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测试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态学意义上的原真性概念主要来自恢复生态学理论,存在“白然原真性”和“历史原真性”两种理解。前者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到荒野状态,达到自然循环和生态健康水平。这种观点没有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所处的历史阶段。后者指生态系统需要恢复到某一个特定的历史状态。在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有学者进一步提出,评判原真性的主要标准在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可被预测的程度,并结合给定的历史地理条件进行预测,由此实现了“自然原真性”和“历史原真性”的统一。20世纪中期,随着生态系统科学和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发展,生态群落的完整性受到广泛关注。生态学把整体性看作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强调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由多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在早期,完整性主要被月于评价原始森林和荒野地区,强调保护生物群落完整性、稳定性等,后来逐渐拓展为对区域性生态系统的评价。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特定区域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完整性;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韧性和自组织能力。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践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自然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关注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强。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着力建设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遗产。”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时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责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经过努力,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日趋完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重点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文化遗产、保障生态环境质量、保卫国家生态安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进一步强化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视野寻求治理之道,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做好白然保护地分类治理工作。(摘编自林震《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8日)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早期被用于评价原始森林、荒野地区,后来变成了对区域性生态系统的评价。\nB.为了给子孙留下一些自然遗产,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尤有必要。C.我国目前设立的国家公园,对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对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有帮助。D.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文化遗产、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等是保持山水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努力的重点。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举措的一项是()(3分)A.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争取中央财政项目资金4450万元,用于实施九曲溪上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B.《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针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水源涵养功能和海南长臂猿等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C.重庆市强力开展缙云山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累计拆除各类建筑物50多万平方米,修复绿地30多万平方米。D.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调整公园规划,将一些原在保护区内的重要地质遗迹点调出原保护区范围,经济效益明显提升。3.湖南某地打算对自然保护区强化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请你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5分)【答案】1.A2.D3.①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②保护和治理要遵循自然生态的内在规律。③坚持正确生态观和发展观,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④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进行自然保护地分类治理工作。【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详解】1.A.选项以偏概全。第一段原文为“在早期,完整性主要被用于评价原始森林和荒野地区,强调保护生物群落完整性、稳定性等,后来逐渐拓展为对区域性生态系统的评价”,选项忽略了原文汇总“主要”一词,故扩大了范围。