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核心考点复习提纲精编版(含补充知识点,必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0

2/50

剩余4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核心考点复习提纲精编版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一课国体与政体一、国家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①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②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2、国家的基本要素:(1)一般认为,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2)主权具有两个特征:①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②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补充:相关链接◆领土: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地下及上空。一国的领土一般由领陆、领水、领空组成。◆政权:政治上实行统治的权力,是指体现这种权力的政权机关。◆主权: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务的权力。没有主权也就不能称为国家。第50页共50页 3、国家的性质(1)含义: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4、国家的本质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统治阶级)对其他阶级(被统治阶级)的专政。(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区别: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专政: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2)联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6、国家的职能:(1)政治统治职能(根本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2)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第50页共50页 补充:1.我国的国家职能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必修三)(1)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2)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性质。7、当代不同性质的国家类型:(1)当今世界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①我国的社会主义专政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③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补充:社会主义民主资本主义民主区别民主的本质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民主的主体广大人民资产阶级民主的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虚伪性和欺骗性专政的对象极少数敌对分子广大人民联系都是现代民主制度,第50页共50页 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都与专制相对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1、国体的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2、政体的含义: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②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3、影响政体的因素(1)决定因素:国体决定政体(P7页)(2)影响因素:政体还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5、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代议制代议制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知识补充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第50页共50页 不同点内容即政体,是权力的横向问题,即处理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关系权力的纵向分配问题,即中央和地方的分权问题类型分为民主制和专制制两大类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大类影响因素国体是决定因素,另外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影响受阶级、民族、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因素影响相同点二者都属于国家形式的范畴,都处理权力的分配、分布问题,都是由国家性质、历史特点决定并为实现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两种方式是否适合国情对于该国政权的稳定是有至关重要意义的。三、政党和利益集团(一)人民代表大会制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①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作用)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②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性优越性第50页共50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1、划分标准(依据)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大致有两种,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制(1)含义:民主共和制是遵循民主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政体。(2)主要表现: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由选举产生。(3)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的差异:①存在差异的原因: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具体国情不同,其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不尽相同,实际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国家的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对国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他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③我国民主共和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君主立宪制(1)含义: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2)原因: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3)权力运行: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的外壳甚至某些实质性内容。但是,在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国家大体相同。第50页共50页 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区别国家元首产生方式由选举产生由实习的君主担任国家元首的地位在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在总统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同时又是政府首脑,有实权。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形成原因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典型国家现代大多数国家采用。如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巴西,俄罗斯等少数国家采用。如英国、日本、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联系都是现代国家所采用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相对于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的巨大进步。(四)议会制和总统制1、划分标准(依据)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分为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大多数国家实行议会制或总统制。2、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1)主要特征:①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②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③政府首脑往往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④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⑤第50页共50页 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由国家元首指定人员重新组织政府;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3)典型国家: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芬兰、奥地利、新西兰、印度、新加坡等。2、总统制(1)主要特征:①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②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一般有任期限制。③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2)典型国家:美国、俄罗斯、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4.半总统制(1)含义:政体既有总统制的特征,又有议会制的特征,一般被称为半总统制。(2)主要特征:①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不是政府首脑。②政府首脑另由内阁总理担任,向议会而不是向总统负责。(3)典型国家:法国补充:有议会的国家,就是议会制国家;有总统的国家,就是总统制国家。这种观点对吗?这种观点错误。在议会制国家中,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在总统制国家中,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有议会的国家,未必是议会制国家,比如美国;有总统的国家,未必是总统制国家,比如德国。第50页共50页 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一、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一)国家主权1.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一种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2.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3.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或基本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国家主权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二)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1.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2.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3.平等权:主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也无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4.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三)中央与地方1.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2.产生原因: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3.我国的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5.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第50页共50页 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7.四个服从:(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2)少数服从多数。(3)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4)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8.中央与地方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划分职权的原因:(1)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2)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二、单一制和复合制(一)单一制1.含义:是单一政权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单一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2.划分依据:(1)单一制国家划分为各个地方行政区划,其划分是国家根据统治需要,按一定原则进行区域划分的结果,国家主权先于各个行政区划存在,地方行政区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具有任何主权特征。(2)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3.单一制国家的特征:(1)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是国际交往中的国际关系主体,它的公民只有一个国籍。(2)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4.单一制国家的类型(P18相关链接)第50页共50页 (1)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由中央委派官员,或由地方选出的官员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地方没有自治权,即使设有自治机关,也要受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如:法国。