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15自相矛盾教案与反思(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5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4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4.能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发现其思维的混乱,深入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领悟故事的寓意。【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发现其思维的混乱,深入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领悟故事的寓意。[教学课时]1课时一、激趣导入1.说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大家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学生自由交流)2.教师借学过的课文《守株待兔》引入对《韩非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学习的《自相矛盾》就选自《韩非子·难一》。(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指导理解“矛”和“盾”。(1)提示学生书写时注意“矛”的笔顺,最后一笔是长撇。“盾”是半包围结构。(2)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矛”和“盾”:矛和盾是古代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矛多用来进攻,盾则用来防御。二、把握停顿,朗读课文1.联系已有的文言文朗读经验,学生尝试自主朗读,教师针对难读的句子予以重点指导。(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借助句式“……有……者”和注释(鬻:卖)了解大意,读好停顿——“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于物无不陷也”,在“于物”后停一下,停顿的时候注意声断气连。(3)最后一句,“夫”读“fú”,放在句首的“夫”字,表示将发议论。3 2.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指导学生朗读。(1)第一、二句是卖东西的楚人夸耀矛与盾,结合上下文猜测“誉”是夸耀的意思(“誉”比较难写,结合字形进行记忆和书写指导),读出为了招揽生意极度自夸的语气。(2)第三、四句,读出诘问的语气,在对楚人张口结舌样子的想象中读出故事的讽刺意味。(3)最后一句以沉稳平和的语气读出议论的味道来。组织小组合作读、分组读、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熟悉课文,理解故事大意。三、理解故事,讲述故事1.理解故事。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点拨:对比较难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注释来理解,如“陷”的意思,也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猜测,如“弗”的意思,再在故事语境中进行验证。2.用自己的话讲故事。(1)第一次要求讲清楚,抓住两个问题:楚人是怎么吆喝的?生意做得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讲清故事的主要内容。(2)第二次要求讲具体,着重把握人物角色,能用自己的话把人物的语言(吆喝的话和问话)讲好。(3)第三次要求讲生动,引导学生加上合适的动作、表情等,把故事讲得有吸引力。提示: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个学生用原文来讲(建构语言,运用语言),其他学生说说二者的异同。四、推测楚人思维,领悟道理1.通过上面的讲故事与听故事,你怎么评价这个楚人?学生结合具体情节有理有据地交流。2.推测楚人的思维过程,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1)要想深入地理解一个人、理解一个故事,我们就要走进他的思维过程,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能“看”到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呢?就是要根据他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等来推测他是怎么想的。①学生自主交流。②学生交流后明确楚人大体的思维过程:要想东西卖得好,就要使劲夸,于是他就使劲夸自己的东西,说自己的盾坚固无比,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又说自己的矛无比锐利,天下没有它刺不破的东西。(2)组织学生探讨“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引导学生推测楚人回答不上来时是怎么想的:无论是说矛刺破还是刺不破盾,自己前面说的话都互相抵触了。3.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3 第一步,讨论楚人的问题出在哪里。宣传自己的东西好,这个出发点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是过度夸耀,把自己的东西夸到顶了,太极端了;二是同时卖矛与盾这两种对立的东西。这样就造成了自我抵触,闹了笑话,其根本原因是思维错乱。第二步,理解作者的议论。作者对这个故事是怎么看的?理解“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结合上下文猜测“立”的意思,进而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什么东西也刺不破的盾牌与什么东西都能刺破的长矛是不能共同存在的。第三步,联系生活,深入理解寓言故事。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交流类似“自相矛盾”的事情。教师引导,发现这些事情的共同点: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这是“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喻义。(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五、布置作业1.背诵《自相矛盾》。2.阅读《郑人买履》,说一说郑人“遂不得履”的原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教学板书]15自相矛盾矛——利(无不陷)盾——坚(莫能陷)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教学反思]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课文内容的经验。不过,无论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还是要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都是第一次提出。这一要素在本课的落实要与探讨“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相结合,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楚人思维的混乱,进而领悟寓意。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过程及其作用。以这样的方式学习文言文,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无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学生在思考、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4-22 15:01:48 页数:3
价格:¥3 大小:22.62 KB

推荐特供

MORE