故选A。2.D.“将一些原在保护区内的重要地质遗迹点调出原保护区范围,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体现的是经济效益而不是对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故选D。\n3.从第三段“进一步强化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视野寻求治理之道”可以总结出,要强化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应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从第三段“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可总结出应保护和治理要遵循自然生态的内在规律。从第三段“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可总结出应坚持正确生态观和发展观,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最后,从第三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做好自然保护地分类治理工作”,可总结出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进行自然保护地分类治理工作,确实做好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工作。(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孩儿面梁晓声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极有分量的书法家。正聊着,忽闻敲门声,声称要找“汪铭老先生”,归还一样东西。友人妻开了门,让进一位20多岁的青年。看其衣着气质,山里人无疑。友人问青年从何处来?答曰从大兴安岭林区来。问归还什么?青年犹豫不语。于是友人将青年引入另一房间,指墙上其父遗像说:“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儿子。而且他只我这么一个儿子。”青年沉吟半晌,默默从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从袋中取出布包,一层、两层、三层,展开三层包裹,现出一块砚来,光润莹洁,精湛浑朴。好一块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友人不禁“呀”了一声,急问:“此砚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今总算寻找到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不过我现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来!”赶紧让于沙发,待为嘉宾。青年饮了几口,讲出下面一段事:22年前,大兴安岭某农场的一个伐木队里,来了一个人,一个神色沉郁、50多岁的劳改分子。当天,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一头熊,闯入伐木人家属住的房子。炕上正睡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归还古砚的青年。熊,就卧在孩子身旁,将嘴巴伏在两只前掌上打盹……几个小伙子,攥着利斧,要闯入屋里;有人从窗口偷偷伸进去猎枪……他们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拦住了。他说:“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他以他所主张的方式救出了那个孩子……他在伐木工们的心目中成了传奇人物。伐木队长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无避讳地和他称兄道弟,还经常请他到家里去喝酒……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扯”住。\n他碰上了两棵断树被同一棵树半空“扯”住的险情。他打准了第三棵的倒势,开动了电锯。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风。那风起得好疾,好猛。他刚听一声大喊:“闪开!”一抬头看时,两棵断树被刮得脱了依持,凌空向他压顶砸下来。他还没来得及做出迅速的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半月后,他离开了大森林。谁也不晓得他将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凶是吉。他没有忘记向伐木队长的妻子告别。他对她说:“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可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最后,他叹息一声,说:“就算我将它寄托于你们吧。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转变,就让孩子带这块砚去找我。我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友人及其妻听至这里,不禁四目涕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友人嗫嚅地说:“可是,可是我父亲……我刚才告诉过你的,他已经去世了……”青年说:“我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我——将来一定要寻找到这块砚的主人。当年讲好是寄托于我们的,我们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归原主。我千里迢迢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块砚。除此没有别的目的。”友人夫妇,顿时肃然。青年又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友人愧曰:“当然当然。”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别。友人问:“你可知此砚现在值多少钱?”青年回答:“3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友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块安徽歙县出品的古砚。曾是宫廷之物,归于我家祖上,已传七八代之久。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声。素享“孩儿面”之美誉。苏东坡曾赞“孩儿面”——‘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取一信相赠,言内有五千元,聊谢归还诚意……青年坚拒不受。友人说:“请稍候。我为你写一条幅,可愿收下?”青年微笑,说这是很高兴收下的。于是友人铺展纸幅,便用那“孩儿面”细细研墨。研罢,悬笔在手,似一时不知该写什么,侧目求援视我……我沉吟有顷,想出四句话:世人皆图币,君子古心来,孩儿面依旧,朴拙放异彩!