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广东省茂名市2022届高三二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三二模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原理,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的是(  )A.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C.群落演替D.物质循环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引起机体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形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下列不属于甲减患者可能症状的是(  )A.畏寒怕冷B.体重减少C.精神萎靡不振D.食欲减退3.利福平可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该作用直接影响的过程是(  )A.转录B.DNA复制C.逆转录D.翻译4.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十分严峻,新型冠状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不断适应宿主而产生突变,出现了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目前科学家已经在人体的呼吸道、粪便、泪液等样本中分离出病毒毒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人体多种组织器官B.该病毒不能在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中培养C.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抵抗新型冠状病毒D.新突变体的产生会导致疫苗效果完全失效5.生物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生物催化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内膜上具有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C.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需要膜上受体的参与D.抗体通过胞吐排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6.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下图。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皱缩,气孔关闭。保卫细胞在气孔关闭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水分子双向进出细胞B.细胞液的浓度在逐渐增加C.细胞的吸水能力在逐渐降低D.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分离7.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新鲜生姜根茎中的凝乳酶能够水解牛奶中的亲水性蛋白质,使其他蛋白质暴露出来,与某些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凝胶体,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汁撞奶。为探索制作姜汁撞奶的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凝乳酶能为蛋白质的水解提供活化能B.85℃的牛奶与姜汁混合可能不会凝固C.不同温度下凝乳酶的活性不同D.保存凝乳酶的适宜温度约为60℃8.科学家研究发现槲皮素有潜在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用槲皮素处理一定数量的胃癌细胞24h后观察发现,与未处理组相比,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数目相对较多。据此推测槲皮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原因不可能是抑制(  )A.细胞的缢裂B.纺锤体的形成C.着丝点的分裂D.DNA的复制9.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频率B.病因是正常基因中有三个碱基对发生替换C.该实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D.患者体内细胞的相关基因数量不会发生改变10.信天翁生活在沿海地区,以海洋鱼类和沿岸软体动物为食,其鼻孔处形成专门的泌盐结构。近年来,由于食物短缺,信天翁不得不迁徙到海水盐浓度更高的高纬度地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泌盐结构变发达是信天翁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环境的选择作用使信天翁种群发生定向变异.C.信天翁的泌盐结构会往更发达的方向进化D.信天翁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多样性不发生改变11.某人在野外草地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大叫一声后他迅速冷静下来,在确认安全后再快速离开。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此人可能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B.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小体传递C.此人的低级运动中枢可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D.某些神经细胞兴奋时可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12.藏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濒危物种。近年来藏羚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濒危程度连降两级,在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由“濒危”降至“近危”。下图是西藏藏羚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nA.人为影响可能是藏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B.藏羚种群数量整体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规律C.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化不能直观反映种群的现状D.提高出生率是增加藏羚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13.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冬奧会前常会到缺氧的高原进行训练,以期提高运动成绩。下表为优秀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前后机体某些检测数据的变化情况: 最大摄氧量/(L/min)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含量/(mmol/L)血清肌酸激酶/(U/L)高原训练前2.6712.3163.2高原训练后2.888.2309.2注:肌酸激酶,催化磷酸肌酸形成ATP,存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原训练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主要由乳酸分解产生B.高原训练时丙酮酸不彻底氧化分解会导致[H]积累C.缺氧可能会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从而使血清肌酸激酶含量增加D.高原训练时运动员骨骼肌产生的CO2可由无氧呼吸产生14.P-gp是肿瘤细胞的MDR基因编码的一类ABC转运蛋白,能转运小分子、抗生素和一些抗癌药物,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下图所示。MDR基因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的抗药性会增强,导致患者的化疗效果下降。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中毒可能会降低P-gp转运药物的速率B.P-gp能将药物主动吸收到细胞内从而产生抗药性C.P-gp在转运物质的过程中空间构象会发生改变D.抑制MDR基因的表达能为癌症的治疗开辟新途径15.