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4 孙权劝学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4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关键词句,积累成语,翻译课文。(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重点)2.通过比较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重点)导语设计设计1:(情景导入)说到三国,不由得让人想起“滚滚浪花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设计2:(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设计3:(人物导入)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学习过程4,目标导学一:文章朗读,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语速。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作示范背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读,要求注意文中字音、语速等,并及时圈点标注。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邪(yé) 更(gēng)2.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后教师指名朗读。其他同学从字音、语速方面进行评价。二.结合注释,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1.这篇文章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资治通鉴》的介绍。(学生自由发言)《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目标导学二:研读探究,合作展示一.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听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2.解读: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3.释疑:重点词语积累,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4.故事复述归纳中心。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二.研读探讨,合作交流。1.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探讨)[学法指导]古文朗读节奏划分规律:1.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2.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3.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教学提示]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小组内订正字音和小组整体展示。[学法指导]典型化人物对话作用:个性化的人物对话的语言描写,是指作文中对人物说话的内容、语气、声调等进行文字描写,人物对话是语言描写的一种方式。用典型化的人物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新颖有趣的文章。古人说“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人物对话应该反映人物的真实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4,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目标导学三:再读感悟,体验反思一.朗读训练。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模仿表演: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老师作点评。二.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2.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4.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5.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目标导学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一.总结存储:成语:二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1.“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2.“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二.课外延伸: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教学提示]通过让学生模拟角色来朗读,更加能够深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通过人物形象的把握得到自己的感悟。[教学提示]4,。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教师可以适当提示若干比较点,如人物、内容、写法等。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论议—吕蒙    大惊——结友 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导入新课时,引用了“三国”人物的故事,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之处:1.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问题挖掘不深,结论下得过早。2.要求在课堂上完成的书本知识练习应该改为课前预习,否则整个教学过程很紧,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18:28:48 页数:4
价格:¥5 大小:47.55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