(1)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地方居民依法自主组织地方公共机关,在中央监督下依法自主处理本地事务,中央不得干涉地方具体事务。如:英国。(二)联邦制1.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2.特征:(1)在联邦制国家中,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2)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利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特别提醒:1.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从国家的名称来判断国家结构形式,但也有例外。比如“英联邦”,它并不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而是由几十个主权国家组成的相当松散的国际组织。又比如欧洲联盟,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然而它在货币、关税、边境控制等方面的共同政策已大大超出传统意义上的邦联。2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关系。(1)重要性:(教材P14)①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基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统一与完整、保障国家管理的有效与便利等方面的考虑。第50页共50页 ②国家的结构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独立自主地决定国家的结构形式,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主权的有机组成部分。(1)现状出于历史上的原因,有些国家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有些国家采用复合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复合制包含联邦制和邦联制。(2)影响因素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知识补充: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单一制联邦制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权力划分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权力来源地方权力由中央授予各成员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授予,而是自身固有的中央政权机关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除联邦中央政府外,各成员单位也有中央政权机关法律体系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除有联邦的宪法外,联邦成员单位也有自己的宪法公民国籍公民只有一个国籍每个公民拥有两个国籍,既是联邦公民,也是成员国公民对外关系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联邦是国际外交的主体,成员国也有某些外交权典型国家第50页共50页 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士、印度、巴西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三课多极化趋势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一)世界多极化含义: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二)多极化趋势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三)多极化格局的表现: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补充:(1)国际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主要力量之间形成的一种结构或状态,是主要行为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力量对比的态势或结构。(2)单极格局第50页共50页 :指某个主要大国(霸权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其周围存在着一系列其他国家,但并不能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该霸权国或国家集团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能强行推行其意志,并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实现。(3)多极格局:几个或众多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国之间、国家集团之间、大国与国家集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进国际进程。【易混易错】世界多极化趋势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实现多极化。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使得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目前尚未最终形成。(四)多极化国际格局的影响:(意义)(1)世界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家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趋势)一、世界主要力量1、世界主要力量的表现(1)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2)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3)进入21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不断壮大,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第50页共50页 国家综合实力政治经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经济、军事强国。掌握世界话语权,为维护其在全球利益,不断干涉他国内政,输出美国价值观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全球领先,名校、跨国公司众多,持续吸引各国优秀人才俄罗斯国土面积第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综合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二,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作为苏联的继承者,对欧洲、中东等地影响巨大。五常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世界第九经济强国,金砖国家,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波动大,对外依赖程度高日本拥有巨大的经济总量、先进的军事技术、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成熟的文化产业作为二战战败国,政治地位与其经济实力不相匹配,对美国依赖较高,正谋求政治大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均GDP亦处于全球前列,科技发达,与美国、德国并称三大制造业强国欧盟国际格局中一支重要的战略性力量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对世界话语权的掌握仅次于美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作为国家集团,总量世界第二,欧元地位仅次于美元,科技发达,领先全球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经济发展潜力大,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南亚霸主,一直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和世界一流大国地位金砖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巴西综合国力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在拉丁美洲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积极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经济规模居于南美第一,全球前十。工业基础较完整,航空制造业发达。金砖五国之一第50页共50页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世界第一大人口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五常之一,在亚太地区享有较高地位,被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拥有巨大的经济总量,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少数科技领域全球领先,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1.中国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1)从综合国力角度看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从全球治理深度参与角度看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3)从国际话语权的角度看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3.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1)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2)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联合自强,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第50页共50页 补充:南:代指的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北:代指的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的北部;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由于发展中国家多数位于发达国家南方,因此人们习惯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等领域内的合作称为南北合作;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注:一般以经济发展情况为标准划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认识国际关系1.国际关系的含义: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主要探讨主题:对国际关系领域的探究,主要聚焦于主权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等问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3.国际关系的内容:(1)经济关系(2)政治关系(3)文化关系(4)军事关系4.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5.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6.国际关系的调整:(1)国际法的含义:国际交往中,各国逐渐以条约和习惯做法为基础,发展出了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被称作国际法。(2)国际法的作用:当前,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3)要求: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第50页共50页 四、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1、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原因(1)根本原因: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这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2)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3)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2.国家利益【重点】(1)含义: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阶级性)。(2)作用: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产生冲突的根源。(3)重要性: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要求(如何维护国家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1.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1)原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①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理论原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50页共50页 (2)如何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国家角度:①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②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公民角度:①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③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④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政治性义务,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易混易错】1.国际关系包括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中,竞争、合作与冲突不是单独存在的,有合作的同时也有竞争和冲突,有冲突未必没有合作。3.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根本利益,如主权利益,所以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但可以有共同利益。4..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家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保障。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第50页共50页 6.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对立,因此国家间经常会同时存在合作与冲突。7.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8国家利益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表现。