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 名师教学设计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单元导教】本单元四篇古典名著,可结合影视资源,采用多种形式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囫囵吞枣地读,能读下去为目的。对难理解的词语猜出大致意思即可,不必深究;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即可,不必探究古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板块教学关注点读懂内容的方法关注人物形象阅读链接草船借箭现代文·精读按起因、经过、结果顺序说说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行为,推测人物内心想法;通过已有认知,加深对人物的了解。利用“阅读链接”,感受原著和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从改写到原著景阳冈原著·精读猜词语的方法:词素分释、人物动作猜想、上下文、插图、生活、影视作品)完成填空—说故事内容。根据故事内容和关键语句,简单地评价人物,并说明理由。注意评价和理由的对应性。利用“资料袋”,补充《水浒传》的概况,用图画+绰号介绍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结合《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书。猴王出世原著·略读综合运用猜词语方法,读懂文章内容。石猴——美猴王结合《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书。红楼春趣原著·略读综合运用猜词语方法,不影响理解全文内容的语句可不必深究。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利用“阅读链接”,感受两篇文章中关于“放风筝就是放晦气”的习俗。体会文化的传承。14 口语交际1.选择准备表演的课文。(选择、改编、讨论剧中人物语言动作也可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根据演员特长和能力分派角色。3.准确把握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设计好演员的台词、表情和动作,进行排练表演。语文园地1.能够结合实例交流阅读名著时猜测词语、句子的方法。2.“词句段运用”第一、二题可以前置,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快乐读书吧1.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读书方法拓展阅读,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2.与口语交际活动联系,用课本剧等形式,激发阅读兴趣。3.了解古典名著的相关文体知识。学习写读后感。要点教学关注点明确概念写读后感就是清楚地表达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想。了解方法1.拟好标题。(1)只有正标题;(2)采用“正标题+副标题”形式。2.选好内容。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重点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再针对感触最深的一两处,写出自己的感想。3.做好修改。写好后读一读,跟同学交流一下,找出问题,进行修改完善。注意事项1.感想要真实、具体,不得大段抄写原文,避免感想浮浅、空洞。2.感想要有针对性,不能对某篇文章或某本书泛泛而谈,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地方来写,如印象深刻的人物、受到触动的事件、深受启发的道理等。【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认识51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和17个词语。14 阅读: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能用各种方法猜测一些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古典名著中常用事物的名称,不常用也不影响课文内容的语句不必深究。2.按故事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4.背诵古诗《鸟鸣涧》口头表达:通过“表演课本剧”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方法。书面表达:1.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2.选择读过的书和文章能够写读后感。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古典名著,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5草船借箭【课前解析】关注原著:《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指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古代说书的人在讲述很长的故事的时候,一次讲不完,就要分若干次讲完。每讲一次,就是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也就是一章。在每次讲故事之前,说书人都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题目是“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关注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他的著作《三国演义》代表了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关注主要人物: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关注概括内容的方法:课文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具体思路:为什么“借”——怎么“借”——“借”的结果,学生可在阅读的基础上清晰完整地概括文章内容。关注字词:课外拓展(相关成语):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刮目相看乐不思蜀如鱼得水单刀赴会舌战群儒鞠躬尽瘁妄自菲薄吴下阿蒙14 课外拓展(相关歇后语):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3.能通过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名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的对应段落,初步感受原著中语言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1.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2.能通过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九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14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看视频,结合历史背景介绍,激发阅读兴趣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一会儿大家来说说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出示课件1:播放视频《草船借箭》(节选片段):2.组织交流:主人公是谁?出自哪部书呢?对了,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你还知道和他相关的故事吗?3.过渡:这就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通俗易懂,开始的时候是说书人讲出来给大家听的。