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四》优质课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园地四【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交流利用关键句归纳段意;词句段运用分别安排了仿写片段以及学会用新的修改符号补充修改片段;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的诗《滁州西涧》,表达作者忧伤的情怀。【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能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2.词句段运用,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及时记录;认识并会使用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语段和习作。3.积累古诗《滁州西涧》,感受诗中描写的美好景色。【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并背诵古诗。2.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学策略】1.借助例文,学会迁移在教学“交流平台”内容时,教师可以呈现例文,让学生找关键语句,并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自然段大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迁移运用,由说到写,层层深入,将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训练落到实处。2.发现规律,拓展升华“词句段运用”指向实践运用。第一部分与单元语文要素“观察事物的变化”有关。教学时,可以先呈现示范语段,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每段话前面部分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最后一句则是由此引发的思考,即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值得思考的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运用范例中习得的记录方法进行练笔。最后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问题,随时记录。第二部分通过比较、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表示对调和移动的修改符号,并迁移运用到习作的修改中去。第8页共8页 【教学准备】一盆含羞草。【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关键语句,并能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2.学会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及提出的问题。3.认识并学会使用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教学过程】板块一回忆片段,自然过渡1.交流平台,说说发现。(1)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用找关键语句的方法概括这段话的大意。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段落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请大家找一找。(3)这段话的第一句话好在哪里?①学生交流。②“也是”在文中起过渡作用。这句话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段落中心句。(4)小结:“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直接写出了第5自然段的大意,它是本段的关键语句。2.课件出示《花钟》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第8页共8页 (1)找出这段话的关键语句。(2)探讨:可以直接用这个关键语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吗?(不可以,这个关键语句概括不完全。关键语句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有时候需要对关键语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段落大意)(3)概括本段话的大意。(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3.课件出示《小虾》第3自然段。找出关键句,概括本自然段大意。课件出示: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4.拓展延伸。课件出示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课件出示:章鱼受惊时会变成白色,愤怒时又会变成红色。此外,它还能变成绿色、棕色、红棕色,或是周身出现有掩护作用的斑点。看来,章鱼真是一种善于变色的海洋生物。5.比较四个语段关键语句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关键语句有的能直接概括段意,有的与段意有关,略微改变,就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语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中间,还可以在段尾。用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是个好方法。6.围绕一个关键语句写一段话,师生交流。关键句:春天的校园真美!【设计意图】借助例文,回忆学过的知识,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学会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板块二发现规律,学习表达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部分的两个例句。课件出示:l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第8页共8页 l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1)观察两个例句,找找它们表达相似的地方。(这两句都是先写作者观察到的现象,后写作者提出的问题)(2)用横线画出作者看到的现象,用波浪线画出作者提出的问题。(3)师生合作读,感受这种表述方法的妙处。2.小结学法。师:我们在观察身边的事物时,也要和作者一样,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3.聊一聊生活经历。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4.学生交流。5.自主观察,尝试练写。摆出课前准备好的一盆含羞草,让一位同学上来用手触一下叶子,其他同学先认真观察,再提出自己的疑问。课件出示:我发现含羞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思考写下来。(2)组织学生围绕思考是否深入,问题是否合理,对练写的语段展开评价。【设计意图】从范例中习得记录的方法,进行练笔。先观察现象,再写观察后的思考,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学会观察,主动提问的习惯。板块三运用符号,修改病句1.初读段落,交流感受。2.学习修改。(1)回忆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指名说说名称和作用。(改正、增补、删除)(2)认识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①对调符号:表示前后相邻的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②移动符号:圆圈内是将要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到移动后的位置。第8页共8页 (3)语段中还用了哪些修改符号?(删除、插入)3.句子练习。(1)课件出示修改前后的句子,让学生比较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课件出示:l我养了螃蟹一只。l我养了一只螃蟹。l它最爱显摆它的钳了。l它最爱显摆它的钳子了。l向我高高举起那大钳子剪刀似的。l向我高高举起那剪刀似的大钳子。(2)学生交流。(修改后语句变得通顺了)4.阅读语段。(1)课件出示课本中修改了一部分的语段。课件出示:(2)读一读,说说除了已修改的部分外,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5.学习运用。(1)用修改符号在课本上修改语段。(2)交流反馈。(3)出示修改后的语段。课件出示:第8页共8页 我养了一只螃蟹,它眼睛、嘴巴都不怎么显眼,钳子倒是很大。它最爱显摆它的钳子了。有一次,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它立刻转动身体,向我高高举起那剪刀似的大钳子。我又点了几下,它钳子越举越高,突然,整个身子翻了过去。它急了,腿和钳子在空中乱舞,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缸壁翻过身来。6.迁移练习。课件出示学生习作中需要修改的片段,集体修改。【设计意图】巧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在对比中学习。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自然过渡到修改符号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及延续性。第2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了解古诗内容,能够说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吟诵古诗。【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板书古诗题目,读古诗题目。你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本诗写的是滁州西边山涧的景色)2.《滁州西涧》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触,一起去看看。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读诗,熟读感知。4.师:这首诗写了什么?试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诗句,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师生交流。5.再读古诗,理解大意。【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充分自读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准确、完整地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板块二品读诗文,感受美景师: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的呢?1.“美”的印象。(1)从“幽草”感受到美。低声吟诵,想象画面,细谈感受。(2)从“黄鹂深树鸣”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细细品读,想象画面。指名读。2.感觉到“荒凉”或“自在”。(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到的)从哪个词让你感觉到“荒凉”或“自在”呢?(“舟自横”)第8页共8页 【设计意图】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品味诗中的“关键词”,感受诗意。板块三结合背景,悟出诗情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再读一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一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或几个字来。学生可能会找到“独怜”“自”,各谈理由。2.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他一直有着怎样的想法,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在诗中寄托的情感。(课件出示韦应物简介)课件出示: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人民疾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隐退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3.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他这样的情感?(“幽草”“无人”“舟自横”)小结: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这一幅山水画,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存在,其实诗人的灵魂无处不在。整首诗字里行间寄托着诗人的情怀。【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细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板块四回味吟诵,感受诗意1.回顾吟诵小知识。提示:平长仄短,入短韵长。2.同学们试着自己给诗句标注平仄节奏。3.跟着吟诵音乐练习吟诵,小组交流。4.全班同学一起吟诵诗歌,个别展示交流。【设计意图】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画面,引导学生体会、积累,学会运用。【教学反思】1.充分交流,主动探究。“交流平台”学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教师选取了典型语段《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进行新的知识的引导,让学生找出能概括该段大意的句子,引出“关键语句”第8页共8页 的含义。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花钟》《小虾》等特点鲜明的语段的回顾与对比,在探究中明白了关键句的作用及其在段落中的位置特点。整个过程,教师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2.品味诗句,积累古诗。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教学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方法理解诗意,感悟意境。初读,精读,研读,层层深入,抽丝剥茧,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韵律,读出画面,读出诗情。熟读成诵,完成经典诗文的积累。第8页共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9 16:00:06 页数:8
价格:¥5 大小:227.0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