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二模生物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3/12

4/12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三二模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的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丙肝病毒,这是对人类抗击传染病所做努力的极大鼓舞。下列关于丙肝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HCV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HCV的遗传物质是RNAC.HCV可在培养基中生存繁殖D.HCV的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原理,诗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体现的是()群落演替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物质循环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荧光素酶基因的“荧光树”,用荧光素浇灌后,“荧光树”能发光,原理如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荧光素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荧光素被激活的反应是吸能反应C.低温能影响“发光树”的发光强度D.“荧光树”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也能激活荧光素下列关于DNA及相关实验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提出了双螺旋结构模型B.大肠杆菌中的质粒呈环状,质粒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C.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所使用的DNA纯度越高转化效果越有效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长短对该组实验的结果影响不大5.γ-氨基丁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元产生兴奋。局部麻醉剂QX-314是一种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的麻醉剂,其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时才会发挥麻醉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只有传入神经元才能合成和分泌神经递质B.γ-氨基丁酸作用的结果是膜外电位由负变为正C.QX-314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D.QX-314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相同6.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与相应物质结合后,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转运物质;通道蛋白能形成穿膜小孔或通道,物质通过小孔或通道跨膜转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膜转运蛋白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B.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膜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会改变其空间结构D.膜转运蛋白参与物质运输时都需要消耗ATP7.中国农业专家周中普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的育种方法,首次培育出了彩色小麦,其蛋白质、锌、铁、钙等的含量均超过普通小麦。后来彩色小麦还搭乘宇宙飞船进行太空育种,优化出更优质保健的小麦新品种。以下关于彩色小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结合”育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三结合”育种方法的原理是突变和基因重组C.太空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培育出新物种D.太空育种可定向改变彩色小麦的基因结构而提高变异频率8.今年3月1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五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居民可购买试剂盒自测新冠病毒抗原。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利用了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新冠病毒表面的特定抗原。与核酸检测相比,抗原检测因为没有扩增,敏感性要略微低一点,但一旦检测出阳性,就会具有很强的价值。以下关于抗原和抗原检测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B.抗原检测阴性的人一定不会是感染者C.抗原检测可以逐步取代核酸检测作为确诊依据D.抗原检测利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9.落基山大角羊因公羊的弯曲大角而得名,母羊虽然也有角,但却要短小许多。大个子雄性大角羊是猎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猎物,近几十年来狩猎使落基山大角羊体型已经小了2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使落基山大角羊的进化速度加快B.大角羊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可能是可遗传的C.大个子雄性大角羊在没有人工选择前具有生存斗争优势D.落基山大角羊的大小不影响同一生态系统内其他生物的进化10.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现有两株花的形态结构不同的柳穿鱼植株A和B,它们体内Lcyc基因的序列相同,只是植株A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由于有多个碱基连接了甲基基团(即DNA甲基化修饰)而不表达。植株A与植株B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F1自交产生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B的Lcyc基因不表达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可能阻碍了基因的转录过程C.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会遗传给后代nD.由上述事例推测,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相关基因的甲基化修饰有关11.油菜素内酯(BR)被学术界公认为是第6类植物激素。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BR溶液处理芹菜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不同浓度下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得到如图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BR在植物体内最可能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实验结果显示,BR对芹菜的生长具有两重性C.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在0.2〜0.4mg/L之间D.通过该实验不能推断BR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机理12.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m2)201810平均产量(kg干重/hm2)2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较丰富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种类最高13.已知人的宫颈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22h。下图是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图及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图B),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细胞在G1、S期发生DNA解螺旋时都需要消耗能量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会导致G1期的细胞数量增多C.球员比赛中因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球员比赛后肌肉酸痛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内环境pH下降15.磺胺类(sulfonamides,SAs)抗生素长期以来被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和预防,SAs不会被动物体完全吸收,约有50%-90%的药物以药物原形或代谢物形式随动物粪便、尿液排出,因而依然具有生物活性,当排入环境中后,它们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下图为磺胺类药物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注:称取每份土壤样品600g,装入500mL塑料烧杯中。将样品分成3组,编号为CK、T1、T2。CK(空白对照组,未添加磺胺类药物),T1(土壤中磺胺类药物含量均为20mg/kg)、T2(土壤中磺胺类药物含量均为100mg/kg)。