所以,《三国演义》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所谓的“章回体小说”是指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古代说书的人在讲述很长的故事的时候,一次讲不完,就要分若干次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也就是一章。在每次讲故事之前,说书人都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题目是“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这节课我们一起读这个故事:《草船借箭》。出示课件2:14 教师板书课题:5草船借箭(设计意图:以短视频导入,用直观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课文内容,既链接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也激发学生找书、看书、讲书的自主性。补充相关背景和文学常识为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二、读故事,理清文章脉络1.问题入手,初读课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1)启发阅读思考: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用草船借箭?最后借到箭了吗?想弄清这些问题,就要好好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在课文勾画问题的答案。出示课件3:(2)集体交流,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①引导学习: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预设1: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周瑜委托诸葛亮造箭。”教师引导:请同学关注文章总起句“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课文中还提到了“军令状”,同学们,“军令状”是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也就是说诸葛亮如不能完成任务,要依军法受罚。谁能再来说一说: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说得更完整,更准确。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周瑜诸葛亮(妒忌)(三天造十万枝箭)14 ②引导学习:怎么用草船借箭?预设2:学生回答时,可能会对故事的经过进行详细复述,也可能回答不够全面,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可以将故事经过分成“借箭前的准备”“借箭的过程”两部分,分别来说是不是条理更清楚。出示课件4.5:③引导学习:最后借到箭了吗?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6,并板书(叹服)(如期交货):2.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回答的三个问题,其实就是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出示课件7:14 3.自由练习说故事:(1)教师引导学习:请同学们依据课件上的脉络图,说一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2)先在小组练习说故事,小组内四人分别负责“起因、准备、经过、结果”中的一部分内容,合作说一说《草船借箭》。(3)过渡,组织小组展示:下面,我们请一个小组一起来为大家说故事《草船借箭》。(设计意图:本文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借助起因、经过、结果这个抓手概括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先梳理、再讲述,有助于学生组织语言,有条理的讲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参加,积极讲述,充分练习。对故事的熟悉程度是下节课具体分析人物形象的保障。)三、质疑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启发思考:同学们读课文时,对于故事内容有没有什么疑问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出示课件8:预设:1.诸葛亮为什么在周瑜帐下听令?2.鲁肃为什么要帮诸葛亮?3.曹操为什么不敢出兵?……集体讨论,同学和教师相机补充相关内容。(设计意图:故事本身节选自《三国演义》,没有读过整本书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有很多疑问,此环节让学生明白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为后面了解人物形象做铺垫。)14 四、自学生字新词1.学生自学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给生字注音,每个抄写两遍。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认为哪里需要老师讲解,或者有想和大家分享的,请勾画出来。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2.集体交流出示课件9:教师指导学习:“插”字要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寨”字可以和“赛”“塞”等形近字做比较来记忆字形,哪位同学来给这三个字分别组词?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字再写一写。五、课后作业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故事《草船借箭》,回家后给家人讲讲这个故事吧。我们还学习了生字词,请大家书写课后词语各两遍,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词并记录在书上。六、板书设计5草船借箭周瑜诸葛亮(妒忌)(三天造十万枝箭)(叹服)(如期交货)14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过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名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的对应段落,初步感受原著中语言表达的特点。【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关注人物1.引发讨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请你谈一谈对课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印象,并说说理由。出示课件10:预设:1.诸葛亮神机妙算、机智过人,他能够用巧妙的办法借到十万支箭。2.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害诸葛亮。3.周瑜为了东吴的利益要除掉诸葛亮。2.教师随机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神机妙算心胸狭窄信守承诺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理解继续读课文。(设计意图:上节课学生的关注点在故事情节上,此时,通过问题将学生注意力引到人物形象上,自由讨论,引发学习兴趣,为后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做好铺垫。)二、聊人物,激发阅读兴趣1.