普夫人确信就是于勒后,就想法设法赶紧躲着他,带着家人偷偷离开。揭示了她自私,势利,虚伪的性格。教师:同学们,通过上面菲利普夫妇一家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过程,我们可以试着分析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出示课件26)(学生填表,教师指正。)\n教师追问:下面看看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出示课件27)(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最后指正。)预设:教师追问:那么,若瑟夫,即文章中的“我”,又有着怎么样的特点呢?结合课文说说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课件28)出示语句: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根据上面的语句分析回答。)学生:同义反复的三个判断句,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弟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深切地表达了若瑟夫的善良纯真、有同情心。与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形成鲜明对比。教师指导:(出示课件29)语言、神态、动作等是人物心灵的外在表现,在小说中,研究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等往往能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能正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型:A.**是怎样的一个人?B.请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答题模板:**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他做了**事,表现了他**的性格(品质)。讨论: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说说暴露出怎样的社会问题?(出示课件30)(教师指正。)预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人物的辛酸。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了解了菲利普夫妇的“变”。而菲利普夫妇之所以变化无常,全是因为“钱”字作怪。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深入探讨。\n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讨论分析本课语言艺术。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具体分析了这篇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深入课文探讨一下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出示课件31)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小说中除了精彩的语言描写外,还涉及到环境描写。浏览课文内容,看看哪些地方是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32)教师指导:环境描写(出示课件34、35)环境在小说中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①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角度: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怎样的社会环境)。②表现(衬托)人物的性格。③揭示(烘托)人物的心情。④渲染的气氛;⑤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浏览课文,在课本中勾画。)(出示课件33)学生1:示例语句:出发去哲尔赛岛旅行时:“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作用:以明丽而轻快的景色烘托菲利普一家人“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学生2:示例语句:他们认出穷水手是于勒时:“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作用:以阴郁沉重的景色反映了菲利普夫妇从希望巅峰跌落到失望深谷的心理变化过程。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深度阅读课文,思考分析下列问题:\n1.为什么文章末尾要特意交代“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这一件事呢?(出示课件36)教师点拨:回答本题,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来思考分析。预设:这是故事的尾声,犹如绕梁余音,耐人寻味。从十多年念念不忘的殷殷期待到唯恐避之不及的转变,写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文中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却用了很多笔墨,那么,究竟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出示课件37)(师生讨论,教师最后指正。)预设1:于勒是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预设2: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来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3.“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38)教师点拨: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要结合人物的言行去分析。(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最后点拨。)学生1:“我”的形象,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2:“我”是叙述者,但“我”不是主人公,只是起着穿线的作用。学生3:“我”是于勒的侄儿,由“我”来叙述叔叔的遭遇,父母态度的变化,使人感到更真切,意义更深刻。学生4:“我”是家中唯一同情于勒的人,设置对立面,可使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显得更突出,对比更强烈。4.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有何深意?(出示课件39)教师提示: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和深层两个层面去分析,也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学生1:标题强调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作者对于勒本人着墨不多,主要通过侧面来展示他的经历、遭遇和性格特征,但是却以于勒为线索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学生2:标题深层寄寓了作者对于勒的同情和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四、课堂小结1.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把本课的主题归纳一下。(出示课件40)\n(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归纳。)预设:本文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的前后不同的态度,表现了社会底层小市民生活的辛酸,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教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有什么样的感悟?(出示课件41)(学生讨论后积极归纳。)学生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他人身上,应该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学生2: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心,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3:在亲情和金钱上,应该珍惜亲情,淡泊名利。3.要求学生回过头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师提示: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出示课件42)学生1:整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通过于勒贫困时被赶走与发财时被夸赞,以及菲利普夫妇望眼欲穿地盼于勒归来与见到穷困潦倒的于勒避之唯恐不及的两组对比,揭示出菲利普夫妇自私、庸俗、势力、冷酷的性格特点,从而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教师提示:多种描写方法并用,人物性格鲜明。(出示课件43)学生2: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是刻画人物的言行神态。菲利普有句热切盼望于勒归来的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而后来于勒成了个穷水手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神色慌张,脸色煞白,连话也说不连贯了。再看对克拉丽丝的语言描写,当于勒来信说发了财并赔偿她丈夫的损失时,她赞不绝口,说于勒“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可是认出卖牡蛎的是于勒后,又咒骂他是“贼”,说他“不会有出息”,还马上提醒菲利普“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克拉丽丝虚伪、冷酷、刻薄的性格,也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产物。五、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45-49)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六、知识迁移,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名人对“金钱”的论述,积累写作资料。(出示课件50、51)罗兰: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三毛: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马克思: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互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n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关系了。”2.阅读《高贵的慈善》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课件52-56)七、课外巩固,布置作业(出示课件57)假设于勒真的变成百万富翁,菲利普一家在海上巧遇于勒,他们会怎样?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一段200字的短文。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44)【教学反思】选准切入点:钱。菲利普夫妇因为于勒“有钱”与“没钱”而态度急剧变化,对比鲜明。这拷问着他们的灵魂,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以“钱”为切入点,有助于学生找到理解主题的捷径。抓住突破口:人物分析。这篇小说作为经典,可讲点非常多,很难面面俱到。以人物的形象分析为落脚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思维坡度,由浅入深。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分析人物,理解主题,赏析技法,层层铺垫,循序渐进,从而揭开小说的神秘面纱。珍视独特阅读体验,读思结合。虽有预设,更鼓励创见。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在旁观他人命运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课后预习】1.利用工具书疏通《孤独之旅》的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为学习本课扫清障碍。2.结合旁批,圈点勾画,进行批注。试结合旁批,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情节。3.结合旁批,浏览课文,圈出体现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9-04 09:00:15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81.2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