与CK相比,在培养试验初始期(0天),T1处理的CO2释放量受到激活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可用于评价磺胺类物质对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C.在培养试验期间,处理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呈现“激活-抑制”循环的规律D.磺胺类药物残留会抑制土壤微生物群体的生命活动进而会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果蝇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L1和L2分别决定了果蝇的裂翅和正常翅,当L1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研究人员发现,某裂翅果蝇品系(如下图)的3号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对基因D/d,其中D基因也有纯合致死的效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果蝇控制裂翅的基因只能以杂合子的形式连续遗传B.上述两对基因L1/L2和D/d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L1与D基因的频率会逐代降低D.若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翅,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二、综合题17.胁迫是对植物生长和生存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研究人员探究了重金属镉胁迫对烟草叶绿体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格:组别镉浓度(mg/l)叶绿素含量(mg/g·FW-1)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类囊体结构甲07.83.36平行状排列乙33.92.83粘成索状丙301.92.31消失或出现空泡C.通过对细胞计数可分析推算出细胞周期和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D.若在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胸苷,则分裂一次后子细胞不一定都有放射性14.2022女足亚洲杯的决赛中,中国女足在连失两球的不利局面下,以3:2逆转战胜韩国女足,夺得亚洲杯冠军。以下有关女足运动员生命活动的调节正确的是()球员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类物质的转化注:镉浓度为100mg/L时植物培养数天,随即死亡。球员上场前即使没有尿意也可能去排尿,这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1)烟草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上,主要吸收光。n(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镉进入植物体后,,从而使得农作物干重减少,产量下降。除此以外,高浓度镉还可能导致烟草细胞中,19.202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滋润生命”。汕头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滩涂、藻类、浮游动物、红树林、白鹭等部分组成,请回答相关问题。(1)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结构,显著提高了。(2)研究人员实地调查后发现湿地中的群落正在发生次生演替,你认为他们的判断依据可能是。(3)湿地对生态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4)科研小组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研究)。生物类型X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生产者41.05.097.019.00植食性动物7.91.112Y6.0肉食性动物6.50.86.20.510.0抑制烟草的生长甚至致其死亡。研究人员推测,施加一定浓度的CaCl2能缓解镉胁迫,请参照上述实验,从叶绿素含量角度利用丙组烟草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思路:。研究人员发现,镉离子和钙离子有一定的相似性,施钙能减少烟草对镉的吸收,试从物质跨膜运输的角度,推测施钙能缓解镉胁迫的原理是。①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J/cm2·a。适量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的成年人每天②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X是指,表中的数据Y为需水量2500mL左右,除去食物中含有的水分外,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喝水J/cm2·a。1200mL。下图表示水代谢的调节过程:20.紫罗兰的花瓣有单瓣和重瓣两种形态,受一对等位基因S、s控制。花色有紫色、红色、白色,受一对等由图可知,当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时,可以促进下丘脑位基因B、b控制。研究发现,重瓣的紫罗兰不可育(重瓣雌、雄蕊发育都异常),而单瓣紫罗兰自交产生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ADH(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向垂体后叶中的神经分泌末梢发出冲动,后代中总会出现大约50%的重瓣花。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问题:促进垂体后叶释放少量ADH,通过血液运输到(填靶器官),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导致排尿量减少。上述调节过程体现了抗利尿激素作用方式的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当血液中的水增加时,会导致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减少对冲动的发放频率,从而减少垂体后叶中神经分泌末梢对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该过程的调节机制是调节;下丘脑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某同学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控制饮水,这种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试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原因。实验杂交组合亲本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一红色单瓣×红色单瓣紫色单瓣:红色单瓣:白色单瓣:紫色重瓣:红色重瓣:白色重瓣=1:2:1:1:2:1二红色单瓣×白色单瓣红色单瓣:白色单瓣:红色重瓣:白色重瓣=1:1:1:1三紫色单瓣×白色单瓣红色单瓣:红色重瓣=1:1(1)紫罗兰花瓣的形态表现为显性性状的是,杂交实验二亲本的基因型为。(2)B基因的存在使花瓣细胞中能够合成一种花色素(一种非蛋白有机物),从而表现出有色的花瓣。这表明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是基因通过控制。(3)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中总会出现大约50%的重瓣花,推测其原因为含S的雄配子不育,请设计实验证明,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设计:。n预测结果:。(4)用实验三子代红色单瓣作为母本,与实验一亲本的父本进行杂交,子代紫色重瓣植株占。21.油甘和橄榄是潮汕地区的特色水果,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油甘、橄榄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进行了琼脂平板实验。制备固体培养基后,在琼脂平板上用5mm直径的打孔器均匀、等距打孔3个(如图所示),并分别注满质量浓度为1g/mL的橄榄、油甘提取液。以打孔后不加药液的平板作为对照。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各孔周围形成抑菌圈直径(d),结果如表:橄榄、油甘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以抑菌圈计)组别抑菌圈直径(单位:cm)1#孔2#孔3#孔平均(cm)对照0000.00橄榄1.41.51.51.47油甘1.81.91.81.83(1)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过程是:计算→称量→溶化→→。(2)接种后,平板上的抑菌圈直径(d)越大说明。(3)抑菌效果除了以抑菌圈直径反映外,还可以使用法对平板的菌落进行统计。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填“是”或“否”)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目的是:。(4)制备固体培养基后,应先涂布接种菌液,还是先打孔?请说明理由:。22.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它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需要获得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具有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诱导这两种细胞进行融合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2)细胞融合后,需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第一次筛选,经筛选获得的细胞产生的抗体还不能确定是单克隆抗体,这是因为。再经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后,最终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是。