9.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共同利益的维护是建立在本国利益不受侵害的基础之上的。10.各国进行对外活动的目的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但这并不表示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都具有正当性与正义性,只有在不侵害他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才具有正当性与正义性;反之,把维护和获取本国国家利益建立在掠夺、侵略他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就不具有正当性与正义性。第四课和平与发展一、时代的主题(一)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1、当今时代带有全球性的两大战略问题和两大主题(1)两大战略问题: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2)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和平问题(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2)和平的重要性(地位)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可以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3)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第50页共50页 3、发展问题(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2)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②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①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②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争端,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2)发展是和平的基础。①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只有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同时,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突的发生,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国家间日益增长的经济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2、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第50页共50页 随着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2、各种力量崛起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三、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1)表现:个别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2)本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上是将本国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之上,凭借本国的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1)表现: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等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2)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1)表现:①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第50页共50页 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②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出现许多新的安全威胁,即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其中最突出和最严重的威胁来自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并呈现出新的特点。(2)现状: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补充: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包括:经济动荡、金融风险、生态环境恶化、网络攻击、资源危机、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其中最突出和最严重的威胁来自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4、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要求)(1)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2)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3)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四、国际关系民主化1、国际关系民主化含义: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2、为什么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1)地位: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第50页共50页 (2)原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3)本质:是追求公平正义,要求各国主权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如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措施)(1)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2)应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3)反对垄断国际事务,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肯定是不能成功的。(4)国际社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补充:全球治理(1)含义:全球治理是指在没有世界政府的情况下,国家(也包括非国家行为体)通过谈判协商,权衡各自利益,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而建立的自我实施性质的国际规则或机制的总和。(2)如何治理:中国需要同世界各国一起,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积极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全齐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第五课中国的外交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的含义: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第50页共50页 2、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1)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屡受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3)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4)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补充:我国在外交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表现:“八个不”(不屈服、不允许、不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不歪曲事实、不干涉他国内政)(1)捍卫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2)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的主权、干涉我国内政。(3)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反对另一个国家。(4)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5)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6)主张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第50页共50页 (2)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决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注意:(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而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则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2)战略伙伴关系:核心内容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的利益,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目的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不同于集团外交、势力范围外交。中国与伙伴方彼此不受结盟条约和义务约束,行为自由。(3)结盟关系:本质是大国联盟,搞军事集团,联合一方对抗另一方。其目的是维护同盟国集团的利益,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往往产生不利的影响。(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外交政策的发展第50页共50页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为活跃的时期。(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1.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地位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而且将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2.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1)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补充:“十个坚持”1、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3、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5、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6、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7、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8、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9、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10、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第50页共50页 (2)主要任务: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4.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1)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核心理念的重要性(作用)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明鲜明旗帜。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5中国大国外交在国际社会发挥的作用(1)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2)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3)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50页共50页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要求(1)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政治)(2)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安全)(3)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4)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5)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领域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措施(主要内容)实现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重要性)第50页共50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和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注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4.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的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实践(1)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的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贯彻落实(1)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就全球治理来讲,我们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3)就推动经济全球化而言,我们提出了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方向。(4)就国与国关系来说,我们提出了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5)就全球安全来看,我们提出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6)在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方面,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付诸实践、取得积极成效。