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9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部编三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9古诗三首课堂实录《元日》课堂实录 一、回顾春节,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在放鞭炮。   师:他们玩得怎么样?   生:他们玩得很开心。   2.师:那你还记得你们家去年的春节是怎样过得吗?   生1:快春节的时候,我们家包了很多饺子。   生2:春节的时候,我们家贴上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   生3:春节的时候,我们家放了许多鞭炮和烟花。   生4: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们全家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   3.师: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当农历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00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就代表新的一年来临了,也就是大年初一(春节)了。在古代大年初一叫做“元日”。(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元日”是什么意思?   生:“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同学们,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赶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学生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   2.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   (教师课件出示词语,抽生读词语,学生齐读两遍。)   师:“换”字你会读,你知道怎么记住它吗?   生:“呼唤”的“唤”去掉“口”字,加上“提手旁”,就读“换”。 师:你用了旧字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好办法。 (学生书空写“换”字,并在本子上写两个。)   10 师:你能给这个字组个词吗?   生:换衣服、换掉生:交换、替换……   3.师:老师又把这些词语放进古诗里,你还认识它们吗?谁来读读这首诗。   (课件出示古诗,抽学生读,教师纠正字音。)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读出韵味   1.同学们,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小声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小声地朗读古诗,思考)2.抽生汇报:   (1)学习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生1: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们在放鞭炮;听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教师板书:放鞭炮)   师:你是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句话中的“爆竹”一词中体会到的。  (课件出示句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师:“爆竹”是什么意思?   生:“爆竹”就是鞭炮。   师:在古代过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竹筒里装销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鞭炮。春节那天什么时候放鞭炮呢?   生:当农历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00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就放起了鞭炮。    师:你们家那时放鞭炮吗?   生:放。   师:联系你们去年过年放鞭炮的情景,说一说那时是什么样的景象?   生:到处都响起了鞭炮声,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10 (教师板书:热闹)师:人们的心情怎样?    生:非常开心。   师:你们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谁来试一试。   (抽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了人们非常开心。   师:老师也感受到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仿佛感受到了春风给我们送来了温暖。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春风送暖”这个词中感受到的。   师:在这个句子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吗?   生:“屠苏”是什么意思?   (教师请学生回答。)   生:“屠苏”就是一种草。   师:理解得好。“屠苏”就是一种草,但在这里他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还有不理解的词吗?   生:“一岁除”是什么意思?   (教师请学生回答。)生:就是一年过去了。   师: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爆竹声响起的时候,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一年。在这送暖的春风中,每家每户都有在喝屠苏酒。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再一次去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喝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   (学生齐读第一句古诗。)   10 (2)学习第二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从这首古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再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教师板书:贴春联)   师:你是从哪个句子中知道的?   生:我是从“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换旧符”这个词语中知道的。   师:“桃符”是什么意思?   生:“桃符”就是春联。   师:在古代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闭邪的一种桃木板,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春联”。在这个句子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生:“曈曈日”是什么意思?   (教师请学生回答。)   生:“曈曈”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光亮的样子。师:“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阳。那“千门万户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   生: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   (教师板书:迎红日) 师:你能把第二话的意思说一说吗?   生: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取下旧的春联换上新的春联。   师: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明》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你们看今天我们迎来了哪个传统节日?(屏幕出现传统节日时光轴)生看大屏幕生:清明节 师:是的,每年4月5日前后便是清明,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让我们齐读课题《清明》。 二、走进诗人,初读正音 师: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要走进诗人,了解诗人 10 。谁来为大家介绍。(大屏幕出现杜牧简介)一名学生读。 师:唐朝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杜牧则生于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晚唐,那时叛乱不断战火纷飞,这让很多知识分子感到悲伤绝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牧的《清明》又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现在请打开课本,按要求自读古诗。(屏幕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如此认真,现在到了检测闯关时刻。谁来尝试着读整首诗?(屏幕出示通关检测--读诗正音)学生读,两人。 师:读得真棒,字正腔圆。谁在来试一试?学生读。 师:在这首诗中,有几个生字跳出了诗歌,你是否还认识它?生单字读。并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着重讲解“魂”。 师:生字有结构,诗歌有节奏。这就要求我们断句时精准把握。这次闯关,老师想试试,行吗?教师范读。(屏幕出示断句)学生学读。三、品读佳句,体悟情感 (1)师:在你们诵读的一扬一抑间,道不尽的是杜牧的千丝万绪。我们一齐走进第一句。(屏幕出示“清明时节雨纷纷”)学生读。师:清明原是农耕文明中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后来逐渐演变为传统节日。每当此时,下雨便增多,哪个词是下雨很多的意思?生:纷纷。(屏幕出示“纷纷”,“多而杂乱”。)师:你还能想到什么事物可以用“纷纷”形容?生:雪师:是呀,在高适《别董大》中有一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也是形容雪多而杂乱。(学生读此诗) (2)(出示烟雨动图)当密密蒙蒙的细雨冰冷的拍打在你身上,采访你一下,你的心情如何?四月的安徽池州,灰蒙蒙的天,冰凉的雨滴滴落在身上,行人的心情又是如何?你从哪句发现的?(学生回答)10 出示“路上行人欲断魂”,自己读品味,从这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尤其是“欲断魂”,我们还学过哪首古诗里有“欲”这个字?生: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意欲捕鸣蝉师:这里“欲”是“想要”的意思。“欲”将要,表示程度接近某种状态。