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安徽省淮北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子组成叙述,错误的是(  )A.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但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密切相关B.纤维素既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念珠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新冠病毒的核酸分子会进入宿主细胞,宿主细胞中含有5种核糖核苷酸C.家兔成熟的红细胞含有无氧呼吸酶及血红蛋白,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合成分泌蛋白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核孔数目较多3.如图为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过程,丙酮酸可以通过外膜上由孔蛋白构成的通道蛋白进入膜间隙,再通过与H+(质子)协同运输(利用H+电化学梯度)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丙酮酸经过孔蛋白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丙酮酸从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没有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C.H+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线粒体内膜对各种物质运输的速率4.细胞内ATP合成酶作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H+穿过ATP合成酶时,该酶能促使ADP与Pi形成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叶肉细胞中ATP酶复合体分布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B.H+浓度梯度蕴藏的能量促使了ADP向ATP的转化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含氮碱基“A”表示相同物质D.ATP酶复合体在图示过程中,具有运输和催化作用5.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100米比赛中,腿部肌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B.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产生ATP时均伴有[H]的生成D.若用18O标记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在生成的水中可以检测到18O6.动粒是着丝粒两侧的多蛋白结构,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结在一起。纤维冠主要围绕在动粒外层,与纺锤丝微管连接,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图中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等位基因B.若动粒外层的纤维冠缺失,可导致核DNA无法平均分配C.纺锤丝变短导致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D.有丝分裂后期,秋水仙素能作用于动粒抑制纺锤体的形成7.中风的起因一般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和功能缺失。科研人员为中风患者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中风患者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所含的mRNA不完全相同B.神经干细胞在参与损伤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C.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大多数神经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神经细胞的2倍8.菠菜属于亚雌雄异株植物,它由雌株、雄株以及两性植株等组成。某校兴趣活动小组利用菠菜开展系列探究活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高倍镜下观察菠菜叶的表皮细胞,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质流动现象B.利用菠菜叶肉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叶绿体不会干扰实验现象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宜选用叶龄过大的菠菜叶片进行实验D.在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中,可选用菠菜雄株发育中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9.基因型为MmNn的雄性蝗虫,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了交换,结果如图所示。此精原细胞这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再进入减数分裂,若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变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MMnn的细胞所占的比例是(  )A.1/2B.1/8C.1/4D.1/1610.如图甲表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实线代表S型细菌,虚线代表R型细菌B.据图甲可知,只有一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若图乙中的噬菌体被32P标记,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D.图甲和图乙现有的实验环节,均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1.下列有关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不仅具有多样性,还具有特异性nB.大肠杆菌的DNA中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D.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有利于DNA的准确复制12.某家族患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对图1中I4、Ⅱ1、Ⅱ2、Ⅲ1的这两对基因进行电泳分离,得到了不同的条带(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病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方式相同B.图2中的条带1、3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BC.I1与Ⅱ3基因型均为AaXBXb,I3与Ⅲ1基因型一定相同D.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13.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要经过加工才能发挥作用。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接形成不同的mRNA,某些剪接过程需要非蛋白质类的酶参与,mRNA发挥完作用后被降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基因可参与生物体多个性状的控制B.催化某些初始RNA剪接过程的酶是通过转录合成的C.转录和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D.mRNA降解的产物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14.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中部分基因的分布状况,字母代表基因,数字代表无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DNA碱基序列的改变C.①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突变D.该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为不可遗传的变异15.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利用了物种的多样性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发生C.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加速育种进程D.基因工程育种能够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16.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对某害虫防治一段时间后,其抗药性快速增强。研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抗性相关基因a可突变为a1、a2。对该害虫的基因型及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某害虫的基因型及比例基因型aaaa1aa2a1a1a1a2a2a2比例%20182411522A.a1、a2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为该害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在抗药性快速增强的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该种群中a1、a2基因频率分别为21.9%和51.9%D.该害虫与被捕食的植物及无机环境等共同进化17.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神经元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定时测定,结果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B.