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 名师教学设计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会写并掌握28个生字,正确读写37个词语。阅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2.学习并积累事物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3.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4.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口语表达: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书面表达:1.选择恰当的素材表达你的心愿,再根据心愿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2.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3.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的表达方法及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10古诗三首【课前解析】关注作者: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1 《石灰吟》成为他一生为人的写照。因于谦少时上吴山读书,至今吴山上尚有“于街”之称。明成化二年(1466),于谦案昭雪,故宅改建为怜忠祠,以资纪念,巷亦名祠堂巷。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关注表达方式: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字。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马诗》,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积累成语,情境导入1.教师揭示课题:在灿烂浩瀚的中华文学长河里,古诗始终表现着她独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出示课件1:2 2.教师引入: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板书课题:马诗)出示课件2:(设计意图:选择与“马”相关的成语,用成语填空的形式导入,既紧扣诗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古诗,读好节奏1.教师指导方法:同学们,我们先自主阅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以下字词:yànshānsìjīnluònǎo燕山似金络脑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4.学生齐读古诗。教师引导:接下来,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哪些同学读得最流利,最准确。(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为下面理解诗句做铺垫。)三、品读古诗,体会诗意1.默读古诗,启迪质疑。教师引导: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 出示课件3: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1)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课件出示大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漠的广阔、荒芜。(2)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4.品读第一、二句。(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教师启发::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课件4:①同桌交流。②指名交流。③教师相机小结。(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1: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预设2: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3)指导朗读。(4)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意境。(教师相机板书:写景:边疆战场清零悲凉)5.品读第三、四句。4 (1)教师引导: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预设1:这是一匹贵重的马。预设2:这是一匹矫健的马。(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预设: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四、关注表达,体会学法1.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出示课件5:3.教师启发:从李贺的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抒情:驰骋疆场建功立业)(1)学生自由发言。预设1:李贺当时郁郁不得志,境况非常不好。预设2:李贺渴望建功立业。(2)教师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3)教师总结学习方法:回顾学习本首诗的过程,归纳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曲来学习古诗。4.作业布置。(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2)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志向。(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介绍,使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情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5 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信手拈来、自由释放,所以背诵古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板书设计】马诗写景:边疆战场清冷悲凉抒情: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借马自喻表明志向第二课时《石灰吟》《竹石》【教学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个字。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竹石》。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4.以《马诗》为例,迁移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1.了解表达方法。教师引导: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2.回顾学习方法。(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课堂一开始通过回顾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二、学习《石灰吟》1.自主合作,熟读古诗。(板书:石灰吟)出示课件6:6 (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áo”;“碎”读“suì”。(2)明确诗歌节奏。出示课件7:2.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释题,理解“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板书:石灰:)出示课件8:质疑问难:石灰预设(2)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出示课件9:(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出示课件10:7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预设: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出示课件11:教师引导: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预设1: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预设2: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出示课件12:(板书:粉骨碎身)3.深入研读,领略意境。讨论交流: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教师引导: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8 预设:不怕磨难、不畏艰险教师过渡: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体会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教师引导: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预设: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教师引导: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出示课件13:预设: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板书:品质:不怕艰险不怕牺牲坚守节操)教师小结: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板书:托物言志)教师总结: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将诗歌内容和诗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作者的心声,明白诗人的志向。在一遍遍的深情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三、学习《竹石》1.自学,读懂《竹石》。(1)回顾学习方法:读、品、悟、背“四字法”。(2)小组合作,思考两个问题。(板书:竹石)诗中写了画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这首诗中的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1:竹子给我留下了生命力强的印象。9 预设2:我觉得竹子是不怕困难的。(3)学生自由读、品、悟,教师巡视指导。出示郑燮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对比着学习古诗。2.小组汇报,组员补充。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14:预设1:“咬”字表现了劲竹的坚韧不拔的性格。预设2:“破岩”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预设3:前两句诗写竹子的根在山岩中牢牢扎根。教师引导:理解“千磨万击”,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出示课件15:预设: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教师启发: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出示课件16:预设: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板书:竹子——状物)10 拓展延伸: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板书:精神——抒情坚定顽强不畏艰险)(设计意图: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法迁移,学生自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感受诗意美和竹子不屈不挠的品质,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的运用。)四、课后作业: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感受三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设计】石灰吟石灰: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品质:不怕艰险不怕牺牲坚守节操托物言志竹石竹子——状物精神——抒情坚定顽强不畏艰险【教学反思】1.以读为重。古诗教学中,朗读尤其重要,我力求给予充分的时间,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2.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这三首古诗都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因此,我采用学习方法指导和迁移训练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学习古诗。由扶到放,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品、悟、背的“学诗四字法”,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石灰吟》和《竹石》。3.以情为魂。托物言志的诗,抒发的情感尤为强烈。所以,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熟悉写作背景,再悟文本,让学生于无形中受到情感熏陶。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24 10:23:05 页数:11
价格:¥5 大小:3.00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