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9 桃花源记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6

2/56

3/56

4/56

剩余5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9桃花源记八年级语文下册 了解作者及背景,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注意古今异义现象。(重点)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分析文章虚实结合、详略得当的写法。(难点)感受桃花源幽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认识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被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本文约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陶渊明时年57岁。当时正处于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生灵涂炭,陶渊明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虚构出一个与污浊的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感受。第三部分(4、5):写渔人离开以及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遂()邑人()间隔()语云()俨然()阡陌()垂髫()刘子骥()诣()舍船()屋舍()怡然()豁然开朗()便要还家()suìyìjiànɡéyùyǎnqiānmòtiáojìyìshěshèyíhuòyāo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带。顺着,沿着遇到,碰见在溪水的两岸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繁多的样子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诧异。之,指见到的景象。再尽作为职业偏义副词,仅指远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好像……似的仅容一个人通过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空而宽阔整齐的样子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指老人和小孩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舍弃,放下类高兴的样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源人对渔人的到来十分惊异。乃,于是,就。同“邀”,邀请副词,全、都指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兼词,这里相当于“于之”,即“从这里”。摆设打听消息隔绝,不通音讯详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要说,更不必说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邀请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不值得,不必。介词,对,向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做记号。拜访。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打算,计划没有实现随即,不久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终于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阡陌交通()率妻子邑人()古义:鲜艳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古义:宽阔明亮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 ◆一词多义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动词,舍弃,丢下名词,房屋动词,做记号名词,标记 寻向所志()寻病终()动词,寻找副词,随即,不久复前行,欲穷其林()既出,得其船()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他的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作为介词,对,向 ◆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处处志之()未果,寻病终()形容词做动词,对……感到诧异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形容词做动词,穷尽,走到头名词做动词,做记号名词做动词,实现 ◆文言句式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省略句:便舍船,从口入(“便”的前面省略主语“渔人”)便要还家(“要”的后面省略宾语“渔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的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桃花源中人)倒装句:问所从来(“所从”是介宾短语“从所”的倒装) 1.“忘”字表现了什么?“忘”字写渔人一心捕鱼,没注意路程,暗示其所行已远,也为下文“遂迷,不复得路”埋下伏笔。【第一部分(1)】 2.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林的美景的?有什么作用?清清的水,夹岸的桃花林,纷飞的花瓣,野草芳香。简洁的语言写出了花色纯一,花多、花美的景色,突出了桃花林的奇异。这里的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做铺垫。 1.“仿佛”一词妙在哪里?“仿佛”二字运用得既灵活又贴切,因为山口很小,自然光线不很明亮,用“仿佛”二字正可描绘出光线暗弱、洞口若明若暗显得很隐蔽的情状,更符合桃花源五六百年来未被人发现的情理。【第二部分(2、3)】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表明了什么?“林尽——得一山——山有小口——舍船——从口入——初——复行”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表明了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与世隔绝,难以被发现。 3.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作者从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两方面描绘了欣欣向荣和平等的桃花源。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者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这也是此文的核心。 4.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渔人讲完秦末以来的历史及当前社会状况,桃花源人为外面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更叹惋先辈的明智,世事的变迁。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桃花源中的人并不愿与外界世俗中的人交往,和上文的“绝境”“间隔”,都为渔人后来“迷”而“不复得路”,桃花源不可寻的结局埋下伏笔。 1.“处处志之”说明了什么?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处处志之”,暗示渔人有返回之意,渔人违背了桃花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与后文不矛盾。作者这样写,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安定和平、没有压迫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作者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罢了。【第三部分(4、5)】 2.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结尾写刘子骥是否多余?这样写并不多余。结尾写刘子骥探访桃花源没有成功,是为了渲染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暗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学完本文,你会发现桃源美景是作者虚构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呢?说一说怎样理解“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发现桃花源:捕鱼迷路,忽逢桃花林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生活环境景色优美土地肥沃再寻桃花源:不复得路,无问津者(虚幻)社会风尚风俗淳朴和平安宁以渔人行踪为线索理想社会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课文第二、三段详写了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画卷。例如对环境的描写,写到的事物就有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犬之声 等。再如对桃花源中人的描写,详写了他们对渔人的热情招待,特别是他们谈话的内容写得具体详细。文章第一、四、五段写得简略,因为是故事的开头、结尾,只和故事的传奇性有关。 2.真假结合,虚实相生。本文既具有浓烈的浪漫虚幻色彩,又有强烈真实的感人力量。这一方面是因为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始终注意把虚构与写实结合起来。桃花源是“避秦时乱”的人们开辟的,一直延续到晋代,与世隔绝五六百年,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秦始皇式”的暴政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依然存在,东晋统治集团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刘裕篡权的 动乱都是活生生的现实。所以,读者能通过这离奇的构思,强烈地感受到主题的真实。同时,作者始终注意结合现实来虚构故事。如文章一开始就明确地向读者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的身份职业,最后写南阳刘子骥向往这块乐土,欣然寻访,没有成功。作者之所以如此首尾呼应,意在使人确信,虚幻的桃花源是实有其地的胜境,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力量。 3.悬念迭起,层次分明。全文仅用300余字,却写出了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而且写得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忽逢桃花林”,为之一喜,此为第一折。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悬念又生:桃林走完了吗?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 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这是第二折。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举动。“初极狭,才通人”又设下了悬念:里面有什么?能走得通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为之一惊,这是第三折。接着便具体描绘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绍了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渔人离开时,桃花源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又设悬念:渔人 出去后对“外人”说了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是第四折。“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悬念又起:找到桃花源了吗?“不复得路”,留下了更大的悬念,让人为之迷惑不解,这是第五折。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一生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可是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他喝酒。他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 《陶渊明传》中说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 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就辞去官职,归隐田园。 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点拨:答题方式要灵活,可以先熟读成诵再作复述,也可以经过熟读粗知课文大意后,先复述故事,最后练习背诵。 二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参考答案:“桃花林”是“桃花源”的外围环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色彩绚丽,景色优美。文中交代渔人只有走到了桃花林的尽头才能从一个容 下一人的洞口中进入“桃花源”。“桃花源”是桃源人生活的地方,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的世界,在这里环境优美,和平安定无战乱,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和睦相处。这样写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三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具言”的是外界的一些新鲜事物和外界战乱频繁的窘境。 “叹惋”的原因是桃源人多世事变迁、人间沧桑而慨叹,对外面老百姓的生活苦难深深的同情叹惋,反衬桃源人厌恶战争,追求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和平幸福自由的生活。 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如此”包括如何发现桃花源、桃花林的景色、桃花源的景色、桃花源里的社会生活环境……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的战乱;况且桃花源外的事情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来。这样的安排给读者留足了想象和思考的余地。若作详述,不仅显得文字累赘,而且冲淡了文章的主题。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2.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作为对,向舍弃,放下房舍 3.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于是,就竟然,居然寻找随即,不久 五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新鲜美好今义:(瓜果、菜肴)滋味好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表示条件的连词 六结合课文及下面节引的《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世外桃源”环境美——桃林处处、芳草鲜美、缤纷落英、鸡鸣犬吠,令人心旷神怡;人性美——和谐相处、平等自乐、民风淳朴、待远客如亲朋,热情洋溢……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对心中理想社会的追求,那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各尽其能参加劳作,老人小孩生活愉快,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友好;举世美丽富饶、安定和平、自由快乐…… 1.背诵课文,说说你的感悟。2.完成相应课时练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24 18:00:02 页数:56
价格:¥5 大小:3.67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