随着工业发展,铯(Cs)污染严重的土壤已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菠菜在修复重金属Cs污染的土壤方面有重要的价值。为研究外源赤霉素(GA)对菠菜吸收和积累Cs的影响,研究人员将菠菜种植在Cs胁迫的营养液中,定期喷洒等量不同浓度的赤霉素(CK组喷洒等量的清水),观察长势并测量第35天菠菜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Cs的富集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A可能可以调节运输Cs的载体蛋白或影响ATP酶活性B.施加GA对Cs胁迫下菠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增长具有两重性C.实验说明Cs胁迫对菠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D.GA促进菠菜对培养液中Cs吸收的最适浓度是500g/kg16.猫叫综合征是人类(2n=46)的第5号染色体短臂断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某表现型正常女性的5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断裂后,短臂部分与8号染色体连接。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已知具有完整的染色体组的配子可育,具有缺失或重复的染色体不可育,不考虑其他变异情况。下列关于该女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有46条染色体B.某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可能都不育C.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D.用光学显微镜可镜检该女性染色体是否变异二、综合题17.多效唑能提高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科学家以毛竹为研究对象,研究多效唑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毛竹的光合作用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处理叶绿素总量/(mg/gFW)气孔导度/(mmol·m-2·s-1)净光合速率/|(μμmol·m-2·s-1)TTF还原强度/(mg·g-1·h-1)A对照不施加多效唑5.000.09212.469.23B干旱4.990.0193.266.13C对照施加40mg/L的多效唑6.770.09011.8910.12D干旱5.870.0498.057.85注:TTF还原强度(根系活力指标,值越大,根系活力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素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中用于暗反应。实验结束后,需先用  (填溶剂的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通过对比各组提取液对  (填“红光”或“蓝紫光”)的吸收率可以比较准确计算出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n(2)对比A、B组可知:干旱胁迫下,毛竹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最主要原因是:根系活力下降,植物对水和  的吸收下降,植物的新陈代谢减慢;同时,在缺水条件下,  ,植物光合速率下降。而通过对比B、D组可知,多效唑通过  ,进而抵御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3)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旱条件下施加40mg/L多效唑,毛竹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的比值会提高,其意义是  以抵御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18.某地峰林密集,峡谷溪水潺潺。当地政府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式,有效保护了当地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对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政府还引导农户种植食用菌、花卉苗圃等,使当地成为了温度适宜、负氧离子含量高的天然氧吧、旅游打卡地,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中  价值的利用。(2)大鲵(以鱼虾为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需通过皮肤从水中获取氧气来辅助呼吸。该地为大鲵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探究旅游干扰对大鲵种群数量的影响及其原因,研究者对该地不同区域大鲵的种群数量、饵料鱼的捕获量(以浮游藻类为食)进行了同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①假设浮游藻类是当地某河流生态系统唯一的生产者,河中只有大鲵和饵料鱼两种动物,画出该生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②调查结果显示:未开发区域和轻度旅游干扰区域大鲵种群数量和饵料鱼的捕获量没有明显的区别,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重度干扰的区域饵料鱼的捕获量比轻度干扰多,但是大鲵的种群数量却较低,推测可能原因是游客向水中投放的食物含有有机物,  。③为了减少对大鲵增殖的影响,请给该地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19.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病理学基础为体内尿酸生成、重吸收与排泄之间的动态失衡。临床症状为关节疼痛(痛风)、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为研究碱性水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采用小鼠酵母粉灌胃联合氧嗪酸钾腹腔注射法构建了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然后用碱性水与别嘌醇(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对模型鼠进行处理。已知URAT1是尿酸重吸收的主要转运蛋白,0AT1是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能促进尿酸分泌到管腔。请回答下列问题:(1)尿酸升高可以损伤线粒体的功能,直接影响有氧呼吸  阶段,溶酶体释放  会损伤细胞膜的功能,使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2)由下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构建成功的依据是  ;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的自变量是  。C、D、E三组的结果显示:pH为9.3饮用水组干预有效降低血清尿酸值,pH为7.3饮用水干预组无明显干预效果,而pH为8.0饮用水干预组有一定干预趋势,以上结果提示对血清尿酸的干预效果是依赖于  。(3)对肾脏相关细胞中的URAT1mRNA与OAT1mRNA测量结果如下图2、3所示。据图推测天然的碱性水可作为降低尿酸的日常的保健饮水的原因是  。20.双子叶植物女娄菜(2N=24)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正常植株呈绿色,部分植株呈金黄色,且金黄色植株仅存在于雄株中(相对性状由B、b基因控制);女娄菜的叶型存在宽叶和窄叶(相对性状由A、a基因控制)。为了研究女娄菜植株颜色和叶型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不考虑XY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测定女娄菜的基因组应该对  条染色体进行研究。(2)根据实验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  定律。(3)根据实验判断,控制植株颜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原因是  。(4)根据实验判断F2中没有雌株的原因是  。21.研究人员在某造纸厂附近土壤采样筛选出菌株H,以玉米芯(玉米棒脱粒后的剩余部分,含较多的木聚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木寡糖等高附加值低聚糖,以期提高玉米的整体利用价值。(1)生产实践中,常在碱性的条件下高温处理玉米芯以提取木聚糖。