(3)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所需CO2的主要作用是;另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细胞代谢产物,防止。(4)有人提出,将经特定抗原刺激的B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骨髓瘤细胞中来产生单克隆抗体,此方法(填“能”或“不能”)获得既能分泌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原因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病毒【解析】【解答】A、HCV是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A错误;B、据题意可知,HCV(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C、HCV是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在培养基中生存繁殖,C错误;D、HCV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没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的,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2.【答案】A【知识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解答】诗句描写的是: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体现的是群落类型的改变,属于群落演替。故答案为:A。【分析】1、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成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二是同化的能量;其中,同化的能量又有两个去向,一是可以作为呼吸作用消耗掉,二是可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分为:一、死后的遗体(分解者分解),二、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流入下一营养级)。n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4、生态系统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碳进出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而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作用。3.【答案】D【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ATP的相关综合【解析】【解答】A、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因此荧光素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荧光素被激活需要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吸收能量,因此属于吸能反应,B正确;C、低温能影响酶的活性,“发光树”的发光需要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低温能影响“发光树”的发光强度,C正确;D、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因此“荧光树”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不能激活荧光素,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ATP结构:ATP(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为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1)ATP的元素组成为:C、H、O、N、P。(2)ATP中的“A”是腺苷,RNA中的“A”是腺嘌呤。(3)ATP水解可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4)ATP与RNA的关系: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5)ATP与ADP可相互转变。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4.【答案】A【知识点】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解析】【解答】A、DNA半保留复制在1953年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1958年又由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设计的新实验方法予以证实,A错误;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中的质粒是环状DNA,环状DNA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C、转化率与所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关,DNA纯度越高转化的效率也越高,C正确;D、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无论保温时间是过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处理)还是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来得及侵染细菌),对实验结果都没有影响,但搅拌是否充分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1、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研究者: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链球菌、细菌培养基等。(3)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4)实验过程:①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②将S型细菌的多糖和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都为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现象;③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一段时间以后,只有R型菌。(5)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的DNA,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2)实验材料:T,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5)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n(6)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3、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女物理学家弗兰克林在1951年底拍摄到一张十分清晰的DNA的X射线照片,当威尔金斯出示了弗兰克林在一年前拍下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后,沃森看出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结构,沃森和克里克继续循着这个恩路深入探讨,根据各方面对DNA研究的信息和他们的研究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得出一个共识: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并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5.【答案】C【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解析】【解答】A、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均能合成和分泌神经递质,如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都能合成和分泌神经递质,A错误;B、γ-氨基丁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阴离子内流,因此膜外仍为正电位,B错误;C、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当辣椒素与QX-314的通道蛋白结合后,使得QX-314能够进入膜内,QX-314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C正确;D、QX-314使钠离子通道关闭(堵塞),抑制兴奋,γ-氨基丁酸使Cl-通道打开,使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绝对值加大,抑制兴奋,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协助扩撒),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撒),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性,A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种类和数量有关,膜转运蛋白属于膜蛋白,B正确;C、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与离子或分子结合,导致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正确;D、依靠膜转运蛋白的运输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其中协助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与相应物质结合后,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转运物质;通道蛋白能形成穿膜小孔或通道,物质通过小孔或通道跨膜转运。