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高级的、正确的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对其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往往任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干”字,他提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干”字就是实践的通俗表达,人要更好实践需要( )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实干②在实践中变革求新,学会巧干③认识到改造主观世界实践的艰巨性,学会敢干④明确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适应性活动,学会苦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传统观念认为,多吃辣椒对健康不利。但最新跟踪调查结果和科学研究显示,吃辛辣菜肴可以减少癌症、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早亡风险。这一最新发现表明( )①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发展②在实践中获得的新认识都是正确的③传统观念没有经过实践证明都是不可靠的④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为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某地一改过去“输血式”“单一式”“被动式”等收效甚微的传统扶贫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模式,既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能让贫困户增收,成效显著。这表明( )第12页共12页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在实践中相伴而行②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③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基础④真理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6.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可俗话又说,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些自相矛盾的说法形象地说明( )①对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有多个②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谬误中往往包含着真理的成分④认识往往会受到立场、观点的影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美好的未来,需要年轻一代充分发扬劳动精神,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②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③劳动精神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唯一标准④人类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则该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超过14%就进入了“老龄社会”。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2年进入“老龄社会”。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到70%,这给照护老人带来巨大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由此可见(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社会意识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而存在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我国科技事业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印证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我国科技创新仍存在行政干预过多、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相关制度规章不够合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畅等问题。因此,加快我国科技创新步伐需要( )①变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上层建筑②变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生产关系③使生产力适合生产关系发展状况④消除不利于创新的社会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0年1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讲话指出,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告诉我们( )第12页共12页
①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改革是我国现阶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方式③我国的一系列制度要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而变革④改革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具有无限的创造力③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是统一的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③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④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②顽强拼搏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③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不利于实现人生价值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被党中央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的杜富国同志,是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入伍以来,他牢记使命,矢志强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摸索形成一系列有效作业办法,提高了探测爆破速度和精度。他敢于冲锋在前,把雷场当战场,危急关头奋不顾身,叫响“让我来”,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战友。他保持顽强意志,即使身受重伤,依然昂扬向上、坚强乐观。这说明 ( )①在正确的价值选择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②努力发展个人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第12页共12页
③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促进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19年9月,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由此可见( )①要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才能为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拓展广阔空间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个人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每个人只有在满足社会需要中才能实现自我满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中国古人很早就发明了以圭表测日影的方法,到殷末周初,古人已经从认识冬至、夏至,进而发展出对春分和秋分的认识。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的逐步深入,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后经过不断修改纠正,到了西汉《淮南子》一书时,二十四节气就正式形成了。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远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对于二十四节气耳熟能详,仍用它指导生产生活。(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实践在二十四节气形成中的作用。(8分)(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给我们的启示。(6分)第12页共12页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摊经济,一般都是在晚上经营,因此地摊经济可以说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经济”的悄然兴起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面对悄然兴起的“夜经济”,有些人认为它丰富了夜间市场,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激发了创业创新热情,尤其疫情发生后,在保就业保民生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故应支持;也有些人认为“夜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随地设摊占据盲道或消防通道,造成安全隐患,又如随地乱扔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等,故应取缔。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合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他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必须守护好咱们的“父亲山”。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保护“母亲河”、守护“父亲山”的必要性。(9分)第12页共12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编制“十四五”规划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凝聚各方共识,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之后,各地政府纷纷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专家、民主党派、智库负责人、基层群众等各界人士对“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汇众智聚众力,做好起草规划的准备工作。有人认为:“科学的顶层设计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因为人民的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评析该观点。(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提出了新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强化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材料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1986年,我国出台了民法通则,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这是很大的进步。时至今日,面对社会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发生的深刻改变,民法通则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势在必行。第12页共12页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奋进中国提供不竭动力。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制定的民法典涉及很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对于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来说,民法典的制订可以让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因而其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结合材料一,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分析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必要性。(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必要性。(8分)(3)请为我国民法典的宣传工作设计两条宣传标语。(2分)第12页共12页
第二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1.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表述错误。两小儿的观点之所以大相径庭,是因为他们的认识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即停留在“大”“小”“热”“凉”等感性认识上,不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这启示我们,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B正确切题。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但并不都是正确的,C表述错误。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2.A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往往任意……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说明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①④正确切题。认识可以指导实践,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②表述错误。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但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③表述错误。故选A。3.A 人要更好实践需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实干;也需要在实践中变革求新,学会巧干,①②正确切题。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③错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④错误。4.D 材料中的新发现说明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④符合题意;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在实践中获得的新认识并不都是正确的,②错误;传统观念并不都是不可靠的,③错误。故选D。5.B 某地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扶贫新模式,既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能让贫困户增收,说明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这种模式成效显著,说明真理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②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谬误,排除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经验不是认识的基础,③错误。本题选B。6.D 这些自相矛盾的说法,站在特定的角度看都有其合理性,②④正确切题。①③表述错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但不能说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成分,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线。故选D。7.D 美好的未来,需要年轻一代充分发扬劳动精神,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①④符合题意。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②表述错误。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不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唯一标准,③表述错误。8.D 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①不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是说社会意识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而存在,②观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是根据我国国情而来的,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第12页共12页