为筛选出能耐高温耐碱性的木聚糖分解菌H,首先制备以木聚糖为  的固体培养基,调节培养基pH=10.0,然后将土壤加入含有  的锥形瓶中稀释,用  法将菌种稀释液接种到培养基,在50℃环境中培养以获得单菌落。(2)基于菌株H的特性,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发酵设备,该设备的控制系统需感应  等理化性质的变化,以保证良好的发酵环境。(3)该设备以一定的速度在加料口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又以同样速度在出料口放出旧的培养基,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原因是  (答出两点即可)。(4)该设备处理玉米芯与将玉米芯进行焚烧处理相比,优点是  (答出两点即可)。n22.玉米(单子叶植物)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及工业原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成为农业害虫控制和杂草防除的有效手段。(1)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取目的基因需要提前设计  。(2)为获得抗虫、耐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在前期研究中需要将抗虫基因、耐除草剂基因、  终止子、标记基因构建在一个载体上,需要用的酶是  。若想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到受体细胞,常需要添加酚类物质,此物质的作用是  。(3)为了评价转基因玉米的性能,需要对玉米在适宜时期  和  。(4)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成为农业害虫控制和杂草防除的有效手段,其优点有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解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诗句原有的含义是指:“小草很坚强,就算草原被火烧尽了,到春天一样生长起来,古道上长出了芳草,荒城变得翠绿”。通过诗句的含义可知,小草的有无影响动物和微生物,因此此处发生了群落的演替;并且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此处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故答案为:C。【分析】1、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成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二是同化的能量;其中,同化的能量又有两个去向,一是可以作为呼吸作用消耗掉,二是可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分为:一、死后的遗体(分解者分解),二、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流入下一营养级)。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4、生态系统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碳进出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而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作用。2.【答案】B【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解析】【解答】A、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机体的产热量减少,所以甲减患者会畏寒怕冷,A不符合题意;B、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细胞代谢速率下降,消耗的有机物减少,体重上升,B符合题意;C、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所以甲减患者会精神萎靡不振,C不符合题意;D、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细胞代谢减慢,食欲减退,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n3.【答案】A【知识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解析】【解答】A、RNA聚合酶能够催化DNA利用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转录形成RNA。利福平能够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故直接作用于转录的过程,A正确;B、DNA复制过程与解旋酶,DNA聚合酶等相关,不需要使用RNA聚合酶,B错误;C、逆转录过程与逆转录酶相关,与RNA聚合酶无关,C错误;D、翻译过程与RNA聚合酶无关,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指游离在细胞质内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逆转录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4.【答案】D【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病毒【解析】【解答】A、由题干信息“人体的呼吸道、粪便、泪液等样本中分离出病毒毒株”,可以推导病毒可感染多种人体组织,A正确;B、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病毒,所以该病毒不能在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中培养,B正确;C、免疫系统对外来病原体具有防卫作用,对病毒能起到一定的抵抗作用,C正确;D、新冠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只要变异是在小范围内的,疫苗还会有作用,因此病毒的小变异并不会影响疫苗的作用,因此疫苗依然会有效,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2)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3)免疫监控: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5.【答案】A【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解析】【解答】A、光反应合成ATP,其场所为类囊体薄膜,故叶绿体催化ATP合成的酶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B、溶酶体中有很多水解酶,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B正确;C、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需要识别相关的受体,受体存在于膜上,故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需要膜上受体的参与,C正确;D、胞吐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故抗体通过胞吐排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膜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6.【答案】C【知识点】渗透作用【解析】【解答】A、保卫细胞在气孔关闭过程中,水分子双向进出细胞,但是主要是从细胞进入外界溶液,导致细胞失水,A不符合题意;BC、保卫细胞在气孔关闭过程中,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保卫细胞在气孔关闭过程中,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原生质层会和细胞壁分离,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水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且总是由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是:(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7.【答案】B【知识点】酶的特性【解析】【解答】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提供活化能,A错误;B、85℃的牛奶会使得姜汁中的凝乳酶失活,无法水解亲水性蛋白质,所以牛奶无法凝固,B正确;C、由图可知,最适温度左右不同温度下酶活性可能相同,C错误;nD、低温时酶的空间结构比较稳定,所以保存凝乳酶应该在低温的条件下而不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酶(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8.