给予对照组神经元30PA强度的电刺激,则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到负C.根据实验结果,缺氧处理20min的实验组,神经元更容易兴奋D.缺氧一段时间后,细胞的主动运输受到影响,导致膜电位异常18.初步研究发现,奥密克戎这个突变株有太多突变。研究者在南非发现一名患有AIDS的女性感染了新冠病毒,216天之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才由阳性转为阴性。在216天的时间里,病毒在她体内一代代的接力变异。经采样测序,她体内的新冠病毒发生了32次突变。2021年12月消息,中国科兴实验室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加强针后血清中的奥密克戎抗体阳性率为9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力低下人群清除病毒的能力弱,病毒不容易积累突变B.不应孤立地看待某一种传染病,传染病之间也可能有联系C.加强针的接种可有效提高血清中抗体对奥密克戎病毒株的中和能力D.减少疫区旅行、戴好口罩、注意洗手,是关键而有效的防疫措施19.利用生长素(IAA)和油菜素内酯(BL)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独使用IAA处理,IAA对主根的伸长作用没有体现两重性B.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IAA和BL对油菜主根生长的影响C.由图可知,BL对IAA促进主根伸长的最适浓度没有影响D.IAA浓度大于10nM时,两者同时处理对主根伸长的促进增强20.某鱼塘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鲢鱼在上层,捕食浮游植物;鳙鱼在中上层,以水蚤等浮游动物为食;青鱼在中下层,以螺蛳、蚌和小河蚌等底栖动物为食;草鱼在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岸边,以水草、芦苇等为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间不存在竞争,混养有利于充分利用养殖资源nB.池塘中生物的种群密度是池塘群落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光照是影响池塘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D.捕食和竞争通常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二、综合题21.如图表示上午10时某植物枝条上不同位置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看出第5片和第15片叶的总光合速率  (填“相等”、“不相等”或“不一定相等”),原因是  。(2)限制第5片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  。第11-15片叶接受的光照、水分、CO2充足,温度适宜,但测定发现其总光合速率却比第10片叶低,可能的原因是  。(3)第10片叶叶绿体利用的CO2来自  ;若突然出现多云天气,则该叶片短时间内C3含量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2.已知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XY个体为雌性可育。其中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亲本染色体组成正常),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  为显性性状,位于  染色体上。写出你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  。(2)实验②F1中出现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性,请分析:Ⅰ.若该昆虫是可遗传变异中  导致的,则该昆虫的基因型为  。Ⅱ.若该昆虫细胞中比正常昆虫多了一条染色体,则该昆虫的基因型为  ,产生这种基因型个体的原因是  。2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下图是人体内部分信息分子的作用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①②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1)请分别列举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信号分子各一个  。(填具体名称)(2)图中①过程表示肾小管细胞在C  的作用下,加强对  ;②过程表示B细胞发生  。(3)下丘脑神经细胞在接受信息分子A的作用时信号由  信号转变为  信号,引起下丘脑兴奋,进一步通过  调节,引起E分泌增多。24.阿尔兹海默病(AD)即老年痴呆病,神经元死亡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Ⅱ型糖尿病(T2DM)。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阿尔兹海默病(AD)与Ⅱ型糖尿病(T2DM)有着密切的病理学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体内能催化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过高,该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人  (填“高”或“低”),兴奋的传递效率下降。据此提出一种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措施  。(2)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  葡萄糖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引起代谢紊乱,患者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将  (“增多”或“减少”)。(3)进一步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大脑某些神经元损伤,据题意推测,阿尔兹海默病(AD)与Ⅱ型糖尿病(T2DM)有着密切联系的可能原因是  。25.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中药生态农业在生产优质药材的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常不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重视农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输出,因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小。(1)中药生态农业生产中,通常选择秸秆还田、堆肥还田、饲料过腹还田等措施将秸秆等转化为土壤有机质,请写出两点施用有机肥的优点:  ,  。(2)中药生态农业强调间作、套作、轮作等栽培模式,比如木本植物黄柏与草本植物芍药的间套作生态种植模式,该模式也被称为立体农业,两种植物高矮搭配,充分利用了  ;两种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利用了  。(3)中药生态农业重视农业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坚持减少废弃物输出,从物质角度实现了  ,从能量角度实现了  。(4)中药生态农业对于温室效应的缓解具有一定作用,请分析其原理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n【解析】【解答】A、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渗透压、酸碱度及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A正确;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错误;C、胆固醇是脂质,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在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细胞中的无机盐:(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等以化合物形式存在。(2)功能: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2、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是重要的单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乳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3、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4、核酸的功能:①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②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答案】D【知识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核的结构【解析】【解答】A、念珠藻为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B、宿主细胞中只含有A、T、C、G、U5种含氮碱基,4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C、家兔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C错误;D、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合成分泌蛋白旺盛,核糖体活跃,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进行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故核仁体积较大,核孔数目较多,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核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细胞壁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举例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增殖方式一般是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2、DNA和RNA的比较: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结构DNA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A、C、G、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RNA核糖n核糖核苷酸A、C、G、U主要存在细胞质中一般是单链结构3、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主要由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等构成。