通过转运蛋白的运输方式可能为协助扩散,也可能为主动运输。7.【答案】B【知识点】育种方法综合【解析】【解答】AB、“三结合”育种方法包括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杂交育种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错误、B正确;C、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该育种方法由于变异的的不定向性,不一定能缩短育种年限,能缩短育种年限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C错误;D、太空育种的原理通常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四种常见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下去,且为双向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胞吐)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2、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8.【答案】D6.【答案】D【知识点】免疫学的应用【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解析】【解答】A、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病毒结构,不属于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解析】【解答】A、膜转运蛋白与被转运的分子能够特异性结合,所以膜转运蛋白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nA错误;B、由于与核酸检测相比,抗原检测因为没有扩增,敏感性要略微低一点,因此抗原检测阴性的人也可能是感染者,B错误;C、目前,核酸检测仍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C错误;D、抗体与抗原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可利用这一原理用人工标记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特定抗原检测,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原不都是外来物质,体内异常细胞也能被特异性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9.【答案】D【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解析】【解答】A、近几十年来狩猎使落基山大角羊体型已经小了25%,说明人类活动使落基山大角羊的进化速度加快,A正确;B、大角羊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可能与遗传物质改变有关,故可能是可遗传变异,B正确;C、大角羊因公羊的弯曲大角而得名,大个子雄性大角羊是猎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猎物,因此大个子雄性大角羊在没有人工选择前具有生存斗争优势,C正确;D、落基山大角羊的大小会改变其它生物的数量及生存,影响同一生态系统内其他生物的进化,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②同一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没有生殖隔离;③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②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③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④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⑤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②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③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④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⑤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①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②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10.【答案】A【知识点】表观遗传【解析】【解答】A、植株B的Lcyc基因不表达的原因可能是甲基化的Lc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使得RNA聚合酶无法与启动部位结合,可能阻碍了基因的转录过程,B正确;C、根据“植株A与植株B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F1自交产生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说明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会遗传给后代,C正确;D、同卵双胞胎为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上述事例说明相关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可能会使同卵双胞胎具有微小差异,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蛋白质,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导致了性状的改变。表观遗传影响的是基因的转录。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1)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调节。(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11.【答案】B【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解析】【解答】A、据信息可知:BR在一定浓度下可促进芹菜幼苗长高,故其最可能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幼嫩部位)的部位,A正确;nB、据题图可知,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BR对于芹菜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故无法证明两重性,B错误;C、据图可知,在0.3mg/L时幼苗的平均株高最大,故其最适浓度在其两侧(0.2〜0.4mg/L之间),C正确;D、实验结果只能显示在一定范围内BR可促进芹菜幼苗株高增加,但其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机理无法推断,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由图可知,油菜素内酯(BR)浓度在0~0.5mg/L范围内,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植株幼苗的平均株高先升高后降低。12.【答案】D【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主要类型【解析】【解答】A、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求调查结果准确,应严格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株丰富的区域取样,A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典型草原每平方米的平均种数大于荒漠草原,但是缺乏单位面积中每种种群的个体数量,故不能说明典型草原中任意种群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B错误;C、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仅根据表中两种草原的平均产量,不清楚呼吸消耗的情况,无法比较2个草原上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C错误;D、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由表中数据可知,荒漠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80×78.0%=62.4%,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100×49.1%=49.1%,草甸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160×25%=40%,故比较可知,荒漠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最多,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总数=标志数(第一次捕获)×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2、群落类型是指使用某种共同特征对植物群落进行的划分,所得出的某种等级或群落的抽象类别。通俗的分类有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热带季雨林,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沼泽等。物种丰富度决定群落结构复杂度,草原、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和荒漠比较,热带雨林物种丰富度最大,荒漠物种丰富度最小。13.