【答案】D【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解析】【解答】A、细胞缢裂发生在分裂末期,若抑制细胞的缢裂,细胞会停留在分裂期,导致与未处理组相比,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数目相对较多,A不符合题意;B、纺锤体形成发生在前期,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细胞会停留在分裂期,导致与未处理组相比,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数目相对较多,B不符合题意;C、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若抑制着丝点的分裂,细胞会停留在分裂期,导致与未处理组相比,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数目相对较多,C不符合题意;D、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若抑制DNA的复制,细胞会停留在分裂间期,导致与未处理组相比,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数目相对较少,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9.【答案】D【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基因突变的类型【解析】【解答】A、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的频率是a,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a2,即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错误;B、囊性纤维病患者的CFTR蛋白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一个氨基酸是由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决定的,一个密码子包含3个碱基,那么说明相关基因发生了3个碱基对的缺失,B错误;C、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是指在任何时期、不同DNA,同一DNA不同部位都可以发生突变,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出这一点,C错误;D、该病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并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基因突变:(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时间: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或者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0-5-10-8);③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④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5)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6)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10.【答案】C【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解析】【解答】A、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不是某种结构的变化,A错误;B、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环境的选择作用是定向的,但是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nC、由于食物短缺,信天翁不得不迁徙到海水浓度更高的地方,当信天翁迁徙到盐浓度更高的高纬度地区,泌盐结构功能不足的会被淘汰,而泌盐结构更发达的信天翁存活下来,在环境的不断选择作用下,进化方向会朝着泌盐结构更发达的方向进化,C正确;D、基因多样性是指种群内全部基因的多种多样,在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造成基因库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基因多样性改变,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②同一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没有生殖隔离;③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②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③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④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⑤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②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③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④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⑤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①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②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11.【答案】B【知识点】反射的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解析】【解答】A、在野外草地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兴奋增强,可能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B错误;C、冷静后确认安全后离开,说明躯体的运动中枢(低级中枢)受到明显地意识调控,即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D、神经细胞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可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协助扩撒),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撒),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下去,且为双向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胞吐)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2、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跪)参与即可完成,如:婴儿吮乳、吃梅分泌唾液、呼吸、眨眼、吃奶等。(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如: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12.【答案】C【知识点】种群的特征【解析】【解答】A、滥捕乱猎导致西藏的藏羚群数量减少,人为影响可能是藏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A正确;B、据图可知,藏羚种群数量整体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规律,B正确;C、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能直观反映种群生活的现状,C错误;D、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提高出生率是增加藏羚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①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③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单位时间_内迁入(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迁入率(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④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⑤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n13.