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2019)
>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必背重点复习提纲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必背重点复习提纲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必背重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u哲学基础知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P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P10)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u辩证唯物论知识1、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P23)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又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P24)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②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第12页共12页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P23)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方法论: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笔记)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行出发、实事求是(P25~P26)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u唯物辨证法知识(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P28)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P28~P29)第12页共12页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及其方法论(P29)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P30~P31)原理: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或:系统优化的方法):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③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二)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及其方法论(P32)原理:①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②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有创新精神,反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2、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P33~P34)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以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要坚持适度原则。3、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方法论(P34~P35)第12页共12页 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三)矛盾观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及其方法论(也叫:对立统一关系原理)(P37)原理:(1)矛盾的同一性指: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P38)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①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P38)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矛盾,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P39~P40)原理: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着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12页共12页 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P41)原理: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①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P41)原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主次方面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P42)①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看到主、次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次方面。②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③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u认识论知识1、实践的三个特征(P49~P50)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P5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第12页共12页 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①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有条件性(P53~P54)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表现为: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不因人而异。真理的具体性: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方法论:真理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勇于坚持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P55~P56)认识的反复性:认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会受到主体、客体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的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6、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P55末段)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u历史唯物主义知识(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60~P61)第12页共12页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P61)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P62)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P63)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及其解决(P6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了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6、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目的和作用(P64)依据: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目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第12页共12页 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7、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方法论(P65~P68)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人生价值观1、人的价值的构成及其评价(P69~P70)构成: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部分,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评价: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结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71~P7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3、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P74、P76)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4、如何实现人生价值(P77~P82)(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要弘扬劳动精神,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3)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4)要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为此,需要: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②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③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要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第12页共12页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1、文化的功能(作用)(P90~P91)①引领风尚功能。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②教育人民功能。文化教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服务社会功能。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④推动发展功能。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⑤塑造人生功能。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促进民族复兴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P92)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性和连续性。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P95、P96)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③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④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P96)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2页共12页 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98)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②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6、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P98)①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7、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100)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③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8、民族文化的作用(P102)①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9、文化多样性的意义(P103)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②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10、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P103)①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11、文化交流的意义(P104)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③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12、文化交流的要求(P105)①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P104第一段第三行)第12页共12页 ②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13、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意义(P105)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②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14、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P106~P108)①对待外来文化,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外国一切有益经验和积极成果;②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15、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P119)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P119)①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17、如何建设文化强国(P116~P118)①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②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④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⑤建设文化强国,要坚定文化自信。第12页共12页 18、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23、P112~P115)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第12页共12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4.3 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4.2 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3.1 新发展理念-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2.3 探究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2.1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1.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4.3 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4.2 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_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1-12-27 15:26:03
页数:12
价格:¥6.66
大小:32.63 K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