(这就是一字多意的使用)“断魂”,魂魄将要从身体中抽离出来,失掉了魂落下了魄,你想到哪个四字成语?生:失魂落魄师:是呀,清明是个特殊的节日,我们一起来看注释一,谁来读?生读。一同理解清明节的特殊含义。师:是呀,每逢清明倍思亲,这种伤感格外重,谁能读出这份内心的哀伤?而此时,四十来岁的杜牧被外放安徽池州做官,走在路上看到这凄凉的情景,内心是什么滋味?学生思考回答。(板书“愁闷” )(2)师:杜牧又何尝不是寥寥行人中的一员,眼睛看到的悲伤又岂不是内心情感的映射?于是,他借景抒情,吟诵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千古佳句。可是杜牧如此的愁闷,谁能给他出个解愁的法子?学生回答。师:是呀,所以才有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一起来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学生回答,屏幕出示意思)师:那如果现在我们来到这纷纷细雨中,你就是杜牧或者牧童,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学生两人上台表演。教师扮演杜牧,学生一起指着“杏花深处的村庄”。(黑板装饰画浅浅的杏花隐约能看到“酒旗”)老师发问:“顺着你们手指的方向,我隐约能看到杏花深处的村庄飘荡着“酒旗”,小牧童,请问这酒庄远不远? 生1:远师:诗中哪个字表明“远”?生1:回答“遥”。师:那么远却能隐约看见,这句诗妙就妙在“不远不近”。 10 生2:不远师:是呀,浅浅的杏花隐约能看到“酒旗”,这句诗妙就妙在“不远不近”。师:有了消愁的好法子,有了解忧的好去处,此时杜牧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生:欣喜(板书:欣喜,带着欣喜读后两句) 四、展开想象,续写结局 师:整首诗在清明这特殊的节日里,借着细雨纷纷抒发内心的愁闷,继而因找到解忧的法子而欣喜。可是牧童告诉杜牧酒家的位置,诗歌便突然结束了,那后来发生了什么呢?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现在,请你拿出笔纸,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续写后来的事情。学生书写,表达。这种“有余不尽”的艺术表达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写作文上。五、唐诗有余,可改小令《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六、课下巩固,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清明时节的古诗,摘抄并交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实录一、导入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相信我们很多同学都能背诵出许多的古诗,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大家听。 生背古诗。 师: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人就用手中的笔表达内心的思念,今天,就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王维的思念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诗题?生读诗题。 师:这么长的题目你能读好真了不起,谁再来读读?生再读诗题。 师: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生:是重阳节。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课文的注释里知道的。 10 师:谁再来读读? 生再读。 师:在这样一个团聚的日子里,诗人王维在干什么? 生:在思念山东的兄弟。 师:山东指哪儿? 生:山东指华山以东。 师:从题目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诗人的思念。 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诗题。 生读。 二、学诗 师:同学们读的太有感情了,那作者王维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写下这样一首千古绝唱? 生汇报课前预习时收集的关于王维的简介及写作背景。 师:重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可年少的王维却早早地品尝到身在他乡,孤独一人的滋味,心中怎能不思念亲人呢?下面就让我们怀着思念之情来初步的感受一下这首诗。 师范读,生听准字音,感受节奏,划节奏。 师:请同学们根据划出的节奏自由读诗,并圈出生字。生读诗,圈出生字。 出示生字。 师:生字宝宝也来了,快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有些字可难记了,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 师重点指导“异”的写法。 指名学生读全诗。 师:多么优美的诗歌,多么动听的声音,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已经看到王维正在窗台前遥望着自己的家乡,此时此刻,你觉得王维怎么样? 生:非常孤独。 师:从哪里知道? 生:第一句。 (一)学习第一句 10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你从这两个“异”中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很孤独。 师: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呢? 生:因为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引读: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再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独在异乡为异客。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二)学习第二句 师:诗人是如此的孤独与无助,怎么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至于写出这样一句千古名句,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从“倍”字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师: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常里就常常思念亲人,而对今天的良辰佳节思念之情更加涌上心头。 师:这句诗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多少游子对家乡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师: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用诗句对亲人说: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的人们对家人思念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人的思念。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总结:这句诗成了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 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的眼前讲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可能在哪,看到什么?心里的感受怎么样? 指名读前两句。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寂寞,听出了孤独,听出了思念。 当深深地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悲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着两句诗。 师生同读前两句。 (三)学习第三、四句 师:诗人王维在重阳节深深思念着亲人,那他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他呢?从哪里可以看出? 出示后两句。 10 生读这两句。 师:你从脑中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生:家乡的亲人正在登高,插茱萸。 师:如果你就是王维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说些什么? 生:我的兄弟王维,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师:如果你就是王维。你会对你兄弟们说些什么? 生:我多么想早点回到你们的身边,和你们一起过重阳节呀! 师:这一切的一切只能在想像中。重阳节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只茱萸又在哪里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边读边想像。 生边读边想像。 师: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人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读全诗) 三、诵诗 1.又是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亲人的方向,深情念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又是一个离亲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高山回想和弟兄们插茱萸的场景,不仅大声的念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配乐诵 让我们把这份思念长留心中,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来背一背。 四、拓展 师:从古至今,又有多少诗人借着诗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请你背一背,你还从哪些诗里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五、总结: 同学们,短短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乡愁说不完的思念情展现在我们面前。历经一千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这首诗的时候,涌上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这浓浓的乡愁,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回家的感觉真好!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26 12:00:04 页数:10
价格:¥3 大小:41.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