友人随声落笔,果然龙飞蛇舞,墨迹不凡!我望着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砚情!好一块“孩儿面”!好一位品性古朴未染的青年!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年来京归还古砚,将古砚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藏布袋里,足见青年的小心谨慎和对古砚的无比珍视。B.汪铭老先生当年冒险从熊口下抱出孩子,足见他的大智大勇。后来伐树遇到危险,伐木队长为了救他牺牲了性命,这使得队长妻儿以后的生活很艰难。C.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时,友人与妻“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微妙的想法”是指友人夫妻因平白多了一个兄弟而暗自喜悦。\nD.小说结尾青年拒收五千元,友人只好展纸挥毫,题字相赠,是因为要表达对青年归砚的感谢和对青年美好品质的赞许之情。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孩儿面”是小说的线索,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集中、紧凑地展开,也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古砚情,有利于主题的表达。B.小说结尾友人的展纸挥毫,题字相赠,“我”的心中暗思,都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具有余韵悠长的效果。C.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D.小说运用语言、心理、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使作品呈现出准确华丽的语言风格。6.请结合文本分析“青年”人物形象。(4分)7.青年归还古砚是小说的主体情节,但小说为什么要花近一半的篇幅,写青年讲述往事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4.C5.D6.①谨守信用,仅为当年的一句托词。②坚持执著,青年十几年间,干里迢迢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归还古砚——“孩儿面”。③心存感恩,只因汪铭当年从熊口救过自己,青年一心只为归砚报恩。临走还不忘向老先生遗像鞠躬作别。④古朴淡泊,无论是别人出高价求购“孩儿面”,还是友人以钱酬谢,青年都不为所动。7.①从故事情节看,这段往事是对古砚来历的必要交待,这才有了小说归还古砚的故事,使故事情节曲折有致,富有波澜。②从人物塑造看,插叙内容表现出上一辈人的勇敢、智慧、朴实、牺牲、友爱的精神品格,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思想主旨看,这段古砚情蕴含着作者对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朴实友爱精神的赞美之情,丰富了小说内涵,突出了小说人情美的主题。【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暗自喜悦”错,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时,友人与妻对视,嗫嚅而言,是害怕青年此来会成为自己的负担。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华丽”错误,小说的语言风格是质朴而非华丽。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n由“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今天总算寻找到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可见答案:信守承诺。仅因当年的一句托词,青年千里迢迢归还古砚——“孩儿面”。由“友人问:‘你可知此砚现在值多少钱?’青年回答3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友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块安徽歙县出品的古砚。曾是宫廷之物……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取一信封相赠,言内有五千元,聊谢归还诚意……”得出答案:古朴淡泊。别人出高价求购“孩儿面”,青年不为所动;友人以钱酬谢,他也拒不接受。由“我千里迢迢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块砚。除此没有别的目的“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青年坚拒不受(谢礼——5000元)”,得出答案:坚持执着。为了归还古砚,青年十几年间专程到北京四五次。由“青年又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吗?”……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别”,得出答案:心存感恩。只因汪铭当年从熊口救过自己,青年临走还不忘向老先生的遗像鞠躬作别。7.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情节构思的能力。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以及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小说的情节上来看,小说插叙“青年讲述的一段往事”,“他对她说:“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可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交代古砚台的来历,使得情节有了波澜。从艺术效果来看,“青年讲述的一段往事”是小说的插叙部分,补充交代了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内容丰富充实,也说明了归还古砚的原因,而且使小说结构更加曲折有致。从人物塑造看,插叙的部分内容,表现出上一辈人的精神品格。“他说: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表现了汪铭老先生的勇敢、智慧;“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表现了伐木队长的牺牲、奉献;“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表现了母亲的朴实;“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表现了队长的朴实、友爱。从思想内涵看,插叙部分介绍了这段古砚情的由来,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朴实、友爱精神令人感动,“青年讲述的一段往事”丰富了小说的内涵,突出了小说人情美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项王闻龙且死,大惧,使盱台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何陋之有(《陋室铭》)\nB.