【答案】C【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解析】【解答】A、高原训练过程中的能量主要由有机物分解产生的ATP提供,而不是乳酸分解产生,A错误;B、无氧呼吸时,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在第二阶段与[H]反应,所以[H]不会积累,B错误;C、由表可知,高原训练会使血清肌酸激酶含量增加,而正常的肌酸激酶存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因此缺氧可能会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肌酸激酶转移到血清中,C正确;D、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2,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NAD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NAD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NAD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14.【答案】B【知识点】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解析】【解答】AC、由图可知,Pgp转运相关分子为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过程,且转运过程中P-gp的空间构象会发生改变,CO会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减少红细胞对氧气的运输,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A、C正确;B、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药物被主动排出细胞,从而无法在细胞中发挥作用,B错误;D、抑制MDR基因的表达,细胞膜上的P-gp会减少,可以减少药物被排出肿瘤细胞,增强化疗效果,为癌症的治疗开辟新途径,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药物在P-gp转运蛋白的作用下,消耗能量,被转运出肿瘤细胞,从而无法在细胞中发挥作用,导致肿瘤细胞产生抗药性。由于该过程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是主动运输的过程。15.【答案】A【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喷洒GA会使菠菜主动吸收金属铯增加,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调节载体蛋白的功能或影响ATP酶活性都可以影响主动运输,A正确;B、喷洒GA后地上部的生物量都比CK组高,不能说明GA对地上部生物量的增长具有两重性,B错误;C、如果要说明Cs胁迫对菠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增长有抑制作用,需要与种植在没有Cs胁迫的营养液的菠菜进行对比,而该实验没有设置这组实验,C错误;D、3个浓度的GA中促进Cs吸收最多的浓度是500g/kg,但不能说这个浓度就是最适浓度,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2、本实验是研究外源赤霉素(GA)对菠菜吸收和积累Cs的影响,研究人员将菠菜种植在Cs胁迫的营养液中,定期喷洒等量不同浓度的赤霉素(CK组喷洒等量的清水),观察长势并测量第35天菠菜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Cs的富集量,因此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因变量是菠菜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Cs的富集量。16.【答案】C【知识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解析】【解答】A、该女性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数目并没有发生改变,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会加倍,故次级卵母细胞可能含46条染色体,A正确;B、该女性某卵母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能产生的配子(用5-表示缺失的5号染色体、8+表示增添的8号染色体):①5/8+;②5-/8;③5/5-;④8+/8;⑤5/8;⑥5-/8+,其中某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可能是①5/8+(含重复染色体,不育);②5-/8(含缺失染色体,不育);③5/5-(含重复染色体,不育);④8+/8(含重复染色体,不育);而⑤5/8;⑥5-/8+产生的配子可育,因此某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可能都不育,B正确;C、易位只是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染色体的数目并没有改变,因此该女性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是23条,C错误;D、该女性染色体发生的变异是5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断裂后,短臂部分与8号染色体连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2)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或以染色体组数成倍的增添或缺失。n17.【答案】(1)ATP(和[H]);无水乙醇;红光(2)矿质元素(或无机盐);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减少,暗反应速率下降;提高根系活力和气孔导度,增加叶绿素含量(3)(根部)获取更多水分和(叶片)减少水分的蒸腾【知识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转换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用于暗反应。提取色素用无水乙醇。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采用蓝紫光照射时无法区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因此通过对比各组提取液对红光的吸收率可以比较准确计算出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2)植物的根部主要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矿质元素(或无机盐)。由表可知,缺水的条件下,气孔导度下降,气孔导度下降造成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进而影响到暗反应,使植物光合速率下降。通过对比B、D组可知,在干旱条件下,施加多效唑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和根系活力。“根系活力”写出“TTF还原强度”不合适,因为并不是通过TTF还原强度来抵抗干旱的。(3)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的比值称为根冠比,根冠比提高,有利于(根部)获取更多水分和(叶片)减少水分的蒸腾,以抵御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最窄)、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最宽)、叶绿素b(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能够吸收传递光能之外还能转化光能,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NADPH,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暗反应又叫碳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分为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过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叫二氧化碳固定;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被NADPH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将储存在ATP、NADPH中的化学能转移动糖类等有机物中。