【答案】D【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解析】【解答】A、解旋是破坏氢键,需要能量,G1期解旋是进行转录,S期解旋是进行DNA的复制,A正确;B、S期进行DNA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会导致G1期的细胞数量增多,B正确;C、细胞数目加倍间隔的时间为细胞周期,通过计算不同阶段的细胞数目占比,可以推算出各个阶段的时间,C正确;D、DNA进行半保留复制,若在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胸苷,则分裂一次后所有子细胞都有放射性,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14.【答案】B【知识点】反射的过程;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球员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类物质的转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分解形成葡萄糖,A错误;B、排尿反射的中枢是在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支配,球员上场前即使没有尿意也可能去排尿,这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C、球员比赛中因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通过体液传送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nD、球员比赛后肌肉酸痛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但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内环境中的pH不会下降,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言、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4、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2-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15.【答案】C【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与CK相比,在培养试验初始期(0天),T1处理后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增强,呼吸作用能释放CO2,因此T1处理的CO2释放量受到激活,A正确;B、据题意可知,SAs不会被动物体完全吸收,约有50%-90%的药物以药物原形或代谢物形式随动物粪便、尿液排出,因而依然具有生物活性,据图可知,土壤中磺胺类药物含量高低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可用于评价磺胺类物质对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B正确;C、据图可知,在培养试验期间,T1浓度时,0d时被激活,0.5d时被抑制,1~8d时被激活,25~49d时被抑制,因此可以说呈现“激活-抑制”循环的规律,但T2浓度时,0~0.5d时被抑制,1~8d时被抑制,25~49时被激活,没有呈现“激活-抑制”循环的规律,C错误;D、据题意可知,磺胺类药物残留会抑制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进而会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据题可知,本实验研究磺胺类药物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影响,自变量为磺胺类药物含量及处理时间,因变量为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16.【答案】A【知识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解析】【解答】A、由于当L1基因(控制裂翅)纯合时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因此群体中不存在裂翅的纯合子,故果蝇控制裂翅的基因只能以杂合子的形式连续遗传,A正确;B、上述两对基因L1/L2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基因型为L1L1dd(致死)、L1L2Dd、L2L2DD(致死)、因此子代中L1与D基因的频率仍保持各为50%,L1与D基因的频率没有降低,C错误;D、若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翅,说明亲本产生了一定比例为L1D的配子,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因此上述配子的形成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则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3、减数分裂异常:(1)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异常,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移向两极而是移向同一极,这样形成的子细胞中仍然存在同源染色体,最终形成的生殖细胞中也存在同源染色体。(2)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没有移向两极,而是移向同一级,这样形成的子细胞中常常会有相同的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n17.【答案】(1)类囊体薄膜;红光和蓝紫光(2)改变类囊体结构,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酶失活(或蛋白质的变性或酶的空间结构改变)(3)将丙组烟草等分为两组,一组施加一定浓度的CaCl2,另一组施加等量清水,用无水乙醇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4)钙离子和镉离子竞争载体蛋白(或镉离子无法与载体蛋白结合)【知识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解析】【解答】(1)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其类囊体膜上存在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结合丙组可知,镉进入植物体后,改变类囊体结构,使得类囊体消失或出现空泡,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镉是重金属盐,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高浓度镉还可能导致烟草细胞中酶失活。(3)要验证施加一定浓度的CaCl2能缓解镉胁迫,可以将丙组烟草等分为两组,一组施加一定浓度的CaCl2,另一组施加等量清水,用无水乙醇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若CaCl2能缓解镉胁迫,则加入CaCl2组的色素条带应较宽。(4)镉离子和钙离子有一定的相似性,钙离子和镉离子竞争载体蛋白,因此施钙能减少烟草对镉的吸收,从而缓解镉胁迫。【分析】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其类囊体薄膜上存在光合色素。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能够吸收传递光能之外还能转化光能,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18.【答案】(1)高血浆渗透压和血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负)反馈;感受、传导、调节和分泌(3)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造成内环境紊乱【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激素调节的特点;水盐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当高血浆渗透压和血量减少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时,可以促进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ADH(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向垂体后叶中的神经分泌末梢发出冲动,促进垂体后叶释放少量ADH;抗利尿激素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排尿量减少;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2)当血液中的水增加时,会导致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减少对冲动的发放频率,从而减少垂体后叶中神经分泌末梢对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该过程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该过程体现了下丘脑感受(感受渗透压核血量)、传导(传入和传出神经)、调节(作为神经中枢)和分泌(合成并分泌ADH)的作用。(3)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控制饮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排尿减少,导致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易造成内环境紊乱。【分析】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3、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的变化。4、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9.