项王今日亡/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C.位不过执戟/执策而临之(《马说》)D.项王闻龙且死/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B.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C.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D.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10.下列说法分别与文本或课文相关,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都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体裁。其中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春秋》;国别体则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资治通鉴》。B.“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秦汉为郎中令的属官,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宋代以后,民间特称医生。C.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称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D.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几乎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贞观五年、庆历四年。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1)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4分)(2)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4分)【答案】8.C9.A10.A11.(1)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2)深得汉王信任;在汉王这里受到敬重;是个重信义的人。【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目前楚、汉二王成败之事,关键就在您了;之:的。后句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B.前句句意:倘若项王今日遭覆灭;亡:覆灭。后句句意: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应答;亡:同“无”。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C.前句句意: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执:拿。后句句意:拿着马鞭面对它;执:拿。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nD.前句句意:项羽听说龙且已死;闻:听说。后句句意: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闻:出名。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故选:C。9.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您和项王曾经有过交情,为什么不反叛汉王来与楚王联合,三家瓜分天下各立为王呢?现在放弃这个良机,自下决心投靠汉王来进攻楚王,作为智者,难道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吗;故断句为: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故选:A。10.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故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选A。11.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画,计,计谋。故,所以。句意为: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2)句中重点词:衣我,让我穿。食我,让我吃。故,所以。句意为:脱下他的衣服让我穿,推过他的食物让我吃,并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达到今天这个地位。【参考译文】项羽听说龙且已死,非常害怕,立刻派遣盱台人武涉去游说齐王韩信说:“目前楚、汉二王成败之事,关键就在您了。您向西依附汉王,汉王即获胜;向东投靠项王,项王即成功。倘若项王今日遭覆灭,那么接着就轮到灭您了。您和项王曾经有过交情,为什么不反叛汉王来与楚王联合,三家瓜分天下各立为王呢?现在放弃这个良机,自下决心投靠汉王来进攻楚王,作为智者,难道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吗?”韩信辞谢道:“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汉王授给我上将军的官印,拨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的衣服让我穿,推让他的食物给我吃,并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达到今天这个地位。人家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人家是不吉利的。我即使死了也不会改变跟定汉王的主意!望您替我向项王致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登观信亭司马光西风连夜雨,草树已萧条。宿霭稍零落,寒山更寂寥。林红犹带日,岸白欲生潮。新雁来何处?离离天际遥。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登上观信亭所见之景:微寒的秋风,一夜的秋雨,草木尽显凋零。B.颔联写天气由雨转晴,秋景由朦胧而清晰,远山显得更加冷落寂寥。C.尾联从“新雁”着笔,诗人将视线拉向遥远的天际,含蓄地表达思乡的情怀。D.本诗语言平实,字里行间却充溢着一种昂扬的情绪,意在言外。13.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精妙之处。(6分)\n【答案】12.D13.颈联的意思是山上红色的树林在阳光的照映下更加亮眼,白色的沙岸上,潮水就要涌起。通过对树林的“红”和沙岸的“白”的色彩渲染,写出了雨后转晴,秋景清冷却明亮的特点,为尾联“新雁”的出现、情感的表达做了铺垫。【分析】1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题干要求。