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4)光质: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能够吸收传递光能之外还能转化光能,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5)水:水是光合作用产物和反应物,水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6)矿质元素:叶绿素的合成需要Mg2+,光合作用中其他参与物也需要矿质元素参与合成,所以矿质元素也会影响光合作用。18.【答案】(1)环境容纳量(K值);直接价值和间接(2);自我调节;I.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P含量增加,浮游藻类增加。Ⅱ.使得以浮游藻类为食物的饵料鱼数量增加。Ⅲ.饵料鱼和微生物呼吸作用加强,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减少,使大鲵种群数量较低;加大对景区的监管力度;减少景区的人为干扰【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解析】【解答】(1)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环境容纳量(K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潜在价值是目前暂不清楚的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食用、药用、工业、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创造有意义的;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功能的。当地的这些措施使得其成为了温度适宜、负离子含量高的天然氧吧,说明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而旅游打卡属于直接价值。(2)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输入(固定太阳能)、传递(食物链)、转化(分解者和生产者、消费者的细胞呼吸)、散失(热量)过程,该生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如下:。②轻度旅游干扰区域内的大鲵种群数量与没有受到干扰区域内的大鲵种群数量没有区别,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重度干扰的区域饵料鱼的捕获量比轻度干扰多,但是大鲵的种群数量却较低,可能原因有三个:I.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P含量增加,浮游藻类增加。Ⅱ.使得以浮游藻类为食物的饵料鱼数量增加。Ⅲ.饵料鱼和微生物呼吸作用加强,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减少,使大鲵种群数量较低。③由题目信息可知随意投放食物会影响到大鲵的数量,因此需要加大对景区的监管力度;减少景区的人为干扰,游客不能随意乱扔垃圾等。n【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成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二是同化的能量;其中,同化的能量又有两个去向,一是可以作为呼吸作用消耗掉,二是可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分为:一、死后的遗体(分解者分解),二、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流入下一营养级)。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渍。19.【答案】(1)第二、第三;水解酶(2)模型组血清尿酸显著增加;添加一定量的别嘌醇;碱性水的高pH值(3)抑制URAT1mRNA的过表达,减少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以,此降低尿酸,增加OAT1mRNA的表达,分泌尿酸盐进入管腔,达到分泌作用,在重吸收和尿酸分泌2个层面同时进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解析】【解答】(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故影响的是第二、三阶段。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能起到分解作用。(2)用小鼠酵母粉灌胃联合氧嗪酸钾腹腔注射法构建了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模型构建成功的标志是小鼠血清尿酸显著增加。模型组和阳性药物组唯一的不同是是否用别嘌醇处理,所以自变量是添加一定剂量的别嘌醇。根据题目信息描述可知,pH=7.3的碱性水无明显干预作用,而pH=9.3的碱性水才能有效干预,因此作用效果依赖于碱性水的高pH值。(3)由以上信息可知,碱性水有干预作用时,pH需要较高,因此分析时需要对比B、C和E组(可利用A组进一步评价),C、E组与B组相比,URAT1mRNA含量下降,OAT1mRNA含量增加,说明天然碱性水可以抑制URAT1表达,促进OAT1表达。而由题干信息可知,URAT1能重吸收尿酸(血清尿酸的来源),OAT1能促进尿酸分泌到管腔(血清尿酸的去路)。【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NAD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NAD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NAD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用小鼠酵母粉灌胃联合氧嗪酸钾腹腔注射法构建了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据实验结果可知天然碱性水可以抑制URAT1表达,促进OATl表达。20.【答案】(1)13(2)绿色、宽叶;分离(3)X;子代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4)含有a或b的花粉会致死【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解析】【解答】(1)基因组需要测定该生物的全部DNA,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该生物是XY决定型。染色体组成为常染色体22+X+Y,常染色体每对测一条,性染色体都测,因此需要对13条染色体进行研究。(2)P:宽叶×宽叶→F1宽叶:窄叶=3:1,说明宽叶是显性性状;P:绿色叶×绿色叶→F1绿色叶:金黄叶=3:1,说明绿色叶为显性。由于P:宽叶×宽叶→F1宽叶:窄叶=3:1;P:绿色叶×绿色叶→F1绿色叶:金黄叶=3:1,而P:绿色宽叶×绿色宽叶→F1:2绿色宽叶:1金黄色宽叶:1绿色窄叶≠9:3:3:1,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不是独立遗传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遵循分离定律。(3)根据子代性状表现都与性别相关联(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型及比例不一致),因此这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4)F2没有雌株,说明F1的雄株只能产生含Y染色体的配子,而F1雄株的基因型为金黄色宽叶(XAbY)和绿色窄叶(XaBY),说明含有XAb和XaB的配子致死。又因为亲本绿色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AbXaB,说明只有雄配子(花粉)致死。【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21.【答案】(1)唯一碳源;无菌水;稀释涂布平板(2)温度、pH、O2浓度(3)①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②防止代谢产物对菌株H发酵的影响(4)减少污染,减少占有土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n【解析】【解答】(1)因为要筛选木聚糖分解菌,因此应该选择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因为培养基和器具在前面都已经灭菌,因此稀释的时候应该用无菌水稀释;因为前面已经稀释,所以此处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2)由于筛选到的是耐高温耐碱性的木聚糖分解菌。为了让该分解菌分解效率较高,因此要控制温度和pH。而木聚糖分解菌是好氧菌(由图中知道该设备需要通入无菌空气),因此需要感应氧气的变化。