(1)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2)核孔:主要是mR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3.【答案】C【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线粒体外膜的通道蛋白可以让丙酮酸通过,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为协助运输,A错误;B、丙酮酸通过内膜时,丙酮酸要借助特异性转运蛋白,利用H+(质子)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则会消耗能量,因此为主动运输,B错误;C、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是逆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蛋白质变性,但不影响自由扩散的速率,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如甘油,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4.【答案】C【知识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作用与意义【解析】【解答】A、真核细胞中ATP来源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如图所示为膜结构上ATP的合成,所以该结构为线粒体内膜或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正确;B、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源于H+浓度梯度,即H+浓度梯度蕴藏的能量促使了ADP向ATP的转化,B正确;C、ATP中的“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C错误;D、由图可知,ATP酶复合体在图示过程中,ATP酶复合体能催化ATP水解并运输H+,故ATP酶复合体具有运输和催化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TP结构:ATP(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为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1)ATP的元素组成为:C、H、O、N、P。(2)ATP中的“A”是腺苷,RNA中的“A”是腺嘌呤。(3)ATP水解可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4)ATP与RNA的关系: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5)ATP与ADP可相互转变。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5.【答案】A【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解析】【解答】A、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能产生CO2,腿部肌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A正确;B、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中,B错误;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没有[H]的生成,C错误;D、水中的O来自于O2,若用18O标记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在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可以检测到18O,D错误。故答案为:A。n【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6.【答案】B【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解析】【解答】A、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的遗传信息相同,不含等位基因,A错误;B、由题分析可知,纤维冠主要是由围绕在动粒外层,与纺锤丝微管连接,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若动粒外层的纤维冠缺失,则导致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受影响,可能导致核DNA无法平均分配,B正确;C、动粒负责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结在一起,纺锤丝变短不会导致着丝粒分离,C错误;D、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体的形成在有丝分裂前期,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并行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成对存在,其大小、形态、结构及来源完全相同。2、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级,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7.【答案】D【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解析】【解答】A、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其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含有的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A正确;B、神经干细胞经刺激后可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B正确;C、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是一种由病理性刺激引起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D、大多数神经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神经细胞相同,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之前,神经干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和细胞的数量不变。2、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是在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导致的,对机体有害,坏死细胞发生外形不规侧变化,溶酶体破坏,胞浆外溢。8.【答案】A【知识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解析】【解答】A、菠菜叶的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不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质流动现象,A错误;B、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时,可以用菠菜叶肉细胞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有颜色的不是液泡,而是原生质层,用这样的细胞实验结果比较容易观察,B正确;C、由于叶龄过大时,叶绿素含量会减少所以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宜选用叶龄过大的叶片,C正确;D、由于发育的花药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所以可选用植物发育中的花药进行实验,观察减数分裂过程,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1、、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可以叶绿体为参照物知道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了明显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实验材料必须处于有水的状态下,且可以用温水处理或在光照下处理一段时间,促进细胞质的流动。2、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液泡,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称作原生质层。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4、观察减数分裂过程选取的材料一般有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等;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制作过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四个环节。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材料的选择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其原因为:①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②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的染色体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n9.