1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的把握。解答此题时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解析】12.D.“字里行间却充溢着一种昂扬的情绪”分析有误。本诗的情感基调偏孤寂感伤。故选:D。13.全诗意境孤寂,基调感伤,整体氛围冷落低沉,只有颈联色彩明亮,景色清丽。意思是山上红色的树林在阳光的照映下更加亮眼,白色的沙岸上,潮水就要涌起。运用了色彩描写雨后转晴,秋景清冷却明亮的特点。为尾联“新雁”的出现、情感的表达做了铺垫。【参考译文】一夜的秋风秋雨过后,草木都零落萧条了。雾气消散,秋山更显寂静。山上红色的树林在阳光的照映下更加亮眼,白色的沙岸上,潮水就要涌起。南飞的大雁来自哪里?遥遥飞在空旷辽远的天边。赏析:这首诗写了诗人在秋日登观信亭的所见所感,诗人用了“西风”“萧条”“零落”“寒山”“寂寥”等词,使全诗的基调偏于孤寂感伤。诗人并未直白地提及产生这种感伤的原因,但“雁”多与思乡之情有关,由此可知诗人的这种孤独寂寞之情来自思乡的愁怀。全诗韵味悠长,读来使人展开无限遐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般指春风或者代指春天。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解析】\n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霏、暝的写法。(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重点字:霏、暝)(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重点字:濯)(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重点字:庭)(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重点字:堪)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担任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指令长的是“航天英雄”翟志刚。翟志刚性格外向,__________,与他熟悉的科研人员都说,但凡有他出现的场合都充满笑声。他又不失沉稳。执行神七任务时,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翟志刚完成太空出舱首次行走,在343公里的太空轨道达成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当时,__________打开舱门的翟志刚准备出舱时,轨道舱却响起刺耳的火灾报警声。要知道,飞船火灾是全世界航天员在太空最怕发生的事故。尽管事后分析表明,轨道舱火灾警报只是__________,()。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的翟志刚,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已有近24年航天生涯的他,知晓每一次出征太空的机会都__________。与所有航天员一样,支撑翟志刚的就是“热爱”两个宇,“我就是为飞行而生,而飞行也带给我荣耀和自豪,让我能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眼前的事。”翟志刚说。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妙语连珠举步维艰杯弓蛇影不可多得B.幽默风趣举步维艰虚惊一场难能可贵C.妙语连珠费尽周折杯弓蛇影难能可贵D.幽默风趣费尽周折虚惊一场不可多得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但这种巨大风险面前的临时调整,体现了航天员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B.但这种巨大风险面前的临时调整,使航天员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得以体现。C.但如果没有这种巨大风险面前的临时调整,就很难体现航天员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D.这种巨大风险面前的临时调整,更体现了航天员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完成太空出舱首次行走,在343公里的太空轨道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B.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完成首次太空出舱行走,在343公里的太空轨道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C.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翟志刚完成首次太空出舱行走,在343公里的太空轨道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D.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翟志刚完成首次太空出舱行走,在343公里的太空轨道达成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答案】15.D16.A17.B【解析】\n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妙语连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幽默风趣:用来形容人,意思就是“既有幽默感,又很有情趣”。语境形容性格,应填“幽默风趣”。举步维艰:形容已陷入十分艰难的处境。费尽周折:指事情复杂,办起来非常困难。语境形容打开舱门复杂,应填“费尽周折”。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虚惊一场:指事后才知道是不必要的惊慌。语境是说火灾警报只是一场虚惊,应填“虚惊一场”。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难能可贵:意思是做到了难做之事,十分可贵。语境指机会难得,应填“不可多得”。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前文有“只是”,此处应用转折连词衔接,排除D;“这种巨大风险”承前指代“轨道舱火灾警报”,与上文联系紧密,应作句子主语,放在前面,排除C;“体现了……”更突出强调航天员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排除B。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有三处语病:“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翟志刚……”中途易辙,“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应该作句子的状语,此处缺介词,改为“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首次”语序不当,“太空出舱行走”内在联系紧密,“首次”修饰“太空出舱行走”,放在其前;“达成……握手”动宾不搭配,改为“实现……握手”。