9.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③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④错误。面对相关制度规章不够合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畅等问题,需要变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生产关系,变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上层建筑,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10.D 习近平强调“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发展,②④正确切题。①③表述错误,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发生变化。11.C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是统一的,②③正确切题。①④表述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12.C 人生价值的实现会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但不是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①说法错误。我们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③颠倒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排除。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这启示我们要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②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13.B 漫画中的人物成功实现“绝境”的跨越,启示我们不要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力争取得成功,①④正确切题。②表述错误,顽强拼搏精神有助于实现人生价值,但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③夸大了困难的影响。14.B 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①错误;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促进作用,④错误;牢记使命,矢志强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等,提高了探测爆破速度和精度,说明努力发展个人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②正确;他保持顽强意志,即使身受重伤,依然昂扬向上、坚强乐观,体现了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③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15.B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是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①符合题意。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体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提高个人素质,也没有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在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中的作用,排除②③。故答案为B。第12页共12页
16.(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古人用圭表测日影的方法获得了对节气的初步认识。(2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不断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推动了对节气认识的发展。(2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长期农业生产实践验证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2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形成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认识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活动。(2分)(2)①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天文、气象、物候等情况编制而成的,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②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符合气象变化规律,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分)③二十四节气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实际意义,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发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2分)解析 (1)本问限定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利用圭表测日影的方法,即古代的科学实验,获得了对节气的初步认识,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产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的逐步深入”,推动了对节气认识的发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远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农业生产实践验证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指导生产生活”,体现了人们用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认识指导实践,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本问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给我们的启示。启示类试题,对于辩证唯物论而言,更侧重考查方法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主要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意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本问可结合材料从以上几个方面谈启示。17.①实践决定认识。人们实践水平有所不同,因而对于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2分)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之所以不同的人对“夜经济”的评价不同,是因为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3分)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夜经济”本身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人们对它的认识刚刚开始,并不能一下子就全面认识它。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3分)第12页共12页
解析 本题属于分析类非选择题,知识范围限定比较明确。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点有哪些,其次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找出与认识论知识点相契合的要点,最后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即可。分析材料可知,本题可以从以下方面作答:实践决定认识,人们实践水平有所不同,因而对于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人们的立场、观点、知识结构、认识能力等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18.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母亲河”、守护“父亲山”是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的体现,保护“母亲河”、守护“父亲山”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3分)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护“母亲河”、守护“父亲山”既要依靠人民,又可以造福人民。(3分)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可从保护“母亲河”、守护“父亲山”话题入手,对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母亲河”、守护“父亲山”的讲话,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角度加以分析阐述。19.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因此,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是正确的。(2分)②认为人民的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犯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2分)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2分)④科学的顶层设计既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又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分)解析 本题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评析“科学的顶层设计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因为人民的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该题是评析类试题,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既要看到题中观点的合理之处,也要明确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最后要进行概括总结。20.(1)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②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制定于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第12页共12页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民法典的编纂正是对当今时代社会需求的回应,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4分)(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立法工作面临不少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得制定一部新的统一的民法典势在必行。(2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民法典的制定有利于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奋进中国提供不竭动力。(2分)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之一。民法典的制定,调整了上层建筑,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2分)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民法典的制定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分)⑤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民法典的制定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2分)(答出4点即可)(3)示例 ①贯彻落实民法典,保障人民权益。②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每条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 (1)本问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解答本问首先要明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范围,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即可。(2)本问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分析材料可知,本问可以结合材料从以下角度作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的作用、社会历史的主体。(3)本问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要紧紧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注意要符合标语的格式,言第12页共1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