(3)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可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放出旧的培养基可以防止代谢废物对菌株的影响。(4)由于充分利用了玉米芯,变废为宝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相比燃烧可以减少污染。然后由于将反应局限在一个容器中进行处理,可以减少占有土地资源。【分析】1、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纳为碳源、氨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微生物的鉴别、分离和计数,液态培养基常用于扩大化生产,观察细菌运动。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1)选育菌种: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优良的菌种不仅具有健壮,不易退化,其发酵产品的产量高、质量稳定等优点,它往往还会赋予发酵产品独特的风味,因此菌种选育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发酵产物的成败。(2)扩大培养:在发酵之前还需要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扩大培养的原因是:工业发酵罐的体积一般很大,需要接种大量菌种。(3)配制培养基:在菌种确定之后,要选择原料制备培养基。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4)灭菌: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灭菌的原因:发酵工程种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菌种,一旦有杂菌污染,可能导致产量大大降低。灭菌目的:避免因杂菌污染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产量。(5)发酵:①场所:发酵罐。②条件控制:a.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b.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6)分离、提纯产物:①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②如果产品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温度、pH、溶解氧是影响代谢途径的重要因素。应根据代谢途径控制发酵条件,如谷氨酸发酵过程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一乙酰谷氨酰胺。22.【答案】(1)引物(2)启动子;限制酶、DNA连接酶;吸引农杆菌感染细胞,增加目的基因转化成功的概率(3)进行抗虫接种实验;喷施除草剂进行处理(4)能够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知识点】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解析】【解答】(1)PCR扩增目的基因需要根据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序列设计一段引物,以便目的基因扩增时将其作为核苷酸聚合的起始点。(2)基因表达载体需要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目的基因,抗虫基因、耐除草剂基因属于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由于导入的是单子叶植物细胞,农杆菌转化法适用于双子叶和裸子植物,因此若要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化单子叶植物,需要添加酚类物质,吸引农杆菌感染细胞,增加目的基因转化成功的概率。(3)导入的目的基因是抗虫、耐除草剂基因,因此常进行抗虫接种实验和喷施除草剂进行处理。(4)导入抗虫、耐除草剂基因后获得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可以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过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②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③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a、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b、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c、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n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70分分值分布客观题(占比)32.0(45.7%)主观题(占比)38.0(54.3%)题量分布客观题(占比)16(72.7%)主观题(占比)6(27.3%)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值(占比)综合题6(27.3%)38.0(54.3%)单选题16(72.7%)32.0(45.7%)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难易度占比1普通(59.1%)2容易(40.9%)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知识点(认知水平)分值(占比)对应题号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0(2.9%)12激素与内分泌系统2.0(2.9%)2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2.0(2.9%)94基因突变的类型2.0(2.9%)95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0(2.9%)116被动运输2.0(2.9%)147主动运输2.0(2.9%)14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8.0(11.4%)1,189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0(2.9%)410染色体结构的变异2.0(2.9%)1611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7.0(10.0%)2212渗透作用2.0(2.9%)613中心法则及其发展2.0(2.9%)31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7.0(10.0%)1715细胞膜的成分2.0(2.9%)516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8.0(11.4%)13,1917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6.0(8.6%)2118种群的特征2.0(2.9%)1219群落的演替2.0(2.9%)120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6.0(8.6%)20n21病毒2.0(2.9%)422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0(2.9%)1523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2.0(2.9%)82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0(2.9%)1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0(2.9%)1026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2.0(2.9%)132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0(8.6%)1828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6.0(8.6%)2129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7.0(10.0%)1730酶的特性2.0(2.9%)731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2.0(2.9%)932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7.0(10.0%)1733反射的过程2.0(2.9%)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1-01 08:24:02 页数:13
价格:¥10 大小:61.8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