第50页共50页 (7)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一、认识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许多商品,虽然品牌是某个国家的,但其生产则是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2.贸易全球化(1)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2)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形式表现出口贸易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进口贸易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过境贸易第50页共50页 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运输如果必须通过第三国国境,对第三国而言,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3.金融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2、根本动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驱使资本不断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处落户,到处投资,到处开发,使得商品、服务、技术、资金、劳务等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3、体制基础:(1)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2)正是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一)跨国公司的含义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二)跨国公司的要素:1.是一家企业,其组成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2.有一个集中的全球决策体系,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服从内部的管理政策和统一的战略目标;第50页共50页 3.组成实体共同分享资源和信息并分担责任。(三)跨国公司的经营:1.目的:实现最大利益2.投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3.投资动机: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或交易成本、扩大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和克服贸易壁垒、从国外获取稳定廉价的生产资源、享有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本企业的垄断优势。(四)跨国公司的影响1.消极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各国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尽可能减少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2.积极影响:(1)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2)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3)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知识整合】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经济全球化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技术基础新的科技革命,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发展第50页共50页 根本动因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直接动因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体制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二、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2.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4.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5.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资源方面:加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资源和技术;(2)就业方面: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3)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带动本国经济发展。(4)企业方面:投资自由化,推动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①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发达国家获取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绝大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只能从中获取较少收益。②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酿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风险,导致风险全球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第50页共50页 (一)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四、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1、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2.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内容要求创新型开辟增长源泉创新是打开世界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开放型拓展发展空间要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帮助发展中国家深入参与国际分工,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交流与融合;联动型凝聚互动合力协调合作是必然的选择,要在世界经济的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包容型夯实共赢基础使经济全球化好处惠及所有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弱势群体,使得经济全球化更具有包容性。3.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4.完善全球治理体制的原则: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一、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1、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第50页共50页 (1)起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2)特点1990开放上海浦东,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外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新时代目标: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①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等都坚持对外开放。②宽领域:就是立足国情,不仅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而且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③多层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1.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1)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2)第50页共50页 适应新形势,我们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3)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4’)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知识拓展】:负面清单管理的积极影响1.这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础;3.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4.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1)必要性: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要求:我们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第50页共50页 二、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1)国家角度: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税收、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③完善我国分配制度,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主动性。(2)企业角度:①加大科技研发投入;②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③提高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素质;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劳动者角度: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八课主要的国际组织一、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一)国际组织的分类与机构第50页共50页 1.国际组织含义:指的是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1)主体:政府或民间团体(2)方式:协商(3)性质:经常性组织2.国际组织的地位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3.国际组织的分类(1)按照成员的性质,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2)按照地理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3)按照职能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和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①一般性国际组织,职能范围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洲联盟。②专门性国际组织专业职能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专门技术性活动;如世界卫生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二)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作用1.国际组织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各国间交往的日益密切,出现了一些国家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国际合作,并将其机制化,产生了最初形式的国际组织。(2)发展:国际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情况和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第50页共50页 (3)实质: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和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三)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1.国际性: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之间的组织,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政府、团体或个人才能建立国际组织。2.目的性:国际组织有特定的宗旨。宗旨是国际组织开展活动的指导原则,也是其在国际社会存在的意义所在。3.组织性:国际组织设有多层次的机构来开展活动,以实现其宗旨。其常设性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4.自主性:国际组织代表各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个特定成员的单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组织自主开展活动,独立运作,其决议具有某种强制力。(四)国际组织的作用1.积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局限性①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②国际组织不能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它要服从和服务于主权国家特定的目的和利益。③国际组织对主权国家的矛盾和纠纷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具备强制力。二、联合国(一)《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第50页共50页 1产生的背景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产物,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2.联合国性质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3.成立的意义联合国成立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4.联合国的基本原则(1)各会员国主权平等(2)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3)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4)避免使用武力或进行武力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5)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6)不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易错知识(1)联合国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义务相同。(错误)(2)联合国是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超国家机构。(错误)解析:(1)《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义务,各国义务并非相同。