【答案】(1)垂直;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2)该湿地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或生物多样性或生物种类或优势种或营养结构)发生了变化(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178;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4【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解析】【解答】(1)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出现分层现象,这n些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群落演替的标志是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该湿地群落中土壤条件保留,且物种丰富度(或生物多样性或生物种类或优势种或营养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该湿地中的群落正在发生次生演替。(3)虽然人工湿地能够净化污水,但由于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工湿地只能净化一定量的污水,所以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4)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能量若分成四部分,则是指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还有未利用的部分。①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外部能量的输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41.0+5.0+97.0+19.0=162J/cm2·a,外部属于能量为6+10=16J/cm2·a,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162+16=178J/cm2·a。②图中每一营养级已有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的能量,因此表中X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据题意可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包括上一营养级流入和外部能量输入,也可以表示为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因此可得等式19+6=7.9+1.1+12+Y,解得Y=4J/cm2·a。【分析】1、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2、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成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二是同化的能量;其中,某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可以作为呼吸作用消耗掉,二是可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分为:一、死后的遗体(分解者分解),二、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流入下一营养级),三、未被利用的能量。20.【答案】(1)单瓣;BbSs×bbSs(2)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3)取亲本(或子代)单瓣紫罗兰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正常的植株。;若植株全部表现为重瓣,则证明推测是正确的(4)1/8【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解析】【解答】(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单瓣为显性性状。根据分析可知,白色为隐性纯合子,紫色为显性纯合子。组合二中子代表现型为四种,比例为1∶1∶1∶1,说明控制花色的亲本一对基因型为Bb×bb,单瓣为显性性状,子代出现了重瓣,说明亲本基因型均为Ss,结合题意“单瓣紫罗兰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总会出现大约50%的重瓣花”,说明亲本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中含有S基因的没有受精能力,因此Ss×Ss的后代中单瓣∶重瓣=1∶1,所以亲本红色单瓣基因型为BbSs,白色单瓣基因型为bbSs。(2)B基因的存在使花瓣细胞中能够合成一种花色素(一种非蛋白有机物,说明这不是基因控制合成的直接产物),从而表现出有色的花瓣。这表明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3)若含S的雄配子不育,则Ss作为父本时只能产生含有s的配子参与受精,而重瓣的紫罗兰又不可育,因此不能采取测交方式验证,若要证实上述推测,可取亲本(或子代)单瓣紫罗兰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正常的植株。若上述推测正确,则Ss产生的花粉只有含有s的才能发育为单倍体植株,加倍后形成重瓣植株,因此若植株全部表现为重瓣,则证明推测是正确的。(4)实验三中紫色单瓣×白色单瓣杂交,后代红色单瓣基因型为BbSs,实验一的亲本均为红色单瓣,基因型为BbSs,因此用实验三子代红色单瓣作为母本,与实验一亲本的父本(BbSs)进行杂交,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B为紫色,含S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故子代紫色重瓣(BBss)植株占1/4×1/2=1/8。n【分析】1、显性性状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亲本性状;隐性性状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未出现的亲本性状。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生物的性状。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则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21.【答案】(1)氮源和无机盐;灭菌;倒平板(2)药液抑菌效果越显著(3)稀释涂布平板;是;用于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4)先涂布菌液,再打孔;若先打孔后涂布,则涂布后菌液不均匀,且容易划破培养基【知识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培养基概述及其分类【解析】【解答】(1)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过程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2)因为是打孔后,往小孔中注入药液,平板上的抑菌圈直径(d)越大说明药液抑菌效果越显著。(3)对平板的菌落进行统计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因为不能排除实验操作中、培养过程中、灭菌中等等环节是否产生了污染,因此需要设立空白对照来用于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4)先打孔后涂布培养液会影响培养液的均匀分布,还会使培养基划破,因此应先涂布菌液,再打孔。【分析】1、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纳为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微生物的鉴别、分离和计数,液态培养基常用于扩大化生产,观察细菌运动。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样品中的细菌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22.【答案】(1)无限增殖;细胞膜的流动性从小鼠脾脏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调节培养液的pH值;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伤害不能;因为无限增殖的基因在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核中【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解析】【解答】(1)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需要获得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诱导这两种细胞进行融合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2)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需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第一次筛选,经筛选获得的细胞产生的抗体还不能确定是单克隆抗体,这是因为从小鼠脾脏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有可能是别的抗原免疫过的;所以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后,最终获得的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所需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另外,在培养过程中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细胞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伤害。(4)因为无限增殖的基因在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核中,将经特定抗原刺激的B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骨髓瘤细胞中,该细胞无限增殖的基因,不能无限增殖,不能用来产生单克隆抗体,因此此方法不能获得既能分泌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动物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0-31 19:18:02 页数:12
价格:¥10 大小:91.65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