【答案】C【知识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解析】【解答】分析题意可知,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Mmnn的概率为1/4,基因组成为MmNn的概率2/4,只有上述子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才能产生基因组成为MMnn的细胞,概率为1/4×1/2+2/4×1/4=1/4,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10.【答案】A【知识点】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解析】【解答】A、图甲中的实线代表R型细菌,虚线代表S型细菌,由于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因而S型细菌的起点为0,且随着S细菌的大量繁殖,R型细菌也随之大量繁殖,A错误;B、由于图甲中的S型菌数量从0开始,且注射进入小鼠的细菌中并没有S型菌,据此可推测,只有一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且S型细菌可以繁殖后代,B正确;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若图乙中的噬菌体被32P标记,经过搅拌离心后进入沉淀物中,因此沉淀物中放射性高,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与图乙的实验结果相反,C正确;D、图甲所示的实验结果可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图乙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需要再设置被32P的标记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随后通过实验结果的相互对照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即图甲和图乙现有的实验环节,均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一小鼠→存活;S型细菌一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一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一小鼠→死亡。证明了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p和放射性同位素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5)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6)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11.【答案】D【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A分子的复制【解析】【解答】A、每个DNA分子仅具有特异性,多个DNA分子才具有多样性,A错误;B、大肠杆菌的DNA为环状,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B错误;C、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C错误;D、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C-G,T-A。2、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3、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12.【答案】Cn【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解析】【解答】A、根据以上分析,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也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条带1为不患甲病的正常基因(用A表示),条带3为乙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B正确;C、Ⅰ1患乙病,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和正常的儿子,则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患乙病,其母亲正常、父亲患两种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Ⅰ1与Ⅱ3的基因型一定相同;但是Ⅰ3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Xb或AaXbXb,而电泳图显示Ⅲ1基因型为AaXbXb,故Ⅰ3和Ⅲ1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13.【答案】D【知识点】DNA与RNA的异同;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解析】【解答】A、据题意可知,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因此一个基因可能控制生物体的多种性状,A正确;B、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而题中说“某些剪接过程需要非蛋白质类的酶参与”,则这些mRNA的剪切由RNA催化完成,这些作为酶的RNA是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B正确;C、转录是DNA的一条链与RNA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存在特殊的T-A和A-U,翻译是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存在特殊的U-A和A-U,所以转录和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C正确;D、mRNA降解的产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的控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个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精细地调节者生物的性状,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基因型+环境。2、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RNA聚合酶合成mRNA的过程。(1)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2)过程:解旋、原料与DNA碱基互补并通过氢键结合、RNA新链延伸、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DNA双链恢复。(3)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C-G,T-A。3、DNA和RNA的比较: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结构DNA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A、C、G、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RNA核糖核苷酸核糖A、C、G、U主要存在细胞质中一般是单链结构14.【答案】B【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基因突变的类型;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解析】【解答】A、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A错误;nB、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中遗传信息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以染色体片段为单位发生的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失、倒位或易位,因此二者都会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序列的改变,B正确;C、①为非基因片段,因此,其中发生的碱基对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会导致基因突变,C错误;D、根尖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也为可遗传变异,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基因突变:(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时间: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③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④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5)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6)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或以染色体组数成倍的增添或缺失。15.【答案】A【知识点】育种方法综合【解析】【解答】A、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不同物种间具有生殖隔离,无法杂交产生可育后代,A错误;B、单倍体育种先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秋水仙素诱导加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涉及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C、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使得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C正确;D、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因此基因工程育种能够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四种常见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16.