(2)联合国的成立并不是为了削弱和取代会员国的国家主权,而是为了维护和尊重会员国的国家主权。联合国不能凌驾于会员国之上,它的权力是联合国各会员国所赋予的。(二)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第50页共50页 联合国是六个主要机构,除国际法院位于海牙外,其他五个机构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1.联合国大会;2.安全理事会;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4.托管理事会;5.国际法院(海牙);6.秘书处1.联合国大会(1)性质: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2)组成:由全体成员国的代表组成,每一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3)表决原则:重要问题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它问题则以简单多数通过。(4)职权:就国际社会广泛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议。如和平与安全、接纳新会员国和预算事项等……2.安全理事会(1)性质: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和平的机构,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2)组成:由中、法、俄、英、美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3)表决原则:每一理事国均有一票,对于程序问题的决定至少9票通过,对于实质性问题的决定采取“大国一致”规则。3.秘书处(1)组成: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2)职权:从事日常工作,为其它主要机构服务,并执行这些机构制定的方案与政策。(3)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任命,任期五年,可连任。4.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第50页共50页 由大会选出的54个理事国组成。是负责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最主要机构。5.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托管领土,目前已经完成使命,停止运作。6.国际法院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主要司法机构。由15名法官,任期9年,可以连任。(二)联合国的作用1.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②联合国在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维和行动,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独特贡献。③联合国积极推动军备控制与裁减军备,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发展系统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①发展与和平、人权并列为联合国工作三大支柱。②联合国发展系统主持召开联合国发展领域重大国际会议,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③联合国发展系统长期从事开发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第50页共50页 联合国的积极作用总体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表现安全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经济社会联合国发展系统长期从事开发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他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三)全面推进联合国改革1.为什么: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2.是什么:核心问题是安理会改革,具体包括新增安理会成员类别、否决权、安理会规模以及工作方法。3.怎么做: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三、区域性国际组织第50页共50页 (一)欧洲联盟1.欧洲联盟的性质和一体化进程欧洲是世界上率先进入现代化的地区,聚集了为数众多的发达国家,欧洲联盟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欧洲联盟的主要机构(1)欧洲理事会:欧洲首脑会议,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2)欧盟理事会:部长理事会,负责日常决策,拥有欧盟立法权(3)欧盟委员会:欧盟常设执行机构(4)欧洲议会:监督、执行机构,也有部分立法权(5)欧洲法院:欧盟的最高法院3.欧洲联盟的宗旨欧洲的宗旨是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4.中欧关系(1)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2)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3)四十多年来: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二)亚太经合组织1.性质: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组建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2.宗旨:第50页共50页 支持亚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3.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自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三)东南亚国家联盟1.性质和目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亚洲最令人瞩目地区域性国际组织。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和东亚峰会等机制,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2.东盟成员国东盟于1967年成立,有10个成员国:文莱、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3.东盟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遵循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互不干涉,坚持以非正式的调节、协商解决成员之间的分歧和争端4.东盟的主要目标:(选修一98页)5.组织机构:(选修一99页)6.中国与东盟的关系(1)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现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3)2013年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四)非洲联盟1.简介:第50页共50页 非洲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众多国家纷纷赢得独立并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现有55个成员国。1.目标:(选修一100页)2.中国与非盟的关系(1)非盟: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积极支持中国。(2)中国:中国向非盟机构能力建设、有关维和行动和非盟总部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供援助。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一、中国与联合国(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在二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2.复杂曲折历程: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长期剥夺;3.新中国合法权利恢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4.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意义这是中国与广大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的国家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二)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第50页共50页 1.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1)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补充: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俄罗斯联邦(俄罗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国)、美利坚合众国(美国)。2.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1)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2)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3)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4)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议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3.中国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主张(1)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2)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的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3)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一、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一)二十国集团第50页共50页 1.成立背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管理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秩序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2成员: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3.相关内容(1)特征: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了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2)讨论焦点: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3)会议机制:领导人峰会。每次分会前不定期举行协调人会议、财产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贸易、劳工、就业、农业、金融、数字经济、卫生等专业部长会议。4.中国与二十国集团①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②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中国在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历次二十国集团会议上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一)金砖国家1.产生背景: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2.地位: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型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3.理念: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的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4.中国与金砖国家:(1)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主动地发挥大国作用。(2)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第50页共50页 (3)2017年,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提出了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一)上海合作组织1.性质:上合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中国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合组织,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秘书处设在北京。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2.语言:汉语和俄语3.秘书处:北京4.成立标志: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5.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最重要合作领域。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作为上合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6.中国与海合作组织(1)中国大力推动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中许多重大项目都位于上合组织的区域内;(2)中国大力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金融合作。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是上合组织银联体的发起行,也是这一银联体中贷款规模最大,最活跃的成员国。(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产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倡议成立的机构,亚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运营,总部设在北京,工作语言为英语。2.作用——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提供资金支持。3.运作原则——公开、透明、独立、问责4.目标——精简、廉洁、绿色。5.中国与亚投行亚投行是一个国际性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其运作遵循国际惯例。中国是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和投票权占比最高的国家。亚投行首任行长也是中国人。第50页共5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2-01-15 20:00:43 页数:50
价格:¥12.88 大小:135.27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