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故选B。四、写作(5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无论在城市还是乡野,甚至在我们的校园里,总能见到一些枝繁叶茂的大树,粗壮的枝干,撑起繁茂的枝叶,如一把巨伞,庇护着树下的生灵。仰望大树,有时会沉醉在绿荫中,有时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有时或许还有敬畏和沧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800字以上;(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展开联想,确立主旨。写此文,要善于联想。我们可由大树的“绿荫”浓密,无私奉献,联想到为祖国建设作基石的工人、农民、战士等,在相似联想之中讴歌其奉献精神;可由大树与天公“试比高”的参天之势,想到人类与它相比其生命是何等的渺小,利用对比\n联想抒写对大树的敬畏之情;可由大树的成长历程想到万物生长的过程,由大树木质之优,想到万物之美,以相关联想的方法歌颂其成长之美,生命之美;还可由大树之现在,想到大树之未来,以推测联想的方式来赞美其绿意长青,生命永恒。总之,我们一定要由外到内发掘出大树之“高大上”,然后锁定这些赞美之点,写出意蕴丰厚的美文来。二、描摹生动,抒发真情。借物抒情,一定要做到描摹生动,情景交融。如何达到此种境地呢?首先要调动“五觉”,细腻描绘大树的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方面,让大树触手可摸、色味俱全。其次是讲究方法。描写大树之时,不妨按远近高低,早晚四季,内外表里等不同的观察顺序来进行写作,还可采用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妙用对比等方法,增添血肉,彰显丰满。三、优化语言,表达灵动。写此文,语言精美才会让大树的形象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不妨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与抒情于一炉,先咏物后抒怀,以多样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灵动多姿,生动形象。我们不妨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大树鲜明的特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参考范文】(一)仰望大树校园中的气息永远是那么炽热,因为有朗朗书声,有飞扬的青春,还有那一颗颗力争上游的心灵。然而,那棵经历了30余年时光的香樟所绽放的静谧的微笑,却会使你忍不住沉静下来,驻足观望。走近它,你定会为那枝干的粗壮而惊叹。展开双臂,无以回报它给你那最宽阔、最深沉的拥抱,侧耳静听,也许还能有幸听到仿佛来自另一时空的低语。谁会知道这香樟默默记载了多少故事?乌黑树皮上的纹路清晰可见,斗折蛇行,一直向上、向下、向周围伸展,蔓延,拓宽……像是古老的图腾或是神秘的文字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攀附在枝干上,等着我们慢慢去解读、去领悟。再往上看,让你的视线一直触及香樟的顶端,不难发现,它是校园中最高大的植物了,比周围任何一棵树都要雄伟。树昂着头直窜教学楼上方,风儿扫过,恍惚竟可以听到它响彻云霄的欢呼声,那声音里透着无穷无尽的快乐。树的最高处呈尖形,像是一枚大号的钉子,被广阔的蓝天这磁铁吸引着,一刻不停地向上钻、往上升,用更高远的视角精确审视更宽广的世界。让这被囚禁起来的心不禁也微微颤抖,以为就如此一直一直看下去,便可抵达心中的蓝天了。上帝不会永远给予大地阳光,当风雨来临时香樟会如何应对?当雨滴从天而降,那些茂盛的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叶子便在风的鼓动下高声叫喊着,以胜利预言家的姿态争先恐后地迎接雨滴。雨狠狠砸到一片绿叶上,叫嚣着下坠,不久又被另一片叶子拦住,幸运的话,它终会平安躺在一片坚韧的树叶中央,静静等待再次回到天上。不管是雨滴还是雨点,都被一片片负有责任感的叶儿用心保护,因此树下很少受到雨水的侵蚀。这样,叶子们的守护又多了一份重要的意义。待到风雨过后,阳光普照之时,香樟便快活地抖一抖身子,放声大笑。看着它,你不觉得我们身上也有密叶般沉甸甸的责任吗?香樟,并不神奇,可我就是觉得它明智,因为它总以最完美的方式将我们引进知识的殿堂;香樟,并不名贵,可我就是觉得它伟岸,因为它勇于挣脱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触摸理想的蓝天;香樟,并不特别,可我就是觉得它高大,因为它懂得责任的真谛,用心守护一方净土。一个人必须有太阳,正如一个人必须有信仰,香樟的信仰,就是我的信仰。(二)仰望大树\n每当我们抬头,静静地仰望大树的时候,为当我们在羡慕大树的伟岸,沉稳,茂密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想到,在他还是小树苗的时候,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有了枝繁叶茂的今天。我们是否曾留意到,大树那沧桑的树干和埋在地下的树根。我们可曾理解大树那藏于心中的年轮故事。每当我们仰望大树时,我们在想些什么?我们是否真正的懂得大树,是否懂的大树的成长故事,是否懂得大树心底的那份执着与坚强,是否懂得大树的努力与付出,是否懂的大树在努力和付出别后的艰辛。在仰望大树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有多么渺小,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才能知道自己所遇到的一切,哪怕是困境,都是上苍赐予我们的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就会不再怨天尤人,每次都会微笑的走下去。大树说:“没有哪棵数是刚种下去就立马长成大树的,他们都是经历过暴风雨的洗礼,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一圈的外长。要想成功,一定要给自己时间,时间就是积累和经验,只有时间才可以让我们一点点的长大。”而且大树懂得坚持,懂得扎根,懂得勇往直前。这也就是大树成功的原因。想要成功一定要像大树一样,坚持,专注,全力以赴。经风霜,历雨露而不悔。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向上。他们也懂得,没有人能在不断的变化中成功,所以他们永远在那里,一动不动。大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懂得成功要具备的素质。只有懂得这些,我们才可以驶向成功的彼岸。大树也懂得平凡,默默地站在角落里,或许很不起眼,但他们已经成功了。大树心中的目标就是找到阳光,阳光就是大树的希望所在,想要成功,一定要心向光明,我们要明白,所有的挫折,都是上天给我们成长的机会。仰望大树,你会渐渐明白成功的原因,当有一天,你也做到了,那么,你也会成功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6 10:24:03 页数:13
价格:¥3 大小:39.31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