【答案】C【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基因a可突变为a1、a2,说明a1、a2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增加了基因库内的基因数量,为该害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正确;B、由于杀虫剂的定向选择,使抗药性快速增强,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可将每种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假设为其含有的个数,则a1的基因频率=(18+1×2+15)÷(20×2+18×2+24×2+1×2+15×2+22×2)×100%=17.5%,a2的基因频率=(24+22×2+15)÷(20×2+18×2+24×2+1×2+15×2+22×2)×100%=41.5%,C错误;D、该害虫会与被捕食的植物以及无机环境等共同进化,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17.【答案】Cn【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解析】【解答】A、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因此测得的静息电位为负值,A正确;B、由乙图可知,对照组神经元兴奋的阈值为30PA,因此给予对照组神经元30PA强度的电刺激,则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到负,B正确;C、根据实验结果,缺氧处理20min的实验组,静息电位降低,阈强度升高,因而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C错误;D、缺氧会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使神经细胞不能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从而导致膜电位异常,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18.【答案】A【知识点】免疫学的应用【解析】【解答】A、免疫力低下人群清除病毒的能力弱,病毒易在体内繁殖,繁殖代数越多,越容易积累突变,A错误;B、不应孤立地看待某一种传染病,传染病之间也可能有联系,如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可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若再感染新冠病毒,就有可能因为新冠病毒长期得不到清除而成为发生变异的温床,B正确;C、加强针的接种可有效提高血清中抗体的数量,增强对奥密克戎病毒株的中和能力,C正确;D、除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外,减少疫区旅行、戴好口罩、注意洗手,避免个体间的传染,是关键而有效的防疫措施,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预防接种:接种疫苗。疫苗有三种类型:(1)灭活的微生物;(2)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他产物;(3)减毒微生物。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19.【答案】B【知识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解析】【解答】A、单独使用IAA处理,对照组的主根长度约为6mm,IAA浓度为0-100nM时,主根长度大于对照组,表现为促进作用,IAA浓度大于100nM时,促进作用减弱,浓度为超过某个值的时候,主根长度低于对照组,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IAA对主根的伸长作用能够体现两重性,A错误;B、该实验利用生长素(IAA)和油菜素内酯(BL)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自变量是生长素(IAA)和油菜素内酯(BL),因变量是主根的长度变化,目的是探究IAA和BL对油菜主根生长的影响,B正确;C、由图可知,BL对IAA促进主根伸长的最适浓度有影响,单独使用IAA处理,促进主根伸长的最适浓度在100nM,两者同时使用时,IAA促进主根伸长的最适浓度大于等于1000nM,C错误;D、在IAA浓度为10nM时,两者同时处理主根长度小于对照组,说明对主根的作用是抑制作用,故IAA浓度为10nM-30nM左右时,两者同时处理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减弱,大于30nM时,两者同时处理对主根伸长的促进作用增强,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量和生根的长度,开插枝条的种类、处理插条的方法和时间、每根插条上的叶和芽的数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2.4-D、萘乙酸等。(2)为了摸索出较为可靠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以避免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生长素处理插条的方法主要有浸泡法和沾蘸法。(3)实验中应设置空白对照组,该组应用蒸馏水处理插条。(4)实验中对插条处理的时间长短应一致,同一组实验中所用到的植物材料也应尽可能做到条件相同等等,这些做法的目的是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确保其相同。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20.【答案】D【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解析】【解答】A、四大家鱼间竞争氧气等物质,所以四大家鱼间存在竞争,A错误;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错误;C、光照是影响池塘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食物是影响池塘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C错误;D、捕食和竞争通常可以维持稳定,促进进化,从而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种间关系包括:①n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③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④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①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③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单位时间_内迁入(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迁入率(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④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⑤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3、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21.【答案】(1)不一定相等;总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图中两片叶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2)光照(强度);叶龄较小,叶绿素含量较少(3)线粒体(基质)和外界环境(空气);升高【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解析】【解答】(1)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净光合作用速率加上呼吸作用速率,从图上可以看出第5片叶和第15片叶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此时二者的呼吸速率未知,因此二者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不一定相等;(2)第5片叶位于枝条的下端,光照强度不足导致其光合作用速率较低;第11-15片叶所接受的外界条件都是最好最适宜的,但是其光合速率低,就考虑内因,叶片自身的原因,叶龄较小,叶绿素含量较少;(3)第10片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那么利用的二氧化碳就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呼吸作用产生(来自于线粒体),一部分是来自于外界环境(空气中);若突然出现多云天气,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降低,则C3的还原将减弱,而此时C3的生成基本不变,所以C3的含量将升高。【分析】1、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4)光质: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能够吸收传递光能之外还能转化光能,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3、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NADPH,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暗反应又叫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分为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过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叫二氧化碳固定;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被NADPH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将储存在ATP、NADPH中的化学能转移动糖类等有机物中。22.