教师指导分析人物特点:同学们,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诸葛亮机智过人体现在哪里……你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吗?14 我们先来看看课后习题,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出示课件11课后习题(二)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周瑜妒忌诸葛亮,假借公事,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这“高兴”,是周瑜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啊。2.学生自己勾画思考提出活动要求: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出示课件12:3.集体交流14 预设1:提到诸葛亮,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诸葛亮能成功借箭的原因:算好天气,知江上大雾;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算好人心,鲁肃忠实守信,曹操谨慎多疑……以此感受诸葛亮胸有成竹,神机妙算。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再来看看文中插图,图中人物,诸葛亮真是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啊。预设2:提到周瑜。教师引导活动:下面同桌两人来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教师引导感受: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周瑜的假意商量,实则陷害,看到周瑜的险恶用心。预设3:提到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书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教师补充:曹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可见他小心谨慎,生性多疑啊。因为这种性格,他还杀害了为他一直头痛病的神医华佗。预设4:提到鲁肃感受他为人忠厚老实,信守承诺。教师肯定:的确,鲁肃没有把诸葛亮的计划告诉周瑜,他真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4.从人物形象入手,激发学生课下主动阅读的积极性(1)提出问题: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2)启发思考: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小结:《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我们刚才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发现透过人物言行读懂人物内心就是分析人物特点的好方法,我们读这本书时,可以从人物言行入手,读懂人物内心,分析人物形象。(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对文中人物特点能更深入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资料,设置一些悬念,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为读整本书,全面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打好基础。)三、读“阅读链接”中的名著片段,感受语言特点。14 1.教师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本课是根据《三国演义》改编而来的,请大家默读阅读链接中的原文片段,可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还可以想一想这个片段对应文中哪部分内容。出示课件13:预设1:学生通过“曹寨”“擂鼓呐喊”“放箭”等词语,明白这段话讲得是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情节,对应文中第八、九自然段。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同学们通过关键词语读通情节,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预设2:学生提出疑问,如“毛玠、于禁是谁?”“为什么要把诸葛亮称为孔明?”教师讲解:“毛玠、于禁”是曹操手下军士,文章中没有提到,对于我们阅读也没有影响,可以不去考虑。诸葛亮字“孔明”,古人常用字来称呼他人。小结: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提到个别词语不知道什么意思,不用逐个翻译,可以猜读,大致读懂意思就行。2.自由畅谈读原著的感受,体会原文语言特点。(1)教师引发思考:同学们,刚刚读到的原文和我们学的课文,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预设:学生提出原文的语言更简练,但不如读课文顺畅,感觉读起来有些困难。(2)教师指导阅读策略并予以鼓励:《三国演义》是古典白话文,相对应现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相比又不是那么难理解,就是没有注释我们也能大致读明白。当时人们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习惯有一些不同,虽然我们读不太明白个别词语,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阅读原文,因为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可以读懂大意。(设计意图:从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问题,到教师解答鼓励,搭建了从现代文到原著的桥梁,为后面几篇名著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四、课后作业14 导语:同学们,课下请尝试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我们阅读课一起来讨论大家的读书感受。出示课件14:五、板书设计5草船借箭诸葛亮周瑜鲁肃神机妙算心胸狭窄信守承诺【课后反思】《草船借箭》作为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落实“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这两个语文要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从整体出发,激发阅读兴趣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古典文学名著,对于他们来说在理解方面还有一定困难,特别是《三国演义》中情节较为复杂,超出了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所以初读体会弥足珍贵,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课教学从整体出发,让学生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熟悉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人物性格,使得学生有继续阅读的愿望。诸葛亮这个形象深入人心,许多学生对这个形象较为熟悉,虽然没有读过《三国演义》,也会对诸葛亮有一个机智过人的初步印象。通过分析“借箭”成功的原因,可以使学生对诸葛亮这一形象更加了解,同时也会对诸葛亮的其它故事更感兴趣,能主动找来原著进行阅读。针对学生可能读不懂的情况,在运用阅读链接与课文进行比对时,我引导学生读大意,并把这段话放进课文中,让学生分析,它对于我们读完整的《草船借箭》一文,有多少影响。从而让学生理解,对于读不懂的地方可以读大意,不追究细枝末节,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降低了阅读古典名著的难度,为学生课外阅读打下基础。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8 17:00:11 页数:14
价格:¥5 大小:2.71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