【答案】(1)红眼;X;实验①亲本由红眼和白眼,但F1只有红眼,所以红眼为显性;实验①、②为正反交实验,杂交结果不同,所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合理即可)(2)基因突变;XbXb;XbXbY;亲本雌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两条X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形成XbXb的卵细胞【知识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的类型【解析】【解答】(1)据题意实验①F1的表现型全为红色,所以红色为显性性状;实验①与实验②正反交F1表现型不一致,判断不是常染色体遗传,应该是伴性遗传,又因为伴Y遗传属于限雄遗传,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与题意不符,所以是伴X遗传。(2)实验②F1中出现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性,如果是基因突变导致,则基因型为XbXb,若该昆虫细胞中比正常昆虫多了一条染色体,则为染色体数目变异,根据题意实验②亲本基因型为XBY和XbXb,正常情况不会出现白色雌性个体,当雌性个体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XbXb时,与Y类型精子结合就会出现XbXbY的白色雌性个体,XbXb的卵细胞产生可能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亲本雌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第二种情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两条X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形成XbXb的卵细胞。【分析】1、显性性状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亲本性状;隐性性状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未出现的亲本性状。2、基因突变:n(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时间: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减数分裂异常:(1)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异常,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移向两极而是移向同一极,这样形成的部分子细胞中仍然存在同源染色体,最终形成的部分生殖细胞中也存在同源染色体。(2)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没有移向两极,而是移向同一级,这样形成的部分子细胞中常常会有相同的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23.【答案】(1)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或答具体的信号分子如;乙酰胆碱、胰岛素、干扰素等)(2)抗利尿激素;水的重吸收;增殖、分化(3)化学;电;体液或激素或分级【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神经递质属于神经调节中的信号分子,激素是体液调节中主要的信号分子,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免疫调节的信号分子是各种免疫活性物质,比如淋巴因子等。(2)图中①过程表示肾小管细胞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加强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②过程表示B细胞在淋巴因子和抗原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和分化。(3)下丘脑神经细胞在接受信息分子A的作用后会产生兴奋,即信号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合成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一步通过体液(激素、分级)调节,引起E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分析】1、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是∶缺水渗透压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到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且储存到垂体处,由垂体释放。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刺激下丘脑分泌,作用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作用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抑制和的分泌量。24.【答案】(1)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2)加速摄取、利用、储存;增多(3)Ⅱ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引起神经元损伤,导致阿尔兹海默病【知识点】突触的结构;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由于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体内能催化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过高,进而导致作为神经递质的乙酰胆碱能够快速被分解,据此可推测,该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人“低”,因而兴奋的传递效率下降。据此可通过设法降低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减缓乙酰胆碱的分解,从而达到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目的。(2)胰岛素抵抗的含义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具体表现为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效率下降,则血糖浓度降低减慢,进而刺激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引起代谢紊乱,由于患者体内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的速率减慢,因而患者会更多的消耗脂肪,据此可知,患者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将增多,从而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3)进一步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大脑某些神经元损伤,据此可推测,Ⅱ型糖尿病导致的机理是胰岛素抵抗,进而使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较高,而较高的血糖水平会导致大脑某些神经元损伤,进而导致(T2DM)阿尔兹海默病(AD)的发生。【分析】1、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可作为神经递质的物质包括乙酰胆碱等。2、胰岛素的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5.【答案】(1)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2)光照;(不同层次土壤内的)水和无机盐(养分)(3)物质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4)可以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秸秆燃烧等)【知识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农业工程【解析】【解答】(1)中药生态农业生产中,通常选择秸秆还田、堆肥还田、饲料过腹还田等措施将秸秆等转化为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植物所需的无机物,节约大量化肥的使用,同时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废物的产生,降低了环境污染。(2)中药生态农业强调间作、套作、轮作等栽培模式,比如木本植物黄柏与草本植物芍药的间套作生态种植模式,该模式也被称为立体农业,其原理是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两种植物高矮搭配,充分利用了光照等资源,两种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内的)水和无机盐(养分),使资源和空间的利用更充分。(3)中药生态农业重视农业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坚持减少废弃物输出,从物质角度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从能量角度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4)中药生态农业会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物,减少了秸秆燃烧,降低了二氧化碳的产生,对于温室效应的缓解具有一定作用。【分析】1、生态农业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n2、温室效应:(1)主要成因:大量使用化学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2)影响:地球气候异常,灾难性气候增加;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沿海国家和地区可能被海水淹没。(3)解决方法: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开发新的能源,改进能源结构,如利用风能、水能、核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1-01 09:18:02 页数:13
价格:¥10 大小:49.08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